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根教育
植根文化底蕴,打造四中教育文化
滦县第四中学
在广袤沃土的哺育中,在悠悠滦河的浸润下,在百年历史的积淀里,滦县四中拥有了淳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文化。它曾经历过发展的低谷,也曾创造过滦县教育的辉煌。但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始终坚守“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朝着“挖掘历史底蕴,丰富教育文化”的方向前进,为实现“书香氛围浓郁,德育生态温馨,质量特色凸显,文化内涵丰富,卓越与品味共融”的办学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为达成这一教育梦想,十七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一、立足课题研究,着眼改革创新,始终不渝的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文化。
第一、更新理念,启动课题求破局。
以校本研训为起点,集中教育。星期五第八节课是雷打不动地研训。单周校级领导举办理论讲座,双周分学科组学习课标、观看录像课或专题研讨,月末年级研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领导包学科包年级参与研训活动。以专家指导为引领,明确方向。每个学期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都要多次来我校深入课堂,对我校课堂教学进行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各位专家也百忙当中抽出时间,多次对我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专题调研,他们对教师进行耐心、诚恳地指导、示范,给我们传经授道,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以外出学习为平台,开阔视野。自2001年开始,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去唐山、秦皇岛、天津、北京等地的知名学校参观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
经过长期积淀和准备,我们开启了改革创新的大门。2001年5月提出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它以 “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分层推进,异步发展”的核心理念,将学生推向前台,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我们将教学过程介定为“目标指导—自主学习—分层展示―合作探究—拓展精练―限时检测”六个基本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四度”、“四点” “三到位”:四度即提高“三维”落实程度、科学把握教学进度、合理设臵知能梯度、有效提升学习信度。四点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考点;抓住发散点。三到位即知识理解掌握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生自主活动到位。
该课题于2001年9月被确定为省十五规划立项课题。至2005年11月课题结题时,学校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得以激活,教师不再为进课堂犯难,不再为学生学习困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点燃,不再为上课发愁,不再与老师抵触,课堂里生机勃勃,充满欢乐与激情,师生交流顺畅,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在收获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也构建了符合教育规律、利于学生发展的“六步教学法”,提升了教师业务素养,培养了一批懂科研会科研的教师。2006年10月,《主体异步教学模式研究》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第二、拓宽思路,紧追时代求发展。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的作用上的优势,把“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引入深层次,2008年7月,确立了《信息技术与主体异步教学模式整合》的课题,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2009年7月该课题被河北省电教馆立项为“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研究本课题拓宽了主体异步教学的思路,丰富了教学手段,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上课成为学生的期盼,提高了教师素质,壮大了懂科研会科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期间,我校教师共撰写论文270余篇,获县级奖励37篇,在省级教育刊物发表9篇。在教研室2009年小课题研究活动中,28名教师申报了课题并顺利结题。
第三、学习先进,借鉴他山之石求高效。
2012年9月,在总结多年的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吸收先进学校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下教学双案一体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课题,追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关注师生成长与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力求达成“使学生个性得以彰显,素质得以提升,价值得以体现,精神得以升华”的目标,摸索出适合当前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本课题于2012年12月被省教师学会确定为立项课题,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成型了独具特色的“一三五”教学模式。“一”为“分类推进”,“三”是“三级备课”“五”是“目标指导、自主学习、分层展示、合作探究、限时作业”五个教学环节。同时,促进了学生由个人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由教师要求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题的引领下,再次掀起了教研教改的高潮: 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校有51名教师申报的小课题和微课题在县立项,其中刘金伟、李娜两位老师的课题获市立项。有76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刊物《新丝路》上发表。
教学改革没有止境,课题研究永远在路上。2015年8月,在总结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新德育的理念,将班改课改一体化融入到主体异步教学模式之中,我们又提出了《班改课改一体化主体异步模式研究》”的新课题,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教学过程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主体异步教学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立足精细化,着眼规范化,在常态化管理中打造教学管理文化。
我们本着“事事做实、小事做细、细事做精”的原则,从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两条线着手,对教学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1、做精做细,深耕“一三五”教学模式。
第一、精准学生分类,保障“分层发展”的健康运行。学期的初始阶段,我们组织全体教师按成绩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等级,给学生分类分档,制定各类学生的推进计划、推进目标、推进措施等。期中考试后,教师根据记录在案的历次考试成绩对学生重新分类,对照学期初的分类情况,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等级变化,并结合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出下一步推进计划。学期末,教师依据各类学生等级发展变化情况,总结本学期方法措施上的得失,为下一学期做好准备。
第二、精研“三级备课”,提升双案编写质量。我们规定各学科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一次,主要内容包括反思上一周教学活动;主备人详细说明本周教学内容的备课情况,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比较完善的双案教学稿;整体研究下一周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案的主备人。这样,经过“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个性化备课――课堂实践-—课后反思”这一过程,双案的编写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第三、活化“五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体异步教学的“五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鼓励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灵活掌握各个环节的时间设定。号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以追求实效为目的,随时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努力实现学校有规定但不死板,个人有预设但有僵化。
2、细化学习小组建设,提升合作意识。
首先是以分类档案为基础,以学习能力、行为表现、思想状态,性格特点为参考,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每组最多6人。其次是每月定期进行小组长培训,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提升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管理方法、小组成员评价方法、小组周、月会议的举办等。再次是营造合作共嬴的氛围,保障小组健康发展。我们把政教“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方法引入到小组运行中,将小组成员分为“行政、学习、活动、纪律、作业、文艺”六种角色,其中行政组长负责全面,其他成员按分工各负其责,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汇报、展示、提高的平台,增加他们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相互支持、依靠的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意识。最后是实行动态管理。学期分组以后,教师依据月考和期中考学生分类建档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小范围调整,在寻求组间平衡的同时,激励学生好学上进。
3、分级负责,实现管理行为的常态化。本着既重视过程管理又强化环节管理的原则,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向精细化要效益。在教务管理方面,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作业批改等常规行为年级组每周抽查一次,教务处每月普查一次,学校督查组在学期末全面联查。无论是周抽查、月普查,还是校联查,都转化为分数,做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在教师行为管理上我们实行随堂记录制,由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监督,记录环节设臵、时间安排、小组运行情况,实现对教师行为的时时监控,学校以月和学期为节点评比优秀教师。在学生管理常态化方面我们推行学分制和学习小组评比制。教师根据学生活动参与度、回答问题的难易度给与学生一定面额的学分卡。并以学分卡为主要依据,评出本节课三个优秀学习小组。班级和年级以周、月为节点,学校以期中、期末考试为节点,分别评出学习之星和优秀学习小组。
三、立足于人性化,着眼于多元化,在社团活动中发展校本课程文化。
在主体异步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起深刻的认识到:成绩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尺度,课堂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唯一阵地,学校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充分的展示平台。2014年,我们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尊重个性,承认差异,主体推进,异步发展”的理念为基础,以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开展了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和实践。立足人性化,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并将社团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着眼多元化,组织教师编写了八本、涉及二十一个门类的校本教材,为学生搭建符合自己个性需求的平台;立足个性化,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目前共有舞蹈、器乐、纸浮雕、沙画、国画、水粉、篮球、乒乓球、太极、文学社等十九个社团,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个性发展空间。自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个性特长越来越突出了,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了,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去年,我们继续发展校本课程,编制了滦州历史、书法两本教材,并且开设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展了学生视野。
有人说,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我们期望在求真中触摸到教育的规律;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甘心在创新中走出独具特色的四中教育之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我们愿意在奉献中打造出属于四中的教育文化。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深信,只要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四中人必将迎来鲜花满园的那一天!
第二篇:孝雅教育植根学校闪光社会
孝雅教育植根学校闪光社会
——长埫口镇中心学校孝雅教育活动回眸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公民尤其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讲文明、讲礼貌、有责任心和公德意识的新时代接班人,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新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我们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在思索的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品德为先,德育为首,有德无才是凡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有才是圣人。
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不懂人情世故,不知孝敬父母,不懂谦让,不能公平竞争,不会情感沟通,不善人际交往,贪图享乐,厌恶学习,目光短浅,自私霸道……曾有媒体报道,一女生迷恋网络游戏高考失利竟然责骂妈妈;上海一青年为染头发向母亲索钱未果,对母亲拳头相向;马加爵,大学里的天之骄子,却心灵阴暗,举起铁锤残杀四位同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应该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
以孝雅为精神内涵实质的传统美德教育,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孝”是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教育的发端;“雅”代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孝雅教育”能让学生拥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让学生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近年来,长埫口镇各中小学开展了“孝雅教育”活动,并以此为抓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构建以“孝”、“雅”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有责任心和公德意识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健全组织,予活动以保障。
1、我镇各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孝雅
教育给予保障支持。
2、开展“孝雅”教育是一项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工程。为使“孝雅”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效果,我们把此项活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中心学校要求各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孝、雅”教育活动方案》,举行了“孝、雅”教育活动师生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3、全镇各校召开教师大会,学习有关“孝雅”活动的文件精神,宣布活动方案,做到“爱与奉献,上下齐心”。
二、渲染氛围,营造活动主题环境
以孝雅教育为突破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彰显学校文化魅力,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
长埫口镇中心学校以市教育局开展的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要求全镇各校以孝雅两大主题思想来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全镇每一所学校都充满人文,让每所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展示自己的人文魅力,长埫口镇的新河小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间教室,每一条走廊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全校两百余名师生游走期间都能感受到“学校因我而美丽,我因学校而精彩”,长埫口二中、大福中学、长埫口小学、敦厚中学、长埫口一中都在校园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方精心布置有关“孝雅”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让每一块墙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通过高品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的实践“孝雅”。
我们要求各学校以”孝、雅”为主题,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团、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站、橱窗等阵地,悬
挂主题宣传条幅,起草、张贴、发放《活动倡议书》,为孝雅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舆论宣传、社会宣传和理论宣传。
我们中心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站功能,开设”孝、雅”专版、专栏,广泛刊播学生参加活动的收获、体会,及时发现、总结、宣传活动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表彰好人好事,推动活动不断深入。
三、孝雅活动精彩纷呈,各现其能。
1、五个一活动塑造孝雅之星
我们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深化活动内涵,组织学生开展“五
个一”活动,一是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二是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三是每天向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如端一杯茶、夹一次菜、洗一次脚脚等;四是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老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让孩子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成长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通过孝雅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大为改观,他们比从前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把争做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回报父母的最好行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长埫口小学小孝星曾涵,父母在外打工,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她经常帮帮助年迈的奶奶做饭、洗衣服、拖地,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为自己能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而感动高兴”。
大福小学小孝星,从小就很会孝顺大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在生活中,她也很懂礼貌讲孝心,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里后,能主动给大人开门、倒茶、拿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客人到家时,大胆、主动地与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说说,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
帮助。在村里见到老人总是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
2、孝雅耳濡目染,精髓散落校园,植根学生心中
学孝,就是让学生知孝、懂孝,树立起孝的观念。我们要求全镇各学校利用专门的时间学习宣讲孝敬父母的内容,唱感恩之心的歌,跳感恩之心的舞,大福中学每年一度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将感恩发挥到了极致,师生千人感恩的心徒手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声的教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人。
学雅规,我们明确要求学校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走路、上下楼梯、集合站队、大型活动、进餐、就寝、清洁卫生、回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雅行规范。
3、诵读经典与文化健身完美结合长埫口小学、新河小学教师自编了古诗韵律操,让学生在课间时间锻炼,学生和老师边在音乐中诵读古诗,边做出健身动作,形式别具一格,大课间活动,学生不但锻炼了身体,还同时诵读了38首古诗。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铸就学生品格、激励志向、丰富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健身”氛围,两所学校以“书香校园之古诗诵读与文化健身”为特色,积极倡导“我与古诗文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诗、我锻炼、我成长”的理念,除了在校园内诵读、推广普及古诗文外,还在校本课本编入了古诗、《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校园内唱响古诗文。
4、让教师成为孝雅教育的先行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长埫口镇中心学校通过各项活动全面提高教师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以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我们通过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最喜爱的教师”网络评选活动,在全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孝雅的先行者,用教师的言行来感染学生,将孝雅活动引向深层次。
孝行雅行有如一道亮丽的彩虹,超越时空地闪烁着人类文明的耀眼光芒。我们期待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不断充实和丰富孝雅教育内涵,让孝雅植根学校、闪光社会。
第三篇: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在当今时代,信息获得渠道众多且便捷,各种思潮文化交织,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不少青年和群体盲目崇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知半解或以点带面,更有甚者受到某些别有用心的大V或媒体的错误诱导,对我们的优秀文化和革命先烈误读、曲解或污蔑,产生盲目自卑和不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为此我们更应该让文化自信植根于心,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做文化自信的捍卫者就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生活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独特品质。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做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就要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抑或是“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具体展现。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上独具时代意义的一环,还是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依托。
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就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升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表达和意义建构。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第四篇:植根群众之中 走好群众路线
植根群众之中 走好群众路线
——记学习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
一、学习与体会
8月30日至9月1日学院组织开展了善洲林场实地考察学习活动,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约5.6万亩,价值约3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就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伟大情怀;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干事创业、艰苦奋斗,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我们的榜样,自觉把他当做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淡薄名利、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脚踏实地的精神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此,我有如下几点感悟。
1、“真”。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可以说我们见到了杨善洲书记真实的、鲜活的形象,也见到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杨善洲书记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坚守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给我们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他的先进事迹字字情真、句句感人,让我感悟良多。本次在善洲林场学习,见到的虽然只是善洲同志的塑像,但是他那脸上饱经大量山风霜雨打而刻画下的、深深的皱纹,好像在对着后人默默地诉说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如何在工作中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坚守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死如是、生亦如是。
2、“形”。共产党员不一定有塑像,但是一定要有形象。杨善洲书记逝世了,作为一名保山市委书记,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一栋楼、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一比存款,可是他给保山人民、他给后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他作为一名常人所不及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间。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杨善洲书记那种超凡的理想、坚定地信念,为我们树立了有声有形的伟大标杆,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能找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目标。
3、“实”。一辈子很短,用它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和物质的享受,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很长,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利益中,生命会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会实实在的实现生命的永恒。从他的整个事迹中,我们知道当时有很多人对他的做法有误解,有很多人用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他的所作所为,但最后这位老人却把他用了22年时间精心改造、呵护的大量山捐献给了国家。他那种不图名、不图利,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为国家做事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实质所在。
二、植根群众之中,走好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有些干部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所以,我们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作为一名领导,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把名利看得淡如浮云,把责任看的重如泰山,时刻讲纪律、重品性,时刻高标准、严要求,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作为一名领导,就应该领悟“领导”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就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深入到工作一线,不要做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领导。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懂得深入到教职员工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以求真、务实、高效、奋进的精神促进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贯彻与执行行协领导关于开展群众路线的部署与安排,按照李红专书记关于学院开展群众路线的指示与安排,确保把本次的学习活动坚持下来,学好、理解好、用好。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现在,我们学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更有必要发扬杨善洲书记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学院自2004年合校以来的初期,条件差、生源少、名气小。现在,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可以说小有成效,但是目前的形势更加严峻,摆在我们眼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如何响应行协领导的要求,把我们学院建设成“全国知名、西南一流”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学院处于外塑形象、内抓管理、巩固成果、全面完成国家骨干建设任务的关键时期,迫切希望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化解不和谐因素,调动职工积极性,团结干事、齐抓共管。通过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学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活动小组,作为学院部门领导,我也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当中。下一步,我要按照学院领导统一部署与安排,深入到各系部中、教职员工中、学生当中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贯彻执行行协党组提出的“有什么问题、改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态度,坚决不走过场,虚心向学院的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实践学习,以求借此机会将群众路线工作走稳走实。
第五篇:演讲稿——植根思医,播撒荫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
我叫XX,是思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工作者,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献身检验,志于杏林》!
我是一个比较乖张的女孩子,喜欢直来直往,和在座的许多同事们一样,在未入医学院之前,我也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高中的时候,我也在想,那该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呀!直到我进入医学院之后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医学”这个词的分量,每天我们有看不完的专业书,写不完的报告,考不完的考试,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从不按规律上下班,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医学”这个词眼的含义,一个半包围的框架,就像是我们的知识,矢就是弓箭的意思,学自然是学习的意思,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来说,如果你只是浅显的去了解一些知识,医学就是一把杀人的匕首,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扩充自己,你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很多同学都奔向各自的工作的岗位,闲下来的时候,我也曾听到他们各自的声音,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没有直接接触患者,也不用像大临床一样,检查,写病历,下医嘱,还好,在思南县人民医院上班的这些日子以来,我的领导们,导师们,同事们从没埋怨过,私下里,我的许多同学就曾抱怨过自己的工作就是找了个对象,为他默默地付出,最后却被临床带走了,做了它的媳妇儿。可是,春天繁华,群花簇拥着绽放,每一束灿烂的花草都是它灵魂,缺任何一束鲜花的绽放,它终究是一个不完美的春天,就像我们检验科的全体一样,他就是一株兰花,深深地扎根在思南县人民医院的角落里,灿烂,芬芳。
曾经,我以为最宽广的,是蓝天,因为它一碧万顷无边无际;曾经,我以为最高大的,是山峰,因为它巍然矗立不可动摇;曾经,我以为最深邃的,是大海,因为它汪洋恣肆引人遐思。后来,我才明白,世间最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最高大的,是心灵的崇高;最深邃的,是无私的奉献。几个月的时光飞逝而过,从当初的稚嫩羞涩,到现在的从容成熟。我越来越懂得我们检验科的分量,也渐渐地懂得了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忘不了,在繁忙的时候同事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甚至是上厕所都挤不出太多的时间。忘不了,有无数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有人趴在办公桌前,审核资料,学习知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与疲劳,他们全身心的扑在了工作上,无私忘我的奉献着领导们,导师们。无情的岁月会花白了我们的鬓角,残酷的时间会压弯了我们的脊背,但是无论岁月怎样无情、时间如何残酷,也永远无法压断我们爱岗敬业的脊梁,压不倒我们无私奉献的斗志!
同事们,从我们踏进医疗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意味着苦痛和学习,从进入检验科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爱岗和奉献,在庆祝我院升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开始,我们就已经做好了迎接三甲的准备,毛主席就曾经说过,雄关漫路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献身检验,志在杏林。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此致!
2017年9月1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