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时间:2019-05-12 22: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第一篇: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建议

一、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l、体育师资现状

从河南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专业体育老师资源匮乏,兼职教师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兼职教师专业素质低,仅仅是为了学校开齐全部课程目标而为的。从学历结构上来说,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中专)和无学历者较多。从职称结构来看,由于一直以来体育教师都不受重视,高级职的体育教师为数很少,而中级职称和无职称这占的比例比较大。总体上,河南乡村体育教师在总体数量上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2、场地、器材现状

目前,河南农村中学学校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基本都有:如篮球场、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简易单双杠等,而大型和价值较高的器材却远远不足。如塑胶运动场地,山区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达标率更低。学校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不足,体育器材缺乏是河南农村中学体育面临的主要因难之一。

3、课程开设情况

在全国各类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完全中学基本可达95%以上。这一关系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在教育上的体现,而河南省在中学体育开课率上比例稍低为81.6%[1],而目前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没有达到全国标准。另外,看一个地区教学规范不规范,必须看是否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只有在教学大纲的统一下,正规化教学才能得以保证。也只有这样大多数学生才能系统科学地接受体育教育。从河南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情况,教学大纲实施率不高。县至有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

二、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

l、学校自身重视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升学只认分数的招生原则下,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压缩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会占用学生的学生学习时间。尽管学校明知体育教育跟不上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但是不得不为之,其根本原因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大的教育环境。

2、体育教师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

由于河南农村地区中学很多学校存在随益指定一名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的现象,导

致。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单

一、乏味,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结果体育课成为了自习课或放羊式教学。另外,还有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体育教师.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偏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起到演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大降。同时,受社会不良环境和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教师应享有的福利保障不能兑现,使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责任心差。业务素质整体下滑,使学校体育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3、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河南农村中学人均活动场地不足一平方米.由于没有必须的资金维护,非常有限的场地不能翔闭,地面凹凸不平,杂草横生,学生没有兴趣进入场地,严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同时,由于资金短缺,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学生不愿上体育课,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降。

4、过分夸大和强调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近些年,由于学校内安全事故发生后,所有的责任都由学校承担,连正常的体育课所发生的正常的运动损伤也由学校承担责任,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成了学校阻止学生进行正当体育运动的有力武器,导致体育教学成为空谈。

5、中招体育加试应该调整考试方式

目前,河南农村地区所举行的中招体育加试办法已有几年,近几年却严重变味。体育已被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体育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体育加试的分数计入升学总成绩,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考试时取巧,考完后全部扔掉,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虽然令人担忧.但是并不是说不能改变,针对以上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l、完善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县教育局,应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宏观指导。制定本地区2l世纪初叶的远景规划.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办力度.乡镇教育组在工作和财力上给予具体指导与扶持。

2、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3、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4、转变农村体育教育观念

农村体育教育因为缺乏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导致体育课开课率较低.并且学校对体育漯无要求.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家长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

5、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由于许多入对体育的功能以及消耗性认识不够,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始终投入不足,我们应当提倡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以多种途径和方法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条件。

6、优化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诚然,农村学校初中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器材匮乏,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健身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设法挖掘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学校没有足够的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和场地,可以利用材料自制建议篮球架,或分组成3人制足球;田径类项目,如:农村山多田广,空气清新,是开展野外体育活动饿最佳场所。

三、对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1.形成和发展娱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玩是学生的天性和本能,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带领他们。从“玩”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体育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掌握体育和保健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能全方位地给学生以身教影响,并能体现出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角色的恰当定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为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娱乐体育将是以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的一种思想。它的产生是终身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要。终生体育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而应是贯穿终身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自身的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因此,学校体育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2.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再只限于强身健体、掌握技术、预防疾病。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学习上的紧张,摆脱生活中的烦恼.沟通紧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取心理和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具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为主,并逐步开发一些流行的新项目,如:气排球、登山、攀岩等。同时。中学体育教材也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建立以健身、康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教师在选用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规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性与知识性、继承性与时代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目的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体系。3.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是“独特”的人的哲学观,相信通过关注人、信任人,就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只有树立健康的“人”的观念,才可能具有健康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其次,体育教师需具备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主要指3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通俗文化知识,包括我们常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即直接为开展体育教学而需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三是教育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再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浩瀚如烟的纷杂信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取、存贮、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具备认知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很少有人关注教师人格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很少关注教师情感——人格层面的发展与水平。研究表明,教学效能高的教师往往与其情感——人格发展水平有很高相关。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

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要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和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合理地运用体育场地器材,使之发挥到最大的利用率,并且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新题材、新项目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来满足中学体育教学,使中学体育沿着健康、快速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生等.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目标预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l,(3).

[2]万力芳.西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3]张翔.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第二篇:浅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浅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 李德忠

中国语文网原创投稿

授权级别:A

投稿日期:20070112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几个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 农村中学生 求实 创新 特色

笔者是一名从农村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笔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2、“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甚至因为星期二有作文课有的语文教师就称之为黑色星期二。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1、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⑴ 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形象“高大”,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别人呢?其实,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写万人崇拜的伟大人物才能写出好作文。相反,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① 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②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③ 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④ 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⑤ 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⑵ 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⑶ 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2、教法力求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单靠个体力量无法改变的。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⑴ 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是有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

⑵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干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⑶ 注意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孔已己》这一课,在课文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一次出了咸亨酒店后,他的命运到底如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20年后我们再相逢》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大家再走到一起时的情景。这时学生们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尽情地驰骋。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变化写到家乡环境的变化,由家乡的变化写到自己正在发展的事业对家乡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拓宽了道路。

⑷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① 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② 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③ 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⑸ 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① 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美文》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农村现在生活好了,看电视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前几天我曾提醒学生看东方时空节目,水均益对伊拉克境内世界文化遗产大佛被摧毁这一事件的评论,水均益那精彩的点评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谴责、愤懑、遗憾、无奈。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学生记忆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 师生交往,增进情感: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⑹ 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用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把习作内容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如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这样学生不仅想写、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了习作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生活。

⑺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 【参考文献】

1、改萍 李守森主编 《教育教学文论汇篇》(学苑出版社出版)第428页

2、王庆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第474页

3、曹欣欣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第487页

4、付美芬 徐高堂《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作文的》 第479页

5、余启端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6、《中学语文教学》 1994年第八期第41页

7、周永松 《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1994年第10期

8、中学语文资源网 曹永斌《研究性写作浅说》;王晓《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史旭芳《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第三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措施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基本素质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选择训练方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自我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的场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方法,选择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健康、科学,注重学生的训练过程,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娱乐、美育、教育功能。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育教学的两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体能。由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培养的途径、方法也不同。只有学生学会基本的技能,才能进行创新,把学过的同类动作、技能进行对比、归纳。

如学习不同套路的武术、体操、舞蹈等,将很多动作进行对比、归类、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学生喜欢跳街舞,街舞有很多自由的动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而这些创新思维则来自本身的经验和总结。体育创新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习发展为本,身心协调发展为重点,围绕促进学生身心道德发展。结合现代教学的娱乐化、多样化、兴趣化,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体育的观念。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体能差别较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学生的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掌握、动作熟练、运用自如。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通过领会、模仿。

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学生的表现是动作不连贯,缺乏控制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第二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动作的质量,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

如在篮球训练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上篮的动作进行对比。清楚这些动作之间的联系,才能在练习过程中更熟练地完成。第三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完善,使动作趋于成熟,运用自如。在这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基本定型,能准确地完成动作并随机应变地加以运用。(本文来自于《学园》杂志。《学园》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了解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形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通过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四篇: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本来,初中体育纳入毕业生升学考试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对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本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改善。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纳入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后,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更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困局,呈现出以下的不合理现状。

1.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工作安排上存在偏颇,不重视初

一、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只注重初三毕业生的体育考试成绩,前松后紧,临急抱佛脚的“应试现象”非常严重。

2.学校在体育教学工作安排上不作衔接,体育教师随机变动,谁有空谁去教,不安排跟班教学。另外,初

一、初二体育教师的工作与教学奖励也不挂钩,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导致非毕业班体育老师工作丧失积极性,课堂教学流于“放羊式”。

3.学校担心学生初三毕业体育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到初三年级后就加大训练力度,进行强化训练。但由于初

一、初二教学不把关,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锻炼,基础差,这样一来,初三把关体育教师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出别人三年的效果,工作压力与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针对现状,如何才能打破困局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找到出路?

一、加强领导,监管到位

各级教育部门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给体育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领导与管理。想方设法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不是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懂专业、能力强、求上进的专家型人才抓中小学体育工作,把政策方针落实到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体育工作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实施,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学校的工作目标制定考核、教学督导等各种评优评先挂钩,把评价校长成绩与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挂钩,克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工作绩效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甚至建立校长负责制,制定出正确的地方政策导向,保障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认识,正确导向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地位 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如果体育教学被忽视将不能发挥体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不利,会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所以,学校不能搞应试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初

一、初二年级就要重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只有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才能通过体育考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达到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持续发展。

三、落实小循环教学

以上一、二两点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但是,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以上两点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也不是靠体育教师本身的力量能够做到的。所以,对于广大农村初中一线体育教师而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走出困局,还必须另辟蹊径。基于自身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驻扎初三毕业班把关的亲身体验,笔者认为,落实小循环教学或许是最省事,最可能的解困出路。因为,由同一位教师从初一开始带班教学,直到初三毕业,负责到底,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个别教师长期留守初

一、初二教学,阻碍其专业成长与能力发展;还可以避免由于初

一、初二教师不负责任地“放羊式”教学,造成学生锻炼基础缺失,身体素质不高,人为加重初三把关教师的工作压力与难度的情况;而且,就算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工作安排上存在偏颇、教学资源集中向毕业班倾斜,但该教师由于要从一而终,因而还是会积极地争取最后的胜利。所以,在大环境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小循环教学或者可以作为解困的权宜之计。

责任编辑龙建刚

第五篇: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

摘要: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科技逐步普及后,农业人口相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过于富足。转移劳动力是解决剩余、优化就业结构的必然选择。九十年代以来,农民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面对因此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从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大社会公益力量等多方面予以改善,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序进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农民工;留守儿童;就业;

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民工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基本原因

1、人口因素。一般说来,生产资料总量越多,吸收劳动力越多。农村人口基数大,绝对人数增长快而农用耕地少,造成农村劳动力与耕地比例严重失调。目前我区人均占有耕地0.97亩,(我国人均占有耕地1.2亩,世界人均占有耕地5亩),且耕地面积还在锐减,膨胀的人口聚集在日益减少的土资源上,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2、生产率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税改革、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也同时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3、产业结构因素。长期存在的以种植业为主,林牧渔及乡镇小型企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且林牧渔及乡镇小型企业所占比重非常小,加上二三产业滞后,经营条件和经营环境优化相对不足。我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但近两年来随着企业的改制,所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后,企业生产资料提高了,管理体制比较科学了,这样使其吸纳劳动力能力日趋减少,另外农村三产业落后,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少。

4、城乡体制因素。原有的二元制即城乡分割的户籍就业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致使城乡间要素失衡,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非农产业,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富余。

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

“您认为农民到城市打工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60%的农民认为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村里出去务工的农民普遍表现为整体素质低,“眼高手低”就业难。他们大部分是小学毕业,缺乏专业技术技能,且不愿意或无经济能力参加收费的培训项目。而他们又试图寻找工资高的工作,雇主和工人信息的不对称更加限制了农民工良好愿望的实现。在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上,政府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县城里的职业中学也为没有考上高中的青少年提供职业教育,并予以每人每年2000元的补助;县政府,村委会也有不定期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此并不知情。因为村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于政治政策方面了解颇少,不太关心。这在政治专题调查上有所体现,很多村民对于村干部、重大决策的产生,政务财务公开状况问题上都显得神情漠然。而村民外出务工很多都是自发的,他们长时间在异地他乡,只有在农忙有事,或过年时才回村和父母、孩子团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没有意识要去关心乡里有什么措施政策。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于培训的力度不够,影响力小。实际上,村民们是愿意接受实用的职业培训的。但据村民介绍,“村里的职业培训课程很少,时间又短,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去县城又太远,不方便。”试问这样的培训怎么会有群众基础,拿什么来吸引农民去参加呢?另外,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的宣传也相对较少,没有深入人心,使得很多农名工对培训的了解不足。

三、农村社会保障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问题,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这一措施见效颇为明显,使得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都能高高兴兴地领到工资回家过年。

但当前农民工在很多方面仍然面临着问题,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作为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与很多服务行业的主要劳动力提供者,外出的村民大多从事的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甚至是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险等政策保障。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普遍缺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在发生争议时也就缺少法律的保护。出去打工的农民中很多人并不知道五大社会保障的内容,并不理解社会保障,因为户口还留在农村,他们还是农民,身在异乡的他们势单力薄,属于弱势群体,这些城市里的所谓保障与他们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要求就是能拿到工资,回家盖房、结婚,改善现在的生活状况。

四、农民工家庭生活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他们大都超时工作,业余生活单调。他们之所以愿意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是为了努力赚钱以摆脱家里的贫困状况。他们能吃苦,肯出力,任劳任怨且廉价,他们干着城市里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由于大部分工厂企业都实行计件工资制,他们为了能获得更多工资总是加班加点。高强度、长时间的透支体力工作,损伤是显而易见的,加之住在简陋的集体宿舍或出租房内,农民工疲惫的身心难以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恢复。

在很少的空余时间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也未得到重视。他们社会交际圈子狭小,看电视、打牌和睡觉成为他们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而年轻的打工一族在单调枯燥的打工生活之余也学会了上网,网络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寄托。

然后,再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家中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的情况下,家中种地、喂养牲畜的担子就落在了老、弱、妇、幼肩上。在华严村,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年迈的老人在地里干着农活,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边熟练地帮忙„„由于时值暑假,我们没能看到这些孩子去上学的样子。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饱受父母的关爱,下课后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长期远离父母,独自承担过于繁重的家务劳动。他们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孤独生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已呈现出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村民们反映,九年义务教育在这里确已普及,但很多孩子要么娇惯要么冷漠,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初中勉强毕业就去打工,走上父辈的老路。如此以来,农民工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并非一代人,一时能解决的。

五、思考建议

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加快村里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对此,我们的建议如下:

1、强化政府职能,保障村民外出就业的有序进行。

由于农民工的外出较为分散、流动性大,因此对于他们的管理,应向劳动力输出就业服务转型。政府应建立起具有较高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农民信赖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向农民工提供人性化、周到的就业服务,架起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使之能够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2、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进一步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切实加强农民工文化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转变村民就业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参与社会保障意识,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城市生存技能,尽可能地享受与城里人平等的社会福利,更好地在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

3、多角度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给农民更多的就业空间。

当地应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通过新增项目建设,加大对特色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高农民的土地收入,减少青壮劳动力外出带来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也可以吸引很大一部分农民朋友就地就近就业,减少农民工向沿海大城市过度聚集的情况。

总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积极探索多种办法,合理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

下载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 长安土家族乡长安小学:文体波 身为农村的一位小学教师,面临的是农村的孩子,加之现在正在实施“个、十、百、千 、万”工程。我认为农村体育课教学是推进素质......

    如何完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

    如何完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 集安市头道中学 陈明鑫 随着现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发展与体制锻炼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全一册的体育教师用书,教......

    分析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单位:金水三中南校姓名:刘楠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的节奏越来越快,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也是日新月异。但在发展中,农村教育教学......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存在很......

    浅议素质教育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浅议素质教育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摘要】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将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的历......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广大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中学作文教学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作文教学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但就大面积......

    浅析农村中学如何实施体育素质教育

    浅析农村中学如何实施体育素质教育 ● 嵇春来 体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家教育部门在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中心,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

    农村调查报告 贫困出路(定稿)

    三、团树村困在何处 1、产业发展活力不足。一方面,种粮是农民主业,是农民生存的主要来源,但是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是,耕地面积本来就不多,而且地块小,地力差,村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