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22:2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篇: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知觉、感受)。

2.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养及修养。

3.艺术课程的评价坚持幼儿全面发展的方向,注重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的提高。4.艺术能力是人对艺术要素(感知、反思)的能力。

5.教育的目标突出(人文性),内容突出(综合性),过程突出(愉悦性),教育方法突出(游戏性)。6.艺术欣赏是(视觉欣赏)与(听觉欣赏)的综合。7.(愉悦性)既突出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陶冶情操

8.教育方法注重(多样性)和(系列性)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经验。

9.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10.教育方法强调(游戏性),尊重幼儿(玩中学)天性。

11.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歌词),然后学会(节奏),最后学会(旋律轮廓)和(音程)。12.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13.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艺术教育环境需要(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14.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引导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来进行的。1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包括(制作与感受系统、制作与听觉系统、制作与迁移)。

16.发展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17.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的评价方式:系统科学,用(多元化),评价成就幼儿的(可持续发展)。18.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0~1)前符号、(2~7)符号运用、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进步)。19.教育内容突出关联性,是(艺术与生活),(情感与文化与科学)密切联系。20.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捕捉(A)契机,让随机教育为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奠定基础。

A、日常教育 B、家庭教育 C、课堂教育 D、个体教育 2.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C)。

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3.采用(B)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

A、单元式 B、主题式 C、专题式 D、组合式 4.巧用(D)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积累丰富的经验。

A、艺术实践 B、艺术教育 C、环境艺术 D、艺术欣赏 5.(B)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 B、3岁 C、2.5岁 D、4岁 6.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C)。

A、观察法 B、讲解法 C、对话法 D、比较法 7.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A)。

A、d¹ ~ d² B、d¹ ~ c² C、d¹ ~ b² D、d¹ ~ g¹

8.(C)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

A、12个月 B、18个月 C、19个月 D、3~4岁

9.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

A、知觉表象 B、听觉能力 C、知觉能力 D、听觉表象

10.(C)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 D、零乱式 11.(C)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12.教师应争取在(B)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 B、半年左右 C、两年左右 D、三年左右 13.家园共育的金三角是指社会、幼儿园、(B)。

A、父母 B、家庭 C、亲戚 D、家长

14.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B)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 B、观察和临摹 C、观察和写生 D、概括和归类 15.利用(B),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A、日常教育 B、随机教育 C、艺术教育 D、家庭教育 16.音乐智能具有(C)。

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17.多变的艺术共享对象,培养了幼儿的(B)。

A、实践能力 B、交往能力 C、合作能力 D、情感能力 18.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A)。

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19.在音色知觉方面,(A)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

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2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B)。

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三、判断题

(√)1.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多样性评价。

(√)2.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艺术能力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的整体发展。(×)3.学前儿童音乐学习采用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

(×)4.孩子的韵律感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他们天生就有。(√)5.在家园共育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6.综合艺术教育的目标要具体、明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7.音乐作品表达的手段主要还是动作、打击乐演奏、歌唱和语言。(√)8.评价取向的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

(×)9.学前艺术教育应加强艺术教育的技能化,专业化。(√)10.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11.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1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开放性评价。(×)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幼儿。

(√)14.将艺术领域与非艺术领域融合,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化效应。(√)15.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抓素质教育应从一日活动开始。(√)16.家长对艺术的兴趣与态度决定着幼儿的学习选择趋向和兴趣。(√)17.综合艺术教育在目标上更关注幼儿整体人格的发展。(×)18.亲子活动,有益与增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19.恰当的反馈形式是提升艺术教育的灵魂。

(√)20.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及修养。

四、简答题

1.在综合艺术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答:重要性:家长对艺术的兴趣与态度决定着幼儿的艺术学习的选择趋向和学习。

实施方法:

(1)活动目的讲在前,争取家长主动配合。(2)掌握家长资料,挖掘艺术教育资源。

(3)亲子活动形式多样,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4)及时总结反馈快,提升艺术教育的效果。2.为什么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强调突出综合性呢? 答:(1)我们生活的空间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环境;

(2)人们对艺术的感觉是综合的;(3)既然艺术本身具有综合的特点,那么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就不能只是单纯追求某种艺术技能的表现,而应该重视培养综合艺术修养。

3.结合戏剧表演的三要素,在选择故事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情节的单一性

(2)角色之间要具有较强的对比性(3)在角色的语言上要具有重复性

4.多元评价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中,多元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评价主体的多元

(2)评价标准的多元(3)评价方法的多元

5.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什么要求?

答:(1)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2)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和综合教育能力 6.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素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 答:(1)良好的师德,体现育人素质。

(2)完善的机制,营造良好环境(3)扎实的功底,促进教师成长 7.综合艺术教育环境设置的重要性?

答:(1)为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播下了种子

(2)为幼儿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创作了条件

(3)为幼儿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展示评价提供了平台 8.如何在综合艺术教育内容上突出有效性?

答:(1)所选用的内容应该是具有典型的艺术性、格调高尚、具有儿童情趣和艺术美感,能给幼儿带来精神愉悦和情感陶冶。

(2)从多元文化的观点出发,在引导幼儿学习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该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儿童艺术出品,以利于幼儿感受多种艺术风格,开阔艺术视野。

9.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可以在哪些环节上,让艺术与生活贯通? 答:(1)晨间环节

(2)盥洗环节(3)收放玩具环节(4)出入教室环节(5)午餐和午睡环节

10.综合艺术课程中的综合性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答:(1)一是在教育内容上为幼儿提供多种艺术形式

(2)二是注重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与交流(3)三是注重同一艺术门类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

11.捕捉日常教育契机,如何让随机教育为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奠定基础? 答:(1)利用随机教育,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利用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12.艺术评价的原则? 答:(1)全面发展原则

(2)面向全体的原则(3)注重差异的原则

13.在一日生活中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答:(1)抓素质教育应从一日的活动开始,抓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教育入手。

(2)在一日生活中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其中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

(3)在一日生活中开展艺术教育,使幼儿能够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感知体验,开阔了幼儿的要、艺术视野,扩大幼儿的艺术天地,帮助幼儿养成欣赏的好习惯。14.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形式对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答:(1)互动的艺术共享环境,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升华。

(2)多变的艺术共享对象,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3)多样的艺术共享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15.当前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有什么弊端?

答:(1)艺术教育分科进行,教育中不考虑各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2)艺术教育技能化,专业化,忽略怎样利用艺术教育对幼儿健全人格,丰富情感,想象创造的培养。

五、论述题。

1.论述综合艺术教育活动的“三部曲”教学法? 答:1.三部曲教学法之一:创设情境

(1)艺术感受法 第一:巧用多方导入 第二:创设情境记忆 第三:夸张表演带动 第四:清唱、跟唱提高 第五:角色扮演巩固

(2)欣赏陶冶法(3)互教互学法(4)实践参与法

2.三部曲教学法之二:激发兴趣

即教师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及艺术作品,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空间知觉等,引导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3.三部曲教学法之三:激励性评价

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幼儿的内在潜能。

2.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答:(一)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音量不是单纯地指音的强弱、声音大小,对幼儿来说,音乐首先是动听的声音。

(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教师应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

(2)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3)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二)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换言之。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用身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三)音乐作品类型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四)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3.论述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内容突出关联性? 答:(一)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把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艺术学习只有 与生活连接,才能不断提高艺术能力。

(二)艺术与情感的密切联系。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生活的展示,引导幼儿感受艺术,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

(三)艺术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学习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中蕴涵的各种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文化知识和休养。

(四)艺术与科学的密切联系

幼儿通过了解科学和技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促使他们尝试通过观察自然物、运用现代传媒和视听技术,创造出新的观看方式和艺术样式。

4.论述综合艺术教育活动目标制订的“五性”? 答:(一)目标的制订要体现发展性

(1)教师要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2)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现状、内在需要最近发展区,使目标处于幼儿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的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二)目标的制订要体现适宜性,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要考虑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是否有价值。(三)目标的制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目标的制订要体现系列性,必须深入幼儿的生活,挖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五)目标的制订要体现层次性,具体体现由大到小、由概括到具体、由面到点、层层落实的过程。5.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 答:(一)培养良好的教育素质

(1)良好的师德,体现育人素质。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以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政治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

(2)完善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新老结对,互帮互学的师徒结对制。(3)扎实的功底,促进教师成长。一练“一字一画”,二练教学基本功,三练教科研基本功,四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二)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

(1)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观念更新。(2)团队学习促进教师学习内化。(3)以学促研促进教师行为改善。

六、活动设计题

要求:主题不限,要按照活动目标、准备、过程有情步骤详细设计一个综合艺术的活动。参考题:

幼儿园大班综合艺术活动:美丽的彩带 活动目标

1.欣赏彩带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运用图谱记录彩带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活动准备

彩带、油画棒、图画纸若干,《采茶》音乐。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带,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彩带,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彩带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像数字“1”,像钓鱼竿,像棍子,像铅笔„„)(2)教师手拿彩带的两端,使彩带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样彩带又像什么?(像独木桥,像减号,像绳子„„)(3)将彩带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像笑起来的嘴巴,像天上的月亮,像帽子,像花瓣„„)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彩带,感受舞动过程中彩带变化出的线条。

(1)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美丽的彩带,让我们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舞动彩带,注意看看彩带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的创意,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准备。)(2)幼儿交流:请幼儿个别演示,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观察、联想,说说彩带舞动出的线条像什么。(像蛇,像弹簧,像蚯蚓,像龙卷风,像妈妈的卷发„„)(3)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舞动出与幼儿不同的线条,丰富幼儿的联想。(幼儿想象:像电话线,像波浪,像山峰„„)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让我们用笔把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下来吧!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3.教师挑选便于用身体动作表现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创编:你们记录的线条真漂亮!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学这些线条跳舞呢?(启发幼儿根据记录的线条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现,如:手臂不同方位的舞动、躯干的扭动及同伴之间身体上下起伏等表现;用手在不同部位划圈、身体转圈等。)

第二篇:适用试卷号:8310(半开)《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

一、名词解释

1.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人了垄断阶段。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挤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盐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2.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一5.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内部公众关系)

6.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知名度)

7.在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搞庆典活动(2—3次就够了)。8.“唐装”属于服装款式中的(社交装)。

9.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

10.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报纸的优点)

11.展览会的类型,属于按项目分的是(专项展览会)

12.印刷精美,表现力强的传播媒介是(杂志)

13.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是指(同步心理)14.组织形象的基础是(产品形象)48.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名义作出反应,以显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并引起公众共鸣的公关广告是(响应广告)

三、多项选择题

1.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ABC)。

A.记录性较差B.公众选择余地小C.接收方式不灵活

2.CS战略的基础就是突出“满意“两字,具体包括(ABCD)

A.理念B.视听C.产品D.行为

3.危机事件的特点具有(ACE)

A.突发性C.紧迫性E.危害性

4.公关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差异在~(ACDE)

A.直接目的不同6.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X)7.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X)

8.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态度延伸(√)9.响应广告是指:在其他组织开业时,组织以同行身份刊登广告表示祝贺。(X)

10.一般而言,恩格尔指数低于40%则进入富裕行列(√)11.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X)

12.组织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效率性”的原则。(X)

13.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

14.报纸是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3.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4.网络公关:网络公关又被称为e公关,是以互联网为手段,沟通组织内外信息,加强组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交流,从而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雀度、塑造良好的组织现象的新型公关活动。5.全员公关:指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6.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7.《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8.公关广告:公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9.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指在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 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10.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丽成的社会团体。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成而组成的有机整体。11.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12.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闯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13.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备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这一阶段被称为概说阶段。14.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15.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16.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队;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二、单项选择 1.公关礼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

公众原则)

2.外延广泛,包含的寓意多,可以使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的是(抽象符码)

3.在组织(顺利发展时期),公关宣传应当致力于保持和维护组织形象,巩固既有成果,并力争提高知名度,扩大组织影响。4.为了防止公众产生厌倦和反感情绪,必须保持信息的(新鲜程度)15.在名牌战略中,利用企业某些已经产生重大效果的拳头产品来推广企业形象是(名品战略)。

16.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是(起点)

17.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政府公共关系)

18.被誉为美国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最早出版的一本公共关系著作是(《共同原则宣言》)。

19.下列属于公共关系日常工作的有(编印企业报刊)。20.下面哪个不属于公共关系观念的内容(客户观念)

21.下面哪一项不是公众调查的内容(社会调查)

22.传播中的障碍包括(人际因素)23.人际沟通的禁忌不包括(沉默是金)24.CI的构成不包括(IT)

25.CI设计的基本功能不包括(时尚功能)

26.危机处理的原则不包括(你情我愿原则)27.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重要性排列事件的新闻公报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28.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激励效应的人及传播线路是(辐射式)。

29.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30.象征物属于组织vI系统的(基本

要素). 3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32.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伯尼

斯).

3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提高素质功能)。

34.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关关系学著作是(《有效的公共关系》)

35.服装的样式非常多,我们只能简单地将其分成(正装)、社交装和便装三种。

36.公关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

37.直接影响着组织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的是(社区关系)

38.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公共关系状态)。

3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提高素质功能)。

40.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交锋

阶段)。41.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伦敦成立的时

间是(1955年)。

42.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O.45米以内)。43.策划”海斯事件“为企业进行宣传的是(巴纳姆)。44.企业“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不缺斤少两,不以次充好,不欺诈,属于企业”CS战略"中的(行为满意)45.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形象要素调查表)46.组织形象处于最佳状态的是(高

知名度、高美誉度)。47.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内部公

众关系)。C.内容不同

D.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同 E.应用范围不同

5.公关礼仪的差异性原则,应当包括(ABD)

A.外事礼宾差异B.地位的差异D.性别的差异

6.在正式庆典、会见、会议、谈判等场合,落座上很有讲究。落座的礼仪原则主要有(AC)

A.以右为尊C.对门为大7.社会调查具体内容包括(ABC)。

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8.公共关系观念包括(ACD)

A.形象观念C.传播观念D.互惠观念

9.公共关系的特征包括(ABD)

A.情感性B.双向性D.广泛性 10.组织形象的内涵包括(ACD)

A.产品形象 C.机构形象D.文化形象

11.公关关系人员的角色有(ABC)

A.专家型角色B.领导型角色 C.技术型角色

12.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文献调查法B.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D.访问法

13.评估公关效果的方法有(ABCD)。

A.内外部监察法B.直接观察法 C.传播审计法D.公众行为检测法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一些层次,它们是(ABCDE)。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公关策略是指组织根据环境的善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公关策略包括以下几利(ABCD)。

A.建设型公关B.维系型公关 C.进攻型公关D.矫正型公关 16.传播渠道二分法包括(BD)

B.亲身传播D.大众传播

17.公关关系观念主要有(ABCD)

A.形象观念B.互惠观念C.协调观念 D.公众观念

18.公众角色心理包括(ABCD)A.性别角色心理 B.年龄角色心理C.职业角色心理 D.文化角色心理19.反映组织经营理念的文字形式有(AD)。

A.口号D.对联

20.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A.组织C.传播E.公众

四、判断题

1.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理论和公共关系实务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体系。(√)2.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

3.响应广告是指:在其他组织开业时,组织以同行身份刊登广告表示祝贺。(X)

4.组织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5.在为他人介绍时,要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即先把职位高的人介绍给职位低的人。(X)老少皆宜的传播媒介。(X)15.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的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

16.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X)

17.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的形成》。(√)18.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X)

19.组织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20.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X)

21.与企业相比,事业团体的突出特点就是非营利性,所以,完全不具有经济功能。(X)

22.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活动(√)

23.在企业CI系统中,VI处于CI的核心与灵魂地位。(X)

24.整个企业识别系统中,行为识别应当是理念识别的动态延伸。(√)25.服务型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6.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X)

27.报纸是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老少皆宜的传播媒介。(X)28.公共关系的四种状态,其中第三种状态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就是组织的原始状态。(√)29.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但它不包含“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X)30.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的原有的信念的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

五、简答

1、简述做好政府公关工作的必要性。答:我们做好政府公关关系的必要性归纳成以下几点;

(1)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充分实现宏观调控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做好政府公关工作,以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与协作。

(2)有助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公共关系是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产物,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如实向全体公司汇报政府工作,实质就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另外,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公众参政议政,加深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3)有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公众必须被告知”。坚持一个基本准则,显然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实施监督,也会有效地促进国家机构的廉政建设。

(4)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的作风。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有助于克服各种4组织形象设计的一般原则。答:组织的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形象设计不是说大话,形象必须与组织自身的各种状态相符。否则,公众会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反而不利于组织与公众的感情沟通,不利于组织的发展。因此,组织在形象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公共关系应当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组织在进行形象设计时,就必须反映公众对组织的要求,不能只考虑组织的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

(2)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统一:每一个组织的公众都是多方面的,组织设计形象时既要照顾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要求,也要针对某些特殊公众的特殊要求,搞出自己的特色。

(3)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统一:在形象设计时,组织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把“公众要我干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形象。

5、说明员工关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答: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

8、说明举办庆典活动的注意事项。(1)精心选择来宾,并发出邀请,庆典活动应邀请与组织有关的政府领导、行政上级、知名人士、社区公众代表、同行组织代表、组织内部员工和新闻记者前来参加。公共关系人员应选好对象,提前发出邀请,特别是重要的不定期宾应亲自上门邀请。

(2)合理安排庆典活动的程序。庆典活动的程序包括:安排专门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重要来宾,由组织的领导和重要来宾致辞或讲话;有些活动,需要有剪彩和参观的安排;安排交流的机会(或座谈、宴请,或安排喜庆、余兴的节目,席间进行交流);重要来宾的留言、题字。

(3)安排接待工作。庆典活动开始前,应做好一切接待准备工作。接待和服务人员要安排好,活动开始前有关人员应各就各位。入场、签到、剪彩、留言等活动,都要有专人指示和领位。

(4)物质准备和后勤、保安等工作。庆典活动的现场,需要有音响设备、音像设备、文具、电流等。需要剪彩的,要有彩绸带。鞭炮、锣鼓等在特殊场合,12、我们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哪些问

题,答: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应尊重公众,慎重选择所提问题,防止对公众情感造成伤害。(2)问卷的问题组织要有顺序,合逻辑。部不同问题的排列是有先后顺序的。(3)问卷的文字要简洁、明确,明白易懂,不可太长也不要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不要加太多的形容词。(4)不要用双重提问,即在两个问题下只有一个答案。(5)问卷的措辞要准确,防止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6)问卷应避免使用带倾向性的措辞。(7)备选答案力求全面,避免出现重大遗漏。(8)如果对问卷设计的效果没有把握可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请部分公众回答问题,分析问卷,看看其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13、简述社会组织的分类

答:第一赢利性组织,即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追求赢利的组织。

第二,非赢利性组织,即以服务对象的赢利为目标,为服务对象谋求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

官僚主义的弊端,重新树立人民政府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人民心中的威望。

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5)有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在对象。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促使企业的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是多元化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各种不同利益主体在竞争中必然会的共同利益,能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开展良好的政府求,能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公共关系,能合理地调节各种利益主体于企业撼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的矛盾冲突,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沟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通交流,从而增加社会的稳定。

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企(6)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一业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个政府要想顺利地执行自己的职能,必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须首先赢得广大社会民众的支持与信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赖。树立政府“创新.务实.廉洁.高效”个方面:的良好形象,争取得到民众的广泛支(1)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持来增加内聚力。一个组织如果其形象容之一。

得不到自己成员的认可,就很难赢得社(7)有助于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任何会的认可;如果组织的目标得不到自己国家离开世界孤立发展是完全不可能成员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赢得社会的的。国际上的竞争和制约正在进一步加支持。因此,搞好员工关系,使员工组剧,通过广泛地交换信息,协商对话,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要将员二[视是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的主要办法。因作传播沟通的首要对象,尊重员工分享此,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增加中国政府信息的优先权,使员工在信息分享中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建立良组织融为一体,形成信任与和谐的内部好的国际形象,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气氛。

作。

(2)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关增强外

2、赞助活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张力。一个组织的对外影响力有赖于全答:(1)企业的赞助活动应以企业和企体成员的努力和配合。因为每个组织成业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为出发点,制定出员都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都切实可行的公共关系政策.方针.和策处在对外公共关系的第一线,组织的整略,切忌盲目。体形象必须通过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2)企业应将公共关系政策公之于众,上的良好表现具体体现出来。在对外交应保持与被赞助者和需要赞助的活动往中,如果组织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够自组织者之间的联系。

觉地维护组织的形象,就应该时时处处(3)企业的公关部应随时把握社会赞尊重自己的员工,将它们作为重要的公助的供应情况,做到灵活掌握赞助款共关系对象,努力培养他们对组织的认项。

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组织的(4)对赞助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向心力和凝聚力。

善举“广”行,由此创造出良好的社会

6、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都有哪些? 效益必然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答: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是指消费者在3、公共关系实施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主、客观条件的甚同作用下形成的.在障碍有哪些?

消费活动过程中比较稳定的习惯和倾答:在实施过程中,公共关系人员会遇向。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类型并不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消费心理类型并方面

存。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某种消费心理(1)政治因素造成的障碍:当今世界,类型就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主不同国家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方面的最导作用。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大致包括大差异,各国政府从政治需要方面考九种:(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虑,对某些信息的输出输入做了很多规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2)同步心定,公关人员不认真对待,将产生严重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问题。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2)经济因素造成的障碍:经济发展的倾向。(3)求美心理.指人们在消费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物质消费,也决定着恬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4)公众对公共关系广告宣传的解读,公关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人员对不同地区进行宣传时,要充分考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虑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

(5)求异心理,这是与从俗心理相反的(3)语言文字造成的障碍:语言文字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同的消费倾向。(6)好奇心理,指某些具,沟通离不开语言,但语言文字的差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异又是沟通的最大障碍。

(7)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4)文化因素造成的障碍:在不同历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8)便利心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活习俗也会成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为沟通的障碍。

择商品的心理现象。(9)选价心理,(5)年龄差异造成的障碍:不同的年指顾客在选择商品时,对价格的特殊关龄阶段的人生活阅历不同,社会经验不注。

同,经济地位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也不

7、介绍妇女优先原则的内容。

相同。公共关系宣传要有的放矢,适应答:与男士相比,妇女一般处于弱势地不同年龄公众的特点,才会取得好的效位,所以国际上的各种礼仪都提倡“女果。士优先”的原则。妇女优先的原则主要 体现在处处对妇女的照顾。妇女优先原 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门 进门让女上先行;(2)走路让女士处 于比较安全的一侧;(3)男士多为女 士承担重体力工作,有了危险男士要挺 身而出等等。当然。女士优先也应当尊 重妇女的意愿,不能让她们勉强接受。也要有所准备。宣传品、条幅和赠与业宾的礼品,也应事前准备好。赠送的礼品要与活动有关的呀带有企业标志。燃放鞭炮,一定要有保安措施。

9、说明需要与公众行为的关系。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揭示需要与公众行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其基本观点如下:(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类的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五种需要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中间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3)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只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一种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其驱动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优势需要,由此驱动人的新的行为。公共关系活动要注意不断满足公众新的需要。

10、说明搞好社区关系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答:社区公众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和“邻里关系”。,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有地域上互邻且利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

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为了争取社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组织创造一十稳固的生存环境。我们说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是因为:社区如同组织扎根的上壤,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组织就会失去立足之地。社区公众是由特定的活动空间所确定的.区域性、空间性很强。组织或企业的活动直接受社区的制约,社区关系便直接影响着组织或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地方的政府关系和媒介关系等等。因此.组织或企业需要将社区关系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真对待。

11、简述公众的基本特点。答: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公众有以下的特点:(1)群体性。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群体的特征。常见的群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法人群体、任务群体和角色群体。,(2)同质性。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3)变化性。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4)相关性。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这种关联性是由组织与公众问的相互利益关系决定的。

第三,互利性组织,即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第四,公益性组织,即以国家和社会性利益为目标,维护一定范围内左右人的利益和组织。

14、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答:所谓的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神。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具体而言,组织形象应该包括:(1)产品形象。它由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造型、包装、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内容共同构成。(2)员工形象。员工的素质、能力、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礼仪行为.便构成了组织的员工形象。(3)机构形象。主要指组织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工作程序、办公环境等有关组织体系的形象问题。(4)管理形象。就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管理形象包括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等等。(5)企业文化形象。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内部的协同意识。合作精神;企业领导人的创新意识,远见卓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心、自豪感.奉献意识和进取精神;企业理念的提炼和标志的设计等等。

15、如何才能做到与公众“真诚互惠”? 答:互利互惠是搞好公共关系工作根本原则之一。其具体内容可包括两个方面:(1)真诚地对待公众。这是公共关系工作重要的职业道德,必须严格遵守。,尊重公众具体包括诚实无欺.对外开放和对社会负责。组织对公众要以减相待.不能靠“耍嘴皮于”、“耍笔杆子”欺骗公众,更不能“做套”愚弄公众。(2)给公众以实际的利益。公共关系从某种角度看,也被称为组织的信誉投资.即花钱买名誉。组织必须给公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组织产生信赖感,乐于与组织合作。

第三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单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A、艺术语言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 B、平面 C、色彩 D、立体 A

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感觉 A

()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是的观点。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A

()认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B

()认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C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意志去规范和扼杀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A

()认为,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同一件事。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B

()把艺术看成满足爱好和感情的、由内在动机引发的游戏活动。这种活动没有目的,超脱个人利害,具有唯美特征。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C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____。

A、空间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20世纪初期,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_ __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

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_ 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A、创造 B、共享 C、探究 D、快乐 A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___。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A

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B

《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

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D.阿恩海姆 B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___ _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A

___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A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A、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 B、儿童、教师与美术课堂 C、教师、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 A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A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

B、设计

C、临摹 C

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_____。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B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__程度。A、明暗 B、色相 C、纯度 A

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_____。

A、黄色 B、红色 C、白色 D、黑色 A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对话法 B、讲授法 C、示范法 A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其视角的出发点是()。A、儿童的发展 B、智能的成长 C、身体动作的成长 D、社会性的成长 A

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A、三 B、四 C、五 D、六 A

多选:

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

A、造型艺术 B、视觉艺术 C、空间艺术 ABC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学前美术教师 B、学前儿童

C、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 D、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ABCD

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开展的绘画教学活动有()。

A、临摹画 B、写生画 C、命题画

D、意愿画 ABCD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A、泥工 B、纸工 C、综合材料 ABC

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

A、绘画作品 B、雕塑作品 C、实用工艺品 D、建筑艺术 E、自然景物 ABCDE

学前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A、美术欣赏方面的简单知识,如冷色、暖色、变化、对称等 B、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作出适当的描述

C、用各种“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D、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A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2岁)B、象征期(2岁一3岁)C、定型期(3岁~7岁)D、写实期(7岁以后)ABCD

屠美如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半~4岁)。B、象征期(4岁~5岁)C、概念画期(5岁~8岁)D、写实期(8岁~15岁)ABCD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 __。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 __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BC

美术也称_______。

A、形体艺术

B、造型艺术

C、视觉艺术 D、空间艺术

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的板块有___ __,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手工

D、欣赏

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

A、涂鸦期 B、象征期 C、定型期 D、写实期 ABCD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四种水平。

A、杂乱线 B、单一线 C、圆形线 D、命名线 ABCD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A、涂抹阶段 B、装饰阶段 C、再现和表现阶段

ABC

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A、统为一形 B、正侧面同在 C、单一面 D、多面变形 ABCD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A、分步练习B、整体练习C、模仿练习AB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的流程包括。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ABCD

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A 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是______。

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______。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命题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A、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B、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 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BC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包括______。A、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B、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C、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ABC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作用的是______。A、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 B、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

C、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D、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ABC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内容的是______。A、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B、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

C、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的事物 ABC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______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B D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因素有_____。A、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B、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C、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 D、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 ABCD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有()。A、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B、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 C、活动目标要符合教学目标 AB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分为()。

A、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教育活动目标。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是()。A、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

B、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

C、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方面的发展。

A、其审美感知 B、审美情感 C、审美创造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则使总目标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特点是()。A、对3岁~6岁年龄学前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B、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C、为单元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ABC

在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有()。A、线条 B、形状 C、色彩 D、构图 ABCD

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分为()。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包括()。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对话法教学的主要特征是()。A、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 B、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 C、主体自我交流 AB

在对话法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

A、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B、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C、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D、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ABCD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

A、临摹画 B、命题画 C、意愿画 D、装饰画 ABCD

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画可分为()。A、物体画 B、情节画 C、儿童画 AB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方面。A、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B、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C、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D、提供游戏化的练习ABCD

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教师要注意的是()。

A、教师要用自己对对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儿童,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审美状态

B、教师要利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 C、可以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对象的体验 ABC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观察的方法有()。A、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B、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C、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D、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ABCD

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的形式有()。A、粘贴 B、剪贴 C、撕贴 D、染纸 ABCD 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剪纸的基本剪法有()。A、目测剪 B、沿轮廓剪 C、折叠剪 ABC

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包括()。

A、泥塑 B、折纸 C、厚纸制作 D、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 ABCD

儿童审美知觉的特点是()。

A、完形性 B、主动性 C、多通道性 ABC

儿童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直觉性 B、情感性 C、外显性 D、弥漫性 ABCD

下列属于2岁一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B、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

C、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ABC

下列属于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A、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B、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C、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AB

下列属于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B、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C、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的美术作品、同伴的美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ABC

下列属于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

B、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C、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ABC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D、评价阶段 ABCD

幼儿在工作的顺序性方面的行为表现分为哪几种类型?()A、有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

B、弄错步骤,发现后主动纠正,完成作品

C、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混乱中完成作品,作品有缺陷 D、只完成局部,作品半途而废 ABCD

幼儿在工具材料的秩序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保持工具材料的固定位置,用时取出,用后放回 B、大致保持原位置,放错后能找到 C、一片混乱,用后乱放,取时找不到 D、不会取放,拿到什么用什么 ABCD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要素包括()。A、色相 B、纯度 C、明度 ABC

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A、按物择色 B、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面上的色彩 C、色彩的情感表达 ABC

下列属于直线的是()。

A、水平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折线 ABCD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A、放松 B、平静 C、休止 ABC

垂直线意味着()。

A、静态张力 B、准备就绪 C、抵抗力 D、支撑; ABCD 斜线意味着()。

A、动作 B、活力 C、不平衡; ABC

较适合幼儿制作的版画的常见形式有()。A、对折印画 B、纸版画 C、实物版画 ABC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包括()。A、画稿

B、上版

C、刻制

D、印刷 ABCD

判断:(只要没划X的,都是正确!)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

幼儿人格的“种子”可以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不可能在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

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2岁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 和儿童美术 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目的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对幼儿的评价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尽可能得地使幼儿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

儿童的美术活动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为满足。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纯艺术的领域,它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传授一些基本的、简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文化的意义上进行发展和延续也是必要的。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水彩笔画线条,也喜欢用油画棒、蜡笔画出浓浓的、鲜丽的色块。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节画,还有图案画等。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

儿童先会画点,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线。×

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

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所看见的。

到了定型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

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

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

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无关。×

“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喜欢绘画是为了满足手动的生生里需要,并通过绘画活动产生一种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

屠美如认为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欣赏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绘画和手工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情感的体验能力在欣赏、绘画和手工三个领域都能得到培养。

儿童在美术欣赏中,从来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围景物时所进行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

学前儿童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运用笔、墨、颜料等绘画工具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

学前儿童绘画的题材往往来自于学前儿童的生活。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

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

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为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构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选择那些儿童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来作为绘画的题材。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的开放性言来向学前儿童提问。

教师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儿童思维的惰性。

在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教师问儿童:“这朵花很漂亮,是不是啊?”而儿童也漫不经心地眼看着别处、拖着长腔说:“是——”这类做法应该避免。

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动。

教师可在美术角中陈放一些废旧的有形象的画册或挂历,供儿童在游戏时间里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用。

幼儿在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目测剪的剪法,而对年龄较大的儿童,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后再剪。

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团、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或一个小组的泥塑作品来编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形造型。

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学前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折纸取材方便,白报纸、挂历纸等薄而有韧性的纸均可用来折叠。

由于折纸的特点是容易忘记,因而,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看图示折纸。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自己在折法上进行想象创造,折出具象与抽象的造型。

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剪、折、贴、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厚纸制作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纸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由于制作过程对儿童手腕力量和手指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造型活动大多在幼儿园大班开展。

废旧材料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自己收集废旧材料,也可以发动儿童和家长一起。

妥善处理好儿童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手工制作的成功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

要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中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并且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教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手工活动不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要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无数的实验表明,儿童在观看时,面对他一无所知的世界,首先是高度概括地“发现”对象的基本结构。

儿童把握视觉整体完形和结构性的倾向特别表现在:一是对轮廓块面的强调夸张性的专注;二是对引起注意的特征部分的异常敏感。

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富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及其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官的发育还不太成熟,因而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知觉。

由于儿童原先的视界与成人具有差异,因而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标准来要求儿童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

在儿童的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

儿童常常以自己的情感爱好为标准来进行审美判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儿童手舞足蹈、呜哇有声地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

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

4岁~5岁的儿童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

4岁~5岁的儿童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

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5岁一6岁的儿童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

5岁一6岁的儿童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

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

在儿童观看欣赏艺术作品以后,教师要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教师要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儿童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为了使儿童产生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观看作品以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

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形式分析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色彩方面,从单色到多色,从红色、黄色到绿色、蓝色,从暖色到冷色,儿童对色彩的偏爱及应用,遵循着人类对色彩偏爱的演变规律。

儿童是有可能理解和接受艺术家用激情和生命所描绘的色彩的。

教师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要求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

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是针对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遗憾。

灌输法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

对话法教学会使儿童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应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

8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3岁左右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儿童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教师可以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幼儿园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

在幼儿园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幼儿园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

幼儿园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

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作为引导儿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中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儿童,而应承认,在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面前,师生双方均有说话的权利。

教师可以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验证教师制定的美术教育目标、选择的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活动本身是联结在一起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应根据对幼儿以往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来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并进一步制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师教学水准的发展。

美术教育目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教师通过对美术教育规律、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育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恰当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师、幼儿环境、物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时不要单纯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实际情况。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最终必须具体化,成为便于操作的评价工具。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要求过高。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应尽量具体,描述明确,为操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活动实施的信息。

美术活动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习惯可以指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可指大家都要自觉遵守的惯例和秩序。

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

教师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活动中所反映的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

幼儿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最根本目的还是根据评价的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新目标,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

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团体中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

如果是在幼儿面前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

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的评价上,罗恩菲尔德将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幼儿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智能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包括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绘画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主张自我的手段。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在鲜艳的色彩中加黑、加白、加灰纯度就变低了。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表达不同的画面气氛。

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曲线。

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

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有力、果断、起伏不定的感觉。×

直折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断续线比较能够表现开放、自由、柔顺司变的形式。

直线与曲线有长短、粗细的变化,线和线之间可以交叉、并列、重叠、穿插等,线条的变化无穷。

线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形式美感,它能用无穷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物体形象的特点。

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也会产生不同的痕迹,形成不同质感的线条。

只要熟练、合理地运用,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形状中,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等都由直线构成,较为简单明确,所以称为规则的几何形状。

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

非规则的自由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和色彩、线条一样,形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不同的形状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不太规则的形状靠近这些基本形状,以帮助记忆和识别。

幼儿在形状的归纳方面却远远强于成年人。

刮画就是利用硬物刮出的痕迹来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

低年龄段幼儿不适宜使用刮画。

纸版画是用各种纸做版材制作印刷的版画,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和儿童最喜爱制作的一种版画。

在各国的儿童版画教学中纸版画被普遍运用,也是我国儿童版画创作中的主要品种。

纸版画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

纸版画可分为剪贴纸版画、吹塑纸版画、镂刻纸版画、漏印纸版画、凸印刻纸版画、凹印刻纸版画、凹凸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

泥塑是通过团(球体)、搓(柱体)、压(扁、平、坑)、连接(局部与主体、局部与细部)、拉(拉出细小结构)和捏(方体、加固、细部加工)等手段,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泥塑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题材,应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结构要简单,形象特征要明显,塑造的技能要简易,使幼儿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功。

中、大班的泥塑作业,要求逐步塑造稍复杂一些的物体形象,达到“有几分像”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要先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学前儿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泥塑主要是临摹作业,也可有意愿作业。

泥塑作业的讲评与图画作业的讲评一样,达到基本要求的为良好;对有创造性的泥塑作业应表扬。泥塑作业可以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

学习泥塑时,应先引导幼儿欣赏泥塑作品。

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

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之一。

线描画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油画棒、水笔等各种工具画。

线描画要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要一笔画成,宁可画错,也不能涂改。

国画是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绘画。

毛笔掌握起来比硬笔困难,但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用习惯后,再画某些东西时要比其他笔容易,三五下就能画一张画,很干脆,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很适合幼儿的绘画技法。

撕纸是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

撕纸活动的重点在于“撕”,让儿童进行撕纸造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独特美感,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受手撕的局限,撕纸的造型不可能很精细,这也有助于训练儿童对整体“基本形”的把握。

一般来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

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几类,开始学习撕纸时,可进行自由撕,逐渐地,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沿轮廓撕和折叠撕。

第四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智能具有(C)。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2、(C)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C)。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A)。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B)。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A、对话

B、讲述

C、临摹

D、写生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B)。A、里德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加德纳

D、阿恩海姆

8、(C)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D、零乱式

9、教师应争取在()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

B、半年左右

C、两年左右

D、三年左右

1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C)。A、观察法

B、讲解法

C、对话法

D、比较法

11、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B)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

B、观察和临摹

C、观察和写生

D概括和归类

12、采用(B)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A、单元式

B、主题式

C、专题式

D、组合式

13、(B)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 B、3岁

C、2.5岁

D、4岁

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C)。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B、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成果

D、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1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B)。

A、冈仓觉

B、弗兰兹·西泽克

C、皮亚杰

D、福禄倍尔

16、(C)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A、12个月 B、18个月 C、19个月 D、3~4岁

17、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A、知觉表象 B、听觉能力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C、知觉能力 D、听觉表象

18、在音色知觉方面,(A)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19、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A)。A、d¹ ~ d² B、d¹ ~ c² C、d¹ ~ b² D、d¹ ~ g¹

20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D)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A、各种类型音乐 B、再现音乐内容 C、幼儿音乐 D、音乐欣赏

二、多选题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ACDE)。A、涂鸦期 B、概念画期C、定型期 D、象征期 E、写实期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几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BCDE)。

A、智能的成长 B、感情的成长 C、性格的成长 D、知觉的成长 E、绘画能力的成长

3、学前儿童的音色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ABCDE)。A、节奏 B、旋律 C、音色 D、速度 E、织体

4、儿童音乐技能是指(ACDE)时对音乐特性表达的合理度。A、视唱 B、识谱 C、打击乐器 D、唱歌 E、做身体动作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包括(ABCD)。A、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B、嗓音表达音乐技能C、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D、即兴音乐技能 E、音乐表现技能

6、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ABDE)。A、粘贴 B、染纸 C、泥塑 D、撕贴 E、剪贴

7、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可分为(ACDE)。A、启发性语言 B、封闭性语言 C、童趣性语言 D、艺术性语言 E、逻辑性语言

8、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从心理角度看,大约经历了(ABDE)的流程。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E、情感

9、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D),然 后

会(C),最 后 学

会(A)和(B)。A、旋律轮廓 B、音程 C、节奏 D、歌词

10、幼儿随着音乐合拍并有感觉地进行动作变换时,说明他们对此曲的(ABCE)已经形成。A、乐句感 B、节奏感 C、肌肉感 D、音乐理解 E、音乐表达

三、正误判断(正确打“√”错误“x”)

1、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2、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高于他的感知认识。(x)

3、并列式构图是幼儿期儿童绘画时的主要构图方式,4岁以后开始出现。(x)

4、音乐学习采用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x)

5、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再现音乐内容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6、19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

7、在旋律轮廓线歌唱方面,3岁半左右的儿童才能唱出规则的旋律轮廓线。(√)

8、教师应争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9、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 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10、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目标应注意:

1、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2、活动目标要注意领域的专业性。(x)

11、孩子的韵律感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他们天生就有。(×)

12、音乐作品表达的手段主要还是动作、打击乐演奏、歌唱和语言。(x)

13、教师所选择的美术教学内容最终都要通过儿童自身的内化,才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便没有价值。(√)

14、学有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科逻辑。(x)

15、简笔画不能展示学前儿童的独特个性,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技能技巧训练(×)

16、在实物写生作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养成边抬头看写生对象,边低头作画的习惯。(√)

17、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只是重点与难点,而不是技能掌握的全过程。(×)

18、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x)

20、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四、填空题

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意愿画、命题画、临摹画。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方面。

3、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4、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 剪贴 撕纸 染纸等形式。

5、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是制作。只觉、感受。

6、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歌词_然后学会节奏,最后学会旋律轮廓和音程。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8、______ ______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9、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

10、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 来进行的。

11、儿童绘画是一种帮助教师________ _______的良好资料。

1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性格的成长和绘画能力的成长三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1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 象征期 定型期 写实期。

14、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

1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包括制作与感受系统、制作与听觉系统、制作与迁移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6、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0~1)前符号、(2~7)符号运用(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进步.五、简答题

1.集体打击乐教学中促进儿童舒适有效地演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方面?

①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②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③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④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⑤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2.集体手工教学中构思和设计阶段的指导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积累多种手工活动所需要的表象②在熟悉多种手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 ③通过欣赏工艺佳作来学习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1.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①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②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③动静交替的原则 2.集体艺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①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②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③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④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1、简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答: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可以有三种形式:

1、以音乐板块内容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 乐课程。2.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让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1、在听音乐得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得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得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得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4、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得选择是循序渐进得,3个月得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4岁得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中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得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以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得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等色。他们画

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六、论述题

1.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耳的声音是非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

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第四、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很多音乐观察研究、神经生物学的解释的关键年龄是0-8岁或9 2.论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A、对话B、讲述C、临摹

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二是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三是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四是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形式分析主要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

9岁或10岁以后在进行音乐学习已经太晚。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和美术文本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的机会,提高其欣赏“视界”。

4、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5、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学前儿童提问题。教师自己首先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找出作品欣赏的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转化为开放性的一些问题,如:这幅画上画着什么?(引导儿童欣赏内容),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引导儿童进行主动的审美体验),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儿童从内容美和形式美方面进行分析),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引导儿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少提一些 “为什么?”“是不是?”的问题。

1、试述幼儿园大、中、小班歌词创编活动共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一般只向幼儿提供一段歌词

2、针对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好创编要求和程序设计

3、注意提高创编活动的参与“密度”

4、应注意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把握好创编时间片段的长短

5、应注意使创编的结果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

2、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一)舒适有效地演奏1.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2.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3.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4.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

5.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二)有表现力地演奏1.提供有表现力地伴奏音乐

2.传授有关的演奏技能3.采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4.调适演奏时的兴奋状态

(三)准确流畅地演奏1.选择节奏明晰的伴奏音乐2.培养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良好习惯3.运用合适的“变通乐谱”作辅助工具4.运用准确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5.创造适度紧张的演奏氛围

2、如何发展幼儿动作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一)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1、分行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选择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程序

3、采用儿童最作乱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4、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5、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二)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1、让幼儿边唱边做

2、用哼唱或弹奏的曲调跟随伴和儿童的动作过程

3、让儿童有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4、让儿童注意动作与音乐的情绪、风格、结构相协调

5、动作组合有整体美感,又便于儿童记忆和表现

(三)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1、让幼儿有机会看见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表现范例

2、让幼儿有机会观察和用动作摹仿各种事物及其运动状态

3、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激发下进行动作的表现

二、名词解释

1.意愿画:是指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 完成的绘画。

2.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 蹈两种类型。

3.有效迁移:是指能够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学习情境或新的真实生活情境,并能够解决自己需要解 决的问题。

4.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是指用歌唱或类似歌唱的方式来进行对话、讲故事或其他语言活动或语言游 戏活动。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5.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 是儿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 的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实践分析题

传统打击乐教学的程序是先分声部学习和练习,然后将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现在的打击乐教学往往采用整体教学法,请你谈谈对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教学法的理解?

整体教学法的程序:一是“先整体后分部”二是“累加”程序

(一)“先整体后分部”程序

1、导入,引起兴趣

2、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

3、模仿学习变通总谱,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创作变通总谱的具体内容。

4、在熟练掌握总谱的基础上,进行分声部的选手练习。

5、个别约略学习指掌,集体练习合奏。

6、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练习合奏。

7、个别幼儿练习指挥,集体练习便有。

8、练习,根据需要行色乐器逐步到乐队中去。

(二)“累加”程序

1、与“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相同。

2、模仿学习或创作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复杂的、有独立性的声部,把握作品的横向结构。

3、在熟练掌握该声部的基础上,将其他具有伴奏性质的声部用“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学习掌握,最后将伴奏声部“累加” 到独奏声部上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 是:一--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结构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和---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

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 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

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

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 8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第五篇: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doc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教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要记住同伴的名字更是困难。怎样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进而逐步融入集体呢?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过程:

一、练习节奏

1.请小朋友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2.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一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跳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师幼游戏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2.师幼互换角色对唱。

3.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教师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六、集体表演

1.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为了避免幼儿在集体对唱时混淆角色,两个教师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规律投放头饰,并以两把椅子为一单位进行摆放,使幼儿能很快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下载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适用试卷号:8834《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结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结 我园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始终突出艺术教育和艺术培养,将艺术教育元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审......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必备

    《艺术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

    电子商务试卷 复习资料

    电子商务考试时间:2011年____月____日___时___分 ============== 一, 名词解释 1.电子证书●数字证书也叫数字凭证/数字标识。他含有证书持有的有关信息,以标识身份。 2.B2B和B......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

    幼儿园艺术教育初探[小编整理]

    幼儿园艺术教育初探 宣汉县胡家镇中心幼儿园陈登琴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家庭 社区教师尊重儿童 身心发展规律 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幼儿艺术教育更不是陌生的话......

    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增强教育实力,激发艺术教育活力,努力创建艺术特色品牌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全面......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总结

    艺术教育活动总结——2006学年度上学期中三班 培养幼儿喜爱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式,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到处都充满艺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