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论PPT资料(大全)
第六章
音乐教学方法
第一节
音乐教学方法概述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涵义
1、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定在教学过程中。
2、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制约,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
3、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他们分别使用的手段。
4、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和学的手段。
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教学目的(目标)、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法的关系
教学法:泛指教学的理论,是研究课程的教学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它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
教学法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法包含了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知识来源划分:
1、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图示法、参观法)
2、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书籍法)
3、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创造性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划分:
1、认知法:使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2、复现法:使学生再现旧知识和教师指出活动程序的方法。
3、探讨研究法: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获取运用 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各种方法。
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划分:
1、组织学生认识活动的方法
(1)感知知识信息方面:
A、口述法(讲述、讲解、讲演、谈话等)
B、直观法(演示、图解)
C、实践法(练习、实习、实验、操作)
(2)逻辑方面(归纳法、演绎法)
(3)思维方面(复现法、问题探究法)
(4)学习管理方面(独立学习法、教师指导学习法)
2、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方面:
A、认识性游戏法
B、有趣的讨论法
C、创造情绪情景法
(2)刺激学生引起学习动机: 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学习意志等。
3、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
(1)口头检查法(课堂提问)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因素:
1、课程改革的影响
2、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
3、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4、教学手段的改进与现代化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音乐教学方法的特征
1、注重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发挥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及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三、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
1、唱歌教学法
2、器乐教学法
3、律动教学法
4、欣赏教学法
5、创作教学法 以音乐教育家命名:★
1、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2、奥尔夫教学法
3、柯达伊教学法
根据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分类:★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四、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选择音乐教学方法的依据:
1、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3、依据教学内容
4、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
5、适合教学现有条件和所规定时间
6、依据教师本身的条件
(二)优选教学方法的步骤:
1、学习管理方面关于学生独立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习方法的选择。
2、思维方面是再现法或是探索法的选择。
3、活动内容方面是体验性教学法或是实践性教学法。
4、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决定口述法、直观发或实际操作法如何结合。
5、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6、决定关于选择哪些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7、考虑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
第二节
歌唱教学
一、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歌唱是出于人类本能的、最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
2、歌曲是最大众化、最具教育性和普及性的音乐艺术形式。
3、歌唱教学是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
4、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儿童嗓音的生理特点:
1、发声器官细小嫩弱
2、生理变化显著 在校儿童歌唱实际状况:
声域狭小的孩子;
用哑声歌唱的孩子;
用原来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孩子;
能够唱出于说话的声音相区别的歌声的孩子;
所谓“音盲”即音程不稳定的孩子。
(二)歌唱技巧训练内容
1、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习惯。
2、合理的呼吸方法。
3、科学的发声方法。
4、准确的咬字,清晰的吐字。
5、初步的合唱技巧。
四、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听唱法★
听唱法是一种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仅凭听觉学习歌唱的方法。听唱法具体方法:
1、从拍子入手的方法
2、采用“句子游戏”的方法
3、听辨乐句数目和形式
4、听辨歌曲节奏型的方法
(二)视唱法★
视唱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谱视唱技能去学唱新歌的歌唱教学方法。听唱法具体方法:
1、从歌曲节奏谱开始的方法
2、将歌曲节奏谱改编成“节奏合奏谱”的方法
3、使用节奏卡农
4、使用摆放曲调卡片的方法
5、从听音开始的视唱方法
(三)从听唱法到视唱法的过渡
视唱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谱视唱技能去学唱新歌的歌唱教学方法。过渡具体方法:
1、听的方式逐步变换
2、听得数量逐步变化
过渡的辅助方法
1、音高方面的辅助
2、节拍节奏方面的辅助
5、从听音开始的视唱方法
第三节
器乐教学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器乐教学也应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领域之一。
二十世纪以来,器乐教学成了培养少儿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器乐教学促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
(三)器乐教学提高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四)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
(五)器乐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器乐教学的类型★
1.节奏乐教学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2.简易乐器教学
简易乐器是指普通学校课堂教学或低幼儿童乐队采用的简单易学的乐器。目前国内外较多采用的简易乐器,主要有口琴、竖笛和木琴、钟琴等。
3.奥尔夫乐器教学
奥尔夫教学体系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节奏乐起占很大比重。其中“音条乐器”(包括木琴、钟琴、钢片琴)十分适合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奥尔夫乐器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可使用。还可将奥尔夫乐器与其它简易乐器、节奏乐器等配合使用。
五、歌唱教学应注意的方法
培养有感情地歌唱
在歌唱中进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步的合唱训练
变声期及嗓音保护
歌唱伴奏问题 4.键盘乐器教学
作为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使用的键盘乐器,主要有键盘口琴(亦称口风琴)和合奏手风琴。
由键盘口琴和合奏手风琴、口琴为主体,辅之以节奏乐器等组成的“簧乐器合奏”是一种适合于儿童的演奏形式。“簧乐器合奏”具有音准好,音色美,音域宽,表现力丰富的特点,且简单易学,适于合奏。
5.西洋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的教学
西洋管弦乐队和中华民族管弦乐队在课外音乐教育中已普遍采用,一般学校适宜组织较小型的合奏组、重奏组,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规模齐全的民族及西洋交响乐团。
四、教学班用器乐曲的选择与编配
器乐曲选配必须从不同的器乐教学形式和不同学段、年级学生实际出发,应做到:(一)以短小、优美的合奏曲为主。
(二)多选择中外名曲和民歌的主题(或片断)。
(三)既要注意演奏效果,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程度。(四)节奏乐器的编配要注意音色的变化与统一。(五)器乐曲的数量不易过多。
五、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指明基本要领,要求简单、明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二)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六、器乐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二)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三)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四)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五)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第六章
音乐教学方法 第五节
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的方式体验感悟音乐,从而获得到精神上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给生活带来
的乐趣、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5、通过学习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
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多 样性,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欣赏教学的要求
总体要求:培养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开扩音乐视野。
1、一定要选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精品”。即:思想性和艺术性强的优秀作品。
2、欣赏曲目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方面要多样化。
3、欣赏内容必须注意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避免选题过于浅显或过于深奥。 音乐欣赏的一般心理过程★
初步感知阶段 情感体验阶段 理解提高阶段 初步感知阶段
初步感知阶段:又叫(直观感受阶段),是以愉悦为主的欣赏阶段。任务: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方法: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示、设问。
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 情感体验阶段
情感体验阶段
: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活动为主的、体验音乐情感的欣赏阶段。
任务:在反复聆听作品的基础上,对音乐的各种要素进一步感受、分析、理解,并体验各要素在表现音
乐形象和情感的作用,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速度、力度、曲式结构及调式进行讨论,围绕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理解提高阶段
理解提高阶段:以理性为主的、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和顿悟的阶段。任务:使学生全面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入地感受作品美的本质。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理解音乐有关知识: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真正感悟它的真谛。
课堂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倾听音乐。
2、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产生联想与想象。
3、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利用乐谱辅助欣赏。
4、利用节奏律动辅助欣赏。
5、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
6、引导学生用诗、文、图画来辅助欣赏。 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讲多听
2、音乐欣赏活动应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
3、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
4、重视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多元化欣赏
5、将音乐分析与作品内涵有机融合 第六节
创作教学
一、创作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二、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三、创作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四、音乐创作的教学方法
五、音乐创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作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一)创作教学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领域,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过程。
一般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创作、表演(演唱和演奏)、欣赏等,这里的创作活动是指作曲者产生新作品的过程即作曲。
一、创作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二)国内对音乐创作教学的认识
创作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作曲,目标就是人人都会作曲。 音乐创作教学包括创造性演唱与演奏、创造性的欣赏。我国对音乐创作教学内涵的界定:音乐创造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过程,包括短小的曲调创作、即兴创作、“音乐小品剧”创作表演等。★
二、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等,有积极的意义。 对推动学生全面的、深入的学习音乐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作(创造)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四、音乐创作的教学方法★
(一)短小曲调的创作(节奏创作、变换曲调创作、创作歌曲、命题创作)
(二)即兴创作(声音模仿、节奏问答、身体运动、曲调问答、回旋游戏、节奏即兴伴奏、固定音型伴奏、器乐曲调问答、即兴合奏、音乐造型)
(三)“音乐小品剧”创作
(一)短小曲调的创作——节奏创作教学的方法 填充节奏 模仿变化节奏 发展节奏
(一)短小曲调的创作——变化曲调创作教学的方法 填充乐句 为原曲作变奏 发展乐句构成乐段 创作单乐段结构的乐曲
(二)即兴创作
声音模仿(音高、音色、节奏、强弱) 节奏问答(a+a a+a' a+b)
身体运动(用手、脚动作表现节奏,或用全身活动模仿动作) 曲调问答(用曲调作问,以不同曲调作答)
(二)即兴创作
回旋游戏(用节奏或曲调作回旋式的创作游戏) 节奏接龙
(二)即兴创作
节奏即兴伴奏(在歌唱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
固定音型伴奏(用相同的节奏或短小的相同曲调作反复演奏) 器乐曲调问答(用旋律乐器作曲调问答)
即兴合奏(将节奏或曲调的回旋、节奏伴奏、固定音型伴奏等方法结合构成即兴伴奏) 音乐造型(借助于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三)“音乐小品剧”创作
“音乐小品剧”创作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将儿童熟悉或喜爱的剧目(童话、小歌剧、歌舞剧等)配上学生们自己创作的歌唱和乐器演奏进行表演。全部过程都应有孩子们去作,包括脚本、曲调(合唱与合奏)、角色和道具等。
五、音乐创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歌词配节奏
要破除创作的神秘感,发挥学生创造精神。 将创作知识和创作技能融进其他教学内容之中。
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而不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
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尽量减低技术方面的负担,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力所能及。
第八章
我国儿童期心理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⒈乳儿期(0~1岁)——哺乳期 ⒉婴儿期(1~3岁)——托儿所时期 ⒊幼儿期(3~6、7岁)——幼儿园时期 ⒋童年期(6、7~11、12岁)——小学时期 ⒌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时期 ⒍青年初期(14、15~17、18岁)——高中时期
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
§8-1
走进幼儿园 幼儿园分类 ——公立 ——私立 幼儿园学制 ——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二、幼儿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的运用 多元智能
陈鹤琴的有幼儿教育思想
1、蒙特梭利教学法
1、蒙特梭利教学法
1、蒙特梭利教学法
2、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的运用★
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尔夫音乐原本性原则。
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音乐原本性原则。
3、多元智能
4、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 4-
1、陈鹤琴生平简介 4-
1、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 4-
1、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 4-
2、陶行知生平简介 4-
2、陶行知教育理论 4-
2、陶行知教育理论 4-
2、陶行知教育理论 4-
2、陶行知教育理论 4-
3、张雪门生平简介 4-
3、张雪门幼儿教育教育思想 4-
4、张宗麟生平简介 4-
4、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 4-
4、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 4-
4、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艺术教育目标与要求
1、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动应发展幼儿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
1、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2、艺术教育目标与要求
艺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目标
—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2、艺术教育目标与要求 教育要求
—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的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 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艺术教育目标与要求 教育要求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给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2、艺术教育目标与要求 指导要点
—艺术是幼儿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8-2 幼儿音乐教学
一、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歌唱活动 韵律活动 打击乐演奏活动 欣赏活动 音乐游戏
1、唱歌活动
2、韵律活动
3、打击乐演奏活动
4、欣赏活动
5、音乐游戏
二、音乐游戏设计 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 音乐游戏中的教师语言
1、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 从音乐感受导入的组织设计方式 —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开始 —从音乐的某一局部开始
—从有音乐伴随的画面或故事欣赏开始 以动作学习为主体的组织设计方式 —动作观察法 —动作探索法、创编法
2、音乐游戏中教师的语言 有声语言的应用
—讲解精炼,分散讲解内容,多使用儿童化情境语言 体态语言的应用
—师范和榜样功能、解释或强调讲解内容的功能、发起、维持或结束幼儿行动的语言。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综合性 游戏性
1、综合性★
形式上的综合 过程上的综合 目的上的综合
2、游戏性
无须一定要使儿童感到他们有义务来从事这种活动。 儿童必须能够直接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四、幼儿音乐教学法★
模仿 探索、创造
1、模仿
从音乐感受导入的组织设计方式 —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开始 —从音乐的某一局部开始
—从有音乐伴随的画面或故事欣赏开始 以动作学习为主体的组织设计方式 —动作观察法 —动作探索法、创编法
2、探索、创造 通过教师领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反复练习活动,最终达到使幼儿记住并能再现某一具体音乐作品或音乐技能的目的。
由教师向幼儿提供基本的音乐素材,并提供利用这些材料的某种可能性的范例,以及遇到特殊的情境和问题来引导幼儿步步深入的通过谈索性、创造性的活动、改变或重组这些材料,最终达到发展或重造某一具体音乐作品的目的。
音乐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
五、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教学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的收集证据,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定量的、定性的)进行价值判断。★
1、以教学为对象的一种系统观察活动;
2、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活动;
3、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认识活动;
4、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科学性活动。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2.在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为科学的评价音乐教育质量提供了标准,对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配置性、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进步评价或进展评价)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一般指教学前评价,主要在开课前进行。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具有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确定新学习前学生所有的基本能力与起点行为。
2、形成性评价
一般指学习中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的结果及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反馈、调整、改进教学工作。
通常由教师通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形成性测验来进行,亦可由学生按学习任务的要求来进行自我评价。
3、总结性评价
一般指学习后评价,在学期末进行。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一学期来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作出较为全面的总结。对学生学习结果有评价作用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预测、估评作用。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与要求★
1、以教学目标为基准
2、以科学、公正、准确为标准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
4、以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
五、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六、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
1、测验法
用笔答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的方法,此类测验又被称为客观性测验,在音乐教学中多用于认知测验。
听旋律写出乐曲名称。默唱旋律写出作品名称。
记住所听旋律主题,听其在乐曲中出现几次?主要使用什么乐器? 听教师弹或唱旋律,改正记谱上的错误。将一段简谱旋律翻译成五线谱,然后唱或奏出。
2、观察法
属主观性方法,可以在教学中随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观察的结果可随时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记录。
了解学生对速度、力度的反应以及对节拍、节奏的控制能力—教师即兴弹奏乐曲,学生走步。要求根据琴声的速度、力度、进行、休止等变化作出相应反应。
了解学生的欣赏能力包括学生的欣赏态度,听辨乐器音色、乐曲拍子、记忆乐曲主题的能力。
3、演唱演奏法
属主观测验法,主要针对歌唱器乐学习中的演唱与演奏进行考查。考查曲目可以是指定教材中学过的曲目;也可以由学生自选曲目。
专项音乐技能的重点考查
每次考查前师生要一起讨论评价的要点及评分标准,请学生参与成绩评价。
4、作品创作法
属主观测验法,可以用于认知测验,也可以用于心智技能的测验。
即兴唱、奏表演。写成乐谱作品后再唱或奏 课例评价 1.评课堂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导入设计 互动设计 指导设计 评价设计
2.评教育理念的体现
3.评教学目标的落实
4.评知识技能的训练
5.评现代技术的应用
6.教学实施的生成
第二篇:音乐教学论
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1.音乐教育是以感情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2.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3.使人在愉悦之中接受教育
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1.审美教育功能2.文化传承3.协同教育4.社会交往5.娱乐健体
新的音乐教育观念:1.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创造精神,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愉悦性、情感性和即兴性,突出审美的特点2.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作用3.音乐教育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与素质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非线性的联系4.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地与横向学科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1.音乐课外活动应提倡普及性和多样化2.音乐课堂教学应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得到保证3.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1.音乐教育重在情感体验2.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音乐教育应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整统一;
三、音乐教育应以学生为主1.音乐教育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2.音乐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音乐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
五、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情商1.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心理感知能力2.在音乐学习中获得自我调控能力3.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交往能力;
六、音乐教育应体现“减负”的精神1.学校音乐教育“减负”的重点在“双基”2.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应全面“减负”
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1.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的原则2.情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3.民族性与多元化相结合4.面向全体与成功性5.趣味性与律动性相结合6.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相结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师音乐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学手段是工具
感受与鉴赏领域的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1.直接欣赏法:具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等优点2.间接欣赏法3.联系、想象欣赏法4.对比5.发现6.引导7讨论;
三、注意选材的艺术性、系统性、可接受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中应坚持“精讲多听”的原则;
五、善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音乐表现领域的内容标准:
一、演唱1.演唱的标准(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2)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和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三至五首2.演唱教学的要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意境(2)将歌唱基本技能训练融入音乐审美过程之中(3)做好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工作3.演唱教学的基本方法(1)模唱教学法(2)试唱教学法4.合唱教学;
二、演奏1.演奏的标准(1)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2)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3)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评价(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二至三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1.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标准(1)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2)能够综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3)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 2.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要点(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2)增强趣味性,降低要求(3)突出个性和即兴性;
四、识读乐谱1.识读乐谱的标准(1)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2)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3)巩固、提高识读乐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2.识谱教学的要点(1)处理好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有效地发挥识谱教学的工具作用(2)避免把识谱教学变成理论说教、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其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识谱,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谱能力(3)识谱教学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或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音乐创造的内容标准:1.探索音响与音乐2.即兴创造3.创作实践 创造领域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明确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创作教学的目的2.创造教学应与音乐教学的其他领域相结合3.创作活动应与其他横向学科协同教学
音乐与相关领域的内容标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包括:
一、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三、练习弹唱及伴奏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1.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使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2.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4.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5.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课时计划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时安排、教学基本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总结。
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1.音乐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2.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消除文化学习带来的疲劳,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3.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在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4.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普及性音乐课外活动目的:侧重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活动形式有:班级歌咏比赛、音乐欣赏讲座、学校文艺汇演、音乐广播站、音乐墙报、音乐专栏等。
提高性音乐课外活动目的:侧重于培养、发展学说的音乐特长,组织学生为校内重要活动进行演出,参加教育部门和社会文化部门组织的音乐活动和比赛活动。活动形式有:合唱队、乐队、舞蹈队、音乐兴趣小组等。教学评价的目的:指评价者在开展教学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教学评价获得所欲达到的效果或结果。通过评价,使教学活动达到《标准》的目的要求;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现状,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师生的个人潜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评价,达到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教学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鉴定功能3.激励功能4.改进功能5.调控功能
教学评价的意义:1.音乐教学评价工作能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2.能促进教师提高3.能促进学生发展4.能促进学校音乐环境管理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1.课前准备充分2.目标明确,紧扣“标准”3.目标明确,切实可行4.富有音乐学科特点;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正确,概念讲解清楚,技能运用熟练2.内容分量和安排适当,重点突出3.注重学生实际,重能力培养和学习过程4.寓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教学过程1.体现体验、参与、愉悦等音乐学科的特点2.突出探究、创造、合作、综合等学习方式3.教学节奏张弛有序,教学环节连接自然4.教学氛围好,情境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得力,师生互动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五、教师基本功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生动2.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3.演奏规范、流畅4.善于处理偶发事件,调控课堂得力;
六、教学效果1.音乐教学能感染学生,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2.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3.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培养4.各环节教学任务完成较好,师生合作愉悦、和谐;
七、教学特色,教学有独创性,体现创新精神
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内涵:1.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2.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3.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新课程中中学音乐教师角色:
一、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使是教育家、音乐家;
二、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转变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同时,要注意1.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这一角色不能丢2.音乐知识技能传授者这一角色不能丢;
三、从课程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课程的创新者;
四、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终身学习者、研究者;
五、从教师与他人的关系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应是人际关系艺术家。1.争取领导的支持2.处理好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3.善于处理和音乐教师的关系4.增强与家长的合作5.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事务处理能力。
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1.自学能力2.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体现在“讲、写、唱、奏、演”3.创造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1.节奏、旋律练习2.基本形体动作训练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特点:1.以元素性音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内容2.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3.把由五声音阶组成的民歌、童谣、舞曲作为音乐素材,编写者有多声部结构的简单和声教材4.制作音色优美、节奏性强、易于演奏、便于即兴发挥的乐器用于教学5.鼓励儿童即兴演奏、编曲、伴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集体感6.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充满乐趣。
柯达伊:匈牙利的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思想:1.以匈牙利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2.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3.强调学校音乐教育4.重视音乐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5.重视早期教育6.主张合唱教学,培养集体主义观念7.重视教师的培养
和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内容:1.节奏训练2.五线谱教学3.多声部视唱训练4.多声部听觉训练5.音乐创作能力培养
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特点:1.按照“儿童自然发展法”进行教学2.使用首调唱名法3.节奏简记法及节奏读法4.使用字母谱(速记法)5.运用手势音符6.利用歌谣进行节奏教学,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练习以及即兴编唱活动。
音乐课的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1.审美体验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传承价值
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体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体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指对期末课程结业的检测。
定性评述: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对被评价者简要加以描述。定量测评:等值或分值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加以描述。
第三篇:论PPT教学的利与弊
信息技术
论 P P T 教 学 的 利 与 弊
洞口县黄桥镇九峰完小
廖娓娓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以及老师对学生滔滔不绝地演说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转变为依靠多媒体辅助老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PPT作为现在课堂上的“必需品”,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当然,凡事都有相对性。下面,我将说说自己认为的利用PPT教学的利与弊。
优点: 1.助教演示
正如阅读材料里所述“助教演示型课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教学有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多在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就不言自明了”,作用也是最大的。
2.助学演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练习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中解决。老师在学生自学阶段,可以针对学生可能会对哪些知识点不理解或者是对操作步骤不清楚的相关
信息技术
问题,提前制作学生助学型演示课件,以备学生自学时查阅(相当于学习手册)。
3.集中注意力
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了面对黑白上那一片黑压压的文字,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不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上课开小差相当常见,从而导致了上课质量大幅下降。另外,当今的大部分人对高科技产品兴趣浓厚,利用PPT代替粉笔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面对电脑,学生不会觉得无所事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当然,也有利于老师的上课质量。
不足:
1.在先进多媒体手段下的传统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自然会跟着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2.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一般来说,新生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讲解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然而,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将多媒体视作"电子黑板”,使课件变得杂乱,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
3.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
某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多媒体不成公开课”局面,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求方便,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究其根源,实质上是“教师为中心”教学思想演变成了“脑+教师”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PPT作为现代课堂上运用最普遍的教学工具,把教育领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发展,同时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负面影响。为了尽可能得降低它的不利作用我
信息技术
认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PPT 教学,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型、完美的教学设计、适当的课件制作、对学生的了解达到师生默契的配合,让“人等设备、不让设备等人”成为我们现阶段的首要目标。
第四篇:化学教学论资料
化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
1.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所概括的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2.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3.为什么要教/学--------教育教学目的:
一 让学生获取先进的化学教育理论和观念;二 让学生具备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三 能从事化学教学科学研究.4.化学教学论是化学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缩短师范学生向中学化学教师的过渡时间。
随堂讨论
学生甲:曾经教过我的一位中学化学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化学课教得特别好,可见,不学化学教学论课程,一样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 学生乙:有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大学阶段化学教学论学得非常好,从近几年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来看,他并未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学生丙:只要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请就上述3种观点和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
1.学习和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只是为将来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奠定一个基础。所以,忽视或放弃化学教学论的学习当然不对,但也不要认为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的工作。
2.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能使师范生在“准备阶段”接受最基本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大大缩短了“求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任职时间。
3.师范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学好化学教学论和教育课程并保证教育实习等教育专业训练,涵养教育兴趣和技能,培养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4.毕业后通过增强自身解决和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策略,调整、更新、充实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会进而成为“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的专家型教师。
5.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1.提高认识 转换角色、2.讲究方法 提高能力(3个学会)学会比较 学会总结
学会交流、3.善于积累 勇于实践 学习目标:(六会)会备课 会写教案 会做课件 会上课 会 说 课 会 评 课 学习方法: 互动式听课 查阅文献资料 写小论文 参加说课、试讲、观摩教学 微格教学训练 模拟训练 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
1.“思想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教育人。我们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去培养、教育人,这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2.“师范性”是指化学教学论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培养和教育。
3.“实践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教与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给师范学生必需的、基础的实践训练。
明确化学教学论的“三性”,就是让大家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与“三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以思想性为先导,以师范性为核心,以实践性
为根基。
6.共勉: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本章思考题:
1.你是怎样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含义和课程设课的目的?
2.通过对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对将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建议。
第二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2.瑞典学者 英格马·费格林提出科学素养要素 4 范畴:
1.科学进取心;2.科学世界观;3.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4.科学思维习惯。3.中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选修模式: 必修模块:化学
1、化学2;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实验、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据之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5.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 化学课程总目标(总教学目的)——化学课程展开目标(具体教学目的)——化学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内容或要求)
其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现实性、基础性、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
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 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8.“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汇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思 考 题:
1、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查阅相关文献,试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有何影响?试结合实例展开分析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内容标准是如何具体阐述的?
5、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6、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作业:
1、什么是科学素养?具备科学素养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3、确立化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是什么?
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与内容构建
1.化学课程的理念(P68-71)
第一类教材——学科中心课程取向的代表性教材;如:美国的CBA化学(以化学键为中心的研究会)第二类教材 ——社会中心课程取向的代表性教材;如美国的《社会中的化学》、英国的索尔特化学
第三类教材 ——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如美国的《化学:与变化的世界相联系》 我国新推出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
1、化学2立足学生初中的化学基础,将核心的化学概念和重要的化学反应规律建立在两个“平台”之上:(P71)
2.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 D P 1918年-)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理论,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思 考 题
1、三种不同课程理念所对应的代表教材分别有那些?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2、结合国内外某种化学教材,具体说明教材栏目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3、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典型案例,思考“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编写理念。
5、以现行化学教材的某一单元为例,分析“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和体系。
2.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3.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与学的目的任务,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一定途径和手段组成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4.化学课时教案的一般格式
①教学目标(三维目标);②课型;③教学重点、难点;④教学方法;⑤教学用品;⑥教学过程;⑦板书设计;⑧课后小结。
5.说课起源:1987年6月底,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要从本区的教师中选出几位参加市教坛新秀的评选。
6.说课:指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限定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设计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来,让同行、领导或专家评析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说课的对象:同行、领导或专家
二、说课的类型:(1)课前说课;(2)课后说课;(3)评比型说课;(4)主题型说课;(5)示范型说课。
三.说课的特点
(1)简便易操作(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智慧互补(4)可重复修改和补正
四.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程序(重点)(5)说板
书设计
说教学程序应关注的几个环节 :1.教具学具准备 2.教学设计思路 3.教学流程 4.板书设计(通常可以省略)5.教学反思
第 5 章 化学教学技能 1.教学情境(P135)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
2.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五个特性: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
3.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功能(P136)4.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5.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等等。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能够有效地承载化学教学信息,适应化学思维的需要。思 考 题:
1、什么是教学情境?常见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途径有那些?
2、化学教师应该首先掌握那些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5、试讨论你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第 6 章 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化学实验的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
2.化学实验的过程:化学实验的准备阶段;化学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3.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4.化学实验设计原则:(P175-176)科学性原则;绿色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5.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实验讨论及交流。
6.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⑴以实验为基础; 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⑶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⑷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统一
7.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P191-194)案例14、15 思 考 题
1、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主要有哪些功能?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第 7 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1.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中学各门理科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P222~225)1.具有驱动性;2.具有诱发性;3.具有易参与性: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多样化;4.具有可生成性;5.具有多重教育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 8 章 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特点:1.化学理论性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化学理论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着丰富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2.理论性知识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明显的概括性。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第九章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结合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涉及的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信息网络化与网络课堂
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原则:1.有关学习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原则;2.最优化原则;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
3.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于记录介质中的一种形态,其最终形式是计算机能读取的文件。
特点:扩展了教案的作用范围、具有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效果、有利于教案的修订、便于携带交流等。
第十章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性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2.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过程
(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2)观察与分析(3)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4)实际验证 5.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写教学日志;观摩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反思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6.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行动研究的涵义: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其实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
7.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行动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 8.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
传统的研究往往是直线式的:(开始)做出假设——进行实际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结束)。
其基本特点是整个研究过程为直线求证,以设想为开端,以最终得出结论为终端。
行动研究则不同,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的产出。
9.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的环节:反思实践,发现问题; 分析解剖,确立课题; 设计方案,实践研究 总结研究,发展理论; 10.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
更新教育理念; 培养问题意识; 发展反思能力;
思考题:
1.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应该反思什么?怎样反思? 2.行动研究有什么意义?教师如何进行行动研究? 3.化学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素质?这些素质与教学效果有什么关系?
化学教育测量的工具主要是测验和考试;考试具有教育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和科研的功能; 考试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是教学信息的反馈。表示一份试卷的稳定和可靠的程度的指标是信度
第五篇:论高中音乐教学
论高中音乐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音乐是以欣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达到理想的目标。
接下来,我从自己所教的高一年级展开论述。高一音乐课本为音乐鉴赏,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课本上呈现的内容可能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如何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