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时间:2019-05-12 23:1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第一篇: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竹笛以其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爱。随着全国艺术考级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竹笛的学习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从而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竹笛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其音准和吹出饱满、明亮的音色,是竹笛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做好这一点,在竹笛的吹奏中,对气息的控制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才能吹出优美和谐的笛音来。气息的控制除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外,还包括了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及风门的松紧和嘴形、角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几方面在实际吹奏中又是联为一体、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的。笔者就此问题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整理、归纳,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气息的流速

气息的流速有缓急之分,缓则音高会降低,急则音高会上升。为了达到笛子的音准和追求最佳的音色,在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音越低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则需逐渐趋急,音越高越急,这是笛子演奏中的常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从低音吹到高音时,会自然地加大力度和加快流速。问题的难点是,从高音下到低音时,气息的流速虽也会本能地缓下来,但普遍都缓的不够,如果是跳进型的从高音到低音,则更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致使低音出现程度不一的偏高现象,音色也显得紧而干。因此,在练习中,一方面需让学生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地多练习长音和音阶(特别是长音),使学生对每个音的流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有意识地多练习高低八度等跳进音程,以训练学生迅速调整流速的实际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较好地掌握每个音的气息流速控制。

二、气流方向和口腔张缩

在长笛的演奏中,对气流方向的要求, 要根据低、中、高音区的不同而自然变化,随着音高的上行,气流的方向也应从低随之抬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尽管气流上、下有所不同,其中心点始终集中在吹孔的外边缘。竹笛的气流方向与长笛是一样的,也有下、中、上之分。气流向下,音高会降低;气流向上,音高会上升。在吹低音时,气流应向下;吹中、高音时,气流逐渐抬高。音越高,气流抬得越高(但要注意,气流再高,其中心点还是不能离开吹孔的外边缘)。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低、中、高音区的音准,吹出圆润的音色,除了需掌握气息的流速和气流的方向外,还需得到口腔的配合。这里分强弱音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吹强音时,口腔应打开(低、中、高音都一样,一般低音打开的程度要大一些,中、高音时相对小一些);吹弱音时,无论是低、中、高音,口腔都应收缩。

三、嘴形和角度及风门的松紧

对于嘴形和与吹孔的角度问题,很多教科书中曾提到吹笛子时下嘴唇应盖住吹孔内边缘的三分之一左右(此点也可根据每个人的嘴唇厚薄等具体情况而略为调整),至于嘴形及它与吹孔的角度则论述不多,有的虽讲了,但也不够详尽系统.。很多学生的上嘴唇过于突出,有的几乎盖住了吹孔,使得发音呆滞而僵化,整根笛子的音高被明显压低。因此,为了把握音准和吹出明亮的音色,除了以上两条外,还必须对嘴形、角度和风门控制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以上问题,除了强调“风门正,笛身平,背不驼,胸要挺”外,头也要抬起,不能越吹越低,越看谱头越低(看谱时,可用谱架调整好高低)。上下嘴唇应基本保持平直(上嘴唇比下嘴唇可稍有突出),与吹孔基本上呈略小于90度的锐角(角度太小会使音色受到压抑)。这样,可使笛音响亮而通畅,无论是低、中、高音都容易得到较好的发音和控制。

此外,风门(上下嘴唇间的吹气孔)的松紧也需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高音则随之收紧;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因此,对嘴劲的控制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到松而稳定,紧不颤抖,更能持久。

以上是关于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以及嘴形、角度、风门等方面的分别阐述。在实际训练和吹奏中,还需对每一项在基本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总体协调配合,才能吹出优美、动听、浑厚、圆润的笛音来。总的要求是: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气流的方向应向下,口腔应打开,风门宜松宽;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应趋急,气流的方向逐渐抬高,口腔应收缩,风门宜收紧;吹强音时,气息的流速宜急,方向向下,口腔打开,风门放松;吹弱音时,气息的流速宜缓,方向向上,口腔缩小,风门收紧。

正确地理解以上几点含义,并在长音和音阶的训练中逐步掌握和熟练地配合运用,不但使学生能准确而顺畅地吹出低、中、高不同音区的音高和音色来,还能使低、中、高不同音区的强弱音转换得到完美的体现:在音准上,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掉;在音色上,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低音浑厚松宽,中音明亮结实,高音细而有力。

第二篇: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竹笛以其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爱。随着全国艺术考级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竹笛的学习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从而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竹笛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其音准和吹出饱满、明亮的音色,是竹笛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做好这一点,在竹笛的吹奏中,对气息的控制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才能吹出优美和谐的笛音来。气息的控制除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外,还包括了气文章来源于http://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及风门的松紧和嘴形、角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几方面在实际吹奏中又是联为一体、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的。笔者就此问题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整理、归纳,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气息的流速

气息的流速有缓急之分,缓则音高会降低,急则音高会上升。为了达到笛子的音准和追求最佳的音色,在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音越低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则需逐渐趋急,音越高越急,这是笛子演奏中的常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从低音吹到高音时,会自然地加大力度和加快流速。问题的难点是,从高音下到低音时,气息的流速虽也会本能地缓下来,但普遍都缓的不够,如果是跳进型的从高音到低音,则更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致使低音出现程度不一的偏高现象,音色也显得紧而干。因此,在练习中,一方面需让学生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地多练习长音和音阶(特别是长音),使学生对每个音的流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有意识地多练习高低八度等跳进音程,以训练学生迅速调整流速的实际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较好地掌握每个音的气息流速控制。

二、气流方向和口腔张缩

上世纪70年代,我除了在专业艺术团体任竹笛独奏演员外,还曾担任过交响音乐《沙家浜》的西洋长笛首席(即Flute)。在长笛的演奏中,对气流方向的要求,认为要根据低、中、高音区的不同而自然变化,随着音高的上行,气流的方向也应从低随之抬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尽管气流上、下有所不同,其中心点始终集中在吹孔的外边缘。我认为竹笛的气流方向与长笛是一样的,也有下、中、上之分。气流向下,音高会降低;气流向上,音高会上升。在吹低音时,气流应向下;吹中、高音时,气流逐渐抬高。音越高,气流抬得越高(但要注意,气流再高,其中心点还是不能离开吹孔的外边缘)。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低、中、高音区的音准,吹出圆润的音色,除了需掌握气息的流速和气流的方向外,还需得到口腔的配合。这里分强弱音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吹强音时,口腔应打开(低、中、高音都一样,一般低音打开的程度要大一些,中、高音时相对小一些);吹弱音时,无论是低、中、高音,口腔都应收缩。

三、嘴形和角度及风门的松紧

对于嘴形和与吹孔的角度问题,很多教科书中曾提到吹笛子时下嘴唇应盖住吹孔内边缘的三分之一左右(此点也可根据每个人的嘴唇厚薄等具体情况而略为调整),至于嘴形及它与吹孔的角度则论述不多,有的虽讲了,但也不够详尽系统。我在大量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上嘴唇过于突出,有的几乎盖住了吹孔,使得发音呆滞而僵化,整根笛子的音高被明显压低。因此,为了把握音准和吹出明亮的音色,除了以上两条外,还必须对嘴形、角度和风门控制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以上问题,除了强调“风门正,笛身平,背不驼,胸要挺”外,头也要抬起,不能越吹越低,越看谱头越低(看谱时,可用谱架调整好高低)。上下嘴唇应基本保持平直(上嘴唇比下嘴唇可稍有突出),与吹孔基本上呈略小于90度的锐角(角度太小会使音色受到压抑)。这样,可使笛音响亮而通畅,无论是低、中、高音都容易得到较好的发音和控制。此外,风门(上下嘴唇间的吹气孔)的松紧也需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高音则随之收紧;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因此,对学生嘴劲的控制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到松而稳定,紧不颤抖,更能持久。

以上是关于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以及嘴形、角度、风门等方面的分别阐述。在实际训练和吹奏中,还需对每一项在基本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总体协调配合,才能吹出优美、动听、浑厚、圆润的笛音来。总的要求是: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气流的方向应向下,口腔应打开,风门宜松宽;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应趋急,气流的方向逐渐抬高,口腔应收缩,风门宜收紧;吹强音时,气息的流速宜急,方向向下,口腔打开,风门放松;吹弱音时,气息的流速宜缓,方向向上,口腔缩小,风门收紧。

正确地理解以上几点含义,并在长音和音阶的训练中逐步掌握和熟练地配合运用,不但使学生能准确而顺畅地吹出低、中、高不同音区的音高和音色来,还能使低、中、高不同音区的强弱音转换得到完美的体现:在音准上,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掉;在音色上,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低音浑厚松宽,中音明亮结实,高音细而有力。

第三篇:竹笛教学案例

竹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竹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笛子吹奏姿势、风门和呼吸方法,找到正确的气息支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 示范法 比较法 探索法 观察法

教学资源:笛子

教学对象:预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学习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听完后,请你告诉我好不好听。

(师吹奏《草原圆舞曲》)生:好听。

师:嗯,大家都知道老师以前也不会吹笛子,这是我这两周努力学习的成果。大家想不想也学会吹笛子呢? 生:当然想啦。

师:好,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学会吹奏竹笛。但是,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竹笛吹奏很讲究方法,有一定难度,同学们不能因为

一、两天吹不出来就没兴趣了,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难!大家都有这个决心吗? 生:有!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迈出我们竹笛学习的第一步。

二:新课教学

(1)介绍竹笛:

在学习吹奏竹笛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竹笛可以分北方的梆笛和南方的曲笛,前者清脆悦耳,后者优美抒情。竹笛分很多调,有A调、D调、F调等,调越高笛子越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它的外形(出示笛子,边听老师讲解边观察):一枝笛子可分笛头、笛脑、笛尾。最接近笛脑的孔叫吹孔,往下是笛膜孔,中间一排共6个发音孔,接近笛尾的是上出音孔和下出音孔。现在初学阶段笛膜先用透明胶代替,只能贴一层。(示范)(2)正确的吹奏姿势:

我们吹奏笛子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姿势,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按要求做。笛子可以坐着吹或站着吹,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腿放松,两眼平视,胸自然挺起,收小腹,两肩放平,两臂自然抬起,笛头在左方,两拇指托住笛子,两小指夹住笛子两侧,注意手指固定的位置要以方便另外6根手指按发音孔为准。(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观察学生,个别指正)。(3)感受吹奏的气息支点:

师: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笛子,双手叉腰,观察老师的呼吸,先吸口气,感受腰部扩张,不可挺胸耸肩,再缓缓往外吐,发出“咝”的声音,感受腰部用力的感觉。

(全班一起练习吸气吐气,比一比谁的吐气均匀且时间长)(4)正确的风门和口风:

把“咝”吐气的口型转变成吹奏的口风吐气,其它不变。A、观察老师的口型

要点讲解: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着吹,把上下嘴唇缩起,嘴角稍微向后收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些,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小孔(像插着饮料吸管那样大小),这个小孔在吹笛子的名称叫“风门”,流出来的气流叫口风。B、学生感受气流

师:大家把一根手指放在风门前,感受一股气流,气流要均匀成一股并且有一定的力度,手指有点痒痒的感觉。(个别辅导)C、筒音吹奏教学

师:好,请大家用正确的姿势拿好笛子,把下嘴唇贴住吹孔的边缘,通过风门网里吹气,一定要对准出气孔,可以通过转动笛子来调整。

(学生吹筒音,教师个别指导,至少达到90%的学生都能吹响)D、1音吹奏教学

师:接下来,请大家按住上面三个发音孔,用第一关节最宽的部位去按孔,再吹,这就是1音。请用吐气的口风吹,尽量让音色亮出来并能吹得长一点,而且发音孔一定要堵死。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再次个别指导,先解决吹不响的学生,再指导能吹响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吹响的基础上,吹得更好。)E、课后拓展: 教授2和3的指法,课后练习。课后反思:

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没有底,本身对自己竹笛方面的能力不自信,根本不知道竹笛该怎么教?一方面是怎么在有限课堂时间把所有学生都教会,另一方面是怎样向学生表述才能帮助他们吹出声音。我非常不安,因为我非常清楚,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器乐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大半。因为他们内心对音乐并不重视,学习完全靠兴趣的力量,而不用去奢望他们投入像学习主科同等的意志品质。器乐学习必须乘热打铁,如果学生在两周内还吹不响竹笛的话,那么一腔热情马上会化为乌有,没有耐心再去接触它了,这将对接下来两到三年的音乐课笛子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节课我酝酿了很久,在基础上各个方面讲得很细,也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因为课时的原因,这是唯一的一堂笛子课,第二堂开始就只能半节课上教材内容,半节课学习笛子。这节课效果好,以后的笛子教学就容易多了,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结果,经过这一节课,90%的学生都能吹1音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基本上找到了吹笛子的正确风门和口风,以后只要教授指法和进一步的训练就可以了,剩下的那10%的学生,只有每班4、5个,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也完全有时间个别辅导让他们尽快赶上来。这节课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主要靠老师讲解和辅导,但是借助于学生的那股学习欲望和热情,课堂进行得很顺利,课堂纪律也很好,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这样的音乐课真的是很难得的,有些内容学生不感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讲都根本不能让学生达到这么专注的效果。如果学生能自觉地来向老师索取知识,那么,上课就事半功倍,轻松很多。我们音乐教学是不是更加应该讲究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对音乐各个领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这样上大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喜欢声乐,有些喜欢器乐,有些喜欢欣赏,而他们喜欢的音乐特点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通过他们喜欢的某种音乐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呢?这样的批量生产,效果到底能达到多少呢?这样让学生既无兴趣,又觉得无所谓的课,纪律方面能好吗?我们教学的一切问题应该都事出有因吧。

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老老实实地按教科书上着课,面面俱到地不敢漏下一点点书上要求的知识,这真的是教学大忌啊。在目前不能改变这种上课形势的现状下,教师必须自己学会调节,讲透几个重点,再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果全部按书上来,效果不见得好,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要大胆地砍去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浏览性地完成一般的欣赏,每课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讲透一个问题,再留15分钟左右的笛子教学。这是我本学期的一点教学体会,也将直接指导我下一个学期的教学。

第四篇:唱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准

唱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音准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吴朝晖

一、研究背景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演唱是人们最直接的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常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先天的天赋当然重要,但是后天的音准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能提高你的音准能力。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准练习是很关键的。

反思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唱歌,音唱不准不想唱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弹着钢琴领着学生一起唱时效果不错,一旦脱离钢琴或其他音乐伴奏,学生就找不着调了。怎么培养音准能力呢?把歌唱教学落实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唱歌的乐趣,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1、在生动活泼的唱歌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喜欢唱歌;

2、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掌握唱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自信地、有表情的演唱;

3、通过多种形式的唱歌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合作精神,加深审美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三、研究的内容

1、发声方法的训练

2、音准常规练习的设计

3、歌曲作品的选材及演唱教学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演唱习惯

在上课前用5分钟的音准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音准是我在歌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的高低形成音高概念,能把基本的音高关系掌握好,这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本素养,因此我在教学中把音准的常规训练放到了每节课的组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训练。

如音阶练习部分我采用直观的音阶图,学生看着音节图来唱音阶和音程就非常直观;除此之外还有手势的音阶和音程练习,通过不同的手势来感受音的高低,这个练习对学生的和声训练特别有效,这是让直观的手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和声概念。在音准训练中除唱准外,听辨音的高低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全员参与,我把每一位同学都取了个音符名,如第一排为1,第二排为2„„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音,学生听辨判断如果是自己的音符名就站起来,这样把常规的训练活动化,学生兴趣提高了也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耳朵,这也是培养音准的很好的学习方法。

2、轻声哼鸣,培养内心听觉

一首歌曲的学唱首先要让学生识谱,在识谱学唱的同时可能出现学生识谱能力不强,唱不准音,而没有兴趣唱下去的现象,这时我们可采取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哼鸣的办法,哼鸣就是小声用一个母音来鸣是我们在歌曲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在钢琴伴奏下,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就能唱准音,但缺少独立性,一旦离开钢琴就无法演唱。相反,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别,他的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并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即使离开钢琴也能很好地演唱。钢琴伴奏是作为绿叶来衬托“红花”的,因此,不能一味地借助钢琴来

唱准音。钢琴伴奏更应该出现在学生把握歌曲的音准之后,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速度、力度及其音乐形象。

3,教师范唱,拉近师生距离

我是声乐专业教师,因此我要以自身的优势,把歌曲的美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传授,让学生不仅感受歌曲的美而且感受音乐教师的魅力所在。学生歌唱得好与坏,关键在于这个学生是否有一幅好的音乐耳朵,能否通过听觉来分辨自己的声音与范唱声音的差别。因为教师的范唱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清晰地让学生听到正确的歌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唱时的姿势和口型,以及表情和体形动作,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及正确的演唱。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歌曲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课堂唱歌教学中,应提倡教师范唱,而且要随时范唱,帮助学生分辨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自省能力

人都难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原因很简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首歌过后不能像画一样拿出来供师生细细讨论、修正,现在多媒体的好处就在这时显现出来。教师可以用录音方式把学生的歌声录下来再回放给他们听,使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师的范唱,进行自我调整。

如果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回放给他们听,然后教师进行范唱,让学生对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并做自我调整,进而把音唱准。

5、定期举行声乐班级演唱会,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在每期的声乐校本课堂中,我都会安排2-3次课时进行演唱会,这是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最好机会,老师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在班级演唱会上我会安排学生的互评及教师的点评,这样对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有评价、对比才有提高,所以每期的班级音乐会成为了每位学生期待的音乐课堂中传统活动项目。

五、问题分析与思考

通过长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无法替代的。而歌唱教学中,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两者更是缺一不可的,而歌唱教学中的音准训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让学生快乐自信地歌唱着成长,构建一个技、情、美最和谐的课堂这将继续成为我教学中要研究的课题。

第五篇:少儿竹笛教学

少儿竹笛教学的问题与解决

近年来,我在辅导、培训少年儿童学习演奏中国竹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少年儿童学习竹笛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少年儿童在学习竹笛时,常常遇到以下问题:持笛不稳定;按孔不严密;缺乏腰腹控制力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摆在竹笛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持笛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少儿在学习竹笛过程中常常犯嘴唇压盖过多的毛病,故而出现发音虚、音偏低等现象,严重者甚至无法吹出声音。其原因:一是由于少儿的手指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手指较小,在持笛时,双手姆指与小指极不易托稳笛身;二是由于少儿的双手姆指与小指摆放在笛身上的位置不当,使姆指向上托的力量...失去了对应用力的平衡状态。

解决持笛不稳定的方法:

1.少儿在持笛过程中应注意将双手的姆指肚顶靠在笛身下方,并使用一定的力量将笛身稳靠在下唇边,使下唇盖压吹孔1/4为宜;同时,还要注意使双手的手腕略下沉些,这样可使双臂有一种放松感。

2.少儿在持笛过程中一定要将小指压放在笛身上,使双手姆指向上托的力量与小指下压的力量形成对应用力,此乃解决持笛不稳定问题的重要一环。

二、按孔不严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说到按孔不严不是说只有少儿学习竹笛才会出现,而是所有人学习吹奏竹笛时都会出现,只不过少儿按不严的概率大。

下面我说说为什么会按不严,笛子是靠手指肚来堵住按严的,那么我们的手指虽说很灵敏触觉很好,但是往往只是疼痛的感触灵,用手指肚感受是否按严孔的作用,我们初学者不会去特意关注,需要长时间练习,和特意关注才会解决这个问题。成人如此,何况是少儿,而且少儿的手比较小,又增加了尺寸距离的难度,所以更容易按不严。

那么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我得出一套解决按不严的方法,1、少儿学竹笛选用中音偏小的笛子,用小F调最合适,第一好发音,第二手指距离不大;

2、教学初期不着急,直到学生吹响按严再继续,在这过程中特意每节课都要提示手指问题,给学生总结出按不严的原因,吹不响的原因等,时刻让他们明白并考虑这些问题,在学习初期完全解决按不严吹不响的问题,不马虎,要严格仔细,这样就解决了少儿吹竹笛以后按不严的问题。

三、吐音不清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吹奏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吐奏时,将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

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除了在吹奏时注意气息的控制(用多少气吐多少气,不要使气浪费。一般初学者往往容易将气息从口内冲出去,这样储存的气息就不能持久)。还要注意舌尖的灵活运用。舌的振动与吹出的气流要同时,否则就模糊不清。

单吐:吹奏吐音时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练习时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吹奏。“单吐”低音区发音较难掌握,需重点练习,发音要结实,口水不能吹进笛子。双吐: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额,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吐奏,便成双吐。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

通过上面对吐音的介绍我要说明的是少儿吐音不清晰的原因是:

1、练习时间不够多,2手指与舌头的配合不默契,功夫不够。

解决办法,1、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动作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嘶”的漏气声。可先做“吐库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要求“吐”与“库”两字的力度一样,不能一个重、一个轻。

2、双吐的舌头动作要灵活,并注意区别吹奏高音和低音时舌头位置有所不同,高音舌尖靠外但不能吐出唇外,低音舌尖靠里。练习时可多次反复,发音清楚,有弹性。多练习,在不拿笛子的时候,空手也能练习,嘴里不断地说“吐库”“德哥”等吐音的发音练习,这能迅速提高学习者的功力水平。

四、练习情况不好

少儿练习竹笛时有多数人会出现一时有兴趣,之后就淡漠;不能坚持学下去,即使学了也不坚持每天练习,会偷懒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1、孩子对竹笛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2、孩子缺乏自制力,3、家长缺乏约束力。

解决的办法:

1、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解笛子一些知识,2、少儿学竹笛家长因陪同,3、坚持欣赏音乐会,丰富音乐知识,音乐认识。

4、家长负起责任,增加对孩子的约束力,毕竟孩子就是个孩子,自己缺乏约束力。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勤奋的好习惯。

以上是近些年来本人总结的少儿吹竹笛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下载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分析

    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方式分析 【摘要】音色是辨识声乐演唱者最为重要,也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本文将针对声乐教学训练中音色塑造的重要因素进行详细......

    合唱教学音准训练问题

    摘要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即要求歌唱的声音也要求学生的音准。音准是音乐合唱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唱准音,才有完美。但音准训练往往是单一和枯燥的,因此把训练科学化合......

    音色在故事中的运用

    语音技巧在讲故事中的使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时教学,让学生学会在讲故事中运用音量调节、语气、音色、 重音、节奏变化等技能,增强口语表达效果,做到表达清晰、流畅, 富有感染力......

    关于单簧管演奏教学中音准训练方式探索[合集5篇]

    关于单簧管演奏教学中音准训练方式探索单簧管演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目前在交响乐和室内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音乐教学逐渐趋于多元化。在......

    论竹笛在中小学中的发展

    论竹笛在中小学中的发展 专业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

    浅谈少儿竹笛入门教学(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少儿竹笛入门教学 竹笛在我国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受众的传统吹管乐器,历来以其构造简单、携带方便、易学易会等优势深受大众喜爱。如今,它已普及成为一件家喻户晓、......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型:欣赏课 (竹笛名曲)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教学目的: 1.通......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 化州市第一中学 何思远 【内容提要】 本文就诗歌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握意境的情况进行论述,从“诗歌整体艺术构思的特点”、“想象领会”、“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