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23: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

第一篇: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

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

目前,我国高校中日益汇聚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不再孤立、静止、片面地存在,而是呈现出关联性、流动性和完整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其应用困境不断凸显,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努力破解数据应用中的难题,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一、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利条件与基本表现

大数据与人们的思想、行为紧密相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一,各高校快速无缝网络的建设优化了数字化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搜集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即时数据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学生的学籍注册、网络选课,还是教师的教学科研、组织管理都能产生海量数据。特别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师生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媒体进行网络互动与沟通,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信息数据的交流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位置等各种信息已成为高校大数据中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二,高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了数据搜集与分析的自动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大量即时有效的数据。一方面,高校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环境感知技术实时捕获类型不同、内容迥异的丰富数据,实现对校园环境的动态监测;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自动对比分析,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互联,能够实现智能识别、自动定位和监控管理。比如,高校里普遍使用的校园一卡通就实现了身份认证、学籍管理、生活消费、图书借阅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化管理,是记录大学生行为数据的天然载体。

第三,高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提高了数据整合和利用的效率,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汇聚共享与分析应用。随着数据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数据提取和利用的成本降低,高校开始构建数据中心、大型数据库。2014年12月底,复旦大学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家社会科学数据平台,能够为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科研数据的存储、发布、交换、共享、在线分析等服务。[1]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到来,为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会有哪些表现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大数据作为观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显微镜,能够客观记录学生的信息、精准分析学生的特征、科学预测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个性化。

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工具实时追踪、监测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学习的即时数据和关联数据,包括视频观看的时长与次数、话题讨论的关心度与参与度、随堂测验的准确率和通过率等,教育者能够发现教育对象思想轨迹的差异和学习模式的不同。基于此,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深刻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征及其对教育信息的接受认同程度,从而全面真实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环节的形式及顺序,并进一步为学生推荐量身定制的学习策略,包括相关的参考文献、网络课程及应用软件等。最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数据转化成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图表形式,直观形象地向教育对象展示数据间的联系和规律,如标签云(Tag Cloud)和时间流(Time Flow)就可以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教育对象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教育对象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主学习。因此,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学习与定制化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根据统一标准制造“克隆人”的教育模式。

第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大学生日常理论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服务者。大学生人数众多、思想多元,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细致入微,很难做到对教育对象的精准把握和服务成效的精确评估。而大数据技术则能够为每个大学生勾勒出一副“数字剪影”,进而细分群体、归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由粗放走向精细,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精致服务。

首先,利用大数据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有效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大数据平台,教育者能够对每一个学生的“事实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搜集与追踪,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思想动态及心理倾向,筛查出特殊学生和易感群体,并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抚慰,使其困扰的情感和矛盾的思想不断得到调适,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其次,利用大数据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促进大学生成才。一方面,教育者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设置“潜能导师”精心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提高专业与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快捷地为其推送相关的知识技能、招聘岗位、就业形势等实用信息,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精细化的咨询服务,减少择业的盲目性。最后,依托大数据建立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奖助勤贷、图书借阅、校园支付、宿舍管理、就医挂号等多项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同时通过对海量相关数据的搜集,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全面洞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切实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

第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管理。随着数据的获取、存储与分析变得愈加方便快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决策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形成全面、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利用大数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如百度指数等数据分析和共享平台能够为研究者提供趋势研究、需求图谱、舆情管家、人群画像等数据服务,不仅有利于教育者关注学科热点、探索学术前沿,而且有助于教育者问题意识的增强,善于发现研究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从而不断丰富学科内涵、开拓学科领域、完善学科体系。其次,大数据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化、明晰化,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大数据定量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目标,细化每一个环节,细分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能,实现责权明确到位,防止诿过争功。最后,大数据使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提升决策的科学水平。一方面,动态监测获取多维度、高质量的海量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从而进行预警和预控;另一方面,根据大量即时数据和关联数据的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决策的细节,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断得以调控纠偏。因此,大数据应用能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

总之,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去探索规律、辅助决策、预测未来,才能不断获取新知、发现学科规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新力和预见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重视数据,并期望用大数据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棘手问题、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应用中,仍然面临着搜集、应用、管理和发展大数据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匮乏,有效供给不足

应用大数据的重要前提是拥有海量数据,尽管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能够充分利用的数据仍然相当匮乏,存在着数据多样化需求与数据供给之间的矛盾。

1.历史数据缺失。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并积极推动群众实践活动的发展,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源。然而,完整保存下来可供直接使用的历史数据并不多,部分数据还存在着缺失或者破损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战乱导致数据丢失,另一方面是数据存储技术的限制及长久保存数据的巨大成本。同时,思想行为数据的测量与搜集难度大也影响到历史数据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习惯于传统的定性研究,尽管也会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但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动态不定、错综复杂的,增加了对其进行测量与量化的难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里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比在其它学科领域里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要困难得多”,[2]不便于数据的记录与搜集。历史数据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对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比较,不利于进一步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2.个体数据稀少。个体数据作为个体思想行为状况的直接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撑,因此,缺少该类数据将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内数据的获取更多地依靠每年国家公开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各种教育年鉴以及各类社会调研,其掌握的往往是宏观的教育状况及群体的认知水平,而微观反映教育对象个体思想行为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数据仍相对缺乏。慕课的兴起,确实为教育者搜集教育对象参与课堂的即时数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很多高校由于经费与资源的不足,并没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因而也就难以大范围获取有效的个体学习数据。此外,围绕教育对象进行管理与服务产生的其他个体数据,如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结构化数据,发布在社交媒体中的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浏览网页产生的行为数据,以及物联网感知到的位置数据,等等,皆因分散在条块分割的部门与系统中而不能实现共享。因此,很难在相互隔离的数据孤岛中获取海量的个体相关数据。3.数据样本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并非触手可及,传统的问卷调查或者访问谈话等数据搜集方式往往费时费力、成本巨大,致使数据样本十分有限,难以全面覆盖。即使在大数据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完整的、综合的数据样本,依旧困难重重。当前,数据开放程度低,缺乏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迄今为止,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建立起社会科学数据中心,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导致数据的集成度、共享度不高并且种类单一,许多数据还因为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而不得不闲置丢弃,严重降低了数据样本的丰富性与关联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庞杂,挖掘难度大

“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面临着数据融合和挖掘分析的难题。

1.数据异构多源,定向分析的数据难以融合

大数据要求数据的完整性与综合性,就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巨大规模、纷繁复杂。一方面,数据的模态千差万别。既有用二维表结构来表达的结构化数据,又有文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其中超高维的非结构化数据占了绝大多数,不是传统的计量分析技术所能够轻易处理的。另一方面,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不仅有高校数据平台跟踪记录的关于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管理的各类即时数据,还涵盖其他散落在政府部门、电商企业以及网络公司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以各自的方式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功能互不关联,各个系统间的数据难以整合和衔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须掌握有效的数据融合技术使大规模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口径不一致的数据兼容,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分析处理要求,为数据的提炼和整合、个体行为规律的探索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

2.数据良莠不齐,真实有效的数据难以挖掘

浩如烟海的数据真伪难辨、参差不齐,对教育者驾驭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数据真伪难辨,虚假信息泛滥。这些虚假数据或来源于采集与分析的过程中数据输入的差错,或是一些部门、企业、个人为了牟取私利而故意对数据弄虚作假。例如,微信中的“刷阅族”就常常通过虚假点赞、刷阅数量带来大量失真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数据良莠不齐。教育者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干扰数据、无效数据,严重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精度。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指出:“大量的信息成倍增加,但有用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信号的比例正在缩小,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对信号和噪声进行区分。”[4]也就是说,如何过滤掉无效的数据,保留有价值的部分,对数据挖掘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为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欢欣鼓舞时,也容易陷入对大数据的滥用和崇拜,使个人权利受到侵害。

1.贴数据标签,阻碍自由发展

通过数据模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即可细分学生群体,实现其预测教育对象潜在思想与行为的目的,但也有可能直接侵害到教育对象自由发展的权利。一方面,利用大数据量化分析每个人的情感、态度、行为,从而对其智力、能力、潜力进行预判与定位,容易给学生贴上固化的数据标签,形成刻板印象;甚至对那些有过不良数据记录的学生作出不公正或带有歧视性的推断。另一方面,教育者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铺设成才的道路,试图帮助教育对象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个体自由探索的勇气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踪迹被媒介全方位地记录和监测着,仿佛生活在“数字圆形监狱”,即“我们所说与所做的许多事情都被存储在数字化记忆之中,并可以通过存储器访问,因此我们的言行可能不仅被我们的同时代人所评判,而且还会被所有未来人评判”,[5]从而带来安全感的缺失和信任机制的瓦解,致使大学生在大数据面前惶恐不安,极度警惕,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崇拜大数据,弱化批判能力

随着大数据价值在社会各领域的凸显,一些高校教育者对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上的变革产生了强烈的预期,这种预期的持续演化很可能引发大数据崇拜,即盲目信任大数据的力量而忽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科学诉求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者要积极学习、接受和应用大数据技术,永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一)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获取,拓展数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拥有海量数据是高校应用大数据的基本前提,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重视数据的搜集,拓展数据获取的渠道,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供给不足的难题。

第一,坚持数据搜集的针对性,深度聚焦关键数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数据搜集的重点,提高数据搜集的实效。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服务的主要力量,应自觉主动搜集与教育对象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详细的数据资料。无论是人事档案记载的成长背景、慕课平台采集的学习数据、图书馆保存的借书记录、校园论坛参与的讨论话题、一卡通留存的消费数据甚至是物联网感知的位置数据等都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重点掌握的第一手数据。另一方面,鼓励教育对象进行“自我量化”,即利用可穿戴设备或应用软件对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各项生理、心理指标进行实时测试和记录。这些个人数据的搜集不仅为教育者深度聚焦大学生个体思想行为数据提供了可靠依据,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着网络最活跃的群体时,只有积极搜集每个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碎片化“痕迹”,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评估教育对象。

第二,坚持数据搜集的广泛性,拓宽数据获取渠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数据的关联性和规模度,丰富数据的来源,尽可能获取全面的数据,以完整拼凑出教育对象的网上信息图谱。一方面,搭建本学科的数据共享平台,畅通高校间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整合和利用的渠道。通过打造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数字空间,促进不同时空数据的共享互联,从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分散失落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的丰富度。另一方面,依托政府与企业统一数据格式标准、明确数据交易原则,从而打破数据壁垒,逐步开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舆情、环境、消费、社交等方面的重要数据,方便教育者在政府数据门户、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移动数据研究中心等网站快捷获取相关数据,赋予教育者更广阔的数据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要搜集教育对象的全部数据是比较困难的,教育者只有树立起大数据的关联思维,增强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随时、随地获取,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利条件。

(二)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数据决策的精度和信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海量异构多源、良莠参半的数据,如果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精细的处理,只会埋没其巨大的价值。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培养和引进大批数据科学家,提升数据驾驭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人才支撑和科学决策。

第一,用心培养精通数据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大数据环境下,应当给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熟悉统计分析与量化研究的教育者培训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提供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使其熟练掌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高级数据分析技术,并实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过滤、提纯和分析过程中,从而促进数据管理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效融合异构数据,剔除虚假数据,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同时,组建学科内的数据专家团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相关课程,引导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跨学科、跨院校的联合培养,以培养出大批专业功底深厚、数据分析能力扎实的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分析的迫切需求。

第二,积极引进数据科学家,增强数据决策的可信度。数据科学家被《哈佛商业评论》杂志誉为“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因为他们善于运用科学的数学算法、先进的数据挖掘工具对数字符号、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纷繁芜杂的数据进行综合与提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分析力和果敢的决策力,是经过专业学习和专门培训的高级数据人才,兼具网络编程师、软件开发师、数据规划师、数据可视化设计师等多种职能。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引进优秀的数据科学家,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动态呈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得到充分利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建议。同时,与数据科学家展开精诚合作,进行学科共建,即利用数据科学家已掌握的数据、技术和成果开发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特殊需求的软件与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三)推进环境的营造与治理,把握数据使用的维度和限度

大数据技术在给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收集、利用和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个人权利面临着被侵犯的风险。因此,需要教育者在多层面进行科学调控,积极营造信任安全的大数据环境。

第一,把握大数据使用的时、度、效,创建彼此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即时机和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做到审时度势、冷静对待。既充分利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的良好时机,又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伦理挑战,从而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度,即边界与程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用大数据时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仅明确数据搜集的范围,而且把握数据挖掘的深度,从而避免数据使用失度带来的信息滥用和隐私侵犯。效,即作用和效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辩证看待大数据的成效,实事求是。清晰认识大数据的局限性,不乱贴标签,谨防“精准预测”下的数据暴政。总之,只有把握好数据使用的时、度、效,才能在高校建立起可信、可控、可靠的良好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开展。

第二,完善数据管理和立法,给予个人“被遗忘的权利”。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国工信部2013年颁发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明确了数据处理过程中收集、加工、转移、删除四个环节的主要规范,提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七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公开透明、质量保证、安全保障、合理处置、知情同意和责任落实,为规范大数据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但这部指南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仍需继续努力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欧盟已经就个人数据保护出台了关于“网上被遗忘权利”的法律,美国加州也通过了“橡皮”法律,赋予民众要求相关机构删除涉及个人隐私数据的权利,从而在法律层面切实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效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与滥用,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篇: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学生 崔一菲

学号 20080801043

4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

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

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民族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旅游开展几年来,全国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升温,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旅游,积极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通过加大红色旅游投入,红色旅游景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通过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功能,在全民教育、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和释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当前,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以外,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拟定了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了各类红色旅游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业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发展红色旅游,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其中,加强红色旅游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增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实效的重要途径。全国红色旅游培训系列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的这套教材,对于推动广大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从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为红色旅游储备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多层次、宽领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而努力。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四川的红色旅游业景点:

1.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邓小平故居和纪念馆,华蓥市华蓥山

游击队遗址)

2.巴中市、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巴中市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南

江县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保卫战战史

陈列馆;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苍溪县红军渡纪念地;南充市仪

陇县朱德故居纪念馆)

3.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凉山州会理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红军长征纪念馆;泸州市古蔺县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红军纪念碑,石棉县红军强

渡大渡河纪念地;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

会议旧址,马尔康县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

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4.宜宾市宜宾县赵一曼纪念馆

5.资阳市乐至县陈毅故居。

在处理老少边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关系中,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

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减贫旅游”(PPT)的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红色旅

游,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

广大党员牢牢坚持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发展红色旅游,可以起到弘扬中国伟大的民族

精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作用。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坡精神、太行精神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

化传统的生动体现。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此外,它还有利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发展

红色旅游,可以增强革命老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老区经济整体全面的发展。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为开展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行动载

体。

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任何文化、精神都必须通过物质载体

得以实现,依托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的红色旅游应运而生。红色旅游是解读红色故事和长征精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红色旅游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作用,可以使

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传播到全国各地,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事业。红色旅游能较好的反映和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踏着红军的脚步,在这条这条充满自豪与神秘,向往和憧憬的“二

万五千里”的路上,长征精神”也随之传播到四面八方。

第三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树立和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2-0165-03

??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高校来说,这是继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指示,必将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融合的产物

?ァ拔薏?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它是在“吸收和创造了两千多年来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基础上产生的[1]。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先贤们的荣辱观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尤其是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ピ谖夜?古代传统道德史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谓“仁”,是指爱人之心、仁者爱人。作为道德规范的“仁”,它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所谓“义”,是指正当、应该和适宜。作为道德规范的“义”,它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依据道德义务来确立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时坚持“义以为先”、“义以为上”、“以义制利”,在生与义发生矛盾、不可兼得之时勇于舍生取义。所谓“礼”,是指礼仪、礼制和礼则。作为道德规范的“礼”,是“仁”、“义”道德要求的具体行为模式,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礼,安心、忠实地尽其本分。所谓“信”,是指言守诺、行不欺。作为道德规范的“信”,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真实无妄,不欺人欺己。所谓“智”,是指知识和理性。作为道德规范的“智”,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要求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增强道德理性,具有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体系包含着超越时代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ピ诟锩?战争年代,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2] 在这种革命荣辱观的引导下,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以革命为荣、以背叛革命为耻,以勇于牺牲为荣、以贪生怕死为耻,以密切联系群众为荣、以脱离人民为耻,涌现出了像抢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和张思德、江竹筠等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推动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ソ?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并强调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并且主张,“一个人不管负什么责任,在革命事业中只不过是一个螺丝钉。我们所获得的成绩绝不能看作是一个人的,而是多数同志努力的结果。”[3] 科学地解释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辩证关系。在这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思想解放为荣、以思想僵化为耻,以改革开放为荣、以保守封闭为耻,以带头致富为荣、以安于贫穷为耻,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开拓创新的改革家和勤劳致富能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ズ?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明确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这个前提性、基础性的重要问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ナ紫龋?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缺失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我们的一些优秀传统道德、先进的思想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一些为官者,收受贿赂、以权谋私,而且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什么这是“权势魅力的体现”,更有不少人是带着“羡慕”的心理来看待这种本该是不正常的东西。公德方面,不少人越来越缺乏公共意识,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艰苦朴素、遵纪守法等曾经是不容置疑的崇高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的诱惑下越来越滑向“见义可不为”,一些人信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些不健康的、腐朽的东西直接影响和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判断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的标准发生了扭曲。另一方面,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育人模式上忽视甚至削弱了人文教育, 导致不少青年学生人文素质偏低, 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与之相关的传统意识淡漠, 如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十分淡薄, 不要说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也不要说道家颂扬的“圣人气象”等, 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所形成的一些革命传统与作风, 有的大学生也难以接受。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种价值都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一种生活“多元化”体现的话,那么“多元化”缺乏主流价值的引导,或者人们根本不认可应该有一种价值判断是主流的,这就是不正常的,是应该纠正的。以上现象恰恰说明了一些人已经丧失了对主流价值的判断,变得不知荣辱,甚至以耻为荣。

?テ浯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健康发展有着榜样和示范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方面。受市场经济各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团结互助和艰苦奋斗等意识逐渐淡薄,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在大学里沉渣泛起。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在道德建设中,必须下大力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正确的荣辱观与健全人格的内在关系,正确的荣辱观与民族兴衰的相依关系,自觉在行动上明耻自警,洁身自爱,“穷不失义”,“贫而不谄”,绝不做有损于正义、有昧于良心、有辱于人格的事。

三、树立和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路径选择

其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三是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有关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 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 循循善诱, 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其二,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大力提倡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具有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体现,是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最终要体现在行为方式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思想认识层面, 必须努力将积极思想转化为积极行为。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和积极组织指导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以主题座谈会、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播、慰问抗战老英雄及宣传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光辉历程”主题活动, 引导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以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法律讲座论坛、知识竞赛、普法电影展播等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开展科技节、社团活动月、设立“艺术长廊”等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成就时代先锋, 打造红色阵营”思想者论坛、农村调研、助残义卖公益活动等主题, 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关心、指导、支持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因势利导, 使大学生社团组织成为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场所。

其三,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如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优秀人物和优秀成果展览宣传、绘画展、征文、歌咏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目光,而且是对学生心灵世界的触及,它将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另外,开展一些能够突出时代性、社会性和广泛性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条幅、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蕴涵文化气息,成为影响学生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重要校园文化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崇尚真善美, 憎恨假恶丑, 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其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使教师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三种责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他们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这个疑难问题不单单是指学业上的疑难问题,还包括思想上的、感情上的一些问题。所以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外,另外两个重要的内容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品德修养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深浅、求知精神的强弱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品德行为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和品德定位作用,在“言传身教”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所以说,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荣辱观念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只有教师做到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做到言行合一、表里一致,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进一步摆正教书育人的关系,净化校园空气。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4]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6-03-20.??[5]张光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王翠.论中国传统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用??[J].学习论坛,2008,(2).责任编辑:靳华

第四篇:“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

[1]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创新性。运用以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为基本内容的“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通过“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能改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起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红色资源”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途径,能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术界也非常重视把“红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课和实践活动当中,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例如,李忠在《井冈山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文中提出“充分利用井冈山的‘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目前,其应用的现有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理论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红色资源”运用思路。注重把时代精神与优良传统精神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以此来加强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红色”书籍、歌舞影视、文物作品来丰富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单调无趣味,教学效果更具实效性。第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寻出积极可行的“红色资源”应用方式。建立“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亲身体验当时革命的峥嵘岁月,实地参观革命纪念地,重走红军道路等方式。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积极开辟“红色资源”网站,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平台与文化等等。

国外对“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充分的肯定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最近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几年,很多外国游客来中国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被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崇高精神所打动。此外这种“红色旅游”的方式也成为了国外学者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途径之一。

中国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大学生缺少“红色资源”文化的熏陶,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对“红色资源”精神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社会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使“红色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以期当前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资源”的理论概述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劲动力和不朽的民族精神。”[4] “‘红色资源’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它包括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物作品等等。二是精神层面的‘红色资源’,它包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5]红色资源传承了党的光辉历史以及革命老前辈可歌可泣的崇高精神,它蕴含了祖国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精神,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红色资源”的特性

1、广泛性

“红色资源”不仅分布范围广泛,遍布全中国各地,而且具有广泛的意义,因此,它一经问世,必然产生广泛的影响。

2、理论性

“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创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精华而构建的,它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已经帮助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胜利。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在新的时代下这些理论继续被理解和运用,成为教育人民振兴中华的巨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资源”的价值既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践上,充实、发展“红色资源”的理论,最终目的还在于实践。

3、时代性

“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时代的产物,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源泉,既是一代又一代对“红色资源”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又是对“红色资源”的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并不会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而消亡。虽然“红色资源”是特定时代的特定精神产物,但是这种特定精神一经产生,就不仅仅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内容。

4、直观性

“红色资源”给我们以看得见的实物展现,内容丰富,如文物史料、旅游胜地、英雄画像、名人格言、国情知识、烈士墓、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等,电影、电视、歌曲、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这些内容形式直观形象,斥诸人的感官,使人身临其境。因此,直观性是“红色”教育资源的基本特点。给人以实物展现的“红色资源”感染力强,影响人们的情感,人们在接受教育时必须触景生情,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唤起人内心的情感,汲取健康的精神内涵。

5、民族性

“红色资源”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革命时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是其历史使命。因此,民族性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重新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二、“红色资源”的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红色资源”由于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等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今各高校已把“红色资源”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价值目标、文化精神和理想信念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体现了时代精神。同时,这些方面,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英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勇奋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红色资源”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定为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理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道德风范和优良作风。把“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内涵加以提炼、开发,科学地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去,有助于切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红色资源”中所蕴涵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题材。

(二)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活教材

理想和信念是人民的精神支柱与成就事业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凝聚力所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6]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必须要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想和信念。

“红色资源”直观生动、感染力强,蕴涵着丰富的理想与信念教学资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红色资源”精神的灵魂。青年大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对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无限崇敬,具有接受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内在动力,而“红色资源”中又富含生动感人的革命事迹,领袖们传奇般的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军长征中的动人故事以及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都生动感人,对年青学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感染力。通过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参观革命遗迹,重走“长征路”,听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等,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转型期,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各种价值观念相互融合、相互冲突,引起了大学生对现实的思考与怀疑,也使不少人出现焦虑、迷惘等消极心理,出现了行为偏差,甚至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开发和弘扬“红色资源”,能有效消除大学生理想信念困惑,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全国而且易于开发。“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到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南昌;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到革命圣地延安;从革命转危为安的历史转折地遵义,到全国解放战争指挥中心西柏坡;从红色故都瑞金,到共和国首都北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都留下了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足迹,处处都耸立着革命的丰碑。” [7]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代表着灿烂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教育财富。各地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加以开发、深入挖掘,就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使大学生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能够因地制宜地教育当代大学生不断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与时俱进的价值

“红色资源”由于其潜在的独特价值,自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在青年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它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和传统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它又具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我们在发挥“红色资源”教育作用时,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的内涵,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因此,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然而,就目前的现状分析,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实现。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1、高校大学生缺少“红色资源”文化的熏陶

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红色”这一词在中国的概念并不陌生,也很容易联想到“革命”一词。“据一项《大学生”红色资源”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问卷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红色教育资源”等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定义不是很清楚;32.25%的大学生选择去革命纪念地的主要目的是旅游;20.30%的大学生是第一次听说红色教育;只有12.62%的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的内涵和事例比较了解;只有16.12%的大学生经常到革命纪念地去参观。”[8]特别是身处优越的环境里的80、90后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概念淡薄,没有多少人进一步去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革命历史,认识“红色文化”。据一些学生反映,教师很少在政治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讲解有关红色文化的知识与事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上缺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也很少听有关“红色资源”教育的专题讲座或讲解。只有极少数大学生会去看那些极富教育意义的红色经典影片和红色书籍。如此,“红色资源”在他们的学习文化中只是轻描淡写。

2、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红色资源”的教育形式仅仅局限在课堂死板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不能更形象、更真实地把“红色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不能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到红色事迹的真实面貌与革命精神的伟大,同时红色教育也没有彻底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来。此外,很少有学校组织参加去“红色资源”地的党团活动或实践活动,即使有大部分仍停留参观游览、看革命题材影片等较浅层面,没有形成整合全部“红色资源”的巨大优势。另外,虽然当前很多高校陆续建立了“红色资源”教育网站,但网站规范化欠佳,内容也过于陈旧,不能够有效地利用“红色资源”,及时更新内容。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不多,开展的红色主题活动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校园内很难形成红色教育的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红色资源”的应用形式有待丰富和加强。

3、对“红色资源”精神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首先,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都只是停留在组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比较浅显的“红色资源”应用形式上,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观看红色影视作品也是抱以娱乐为主的态度去观看,如:由于崇拜某个明星,为了影片里的明星而来的。对于红色影片最终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很少达到对“红色资源”精神层面的提升。其次,大学生成群结队到博物馆、革命旧址、纪念地参观游览或集体观看红色影视时,缺乏相应的明确的计划方案、指 6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导思想、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一般习惯于让受教育者写一篇观后感、心得体会等之类的文章作为考核依据。最后,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教学及学生工作中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来看,只注重枯燥的理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多,对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不感兴趣,同时对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认识也不是很理想。使部分学生对爱国的认识就是必须认真、勤奋好学,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

4、社会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

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及全社会都应关心与支持这项工作。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些人却推却责任,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高校的事情和教育主管部门。导致“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社会层面的关心与支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9]在市场经济和红色旅游升温的背景下,社会各部门如文献资料室、历史博物馆对“红色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开发,但各部门之间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却缺乏协作合力,有关部门也尚未完全落实老百姓的期盼。绝大多数“红色资源”地都实行收费制,然而对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高校来说,这无疑限制“红色资源”教育的开展。另外,地方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很多“红色资源”研究成果、“红色”专家等宝贵资源,由于缺乏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也不能很好应用到高校大学生红色教育中来。

(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当前在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对“红色资源”缺乏兴趣。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80、90后,当今时代趋向于社会信息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文化多元化。青年大学生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特征。对于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浏览新闻已成了课外时间的主要内容,很少花时间去阅读红色书籍,并且越来越远离“红色资源”教育。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对经典名著不感兴趣,对深层理想信念不予重视,对过去的历史不关注,甚至在大学期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红色书籍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学生。

2、客观方面,社会各部门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完善,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大、形式不够新颖。

“红色资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高校开展有关“红色资源”教育的宣传活动,没有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去参加,一方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面说明高校对加强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或宣传不到位;一方面说明宣传的形式不新颖,不能形成“红色资源”教育的舆论文化氛围,致使“红色资源”教育很难在大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此外,我国社会各相关部门对“红色资源”地的开发与利用没有酌情考虑到高校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等特殊原因,对参观“红色资源”地的教育活动实行收取费用的制度。增加了高校应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济负担,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更好、更广、更方便地应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四、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路

青年兴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祖国的未来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成为现实。“红色资源”的利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是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红色资源”,应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非常丰富,但无论运用何种途径,都要进科学合理的规划,深层次的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使得学生能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升华。现今的“红色资源”教育多数是听报告会、看革命题材的影片、参观博物馆等表面形式,难以形成实效。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的阅历,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人文历史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应把“红色资源”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诠释,深刻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并且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课堂、教材、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民族精神中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因此有“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10]同时,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该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革命精神内涵,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带着严肃而崇高的心情而不是娱乐的态度去观看影片。观看结束后,及时的组织学生对影片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开展讨论活动,第一时间抒发心中的感想,写下体会,使得红色影片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创新“红色资源”的教育形式

第一,高校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一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利用红色书籍、影视、图片、报刊等多种辅助教学材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理论课堂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红色资源”教育的效果。第二,建立“红色资源”教育网站,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设红色专栏,及时更新红色专栏内容,做好网站维护工作,在丰富网站“红色资源”的同时做到网站规范化、系统化,让学生受到更好的“红色资源”教育。第三,开辟“红色资源”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周边的“红色资源”地开展实地教育活动。例如听当地的革命老前辈讲述革命事迹,重走革命道路等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深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第四,注意整合“红色资源”。“红色资源”虽然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但是绝大部分比较分散,时代性比较明显,因此,教育部门应对我国的“红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通盘考虑,扩大视野,充分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愿望结合起来。” [11]

此外,学校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关于“红色资源”的物质文化),它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和物质基础。优美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能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促进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12] 斯坦福法学院第一任校长乔丹也说过:校园内“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知道体面和诚实。”[13]

高校可以利用“红色资源”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资源”的教育。

(三)利用“红色资源”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时,参观者很容易被英雄人物的遗留物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及崇高的精髓所感染。地方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挖掘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丰富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真实内容,挖掘革命纪念地的特色,提炼英雄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将更多的“红色”研究成果等宝贵资源应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高校可以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建立定期的红色教育实习基地。对于我国高校红色教育资源,地方政府和红色景点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参观学习的红色教育活动应采取免费或弹性价格制度,以降低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成本,减轻高校经济负担,促进高校红色教育的有序开展。

(四)“红色资源”体验与“红色”教学相结合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在高等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成果的结晶,具有系统性和感召力。” [1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利用和开发“红色资源”是大学生获得红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与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利用“红色资源”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实践,优势也在于实践。只有把革命老前辈创建的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再把这种崇高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才是其真正目的。

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形成“红色资源”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进行自我教育。对已开发出的“红色资源”教育成果应进行专门性的应用研究与推广,使之转化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使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红色资源”的巨大魅力。例如,“可以利用假日或者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开展调研红色革命史实、体验红军生活、重温红色历史、重走红色革命之路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熏陶思想感情。” [15]

(五)将“红色资源”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中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在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红色资源”当作考核去对待才能调动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去学习革命老前辈经过艰辛万苦创造的“红色资源”知识,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运用“红色资源”来评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新内容。首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试试题当中多多出一些有关“红色资源”知识的题目,把“红色资源”既当作手段又当作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结论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人才和接班人,合理利用好“红色资源”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红色资源”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在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着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红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色资源”精神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社会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教育效果不明显等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度内涵,形成“红色资源”与“红色教学”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关部门相结合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这一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由于本人才识所限,以上探讨只是初步的尝试,在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 化,在广度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2.[3] 李忠罗.井冈山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井冈山学院报,2005,(4):56.[4] 夏绪仁.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深化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J].党史文苑,2009,(2):52.[5] 刘党英.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61.[7] 李美秀,夏仁,黄群.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07,(8):56.[8] 龙海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文教资,2009,(2):24.[9]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M].北京:人民日报,2008,(3):23.[10]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和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11] 李振东,王姣艳.当前大学生红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7,(10):51.[12] Mark,R.O’She.from standards to success:a guid for school leaders.The New Republick,2005,P28.[13] Cranton,P.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new perspectives for teacher of adults.Jossey-Bass Inc,1996,P54.[1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7.[15] 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39.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历时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障碍,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度过了难关。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蒋翠婷老师,感谢她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及不厌其烦的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她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鼓励着我,是我学习的榜样。

其次,感谢我的室友、好友、同学们,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尤其要感谢他(她)们对我论文格式的指导,是他们让我的论文变得更美观,从中也让我更熟练的懂得Words文档的使用。

再次,我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谢这些学者们!从中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红色资源”的知识,为我写论文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借鉴。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业一如既往的支持,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恩情使我终身难忘,是你们让我顺利的完成了大学学业。

另外,感谢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我论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资料,快捷的方式和优美的阅读环境。

祝愿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天天开心!

李莉花

2012年4月20日

第五篇: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学生 崔一菲

学号 200808010434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民族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旅游开展几年来,全国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升温,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旅游,积极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通过加大红色旅游投入,红色旅游景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通过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功能,在全民教育、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和释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当前,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以外,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拟定了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了各类红色旅游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业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发展红色旅游,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其中,加强红色旅游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增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实效的重要途径。全国红色旅游培训系列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的这套教材,对于推动广大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从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为红色旅游储备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多层次、宽领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而努力。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四川的红色旅游业景点:

1.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邓小平故居和纪念馆,华蓥市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2.巴中市、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巴中市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南江县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苍溪县红军渡纪念地;南充市仪陇县朱德故居纪念馆)

3.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凉山州会理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红军长征纪念馆;泸州市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红军纪念碑,石棉县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县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4.宜宾市宜宾县赵一曼纪念馆

5.资阳市乐至县陈毅故居。

在处理老少边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关系中,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减贫旅游”(PPT)的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广大党员牢牢坚持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发展红色旅游,可以起到弘扬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作用。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此外,它还有利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增强革命老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老区经济整体全面的发展。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行动载体。

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任何文化、精神都必须通过物质载体

得以实现,依托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的红色旅游应运而生。红色旅游是解读红色故事和长征精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红色旅游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作用,可以使

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传播到全国各地,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红色旅游能较好的反映和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踏着红军的脚步,在这条这条充满自豪与神秘,向往和憧憬的“二万五千里”的路上,长征精神”也随之传播到四面八方。

下载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优势与科学诉求[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