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时间:2019-05-13 14: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第一篇: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广大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中学作文教学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作文教学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但就大面积学生而言,其水平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作文,作文,听到就头疼”。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

2、内容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大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宣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这类作文大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3、结构上。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4、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贯通,即使是重点中学也有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理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的句式和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现以199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为例一千份试卷的抽样结果是记叙文平均分理科为17.4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8.2分议论文平均分理科为16.7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5.4分。也就是说作文成绩在60分至68分之间。浙江省平均分还要低。上了六年中学最后作文只得了及格多一点的分数这不可悲吗要知道上述两个省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平均分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成绩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教师方面看:

1、心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多数教师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计划性差盲目性大而所出的题目多数不受学生欢迎。

3、指导上。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极少作具体指导。讲评时的指导也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较多针对学生作文弱点作具体剖析的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不搞一次讲评只给学生作文打个分算作批改。

失误的原因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有以下四点

1、领导思想的片面性这一条是关键。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①过分强调统一性。统一本是件好事但统一总是相对的暂时的特别是在作文领域里。世界的丰富性和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往往容易走向反面。多数领导强调文道结合这是对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常常按“左”的一套把道理强调得过了头,而且对道理的理解只允许有一种。这就容易导致僵化、生硬从而无形中造成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利于师生双方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

②过于追求高标准。高标准严要求本身没有错,但高和严的要求落实到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身上应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有些领导借古人之口强调取法乎上,殊不知此话是对已有相当水平的文人说的而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作文训练应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一味强调上以获奖作文或中考、高考优秀作文答卷作为学生仿效的范本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要知道在一个拥有两亿三千万文盲、全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大国里教育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高标准与低素质之间的巨大反差决定了必须从绝大多数师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去考虑问题。

2、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不少学校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教学的多数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只会从书本到书本而对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应有的体验这就难怪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了。狭小的天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3、考试制度的禁锢现行的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考试作文题怎么出教师就怎么指导只要能考上学校就行。于是小学瞄初考,初中瞄中考,高中瞄高考,路子越走越窄。为了适应考试要求为了确保作文基本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格局千篇一律形成了地道的新八股。

4、教师素质的偏低 全国有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但毋庸讳言也有相当一批教师的素质偏低。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动辄不自觉地违背教育规律其中不少人自己从来不写文章或写不好文章却给学生规定了不少条条框框甚至不按他们的路子写就被认为不是好文章这在小学阶段的作文中尤为突出。不少教师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放手让学生愉快地自由发挥而是用各种模式去束缚学生。比如造一个句子一定要用多少个形容词;写参观访问的作文,访问一定要如此这般开头,不这样就得不到好分数。在作文中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不多而他们不一定愿意写的东西又非写不可。难以言表的内心苦恼使许多学生在作文训练之初就失了兴趣倒了胃口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由此而生。基本的出路从1988年下半年起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但要真正落实到全国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其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把作文教学归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逐步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条

1、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认知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第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第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抓尖子忽视多数,方向就偏了。领导认识对头了,教师水平提高了,就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否则一切都将落空。

2、经常面向社会,强化实际应用。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和小文人,所以应该使中学生从纯作文中解脱出来,联系现实生活。多搞应用写作,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也应尽快朝这个方向转移,使作文反映生活有益社会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考。这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已有所体现,但所占比重较小,还需加快改革步伐。

3、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高中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除生源很好的少数学校外,一般说来在语文表达基本功尚未练好之前,不宜提出什么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可以制订若干个训练阶段一个阶段侧重抓好一种基本功使之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前一阶段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急于进入下一个阶段。

4、不断改进教学,提倡灵活多样 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要放手让他们说心里想讲的话,写自己愿意写的事,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教师要大力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师生相互切磋,允许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

第一,要妥善对待两类学生

课内的重点一定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少数尖子的训练则通过办文学社等多种形式放在课外进行;

第二,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

作文讲评应举中等水平的文章来解剖,通过讨论,寻求提高大面积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冷静对待别人的经验 对任何经验都要作具体分析,因为任何一种经验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一定要从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据实而思之,择善而从之,决不能生搬硬套别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闯出自己的路子才是一名脚踏实地的教师应取的态度。

第四要科学总结自身的经验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体会,其中有些是很可贵的。但显示教学成果的周期较长,所以决不要把零星的感想等同于经验,更不能急于事功把仅在自己班上的某段时期内行之有效的做法轻易宣布为×法。真正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并经多次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总之应取科学的态度。

5、重视对外交流引进新鲜经验

在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的同时要适当引进国外作文教学的好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各国以及港台地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经验我们都应有所了解,否则坐井观天,缺少比较难以有大的发展。建议中央教科所能组织专人撰稿分批介绍各国的作文教学情况以供借鉴。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人的研究,更缺乏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各种总结中往往报喜多、报忧少,以致使涉及到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而切实的解决。其中就有作文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一个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弱点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拥有光明前途的民族;同样一个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师才是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我们再不能漠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了!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扫荡由于“左”的长期干扰而形成的做假人、写空文的恶劣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第二篇:浅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浅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 李德忠

中国语文网原创投稿

授权级别:A

投稿日期:20070112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几个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 农村中学生 求实 创新 特色

笔者是一名从农村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笔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2、“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甚至因为星期二有作文课有的语文教师就称之为黑色星期二。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1、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⑴ 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形象“高大”,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别人呢?其实,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写万人崇拜的伟大人物才能写出好作文。相反,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① 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②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③ 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④ 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⑤ 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⑵ 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⑶ 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2、教法力求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单靠个体力量无法改变的。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⑴ 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是有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

⑵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干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⑶ 注意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孔已己》这一课,在课文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一次出了咸亨酒店后,他的命运到底如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20年后我们再相逢》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大家再走到一起时的情景。这时学生们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尽情地驰骋。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变化写到家乡环境的变化,由家乡的变化写到自己正在发展的事业对家乡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拓宽了道路。

⑷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① 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② 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③ 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⑸ 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① 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美文》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农村现在生活好了,看电视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前几天我曾提醒学生看东方时空节目,水均益对伊拉克境内世界文化遗产大佛被摧毁这一事件的评论,水均益那精彩的点评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谴责、愤懑、遗憾、无奈。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学生记忆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 师生交往,增进情感: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⑹ 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用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把习作内容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如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这样学生不仅想写、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了习作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生活。

⑺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 【参考文献】

1、改萍 李守森主编 《教育教学文论汇篇》(学苑出版社出版)第428页

2、王庆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第474页

3、曹欣欣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第487页

4、付美芬 徐高堂《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作文的》 第479页

5、余启端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6、《中学语文教学》 1994年第八期第41页

7、周永松 《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1994年第10期

8、中学语文资源网 曹永斌《研究性写作浅说》;王晓《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史旭芳《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第三篇: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出路探析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建议

一、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l、体育师资现状

从河南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专业体育老师资源匮乏,兼职教师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兼职教师专业素质低,仅仅是为了学校开齐全部课程目标而为的。从学历结构上来说,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中专)和无学历者较多。从职称结构来看,由于一直以来体育教师都不受重视,高级职的体育教师为数很少,而中级职称和无职称这占的比例比较大。总体上,河南乡村体育教师在总体数量上无法满足现有教学需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2、场地、器材现状

目前,河南农村中学学校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基本都有:如篮球场、水泥乒乓球台、沙坑、简易单双杠等,而大型和价值较高的器材却远远不足。如塑胶运动场地,山区中小学的体育器材达标率更低。学校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学生人均活动面积不足,体育器材缺乏是河南农村中学体育面临的主要因难之一。

3、课程开设情况

在全国各类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完全中学基本可达95%以上。这一关系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在教育上的体现,而河南省在中学体育开课率上比例稍低为81.6%[1],而目前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没有达到全国标准。另外,看一个地区教学规范不规范,必须看是否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只有在教学大纲的统一下,正规化教学才能得以保证。也只有这样大多数学生才能系统科学地接受体育教育。从河南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情况,教学大纲实施率不高。县至有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

二、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存在问题

l、学校自身重视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升学只认分数的招生原则下,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压缩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会占用学生的学生学习时间。尽管学校明知体育教育跟不上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但是不得不为之,其根本原因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大的教育环境。

2、体育教师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

由于河南农村地区中学很多学校存在随益指定一名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的现象,导

致。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单

一、乏味,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结果体育课成为了自习课或放羊式教学。另外,还有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体育教师.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偏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起到演示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大降。同时,受社会不良环境和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教师应享有的福利保障不能兑现,使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责任心差。业务素质整体下滑,使学校体育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3、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河南农村中学人均活动场地不足一平方米.由于没有必须的资金维护,非常有限的场地不能翔闭,地面凹凸不平,杂草横生,学生没有兴趣进入场地,严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同时,由于资金短缺,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学生不愿上体育课,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降。

4、过分夸大和强调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近些年,由于学校内安全事故发生后,所有的责任都由学校承担,连正常的体育课所发生的正常的运动损伤也由学校承担责任,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成了学校阻止学生进行正当体育运动的有力武器,导致体育教学成为空谈。

5、中招体育加试应该调整考试方式

目前,河南农村地区所举行的中招体育加试办法已有几年,近几年却严重变味。体育已被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体育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体育加试的分数计入升学总成绩,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考试时取巧,考完后全部扔掉,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虽然令人担忧.但是并不是说不能改变,针对以上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l、完善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县教育局,应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宏观指导。制定本地区2l世纪初叶的远景规划.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办力度.乡镇教育组在工作和财力上给予具体指导与扶持。

2、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3、重视农村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师师资缺额的情况下,各地要制定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规划,力争配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并逐步提高中级与高级教师所占的比例。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在逐步配齐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中学兼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4、转变农村体育教育观念

农村体育教育因为缺乏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导致体育课开课率较低.并且学校对体育漯无要求.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学校、家长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

5、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由于许多入对体育的功能以及消耗性认识不够,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建设始终投入不足,我们应当提倡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以多种途径和方法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条件。

6、优化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诚然,农村学校初中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器材匮乏,满足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健身的需要。一方面,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设法挖掘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学校没有足够的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和场地,可以利用材料自制建议篮球架,或分组成3人制足球;田径类项目,如:农村山多田广,空气清新,是开展野外体育活动饿最佳场所。

三、对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

1.形成和发展娱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玩是学生的天性和本能,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带领他们。从“玩”中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体育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掌握体育和保健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以快乐有趣为中心、身心愉快地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能全方位地给学生以身教影响,并能体现出体育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通过教师角色的恰当定位,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为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娱乐体育将是以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的一种思想。它的产生是终身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要。终生体育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而应是贯穿终身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自身的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因此,学校体育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2.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再只限于强身健体、掌握技术、预防疾病。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学习上的紧张,摆脱生活中的烦恼.沟通紧张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取心理和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具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为主,并逐步开发一些流行的新项目,如:气排球、登山、攀岩等。同时。中学体育教材也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建立以健身、康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教师在选用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规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性与知识性、继承性与时代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目的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体系。3.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劳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是“独特”的人的哲学观,相信通过关注人、信任人,就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只有树立健康的“人”的观念,才可能具有健康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其次,体育教师需具备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主要指3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通俗文化知识,包括我们常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即直接为开展体育教学而需掌握的专门性知识;三是教育专业知识,其中包括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再者,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浩瀚如烟的纷杂信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取、存贮、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具备认知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很少有人关注教师人格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很少关注教师情感——人格层面的发展与水平。研究表明,教学效能高的教师往往与其情感——人格发展水平有很高相关。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

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要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和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合理地运用体育场地器材,使之发挥到最大的利用率,并且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新题材、新项目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来满足中学体育教学,使中学体育沿着健康、快速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生等.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目标预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l,(3).

[2]万力芳.西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3]张翔.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第四篇: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新年伊始,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

层建设年活动。从即日(2月10日)起到年底,河北省将抽调1.5万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驻50000个贫困村定点帮扶,与群众同吃同住

同劳动,以帮助后进村转化为重点,集中解决村里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影响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

在全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是河北省委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举措。河北县域经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全省有近千万贫困人口;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只有城镇的五分之一;河北这次选定的重点帮扶村,占全省农村总数的10%,在领导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群众工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非常突出。

为了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河北省财政按照每个村5万元的标准提

供工作。同时,按照每个村10万元的标准设立帮扶项目专项基金。

按照河北省的规定,每个村安排三名村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要与农

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选派干部驻村期间,党组织关系转到帮扶村,进驻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进驻期间,一律不准迎送陪

同、招待宴请,不准接受土特产,不给基层增加任何负担。驻村结束后,由全体村民对对驻村人员进行评议,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河北省委要求,驻村干部要承担6项任务:帮助建一个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班子;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个好的产业;办成一批好的实事;消除一批不和谐因素;完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村级运行发展机制,最后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

张家口市涿鹿县国土资源局在今年的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中,结

合帮扶对象李家堡村的实际情况曾多次到该村了解情况,尽力为该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涿鹿县委、县政府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

想,克服”靠“”等“”要“思想,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寻求自救门

路。早在2004年就以先后投2484万元,实施了60多个扶贫开发项目,使全县7个贫困乡镇的75个贫困村走上了稳步脱贫致富道路。并搬迁1194人的好地洼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这标志着涿鹿县贫困地区群众全部开始走上稳步脱贫道路。

涿鹿县从解决贫困乡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入手,组织了

全县7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75个贫困村,聘请100多名农、林、牧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讲授种养技术。播放各类生产技能光盘,印发科教信息资料,召开现场指导会等,培训贫困群众一万多人次,实现包扶村户均一名。使农民倍受感激。

通过我的调查现在贫困村多数是人多地少,而且多是山地,终年只

能依靠雨水,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天决定。近两年来雨水不是很足,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因而长势并不是很好。人均粮食产量直线降低,人们的生活并不是很理想。

我的家乡主要是靠种植苹果、葡萄、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本

来葡萄产的还不错,但突如的一场冰雹将在架的葡萄打掉三分之二,看到好多痛哭的人们实在是悲痛万分。在农村土地就是老百姓唯一的经济开源,风调雨顺则是人们最真的企盼。在土地不能满足生活现状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农民工”。现在我们村(涿鹿

县矾山镇龙王塘村)种地的大多数是妇女,而男人们则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平均一家人的五亩地早已支撑不住一家四口人的开销了„„

面对此现状党支部不得不考虑贫困村的出路问题。

村之所以经济发展落后主要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我认为发展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经营是贫困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心里;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新事物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也只能卖苦力打粗工。农产品加工也只能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收入。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公共发展滞后影响了发展速度;另外,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新技术则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的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二、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必由之路。传统中,虽然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其自身在土地、劳务、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优势。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发展规模规模经营有两条途径:一是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形成区域性产业,二是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有农村合作组织引导与管理形成规模产业。

三、根据我们村特有的水资源要加大矿泉水的开发与生产,坚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带动百姓的收入。

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优质水果、纯净水质等特色,走出一条符合我们村的发展路子。

第五篇: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出路问题

新年伊始,河北省委以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正式启动了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从即日(2月10日)起到年底,河北省将抽调1.5万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驻50000个贫困村定点帮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帮助后进村转化为重点,集中解决村里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影响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

在全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是河北省委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举措。河北县域经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全省有近千万贫困人口;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只有城镇的五分之一;河北这次选定的重点帮扶村,占全省农村总数的10%,在领导班子建设、经济发展、群众工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非常突出。

为了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河北省财政按照每个村5万元的标准提供工作。同时,按照每个村10万元的标准设立帮扶项目专项基金。

按照河北省的规定,每个村安排三名村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要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选派干部驻村期间,党组织关系转到帮扶村,进驻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进驻期间,一律不准迎送陪同、招待宴请,不准接受土特产,不给基层增加任何负担。驻村结束后,由全体村民对对驻村人员进行评议,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河北省委要求,驻村干部要承担6项任务:帮助建一个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班子;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个好的产业;办成一批好的实事;消除一批不和谐因素;完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村级运行发展机制,最后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

张家口市涿鹿县国土资源局在今年的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中,结合帮扶对象李家堡村的实际情况曾多次到该村了解情况,尽力为该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涿鹿县委、县政府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克服”靠“”等“”要“思想,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寻求自救门路。早在2004年就以先后投2484万元,实施了60多个扶贫开发项目,使全县7个贫困乡镇的75个贫困村走上了稳步脱贫致富道路。并搬迁1194人的好地洼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这标志着涿鹿县贫困地区群众全部开始走上稳步脱贫道路。

涿鹿县从解决贫困乡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入手,组织了全县7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75个贫困村,聘请100多名农、林、牧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讲授种养技术。播放各类生产技能光盘,印发科教信息资料,召开现场指导会等,培训贫困群众一万多人次,实现包扶村户均一名。使农民倍受感激。

通过我的调查现在贫困村多数是人多地少,而且多是山地,终年只能依靠雨水,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天决定。近两年来雨水不是很足,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因而长势并不是很好。人均粮食产量直线降低,人们的生活并不是很理想。

我的家乡主要是靠种植苹果、葡萄、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本来葡萄产的还不错,但突如的一场冰雹将在架的葡萄打掉三分之二,看到好多痛哭的人们实在是悲痛万分。在农村土地就是老百姓唯一的经济开源,风调雨顺则是人们最真的企盼。在土地不能满足生活现状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农民工”。现在我们村(涿鹿

县矾山镇龙王塘村)种地的大多数是妇女,而男人们则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平均一家人的五亩地早已支撑不住一家四口人的开销了„„

面对此现状党支部不得不考虑贫困村的出路问题。

村之所以经济发展落后主要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我认为发展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经营是贫困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1、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虽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里;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新事物缺乏认识,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也只能卖苦力打粗工。农产品加工也只能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收入。

2、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公共发展滞后影响了发展速度;另外,近年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新技术则推广较慢,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经济,高成本低产出的对比关系极大的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虽然各地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同时要看到缺乏市场组织,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和市场应对能力,整个农村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二、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必由之路。传统中,虽然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其自身在土地、劳务、资源、环境等方面有着优势。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发展规模规模经营有两条途径:一是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形成区域性产业,二是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有农村合作组织引导与管理形成规模产业。

三、根据我们村特有的水资源要加大矿泉水的开发与生产,坚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带动百姓的收入。

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优质水果、纯净水质等特色,走出一条符合我们村的发展路子。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摘 要】:中国农村,由于人口基数大,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现行的政策法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约束性,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压力......

    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 - 副本

    【摘要】本文对悄然兴起的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当今奖励旅游、社会旅游和修学旅游的主要形式,改变红色旅游的现状,使其向多样化、深层次发展。 【......

    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和出路

    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和出路 塑造公务员的“公共精神”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提高公务员的专业化水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目标定位。这是我国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完善和创新......

    汽修企业的问题和出路

    两个问题:一是汽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汽修企业的未来和出路在哪里? 一、 汽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创造并留住......

    大学生村官如何正确对待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如何正确对待出路问题?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大批的大学生涌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此时此刻也是这支队伍中光荣的一员,于去年4月起到钟秀街道......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1,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

    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出路

    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出路 网络舆论,是普通民众基于各种社会事件在网络媒介上的认知、态度、情感以及倾向的集聚想象,其意见表达是以WEB2.0时代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网络舆论......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

    1.介绍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