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引导教学实践中反思“过度教育”
问题引导教学实践中反思“过度教育”
一中 张欣
在问题引导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做课堂的引导者,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自学和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学生的活动中,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培养了互帮互助的情感。这样的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受到教育者的褒奖和肯定。正是这样,我在受益于“问题引导教学法”中,反思曾经的“过度教育”,悟出了“问题引导教学法”才是现今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曾经的课堂是填鸭式的。整堂课教师就是权威,45分钟,教师满堂灌,自己认为知识点、重难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掌握的怎么样,不得而知。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完全成了拷贝的机器。这种教学,不仅教师辛苦,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引导教学法”的诞生和在各科教学中的普及,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福音,是多年守旧教育的重生,所获得的教育尝试,结果也是可喜可贺的。
曾经的教学是家长式的。教学本身是教与学的合集,但在没有恰当的教育方式替代前,单纯的教成了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惯,家长式的管教,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完全主观制约,不少老师也不容学生反驳、提意见,到头来,学生都成了沉默的羔羊,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了,在主观判断中也形成了一种意识:“老师说的就是对的”。“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施,教学活动一改常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只说只言片语,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上下功夫,学生很享受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尝试才能逐渐取得骄人的成绩,在“问题引导教学法”受到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风气下,促进了兵山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也成就了跟我一样执着于教育改革的年轻教师们,在教育局及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相信“问题引导教学法”的逐步成熟会为兵山教育再筑辉煌。
第二篇:教育实践中反思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之后,“反思”这个词在幼教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幼儿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作简要探讨。
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的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其重点在“思”字,教师应该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深究“为什么”这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反思能力,必须要学会探究式、批判性思考。
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直接参与,较多的利用独立性反省的方法,同时注意通过与儿童或同行的对话进行合作性反思,研究的问题来自于自己教育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情境,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回顾——分析—假设——验证——总结这一实践过程,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反思。
1、借助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首先是从困惑或疑难问题出发,先试着自我反思找到困惑点然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和理智性。
教学实例:
音乐欣赏:《催眠曲》
教师在播完曲子后,问小朋友们听这首曲子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做什么事情?当然老师希望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曲子联系起来:想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甜美的安睡!教师请幼儿逐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孩子说:“我想荡秋千”这个答案出乎教师的预料,教师说:“是吗?你想荡秋千啊?秋千荡起来是来回摆动的,像宝宝的摇篮一样。”于是老师播放录音让孩子们边听边做荡秋千的动作。
教学反思:
按当时的情景老师尊重了孩子的回答,如果否定他是对幼儿的不尊重,因此决定接受幼儿的答案,引导出摇篮的摆动,正是由于教师行为的这种暗示才会引起后面幼儿的模仿。又由于自己教育技能的欠缺,当时只想淡化问题于是采用再放音乐让幼儿做动作的策略转到下一环节,但教师感觉到这并不是一个最优的教学策略。
在反思中教师一方面意识到引导幼儿学习,形成高质互动的技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先前的教育活动中未充分给予幼儿此方面的经验,当时如果教师能够耐心询问幼儿的想法,有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幼儿懂得音乐与感受的关系,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2、借助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进行反思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就成为“最基本的元标准”。
教学实例:
艺术活动:《有趣的石头画》
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毛线、橡皮泥、彩色纸,又准备了几种用石头做的东西,让孩子们进行参考。在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就是按照老师给出的作品进行模仿。有一个小女孩把一块圆圆的石头画成了一个蓝色的太阳,当老师问他为什么时,她回答:“蓝色是冷色调,夏天人们看到蓝色的太阳就感觉非常的凉爽。”
教学反思:
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虽然没有蓝色的太阳,她却以色调来装饰了太阳的颜色,寓意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丝丝凉意。她的意愿是美好的,教师应该尊重她。所以,老师要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反应去积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3、借助于同伴的合作、互动式研究进行反思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以目前教师反思能力来说,很难以“旁人”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借助与同伴的合作一互动式研究来进行反思,让每个人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构建、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教学实例:
常规活动:“镜子变干净了”
在幼儿园的盥洗室里,有一面非常大的镜子,幼儿每天洗手的时候都喜欢照镜子,甩手时也不太注意,镜子上常常有很多水渍。有一天,保育员老师在擦干净镜子后,老师怕孩子又把镜子弄脏,于是用报纸遮住镜子。
教学反思:
这件事不仅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孩子的关注,保育教师应用的方法是否适宜,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教怎样配合让幼儿既能照到镜子又不影响卫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教养员通过反思意识到自己在洗手环节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发现孩子甩手后弄得镜子,都是水渍时,也没有及时提醒,这样遮住镜子治标不治本,孩子没有爱护的意识只能让镜子干净一时,孩子们照不到镜子感觉很失落,问题一经提出,大家共同对于这件事进行反思,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策略,教师紧密抓住生活中的事情,和幼儿讨论“是否喜欢盥洗室的镜子”,“镜子脏了怎么办”,“怎样洗手镜子不会脏”。保育员、教师、幼儿共同制定了规则张贴在盥洗室内,幼儿对于自己制定和通过的规则,更容
易接受和遵守,一个日常保教工作的问题在教师的反思中迎刃而解。
反思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自觉的规范教育行为与师生互动,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的方向并能取得更好地效果,而且使教师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有效的提高,真正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施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如课堂驾驭难,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教师角色的错位等。
1. 课堂驾驭难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 66 个,即探究 6、实验 8 个、演示实验 4 个、调查 3 个、设计 1 个、模拟制作 1 个、课外实验 5 个、进一步探究 5 个、技能训练 8 个、观察与思考 9 个、资料分析 7 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①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②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③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3.教师“角色”的错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我曾听过某教师的一堂课,讲授的是“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他先用 5 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再利用生活中吃水果的感觉,引导学生推测出水果所含的物质,接着就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分组实验,自行探究“细胞的组成物质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整个实验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着,直至下课,老师还没有给予点评。我不知道这种“放羊式”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何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可否定,有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旧的教育思想,舍不得放弃“中心地位”,导致过多占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这些问题都希望借助培训的机会和同行交流,向老师学习。
第四篇: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1、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自己一直全力以赴地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自己的人格感化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跑得更稳,更有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早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各种先进的理念,并把他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而且经常向优秀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从教的13年,也是我不断挑战自我的13年。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如今的街道骨干教师,无不是挑战自我的结晶。教学上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同行们请教,用心积累,让“教学相长”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2、教学实践中的合作意识。集体备课是体现合作的一个窗口,在教学中,我重视这个教学环节,同时,我也珍惜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和同事经过思维的碰撞后,通力合作,找出知识的最佳切入方式,制成课件,资源共享。互相研究、激励、商讨、争辩、补充、到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有效的提高了个体学习能力,有效的激活了每个教师的思维,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的合作。在教学中,对有些知识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一,这样的合作,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并且,我们在这种收获中成长。
可回想起来,认真上的每一堂课真是能令自己满意的吗 ?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觉得教学效果不佳呢?经过不断地反思,我觉得自己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忙于日常教学、班级管理,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缺乏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和钻研,对课堂中师生的高质量有效互动等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2.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多停留在“读报刊”层次,又时常面临缺资料、没时间、少人指导等困难。不能更好的将“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还不能完全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走出来,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3.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的支配下,衍生了一些惰性思想,有时会丧失了自主意识,跟着权威走,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跟着考核走,不敢拿梦想的“鸡蛋”碰现实的“石头”;跟着教材教参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知道应该注重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可是不知不觉还是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只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点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教学技能,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勇于探索并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以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为什么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实施正确的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其实我们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语言、巩固语言,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我们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如何实施正确的反思?(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我们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完成?时间从哪来?我想,这除了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我们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学生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反观我们的教学,是不是由于我们对学科教学特质以及学科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以致在活动化教学和联系生活的探究中,不自觉地加进了许多与学科教学无关甚至背离的环节,而让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无谓地耗蚀了呢?这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时间意识。(2)选择合适方式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内容来源与生活,但是离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缩短这种距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例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第三,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力、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等创新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是在了解前人如何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创新又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它所创造的事物是前人没有的,是一个崭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现有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确保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健康、有效发展。
下面结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谈谈如何实践物理教学中的创新。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教学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1〉、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
中学生思维灵活,表现欲望强。教师经常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物理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我曾给学生这样一道题:质量为M的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小车的一端滑上小车,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为使物块不滑下小车,则小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大?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六种求解方法: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角度求解;②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角度求解;③从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④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角度求解;⑤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求解;⑥从v-t角度求解。在习题课中采用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使用新颖别致的解法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
如做牛顿管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树叶比石头下落慢,让学生自己比较纸片和纸团同时同高下落时,落地先后情况。讲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原子结构理论等规律时,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规律的。楞次定律、变压器等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讲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让学生自己解释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事先课下查资料),并提出如果把电冰箱门打开,电冰箱是否起到空调的作用……。这样,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2、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创新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不同课型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物理成绩进步显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善于创新,要善于“变则通”,创新教育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作用。
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思维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为此,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1〉、“自主”和“创新”结合。
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创造潜能人人都有,人的创造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2〉、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开放性状态,这样就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双主”结合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
二、重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创新教育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搞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1、巧妙引导学生善“问”,让学生在大胆的疑问中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而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从质疑到创新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索探讨,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发问,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四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
2、注意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物理概念,以期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的,但教科书往往只从正面以单一方式叙述,教师倘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片面性,缺乏立体感。如果教师在讲概念时,能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方面多角度地去剖析、阐述,定可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一概念时,除按教科书上叙述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快慢地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等于合外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标志。
3、善于对比进行概念辨析。
有些物理概念,既有表面上相似的一面,又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防止混淆的作用。例如,对“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而二力平衡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同时消失,而二力平衡则不然。三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是同种性质的力,而二力平衡则不同。通过以上对比,可让学生正确区分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有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等等。
4、引导学生自学新知识。自学是学生在认知和能力上的自我创新。温故知新,当学生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就应该让学生主动的去自学新知识,如学生学完长度测量的内容后,就建义学生去测量教室的体积,测量教学楼的高度。树干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复习,引导学生进行讲座“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进而导入分子动理论、内能的学习,通过内能的学习,引入热机知识的学习,通过质量,体积的测量,进一步研究物质密度的测量。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导体的电阻等,使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但学习了知识后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在学习和自学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巩固、丰满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众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正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观察是实验的最基本的方法,做好观察创新的准备。
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怎样进行观察缺少经验,观察时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演示实验中,教师对所做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验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实验时要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去观察,如《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向水面滴油酸酒精溶液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也可以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让学生先实验观察、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后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探索观察实验中得到进一步培养。
•••〈3〉、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创新动机。••••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先查资料后自制小杆秤、万花筒、潜望镜等。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1〉、理解物理实验及其创新意义。
对于彩虹,学生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渴望实验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实验是否需进一步改进,改变一些器材能否做其它的实验,在变中创新,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涵的领悟。
〈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初始阶段的物理实验,应引导、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严谨品质,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串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实验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上,在教师演示实验中也最大限度让学生多动手。
如声的产生中的音叉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就请学生做;将其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准备和整理实验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以便了解器材的性能、用途。处理好实验性的习题,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通过观察、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教师也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创新,用身边的坛坛罐罐等一些生活中常用物体去做实验。例如学习力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通过拍桌子感到手疼来体会。如用铅笔、小刀和图钉等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失重实验,用汽水瓶、茶杯做大气压实验,用小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
总之,这样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出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新实验器材。有利于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
四、在教学中注意现代化先进教学技术的使用,创造性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1、创造性利用CAI课件,生动再现物理过程,体现物理规律。物理难学,老师也会有物理难教的体会,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学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和客观世界联系紧密,但是其包含的物理规律都是从客观世界中经过一定的“定性”、“定量”、“理想化”、“构建模型”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系列的理想化的模型。因此,大多数的物理现象都不能实际展现在学生面前,只靠教师粉笔加黑板式的“板上谈兵”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CAI课件,用计算机模拟的形式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物理现象生动再现给学生,声光并现,可以极大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再辅以适当的设问及“陷阱”来启发学生思维,必将会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CAI课件还可以模拟物理实验、演示物质变化的情景和过程,还能再现定理、定律、规律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观看CAI课件时,思维较容易达到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物理过程,可利用CAI课件将类似的过程在几分钟内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模拟再现,节约大量的教师口头讲述时间,而且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易学生理解接受。
2、更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CAI课件具有的教学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更有利于信息加工,便于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和个性差异。CAI课件的多媒体功能,决定其更容易突破物理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可使物理学中一些不可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呈现于学生面前,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CAI课件的使用使物理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对知识的传授,问题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技术的使用为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文化基础。CAI课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能被灵活、创造性的利用,必将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CAI的应用及普及,必将带来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重点,从重点处突破正是务本之举。可以说,抓住了创新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搞好创新教育,教育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