第一篇: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公积金差距大 烟草高管月缴1.4万元范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公积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
改革新风阵阵。7月1日起,武汉市月收入在1900元以下且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可定期提取公积金。北京公积金提取条件放宽,由一年一次放松为三个月一次,手续有所简化。而此前,上海也降低了提取门槛,提高了提取额度,广州还推出了网上提取的新举措,三亚更将公积金用途拓宽至物业费、看病、交学费等。
各地的公积金新政,收获了众多点赞。与过去的公积金提取困难,门槛高、费时又费力相比,这些措施凸显了便民、惠民的取向。更难得的是,对饱受诟病的重“锦上添花”、不重“雪中送炭”的问题,开出了回归公益属性的药方。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的具体方法,亦为未来公积金改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
“公”字当头,乃公积金制度的本意。然而,时过境迁,有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住房价格一路上扬,政策性支持新居梦的初衷渐离渐远。一方面“天价公积金”屡见不鲜,吉林烟草5名高管月缴1.4万元,累计超缴233.83万元,而不少民企职工仅有区区数百元,甚至干脆不予缴纳。另一方面,公积金的提取又大抵以购房为限,少数高收入者缴存多、提取多,还可享受低息贷款,广大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取不出钱,被动接受低利率存款,只能对日益缩水的账户“望金兴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资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比如,公积金热线半个小时打不进去,改进服务确可改善体验,但比体验更重要的,是符合条件的申请尽快满足。然而,纵使加快审批流程,面对动辄数以百万计的购房款,80万元的贷款仍旧捉襟见肘,超2.1万亿元的闲置公积金缘何难以撼动封顶限额?种种掣肘,拷问改革者的责任与魄力。
破除私心,成全公义,改革就是要在肥瘦不均之处开刀。可是,改革走到今天,动了谁的奶酪都会遭到阻碍。公积金修法,阻力重重,僵持多年,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但利益博弈显而易见。不为一些单位的私利左右,不为某些群体的微词干扰,寻求最大公约数,改革才能跃过藩篱,力促公积金制度践行“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的公平之道。
由此思考公平与效率的老问题,教改与医改面临的资源不均衡之弊,养老金的“双轨制”,要害不都在一个“公”字吗?改革啃硬骨头,割谁的肉谁不疼?而不动刀子割肉,又如何刮骨疗伤、破除顽瘴痼疾?中国梦说到底,是个共同富裕的梦。不任由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泛滥,就必须坚持市场的归市场、公益的归公益,让有形之手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当然,分好蛋糕决不能搞一刀切,不等于简单的“削峰填谷”。合理合法的高收入、高消费能力,应受保护。需要关注的是起点的公平,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性歧视,比如公积金的“缴得少用不起,缴得多有富余”。而一些伪造合同、骗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积金的伎俩,不仅违法,还将造成有“金”无“积”的尴尬,背离了“公”字本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正在于成果共享、梦想同圆。不忘这一改革的初心,公义必将击退私欲,公平必将普照社会。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公积金差距大 烟草高管月缴1.4万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公积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
改革新风阵阵。7月1日起,武汉市月收入在1900元以下且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可定期提取公积金。北京公积金提取条件放宽,由一年一次放松为三个月一次,手续有所简化。而此前,上海也降低了提取门槛,提高了提取额度,广州还推出了网上提取的新举措,三亚更将公积金用途拓宽至物业费、看病、交学费等。
各地的公积金新政,收获了众多点赞。与过去的公积金提取困难,门槛高、费时又费力相比,这些措施凸显了便民、惠民的取向。更难得的是,对饱受诟病的重“锦上添花”、不重“雪中送炭”的问题,开出了回归公益属性的药方。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的具体方法,亦为未来公积金改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
“公”字当头,乃公积金制度的本意。然而,时过境迁,有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住房价格一路上扬,政策性支持新居梦的初衷渐离渐远。一方面“天价公积金”屡见不鲜,吉林烟草5名高管月缴1.4万元,累计超缴233.83万元,而不少民企职工仅有区区数百元,甚至干脆不予缴纳。另一方面,公积金的提取又大抵以购房为限,少数高收入者缴存多、提取多,还可享受低息贷款,广大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取不出钱,被动接受低利率存款,只能对日益缩水的账户“望金兴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资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比如,公积金热线半个小时打不进去,改进服务确可改善体验,但比体验更重要的,是符合条件的申请尽快满足。然而,纵使加快审批流程,面对动辄数以百万计的购房款,80万元的贷款仍旧捉襟见肘,超2.1万亿元的闲置公积金缘何难以撼动封顶限额?种种掣肘,拷问改革者的责任与魄力。
破除私心,成全公义,改革就是要在肥瘦不均之处开刀。可是,改革走到今天,动了谁的奶酪都会遭到阻碍。公积金修法,阻力重重,僵持多年,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但利益博弈显而易见。不为一些单位的私利左右,不为某些群体的微词干扰,寻求最大公约数,改革才能跃过藩篱,力促公积金制度践行“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的公平之道。
由此思考公平与效率的老问题,教改与医改面临的资源不均衡之弊,养老金的“双轨制”,要害不都在一个“公”字吗?改革啃硬骨头,割谁的肉谁不疼?而不动刀子割肉,又如何刮骨疗伤、破除顽瘴痼疾?中国梦说到底,是个共同富裕的梦。不任由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泛滥,就必须坚持市场的归市场、公益的归公益,让有形之手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当然,分好蛋糕决不能搞一刀切,不等于简单的“削峰填谷”。合理合法的高收入、高消费能力,应受保护。需要关注的是起点的公平,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性歧视,比如公积金的“缴得少用不起,缴得多有富余”。而一些伪造合同、骗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积金的伎俩,不仅违法,还将造成有“金”无“积”的尴尬,背离了“公”字本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正在于成果共享、梦想同圆。不忘这一改革的初心,公义必将击退私欲,公平必将普照社会。更多资讯请咨询中公教育江西分校:http://jx.offcn.com/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第三篇:2013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时评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
1、两会也讲家常话
全国两会,如何讲话?响应中央八项规定中有关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倡导,代表发言紧紧围绕会议议题,不讲空话套话,不作汇报工作性、一般表态性发言;全国政协办公厅也强调,增强讨论实效,鼓励委员畅所欲言,讲真话、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提倡讨论发言不照读文稿,不作一般汇报性、表态性发言。
要求不高,做到不易。有个办法,就是讲家常话。
两会,当商国是,怎讲家常?
国是,兹事体大,但正因与老百姓的整体、长远、根本利益相关,方见其大。江河不择细流,“国是”常寓于“家常”之中。两会是商国是、谈大事的地方,但关系到百姓重大、切身利益的事,无论看上去多么琐屑平凡,都可进入话题。刚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见中外记者,讲的就是平实亲切的家常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朴素深刻,掏心窝,接地气,通民心,让人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
全国两会,尤其是会议讨论发言,不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疑难问题明白化,把高深问题通俗化,讲点大家都关心、喜欢的家常话。
讲家常话,得放下架子。开会,当然与在家不同,但也不妨如家人朋友般坐下来一起谈心聊家常,摈弃那些板起面孔、端起身架、装腔作势的说教路数。讲管用实用的话,别不痛不痒。讲明白通俗的话,勿故作高深。讲有感而发的话,莫无病呻吟。能三言两语说清,绝不拖泥带水。能短小篇幅阐明,绝不拐弯抹角。如果只讲“常说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这样的会,不开也罢!
用家常话讲出深刻道理,要下功夫。家常话是通俗话,但深入浅出是通俗,浅入浅出叫庸俗,浅入深出乃恶俗。“真佛只说家常话”,佛要普度众生,就要用家常话让众生知佛信佛。修行高的僧人,说起话都是娓娓道来,平常人家的话,告诉你一个需要悟一生的道理。无独有偶,我问过一个有名的基督教国际布道家,你讲话如何打动人心?告诉我的诀窍是:凡到一地,首先要仔细了解那里最关心什么,讲人家想听的话;简短,不是非常必要不超过三段;以引人开怀的幽默开头,以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我们是共产党人,深入浅出的功夫不是下在嘴上,而是永远把群众放在心里,真正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如果“嘴行千里,屁股还在屋里”,难免讲大话。如果下去调研还是“葫芦掉到井里,在水上漂着”,就照样讲空话。
在两会上讲话,当然不是“唠家常”,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得讲短话,不容易。丘吉尔说,“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
有位爱好诗词的朋友,几年前给我出题:“是大家常讲家常”,能否找到合适的上对?我琢磨良久,一直对不好。近日与他谈起“两会也讲家常话”,他豁然开朗说,上对找到了:只有“凡才子夜读子夜”,才能“是大家常讲家常”!
2、低保救助
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696户低保户中,有436户是非贫困但享受了低保救助的家庭,占到60%以上,而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调查结果显示,漏保率和错保率都比较高。(2月24日 《新京报》)
近年来,我国低保制度进入快速发展期。毫无疑问,低保是惠及社会中最弱势一部分群体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可是,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变形”“走样”,必然会出现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社会保障绿皮书披露的高达60%的错保率和近80%的漏保率,虽然只是部分地区的抽样数据,总体上未必如此严重,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谁都无法否认低保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
早在2010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09年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有194个区县向不符合条件的6.29万户家庭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3.3亿元。随后,低保乱象非但没有缓解,反倒有愈演愈烈的倾向。2012年8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 《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违规发放低保金现象严重,有8个省(本级)178个市(本级)1899个县向323万人次的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共14亿元。
总体上看,低保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不外乎两类,一是真正符合条件者“入保无门”,一是不符合条件者“鸠占鹊巢”。这其中固然有一些人为利益所驱动而有意骗保的因素,但不论是符合条件的人申请无门还是骗保者能够通行无阻,要么是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要么有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就是“骗保”的幕后推手,与骗保者形成违规运作的“利益共同体”,大搞“人情保”“腐败保”等。
这说明,导致低保救助制度出现“损不足,奉有余”的奇怪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低保制度的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相应的失职渎职甚至贪腐行为。漏保错保率有多高,负有法定职责的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需要被追究的法定责任就有多大。
事实上,近年来就有不少从低保违规行为中牵扯出来让人触目惊心的低保乱象。比如,2012年《中国青年报》报道,自认为符合但没有享受低保的湖北房县军店镇军店街社区的余富章,在不停为自己争取低保奔走过程中,由于引发了当地官场一场“违规官员相互猜疑的内讧”,从而让当地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低保名单大白于天下,其中“一人多地冒领”“死人冒领”“高报低发”“只报不发”随处可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错漏频现的低保救助,无疑传递出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在履行低保审批职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此为线索,彻查其中的失职渎职甚至贪腐行为,不仅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低保救助中错漏频现的根本途径。
3、有贪有腐必惩治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人们对这八个字印象深刻。这八个字掷地有声,再次表明了我们党对腐败问题的鲜明态度,彰显了我们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坚决反对贪腐、严厉惩治贪腐,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立场。革命战争年代,曾任江西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因生活腐化堕落、走私贩运物资到白区出售、杀害红军军医等问题遭到处决;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天津地区党和政府主要领导职务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蜕化变质、违法乱纪、贪污巨款被处极刑;改革开放以来,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官员同样因贪污腐败受到严惩。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严厉惩治贪腐问题。事实表明,我们党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与贪腐行为水火不容,对贪腐分子决不姑息。
贪腐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极大,对人民利益危害极大。历史上,因贪腐行为动摇党的群众根基、贻害革命事业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实中,因贪腐问题造成国有财产流失、酿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事例屡见不鲜。事实告诉我们,贪腐行为腐蚀党的肌体、影响事业发展、损害人民利益。反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由于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位易发多发。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越需要坚持惩治腐败这一手不放松,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起到震慑作用,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既打“老虎”,又打“苍蝇”。“老虎”也好,“苍蝇”也罢,都是蠹虫,不能搞区别,必须一起打,否则就会腐蚀社会风气、失信于民。打“老虎”,就要敢于碰硬,对腐败分子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依法查办;打“苍蝇”,就要严查案件,不给腐败分子留下空间。
既抓案子,又抓问题。现在,腐败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有的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方面应认真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另一方面应着力解决各种突出问题。比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权思想、特权行为颇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就需要进行集中治理。
既重惩治,又重预防。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并不是只要惩治、不要预防。其实,惩治不是目的,惩治与预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惩治与预防两手抓、两手硬,同时不断加大预防力度。为此,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体系,切实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4、门票免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开展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之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响在景区,有六千多人成功领到门票。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我国人文景点众多,世界遗产就多达43处。岳阳楼景区开展背古文登楼活动,是让公众感受历史文化的创新之举,值得各地景区特别是人文景区学习。
“不少参与活动的游客目的是证明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不是一张免费门票。”岳阳楼景区的工作人员如此解释活动为何广受追捧。但对到岳阳楼的游客来说,“只要在10分钟内用普通话背出《岳阳楼记》,就可以免费获得全价80元的景区门票”,这种激励的作用恐怕也不可忽视。
如果80元的门票还不够激励人的话,那看看下面这份景区票价单:泰山127元、曲阜“三孔”联票185元、云南石林门票175元、九寨沟门票220元、黄山门票230元、张家界门票245元……如果背段“子曰”能免孔府门票,相信公众的积极性肯定会非常高。
遗憾的是,文化景区现在正成为个别地方的摇钱树。有调查显示,少林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大约在300万人次,景区旅游收入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些严重依赖门票收入的地方,真要学岳阳楼景区的做法,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动辄二三百元的门票,让大好河山成为“看不起的风景”,严重阻碍了公众出门旅游的脚步。
在旅游大开发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将文化景区作为固定资产推介,吸引商业资本搞基础建设,最后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按比例分享门票收入。资本引入改变了很多文化景区的面貌,但也让景区门票价格年年攀高,寒了公众感受文化的热心。
相比中国景区门票的“高不可攀”,国外许多景点的门票价格十分低廉,法国卢浮宫一张普通参观门票仅9.5欧元,折合成人民币跟岳阳楼差不多,但人家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全天免费;意大利、埃及等国的著名景点门票价格也普遍低于居民收入的1%。
都是世界唯一,为何人家没看到景区门票涨价的“生意经”?背《岳阳楼记》免票值得叫好,但它因“一枝独秀”而成为新闻的现实,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文化景区正离金钱越来越近、离文化越来越远。背《岳阳楼记》免门票这样的事真应多一些,但要让更多的文化景区“学有所成”,考验的恐怕还是我们旅游开发的根本目标,是资本的利益最大化,还是公众的利益最大化?
5、环保“最后防线”如何不失守
38名责任人被查处,山西省长治市长被提名去职,长治市环保局长被撤职……引发各方关注的苯胺泄漏事故,在50天后给出了问责结果。
事故直接肇事者是一家化工企业。然而,据调查组结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上报迟缓、应急处置不力,也是主因之一。以“负有重大责任”的长治市环保局为例,是在企业报告事故89个小时后才向上一级环保部门报告,严重违反有关规定,且面对大量监测数据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建议,在监测数据连续超标的情况下,仍将污染事件暂定为“一般”事件,最终影响并误导了事故处置。
不按规定上报信息,不能作出专业判断,作为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如此失职无法宽容。当初,瞒报5天后,长治市长在“瞒无可瞒”情况下向社会致歉时,以三个“没想到”解释迟报原因。现在看来,“没想到”除了有敷衍公众、避重就轻之嫌,也与环保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有一定关系。说到底,无论是自己“没想到”,还是被误导了才“没想到”,其背后都是一种失职。
这尤其让人反思。并非每个地方都会发生重大污染事故,但是,在当前中国进入“环境风险期”与“环境敏感期”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地方会面对公众的环境焦虑。就像近期,浙江一企业家痛心于家乡的河流污染严重,以“20万元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公开“悬赏”;春节以来公众对地下水污染的持续举报与质疑,也将山东潍坊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的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今后要更多面对的,不仅是如何按规定上报信息、及时处置,还要学会面对公众如何回应,包括如何面对“悬赏”与“举报”,如何及时核实,作出专业判断、正确建议。
环境问题已经置身一个全新的时代场景。一方面,信息化让环境问题暴露后传播越来越快,留给环保部门解决问题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另一方面,公众“环境风险感受”日趋敏感,对环保部门更为挑剔,环境问题正在遭遇信息时代和权利觉醒的双重考验。环保部门作为保护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和“最后防线”,理应改进工作方式、跟上时代脚步。在公众表达环境焦虑时,少一些自我撇清,多一些正面回应,是否更能纾解焦虑、树立公信?在媒体曝光污染事故后,少一些封闭调查,多一些公众参与,是否更能查清真相、取信于民?
更应看到,不仅要善于回应,更要体现专业担当。环境问题具有专业壁垒,环境污染更有“累积效应”,过分依赖“公众反映—部门回应”,必然导致发现问题的滞后和采取行动的迟缓。现在的环保问题,媒体都在关注雾霾和地下水,但从专业角度看,还有哪些没有曝光的问题应该防患未然?还有哪些“定时炸弹”需要提前排查?环保部门更应跳出简单的事后回应思维,将关口前移,更多体现专业性和责任感。
环境问题的独特性在于,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容易上升为公共事件,甚至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引爆点。为避免环境风险发酵为社会风险,环保部门应该以及时回应和专业担当,做环境焦虑的润滑剂、环境改善的导航仪,进而成为社会风险的安全阀。
5、网络虚拟世界
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超越现实的牵绊与规约,更不能以“虚拟社会”为借口,与现实世界的权利和义务一刀两断
“网络是虚拟社会”的观念由来已久,但这一观点常被误读为“网络是虚假社会”。网络建构的虚拟社会不是虚构的,更不是虚假的,它不是一块“飞地”,而是现实的延伸,离开现实的依托,其意义等于零。
网络社会本质上由现实社会的人组成,网络反映的很多问题有着现实的基础,如网络反腐、网络购物、网络犯罪等,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的网络故事,背后都有现实诉求,作为表达渠道和行为平台的现实性更毋庸置疑。研究表明,在现实政治参与渠道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网络表达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冲动。由于不用受到现实身份的约束,网民表达既有更具真实性的一面,也有为吸引眼球而夸大、渲染的一面。
每一个鼠标背后都有一个人,一个现实中的人。即便他整天沉湎于网络,也是以另类方式与现实世界发生关系的。因此,不能将网络虚拟世界视为“独立王国”。作为现实的延伸,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超越现实的牵绊与规约,更不能以“虚拟社会”为借口,与现实世界的权利和义务一刀两断。
既然是现实生活的延伸,网络言论、行为都应有边界,不可能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网络不是无政府主义的大本营,更不能借着虚假的网络身份,发布各种出位言论,煽动各种越轨行动。网络可以成为合理的政治参与渠道,发表言论可以受到尊重,网上行为不能逾越底线。这底线就是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底线、伦理底线,凡是现实社会中不能僭越的,网络虚拟世界同样也不应逾越。
网络作为虚拟社会,有其特殊性。但网络的特殊性不代表虚假性。网络世界不是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可以快意恩仇,凭借江湖规矩和浪漫想象就可搞定一切,网络虚拟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管理也能够管理。
当然,网络管理必须考虑到网络的特殊性。遵循网络规则,不可能全盘套用针对现实生活的管理规则。对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的特殊内容,也要给予符合网络逻辑的管理。网络本身的去中心化特征,并不一定适合线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值得进一步探索。对于“偷菜”、“网络结婚”等明显游戏化的“虚假行为”,也不必依照现实规范给予严责。
网络管理还要有整体布局。目前,我国在网络管理上缺少统一的法律规范,只是遵循各部门条块划分的规则,而且很多法律法规并未完全考虑网络的特殊性。这些都需要加强研究、加快完善。
放任不管或套用旧有规则管理,都会影响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可不慎。
6、盼改善民生稳步推进
一项项关乎民生的切实举措,正在各地陆续推出。黑龙江、甘肃、江苏、贵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鼓舞人心;北京、上海、广东,异地高考方案“小步稳进”。在工厂企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牵动人心;在广大农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激荡着热土……
这是十八大以来温暖振奋的中国场景,也是实现“中国梦”征程的强劲旋律。重视民生,成为2013年各级政府施政中的突出主题;改善民生,正在各个领域里开始新的突破;保障民生,逐步化作一项项具体部署。
“让人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更是十八大最响亮的政治宣言。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温暖着亿万民众的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民生情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梦想能否实现,关键看能否通过实干,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福祉。
实干方能兴邦。十八大报告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际上正对应着人民群众的五大权益,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环境权益,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更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要求。能否准确把握民生脉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不断解决好民生问题,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信念。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看病不苦恼,出行更方便,天空蓝起来,河流清起来……解决好这些民生诉求,无不需要求真务实,让科学发展的步子更好更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坚定有力。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复杂。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向往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在提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既考虑人民意愿,又对接基本国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以切实行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更大勇气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用公平正义成就个人梦想,把十八大的蓝图化为现实。
7、转作风
纠风之难,更难在防止反复。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还须进一步凝聚共识、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让清风吹遍每一处暗角
蛇年元宵即将来到,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转作风首场大考——两节“遭遇战”,也可用“初战告捷”作出盘点:依赖公款消费的高档餐饮娱乐业几乎被腰斩,迎来送往之风偃旗息鼓,公车私用大为收敛,而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重点防范期”变“成果展示期”,蛇年新春通过的这场考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执政党整风肃纪的诚意与实效。这也正是为什么,无论普通百姓还是海外媒体,都给予这次“春节新变化”肯定。
自然,这份不错的“成绩单”,也令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一种“过大关”、“松口气”的情绪。这种心态,在当前应该引起重视。
党风之变,引领涤清社会风气
作风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作风的转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直接有效的载体。
今年两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了每个领导干部安排活动时逃不过的一道紧箍咒。来自各级政府的禁令,为过一个风清气正的春节划出了明晰的边界;一些部门和干部因无视上级要求,骄奢做派、顶风作案,迅速得到查处。
作风之变正在逐渐推动干部远离酒桌,回到工作岗位。由上而下的示范力量是改作风的原动力,中央领导坚决践行“八项规定”,调研考察轻车简从,访真贫、问真苦,率先垂范形成一种传导和扩散效应,一级一级的传给各级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各路媒体的暗访蹲守也形成一种压力,让干部时刻保持“高压”状态。而返璞归真的春节,也让干部们从吃不完的酒宴、送不完的年礼中解放出来,有精力学习思考和走访调研,做回人民公仆应做的分内事。
这种清风,也由庙堂之上吹进千家万户。有网友诙谐地写道,这个年还真过得有些“小清新”。以北京为例,春节期间高档酒店用者寥寥、家常菜饭店倒是异常火爆,连烟花爆竹销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45%。健康过年、节俭迎春、低碳生活成为一种集体自觉。
外媒亦捕捉到了农历中国新年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体现节约新风》、《蛇年蜕变》、《中国春节瘦身》等成为西方主流媒体上的新闻标题。有媒体还生动地赞赏中国官员和百姓“控制住了自己的胃”。这些外来的评价,开启了一扇审视自己的窗口,同时也印证了简单而朴实的道理:真实的转变,总不会被忽略,唯有真实,最能赢得尊重。
党风之变,引领了社会风气的涤清。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保持清明的党风反过来也有促进作用。作风问题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度推进,各级领导的躬亲示范、以身作则仍然必不可少,仍须毫不手软、绝不松劲。
防范反复,须全社会形成合力
不过,就在党风政风在这个春节整体“小清新”同时,我们依然发现,一些干部“顶风作案”者有之,一些单位“避风头”心理有之;一些偏僻的县城乡村,仗着“天高皇帝远”依然我行我素,一些部门单位,潜伏卧底、改头换面、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依然存在;节后上班头一天仍有不少政府机关没人、或者人到心未到。而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纠风之难,更难在防止反复。
中国社会的庞大和组织链条的复杂,往往使得政策传达在神经末梢出现问题。它再次提醒我们:风起于上、俗成于下,但是,“上行”可以推动“下效”,却并不必然确保“下效”。改作风只有中央、地方“齐步走”,才能真正做到“一改到底”。
不可否认,改作风要深入还面临着一定的阻力。有些干部群众常有三种担忧:一忧不能长久,害怕上级要求逐渐放松后,故态复萌;二忧阳奉阴违,迫于风头有所收敛,但暗地里搞移花接木;三忧借机作秀,形式上穿旧衣、吃简餐,实际上惰政不改,该做的工作没做。现实不断地提醒,“反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敌人。改作风的新风虽未被过年冲淡,但“作风病”是慢性病,欲根治必须常抓不懈。
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还须进一步凝聚共识、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在党的历史上,抓作风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不会沦为“一阵风”?群众忧心“此风还能刮多久”,也不排除某些干部暗自揣测“龙卷风已过、和风细雨将归”的心态。社会各界皆须葆有忧患意识并形成合力,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遏制住不良作风,让清风吹遍每一处暗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召开在即的全国两会正是又一次“大考”。可以预见,今年两会鲜花将更少、材料将更精简。但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员的审议讨论应更加务实有效,建言献策要挤出水分、拿出干货,实实在在地为治国理政贡献智慧,让改作风继续向纵深推进。
8、改会风从批评开始
近日,某机关召开总结会,一上来就要求:不讲自己什么活干得好,只讲自己什么活没干好,当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时间不长,收效甚大。年长同志感慨,这样的会多少年没开过了;年轻同志惊讶,这种场面从没经历过。忐忑、尴尬之后是畅快、振奋,大家都为这个会叫好,有人感慨,改会风就应从批评开始。
总结会可以有多种开法。多讲问题,不讲成绩,似乎有些偏颇。但组织者认为,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活干好了,百姓自有评价;活干得不好,藏着掖着,贻害无穷。更要命的是,长久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习惯于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习惯于自我肯定相互捧场,习惯于假意恭维上下讨好。有点成绩夸大其辞,沸沸扬扬,出了问题百般推脱,遮掩矫饰。没有动真格的勇气,党风政风的积弊难除。
现在流行“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这话对孩子可能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信条,推广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党员领导干部不是孩子,人民的事业不是儿戏。领导,担当的是大任,就应该经得起批评、容得下质疑。批评肯定让人不舒服,可能会得罪人,但批评能够促进工作、推进成长。真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事业进步、团结和谐的内生动力。
我们期望这样的会更多一些,期望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不再稀缺的空气。
9、免收通行费8.46亿元背后的正能量
全国收费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结束。全国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运行正常,各大中城市主要出入口及收费站通行顺畅,局部路段车流量较大但未出现长时间拥堵现象。春节期间,全国收费公路除四川、西藏、海南外,共免收通行费8.46亿元,其中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8.05亿元,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7.82亿元(2月17日法制网)。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交通运输部门吸取去年“十一”政策运行的系列教训,在发卡、收卡、免费和收费衔接等环节,完善了管理办法和措施,使今年春节期间的免费通行政策执行的效果得到改善,既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现象。
尽管国家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让路桥公司和地方政府“损失”了8.46亿元,但背后所带来的正能量,是无法用金钱所衡量的。高速公路节日免费通行政策被解读为推动假日经济的“弃车保帅”之举,几乎成为一个全民消费盛宴。据商务部监测,大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而据山东大学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彭志忠测算,全国高速公路免费会减收200亿元,国家会因此减少30亿元的税收,但可拉动2000亿元的旅游收入。
显然,春节黄金周8.46亿元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制度安排,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节省了人员交流的成本,由此带来的节假日效应和商机不可估量,地方政府在通行费上可能受到损失,换来的将是更多的回报,既有刺激内需的回报、稳增长的回报,也有民众口碑的回报、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提升,这个回报,比什么都重要和宝贵。
有人曾统计过:一公斤货物从上海到贵州通过公路运输需要花费6至8元人民币,而从上海通过海运运到万里之遥的纽约却只需花费1.5元人民币。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
好在国家层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11年6月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整整一年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但这项清理工作可谓“雷声大雨点小”,进展缓慢,成效寥寥。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政府必须摆脱招商修路与贷款修路的两种路径,改成政府直接投资,多建一些免费公路,不再局限于节假日免费,而是“全年候”免费。
实际上,近年来陆续有一些地方政府回购经营性公路(桥梁、隧道)的收费权并取消收费。比如,从2000年起,上海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浦东机场等项目的赎回经营权问题,都一一进行,随后取消了收费;陕西省咸阳市回购两座大桥的收费权,自2011年5月1日起供市民免费通行;深圳市政府回购梧桐山隧道收费权,并于去年3月30日取消收费。特别是深圳市政府,为回购梧桐山隧道的收费权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
现代政府服务理念告诉人们,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确立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这才符合公民纳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逻辑关系。尤其在当前,政府在财力日益丰厚以及筹集资金压力缓和的情况下,有义务和责任赎回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让公路尽早姓“公”。
10、火车票“通取不通退”,合不合理?
“现在,乘客已经能很方便地异地购票、异地取票,为什么不能异地退票?火车票销售前后的服务很不平衡。”(2月16日 扬子晚报)
春运迎来返程客流,票源日趋紧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笔者了解,今日,全国重点省市火车站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就在大伙忙着返程准备投入节后工作的时候,“火车票通取不通退”的话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逐渐炒热。那么,就事论事,全国火车票通取通退在当下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笔者就现阶段铁路发展形势分析,“火车票通取通退”就目前来看并不合时宜,据笔者所知,长期以来,铁路收支不打统账,成本核算、收入与支出分别采用各自明细,或许为了减少统计时的失误,这样的做法也有它的可取之处,毕竟在全国范围内通盘考虑一个企业的盈利或亏损,将几者分开计算不失为最佳方法。于是,笔者始终认同企业这样的收支分线。那么作为铁道部下属的各铁路局,将车票售出站或乘车起始站划入各自退票的准许范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笔者认为火车票“通取不通退”虽看似不近人情,却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铁路部门做事的严谨。笔者举一范例,如若某人前往商场购买品牌商品,巧遇商品缺货,作为经营者,商店在最大限度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将协调临近店铺进行调剂,而在数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产生退货念头,而此时,他前往退、换货品的商家该是哪里呢?答案似乎已经明朗,那么同样,作为有价票证的火车票,同样具有商品的类似特性,提供通取服务,铁路考虑更多的是消费群体的利益。换位思考,直面“不可通退”带来的矛盾,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也该正确理解?铁路除了遵循固有的市场规律,参照一些商业做法外,“通取不通退”难道还有其他出格之处么?
最后,笔者认为,作为一项远景目标,“火车票通取通退”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利好设想,将旅客需求及利益最大化一直是铁路发展的长期目标。为了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主导思想,这些年铁路的改变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如若众人能在理性中静待时机成熟,那么对于类似事件的不快定会与日俱减。少一些“民怨”,就少分一份精力,同时,铁路就有更多的时间完善自身。我们也由此看到,建言与炮轰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表达,建言往往通过合理的诉求表达,最终成就美事,而炮轰相比前者,将始终徘徊于对话桌下,即难登大雅之堂!
11、教师狂扇女童耳光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爱的教育》中文版译者夏丏尊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翻译此书时说过的话。19世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下的《爱的教育》虽然是薄薄一册小书,却已在全世界出版了数千万册,称得上是一本教育学“圣经”。
突然想起这本书和这番话,是由于发生在山西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揪心一幕:一个5岁女童因为不会算“十加一”,被教师李竹青在短短十几分钟里扇了几十下耳光。目前,打人者已被拘留,涉事幼儿园已被取缔。
中国的上千万教师中间,为学生成长呕心沥血、恪尽职守者是绝大多数。像李竹青这样进行“耳光教育”的,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从中折射的教育暴力问题却不容忽视。
近年来的校园暴力案,可谓五花八门。每每这样的个案揭露,那触目惊心的场面总会引来舆论的一片哗然和愤怒指责,然后,是当事教师被处以从检查、停职反省到开除等惩罚,幼儿园、学校或教育机构赔偿、道歉以至于被取缔,事件便告一段落。如是反复,警示戒除的功效却不明显。
如何减少教师体罚乃至虐童的现象发生?首要的当然是靠法治和监管。我们已有教育法、教师法、教师师德规范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对教师体罚学生皆有明确规定。只是,法律的威严并未受到重视,原本该起到作用的行业监管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说,如何建立健全针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安全的动态监管系统,防范暴力个案发生,如何以更加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倒逼教师恪守师德和人性底线,值得反思。
而更重要的一点,却是要研究,一些地方的教育为何失去了它最为核心的一点——爱。
法治与管理只能维护教育的底线。缺失了爱,避过摄像头或公众眼睛的施暴者一样会换个方式作恶。在某些幼儿园里,怎么打孩子看不出痕迹、怎么让孩子挨了打不告状竟然成了一个“课题”。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爱的能力与正义感,原是幼儿园、小学时期教育的最重要功效。怒气冲冲、口不择言,甚至肆意体罚施暴,伤害的远不是一个被打的孩子。这会给更多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精神伤害,又会给未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仅仅事后惩戒肇事者,是不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不是奢谈什么“蒙特梭利”之类,而是找回那份最基本的爱与尊重。这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2、不要让“城乡户籍”割裂“生命平等”
近日连霍高速河南义昌大桥垮塌事故中,有多人遇难,事发地政府决定赔偿金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先行垫付。
近年来,一些事件中死亡赔偿的城乡差别,每每引起舆论关注和社会讨论。可见,这尽管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却首先要回应公众的道德关切。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理念;社会公平正义,更是行进中国的追求目标。生而为人,他们或许有城里人、农村人的身份标签,可能有高低不同的收入等级,然而当大桥坍塌突如其来,受难的亡灵又岂有城乡之别?亲人的眼泪更何来贵贱之分?赔偿金额带上有色眼镜,是在人为地区分生命的价值等级,亵渎了生命尊严、割裂了生命平等。
有一种法学理论认为,死亡赔偿不是对生命权损失的衡量,而是对死亡事故造成的利益损失的救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同命”固然难以“同价”。即使按照这种理论,也难以证明城里人的天然优越性,城镇平均收入高于农村,但是具体一个城里人却未必比农村人收入高,又怎能囫囵吞枣地把城乡户籍的身份标签作为赔偿依据?
把人世间的户籍标签延伸到九泉之下,造成死而不平等的观感,这正是社会公众的愤慨之处,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所在。教育、医疗、社保……户籍造成的分配差别早已引发激辩,是否还让户籍去阻断生命平等的不可承受之重?死亡赔偿应该穿越户籍壁垒,更加尊重生命平等、体现公平正义,这正是公众所寄望的立法共识和制度共识。
应该看到,事发地政府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先行垫付赔偿金额,这既体现了勇气和担当,更反映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慰藉。这能否成为一个光明的开始?
13、“好声音”带来法律制度创新
【背景链接】
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制作的“中国好声音”创下收视高潮,节目到广告都引争议。
【热点分析】
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制作的“中国好声音”尘埃落定,这个节目从荷兰引进版权,经过精心加工改造之后,在中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少新闻媒体在评论这一现象的时候认为,中国的新闻媒体要想走出历史的窠臼,在娱乐领域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引进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给中国观众以全新的视觉享受。的确如此,在传统意识影响之下,一些新闻媒体不敢娱乐,也不会娱乐,他们制作的文艺作品缺乏视觉冲击力,也缺乏足够的传播能力。借鉴一些国家成熟的经验,充分考虑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把公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应该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新闻媒体发展的方向。
此次浙江卫视引进荷兰电视节目的时候,不仅进行了版权谈判,而且对版权的实施约定了非常复杂的条款。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荷兰方面甚至专门派出技术专家进行现场监督,随时解决节目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西方国家艺术创作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常态,但在我国却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的新闻媒体应当逐步习惯这种艺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在大胆借鉴的基础上,尽快找到中国自己的创新点。
讨论“中国好声音”的是与非和艺术价值,不是本文的志趣所在。之所以从“中国好声音”出发讨论法律问题,是因为这一文艺现象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法律问题。自从我国引进着作权制度以来,关于着作权是否有利于保护创新的问题始终争执不休。一些学者认为,着作权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权利,因而着作权天生具有保护创新的功能;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设立着作权保护制度固然有利于保护作者的基本权利,但是,着作权制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创新的步伐。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着作权保护制度究竟是鼓励创新还是在遏制创新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着作权保护制度有利于创新,那么,实施着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就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反过来,如果着作权不利于创新,那么,实施着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就是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国家。
笔者认为,世界各国的着作权保护制度大同小异,除了着作权的内涵和外延有些许的差异之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着作权保护制度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在实施着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创新精神未必得到大力弘扬;而在没有实施着作权保护制度的国家,创新精神也未必彻底的泯灭。
着作权保护制度实际上是将权利契约法律化,是在知识产品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当前我国在着作权保护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还是着作权强制许可制度,都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国家通过制定专门的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条例,试图加强对互联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但由于对互联网络的发展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规则制定方面没有充分保护创作者的权利,结果导致互联网络侵权现象案件屡见不鲜。我国侵权责任法虽然对互联网络侵权行为的性质作出规定,但是,对于国际上通行的“避风港原则”缺乏程序化的规范,结果导致一些互联网站经常利用法律规则上的漏洞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解决我国着作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妨充分借鉴荷兰的经验,不仅要签订全面的权利转让契约,而且要督促合同相对人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义务。说到底,在文艺作品传播的过程中,既涉及制作者的商业利益,也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着作权人必须有保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并且签订完善的合同,采取一系列 有效的措施督促合同相对人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着作权交易环境,让每一个创作者都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上来,而不是采用自力救济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
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是,我国在着作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是行政主导立法模式,行政执法机关在着作权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多少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在互联网络着作权保护方面,还是音像制品着作权保护方面,都存在着行政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现在我国一些搜索网站和门户网站存在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对此显得较为被动,没有主动进行彻底的清理,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人,而往往是受害人举报后才主动出击。这不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执法方式。只有让着作权保护机关恪尽职守,随时随地地清理着作权领域的违法行为,我国着作权保护制度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好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不仅仅是精彩的艺术作品,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法律制度上的创新。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着作权保护体系,我国的艺术市场才能繁荣昌盛。
第四篇:“烟草高管巨额公积金”也是一种“尼古丁”-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这一颇有宣誓意味的行业宗旨,多被悬于烟草公司显眼位置,位于延吉的吉林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吉林烟草工业公司)也不例外。不过,在媒体日前曝光吉林烟草工业公司高管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最低1.4万元、最高1.8万元高福利事件后,“国家利益至上”的宣言在这里显得苍白无力。(6月1日《华夏时报》)众所周知,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公积金虽然不打入工资卡,但这笔财富却丝毫不逊色于工资收入。比较常见的就是公积金可以抵押住房贷款,在一些地方还可以购买汽车及大件商品。而就是什么也不购买,当事人在退休或辞职以后,公积金的所有积蓄都可以一次性归还本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积金也就是个人的合法所得。对于公积金的发放标准,国家和地方都有严格的规定。这里的烟草公司高管惊人的公积金数额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国家相关的规定,国企高管们如此擅自发放高额公积金,不仅仅是权力自肥,更是对国家资产的瓜分和贪污。
可怕就可怕在这是一家“条条企业”,在业务主管上隶属于国家烟草总公司,但在社会贡献上,这家烟草公司每年交纳税额几乎占到延边州的三分之一。正因如此,这家企业在当地也就有了一言九鼎的地位。这家烟草公司公积金问题已由来已久,但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更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查处,原因非常的简单,“条条单位”查处无疑是“老子”查“儿子”,“儿子”如查出问题“老子”也在劫难逃。因此,也就不可能认真调查,而作为地方上,谁也不愿意和自己的“财神爷”过不去。于是即便现在问题暴露,要在地方上调查核实也极为困难。正因如此,记者要联系采访时,地方上的多家电话都“无人接听”。
实际上要认真分析一下这类问题的出现,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不少“糊涂事”。公积金的标准国家和地方都有,但国有企业高管公积金由谁来定谁来批准,却似乎并没有明确。于是现在在很多企业业内,尤其是国企内,公积金的审定和标准也都是企业,更是“一把手”说了算。这家烟草公司的高管尽可享受“天价公积金”,而普通员工似乎并没有“沾光”。由此就能看出巨额公积金的发放由谁拍板了。另外,全国各地国有企业,包括烟草行业几乎都有类似情形都存在,而这个吉林烟草工业公司不过是一只“麻雀”而已。
正如新华社评论的那样,如果有法不依,有令不行,任凭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会给国家带来损失,也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吸烟有害健康,只因烟草里面有巨大的毒素“尼古丁”,而这个巨额公积金的问题,也恰如烟草行业中的“尼古丁”一样,伤害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政府的公信力。现在这些庞大的国企如同怪兽一般,依靠培养自己的“老子”和地方政府查处显然无济于事,而要清除这种“尼古丁”,看来有必要请国家相关部门亲自出马了。(朱少华)
文章来源:榆林人事考试网(yulin.offcn.com)
第五篇:2018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铁精神范文
2018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高铁精神
【关键词】
高铁精神 职业道德责任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业精神
【热点背景】
1.高速铁路技术虽然在日本和欧洲率先兴起,但是在中国引进并改造这一技术后,高铁成为中国产业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中国高铁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这样神奇的速度,缔造了感人肺腑的“高铁精神”,这就是:“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建议在我国全社会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同时,对外宣传高铁,提升中国形象。
“高铁精神”是继新中国“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之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次升华,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高铁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世界惊叹!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铁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感恩报国、爱岗敬业,开放包容、勤奋好学,严谨精细、创新超越”第一代高铁人品格。
中国高铁从千年之处开始蹒跚起步,到如今运营里程达到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的路。中国高铁努力创新,促进铁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在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机车车辆等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高铁以“永远在起点,永远在路上,在持续超越中前行”的创新精神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中国铁路人、科技人员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掌握了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的这种自主创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将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受到极力的推崇。
中国高铁是在安全基础之上的高速,又是以高速运营的庞大网络形成的安全保障,其根本目标是服务人民,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顺利出行、满意出行、温馨出行的需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中国铁路的一贯宗旨,它承载了中国铁路的责任和承诺。无数中国高铁人为了实现安全,为了实现高速,在纵横交错的高铁网后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目的就是为了把更安全,更高速的铁路服务于人民。
2.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进一步推进铁路发展是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提炼和弘扬高铁精神,宣传高铁文化,叫响高铁品牌。
了解铁路的人士或许都知道,2007年以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铁,而到2016年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2.2万公里以上。从无到有,震惊世界。在高铁的线路、设备和机车车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套具有完整而又成熟的,同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
现如今,中国高铁技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充当先锋队和生力军。而这一切的成就都应该归功于奋战在相关高铁研发、建设、运营等人员身上,而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拥有永攀的高峰决心,取得中国高铁如此丰硕的“果实”,正是“高铁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远行出游,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的度假方式。但最让旅客伤脑筋的是,每到十一黄金周,旅游流、探亲流等客流高峰交织到一起,到处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的景象,亦然一个“小春运”的真实写照。
然而,我国的高铁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势头迅猛,高铁运营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形成了密集的高铁网,覆盖众多大中城市,为公众提供了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高铁列车的运行,不仅极大的压缩了列车运行的时间,且乘车环境舒适、服务热情周到,使旅客一上车就能身心愉悦,完全不再为嘈杂的环境、拥护的车箱、闷热的天气而烦脑,而且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列车的运行时间,使旅客乘高铁动车时在到发站的时间上非常方便,现如今,乘坐高铁已成为人们探亲回家、出行访友的“新常态”。
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万余公里,与其它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城市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届时,纵横交错的高铁网将构建起全国“一日生活圈”。
我相信,未来随着铁路高速网络的日益完善,必将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四通八达、快捷舒适的高铁更让人们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着高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高铁带给大家的便利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快速回家的新途径。高铁公交化,速度缩短了时间,拓展了空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这个世界,感受人生。(高铁的普及,改变了版图,改变了生活,突破城市的空间瓶颈,使中国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半径将大大缩短。让我们的生活如虎添翼,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高铁发展突飞猛进,新增运营里程已达1.2万公里,全国各省铁路已逐步迈入高铁时代。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铁路的维护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员。面对如此局面,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优质人才,才能确保高铁的稳定安全运营。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面临着极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出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铁路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新技术、新设备对维护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若人员素质无法满足既有设备的维护要求,那么高速铁路运营起来将举步维艰。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要有工匠精神,甘于寂寞与平凡,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处理现场一切的突发情况,确保铁路的安全稳定。也只有践行工匠精神,稳稳当当的做好精检细修,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需要,让列车正点,让旅客满意。
工匠精神,更切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遥唯有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不忘初心,那么铁路的安全保障才大有可为。将工匠精神融入岗位,那么“强基达标、体质增效”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推进铁路发展的强大推力。
一颗工匠的安全责任心,才能稳坐泰山,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去注重细节,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排查隐患,克服缺点,确保安全。
安全是铁路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高速铁路要稳如泰山,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弘扬工匠精神是核心。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工匠精神熏陶下的铁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核心提示: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实事求事、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科学第一”的精神,就是“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的精神,就是“管理上的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是“争创中国高铁建设和管理世界第一”的精神,就是迎接和创造中国高铁辉煌的新时代的精神。
一、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巨大的高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人民的重大战略和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高铁事业,在提升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认真研究中国高铁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不足,重铸“中国高铁精神”,让中国高铁飞起来,已成为当前党、政府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大事。
二、铸就“中国高铁精神”。任何时候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指导。铸就“中国高铁精神”,这是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发展所必然的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后,中国高铁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不足,在建设中国高铁的伟大实践,以巨大的勇气在理论上进行创新,以铸就“中国高铁精神”,做好中国高铁发展这一事关中国稳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实事求事、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科学第一”的精神,就是“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的精神,就是“管理上的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是“争创中国高铁建设和管理世界第一”的精神,就是迎接和创造中国高铁辉煌的新时代的精神。
四、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第一”的原则,这是中国高铁、建设、管理和国际合作中,我们所必须牢固遵循的理念,从而使中国高铁发展要有可信度和公信力。
一个国家要真正繁荣和强大,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科技事业上特别是在中国高铁发展上,要有自己的发明创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突破关键技术,使我们的技术设备更安全、更可靠、更具有竞争力。
我国的高铁建设和发展,要从多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使中国的高铁真正安全起来,中国的高铁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誉。
中国高铁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的发展和建设,科学发展是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目标。我们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科学发展,真正使中国的高铁发展在快起来的同时真正地强起来。
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本”。我们始终要突出地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置。我们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这就是要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更加重视铁路的安全,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安全。整个铁路的布局要考虑高速铁路,整个铁路网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把速度与质量、效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方针落到实处。
六、坚持“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就是要客观、全面、辩证、理性、沉着冷静地正视并分析以解决中国高铁发展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
4.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进一步推进铁路发展是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提炼和弘扬高铁精神,宣传高铁文化,叫响高铁品牌(人民铁道网3月13日)
近几年“中国高铁”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2007年以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铁,而到2016年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2.2万公里以上。从无到有,震惊世界。
高铁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让老百姓都受益,春节回家方便多了、快多了,要加快发展。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7.7亿人,同比增长11.2%,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占比超过52%。深入解读这组数据,可以发现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第一组数据说明,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不仅量大,而且增幅大,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一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下去,将进一步增加人员的流动。第二组数据说明,高铁逐步成为旅客首选的出行工具之一,选择高铁出行,将节约时间成本。
面对世人瞩目高铁发展成就,高铁精神起了很大作用,于是专家们对高铁精神纷纷进行解读,有的专家代表说高铁精神蕴含着精益求精、勇于攀登、拼搏奉献等优秀精神。
李景源代表从哲学的高度,揭示高铁精神的实质:“高铁精神和文化反映出善和美。”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善与美的具体体现。发展高铁就是要把善与美传,如果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认识到中国高铁的发展将会惠及全球,那么高铁就会寻求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在和平共赢的基础上和平发展。在走出国门的步伐里多了自信和责任。
5.4月12日,“铸央企之魂·圆强国之梦---国企精神研讨会”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人民网联合主办。来自国资委系统、中央企业100多位代表与会。会上,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中国高铁制造工厂一线工人杜健讲述了“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
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更是赞誉中国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
成绩的背后,是一个默默奉献、不断创新的群体,而他们就是中国高铁工人。它包括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领衔的制造队伍,也包括驻守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服务团队。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信精神、精益精神和服务精神等5方面。中国高铁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是高铁工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实践产物。大力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将极大的凝聚我们的力量,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高速列车九大核心之一技术的铝合金技术,型材最薄处只有1.5毫米,却要承受正负6千帕的气密压强。中国中车首席专家丁叁叁率团队攻关,历经一年多摸索出了一套严格的化学成份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100多种铝合金材料的高质量国产化,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回忆当时攻关,丁叁叁有这样的一句话,“看到中国高铁今天在世界上如此争气,当时再困难也是值得的”。
孙斌斌是拥有国际铝合金焊接教师的专家,在德国学习交流期间有很多企业都花重金去聘请她,而她却说“无论出多少钱,我都不能留在国外,我的用处要留到祖国去!”,于是回国后,她培养出了600多名具备国际焊接资质的高级铝合金焊工。
“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产业报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车人立志“打造中国品牌”。
牵引传动系统被誉为“高速列车之心”,而永磁牵引传动系统被业内视为引领高速列车未来的下一代技术。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在带队进行该项攻关时,在数千次的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其烧毁的零件就能装满一卡车。后来丁荣军院士在回忆他的攻关的时候很心疼地说,当时企业的销售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其烧毁的零件就价值几百万啊。中国高铁从“追赶”到“超越”靠的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成为高铁工人的鲜明注脚。
在国际市场上,曾有人质疑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但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中车用优异的成绩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让世界对中国高铁的品质竖起了大拇指。
欧洲是火车的故乡,在这里许多欧洲企业都被视作是自己的地盘,在马其顿动车组竞标的过程中,有一家欧洲企业早已把该项目视为囊中之物,但是中车团队在与企业沟通中,拿出了我们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最终取得了订单。
中国高铁工人的民族自信精神不仅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上,也体现在我们包容的心态中。中国获得美国订单,在波士顿建立工厂。在购买的土地上有这么一栋老房子,它不在规划之内,需要拆除。但我们的美国团队谈到拆除时,发现当地人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于是乎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个老房子具有了98年的历史,它寄托了原先的主人—美国西屋公司7000人的回忆,于是我们的团队决定保留这个老房子,并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对其修缮、加固,这种做法感动了当地的居民和媒体,就连市长也亲自致电感谢他们。把工作做到极致,把事业做成信仰,高速动车组是挑战人类工业文明极限的又一领域,从踏入这一领域起,高品质、高标准、高要求就成为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一口清,一手精,实名制”是高速动车组严谨制造、“标准为王”的最佳体现。所谓“一口清”就是在生产工人的班前会上,随机抽到一名员工站在6米开外,高声背诵出自己的工艺文件和操作流程。2015年7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中车,曾亲自抽查了一名员工的“端子排接线工艺一口清”。“一手精”是对员工严格执行标准的考察,几年来,在4万人次的抽查考验中,员工一次通过率达到99.99%。“实名制”就是每个员工完成每一道工序之后贴上自己的名字,并对其终身负责,让每个动作都做到“足金”,最终锻造出“足金”的产品。
产品是人的产品,只有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是有生命力的产品,而每一列高速列车都凝聚着高铁工人的泪水与实力。
2013年11月,按计划,中国中车需要向土耳其交付第二列有轨电车,但不巧碰上了强台风“海燕”,负责运送的货轮无法按时到港,怎么办?遇到强台风属于不可抗力,这本不属于公司的责任,但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土耳其当地轨道交通线路的正式开通,当地市民对这条线路已经期盼已久了。于是最终公司决定,不计成本,启用大型运输机将列车运送过去,确保这条线路按时开通运营,完美兑现了按时保质保量提供产品的承诺。
【考点分析】
一、具体表现
模拟试题:根据材料1,概括高铁精神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高铁精神。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高铁精神是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
对于其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锐意进取、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二是安全奠定基础,速度奔向梦想,服务人民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原因分析
模拟试题:根据给定资料3,概括为什么说弘扬高铁精神就是弘扬工匠精神?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1.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铁路的维护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员。面对如此局面,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优质人才,才能确保高铁的稳定安全运营。
2.维护人员要有工匠精神,甘于寂寞与平凡,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处理现场一切的突发情况,确保铁路的安全稳定。也只有践行工匠精神,稳稳当当的做好精检细修,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需要,让列车正点,让旅客满意。
3.工匠精神,更切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影响分析
模拟试题:根据给定资料5分析高铁精神对从业人员的作用。
要求:分析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1.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爱国精神是“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
2.中国高铁工人的创新精神在于“不畏艰辛,永不止步,在持续超越中不断进取”。
3.中国高铁工人的民族自信精神意味着“融合全球,超越期待,中国高铁最可靠”。
4.中国高铁工人的精益精神是要“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矩化到血液中”。
5.中国高铁工人的服务精神就是“用户第一,把客户需求当做前进动力”。
四、如何更好的弘扬高铁精神
模拟试题:假如你是某市文明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全市近期正在开展一项“弘扬高铁精神”的工作,根据材料,请你以市文明办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符合实际,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400字。
【参考解析】
倡议书
尊敬的全体市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国家的蓬勃发展,更需要每一位市民脚踏实地的多做贡献。
在此,我发出以下倡议:
一、作为人民的一员,我们应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二、牢固树立“不畏艰辛,永不止步,在持续超越中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
三、立足本职,在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矩化到血液中;
四、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市文明办
X年X月X日
五、文章写作
李景源代表从哲学的高度,揭示高铁精神的实质:“高铁精神和文化反映出善和美。”请你围绕“高铁精神”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肩负高铁精神引领社会新时代
近两三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21世纪是高铁时代,中国高铁期待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而“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化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在中国高铁与“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努力实现全球普惠发展的时刻,国际社会某些地区却出现了“‘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这样的声音。殊不知,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理想,以“和合”文化为精髓的中国人绝不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
我们从高铁模式中汲取自主创新的中国智慧。发展中国家如何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以更短时间后来居上?从零起步是一种选择,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抢抓战略机遇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有爬得更快的优势,也有摔得更狠的风险,高铁将何去何从?大国重器的创新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 之争、放弃个体利益,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真正实现了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当中国高铁屡屡填补世界空白、刷新世界纪录之时,曾借力巨人的我们,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这条符合中国国 情、充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又何尝不是值得分享的宝贵财富。
我们从高铁品质中重拾“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号称世界工厂,可老百姓却跑到、海外背马桶盖、电饭锅,这是“中国制造”以最短时间让大众告别短缺时代,却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尴尬与苦闷。高铁的成功恰恰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寸到寸不过问”的“差不离”文化,到精确至0.01毫米的 检验标准;从“能用就行”的随意,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的倔强……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犹 如一场老工业通往精益制造的涅槃之旅,拼的就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而这样的转型升级,何尝不是中国制造正在谋求的重大 突围? 锻造风清气正的道德品格。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仅要自我高标准、严要求,始终警惕糖衣炮弹的腐蚀,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做到心地清静,品行端正。而且,要团结周围同事,共同营造文明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在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中,高铁工人以自己的实践努力诠释了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实质内涵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这一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的爱国精神;“永远在起点,永远在路上,在持续超越中前行”的创新精神;“融合全球,超越期待,中国高铁最可靠”的民族自信精神;“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则融进血液中”的精益精神;“用户第一,把客户需求当做前进动力”的服务精神。
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来源于中国中车以振兴中国高铁装备事业为己任的坚定信念,根植于中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长期努力奋斗的深厚土壤,成长于对世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引领世界高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传承于我们党几十年来精心培育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是中车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最新成果。大力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能够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奋斗热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列车飞速过,心念一动身已远。身处高铁时代,唯有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才能身心合一地开往时代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