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论(复习版)
(一)音乐教育的 10 个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德。以往的教育不注重审美,只注重唱对旋律,如今注重音乐审美。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7、提倡学科综合。音乐的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我们应尊重多元文化,应对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示理解和尊重,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主要特征。
1、音乐感知。音乐感知即是音乐的感觉和知觉,它是指学生在进行音乐是审美活动时,对特定的音乐现象的感觉和知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音乐的感知内容包括个体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小学低年级处于“写实性”的高峰;小学高年级由于知识和见闻增长,思维和感情的发展,对音乐的旋律美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中学生可以从音乐的审美价值等对音乐作出评价和判断;高中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是叫敏锐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审美要求,能按自己已有的审美标准对音乐作品作出较准确的评价,能主动进入一些音乐作品的内部,探索其内涵。
2、音乐情感。情感是主体对于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音乐情感是指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情感是个体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塑造人的精神旗帜、个性特征、品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生 的音乐情感的发长受到其身心发展的制约,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展,社会交往加深,字我意识和成见意识增强,这些因素使他们的情感活动也逐渐从肤浅向深化方面发展,审美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情感出在动荡而不稳定的状态,小学低年级 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情绪性的特点,起喜怒哀乐于色,且易于变化,一般到了中、高年节的而听才能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有意识地表达思想感情,并假如情感色彩。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及音乐审美体验比小学阶段往往更丰富,更深刻。
3、音乐思维。中小音乐思维是指个体在音乐现象(或行为)的见解的和概括的反映中,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智力操作为手段,对相应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音乐思维能放映音乐及相关事物的本质和他们的规律性联系。音乐思维具有创造性,独立性,概括性,并存在着各体差异,在音乐教育与教学中,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音乐思维,对于其音乐活动的内容、音乐行为的内在联系和音乐活动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先和最容易掌握的音乐思维就是音乐动作思维和音乐形象思维,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从对音乐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去想象,而想象和
联想是人们的重要思维活动。青年初期都能从音乐实践及情感体验中丰富自己的音乐感性形象,音乐抽象形象,逐步掌握和使用音乐思维。
4、音乐兴趣。兴趣,它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这种反映是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相联系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由于音乐兴趣是中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 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㈢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一,埃米尔·雅克· 达尔克罗兹,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建了“ 体态律动 ”教学法。
·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反应。
· 达尔克罗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而音乐中的技巧仅仅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
·体验音乐、体验情感 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宗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主要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三部分内容组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体态律动,即是由身体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的练习,是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部分,其目的主要在于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体态律动教学特点:⑴要求学生以自身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态,再现所听音乐。⑵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体态律动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感受音乐的各种要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感。⑶注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让学生去聆听音乐的变化来进行律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与抑制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欲望和能力,不但强调教师即兴演奏音乐,同时在训练学生和乐动作时常常也是要求学生即兴创作。、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教学特点:(!)达而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是视唱练耳和身体律动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既是将体态律动应用于听音和视唱教学。(2)在教学中以固定唱名法为主要教学手段。(3)教学内容的主要包括:发展音高和以高关系感、音色感;对单一调性和多调性旋律的听辨和记忆;对各种和弦和和声片段的听辨、记忆;看谱视唱和即兴能力。音乐听写和使用学习过的要素构成乐曲的能力。、即兴创作、表演的主要形式:(!)即兴演奏。即让学生根据某节奏型,用各种乐器即兴演奏旋律和和弦。⑵即兴演唱。让学生根据某节奏型或某个音列、音阶即兴唱出曲调,还可以即兴编词演唱等,⑶即兴问答。后者根据前者表演的音型或乐句即兴答出下句。⑷即兴指挥与表演。让某个学生即兴指挥其他同学来跟随其表演的活动。
二、柯达伊 ·左尔坦,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创立了适合于匈牙利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思想是 :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首先,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是: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其次,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是柯达伊的又一教育思想。
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1、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
2、音乐教材特色。⑴突然弘扬本民族文化精神。⑵遵循儿童自然法则来安排教材的顺序。
3、使用首调唱名法。
4、采用节奏时值读法与节奏训练。
5、使用字母标记。
6、使用柯尔文手势。
三、卡尔·奥尔夫,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 是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内容与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 ⑴嗓音训练活动。
⑵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声势活动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①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②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③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④采用“回声”的方式。⑤“卡农式”的节奏声势活动。⑶乐器演奏活动。
2、教学方法及特点
⑴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引导创作法”。
⑵教材特点。仅仅是提供一种“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儿童本性”的思路。它的目的是启示教师按照这种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奥尔夫教材。音乐教学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1)坚持音乐教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2)遵循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让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活动的教学过程(3)注重音乐教师的为人师表
2、参与活动原则:(1)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音乐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参与音乐活动中(2)教师看待学生应是重在参与,而不是参与的多少(3)创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3、情感性原则:(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2)教师应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
4、科教性原则:(1)要根据音乐艺术规律和教育规律来进行音乐教学(2)要遵循《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教育。
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课题 欣赏课题《„„》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乐曲主部的音乐情绪特点。2、背唱主部主题。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略)2、导入 3、乐曲介绍 4、初听
提出任务,感觉音乐的主体情绪。初听结束,讨论音乐主体情绪特征。老师:„„ 学生:„„
5、复听
提出任务,领会音乐要素和它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背唱主题。复听之后,讨论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老师:„„ 学生:„„ 背唱主题: ⑴总体唱主题 ⑵分组唱主题 ⑶加入律动唱主题
6、再听
总体感受音乐情绪„„
7、小结,下课 唱歌课教案 一,教学课题
学唱新歌《„„》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有表情地正确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三)基本练习、发声练习。。。
(四)学唱新歌 1、歌曲简介 2、出示歌谱 3、学唱曲调 4、学唱歌词 5、歌曲的艺术处理 6、集体合唱新歌
(五)小结,下课
第二篇:音乐教学论
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1.音乐教育是以感情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2.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3.使人在愉悦之中接受教育
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1.审美教育功能2.文化传承3.协同教育4.社会交往5.娱乐健体
新的音乐教育观念:1.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创造精神,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愉悦性、情感性和即兴性,突出审美的特点2.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作用3.音乐教育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与素质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非线性的联系4.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地与横向学科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1.音乐课外活动应提倡普及性和多样化2.音乐课堂教学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得到保证3.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1.音乐教育重在情感体验2.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音乐教育应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整统一;
三、音乐教育应以学生为主1.音乐教育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2.音乐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音乐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
五、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情商1.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心理感知能力2.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自我调控能力3.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交往能力;
六、音乐教育应体现“减负”的精神1.学校音乐教育“减负”的重点在“双基”2.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应全面“减负”
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1.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的原则2.情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3.民族性与多元化相结合4.面向全体与成功性5.趣味性与律动性相结合6.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相结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师音乐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学手段是工具
感受与鉴赏领域的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1.直接欣赏法:具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等优点2.间接欣赏法3.联系、想象欣赏法4.对比5.发现6.引导7讨论;
三、注意选材的艺术性、系统性、可接受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听”的原则;
五、善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音乐表现领域的内容标准:
一、演唱1.演唱的标准(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2)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和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三至五首2.演唱教学的要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意境(2)将歌唱基本技能训练融入音乐审美过程之中(3)做好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工作3.演唱教学的基本方法(1)模唱教学法(2)试唱教学法4.合唱教学;
二、演奏1.演奏的标准(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2)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3)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二至三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1.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标准(1)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能够综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3)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2.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要点(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2)增强趣味性,降低要求(3)突出个性和即兴性;
四、识读乐谱1.识读乐谱的标准(1)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2)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3)巩固、提高识读乐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2.识谱教学的要点(1)处理好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有效地发挥识谱教学的工具作用(2)避免把识谱教学变成理论说教、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其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识谱,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谱能力(3)识谱教学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或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音乐创造的内容标准: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造3.创作实践 创造领域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明确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2.创造教学应与音乐教学的其他领域相结合3.创作活动应与其他横向学科协同教学
音乐与相关领域的内容标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包括:
一、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三、练习弹唱及伴奏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1.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使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2.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4.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5.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课时计划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时安排、教学基本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总结。
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1.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2.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消除文化学习带来的疲劳,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3.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4.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普及性音乐课外活动目的:侧重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活动形式有:班级歌咏比赛、音乐欣赏讲座、学校文艺汇演、音乐广播站、音乐墙报、音乐专栏等。
提高性音乐课外活动目的:侧重于培养、发展学说的音乐特长,组织学生为校内重要活动进行演出,参加教育部门和社会文化部门组织的音乐活动和比赛活动。活动形式有:合唱队、乐队、舞蹈队、音乐兴趣小组等。教学评价的目的:指评价者在开展教学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教学评价获得所欲达到的效果或结果。通过评价,使教学活动达到《标准》的目的要求;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现状,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师生的个人潜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评价,达到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教学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鉴定功能3.激励功能4.改进功能5.调控功能
教学评价的意义:1.音乐教学评价工作能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2.能促进教师提高3.能促进学生发展4.能促进学校音乐环境管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1.课前准备充分2.目标明确,紧扣“标准”3.目标明确,切实可行4.富有音乐学科特点;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正确,概念讲解清楚,技能运用熟练2.内容分量和安排适当,重点突出3.注重学生实际,重能力培养和学习过程4.寓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教学过程1.体现体验、参与、愉悦等音乐学科的特点2.突出探究、创造、合作、综合等学习方式3.教学节奏张弛有序,教学环节连接自然4.教学氛围好,情境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得力,师生互动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五、教师基本功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生动2.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3.演奏规范、流畅4.善于处理偶发事件,调控课堂得力;
六、教学效果1.音乐教学能感染学生,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2.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3.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培养4.各环节教学任务完成较好,师生合作愉悦、和谐;
七、教学特色,教学有独创性,体现创新精神
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内涵:1.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2.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3.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新课程中中学音乐教师角色:
一、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使是教育家、音乐家;
二、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转变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同时,要注意1.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这一角色不能丢2.音乐知识技能传授者这一角色不能丢;
三、从课程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课程的创新者;
四、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终身学习者、研究者;
五、从教师与他人的关系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应是人际关系艺术家。1.争取领导的支持2.处理好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3.善于处理和音乐教师的关系4.增强与家长的合作5.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事务处理能力。
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1.自学能力2.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体现在“讲、写、唱、奏、演”3.创造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1.节奏、旋律练习2.基本形体动作训练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特点:1.以元素性音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内容2.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3.把由五声音阶组成的民歌、童谣、舞曲作为音乐素材,编写者有多声部结构的简单和声教材4.制作音色优美、节奏性强、易于演奏、便于即兴发挥的乐器用于教学5.鼓励儿童即兴演奏、编曲、伴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集体感6.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满乐趣。
柯达伊:匈牙利的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思想:1.以匈牙利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2.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3.强调学校音乐教育4.重视音乐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5.重视早期教育6.主张合唱教学,培养集体主义观念7.重视教师的培养
和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内容:1.节奏训练2.五线谱教学3.多声部视唱训练4.多声部听觉训练5.音乐创作能力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特点:1.按照“儿童自然发展法”进行教学2.使用首调唱名法3.节奏简记法及节奏读法4.使用字母谱(速记法)5.运用手势音符6.利用歌谣进行节奏教学,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练习以及即兴编唱活动。
音乐课的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1.审美体验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传承价值
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体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体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指对期末课程结业的检测。
定性评述: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对被评价者简要加以描述。定量测评:等值或分值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加以描述。
第三篇:论高中音乐教学
论高中音乐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音乐是以欣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达到理想的目标。
接下来,我从自己所教的高一年级展开论述。高一音乐课本为音乐鉴赏,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课本上呈现的内容可能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如何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篇:学科教学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一)、课程标准—是各个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
(二)、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三)、课程的实施—是指把课程化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四)、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五)、教学基本原则: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六)、赫钦斯的“白本名著计划”—永恒主义认为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七)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课程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二、简答题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二)、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依据:①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②学科的逻辑;③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④社会的需求。
(三)、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1.在目的方面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在编排方式上,学科课程重视学科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在教学方式上,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国家层面上是教育目的,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地方层面上是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教师层面上是课程目标,指对学生毕业前所要完成的所有学习任务的总体安排。
(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选择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②教学过程规律和教学原则;③本学科的具体内容及教学法特点;④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认知感‘⑤教师本身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⑥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等;⑦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间;⑧预计可能取得的真实效果。
三、论述
1、泰勒: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
“泰勒原理”即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的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泰勒原理是由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这四个环节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性,个环节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关联性。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和基本保证。其中,教育目标既作用与学习经验,又作用于评价,既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和关键因素,又是开发评价手段和工具的规范。因此,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如果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①学科的逻辑,即学科自身知识、概念系统的顺序;②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即学生心理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平衡性、个别差异等规律性;③社会的要求,如社会经济、职业的需求等。他们分别对学校课程产生影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对这三种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课程主张或不同的课程流派,如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历史贡献: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为采用的课程研究范式,引起人们字课程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是其突出贡献;②这种课程理论的体系及具体研究奠定了基本框架;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是泰勒的又一重要贡献,这大大提高了课程编制的科学性,使其成为动态的、开放的过程。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个方面的负面效应。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第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第四、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老师无法正常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第五篇:考前教学论复习
第一章练习考点
1、化学教学理论的最基本内容: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任务、化学学习活动、化学教学活动和化学学习评价。
2、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
3、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设计和实施的课程。
4、三阶段 指
义务段、高中必修段、高中选修段
两类型 指
“必修”、“选修”
三层次 指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5、化学课程标准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和 实施建议。四部分构成
6、教学教材 是 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第二章练习考点
1、教学目标的功能:(1)指导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2)为化学教学内容提供依据;(3)为化学教学评价提供依据;(4)指引学生的化学学习。
2、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依据: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材内容、学校化学教学资源、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
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化学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主体、行为、条件 和程度。
(ABCD法 对应)
(了解了目标的构成要素,就可以陈述所确定的各个方面目标)
第三章练习考点
1、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经验。
2、科学探究:就是运用证据对科学及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科学探究内容的构成:(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4、STS教育的基本思想:①强调参与、②重视技术、③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④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5、几种常见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1)以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要线索组织化学教学内容;(2)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线索组织化学教材内容;(3)以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主要线索组织化学教材内容。
6、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 ①考虑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②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③考虑学生的特点、④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
第四章练习考点
1、化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上,也就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不同。(1)化学学习是以“化学物质”作为研究对象的;(2)化学学习是以“化学物质”作为学习内容的;(3)化学学习是把“以实验为基础”作为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的。
2、化学学习活动的一般环节:明确问题、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反思评价。即:(定向环节、执行环节、反馈环节)
3.、影响化学学习任务制定的因素:化学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学校化学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设计思想。
4、化学学习方式:被动接受式(听讲、记笔记)
主动接受式(听讲、记笔记、查阅、比较、解释)
引导探究式(实验探究、解释)
自主探究式(猜测、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
5、化学学习的特点:(1)从化学学习与化学科学研究的比较来看,化学学习是化学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2)从化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比较来看,化学学习以“化学物质”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把“以实验为基础”作为重要的化学学习观和学习方法;(3)中学化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化,螺旋上升的过程。
6、化学学习任务的特点:真实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7、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8、化学学习任务: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落实一定的化学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课题。
第五章练习考点
1、化学教学活动:是指化学教师为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化学教学资源的实际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
2、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化学学习活动的引发、化学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化学学习活动的总结与评价。(定向、执行、反馈)
3、学生活动的形式:个别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
4、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语言行为、直观行为、指导行为)
5、常见的化学教学方式:注入式、启发式、探究式
6、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7、化学实验的新变化(特点):在实验内容上,注重实验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在实验设计上,注重实验的探究化和绿色化;
在实验呈现上,注重实验的人性化。
8、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教学论功能。
9、化学学习兴趣 分成: 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
10、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实现的功能:(1)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2)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3)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4)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5)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6)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7)是“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路练习考点
1、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2)开发经济实用的替代性实验(3)积极采用微型实验(4)引导学生开发家庭小实验
教学资源按功能分:条件性资源(如;仪器、药品)和 素材性资源(如 教科书)2.常见的几种化学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资源、化学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信息化资源、社区资源。
3.*化学教学情景*:指在化学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各种景物的总和.这里的景物即情景素材,是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经验的、与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
4.化学教学情景素材的呈现方式:(1)利用语言;(2)利用化学实验;(3)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等;(4)利用信息技术
呈现教学情景素材
5.化学情景素材的主要来源:化学实验、化学史实、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七章练习考点
1.化学教学设计 可分三个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课前分析、项目设计、形成方案。
3.课的一般结构(一般来说,一节课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课的开始部分、中心部分和结尾部分。4.*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教育性、节奏性和针对性。
5.板书: 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片上,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概括、精炼地成呈现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手段。6.板书的类型
:
授课板书、实验板书、复习板书.
7.板书的形式
:
纲要式、表格式、网格式、图示式、计算式。
8.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
:
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做好版面设计,注意工整美观。
第八章练习考点
1.化学学习评价 :是指在一定的化学学习评价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运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手段,通过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对学生化学学习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过程。2.化学学习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评价。3.学习评价的功能: 鉴定水平、促进发展、选拔淘汰
4.纸笔测验试题的常见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化学试验题、化学推理题、开放题。
5.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是指评价者依据档案袋中的材料,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
第九章练习考点
1.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选定课题、查阅文献、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2.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
3.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进行过程,包括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论述题* 明确现代化学教师的素质。。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1.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2.良好的职业品质(教师的职业品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示范性与内在感染力。)
3.多元的知识结构(现代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因此要有多元的知识,自己不仅会教,还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
4.完善的能力结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5.多向的教育向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以及社会中的教育力量进行多向的教育协调与交往。)
这些都是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和进行有效工作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