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19-05-13 08: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篇: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目前,高校档案绩效管理长期落后于高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其具体体现为绩效管理缺乏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完善的绩效管理量化标准,导致绩效考核结构作用甚微。因此,在构建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明确绩效管理体系指标,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统一和安全,拓展档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内容。

目前,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还处于初期应用阶段,没有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逻辑严谨、程序缜密的特点,不利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构建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需要遵循相关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客观、公正、合理地评定档案工作各级部门尤其是员工的绩效,充分提升档案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改变。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缺乏体系建设。纵观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大多停留在传统部门经验管理模式,缺乏绩效管理相关理论与技术作为指导,无法建立起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范畴不明确,考核内容落后陈旧,考核方法标准不明确,严重阻碍了高校档案职能的履行和管理的完善。此外,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缺失关于档案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块,更多的是将档案管理与绩效评估相互混淆,从而导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完成绩效评估统计工作,无法针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特性和工作内容衡量高校职工的绩效考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档案绩效考核人员缺乏对于档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清楚认识,导致包括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部门与高校档案考核三个层面绩效管理缺失,决定了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缺乏体系建设,其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高校的实际发展现状。

绩效管理量化标准缺失。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它必须依托于庞大而系统的绩效考核标准,具备具体的量化参数作为指标,只有针对绩效管理的量化标准越丰富完善,才能保证采集到的绩效管理数据越发细致、缜密。然后,在很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量化标准大多基于档案搜集整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它严重偏离了绩效管理的设计初衷,缺乏针对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的明确量化标准。此外,高校针对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大多依据的是院校制定的部门任务,强调的是落??高校管理制度和员工优秀的事迹,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的忽视,导致绩效管理量化标准缺乏应用实践,更无法发挥高校档案部门的实际职能价值。

绩效考核结果作用甚微。在很多高校档案绩效考核结果大多集中于“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四个层次来表达,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大多集中于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内部员工投票决定,或者由档案管理人员自我评价的形式,或者由高校档案管理主管领导或者各部主任商定,这就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带有很大程度的人为性和目的性,导致很多高校档案工作量不能有效计入到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中,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各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评定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影响到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导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出现了“一言堂”和“轮流坐庄”等现象。此外,绩效考核工作大多集中于年底工作评审中,导致绩效考核结果忽视了高校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表现,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失去了监督约束的效果。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中,应该严格遵循客观公正性原则、绩效管理体系统一性原则、量化标准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保证绩效管理体系能够迎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客观公正性原则。绩效管理是一门依托于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真正实现基于绩效目标、绩效阶段任务和量化指标的绩效评价过程控制,产生了诸如绩效考核数据、绩效反馈意见、绩效评价结果等绩效管理数据。在开展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客观公正性原则,确保绩效目标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确保绩效阶段任务必须具备完善而清晰的绩效记录,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与各级部门、员工的沟通交流,确定每个绩效阶段任务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量化指标必须迎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能够结合绩效管理目标落实科学有效的量化管理数据,尽量避免因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对于量化数据所产生的人为干扰;确保绩效管理数据必须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科学分析、统筹安排和科学运用。

绩效管理体系统一性原则。在法律法规方面,高校档案管理遵循的是《档案法》的相关规定,这是开展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法律基础和政治红线。在当前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中,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管理策略的不同,导致了在开展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时存在着诸多差异,也容易导致绩效管理的结果有失公允。因此,在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就非常有必要,它可以衡量全国各地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实施水平和管理好坏。此外,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制定目标、评价策略和考核结果都需要保持统一的水准,它有助于高校衡量自身档案管理的发展定位,推动其在档案绩效管理的优化升级,进一步保证高校档案绩效考核标准化、体系化和科学化建设工作。

量化标准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现代管理学中,绩效管理属于定量评价,它取决于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量化标准与定性指标,只有严格遵守量化标准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整个绩效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在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中,量化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明确清晰的绩效标准和标度,而定性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高校档案在群体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方面的价值,它更加注重提炼高校档案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功能、历史贡献价值等。在实际绩效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采用量化标准作为衡量绩效管理的主要参数,而采用定性指标作为辅助参考系数,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客观公正,保证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绩效管理体系的精细要求。

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明确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指标。在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中,必须仔细分析高校档案的具体架构和档案管理的具体职能,在此基础上仔细筛选出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指标,在实际绩效管理中确定和完善。首先,需要明确四项一级绩效指标,它包括:行政管理方面的指标、档案管理体例指标、基础建设工程指标、档案整理开发指标;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十二项二级绩效指标,它包含:组织架构、团队建设、职务范围、责任明确、档案用房、归档方案、整理规则、保管措施、鉴定方式、档案研究、利用手段等。其中,组织架构、团队建设和职务范围属于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档案用房、归档方案、整理规则、保管措施属于档案保管保护条件;而涉及到鉴定方式、档案研究、利用手段等属于基础业务建设,这些都需要在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中具体落实指标内容。

保证高校档案的完整、统一和安全。当前,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精准化要求和统一化标准,它要求高校档案绩效管理必须遵循档案工作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制度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方向深入发展。首先,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够认真辨识各部门各类档案资料,真正做到认真鉴定、仔细整理和分类归档,而档案材料必须能够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各部门的真实面貌,有效保证高校档案绩效管理能够获取到正确的原始数据。其次,通过有效构建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目标和量化标准,真正做到通过不同材质的载体形式来确保高校档案的完整和完全,真正实现绩效管理体系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目的。

拓展档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内容。学会深化档案管理工作和落实档案资料的现代化应用是衡量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两个重要标准。档案承载着高校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思想信息和社会服务功能,需要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升级,认真拓展档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属性。首先,高校档案绩效管理应该偏向对于高校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的搜集整理,面向广大师生进行广泛宣传,也推动社会各界对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悠久历史知识和科学教育内容的仔细了解。其次,高校档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侧重社会和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搜集整理基建、科研、党建、行政方面的档案材料,推动高校各项行政管理和学校建设的准确高效,保证高校各部门的教职员工能够及时、准确和高效地获取到大量、详实的资料。

面对着新时代各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档案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信息资源,而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作为高校信息化运作、科学化管理和系统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掌握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档案绩效管理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合理。

第二篇:军队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研究

军队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研究

摘要

必须紧紧把握人类战争形态与军队建设形态整体转型的本质要求,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军才能立于世界军事变革大潮,履行职责,不辱使命。

军事管理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时代的军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我军现行的管理体制在我军发展建设历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机械化时代的管理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已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之处。

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军管理机制及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机制基础上,运用绩效管理理论,结合总参某局管理工作实际情况,采取实证分析、问卷调查、分析类比、借鉴等方法,对军队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绩效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目前我军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科学借鉴企业、公共部门、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中绩效管理成熟经验与实践,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军队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可操作方案。

在我军的管理工作研究中,尚未见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本文在我军管理工作研究中是具有开创性的..

第三篇: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一、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的必要性及意义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及对策

四、总结

三、

第四篇: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论文

关键词:高校;绩效管理;投入—产出

一、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主线,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须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关系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学科建设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以及人才的培养。但是国家对高校的投入总是有限的,为了使高校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产生更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所谓绩效管理是组织在绩效目标的指引下,利用绩效信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最终为实现高校目标的管理过程。开展绩效管理可以充分了解高校教育经费是否有效使用,相应的资源投入是否带来了应具有的产出效果,及时了解投入与产出的绩效状况,方便学校了解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进展程度,扬长避短,促进学校形成和强化成本管理意识、优化资源分配意识、服务学生意识、科学研究意识、服务社会意识,推动高校自身不断提高,不断改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二、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非盈利性组织,高校存在的使命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作为高校存在的使命,一直贯穿于高校发展的始终。但我国高校体系庞大,组织层次、组织结构与组织类型较多,对绩效管理的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现行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高校财务将会计核算工作作为其工作的侧重,从而导致轻视绩效管理工作。“重核算,轻管理”导致高校决策能力不到位,财务相关工作进展缓慢,责任不清等现象。尤其是一些高校管理层希望在其任期内提高其“政绩”,争取超量的财政拨款或向银行借款,扩展学校的规模,至于其投入能否获得相应的产出,实现什么样的效益,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这就导致高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负债累累、投资回报率低等低效的产出。这种不以高校大局为重的投资理念必然不利于高校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现行高校普遍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产出偏低的现象。首先,我国高校硬件设施投入比例较大,在短时间内,产出效果不能及时呈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制约高校绩效管理的瓶颈之一。其次,高校的产出不能用企业产出指标来衡量,企业产出可直接用货币和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组织,仅用经济定量指标不能完全反映高校的绩效水平,需要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正是由于产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这也正是高校忽视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针对高校管理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可基于“投入、产出”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通过对高校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包括高校的职能、目标等使命,为了全面反映高等学校投入、产出的关系,可将高等学校投入(见表1)划分为三大要素,分别为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在产出方面(见表2)划分为五大要素,即为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学水平、社会服务,最终通过效益指标(见表3)对投入—产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为资产效率指标、财务效率指标、科研效益指标、教学效益指标、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指标六个方面,对高校的产出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投入的最终效果,在掌握自身薄弱环节的同时,加强学校自身的管理。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逐步转到内涵发展、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如何用好钱,管好钱成为高校关注的问题,绩效管理是促进高校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是争取全面提高整体质量,稳定发展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展绩效管理是促进学校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指标引导高校注重效益,提升质量,引导高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较小的投入换取较大的产出,即“过程”和“结果”兼顾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局面,引导高校立足自身,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丽平.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财会月刊(理论),2006(3)

[2]胡燕红.高等学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研究.现代国企研究,2015(2)

[3]祁占勇.高等学校绩效管理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取向.教育研究,2013(2)

[4]课题组.2012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教育研究,2013(10)

第五篇: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3-09-27

摘要: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断拷问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北京市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有益经验,针对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强追溯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网;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正确引导大众媒体舆论导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可追溯系统一、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2012年的“老酸奶事件” “毒胶囊事件”乃至“老鼠肉冒充羊肉”等事件,给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也充分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漏洞和问题,而香港奶粉的限购令更是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内地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失望,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然而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的供给体系渐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如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各级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使用、发布及监测等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25号)中,强调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2013年底前,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主要指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设备,建立相关厂商、政府机构、大众媒体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发布的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起到对食品信息跟踪和预警等作用,切实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向广大消费者快捷、方便、及时地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将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可以说食品安全信息化是构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健全。而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整体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如食品安全信息成本太高;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还不完善,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有限;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部门与公众之间缺少及时的信息交流等。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食品安全,更是对其他城市起到试点和表率作用。近年来北京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针对北京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概况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在食品产业链中各个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健全政府信息监管体系、信息传播体系,搭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实施信息追溯和预警制度来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全程监管,以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

美国政府强调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通过定时发布食品市场检测等信息、及时通报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管理机构的议案等,使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开发利用政府部门信息的国家之一。1966年,美国就制定并通过了有关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化的《信息自由法》,以促进政策结果的公开;1976年又制定了《阳光中的政策法》,这是《信息自由法》的姐妹法,适用于行政机关的会议公开,使公众可以观察行政会议的进程,取得会议的信息和文件,了解决策的程序,以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同时,政府还提供平台让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并加强对媒体的管理,要求媒体以客观、准确、科学的食品信息服务于社会,不得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谋取利益,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美国法律要求政府在制定行政法规时,允许国内外的任何个人和单位获得政府决策依据的信息,并进行评论,确保法规修订是在公开、透明、交互方式下进行的。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农业市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信息技术和信息体系的发达惠及了美国的农业和食品业,这样以信息为主导向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提供及时、公开、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务。

美国政府在其食品安全制度的国家报告中,特别强调风险信息交流和传播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信息传播使公众健康免于受到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政府将通过全国范围内各个层级的食品安全系统电信网和大众媒体将紧急情况告知社会大众,并通过信息分享机制告知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地区组织和其他国家,使消费者和相关组织能够及早进行预防。其次,通过风险信息交流提高风险分析的明确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管理部门风险分析程序也向社会大众公开,接受社会大众的评论和建议,可以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欧盟为了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将食品安全管理局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估、人类与动物健康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学建议向公众公布,管理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也允许公众参加,并邀请消费者代表或其他感兴趣的组织来观察管理局的一些活动,使公众可以广泛获取该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在欧盟的权威报告里,也把政府信息资源定义为最核心的国家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部门,掌握着大多数的社会信息资源,同时,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实施档案管理,农场的每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档案。加拿大联邦、省级政府农业部门都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向农场主、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业法规、政策、标准、灾害、经营管理及农产品供求趋势等信息服务。

在亚洲,自2001年以来,日本在JAS法的基础上,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该系统给农产品与食品戴上生产者(产地)、使用农药、加工厂家、原材料、经过流通环节与其所有阶段的日期等信息。借助于追踪系统能够迅速查到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阶段使用原材料的来源与制造的厂家以及销售商店等记录,同时也能够追踪掌握到食品的所在阶段。这不仅在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等方面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也能够及时查出事故的原因并为追踪有问题的食品以及将其回收上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已开始对牛肉实施该系统。同时,日本全国农协在2006年底之前,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和蔬菜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实施身份管理制度,将下属农协生产的所有农产品都编上号码,在零售商店销售时,必须标明该农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使用过的农药名称、浓度、使用次数、使用日期以及农产品的收获、上市日期等具体数据。全国农协还将这些具体的数据通过网络公布,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清楚地了解和确认所有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以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担心。

对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研究发现,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估系统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信息平台网络化为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食品溯源与预警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食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北京和上海是目前我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食品安全最好的城市。2003年,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协调小组与北京卓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数码防伪追溯系统”,这是一个集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数字密码及高科技印刷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防伪及管理系统,它通过最新一代的加密算法技术,为每一件产品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20位数字防伪密码,并在产品包装上粘贴,如同为每件食品打上身份证号码。该管理系统在全国属首创,当时欧盟国家的此类系统也正在建设当中。

2004年,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了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项目”。2005年,北京市开展了自产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凭借北京市农业局与河北省农业厅建设完成的北京市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横跨生产、包装、加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并覆盖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多个领域,有效支撑了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的管理。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食品可追溯机制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以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契机,北京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正逐步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2012年,北京市工商局部署在全市食品经营者中逐步推行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就是将以上记录电子化,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记录经营

食品的基本信息,既能使食品经营者完成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法定义务,又能使食品经营者完成自身的食品进货、销售、库存、盘点、财务等内部进销存管理工作,同时满足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要求,实现流通领域食品可追溯。电子台账管理系统从技术手段上实现了食品经营者所售食品的可追溯,更好地保障首都市民的食品消费安全,进一步提升了北京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2013年初,北京海淀工商分局为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进程,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在全区78家大型商场超市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安装推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公示系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进一步强化食品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创建了“酒类食品流通电子监管系统”,制定并实施《商品交易市场酒类经营管理规范》。现该系统已经覆盖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所有经营酒类的区域。尽管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还是存在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食品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低;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三是食品追溯体系不兼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系统性不够;四是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五是公众参与缺失,意见反馈不多。

四、完善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强追溯技术的开发应用

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早已通过强制性手段普及。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既是中国食品参与国际贸易的要求,也是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尽管北京在这方面已处于较先进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鉴于目前北京食品生产主体多为中小企业或分散客户,生产集约化的程度不高,监控条件较为薄弱的问题,应逐步探索出一些适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的食品信息可追溯管理模式,如日本的“替代营销”,通过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直销、集体购买(消费者合作社)和家庭配送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这可以精简食品供应链的环节,缩短信息流的长度,减少交易主体,降低交易频率,从而降低食品安全信息搜集、发现和传递成本。同时,还要加强追溯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RFID 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在我国处于研究示范阶段,还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要实现食品的可追溯,必须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适合北京生产实践的追溯产品。通过追溯系统强化食品生产、流通与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链条中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涉及到多个部门,所以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必须要做到有效的统筹规划与协作,构建政府各部门之间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实现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解决多头发布、相互矛盾、误导消费者、影响政府权威的问题。食品安全信息主要由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负责发布,主要包括各部门对食品及其原料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的监管情况,以及在监管过程中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相关的新闻通告、政务公开、法律法规、投诉举报服务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食品监督检查信息至少包括产

品名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项目等内容。所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全部对社会开放,公众无需身份验证即可方便、快捷地浏览、检索所有信息。食品备案经过审核后要及时发布,方便公众查询。信息的来源须遵循科学的原则,保证准确、客观与公正。

(三)加快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网

食品安全信息网站是代表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与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互动和信息发布的唯一官方通道,也是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最好的展示渠道。食品安全信息网不仅代表了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积极形象和坚定决心,也是代表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窗口,并能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是每个地方食品安全建设必需的内容。因此,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把能够公开的静态信息完整地公开,同时要及时更新动态信息,对于需公众知悉的信息食品信息安全数据库应提供便捷的查询手段,以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要对各级食品监管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都具有熟练的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履行监管职责的能力。此外,还要组织社会各界,包括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化教育培训、交流和合作工作,特别是对于负责家庭食品采购主体的家庭主妇和老年人,使他们掌握食品安全信息查询方法。这样,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实现市民与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互动,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系统的效用最大化。

(四)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正确引导大众媒体舆论导向

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管理系统重大课题攻关、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方面。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职能赋予相关的专家机构,政府部门则集中精力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几个关键环节,由政府部门组织,提供专项经费,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组织科研人员和专家进行专项攻关和研究。此外,由于食品安全信息影响广泛,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所以一旦有关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信息传出,传播速度就会特别快,如果出现误传、谣言,就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其社会反响特别大,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行动、经济生活和生产就业。因此,大众媒体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中,应自觉地、理性地把握形势大局,引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对待和努力改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同大众媒体的联络、沟通,提供可供传播的、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大众媒体在舆论宣传方面的正确引导,营造理性的舆论氛围,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参考文献

[1]陈宏.浅议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2]段韶芬,张曙光,郑国清.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4(5).[3]范春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其借鉴——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信息披露制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3).[4]范品俊.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9(3).[5]古川,安玉发.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6]何征峰.如何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J].信息化建设,2007(6).[7]李瑾,杨利琼,秦向阳,丁萌.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9).[8]林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刘韵凤.关于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的探究[J].情报科学,2012(6).[10]门玉峰.北京市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2012(9).[11]门玉峰.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8(9).[12]潘春华,梁早清,朱同林,谢刚生.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7).[13]周游,朱秋蓉.我国食品安全信息规制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补救[J].特区经济,2010(12).作者: 门玉峰来源: 《对外经贸》2013年8期

下载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档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时淑华 陶春元 汤 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文章以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案(本站推荐)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则 2 一 目的 2 二 释义 2 三 基本目标 2 四 基本原则 2 五 适用范围 2 六 考核者 2 七 被考核者 3 八 绩效管理内容 3 九 绩效考......

    如何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保证员工的工作活动和结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它是通过识别、衡量和传达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状况和水平的信息,并作出相应指引来使......

    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保险业作为一个对当事人要求最大诚信的行业,却饱受社会各界诟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保险法》立法较为原则,许多规定在保险经营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的......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管理是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 文主要对高校系级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建立的基本要求,建立......

    思想政治研究: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分析讨论(五篇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方向。建设服务型......

    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培训构建与实施.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战略转变为全体员工的行为,用绩效管理来保障企业战略的实现,打通从战略到绩效实现的通路。通过绩效管理使全体员工的行为都能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