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40生物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生物教育综合》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40)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3年9月5 日
《生物教育综合(含生物教学论、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40)
一、考核要求
《生物教育综合》是为课程与教学论(生物)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生物教育综合》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择优录取、确保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在考试形式和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填空题
30空,每空一分,共30分 辨析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或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 教学设计或应用题
1小题,每小题 30分,共30分
二、考核评价目标
《生物教育综合》是一种综合考试,它涵盖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史和生物教学论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准确识记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史和生物教学论的基本知识,检测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
2.正确理解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核考生分析与解决生物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生物学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第三节 细胞代谢
第四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考试内容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细胞的结构
酶、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考试要求
1.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及结构
2.说明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3.阐明酶的种类及特性,比较物质的跨膜运输
4.说明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其过程的异同 5.说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比较其过程的异同 考试比例:40分
第二章 动物学
第一节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血液与循环 第三节 气体交换与呼吸 第四节 内环境
第五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六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第七节 生殖与胚胎发育 考试内容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体温调节、渗透调节与排泄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考试要求
1.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说明血液的结构与功能,识别人体血液循环图 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说出恒温动物维持稳定体温的方式
5.举例说出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比较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6.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
7.识别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图,简述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8.简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简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 9.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考试比例:45分 第三章 植物学
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生殖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第三节 植物的调控系统 考试内容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的生长、生殖和发育 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运输 植物激素
植物的生长响应 考试要求
1.简述植物的各器官及组成器官的组织 2.概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3.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活周期
4.概述植物对水分及矿物质的吸收与运输 5.简述生长素的发现史
6.举例说出对植物起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植物激素
7.简述植物的向性 考试比例:35分
第四章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四节 物种形成与进化 考试内容
遗传学三大定律 细胞质遗传
遗传物质的发现 中心法则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
物种形成的方式 现代进化理论 考试要求
1.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
2.根据子代(亲代)的基因型推算亲代(子代)的基因型 3.简述细胞质遗传
4.简述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5.简述DNA复制的特点 6.说明中心法则的内涵 7.概述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 8.简述PCR的过程
9.概述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及其作用 10.简述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11.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 12.简述物种形成的方式
13.说明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试比例:40分
第二部分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中学生物课程及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第三节 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 第四节 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考试内容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 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目标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2.叙述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定原则,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3.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4.了解生物新课改的背景
5.叙述本次课改具体目标体现的六项变化
6.理解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体会生物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考试比例:10分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第一节 关于自然科学
第二节 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 考试内容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 考试要求
1.叙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2.举例说明科学的不同维度
3.了解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 4.能够描述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考试比例:10分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第三节 概念转变理论 考试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概念转变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学习”一次的含义。
2.叙述教育心理学上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上的含义。
3.掌握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影响。4.能够简述概念转变理论的条件及为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考试比例:15分
第四章 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基本技能 第二节
教学策略 考试内容
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教学策略:概念图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考试要求
1.了解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目的
2.解释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
3.理解概念图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在改进生物教学方面的作用 4.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及这些要素的含义
5.能够简述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 6.了解STS的定义、特性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考试比例:35分
第五章 直观教学、直观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第一节 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 第二节 简易生物教具的制作
第三节 计算机、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直观教学 直观教具
现代教育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直观教学的优势
2.根据各种直观教具的特点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了解简易生物教具应具备的特点
4.了解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式 5.举例说出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如备课、成绩评估、管理等 考试比例:10分
第六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 第二节 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第三节 实验教学 第四节 演示实验教学 考试内容
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类型及教学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演示实验的概念、作用、类型、教学要求及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试要求
1.举例说明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和类型 2.了解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简述如何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4.了解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5.了解编制学年实验教学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6.了解演示实验的概念、作用、类型
7.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获得新知识的演示实验的教学特点 考试比例:10分
第七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第一节 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第二节 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第三节 教案的编写 考试内容
备课的意义、依据、内容及程序 教学目标的表述 书写教案的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2.掌握了解学生的四条途径
3.了解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并能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 4.掌握书写教案的要求 考试比例:30分
第八章 生物教育评价
第一节 生物教育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
第三节 教师自编成就测验: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作评价 考试内容
教学评价的目的、种类、基本原则 试题与检测的审查、分析
试卷的评阅、试题分析、试卷分析
实作评价的概念、类型、实施步骤及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
2.简述四种教学评价的含义及相应的评价类型 3.区分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的主要不同点 4.了解评阅主观性题和客观性题应注意的原则 5.了解试题分析的步骤及试卷综合分析的内容 6.了解实作评价的概念类型、步骤和方法 考试比例:10分
第九章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调查法 实验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2.了解调查法的特点、种类、实施
3.了解实验法的应用范围、类型、基本要求、优点、不足、基本步骤 4.了解当代生物教师角色的转变
5.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要求 考试比例:10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肖川.《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4.汪忠,刘恩山.《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刘凌云,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二篇:2015幼儿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15 年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时事政治模块(约 10﹪,15 分)﹪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3 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 20﹪,30 分)﹪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10 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 德品质。
作用:
一、教育作用
二、调节作用
三、导向作用
四、促进作用
五、评价作用
六示范作用
基本内容:
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核心、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
五、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六、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途径:
一、坚持知行合一
二、努力做到自省慎独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
四、学习先进人物
方法:
一、说理疏导法(师队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教育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广开言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提高 自己的道德觉悟,以满足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育方法。教师职业道德教 育所要解决的只要矛盾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职业的道德现状之间 的矛盾。)
二、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模仿人物的示范作用以及先进教师的典型事例对教 师进行职业道德平品质方面的教育。)
三、情感陶冶法(利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各种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 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
四、实践锻炼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约 35﹪,53 分)﹪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
学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 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837 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伦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并在 1840 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因此他也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创立于清末新政时期。1902 年,清政府实行 “新政”,设立新学堂,指定新学制,并与 1902、1904 年分别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奏定学堂章程》是 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1903 年,我国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有教育机构多样化、教育质量的提高
2.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项式、多渠道发展 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动机支配,他制作的 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2.游戏理论。
3.协调原理。4.亲子教育。
②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④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 的地位和作用。⑤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教育必须与儿童法制的敏感期相吻合3.注重感观教育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幼儿园课程理论
3.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根本 任务: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4.儿童观
(1)儿童观的内涵
是成人如何让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2)当代儿童观
概括为: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是一个全方面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因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 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 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利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5.学前教育的原则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即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障儿童 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即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 2.教育活动多样化 基本活动的原则 3.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4.以游戏为
6.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确定表述的角度(从教师的角度、从幼儿的角度)2.确定表述的性质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一、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
二、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
三、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日常活动与生活 4.家园合作 3.学习环境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1.主体 2.客体 3.标准和指标 4.方法
7.幼儿园游戏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 力和思考力。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幼儿 正是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身体发展的作 用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三、游戏活动是假想的情景中发生的(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
1.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4.体育游戏
5.智力游戏
6.音乐游戏
(4)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一、重视幼儿自发性游戏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5)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1.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2.尊重幼儿游戏的 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变现、创造)
二、以间接指导为主(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3.正面评价游戏)
三、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四、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8.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2、发展适宜性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整合性原则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游戏操作
4、参观
5、谈话、谈论
6、讲解、讲述
9.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0.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同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 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 的学习与发展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2.指导的间接性 3.个性化 4 自选性
11.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1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要求
原则: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三、幼儿参与 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 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五、经济性原则 要求:让环境包涵目标;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尽可能让幼儿感 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社区: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3、社区文 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活动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目 标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
14.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三、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四、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15.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劳动过程 的创造性。
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5、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二、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三、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能力:
一、观察力
二、沟通能力
三、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
(四)学前心理学模块(约 35﹪,52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的发展,从主要受生理约束到自己对心理的 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系统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3)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等基本概念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近发展: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 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2、环境和教育因素
3、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2.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发展(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自上而下。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是按顺序发育成熟的。2 由近到远。如先抬肩,后手指取物。3 先泛化后集中,从不协调到协调。如看到桌前的玩具时,婴儿表现为手舞足蹈,但不能把玩具拿到,以后则发展为能伸手直接取到玩具。4 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如先能握物,后能随意放下;先学会向前走,后学会倒 退。
(2)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1.从外部言语道内部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道连贯性言语
(3)游戏语言、问题语言、自我中心语言、内部言语等基本概念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幼儿方位知觉的特点
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位和位置关系的知觉。岁已经能正确辨别上 3 下方位;4 岁开始正确辨别前后的方位;5 岁开始能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 岁虽然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后的能力尚未发育 完善,要到七八岁后能掌握。
(2)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初期:有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常与他们的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 中期:可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能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是对于较 远的时间理解起来就比较难 晚期: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上午、下午、知道今天星 期几、知道春、夏、秋、冬,但对于更大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几秒 等的辨别,仍感到困难
(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2.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发展(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 同对象的想象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与常用策略
特点:1.目的性 2.牢固性 3.精确性 策略:1.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 2.歌 记忆 3.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
(5)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 开始发展;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6)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从反 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想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 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幼儿思维 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7)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 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直观 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幼儿教师招考
具体形象思维:3-
6、7 岁的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谓具体形 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 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 认知发展从动作到运算前两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从反射动作到智 慧动作【思维起源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2.前运算阶段 2-6.7 岁【延迟模仿: 相对于即时模仿,延迟模仿不是马上模仿,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甚至十几个小时 后才会发生,含有表征的成分】3.具体运算阶段 7-11 4.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以后 3.幼儿认知中的自我中心及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指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观 点和自己动作上的现象;去自我中心化指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认知机能 不断发展和认知结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除出来】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依恋、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基本概念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类型:焦虑一回避型、安全型、焦虑放抗型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接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 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的适应的行 为的总和。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 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2)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 同伴关系。
(3)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
3、移情
(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
4、挫折。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1)自我意识、气质等基本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 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气质:是一个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胆汁质、多血 质、黏液质、抑郁质。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比 较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幼儿性格的特点
1、活动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信任对怀疑(0-1.5)自主对羞怯(1.5-3)主动对内疚(3-
6、7)勤奋对自卑(6-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繁殖对停滞(25-65)自我调整对绝望(65 岁以后)
第三篇: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㈠ 《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第四篇: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法律
一、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宪法监督
(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
二、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有效要件,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代理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所有权的内容,共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善意取得,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债发生的原因,债的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的订立,格式合同,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合同的担保
(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的概念、内容及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产的处理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不承担民事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特殊侵权责任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
(十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案件的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第一审普通程序相关规定,第二审程序相关规定,审判监督程序
三、刑法
(一)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犯罪构成(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三)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
(四)刑罚的种类
(五)犯罪的种类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四、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
(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
(四)劳动争议的范围、处理原则和方式
五、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种类、试用期和条款
(三)劳动合同的无效
(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五)集体合同、竞业限制、劳务派遣等特别规定
(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六、道路交通安全法
(一)道交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对象
(二)车辆和驾驶人(机动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特殊机动车的管理、禁止性行为、非机动车的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证管理、驾驶要求)
(三)道路通行条件
(四)道路通行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规定,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五)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事故争议的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付
七、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具体适用
(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规范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家庭美德规范
第三部分 国情省情
一、国情知识
(一)国土与资源概况
(二)人口与民族概况、主要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
(三)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
(四)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外交政策
二、省情知识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分布概况,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上的主要历史事件,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熊猫故乡,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战胜了两次特大地震灾害
(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综合实力、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人民生活概况
第四部分 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含义、种类和作用
(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
(四)公文的主要作用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三)调查报告、简报、公务信息、总结等信息反馈文书的特点、作用、分类、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撰写要求
(三)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请柬)、聘请书、倡议书等日常事务文书的基本结构及写法
(四)启事、声明、海报、公示等告启文书的用途、基本结构及写法
第五部分 事业单位基本常识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的概念、内涵、作用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事业单位类别划分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及基本规定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
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一)公开招聘的范围、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基本程序
(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
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
(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
(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
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
(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
(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
(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
(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
(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
(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
(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七、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
(一)考核的原则、对象、种类、档次
(二)考核结果的使用
八、事业单位的奖励
(一)奖励的原则、情形
(二)种类和对象范围
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一)给予处分的行为
(二)处分的原则、种类、权限、程序、期限和适用
(三)处分的解除及程序
十、人事争议处理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
(二)人事争议处理的渠道和基本原则
(三)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的概念及特点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原则、依据、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时效
(五)人事争议诉讼的概念、特点和依据
第六部分 经济、科技、文化常识
一、经济常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微观经济常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
(三)宏观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
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
(一)科技概论 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科学前沿
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人的智能,人工智能
(三)高新技术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
(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
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
(五)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
三、文化常识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与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经史子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城市文化,城乡文化一体化
第七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八部分 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及国策和四川省策的测试,了解应考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综合英语 》 考试大纲
新余学院2014年 “专升本”《综合英语》考试大纲
一、目的与性质
本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综合能力。
二、考试形式
本考试测试考生单项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三、考试范围和要求
本考试共有六个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语法和词汇(Grammar and Vocabulary)
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由25题组成。其中Grammar 15题;Vocabulary 10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以测试考生运用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的能力。
2.完形填空(Cloze)
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相当专业四级的200字左右的短文中有15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以测试考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3.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本部分共有短文四篇,每篇短文后附有5个问题,共20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4.改错(Error-correcting)
本部分有短文一篇。要求考生能读懂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能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推论。
5.翻译(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本部分测试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型为主观题。提供一篇汉语短文,要求考生翻译成英语。
6.写作(Writing)
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写出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要求做到内容切题、完整,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法基本准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参考书目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杨立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