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第一章)
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第一章)
摘 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评价又对课堂教学起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为此,坚持发展性、全面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当前,我国新一轮标准高、前瞻性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实践层面拉开序幕。新课程以崭新的理念、体系一出现,就震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理念先行,更要直面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实践工作。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新课程特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主动探索,善于思维、辨别、加工信息、勇于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素质。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面向未来, 面向社会,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及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及其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原有的课程及教材存在着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的倾向。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学习目标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间接经验的传授与获得。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学习内容过多,负担过重,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习中,没有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我们的学生在信息多变的社会中寻求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新一轮课程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个性的养成,凸显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更加关注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新一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1 新课程删减了原有课程内容的总量,进一步降低了难度在新一轮课程中,删除了一些同现实生活没有联系,学生难以接受的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减少了必修课程学习内容的总量,减少了知识点,克服了原有课程中内容过重、过深的弊端。新课程向学生呈现的是“粗线条”的“整体框架”知识,侧重给学生一个全面知识结构。这使学生摆脱了繁重的资料性知识的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探索,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内容更加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新课程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加了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的学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克服了原有课程中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内容过偏的弊端。新课程更具时代感,以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为宗旨。
新课程进一步向综合化发展新课程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各科中强调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设计思想,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与科技新成就的联系,强调课程教材设计的整体性,避免了原有课程中分化过细、内容重复、彼此孤立隔离的状态。在新课程中,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方面加强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而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强调了语言的人性化,并穿插了-些科学家的故事,使人文知识科学化、科学知识人文化。新课程进一步综合化发展,有利于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新课程注重探究式学习,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原有课程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学习缺少乐趣,没有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注重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凸显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克服了原有课程中“知识中心”的倾向,这是新一轮课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语文学科中,在课后提出了自主探究的问题,在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个性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在限制必修课课时比例(75%)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综合活动实践课的比例,允许学生在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此外,新课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更具个性化和特殊化。
二、新课程的实施与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更新和整体连动。新课程的实施也绝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教学内容去代替另一种教学内容,而是将新的课程方案纳入到具体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在新旧课堂教学理念的相互碰撞,新旧教学内容的相互更迭中,促成新的课堂教学规范体系、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及内在激励机制等重构。当这一系列问题真正从根本上发生转变时,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从实践层面看,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它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革新,那么教学理念再超前,新课程方案再完美,也只能是时髦的装饰,课程改革也将落空。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攻坚战。那么,依照什么标准去改革课堂教学呢?新的教学理念又如何内化为教师内在的观念,并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呢?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是-个重要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内在激励机制, 它制约着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观的改变。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是:不仅仅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为此,当前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要关注学生需要,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实现师生的互动。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出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智慧财富。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观,也是21世纪新的教学理念。在学校课堂教学观发生改变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观也就相应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实施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应着眼于发展性,体现纵向增值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必然。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与发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来展现终极的人文关怀。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以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为指导,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着力点。
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人们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过去,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这使课堂教学评价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也对课堂教学的规范、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应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为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坚持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动态的、积极的和面向未来的评价。从宏观讲,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第一手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路标”,应成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与发展,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对错。一方面,通过评价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向新课程的要求靠拢,不断调控教学过程并使之优化,以提高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评价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咨询服务,使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最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课堂教学活动的总结,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向导和动力。应特别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
坚持发展性原则,就是反对静态的、功利的课堂教学评价。反对通过评价单纯的给教师评优评差或评分定级,对学生进行鉴别和选拔。反对用单
一、刻板的计价标准去衡量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否则,就改变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就会束缚教师的教学,压抑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调节、教育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没有受到教育、获得激励、得以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也就被架空。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提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重新认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当今教改的主流意识。但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应从单纯的“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更应聚焦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应改变目前学生学习时空被全面主宰和机械分割的局面,应调整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使学生自主参与认知过程,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而言,最终的目的必须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是现代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评价应成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机制,应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彻底清除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以教师教的技巧为中心的评价,把着眼点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进行,而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优定等。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精神和践行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是否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内容。关注的应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目的,教师是否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否引导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仅仅关注教师是否对教材讲深讲透,教师的语言、板书如何,知识的传递效果如何等。在评价中,应认真分析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的质量,看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许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是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因此就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细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驾驭, 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频率很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学生回答的大多属于回忆、判断、纯模仿性的问题,师生、学生之间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而且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批判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以至于本末倒置,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还表明:教师如果把课讲的过细过透,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把学生培养成了思想的懒汉。学生不会动脑筋思考,没有主动探究的空间,只有机械地盲从接受与记忆所讲内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都不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矫正、促进和催发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乐,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现代教学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要实施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不断地调整教师的教,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有效、积极地学习。
如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效果下结论、贴标签,而不去注重研究如何有效的教学,那么课堂教学评价就会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表演活动,为评价而评价。虽然表面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像很高,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但都是流于形式。深入研究很容易发现:学生是在被动、机械强化训练中“表演”出好的教学效果的。殊不知这个好的教学效果是以牺牲学生的兴趣、压抑学生的个性为代价的。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并不积极主动,也不快乐,他们视课堂如地狱。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教学效果更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学目标中认识目标的完成,还要重视情感目标等的完成。否则课堂教学就走不出“灌输知识,追求分数”的桎梏。好课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更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重视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养成。好课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应陶冶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既要有衡量教师将知识、技能有效传递的指标内容,更要有衡量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指标内容。
第三, 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观点。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注意到了每个学生,是否使全体中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否关注了后进生。要看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提高,个性专长是否得到鼓励,是否重视了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是否鼓励学生的创新,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是否鼓励了学生多元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在坚持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全面性原则下,好课的标准应是:教师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空间,通过课堂教学,使优秀学生增强了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得到更高的发展,使困难学生得到帮助,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学习,最终促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也使教师逐步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的目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益,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开放性原则
过去,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考虑较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而考虑课堂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明显不足, 致使课堂教学评价唯技术至上,只见物不见人,导致评价模式相对封闭, 把被评价者看作是被动的受评客体,将评价结果强加于被评价者, 伤害了被评价者的积极性。用整齐、划
一、僵化的指标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及创造性,使课堂失去了活力。教师成了传递知识的“技工”,学生成了被塑造的“产品”。课堂教学是丰富而复杂的综合体,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知识水平,结合个性特点, 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将课堂教学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以多元的评价标准,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应给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应鼓励教师的创新。应建立民主、开放的评价环境,体现平等、协商的精神。评价双方应共同协商评价目标、评价方案与评价计划,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转化为评价工作实践的关键因素,更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基础,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才能把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引上正确的轨道。为此,我们应坚持发展性、全面性、开放性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使课堂教学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成为学生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以张扬的园地,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作者:王清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 年第2 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二篇: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继续教育学习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摘要: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发展、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多元、重视简便易行。本文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程;课堂;评价
作
者:太和县五星镇中心学校
王思昌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主编/李志宏、王晓文,开明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主编刘克文,开明出版社;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随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是公民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不是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是增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科学问题及其科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只是对概念、名称术语的记忆背诵;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在纸上演算习题的技能;是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强化升学的动力和需要。实现这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课程内容和教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与之相适应和相配合的管理与评价的新体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传统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的课程的要求,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评价体系,则必将阻碍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以教师的“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那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评价? 笔者作了一点探讨。
一、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说新课程的实施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速度和程度。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行为、学生的
学习方式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然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笔者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有新变化、新突破、新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而新课程课堂教学新在哪儿?又如何评价?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上,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要落实“一个中心”和“三个关注”。
1、两个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要体现出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同时要注意学生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促进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教学评价,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要。这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为重要目的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2、一个中心
即是课堂教学评价要确立“以学论教”的中心指导思想。要求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新课程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师为中心”、“书为中心”、“教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所谓“以学论教”式课堂评价,也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要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合作诸方面,强调要从课堂上学生的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到状态。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就无法有效激活课堂
单有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没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状态和良好目标达成状态,课堂很容易成为“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就是我们看到的课堂上“小手如林”、“对答如流”的现象。只有四种状态协调统一,才能对课堂教学作出比较客观评价。
3、三个关注。
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时间和广度,要看多边合作与交流情况,要看学生是否参与高水平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此外,还要看学生参与过程中是否有情感因素投入,是否被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所吸引。
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观察的方法,要注意看教师有没有在教学中贯彻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学生回答问题,讨论和活动有无独创性。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要注意看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特别是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科学处理学生的探究结果的能力;还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等。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能否在创造性处理教材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重视教学的过程性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色。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从教学效果上评价,一堂好课应体现在三个方面: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要打破过去那种由单一的他评方式垄断一切的局面,更多地强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是指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是评价的主体,作为被评价者的任课教师也应当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同等的主体地位,拥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一堂课优秀与否,学生是有较多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状态有着最直接的切身感受和判断。所以学生的评价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思路及其策略,往往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王焕龙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四年多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 “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教案随着学生的需要变化有所改进。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再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还要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认 识、发现历史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1、看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体现教材科学内容和思想实质的集中反映,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不论是传授历史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以致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始终要紧扣教学目的。一堂课是不是达到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评议教学目的要考虑是否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拟订教学目的,是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学目的方面的具体贯彻和应用,也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如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人教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有位老师拟订的教学目的是“讲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秦的暴虐统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威胁了人民的生存,这也不过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农民群众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政权,显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首创精神。”这个教学目的既有知识教育的内容,又挖掘了基本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地反映了本节有教学重点是大泽乡起义和推翻秦的统治。
2、看是否重点突出,线索清楚
教师讲述的历史知识必须史料翔实可靠,观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即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史料相统一,并注意到历史学科严密的系统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评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尽可 能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如讲述八年级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条约的时间、地点、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材料的分析、概括,说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个概念,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
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线索清楚,是保证完成教学目的的主要要求。只有强调重点,才能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理解和巩固。如“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对教材中提到楚汉战争也要讲一下,但不宜作为重点。如果只考虑“鸿门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内容如何精彩,不惜时间大讲特讲,尽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不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是轻重倒置,冲淡了教学重点,组成教学重点的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中的重要历史知识。所以,评议一堂历史课的质量,不仅要看重点突出,而且要看线索是否清楚。
3、看教法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后,还要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材内容,应有与之相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灵活运用。如用哪种课堂教学类型?怎样进行复习提问?如何导入新课?运用什么方法讲授教材的每一具体问题?怎样启发学生?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课外作业?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只要他能创设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4、看师生角色是否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把自己定位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一角色上。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主要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不仅是演员,还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新课程的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不再是教师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不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坛,而是师生探究构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平台。因此,评课时应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体现。
5、看是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是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会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 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三、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评课时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评课原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实话实说对于听课评课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问题。它是执教者与其他与会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这里面可能会出现“话重”的情况,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5、因人而异原则。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一些骨干教 师要把要求提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综上而言,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它将促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单位: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邮政编码:556003 联系电话:(手机)***
(宅)(0855)8670105 7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心得
16049 澄迈县白莲中学 庞梅花
通过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案例分析》培训后,使我对课堂教学评价和如何听课、评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第三,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听课要求认真观察和做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一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我们要关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个环节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关注其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这是主讲老师王强和我们说出评课的真实感受与要求。同行教师评议时,要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课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控讨,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
四、监督检查。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