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

时间:2019-05-12 23:2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

《细胞的癌变》学案

【本节需掌握以下问题】

1.什么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3.细胞癌变的机理是什么?

4.如何预防癌症?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自主预习】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细胞受到_____的作用,细胞中的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__________的恶性增值细胞,这种细胞就

是癌细胞。癌症通常也叫_____,是由癌细胞大量增值而引起的。2.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________。

②癌细胞的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____发生变化。由于细胞膜上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

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和______。答案:1.致癌因子 遗传物质 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 恶性肿瘤 2.无限增殖 形态结构 表面 糖蛋白 分散 转移

二、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如____ ;化学致癌因子:如___、_

;生物致癌因子:如__ __。

2.内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和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_ 和__。原癌基因主要负责_ __,控制细胞_____和 _____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____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_ _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导致正常细胞的__ 和____ 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答案:1.紫外线 X射线 尼古丁 硝酸盐 致癌病毒

2.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调节细胞周期 生长 分裂 阻止 DNA 突变 生长 分裂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活动1: 分析癌细胞的概念,注意与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区别

活动2: 阅读教材125-126页,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思考讨论1】癌细胞增殖的方式是什么?(有丝分裂)学习任务二:探究癌变的原因

活动1: 阅读教材126页,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和内因各有哪些?

活动2: 讨论为什么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思考讨论2】

只有癌细胞才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学习任务三:讨论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生活的实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癌症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二篇: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癌变教案

第6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知识教学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五、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七、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多媒体平台

十、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情景导入

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动画。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3、师生互动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书上的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2)首先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其次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然后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会分裂和分化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板书〗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提问〗那么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哪些区别呢?

〖看课件〗播放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图片,启发学生回答: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提问〗(分四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1)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2)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后得出:

一、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练习〗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物理致癌因子)

(2)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二、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三、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四、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 4 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

(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4、小结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2)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4)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5、随堂练习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 B、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D、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2)检测某一植物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3)下列哪组是细胞癌变的特征()

① 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减低 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率减慢 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4)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A、细胞增值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5)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无限增值 B、形态与结构出现畸形变化

C、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D、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6)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A C A C D C

6、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拓展题

1.提示:不都是。如果早发现,有些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治愈,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

2.提示:(1)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肺癌。(2)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肺癌。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第4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因此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考虑到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已经让学生自己搜集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本节不再安排资料搜集活动,而是改为“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 防癌”。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引入,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再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资料分析和讨论。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但是经过漫长的与癌症作斗争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本节最后一段,以昂扬向上的语调,表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3)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癌症的资料及相关的图片。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2.检查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情境创设]

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的动画。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师生互动]

教师:提供自学讨论提纲和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P127的内容,重新整理加工知识结构。(用PowerPoint演示)

1.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有何独具的特征?

2.你认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呢?根据下列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 癌

症?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过29年的观察,发现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3)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所谓“炕癌”。(4)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5)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等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出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可能与吸入的上述气体有关。

(6)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7)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上子宫癌。3.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呢?

4.怎样预防癌症呢?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呢?人类能否征服癌症吗? 学生:自学、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整理。先学生发言,教师再用PowerPoint演示:

(一)什么是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恶性增生。(2)形态结构异常。

(3)细胞膜异常,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分离扩散和转移。

(三)致癌因子(外因)

(1)物理因素:各种有害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和核辐射等)

(2)化学因素:有害化学药物、制剂(如砷、苯、煤焦油、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第四篇:第6章第4节 细胞的癌变 导学案(本站推荐)

高一生物

必修一

No:25 使用时间:20141

编制:黄蓉

审核:刘双喜

第6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一.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 2.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____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三.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 化学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

2.内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四.癌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1)预防措施: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诊断手段:_____________的显微观察、CT、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手段。(3)治疗手段:手术切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结合你对于癌症的了解,想想看,癌症该怎么做到早发现,发现后又是如何治疗好?常见的治疗手段,大致的原理是如何呢?欢迎你们查阅各种资料,分享给你的父母。

2.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大致结束了,你能跟你父母大致描述下,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么?对于你的生活有了哪些新的指导意义?

衡阳市八中导学案 高一生物

必修一

No:25 使用时间:20141

编制:黄蓉

审核:刘双喜

【典例巩固】

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的活性降低 2.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3.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X射线

C.紫外线

D.苯 4.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

()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5.二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什么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拓展延伸】

1.2004年7月,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辽宁省的某些村庄将霉烂的粮食加工后廉价出售一些建筑民工,经过工商、公安部门的联合调查,对上述地区进行了治理整顿。霉烂的粮食不能食用的原因是其中含有大量

()A.化学致癌因子

B.尼古丁

C.病毒致癌因子

D.亚硝胺

2.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只存在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的染色体上 C.只存在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

3.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① 细胞膜被破坏

② 破坏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

③ 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④ 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目前,采用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指出下列概念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联系。(1)造血干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性,并能分化出血细胞。(2)白血病:白血病患病的原因是,患者血液内的_____________癌变,从而无限制的繁殖。(3)骨髓移植:骨髓的取得是从骨髓提供者体内抽取________________,并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再将后者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

(4)正常骨髓细胞的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条到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是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请从理论上推断给药间隔时间并简述理由。

衡阳市八中导学案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 第4节总结

第五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谈虎色变

C.红杏出墙

B.杯弓蛇影 D.抓耳挠腮

解析: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比如光、声、温度等,谈虎色变的信息是声音;杯弓蛇影的信息是光;红杏出墙的信息是光;抓耳挠腮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D 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C 3.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研究人员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然后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 cm的位置,结果在1 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了30只雄蟑螂。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

解析:由题干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可以吸引雄蟑螂,属于一种信息素,这对于蟑螂种族的繁殖是有利的。但是该激素对于其他生物是没有作用的,不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C 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 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不断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从南向北,日照时间越来越长,对于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但是这不是对行为信息而是对物理信息的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 5.(2015·朝阳区高三模拟)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获得的能量大于①同化能量的1/25 D.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①和③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灭绝,则③的数量不一定会减少,可由其他的食物代替。

答案:C 6.生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主要与光有关的是()①菊的秋季开花 ②我国植被的东西分布 ③动物的换毛 ④飞蛾扑火 ⑤青蛙的冬眠 ⑥鹿的繁殖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菊开花须受短日照刺激;动物换毛、鹿繁殖均受光周期影响;飞蛾扑火也是受光的明亮程度的影响;植被东西分布主要受水的影响;青蛙冬眠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C 7.若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C.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与B之间传递信息是双向的

D.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解析: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的,故A错;生态系统各成分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A 8.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同时培养蘑菇,既能为蔬菜提供无机盐,又能提升室内温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温室大棚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蘑菇等呼吸提供的热能 B.蘑菇等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C.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流动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大棚内有害昆虫,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流入温室大棚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包括蘑菇等呼吸提供的热能;生产者的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后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大棚内有害昆虫,应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 9.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A项利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B、C利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D项利用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故D错误。

答案:D 10.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答案:C 11.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伴随食物链而流动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形成的整体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另外,信息传递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形成的整体为生态系统,是对其结构的描述,不是对其功能的描述。

答案:A 12.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猫、狗等动物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中既有物理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生长素、抗生素

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舞蹈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C.花朵鲜艳的色彩

D.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收情况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甚至粪便等均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蜜蜂跳舞告诉同伴采蜜是行为信息。鸟的鸣叫声、萤火虫的闪光和花朵鲜艳的色彩等都是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为物理信息。松鼠和云杉之间是捕食关系,两者的变化属于营养信息。

答案:C 1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图解(图中数字代表某过程的能量数值,单位是kJ)。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同一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 C.甲→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低于乙→丙 D.该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碳元素在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同一营养级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甲→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300=15.5%,乙→丙的传递效率为20/200=10%;任何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C 14.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发出的气味也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5.请利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用品制作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并使其维持一定时间的运转。材料用品:小鱼、水蚤、水草、池泥、广口瓶、橡皮塞、吸管、小鱼网和凡士林。请完善步骤并回答问题:

(1)方法步骤

①在广口瓶底部铺上一层约10 mm厚的池泥;

②沿广口瓶壁加池水至距广口瓶口40 mm处;

③往广口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④广口瓶口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广口瓶放到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存在于________中。

(3)在小鱼大小的选择上应选择体型____________的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能建立能量的暂时平衡,原因是________。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健壮的水草,消费者通常是小型的鱼,数量要适量。此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成分中要特别注意光照、温度等必须适宜。答案:(1)③一些健壮的水草,适量的水蚤和一条小鱼 ④加橡皮塞后,用凡士林严密封口 ⑤温度适宜,光照强度适宜的地方培养

(2)池泥和池水(3)小 可以减少氧气和养料的消耗,容易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消费者和分解者为生产者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CO2)1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产生的信息素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属于物理信息。(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使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也能驱赶乙昆虫,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17.植物学家发现,当某种有害昆虫的幼虫咬食某种植物时,就会引发植物体细胞专一地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而这种物质会吸引来胡蜂。胡蜂将卵产在害虫幼虫体内,孵化出的胡蜂幼虫吃掉害虫幼虫。但人工损伤或摘去叶片后,该植物不会出现上述反应。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所述挥发性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________。(2)从上述可知,信息可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同人工损伤或摘去叶片相比,只有受虫咬伤的植物细胞才会产生该种挥发性物质,试设想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设想。请简述。答案:(1)化学信息(2)生物的种间关系

(3)在害虫咬伤植物时,其唾液(或分泌物)中的某种物质引发植物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6(4)在同一地区选定相距适当距离的长势相同的两组该植物,经同样处理使其部分叶片机械损伤;其中的一组用害虫幼虫的唾液(或分泌物)涂抹损伤的部位,另一组用清水涂抹损伤部位;观察并统计一定时间内飞来的胡蜂的数量。

下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