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第一篇: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关键词: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阐述了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32-03

1背景

互联网时代,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全民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水平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我国学者在各自的领域对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图书馆界非常重视阅读推广与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传播学界在引进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同时,主动推进媒介素养教育[2-4];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力推,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标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及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5-6];在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中,有学者打破学科界限,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观点[7],但学者对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念上。罗文华、唐芬芬认为随着媒介的融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日益融合,分析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8]。笔者提出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从互联网时代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出发,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2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

2.1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养,能帮助个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自我、享受权利、成就自身;个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客观上也提升了全民素养,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更好地实现我国“文化强国”和“走出去”战略目标。1982年的格伦沃德声明、2005年的亚历山大声明和2014的媒介信息素养巴黎宣言反复强调媒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国际图联媒介和信息素养建议书》非常重视这种权利的落实。我国也非常重视新媒体环境下国民的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2国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首次将媒介与信息素养定义为一个复合型概念,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统一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进全球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11]。

2.3国内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200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牵头设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全民阅读工程”被列为新闻出版总署五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战略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把“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引进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我国新闻传播学学者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卜卫首次将媒介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3年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受到国内学者的热切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学界研究从不同层次推进了国民媒介素养教育[12]。1999年,王吉庆教授首次将信息素养引入国内学者视野。2000年起,我国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清华大学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制定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李希光教授撰写出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方案》。学界从各自的学科领域论述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方法[7-8]。

2.4高校构建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帮助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互联网时代,媒介如影随形,媒介信息资源异常丰富,阅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培养信息检索和信息解读能力。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从社会文化视角、信息素养教育侧重从科学技术视角来培养人的素养。随着媒介的融合,教育目标日益趋同,即注重成人教育,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教育并举。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殊途同归,最终落实在人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人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高校具备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融合教育的资源优势,构建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

3.1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图书馆在用户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开展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条件。

互联网环境下,宣传部、团委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积累了不少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教师的课程教育中也自觉融入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教育,在高校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切实可行。

3.2教育模式的建立

3.2.1教育目标。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媒介信息知识,具备媒介信息意识和批判解读媒介信息及主动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媒介信息伦理道德观。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后,有利于提升国民媒介信息素养。

3.2.2教育内容。①文化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有较高的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身心健康。文化素质: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个人发展服务,有思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②媒介信息意识和能力。媒介信息意识:大学生必须有检索利用媒介信息资源解决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的意识。媒介信息解读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质疑能力,对检索到的信息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③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必须具备在正确解读媒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媒介信息资源。

3.2.3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阅读素养、媒介素养是社会文化的概念,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的概念,它们之间常交叉融合,在各自的领域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把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概念来研究,尝试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明确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分析高校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讨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问题,思考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要素及可优化问题。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主体教育理论和批判教育理论设计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构建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根据时代特点和高校大学生的特征,结合学校和所在地区的特色,利用多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环境涵养―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实践,融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分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运用生活教育观评估教育成效,及时调整完善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

3.3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3.3.1提升教育者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师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要争取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一支精干的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师队伍,负责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3.3.2课堂教学与工作、生活实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以主体教育理论、批判教育理论做指导,依托高校图书馆,主动与校内外各机构各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构建理念上超越保护主义、以赋权为核心的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①课程教学模式。独立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媒介素养、文献信息检索、新闻写作、电影电视评析等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在教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培训讲座:在新生读者培训、专题讲座中融入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内容。开发在线阅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资源。②环境涵养模式。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宣传部、网络中心等部门协同工作,共创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以文化环境育人。③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到报社、电视台、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

3.3.3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时完善教育实践。

4结语

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应是一项全民教育,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媒介信息素养教育难以普及到全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针对教师的媒介与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和战略指南》的八个主题之一,从具备媒介信息素养的教师到学生,最终到整个社会。我国媒介信息素养课程教育的普及也受到种种制约,可把普通高校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当下全民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突破口,以终身学习理念作指导,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实践,让学生具备媒介信息意识、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备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的学生融入社会,可达到提升国民素养的目标。同时,这种教育实践可为开展阅读素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借鉴。

第二篇: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情况报告

关于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情况报告

近年来,XX市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红色资源利用、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传承,构建党性基地、课件资源、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抓实抓牢党员党性教育。

一、突出红色资源利用,建设党性教育基地

XX市根据以“先驱、先锋、先行、先进”的主线,按照“百年印记•红色传承”时间脉络,深入走访挖掘,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徐镜心、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任常伦、解放战争时期的龙口港栈桥码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入党史的下丁家精神以及改革开放后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的XX村等红色资源点进行统一规划,充分整合红色教育资源,以时间脉络为主线着力打造出了一批辐射全域、各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

全市各级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制度载体,通过组织党员到各教学点现场教学,聆听解说员讲解、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让党员触摸历史,感受震撼,启迪思考。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XX多人次。

二、突出红色传统发扬,打造精品教学课件

XX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曾创办XX第一兵工厂,建立起XX最早的根据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闻名全国的下丁家大队事迹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充分发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XX市注重加强以文献资料为主体的红色资源教材开发,组织党史、党校、教育、文化等部门精干力量潜心编研,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丰富红色文化展示形式,打造精品教学课件。先后筛选了一批有故事且能讲故事的建国前老党员,面对镜头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抒发对党的真情实感,制作完成了系列党史故事片《XXXXX》;集人、物、事、魂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为党性教育开展提供生动形象的素材、载体和场景,有效提升了党性教育感染力。

三、突出红色基因传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结合“两学一做”,筑牢党建“红色堡垒”。

将红色文化融入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建软硬件环境打造,通过建设红色广场、红色图书室、红色文化长廊等渲染红色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将XX市“新时代

•中国梦”百姓宣讲团2018年第一讲安排在XX村红色文化长廊,使基层党员、宣讲团成员同时接受了一场“双向互动”式的红色文化教育。

二是结合重要纪念日,精心打造教学现场。

以清明、建党、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依托各级党性教育基地,组织老战士、老革命、老英模成立报告团现场讲述红色故事,开展参观革命故址、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增强党性教育的实践体验性。今年清明节期间,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活动,XXX现身说法自己包村经历,使现场党员群众热泪盈眶,最后大家用《XX》的歌声传递着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常伦精神。

三是结合氛围打造,积极拓展红色文化。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等媒体,开辟红色文化专栏、专题、网页等形式,构建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平台。积极组织引导企业、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离退休党员干部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为党性教育提供环境熏陶和精神滋养。

第三篇: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研究

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构建研究

徐轶群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厦门,36102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机制的加剧,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加。为此,我们要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增加经费投入,在心理咨询理念、内容、方式、心理咨询队伍、咨询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学生心理咨询与干扰的力度,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咨询 构建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机制的加剧,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加。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呼声成为有识者的共同期待,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他们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造成的焦虑感。为了减少这些精神上不必要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社会发展来看,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往往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突显出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不断的提高,心理健康也就作为一种现代观念开始渗入人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1]。早在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正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1995年、1999年、2001年、2002年、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具体规定,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20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教育实效性来看依然堪忧。如何在心理咨询理念、内容、方式、心理咨询队伍、咨询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使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不断优化,切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仍然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青少年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求会取代它成为推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大学生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大学生不再过多追逐物质上的享受,而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精神追求的失败更容易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占了近一半,独生子女的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且从小缺少一起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人的交流与沟通,甚或一味沉溺于网络游戏,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就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2]。如今90后父母的离婚率也较高,单亲家庭的孩子想法容易偏激,这对今后个人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

3、现今社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据问卷调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父母不愿意正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只要表面上没有精神问题,心理就是健康的。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没有绝对的健康与绝对的不健康,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在国外,看心理门诊和看感冒一样普遍。父母们愿意花大把的钱用在孩子的吃喝穿住以及找工作等事务上,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投资,百分之八十的父母不愿意将孩子们送到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这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使得有些心理问题可以遏制在萌芽期,结果日积月累酿成了悲剧。

二.安徽省高校目前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现状分析

心理咨询起始于20世纪初,它最早是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进入高校 的。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咨询在的形成、发展以及逐步成熟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大学生心理咨询兴起的前奏:职业指导进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思想的形成: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全面展开:学生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大学生心理咨询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同学生事务管理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目前,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校,它往往只是学术研究的有益补充,其目的是通过关注学生的非学术事务来为学术知识的传授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委员会于 1937年和1949年分别发表的同名文献 《学生人事工作宣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学生事务工作是有教育意义的,在高等教育中应具有很高的地位: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工作的中心内容,学生人事服务应当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不能仅仅只对其进行智力训练,而应该把智力、个性、能力等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因此,高校应当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包括智力、情感形成、身体状况、社会关系、职业倾向与技能、道德与宗教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潜力,最终为社会的更加美好做出贡献。

而据目前的调查分析,安徽省的高校的心理咨询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专职心理健康咨询师比例偏低,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本科类院校专职心理咨询师与学生比例不足1:1000,有的院校只配备的了三到五名专职心理咨询师,每半个工作日只有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值班,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2、心理咨询课程较少,大部分学校只安排了一学期的心理学普修课,没有让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的心理课程,使得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普遍意识较差。

3、新生心理排查较为笼统,对不合格学生的跟进力度不够,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都安排了新生心理普查,但普查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为机试,测试结果只显示了合格与不合格,没有更为具体和精确的提示以及预案和指导,使得学生在测试完之后不能根据自身的个体化数据等有效指标进行合理的改进。使得心理排查虎头蛇尾。

4、心理咨询的软硬件力量不够,大多高校只在校医院安排一个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房间里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摆放沙发和其它物品,房间内道具和设施大多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专职心理咨询师较少,大多为辅导员兼职,有的辅导员只是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使得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容易留下隐患。

三.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构建的对策

1、将心理咨询放到和科研教学同等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合理设置高校心理咨询的方式和内容,拓宽咨询的范围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心理咨询是有效地为学生服务的关键所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鲜明特色就是十分重视心理咨询服务。影

[4]

因此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中心的老师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学专家、学习技巧专家等。咨询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心理较为健康的学生进行学业方面、就业方面、恋爱与情感方面的一般性咨询,还包括针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性咨询,又包括对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辅助性咨询。而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对心理咨询的类别和层次进行严格的划分,使得心理咨询不能对号入座。再者,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对每个来访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内容。大学生四年是一个漫长而连续的过程,心理咨询和和治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成长更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因而心理档案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一名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连续性,通过对比和查看心理档案记录就能够更有效的采取相应的咨询方式和诊疗措施。

2、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心理专业课程模块也十分必要。除了让学生学习心理学普修课以外,还应该增加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等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课程,这些课一周不应少于四个课时,课程内容和教案设置上不仅要有灌输式教学、还应结合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电影教学法等,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教学方式上,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除了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更要养成他们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掌握自我干预的方法,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课外活动方面,应该加重心理健康活动的比例,多开展各种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比赛,使学生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研究心理问题的动力和兴趣。

[5]、加强新生的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一年一度的高校心理危机排查非常重要,但是单一的排查方式使得测试结果往往阴错阳差,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再加上心理排查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人员又不够,使得心理排查效果甚微。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在机查、泛查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再进行明确的分类,如一类问题学生,二类问题学生,或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等。再对有问题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如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他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即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内容进行划分,最后给出一整套心理咨询及解决的处方。这个处方的执行者可以是辅导员、心理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同学。排查完后,还要加强后期的跟进力度,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隐形的,处于潜伏期,辅导员和老师要对学生实时观察、实时指导、实时记录、实时干预,才能有效地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4、加强高校的软硬件力量。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约有一万五千名以上的学生,据合肥师范学院2016年新生入校心理排查统计,约有百分之三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是隐患,约是350人,仅仅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够的,至少应该设置两个三个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建设方面,应该参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一般本科应为80平方米以上房间方为合格,还要设置预约等候室,等候室大小约12平方米每间,等候室要有独立的场所和出入口,色调温和平静,自然、大方、温馨、舒适,墙上挂有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师守则、来访者须知、咨询师介绍等宣传资料,配备饮水设备、沙发、办公桌椅、电脑、电话、相关读物等,咨询室内应光线柔和,灯光可调节阴暗;咨询椅质地柔软舒适,成90度或60度摆放;有面巾纸;其它用品齐全。条件好的高校还应该配有团体咨询室,大小约40平方米每间,配备移动座椅、坐垫、隐藏式黑板等。在心理咨询师资上,应该多引进心理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专兼职相结合,进校后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把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作为辅导员和心理学教师晋升的硬性条件。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应该掌握系统而全面的心理咨询知识。高校应鼓励辅导员和心理学教师外出参与心理方面的培训,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吸收外界先进的咨询理念、咨询方法。在待遇方面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公益性补贴,激发老师积极性。

总之,只有真正树立学生本位思想,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学生心理咨询与干扰的力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环境。才能防患于未然,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健康成长,成为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5,07:35—36 [2]龙春华.行为心理学[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8:86 [3]格尔德,米策尔.心理学入门[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1:105 [4]科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47-48 [4]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89-90 [5]李洪波.基于演化视角的高校辅导员管理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12:135

第四篇:基于“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每周4课时的时间内,教师需要完成精读、泛读、听力、练习讲解等教学内容,因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训练。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大多数高校在过去的几年中,为改进外语教学设备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建立语言实验室,使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等。但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未能营造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缺少“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浸染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衡量学生英语水准的主要依据只能是应试成绩和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难以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要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为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Piaget’s Constructive Learning)。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实行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对这种新的教学观的实践。

克拉申关于外语学习的“输人假设”理论提出,理想的输人应该做到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且有足够的输人量。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外语。教师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人量。(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而实行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能切近这种理想的输人境界。

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具有学习节奏快,信息量大,信息 1 的可控性、准确性强等特点,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共享英语语言信息资源,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对学习任务内容的关注度并能强化其英语思维活动,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交际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等优秀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适应个性化英语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可以不断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观念,更新、教材更新和手段更新,促进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打造多维度、立体型的英语教学环境,开创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寻求正确的方向。但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本课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同行提供应有的借鉴作用。所以,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大标志,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教育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刻,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发展从简单的语言实验室,到多媒体的语言学习系统,从单机到网络的发展,从计算机到英特网、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与卫星通信的整合发展,应当说对教学及其改革是一次大的飞跃,是一次高速高质的飞跃。这次飞跃的明显特征不仅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网,而且是全人类智慧大脑和计算机、卫星通信的“联网”,是人脑智能的延伸,是世界文化的荟萃。它的发展必将影响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必将向教育提出种种挑战。

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一(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扩展到了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和自行研制的软件。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外语系建立了JDEST语料库北京钢铁学院外语系建立了CES语料库,2003年推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开展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试点,南京大学研制出IBM-PC。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了《大学英语精读》多媒体教学与辅导系统 2(MCES一IR),清华大学研制了“新英语教程”光盘系统,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研制出了《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配套教材等。

近几年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及网络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Levy, M.1997;Warschauer and Kern 2000:151; Brett 2000;Reid 2001;贾国栋1999,2003; 张华2003;王春岩2004;翟舒 2005;修月祯2006;杜楠 2008;冯奇, 郑晶 2006;杨敏,潘俊峰2009;等等)。这些成果的共同特点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或是网络在二语习得中应用,或是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或是对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或是基于网络的各种英语教学设计与成效。但2001-2009的文献表明,近些年的这些研究中“就事论事”的个案研究或实践较多,而代表未来教学趋势的基于 “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完整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却很是鲜见。本课题在参阅了国内外目前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文献及网络教育平台,并在作者学校近年来的外语多媒体教学、网络支撑教学实践及远程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对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做了比较完整的设计与实践,以适应目前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以课堂教学与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

目前,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成为创新的教学手段逐步在高校中得到推广。虽然从刚开始的试点方式到最终达到它的目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实践证明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研究“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一条更适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水平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积极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是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和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地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最终目的。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沿袭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教师主宰课堂,花费大部分时间传授单词、语法知识等基本语言规则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信息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信息的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往往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易导致学生机械的、被动接受,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忙于不停地记笔记、阅读课文,与老师、其他同学很少互动,导致了教学方法日益死板、得不到改进、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被严重束缚的恶性循环。而单纯的考试模式无疑更加剧了这一现象,这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对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可见,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要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内容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和思考。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努南(David Nunan)强烈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课堂教学。他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这样的教学要求:

第一,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课堂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中,使他们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理 4 解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目标。

第二,语音实验室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不受资料来源限制,在选材的形式上实现多样化,除了教材的光盘,还可以包含如电影、电视节目、歌曲、短篇新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的刺激,让他们听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并进行模仿;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厌倦心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触和感受语言材料的真实意义。既可以把课文中那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也可以自由地选取多种英语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生动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三,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听录音或看录像,进行跟读或模仿;同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等,甚至可以和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答疑,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强度和效率。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一对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需要学多长时间就可以学多长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进行学习,可以反复练习,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成绩,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从而通过高效率的学习和训练切实提高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要尽量满足时代要求,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在互联网、校园网技术应用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将必然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是有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多地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使课堂成为交际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的实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需要。

第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推荐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培养他 5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给予一定的监督和考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习效果的适时反馈、通过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习过程、学习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权威,依赖教师评价的习惯。

第三,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协作学习,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

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传统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尤其更不能取代教师的备课与讲解。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教师不发挥作用,相反,它对教师的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只是设计好教学程序,布置好学习资源,消极地等待学生前来学习,而是要努力调动一切因素促进学生的自主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不是完全抛弃书本和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地以计算机为主进行教学,而是使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结合,为实现向个性化、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而服务,使两者相互弥补,相互促进。

(三)本课题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2)如何让教师与学生、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因素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新教学模式的作用。

3)教师监控是有效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应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

(一)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验方法、课例研究、和访谈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1.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项目研究。行动研究是在“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节(计划)”的螺旋发展圈中,深入研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除了分析前两届学生的实验数据,还计划在2010级本科生中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语音实验室教学+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验,运用调查、观察、统计等各种手段,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整体推进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知识的支撑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提升反思、研究的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究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3.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给予论文论证更加有效的支持,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证调研,包括课堂设计,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以及听课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4.收集参考文献。通过收集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习总结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具有符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教学体系。

(二)计划进度

2010年7月开始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调查研究,9月至1月进行试验对比研究,2011年7月写论文,尽快发表能体现教学成果的论文。

第五篇: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崂山区第三中学

李兆奇

【课题概况回顾】

我校的德育课题《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立项课题,也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为崂山区唯一一所被批准成为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我校地处青岛市高新区,可以说是位于城乡结合部,仅仅在十多年前还是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镇,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是以靠海打鱼捕虾为生,那时的孩子们,努力上学是唯一的脱农之路,否则,面临的就是同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家务农种地,或是出海捕鱼,所以绝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都刻苦好学,努力上进。而近几十年由于政策的扶持,在中韩地区建起了高科技工业园区,许多外商独资、合资公司的进入,一座座高新科技大楼的建立,加之大青岛的改造,2008年奥运伙伴城市的契机,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充满无限商机的宝地。可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是,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本地区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原有的小农意识的冲击和逐渐向城市化靠拢的过程中人们意识的变化对该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冲击极为巨大。其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这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绊脚石。而农村和城市的协同,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短暂利益的驱使,更使现在的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出现个别家长目光短浅,不顾孩子的未来,忽视孩子前途的现象。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迫切性之所在。同时我们也认为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2、时代背景

首先,“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法令都必须通过对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其现实性,班主任则是班级这个单位的“首席执行官”。班级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向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班主任的研究多是着眼于班主任的科层管理能力,研究的层面并不能涵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其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反思走过的几年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科研领域里的工作可谓“狂飙突进”,教学研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作业上,都是如火如荼,应者云集,然而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落实的却只是在浅层次的教学上,在德育工作领域里发展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于教学工作。目前,时代发展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急切的要求我们一线德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动向及理念,这种现状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家庭教育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的小事,更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事,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都有责任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有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抓住许多更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平时能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并把两者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沟通,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促使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课题实施的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包括思想道德)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使学生置身的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全面优化,才能实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优化;只有在广泛的德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和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柯尔柏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群体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当代德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此,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结,相互影响;系统的整体优化,有赖于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中小学德育是由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三个维度构成的大系统,无论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大德育系统的失衡。因此,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与班级建设的对接为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辟了一条理想途径。

2、事实依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现阶段,我们崂山区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当前在城乡过渡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动荡甚大,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过渡好这一段时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弱,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二是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是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父母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五是某些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据调查显示,62%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才产生许多不良现象

六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以上情况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现象。来自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过渡区家庭对物质崇拜的热度很高,对教育的支持度受实用主义原则左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或“多读书无用”)的思想。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过去农民对知识分子、有单位人等十分羡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大都没踏上致富快车道,于是农民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暴富者”。大部分农民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才”,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家长的送读积极性。以上因素,是个别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农民连读书都轻视了,必然带出农村教育“忽视家教”的现象。这也是上一个学生案例产生的家长的思想根源。

现象二:由于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时下,家长忙于赚钱致富,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而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课题组已经积累部分材料,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已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课题实验人员撰写的研究案例和论文以及围绕课题开展的主题班会教案、学生活动材料、家庭教育方面的材料等等。为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的4月——2008年的4月。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我们吸纳其他德育研究成果,以学校的德育课题为依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使德育教育形成立体教育网络。

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是2008年4月——2009年3月。这是深化课题研究,巩固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进行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

子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与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德育教育立体化。

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一条路,四条线”的基本模式。

“一条路”指的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以“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为抓手,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德育工作。“四条线”指的是工作中紧紧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转变观念,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使社会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要求。

一、努力积淀文化底蕴,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校也不例外。要想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那么,学校靠什么与其他学校抗衡呢?换句话说,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说是师资水平,有人说是生源质量,有人说是管理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师资可以培养,生源可以改善,管理可以上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靠的是学校文化。只有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学校文化具备“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特点,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它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改变和塑造着一届届学生的气质、性格、风度和价值观。而且这种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进行“四化建设”,实现了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风”建设和系列德育教育,建设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代表的“柔”性的精神文化;以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以《崂山三中绩效目标考核方案》为代表的“刚”性的制度文化;借助校园绿化工程,创建以四级目标德育体系为主线的“隐”性的环境文化;在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归纳形成以“崂山三中教师行为规范”、“崂山三中教师礼仪规范”、“崂山三中学生一日常规”为代表的行为文化。

2.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环境布置,实现了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二、精心创建德育体系,做到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四级德育目标体系。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环保意识等;二是情感教育,包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三是价值观教育。包括诚信品质,上进心与荣誉感,团队精神等。四是理想教育。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围绕四级目标德育体系我们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广而且家庭背景极其复杂,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教育网络”,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强化了家庭德育,夯实了“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健全了家庭德育网络。全校各年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了家长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有1100多人,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我们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归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以07-08第一学期为例,一学期的全员培训有两次,一次请家长研究会的王秀霞校长讲《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一次由政教处李兆奇主任讲《从小学到初中过渡区的家庭教育》。我们还通过视频讲座,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连续三届举办“教子一得”征文评选,将评出的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并且发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二是“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2008年我们又积极利用华天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网络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全校学生实现无缝隙覆盖,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络家教。在学校配合指导下,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后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家引领。以2007年为例,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两批素质较高的家长参加高水平的家教培训,一次是10月28日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北京科利华教研中心主办的由北师大刘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新突破”大型报告会;一次是12月12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的由著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主讲的亲子教育报告会——《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家长学校的研究由实践层面走上专家引领的高水平阶段。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贯彻“一主两辅”,即“一条主线”——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两翼辅助”——即德育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系列化德育活动的操作程序概括为四句话:即“全校一盘棋”,学校政教处统一制订总体实施计划和学期活动方案,全校各年级根据方案,协调一致,组织实施;“一年分两期”,每期一个德育专题;“一期三阶段”,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有机联结,内容自成系列;“一段四步棋”,即聚焦问题、分析根源、疏导教育、规范行为。

其次,班主任队伍建设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形成了“培训——交流——引领——评价”的模式。一是多渠道进行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本政教处制定了《崂山三中班主任培训方案》,加强了班主任论坛的组织学习,继续推出“教育智慧100辑”栏目,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改进了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效。本,班主任案例集——《春雨集》、论坛发言集——《沐风集》、学习材料集——《撷玉集》均已汇编成册,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二是充分利用双周工作例会制度,搭建“班主任论坛”以确保好的做法、积极的思想得以推广,同时也让年轻班主任把班主任例会当成学习经验的现场会。并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大力推介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做法。把上学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现典范引领。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从班主任考核到学生评优,我们都坚持有效的评选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如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已日趋科学规范,粗放式的管理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仅2007-2008学年一年时间,我校就先后有4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完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经过探索,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如下的班级常规管理操作程序:即,坚持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周制度;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并予以公示;定期对各班常规工作考核,依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纪律、卫生、宣传、公物方面加强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评比结果日反馈、周总结、月考核,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各班几乎都制定了本班班机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评价体系。班主任全天引导学生执行常规,基本做到“五个到位”即早自习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管理到位,涉外活动到位,卫生监察到位。这种管理的实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工作有:①大力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崂山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时刻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懂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校园氛围。②抓住德育常规教育主阵地—班会课,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③对起始年级进行军训教育和入学系列教育。④每月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求学生做到 “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⑤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在后进生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单独建立“成长的足迹”转化档案。

3.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我们始终坚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每年四月份都举办“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本学期开始我们全体教师又走进社区,放学后在社区路口对学生进行护导。如今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先后将“文明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和“2007感动我身边的人和事”事迹材料选进社区,让全社区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同步运行,实现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

【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粹】

1、阶段性研究成果:

优秀案例:主题班会课例设计汇编;

德育研讨会班会课课堂教学录像;

德育系列论文集汇编

家长“教子一得”优秀征文汇编

研究报告:子课题阶段性实验报告。

2、终结性研究成果

成果汇编:子课题实验研究论文、优秀案例、科研成果汇编

学生成果:学生自主管理系列材料汇编

研究报告:《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取得的经验】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强的德育合力,营造了“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产生了多要素整合、多层次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整体规模效益,为我校顺利实现中考全区五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我们认为是宝贵的经验:

1.宣传引导,是实施“三维”德育的重要前提。“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家教通讯》,《崂山教育》,崂山电视台)为主要阵地,利用墙报、板报、专题讲座、“教子一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为实施“三维”德育创造了条件。

2.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三维”德育研究的重要保证。我校之所以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的德育力量,关键在于得到了校委会和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讨论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三维”德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健全机制,是增强“三维”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优势加以整合,使“三维”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证,否则,就会各行其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我们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参与机制、科学的整合机制、有力的调控机制和实用的评价机制,“三维”德育工作才得心应手,收效明显。

4.主动出击,是“三维”德育实践的关键环节。在“三维”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对“三维”德育工作要早筹划、早安排,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学校要主动伸手,与家长“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的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学校要主动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三维”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三支力量,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5.教研驱动,是深化“三维”德育改革的不竭动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构建既合乎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我校乃至我区的德育实际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就必须广泛开展德育研究,通过教研找出路,通过教研找动力。我校德育课题的实施就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

总之,课题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红十字学校”、“青岛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我校实现中考全区六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为德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下载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文: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等;化:是由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组成。是通过观念的长期影响产生的行为,形成的习惯。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企业文化主......

    “三位一体”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新模式

    “三位一体”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新模式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濮志芃《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一文中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要通过开展“生......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师“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研究(定稿)

    星论文网(http:// 学方法、手段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二)在对教师培训的认识方面,97.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95.4%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大多数教师希望......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目前,高校档案绩效管理长期落后于高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其具体体现为绩效管理缺乏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完善的绩效管理量化标准,导致绩效考核结构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正火热开展,已经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甚至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

    事件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研究姚丽丽(上海电力学院 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200090)摘 要:从事件管理的角度,在对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党员调查的基......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5篇材料]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

    浅谈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高校本科文秘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高静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9期 [摘要]实践型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本科文秘教育与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