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该有何种教育生态
大学英语该有何种教育生态
■崔靖靖
如果“很洋”的大学英语课堂里还延续着“很土”的教学方式,那会是一种有效教学吗?
教育部2007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要具备有效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整体地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纷纷对新的课程教学任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离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何实现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师的追求目标。教育生态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念是把课堂教学看成微观课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生态因子(如教师、学生及影响课堂教学因素等)间的动态组合和互动。生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开放、和谐和自然的环境下全面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存在“花盆效应”现象。“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也被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在空间上有局限性,同时还要人为地为其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在花盆内生存的个体或群体一旦离开原有的生存环境,将会失去生存能力。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普遍存在着“花盆效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局限在固定的课堂空间里,学习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无法进入更加真实的交际环境,也就无法提高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学生不仅不能在课堂上有效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更无法在课外广阔的空间里有效自如地获取知识,得到各种能力的提升。这些都不利于生态化教学课堂的建立。
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失衡。教育生态学把课堂看作独特的微观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生态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态因子,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生态因子互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部分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大班授课超出了课堂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学生这一主要生态因子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片面。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测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当前这种评价体系片面地强调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这不利于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旨在营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发展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这一主要生态因子得以全面健康发展。
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任何系统,只有具有开放的特征,才能与外部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能不断发展。要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花盆式”教学的问题,可以大力探索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的研究与开发。自主学习的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生态环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生态因子在全新的虚拟环境中重新相遇,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营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氛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生态因子,如何使诸多因子和谐相处,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是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低焦虑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和发挥,从而实现师生间的真正互动,使得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生态因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为了保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学生这两大生态因子与其他教学因子必须达到教与学的平衡。忽视任何一方,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控制班级规模,施行分级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一来,教与学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相辅相成,互相激发,维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通过了某个英语级别的考试来衡量,而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变化和能力发展为参考,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和课堂即兴发言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行为发展和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和共同自我检测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的发展性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第二篇:英语作文:关于大学教育
My Opinion on Summer Makeup
Although we all believe that who have learned, there are obtained.However, as for summer makeup, I strongly oppose it.Then, Why do I say in this way?
On the one hand, most of our students don’t want to learn in the hot summer.It’s so difficult for us to concentrate mind on study in such hard situation.In the stove of Wuhan which has so high temperature, how can we survive in a month of severe fighting? Did not begin voluntary, how successful will it end? Students as learning subjects are not active, the effect of learning how could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with it?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somestudents who often skip classes, surely including me.Even, a classmate who go back home for the power failure in dormitory.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facts, you can se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summer makeup.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the courses teachers taught are meaningless.The knowledge which you know, even if the teacher do not speak, you still know;The knowledge you do not know, even if the teacher, do so speak, you still do not know.Actually, it’s really true.In the oral class, the teacher is playing the game;in the appreciating class, the teacher is in the sermon;in the writing class, the teacher is doing useless work.On the contrary, many students
is playing mobile, reading novels, falling asleep.And I can not help wondering what will they gain on earth?But the only thing I may know is that I try my best to read some professional materials which will help for my next semester.So I could have a clear conscience without any regrets.The above is my point of view of summer makeup.That’s all what I want to say at this time!
第三篇: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1.申报书
2.教学理念:
教学指导思想
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目标
资源建设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评价方式
机考方式申报书P7 无纸化计算机考试模式+视频
照片
网络方式申报书P7 A点+照片
口语方式暂无
教学环境场地
教学案例整理中
教学录像
3.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
基本信息教学情况
教学情况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学生评价 骨干教师基本信息
教学团队申报书P20-23(上)
教学改革
项目著作论文
教师获奖整理中
师资培训
4.课程描述
课程发展历史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课程教案
知识模块
资源分类
视频材料(按教材课文分)
音频材料
PPT
课程技术特征
5.学习管理
学习过程管理
手段措施
学习评价
测试试卷
测试成绩
形成性评价成绩
自主化学习成绩口语活动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
笔试成绩机试成绩学习支持服务
保障措施
取得成效
教学实践
活动录像
活动照片
学习习作
PPT
文字
学习反思
教学效果
学生评价
学生评语
问卷调查
学生作业
机上作业
机下作业
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
校内专家
督导
自我评价
教学特色
完善思路
6.课程评价(该部分和教学效果的相同即可)
学生评价
学生评语
问卷调查
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
校内专家
督导
自我评价
教学特色
完善思路
7.课程特色
教学理念(申报书P49)
评估方式(该部分和学习评价方式同)
机考方式申报书P7 无纸化计算机考试模式+视频和照片网络方式申报书P7 A点+照片
8.学习的平台
自建学习的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库
大学英语提高层次课程库
体验英语网络学习系统
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
9.教学录像链接到教学理念的教学录像
10.政策措施
第四篇:生态文明教育(推荐)
三.生态文明教育
(一)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 大力开展对公众的生态意识教育,更新思想观念,使公众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二)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 生态文明道德观对公众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着力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道德观,主要应抓好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教育。要教育公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文明的进程,以远大的目光和全球意识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要教育公众充分认识人类在地球这个自然体系中的定 位;要教育公众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自然的万事万物;要教育公众树立起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思想观念。只有使公众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三)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然性;引导公众强化全球意识和“地球家园意识”,不仅使他们学会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也使他们学会负责,具有“道德感”和“义务感”;引导公众通过参与环境建设实践,使他们的责任感和人生观产生质的飞跃,并完善其人格,为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公众树立环境 法律 意识,包括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使他们从环境他律转到环境自律,最终养成环境自律精神。
(四)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加强对公众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一是要抓好公众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懂得生态发展的规律,提高对生态发展的认知。二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要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和教师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或从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并把研究出的成果反馈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三是建设社会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就是一个生态子系统,在社会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陶冶人文精神的社会景观,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对公众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德教育。
第五篇:生态体验教育
生态体验教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
由沙丘
2005年7月,我校荣幸的被中央教科所批准成为“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学校,并确定了“生态体验下”健康课堂“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随着对课题研究和理解的逐步深入,我们将课题研究重新定位在“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上。对于生态体验教育的认识还是来自于中央教科所刘惊铎教授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科研课题。我校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在课题专家的高位引领下,两年来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感悟,现总结出来,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生态体验教育相关理论简述
(一)“生态体验教育”的涵义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主张师生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学习与生命质量,需要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
“生态体验教育”,既注重做人的基础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又注意德育先进理念的引领,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建构中小学德育,融通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当代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从当代未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康人格和生态智慧。它以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教育哲学为指引,着力促进体验者和导引者的互动与德性发展,恢复道德的自觉性、生成性和互惠共生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把外求与内求有机耦合,探索一种内外交融、臻于美善的德育形态,促成德育从知性论到体验论的转向。
“生态体验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合理内核,在师生、生生和亲子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导引体验者融通和澄明现实世界的生活关系,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题以德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追求由约束性道德教育向发展性道德教育转变,由单向式道德教育向双向互动式道德教育转变,由单一道德教育向多样化和个性化道德教育模式转变,由封闭式道德教育向开放式道德教育转变。
“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 + 开放式对话 + 反思性表达。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
(二)“三重生态”的含义
所谓“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自然生态因子包括:水、土、气、生等环境要素,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景观等;类生态因子包括: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族群、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生态因子包括:人与其身心的关系,包括身心健康、安全、良心、自尊、自我意识、理想、信念、信仰等。自然生态是人生命的物质滋养,类生态是人生命的社会依托,内生态是人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当代人生存于三重生态之中,三重生态圆融互摄,对生命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三)生态体验的定位--道德教育
1、生态体验是一种有价值的道德教育。
知性论道德教育以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培养为其目标,强调“教育者”做了什么,而生态体验论道德教育则是以培养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为其目标,强调生态德性生成主体的“体验者”做了什么,其“德性生成”的状况如何。生态德性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的,而应是由体验者自己在三重生态关系中养成的。古今中外的道德教育实践反复证明,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的生成,必须通过三重生态体验才能实现。三重生态的和谐存在对健康生命样态的养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生态体验是从对生态关系的体验切入的道德教育,它是对以往人类道德教育形态的一种涵盖,也是一种超越。这种活生生的经历不仅使他可以产生一定的生态德性体验,还可以使导引者所讲述的抽象而显得空洞的道德规范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赋予饱满的真实生活内容。
2、生态体验是有效的道德教育。
现行学校德育每天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生命投入,可谓苦口婆心却无法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其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关隘。归因分析发现,浅层原因是德育定位偏移,脱离了生活整体、完整教育和完整的心灵;德育价值取向偏斜,忽视了基础品格和道德智慧;实践操作过程存在脱轨、脱靶和空焊现象。深层原因是哲学观和方法论存在着形而上学和割裂化的倾向;疏于养成实事求是的学风;习惯于简单模仿和运动式的做法。道德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知性论道德教育只能保证做了多少道德教育工作,使人获得了多少有关道德的知识,但并不能保证人的德性的养成。刘惊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揭示: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提出了“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命题。
二、来自学校的实践探索
两年来,我们以生态体验教育为统领和牵动,在生态体验式师资培训、生态体验式学校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生态体验式学科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把生态体验师资培训作为第一要务,做到“入脑、入心、有行动”。生态体验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理论涵义是什么?与以往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实践操作?这些老师们一无所知。所以对教师的培训成为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第一要务。我们从理论讲座、体验式活动推介、成立学习共同体、问题聚焦、建设生态体验教育论坛、指导教师实践操作等方面展开系列化、有针对性地培训,使教师达到“入脑、入心、有行动”的效果。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三次请来刘惊铎、姚亚萍两位教授来我校做专题讲座,老师们亲自聆听到全国著名专家带来的前沿理论报告,通过与专家进行零距离对话,老师们理解了生态体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义。学校课题负责人由沙丘副校长在课题推进中组织各分校、不同年级、青年教师、及课题核心成员等不同层次的培训多达到15场,通过理论讲座老师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达到了“入脑”的效果。
生态体验教育凸显体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设计、组织好体验活动是生态体验教育成败的前提。依据总课题组的活动推介,我们多次开展了生态体验式的师资培训,推出了“插手指”、“不要想老虎”、“撕纸”、“心灵之旅”、“你在我心中很重要”、“我的角落”等数十个经典体验活动。让教师们先参与、先体验、先感悟、先享用,达到了入心的效果。老师们在培训后这样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教育不是单纯性的改正学生的错误,其实老师自己也有错误,失误的时候,正是对生命的感悟的过程”。“通过体验式培训,正像刘惊铎教授曾说过的'体验是无害的,只有真真正正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真诚的希望我们能在生态体验过程中,创设和谐美善的育人环境,以一颗赤子之心去体验,用心灵去感动,将自己的微笑热情地传递,使自己的生命无限亮丽!”“回来后,在培训体验的时刻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忘不掉,它深刻、有内涵、感动、有人文的感情,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到从家庭到学校的教育,有了新的感触、吸取了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在这里形成研究体验论的目标,研究的动力的方向,和参与研究的信心。” 为了加强课题的管理和推进,有力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为同盟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这个最基层、最紧密、最灵活的共同体,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具行动力的基本组织。通过学习共同体和年级组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问题聚焦”工作,即组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分别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现状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真问题”不是教师凭经验推测出来的问题,也不是我们看表面现象或是主观臆断的问题,它一定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制约了教师和学生发展实在问题。我们将聚焦到的问题定位为研究的课题加以归类、厘清,聚焦的教师问题有:观念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方法单
一、情绪波动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性格影响教育工作等56个;聚焦的学生问题有:自私、网络成瘾、早恋、厌学、撒谎、手机、行为习惯养成、缺乏感恩等114个。这些问题成为我校校本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抓手。另为,我校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生态体验教育论坛”(www.xiexiebang.com),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交流空间,述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生命感动。开展生态体验教育,我们重点加强了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和培训,沿着先模仿熟悉操作模式,到运用已有活动解决真问题,再到创生活动解决真问题的路线,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在体验式班会、体验式家长会、体验式学科教学、生态体验式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收到的很好的效果。
教师们通过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做中学、在互助中提升、在静中反思,在体验中亮丽了自己的人生,享用到职场的幸福。
(二)以生态体验式的学校文化建设为基点,融通三重生态,构建和谐学校。
我校确定的办学宗旨是“构建和谐学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最终要实现文化的管理,和谐学校一定要有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建设,必须要遵循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的原则,它是以尊重、公正、平等为前提的。以往,我校进行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可那是没有理念引领的,是零散的、片面的、狭隘的、随意的,自从开展了生态体验教育的课题研究后,我校以课题理念为统领,站在生态体验的理论高度重新定位为“学校文化建设”,它包涵了环境的文化建设、人际关系文化建设、学校与家庭、社会关系文化建设、教育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等。生态体验的视点告诉我们,生态体验教育不是压倒一切的颠覆性教育,而是具有融通性的,整合各种教育因素,诱发美善教育因子,师生互惠共生的和谐教育。据此,我们把以往开展的所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措施统整起来,去固除弊,展示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1、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开启师生的生命智慧。69中学的学校环境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的。操场墙壁上的绘画、教学楼前厅的浮雕、走廊里的挂板、字画、图片等都出自学生们的手笔和老师的心血。图片中展示的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一幕幕,那一幅幅画、那灵动的书法,那挂板和浮雕的非凡创意,无不涌动着师生们亮丽的风采,无不展现着师生们的生命智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真实,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诱发和唤醒的积极作用的。
2、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浅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隐性文化是深邃的,是体验的、感悟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象校园环境这样的显性文化的建设,更应该注重隐性文化的建设。两年来我们在组织建设、活动设计、班级管理等工作中重视了文化的管理和文化的建设。
(1)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加生命阅历,体验运动之美,体验艺术之美。
我们设计开展了“唱大歌、跳大绳、绘大画”的文体活动,即千人同唱一首歌、全班同跳一根绳,多人合作一幅画。此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课上教,课下练,以合作体验为基本形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品格,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体育精神和艺术精髓。每日清晨师生踏入校园那悠扬的乐曲流入耳畔;升旗仪式上雄壮的国歌唱响校园;课前一支歌扬起青春的风采;操场上千人同唱一首歌让学生们找到自信、找到力量;大绳上每增加一人,每多跳过一次,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张画纸上多人来描绘,共同勾勒美好的心灵家园。这一切都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和律动,所有的美善因子在学生心中流淌。
我们还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校园体育吉尼斯”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设有规定项目(跳绳、跳远、投篮等)和自选项目,满足了学生个性体育特长展示的需要,更加丰富了校园体育运动。打破纪录的同学更成为老师和学生们心目中的英雄。另外,每年的4、5月份的篮球赛和健美操比赛,十月份的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都是学生们最快乐、最幸福的季节。我们为学生们搭设了展示的平台,营造了体验场,学生在运动中,在艺术的陶养中,在相互合作中展露出亮丽的生命样态。
(2)建立学生社团,学生们在自主实践的体验中成长。
学校在部分学科教师的自愿参与下,组织学生成立了大大小小20几个学生社团,其中体育社团有:悠悠球协会、轮滑队、舞蹈队、篮球队、健美操队等,艺术社团包括:管弦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冰雕队、摄影队、书法绘画队等,还有小记者团、国旗班、文学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社团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他们自己制定章程、自己招募会员、自己设计活动......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合作、协商的情况下实现,这给学生的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入社团不是因为优秀,而是因为人所拥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入社团经过锻炼使自己优秀起来。这样的人生体验是受用终生的。
(3)创建“个性化班级”,实现班级管理自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应该成为学生们心之向往、快乐成长的地方。“个性化班级”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班歌、班训、班徽,要有反映班级精神面貌、富有特色的班级网页。每个班级在每学期初都要进行一次重新的设计。“个性化班级”打破了传统教室统一布置的模式,调动、激发广大学生及班主任老师的创作热情,创建不同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个性空间。推出的“家的感觉真好”、“绿色家园”、“温馨的港湾”等个性班级,一改往日的灰色与暗淡,使教室活泼跳跃起来,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自己亲手装点的教室里学习生活,有了更多的愉悦与温馨。另外,班级规则、班级程序的制定必须通过学生们的集体讨论,才可执行。这一过程,充分表现出教师的民主管理之风,表现出平等、尊重的育人观,是类生态融通的最好体现和必须体现。
(4)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知书、爱书”的读书活动。
孩子养成阅读、看书的习惯,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须功课。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以书为友,我们要求班班建立小书架,学生从家里奉献出阅读过的、积极健康的图书到班级,利用早自习、午休、自习、课间等时间分享、共读。当学生沉浸在书中意境时,可与圣贤为朋,与先哲为友,感受传统文明,领略世界文化,共享智慧人生。学生可以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在阅读后的反思中,在超越时间、跨越时空局限的体验中厚重了自身的生命阅历,提升了道德智慧。
(三)以生态体验式班级管理为重要抓手,加强学生的基础品格培养,提升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场域和空间。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管理规范等大都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实施对班级的管理来实现的。学校开展生态体验教育,以生态体验式的班级管理为重要抓手,将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班级管理的指导和把控,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落到小处、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目的是努力创建一个以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生态的班级文化环境,帮助教师提高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培养学生基础品格,塑造健康人格。我们尝试通过“班级人际氛围形成、制定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开展生态体验式的主题教育”三个层面开展生态体验教育。
1、建设班级团队,形成良好人际氛围,融通类生态关系。
在新生入学或每学期初始,班级都要开展“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充分沟通和交流,研究制定本小组的队徽、队歌、队训,确定本小组的学期发展目标、行动指南等,并将这些写在纸上,与其他团队交流分享。在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学会了沟通,达成了共识,融通了类生态(人与人、人与人群等)的关系,班级呈现出和谐、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
“了解你身边的人”的签名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沟通。每学期,班级组织学生开展“获得签名”的体验活动,去了解和发现你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如:找到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找到一个喜欢吃辣椒的人;找到一个你敬佩的人(写出敬佩的理由)等。活动要求体验者必须获得被访者本人的亲笔签名;每名同学必须在两周时间内,主动、充分的与其他同学交流,认真完成任务;获得签名不是目的,参与此活动关键是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督促同学们在新环境下,加深对你身边的同学了解;真心交流、和谐相处,通过“签名活动”,希望同学们彼此成为“真朋友,好伙伴”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对话,分享活动的收获,提升认识,找到沟通和交往的好方法。“获得签名”的体验活动在建设班级团队,形成良好人际氛围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制定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凸显民主和谐管理之风。
设置班级规则和程序是建立良好班级纪律、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措施。所谓“规则”是指师生合作共同设置的、典型的、对学生提出的主要期望和标准。其目的是告知学生,在班级里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所谓“程序”是传达对不同类型学生行为的期望。它们通常提供一些具体的活动,直接指导完成某些事情,而不是禁止某些行为。组织制定规则和程序的体验活动时,首先教师与学生要一起讨论制定全体学生一致遵守的行为标准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们将他们所有认为重要的标准都列出来,要求学生描绘他们在班级里怎样表现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清单确定后,组织一次讨论会对每项规则和程序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表明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行为标准。也可以让学生把规则和程序清单带回家给父母签字然后再返还老师。最后,当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规则和程序,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则和程序后,由教师帮助学生们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如某班规则为:待人礼貌、友善;爱护学校和私人财物;遵循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努力学习、遇到难题时向人请教;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等。程序有:收发作业的程序;扫除的程序;参加会议的程序;迟到的同学进教室的程序等。
由于学生参与制定了班级规则和班级程序,所以学生们都能自觉遵守行动公约,努力践行。制定规则和程序的体验活动,群集了师生的生命智慧,凸显民主和谐管理之风,逐步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3、开展生态体验主题教育,实现品德培养的“点”上突破。我们将生态体验主题教育与以往的主题班会相融合,由班科任教师调研访谈,组织学生座谈,聚焦班级学生成长中在品德、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真问题,然后,设计生态体验教育活动方案,开展体验教育活动。例如:69中学初二某班现有62人,手机拥有者78%,现使用者46%。学生使用手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课上出现了学生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扰了老师授课、同学听课;同学间互发短信,存有不良信息;还有手机不慎丢失,带来经济、精神损失;同学间存在比阔等现象。针对班级中这一真实现状,班主任舒东老师在“生态体验教育”课题理念的引导下,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交往中的热点和困惑,选择了班级生活中的真问题,以《面对手机》为题,展开了一次有益的道德体验的专题研讨。
主题活动伊始,班主任老师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在不得以的情况下,班主任老师接起了电话......与会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面面相觑?舒老师在接听电话后,对学生说:“刚才我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真是对不起大家,同学们对老师接听手机有什么看法?作为中学生应如何面对手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讲述了他们与自己手机的故事,一件件生命叙事真实在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活动从班主任创设的体验之境切入,引发学生讲述了与手机之间的切己关联的生命叙事,通过学生课前分组收集到的的关于手机的资料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就“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了开放式对话,学生亲历了现场采访的体验,让学生们走近与会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进行多样性、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入体验之思的境界,学生的反思性表达是真实而深刻的。活动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生态体验式的课堂,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验者,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是导引者,同时也是一名体验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道德意识与生命质量,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体验下的课堂,知识容量大,有层次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中,调动了与会所有人的多重感觉器官,突显孩子们的个性,让所有人“归真”,拥有“本真”心态。另外还推出了如强晓光老师的《面对水污染》,直面关爱大自然的道德情操;刘志英老师的《红与黑》,打破了学生的自私心理;李淑荣老师的《蹲萝卜》树立了班集体团结协作的风气。等等
生态体验主题教育直接指向班级管理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真问题,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与反思中澄明了思想,提升了道德境界。
(四)开展体验式的学科教学,力争在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上有所突破。
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是学生的三种基本生活状态,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学习生活占据着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空。如果道德教育不能在学习生活中落实,不能在学科教育思想上有所体现,学校的道德教育终究还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在学科学习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们力求充分发掘教师内在的道德潜能,在教学中遵循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导引,以身示范,师生共同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对教师及学科的情感认同,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科教育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人性的魅力。语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情境,常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读、去画、去品析。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细节完成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四大名著的赏析,为家乡人列传,广告、对联、漫画体验,识别各国国旗等活动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感到体验产生了认知的突破、它开拓了语文课堂的时空视野,学生个性也在体验中充分张扬。
数学学科,开展了以“数学知识的背景--知识的形成--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的升华--数学应用”的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自身体验活动着手,按“体验活动、领悟提高、形成观念、反思应用”的思路,着力从基本知识形成过程、解题训练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中去实现。比如,在实数、三角形、多边形等的分类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过程中渗透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在换元法、解方程组等的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在函数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英语学科,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备课:教师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广泛收集相关的资料,全面调研学生需求和学习水平,总结和归纳出体验式教学法备课的着眼点,即:教学内容问题化;讨论问题情景化;问题结论多元化;目标任务多层次化。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注重建构,教师通过“引、扶、放、收、评”几个步骤指导教学。凡是学生做得出的,就让学生去做;教师决不包办代替,使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科学的有创意的新知识,并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注重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注重换位体验,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威老师的语文课《不尽的桥》,刘笑男老师的数学课《密铺》,牛君老师的英语课《地球日》等。还有汪爽老师的政治课《做情绪的主人》,顾玉芬老师的生物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成为各个学科的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的引领课。
五、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反思与领悟。
(一)生态体验教育应是“爱与尊重”的教育。教师“爱与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以关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少些技术手段的控制,多一些真挚情感的投入,是开展生态体验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而重要前提条件。
(二)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让教师的生命样态首先亮丽起来。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在当代如果你的教育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走上讲台!”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一定要先体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只有让教师的生命样态首先亮丽起来,学生的生命样态才有可能变得美善、亮丽。
(三)开展生态体验教育不是否定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而是要融通各种教育因子,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四)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聚焦教育中的“真问题”,以体验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五)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从模仿走向创生。先根据已有体验活动,解决教育中的问题,然后再针对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体验活动的设计,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了教育智慧。
(六)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实践操作环节,即营造体验场、全息沉浸、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
(七)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侧重加强对学生基础品格的培养。基础品格包括诚实、正直、同情心、团结、尊重、责任感、宽容、正义等。
(八)开展生态体验教育要学会同辈群体合作与分享。结语:
我校在开展生态体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收到一些老师和家长的反馈,他们表达了对生态体验教育的认同和赞赏,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收到了效果。我们认为生态体验教育可以作为全校教育工作的上位理念,统领其它各方面的工作,实现教育的深刻变革。
综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前线做法和粗浅认识,有些内容我们也只是刚刚涉猎,只有做法,没有经验可言,今后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或作进一步的调整。恳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