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竹笛在中小学中的发展
论竹笛在中小学中的发展
专业中小学学生
中小学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竹笛在中小学课堂中所发挥的有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竹笛自身的特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竹笛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乐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竹笛艺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演奏技巧简单,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将竹笛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当注意的地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校、家长以及中小学学生三方的交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根据年龄阶段的不用选择竹笛时应当注意什么.....................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在教学时不能一次到位应当慢慢的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兴趣.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发展中小学学生具有的潜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教师教学重点应当是练习,而理论知识为辅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完成竹笛教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在进行竹笛教学的时候应当提高其审美体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挖掘中小学学生在竹笛学习时的兴趣.....................................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将中国竹笛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加大中小学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内涵认知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重视竹笛教学中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在教学课堂中竹笛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在教授竹笛技能时应当将基本技巧为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竹笛的教学模式应当更多样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竹笛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9 致谢................................................................................................................................................10
摘要:河南舞阳骨笛历史悠久,已经延续了8000多年,是竹笛是最为古老的一种吹管乐器,其感染力强,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发光发彩。目前,中小学龄的儿童,对竹笛的兴趣上升,这一迹象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推动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竹笛进入中小中小学学生的课堂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字:竹笛;课堂;兴趣;素质
Abstract: Henan Wuyang bone flute has a long history, has lasted for 8000 years, is the bamboo flute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wind instrument, its appeal is strong, luminous color in China ethnic music history.At presen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chool aged children, rise on the bamboo flute interest, this sig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to promote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performance ar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Bamboo flutes ente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classroo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music,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music culture.Keywords: bamboo flute;classroom;interest;quality
引言:跟随时代的步伐,笔者从教育理念上逐渐进步。2013年时,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了“立德树人”教育观念,核心教育目标是中美教育,对于中小学中小学学生的培养应当注重其艺术教育,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这是面临的全新机会。竹笛这项乐器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根据其性质可推断出最合适的学习人群是中小中小学学生。所以,将竹笛作为乐器教学推入课堂中,将其普及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竹笛在中小学课堂中所发挥的有点
(一)竹笛自身的特质
竹笛本来是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十分轻巧,带在身上也不占位置,价格能让人轻易接受的器具,通常专业化的竹笛价格也只是在300左右,与西洋乐器相比较,造价低、更实惠,能够实现中小学学生集体学习,并且竹笛十分精美,其本质就是一件工艺品,其制作的材质全部为纯天然的,竹子就是其原材料,这是正真的“绿色乐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追求“绿色用品”,因此,竹笛十分受欢迎,其具有自己独特魅力,艺术价值高,环保性能强,有利于展开环保教育,很多人曾经都在农村生活过,看到竹节时会回忆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从竹子间感受到乡野气息,并会不自觉的沉入其中;竹笛的音色优美、祥和的特点,并具有很强的诗意,吹奏时音色高亢,清晰明亮,文化素养层次较高的听到由笛子演奏的《秋湖月色》和《牧民新歌》两首曲子时,脑海中会分别浮现在月光下秋天的山水,处于一线的美景和牧民在大草原中,过着美好生活的画面,若想感受在你抗日战争时的画面,推荐听《小八路勇闯封锁现》。
(二)竹笛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乐器
竹笛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之一,其本身的民族文化价值很强,经过媒体的介入宣传以及民族乐队的专业素养,竹笛在世界音乐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前几年在维也纳的大厅里出现了很多位出名的笛子演奏家,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将竹笛的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这件事后,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对笛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而学校对中小学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让中小学学生感受到世界民族艺术中,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的豪情万丈,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竹笛的博览性强,因为学习竹笛的过程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学习传统的音乐文化,竹笛的曲风发源地是根据传统的戏剧中演变而来的,例如从民间音乐中的《小八路勇闯封锁线》、《卖菜》等戏剧,并且还有从昆曲中演变出来的《幽兰逢春》等。
(三)竹笛艺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大多数人眼里其实觉得竹笛比较单一,但是竹笛的本质其实是多样性很强的乐器,只要将竹笛学会了以后,在其他乐器的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如萧、葫芦丝、巴乌、古埙等乐器,这些乐器和竹笛的学习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对于很多中小学学生而言,这些并不常见的民族乐器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并从好奇到尝试着学习。因此,通过竹笛的学习还诱发了对其他传统乐器的学习,竹笛可谓称得上是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引火索,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推广,让其一直经久不息的传播,笔者觉得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应当从小孩开始培养,使得一些相关的名族音乐更易进入小学的课堂中,保障了民族音乐能够在时代的变化中能够稳步发展。
(四)演奏技巧简单,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
竹笛适合演奏各种音乐,并且在发音上十分简单,嘴上需要的技巧并不多,只需要多联系就行了,所以中小学学生十分能够接受。中小学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时候用的时间短,与二胡、琵琶、扬琴等乐器相比而言,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的技巧性。通过教学,只要在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内,教学的质量保持,中小学学生在对竹笛的学习上一定是愉快的,并且还能够成功的掌握一门乐器,还能将一些较为简单的曲子演奏出来。
二、将竹笛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一)学校、家长以及中小学学生三方的交流问题
在小学课堂中,从竹笛被列入教学中,就应当和校领导以及家长经常的交流,中小学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领导对于音乐教师的工作是否支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是决定竹笛能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的主要因素。假如学校处于支持的态度,那家长是否给中小学学生买竹笛乐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根据年龄阶段的不用选择竹笛时应当注意什么
在进行竹笛学习之前,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应当帮助中小学学生选着合适的竹笛,尤其是小中小学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并不成熟,手十分的小,对于D调以下的笛子并不适合他们吹奏,因为D调以下的笛子的孔间较大,儿童在吹奏的使用,由于按不住音孔,所以在演奏的时候很痛苦,因此在儿童挑选笛子的时候应当多关注这些问题,最好推荐的是F调或G调梆笛,这样老师在教导中小学学生的时候会更方便。
(三)在教学时不能一次到位应当慢慢的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兴趣
从孩童的心理分析,由于他们都很小,所以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会处于比较好奇的心理状态,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孩子的情绪较为浮躁,希望能够尽快的将竹笛学好,但是老师应当注意这种现象,尽量放慢教程,重点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做好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学习音乐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应当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同时,老师应当从中小学学生的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对于比较小的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而年龄偏大的较易吸收老师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师通常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激发起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的时候对利用多媒体能设备,常常带领中小学学生一起去欣赏一些演奏会或者让他们观看一些音乐资料。
(四)发展中小学学生具有的潜力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多关注自己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起中小学学生的注意,不应该只注重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知识和乐器的掌握情况,应当将更多学习方法和知识多教于中小学学生,重点关注中小学学生的思维跳跃情况,发现他们的潜力,在中小学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自己动手或者动脑,尝试着自己解决,老师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及时的纠正。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的被发扬和继承。
(五)教师教学重点应当是练习,而理论知识为辅助
在初级阶段学习竹笛的时候,老师通常只注重练习,为了保障中小学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并不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学校,再多练习的情况下,中小学学生虽然能够演绎出很多的乐曲,但是也只懂得死记硬背出这些乐曲,并不知道乐曲实际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了解该乐曲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表达的意境,导致遇到相同曲风的乐曲并没有办法演奏,这样对于以后的教学并不好。当中小学学生离开老师的引导以后,并不能独立的将一首音乐作品吹奏出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技能的练习也继续进行,并且通过音乐理论的辅导,这样才能将小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中小学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将音乐作品吹奏出来。
竹笛是一件传统的乐器,在很多的条件下竹笛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民族服务。帮助竹笛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这样才能让小中小学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乐器,提升他们对民族乐器的爱好,这样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美育方针严格执行。
三、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完成竹笛教学
教授竹笛课程的时候应当有正确的教学思路,按照新课程的框架标准中采取教学。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进行竹笛演奏,这样才能激发中小学学生对音乐方面的兴趣,能够培养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所以,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和目标是一样的。
(一)在进行竹笛教学的时候应当提高其审美体验
教导中小学学生掌握竹笛,使用竹笛将音乐演奏出来,竹笛的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就是掌握在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技巧,而是切实的将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天宫,加深在音乐方面的理解,这是竹笛教学的本质。中国的竹笛本身具有音色清脆、明亮的特点,并且对于各种风格的曲风都更够演奏,这是保障竹笛教学的审美性的关键。
(二)挖掘中小学学生在竹笛学习时的兴趣
中小学学生学习竹笛的基本是兴趣,所以在竹笛的教学中应当有很深的趣味性。音乐教师应当根据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实质性的表达出来,创造一个轻快的学习环境,激励中小学学生在音乐方面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中小学学生更好的找到学习竹笛的兴趣点,并且得到强化。
(三)将中国竹笛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加大中小学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内涵认知
音乐是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在进行中国竹笛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竹笛将中小学学生和音乐之间存在的距离减短。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向中小学学生普及竹笛的一些起源知识、竹笛的演奏形式有哪些方面;将竹笛表现我国民族旋律的特点进行具体的介绍;还能通过笛子的材质、质量、种类和不同地方出产等差异,将海内外的其它乐器和竹笛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等。
(四)重视竹笛教学中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学生如何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办法是先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这是促使中小学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要素。其实竹笛的教学就是音乐的时间过程。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审美原则,尽可能的帮助中小学学生进行竹笛吹奏,并保证每个中小学学生都能够参与在其中。除此之外,在中国竹笛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小学学生的联想能力、中小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出来,并且对乐感和智力也是一种开发。
四、在教学课堂中竹笛的应用
针对竹笛课程而言,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投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所以提出了三方面,但是仅供参考:
(一)在教授竹笛技能时应当将基本技巧为主
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中小学竹笛教学的主要目的,重点并不在于专项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并应该教授太难的技巧性东西,应当将基础技能作为练习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中小学学生的演奏姿势、呼吸方法和指法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方式,技能让中小学学生感受到竹笛吹奏时的乐趣,并且方便老师达到一致的教学进度和要求。
(二)竹笛的教学模式应当更多样化
竹笛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更加多样化,将中一课、综合课和复习考查课等方面结合起来。乐器课上时,应当将竹笛学习的相关技巧和技能结合起来。主要优点:课堂质量高。效率快,在新知识的传授时,比较适合用这种方式。在综合课上,音乐课中的一部分是竹笛教学,能够将其和欣赏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就用竹笛进行乐曲的吹奏,或者中小学学生进行音乐演奏等。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中小学学生的表现情况,将竹笛在各项教学中结合起来。
复习考查课,可以采用小型的回报演出的方式来进行。其实可以让中小学学生进行独奏或者分成小组进行演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奏,也可以只是竹笛演奏。
(三)竹笛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
教学内容不应当只是单调死板的知识,应当投入更多的元素在其中,这样才能提高中小学学生在音乐知识中的兴趣。通常能够从三方面下手:(1)竹笛在教学方式上应当从多个方面出发,不应该仅仅只在于技巧的练习上,能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帮助性的内容都应当涉及到。例如竹笛相关的音乐、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或者采用合奏的方式对中小学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进行培养等。(2)竹笛教学内容是通过乐曲演奏中实现的。在竹笛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曲目的要求是简短、优美,对于曲目的涉及面要求广。将都适合中小学学生演奏的曲目都用于教学中,如传统乐曲、流行乐曲或者外国名曲。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民族乐器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能够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途径,促进了民族音乐发展,这样施行的最有效手段,将民族乐器带入课堂中。中国竹笛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成就的尝试行为,能够将丰富多彩的中国乐器投入课堂实施中的一种方式,该方法能够成为以后传统乐器进入课堂时的一种借鉴案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克仁.竹笛流派纵横谈[J].国际音乐交流.1997(02)[2] 周林生.竹笛内径之我见[J].乐器.1988(06)[3] 席臻贯.无键十孔竹笛[J].乐器.1988(Z1)[4] 周林生.刘森竹笛演奏风格之我见[J].乐器.1995(01)[5] 张国旺.关于竹笛音准调节的改革及其实用性[J].黄梅戏艺术.2001(03)[6] 马军.竹笛与黄梅戏的伴奏[J].文化时空.2003(11)[7] 蒋国基.蒋国基谈竹笛(七)——气温的影响与适应[J].乐器.2004(12)[8] 周林生.刘森竹笛演奏风格之我见[J].乐器.1995(01)[9] 张国旺.关于竹笛音准调节的改革及其实用性[J].黄梅戏艺术.2001(03)[10] 马军.竹笛与黄梅戏的伴奏[J].文化时空.2003(11)
谢 辞
岁月如梭亦如歌; 人学始知,不学则非自然。转眼四年大学的求学即将结束,驻足毕业的门槛之上回望,奋斗和辛劳是丝丝甜美的的记忆,学习中的欢乐和苦恼都尘埃落定。四年求学中,**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平易近人的教学品质给予我以深刻的启迪,我不仅学到了更丰富的专业化知识,还强化了自身的实践技能,并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事的正确道理。
四年积累,四年磨一剑,求学时光给我带来了太多感动、感悟和成长。在此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毕业论文即将束笔之时,谨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师长、同窗及好友们呈上我最真切诚挚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第二篇:论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论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党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重视并善于成功地总结历史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围绕着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如何推动发展” 这一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无疑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可持续发展,既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一、什么是发展: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
党的十三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这样 ,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由四个现代化发展到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 ,它已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物质技术的进步 ,而且包含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内容。这表明 ,我国已经把民主、文明与富强一起提升到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层次。党的十六大报告 ,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 ,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四位一体。胡锦涛指出:“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按照四位一体的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发展应当是协调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 ,过分强调经济发展 ,忽视其他领域发展、违背协调发展的做法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不鲜见 ,造成了近年来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情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3、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2010 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明确提出中国在第三步发展战略中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性循环。” 他还说:必须切实保护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 ,还要为子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后治理的路子。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央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持续发展问题。胡锦涛指出:经济的增长 ,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增长。要充分运用我国的体制资源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国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 ,推动经济阶。同时 ,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并不能等同于发展 ,必须彻底转变长方式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为什么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对发展的价值定位: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国这样 “人口多 ,底子薄” 的发展中大国 ,显得更为重要。邓小平指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他还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阐述了加快发展的重要价值 ,指出: “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 ,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 ,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 ,又再三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2、从执政党兴亡的高度对发展的价值定位: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个政权也好 ,一个政党也好 ,其前途命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持 ,就必然垮台。” 因此 ,中国共产党 “要承担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 ,必须始终紧紧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坚持党的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落实到发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上来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 ,就从根本上把了人民的愿望 ,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 ,就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使民富国强要求不断得到实现。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展 , “离开发展 ,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
三、如何推动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必须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为推动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胡锦涛指出: “我们党执政 ,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 ,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是党执政以后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向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 ,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复杂的困难和矛盾 ,遇到的困难也一定会比预料的多。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首先必须确立宏观性的战略思维 ,提高我们党指导和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其次必须确立协调性的辩证思维 ,提高我们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再次必须确立可持续性的前瞻思维 ,不断提高我们党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推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社会变革的牵引 ,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产生飞跃。30多年的国门开放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流动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先进性。事实证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一巨大成就凝结着自主创新的贡献 ,但总的来说我们在关键技术方面的自给率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 ,但这一高速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等要素驱动。如果长此以往 ,发展的优势将减少 ,发展的活力将下降。因此 ,要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就应当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未来的重大战略 ,使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素质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
3、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为推动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是我们党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 ,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其一 ,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它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其二 ,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即它是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历史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都表明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就是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发展的规律性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走城乡及地区差距趋于缩小、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互促的发展之路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努力保持人的发展与自然演进的永久和谐;就是要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从而不断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篇: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竹笛以其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爱。随着全国艺术考级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竹笛的学习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从而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竹笛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其音准和吹出饱满、明亮的音色,是竹笛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做好这一点,在竹笛的吹奏中,对气息的控制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才能吹出优美和谐的笛音来。气息的控制除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外,还包括了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及风门的松紧和嘴形、角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几方面在实际吹奏中又是联为一体、互相协调、紧密配合的。笔者就此问题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整理、归纳,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气息的流速
气息的流速有缓急之分,缓则音高会降低,急则音高会上升。为了达到笛子的音准和追求最佳的音色,在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音越低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则需逐渐趋急,音越高越急,这是笛子演奏中的常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从低音吹到高音时,会自然地加大力度和加快流速。问题的难点是,从高音下到低音时,气息的流速虽也会本能地缓下来,但普遍都缓的不够,如果是跳进型的从高音到低音,则更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致使低音出现程度不一的偏高现象,音色也显得紧而干。因此,在练习中,一方面需让学生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地多练习长音和音阶(特别是长音),使学生对每个音的流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有意识地多练习高低八度等跳进音程,以训练学生迅速调整流速的实际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就能较好地掌握每个音的气息流速控制。
二、气流方向和口腔张缩
在长笛的演奏中,对气流方向的要求, 要根据低、中、高音区的不同而自然变化,随着音高的上行,气流的方向也应从低随之抬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尽管气流上、下有所不同,其中心点始终集中在吹孔的外边缘。竹笛的气流方向与长笛是一样的,也有下、中、上之分。气流向下,音高会降低;气流向上,音高会上升。在吹低音时,气流应向下;吹中、高音时,气流逐渐抬高。音越高,气流抬得越高(但要注意,气流再高,其中心点还是不能离开吹孔的外边缘)。
另外,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达到低、中、高音区的音准,吹出圆润的音色,除了需掌握气息的流速和气流的方向外,还需得到口腔的配合。这里分强弱音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吹强音时,口腔应打开(低、中、高音都一样,一般低音打开的程度要大一些,中、高音时相对小一些);吹弱音时,无论是低、中、高音,口腔都应收缩。
三、嘴形和角度及风门的松紧
对于嘴形和与吹孔的角度问题,很多教科书中曾提到吹笛子时下嘴唇应盖住吹孔内边缘的三分之一左右(此点也可根据每个人的嘴唇厚薄等具体情况而略为调整),至于嘴形及它与吹孔的角度则论述不多,有的虽讲了,但也不够详尽系统.。很多学生的上嘴唇过于突出,有的几乎盖住了吹孔,使得发音呆滞而僵化,整根笛子的音高被明显压低。因此,为了把握音准和吹出明亮的音色,除了以上两条外,还必须对嘴形、角度和风门控制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以上问题,除了强调“风门正,笛身平,背不驼,胸要挺”外,头也要抬起,不能越吹越低,越看谱头越低(看谱时,可用谱架调整好高低)。上下嘴唇应基本保持平直(上嘴唇比下嘴唇可稍有突出),与吹孔基本上呈略小于90度的锐角(角度太小会使音色受到压抑)。这样,可使笛音响亮而通畅,无论是低、中、高音都容易得到较好的发音和控制。
此外,风门(上下嘴唇间的吹气孔)的松紧也需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高音则随之收紧;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因此,对嘴劲的控制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做到松而稳定,紧不颤抖,更能持久。
以上是关于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以及嘴形、角度、风门等方面的分别阐述。在实际训练和吹奏中,还需对每一项在基本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总体协调配合,才能吹出优美、动听、浑厚、圆润的笛音来。总的要求是:吹低音时,气息的流速应徐缓,气流的方向应向下,口腔应打开,风门宜松宽;吹中、高音时,气息的流速应趋急,气流的方向逐渐抬高,口腔应收缩,风门宜收紧;吹强音时,气息的流速宜急,方向向下,口腔打开,风门放松;吹弱音时,气息的流速宜缓,方向向上,口腔缩小,风门收紧。
正确地理解以上几点含义,并在长音和音阶的训练中逐步掌握和熟练地配合运用,不但使学生能准确而顺畅地吹出低、中、高不同音区的音高和音色来,还能使低、中、高不同音区的强弱音转换得到完美的体现:在音准上,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掉;在音色上,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低音浑厚松宽,中音明亮结实,高音细而有力。
第四篇:在创新中发展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旅游总结
——学习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兼论旅游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小平的创新思想更自始至终是贯穿于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小平在1978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91年南巡讲话又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无论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还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无一不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创新的观点和论断已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条创新的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成为普遍趋势,但创新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作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创新是实现小平指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方法创新为手段,机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的开拓创新。
一、必须树立和坚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创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的精髓又在于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这是邓小平创新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没有思想的活力,就没有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管做什么,思想保守僵化肯定没有生气和前途,生气勃勃也必然思想开放活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夫子说:“日新之为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了。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从中国历史来看,“创新”使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是创新带来的成果;从世界历史来看,“创新”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创新”促使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和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正是对“创新”不断追求的结果。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关键因素是观念问题。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创新观念,树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旅游业的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旅游业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解放思想,发挥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数生动的实例表明,旅游业作为产业,如果只讲发展而不求创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扩大;只有大力并实现创新,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深层意识、实施观念创新,才能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旅游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旅
游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主要旅游形式。旅游者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些都对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的一大弱点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旅游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90年代,又卖到了21世纪,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发展旅游业,就应该以变制变,及时更新观念,实现市场策略创新。通过树立国际大旅游市场的营销观念,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精心研究市场的新需求,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适时发现和创造具有新特点的旅游新产品,以多样化应对多元化,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从而为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观念创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废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解决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破解旅游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锐利武器,成为建设旅游业美好未来的永久“通行证”。
二、必须探索和运用标新立异、求变出奇的创新方法
小平同志创新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上创新。小平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事务主义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全新的方法适应全新的事业。他说:改进工作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完全可以说,没有方法的创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就无法实现。
方式方法创新是创新的手段。创新不是空谈,创新旅游工作方法,必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工作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推进旅游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在方法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旅行社发展为例,西方国家旅行社采用的是批发、代理与零售旅行社“垂直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与规模化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而我国旅行社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水平分类”,即按照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从事国际旅游业务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它导致我国旅行社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不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旅行社业面临国外大型旅行社集团的进攻和压迫。因此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上就有多种选择。发展联合体就是规模整合对抗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旅游联合体是指旅游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而组成的共同体。其实质是实现由现行“作坊式”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旅游联合体就是通过整合中小旅行社向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旅游联合体转变,使中小旅行社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与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借鉴与独创相结合。不会借鉴就不会有创新,只会借鉴也不可能有创新。只有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创新。比如旅游营销有多种多
样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各种广告、参加旅游交易会、到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制作和散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赠送宣传性纪念品等是常见的、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宣传促销形式的大规模运用、组合式运用或是采用新的宣传促销载体,就是旅游营销形式的创新,它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因此,旅游营销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竞争,除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可以表现于智力的投入。海南在旅游营销上,同样是借鉴利用“旅游大蓬车”的方式宣传促销,但海南的创新在于精心选择时间和巧妙安排线路,专在有关省市举行旅游节庆或地区性旅游交易会时赶到。这种“赶场”和“捧场”式的“旅游大蓬车”,其新意在于利用人家搭的“舞台”唱海南旅游的“戏”,在于将海南旅游营销变为给有关省市的活动“捧场”。这样,既增强了营销的效果,又降低了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创新。
三、必须培育和建立适应市场、壮大市场的创新机制
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其制度的好坏。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主张对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体制的根本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过具体要求,他根据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路,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大胆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一项制度创新的伟大工程。2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要发展壮大市场,必须 要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这是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企业朝着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的内在动力,培育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旅游大企业。二是转变机关职能,建立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行政机关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是“保安”和“保姆”式的服务型角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调控、服务、监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搭台造势”。
四川乐山在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建立景区管理体制和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投资新体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景区管理上,峨眉山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取代了多年的条块分割,创新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引进ISO9002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两个体系标准,使峨眉山景区成为全国风景旅游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通过两个体系认证的单位。2002年,峨眉山管委会旅游收入2.6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在投资体制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经营准入限制;所有非法律禁止的涉旅行业向民间资金开放;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编制旅游项目库,供投资者“下单”,营造各路热钱流入的“洼地”。2001年至2003年6月,乐山旅游总投入为16.63亿元,其中6亿多元来自本地民营企业、东部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6亿多元相当于前10年乐山市直接旅游投入总和!乐山旅游发展得益于逐鹿资本市场,吸引和转化资金为资本要素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这就是体制创新的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四、必须培养和使用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
要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胆培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平指出:“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
年大计。”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到:创新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人才创新就是资本。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了劳力和土地的概念,工业经济是资源和资金的营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过去以物质、资金为资本,今天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恰当的运营就是资本。知识经济兴起于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作用的日益深化。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人力资本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本,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人才资本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就是人才资本的魔力!当记者问李嘉诚:为何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在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强旅需要强才,在当今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由要素和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的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旅游发展中起座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在79年就指出:“ 旅游局要用人得当,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只凭资格不行。”按照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人才标准,有五类人才是旅游业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是把全部产品引入市场的旅游人才,二是能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旅游人才,三是第一个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旅游人才,四是开创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的旅游人才,五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旅游人才。这五类人才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旅游业就必然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时不我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发展旅游业,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锐意进取,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就一定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第五篇:在创新中发展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旅游总结
——学习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兼论旅游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小平的创新思想更自始至终是贯穿于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小平在1978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91年南巡讲话又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无论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还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无一不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创新的观点和论断已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条创新的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成为普遍趋势,但创新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作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创新是实现小平指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邓小平的创新思想,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方法创新为手段,机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创新为核心,全方位的开拓创新。
一、必须树立和坚持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创新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的精髓又在于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在求是、求实中创新,这是邓小平创新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没有思想的活力,就没有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管做什么,思想保守僵化肯定没有生气和前途,生气勃勃也必然思想开放活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夫子说:“日新之为盛德”,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道德了。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从中国历史来看,“创新”使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也无一不是创新带来的成果;从世界历史来看,“创新”产生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创新”促使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和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正是对“创新”不断追求的结果。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关键因素是观念问题。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创新观念,树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和源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旅游业的观念创新,就是要打破旅游业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解放思想,发挥创新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数生动的实例表明,旅游业作为产业,如果只讲发展而不求创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扩大;只有大力并实现创新,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的思想,摆脱思维定式、突破深层意识、实施观念创新,才能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旅游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旅游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观光旅游过渡到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并存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主要旅游形式。旅游者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些都对旅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国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的一大弱点还没有彻底扭转,一些旅游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卖到90年代,又卖到了21世纪,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硬伤。发展旅游业,就应该以变制变,及时更新观念,实现市场策略创新。通过树立国际大旅游市场的营销观念,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精心研究市场的新需求,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的力度,做好旅游市场细分,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适时发现和创造具有新特点的旅游新产品,以多样化应对多元化,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从而为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观念创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以“三个有利于 ”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废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解决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我们破解旅游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锐利武器,成为建设旅游业美好未来的永久“通行证”。
二、必须探索和运用标新立异、求变出奇的创新方法 小平同志创新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行为方式上创新。小平一再强调,各级干部要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事务主义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全新的方法适应全新的事业。他说:改进工作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工作方法总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 完全可以说,没有方法的创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就无法实现。
方式方法创新是创新的手段。创新不是空谈,创新旅游工作方法,必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工作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推进旅游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在方法的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旅行社发展为例,西方国家旅行社采用的是批发、代理与零售旅行社“垂直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与规模化的分工与合作体系。而我国旅行社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水平分类”,即按照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从事国际旅游业务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体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它导致我国旅行社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旅行社业发展不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旅行社业面临国外大型旅行社集团的进攻和压迫。因此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上就有多种选择。发展联合体就是规模整合对抗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选择。旅游联合体是指旅游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利润为目的,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而组成的共同体。其实质是实现由现行“作坊式”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旅行社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旅游联合体就是通过整合中小旅行社向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旅游联合体转变,使中小旅行社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与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创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借鉴与独创相结合。不会借鉴就不会有创新,只会借鉴也不可能有创新。只有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创新。比如旅游营销有多种多样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各种广告、参加旅游交易会、到客源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制作和散发各种旅游宣传资料、赠送宣传性纪念品等是常见的、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宣传促销形式的大规模运用、组合式运用或是采用新的宣传促销载体,就是旅游营销形式的创新,它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因此,旅游营销在形式上的创新和竞争,除了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可以表现于智力的投入。海南在旅游营销上,同样是借鉴利用“旅游大蓬车”的方式宣传促销,但海南的创新在于精心选择时间和巧妙安排线路,专在有关省市举行旅游节庆或地区性旅游交易会时赶到。这种“赶场”和“捧场”式的“旅游大蓬车”,其新意在于利用人家搭的“舞台”唱海南旅游的“戏”,在于将海南旅游营销变为给有关省市的活动“捧场”。这样,既增强了营销的效果,又降低了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创新。
三、必须培育和建立适应市场、壮大市场的创新机制
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其制度的好坏。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主张对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现体制的根本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干部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过具体要求,他根据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思路,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大胆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一项制度创新的伟大工程。2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制度变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要发展壮大市场,必须 要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这是增强发展内在动力的根本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业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帮助和引导企业实现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企业朝着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产业的内在动力,培育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旅游大企业。二是转变机关职能,建立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旅游行政机关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是“保安”和“保姆”式的服务型角色,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公共环境的改善上,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调控、服务、监管,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搭台造势”。
四川乐山在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建立景区管理体制和充分利用外资、民间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投资新体制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景区管理上,峨眉山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取代了多年的条块分割,创新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引进ISO9002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两个体系标准,使峨眉山景区成为全国风景旅游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同时通过两个体系认证的单位。2002年,峨眉山管委会旅游收入2.6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在投资体制上,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旅游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经营准入限制;所有非法律禁止的涉旅行业向民间资金开放;资源国家所有,政府依法管理,企业开发经营;编制旅游项目库,供投资者“下单”,营造各路热钱流入的“洼地”。2001年至2003年6月,乐山旅游总投入为16.63亿元,其中6亿多元来自本地民营企业、东部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6亿多元相当于前10年乐山市直接旅游投入总和!乐山旅游发展得益于逐鹿资本市场,吸引和转化资金为资本要素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这就是体制创新的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四、必须培养和使用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
要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胆培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小平指出:“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年大计。” “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到:创新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人才创新就是资本。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才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了劳力和土地的概念,工业经济是资源和资金的营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过去以物质、资金为资本,今天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恰当的运营就是资本。知识经济兴起于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作用的日益深化。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处在人力资本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本,是能够在更高数量级上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人才资本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资本。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世家靠产业资本成为百万富翁,用了近百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资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本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这就是人才资本的魔力!当记者问李嘉诚:为何几十年的成功积累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在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承认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的不平衡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强旅需要强才,在当今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由要素和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的时代,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旅游发展中起座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平同志早在79年就指出:“ 旅游局要用人得当,要有一些有闯劲、有干劲、有办法的人,只凭资格不行。”按照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人才标准,有五类人才是旅游业需要花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是把全部产品引入市场的旅游人才,二是能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旅游人才,三是第一个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旅游人才,四是开创一个从来没有的市场的旅游人才,五是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企业组织形态的旅游人才。这五类人才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你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胆选拔和使用开拓进取的创新人才,营造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旅游业就必然会攀登上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时不我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发展旅游业,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只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锐意进取,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就一定能取得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