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樊代明院士学术报告随想
听樊代明院士学术报告随想
孙左奇
出差了没有现场听樊代明院士的学术报告,上班后,风风火火从现代教育中心拷取录像一份。听了完一部分,被樊代明院士卓越的学识、睿智的思想,揭示医学发展真谛,精辟的精品战略治学之道,以及对整合医学的美好前景憧憬的精彩演讲感化。结合近期自己的所思,谈一些随想。
1、拥抱信息时代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她想“蒸汽机的发明、电力工业革命”一样,让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发生着颠覆性、革命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高屋建瓴,提出了“互联网+”社会发展新理念。社会各行各业必须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思路。中国人再不能错过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用积极的态度,拥抱信息时代的到来。
2、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实时交流。近来出现的网络公开课、慕课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走在路上,也可以享受到著名学者的网络授课。校园将无边界。大学生的授课方式,将要引发深刻变化。比如,要采用“问题导向性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讨论要随时随地网络交流。学生可以成立各种学术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研究。老师们,教学方式要改变了,课件要重新准备,网络自学材料要准备,网络作业要准备,视频课程要准备了,个人网络辅导要准备,等等,发挥聪明才智,做好一切准备,向信息时代进发吧……
3、网络公开课是趋势教师应该把你的精彩留下来,现代课件制作技术,已经能够方便的把教学课程制作成为视频课程供学生学习。学校首先应该建立校内“网络公开课平台”、“微课平台”,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制作比武。提高教学水平。迎接教育变革新常态。
4、信息网络建设思路与方法商榷
1)成立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网络应用已经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却与其地位非常不匹配。信息网络建设包括信息平台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两部分。校园网络是信息平台的硬件支撑,应随信息系统需要稳步建设。信息平台是各业务部门信息化的载体。信息平台应该与各部门业务紧密结合,促进业务信息化。目前,我院的信息网络建设,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当然也没有信息化推进目标。建设使用“两张皮”。再好的建设不使用,就是浪费。因此,建议成立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目标和应用推进目标的制定,审核项目建设方案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考核信息网络建设成效。克服过去项目建设“一盘散沙”,信息使用“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网络管理没有目标的弊端。实现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有序推进的“一盘棋”目标。
2)校企合作促进建设 学校是服务社会的公益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校园网络共建与共用。让学生在高校有现代化技术应用体验,让校园网成为社会信息技术推广的“孵化器”。
5、校园网络近期建设目标
1)下一代“极简”校园网络
A. 下一代校园网络建设目标:
更快:采用EPON技术,实现光纤“千兆速率”到桌面。极简:校园网络采用核心层—接入层两层结构。网络配置与管理集中在核心交换设备进行。网管更方便,故障率更低。
虚拟化:可以按照需要灵活划分多个虚拟网络。如办公网、教学网、学生网、科研网、资源网、社团网等多种网络。按照需要分配带宽和网络资源。
智慧网管:网络运行、管理、维护智慧化,各种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配置简单。
无线通信:建立覆盖教室、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图书馆、科学会堂等重要活动场所的无线WIFI覆盖,实现无处不在的移动和无线通信应用。
网络组播:提供组播服务,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支持万人在线视频直播和点播。
网络安全:可进行网络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实现一个可信任的网络;
B. 主要建设内容:
1传输线路改造 取消汇聚层,各接入网络光纤直接接入○核心交换机。主干光纤线路重新敷设。
2教室千兆○
EPON网络 建设“以太无光源光纤网络”,提供WIFI、千兆数据、电视网络等接口。实现教室无线全覆盖,网络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移动终端网络自学。
3核心交换设备 购置两台核心网络通信设备,一主一○备。冗灾互备。
4流媒体服务 建立音视频流媒体服务器,为校园各种○流媒体信息发布提供支持。
5安全认证中心 建立数字签名安全认证中心,为校园○网和社会提供信息安全认证服务。
2)校园云中心
云计算与云存储
利用虚拟技术,把校园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阵列柜的硬件资源集成起来,实现云计算和云存储。按需为师生提供大数据大空间服务。
此项设备已经购进,需要按照需求部署应用。3)云数据中心
1资源共享云中心建立校园“云盘”,教室文档可以随○时存放(同步)到校园网云端。也可以共享成为校园资源。本软件已购买,正在部署。
2校园公开课云课堂 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视频、语音、○文档等多媒体课程发布到校园公开课云中心,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学习。
3移动校园云中心为高校师生提供包括课程表、空教○室、成绩查询、图书馆、校内新闻、校园外卖、公开课等服务,以及“发现”社交平台;为高考生提供志愿决策、考分查询、分数线、录取通知、阳光高考等高考查询平台,并发送最新最全面的高考咨询。
6、强化医学工程教育 樊代明院士讲,我国百分之90%以上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依赖进口。13亿人口的健康,依赖国外保证多麽可怕?作为医学院校,大力发展医学工程教育责任重大。本人妄想,长治医学院增设“医疗技术学院”和“医学工程学院”。医疗技术学院为医院培养医疗设备(器械)使用专门人才,医学工程学院为医疗行业培养医学设备研发、维修维护工程技术人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干起来吧。
第二篇:学习樊代明院士讲座心得体会
用整合医学的思维诠释优质护理的内涵
——听樊代明院士讲座心得体会
3月30日和31日,在医学院科技会堂聆听了樊代明院士有关整合医学的专题讲座。樊代明院士的讲座生动有趣、诙谐幽默、触人深省。“整合医学”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为现实的医学问题,即专科过度细化,专业过度细划,导致医学知识碎片化,给临床医生诊疗疾病带来的局限性问题。通过用整合医学的思维模式我反思了我所从事的护理专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得不由衷的对优质护理的内涵有了新的感悟。
一、“整合医学”的思维模式
樊代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人类的医学发展历史态势呈“N”状,除了表明医学水平的起伏外,也表明了医学学科之间先合后分然后再合的关系。在逐渐“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医学家,然后逐渐分成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各学科内也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这样的“分”虽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延长了寿命,也使治疗疾病越来越精细,但是这种“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临床成了检验、医师成了药师、心理与躯体分离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引入整合医学。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我们把现在已知各种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求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加以整合;不仅要求我们将现存与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们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而且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这种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通过这四个整合的再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新的医学知识体系。
二、整合医学下的护理现状
从医学的发展史看护理的发展,也存在着从“合”到“分”再到“合”的发展态势。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在疾病治疗及人体恢复中的重要作用。病人求医不仅希望得到最佳治疗,而且希望得到最佳护理。通常,诊断治疗的过程对病人来说也许是短暂的、不知不觉的,而对护理的体会则却是漫长而有知有觉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不断推进,医护关系不再是主辅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的平等合作关系。完成一台手术治疗,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跨学科合作、紧密配合的典范。有时护理工作甚至更显突出,手术师和麻醉师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服从手术室护士的安排,接受护士监督,以确保手术安全,避免并发症,甚至事故发生,这决非人们一贯印象的“护士在医生指导下工作”。
三、优质护理的内涵及护理专业的未来
2011年3月8日,护理专业成为了与医学平行的一级学科。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及《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一门学科要想真正独立,要想真正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加强护士内涵素质建设,在循证护理思维的引导下加强专业知识的整合,加强医护合作的整合。目前我们护理工作的最大障碍在于临床护士只是单纯机械的执行医嘱,缺乏评判性的护理思维,缺乏照护患者全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护理专业要想体现出作为一级学科的地位,体现出我们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必须在循证护理思维的指导下将自身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达到融会贯通,并上升为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综合评估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将器官看成患者、将症状看成疾病,不仅注重身体护理,更能注重心理护理。在护士内涵素质和专业素质提升的基础上,由通科护士逐步走向专科护士,再走向护理专家。我们护理护理专家可以开设专科门诊、下达护嘱,如饮食护理、级别护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护士的专业价值,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所在。
第三篇:尊重从何来——樊代明院士的精彩演讲
“精读名品”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开展了,在第七场和第八场之间间隔了至少4个月。我一直想在这场“精读名品”开场时一定要有一点话说,但是通过最近两三天的事情,我觉得那点“话”不用细说了,我只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三天前,也就是18号的早上9点,我从北京飞到法国,然后再从法国飞去日内瓦。这次我带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还有卫生部共组的一个医学代表团,一行21个人,都是年轻、杰出的专家,我是团长。去干什么?两个事情,一是访问法国医学科学院;然后在紧靠日内瓦的一个小镇Annecy去参加中法新发传染病的高端论坛,我是中方主席。三天应该是72小时,事实上我只用了69个小时,69个小时来回坐了26个小时的飞机;在法国巴黎和日内瓦各住了一晚上,花去16小时,加起来42小时用去了,还剩27小时;往返戴高乐机场到巴黎的宾馆,往返日内瓦至Annecy的宾馆,又用去了6个小时,还剩21小时;一共吃了4顿饭,跟外国人吃饭要说话的,又花去6小时,还剩15小时;在两个国际机场等机去掉6个小时,只剩9个小时。这9个小时做了很多事情,但也受到了一些“不愉快”的待遇,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国专家、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长,怎么挽回影响?靠什么挽回影响?我讲给大家听。
法国医学科学院在世界上是很了不起的科学院,成立快200年了,巴斯德研究所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所,这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其中有一个就是他们的院士,很了不起。但当我下飞机的时候,接我们的不是法国医学科学院,而是我们大使馆的人,当时我就不高兴。我心想,你们到我们中国来,可不是让你们的大使馆来接的!是我们接送的,这是第一点印象。第二,本来说好的,科学院的院长要接见,结果去了却是秘书长接见我,大使馆的同志安慰我说,在国外是秘书长管事。法方说院长有个重要会,我想你这个会应该早开或迟开,叫秘书长接待我不对等?第三,他们的服务人员问我的同事,说晚上怎么安排你们院长,是去看埃菲尔铁塔、还是凯旋门,或是去看红磨坊?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过去的个别访客可能没给留一个好印象,工作不干,想的就是逛风景。我马上告诉我的同事,回答对方,中方院长什么都不看,就是来访问科学院,是工作来的。接着他们带我们去看他们科学院的建筑。法国医学科学院有一个圆顶的大楼,是法国政府帮建的,就是他们院士开会的地方,很漂亮,有主席台,主席台中间是院长坐的,台下每个院士一个位置,这是有名字的,不能乱坐。必须是老的院士去世了,才有新选院士的位置,才能进去坐。此时,我就给他们幽默了一下。我说,你们知不知道中国国内流传一个关于你们这个楼的故事,一个赞颂你们法国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故事,说法国科学家在这里开会,议会也在别的地方开会,如果一颗炮弹打来,炸到这里,法国的历史将会倒退20年;如果炸到议会那里,法国的历史将会前进20年。我说这是真的吗?他们也很幽默,说“我想是的”。我说你们过去是那样尊重科学家,现在还是吗?他看我有点不高兴,听出了话外有音。然后开始座谈,谈得比较深。我发言时,对方秘书长好几次与他的服务员耳语,脸色也有些不对,最后我才知道,他是示意赶快去把主席叫来,因为很多事情他作为秘书长定不了,他也可能没有这样的能力。很快,主席就来了,还一再抱歉,说是会议把他拖住了。主席来了就不一样了,最后谈成了很多中法合作的事情。座谈会后主席说,还要带我们去看看他们的“宫殿”。我不好推辞,去了以后,他把我带到台上他坐的位置,那个主席位置的椅子跟别的不一样,要比旁边的漂亮。他说你坐这里照个相。我说不敢坐,坐那儿我头昏。他说你要坐,要照个相。然后他坐在我的一边,曹雪涛又坐在我的另一边,我坐在中间,正儿八经照了一张相。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以为就是为了照个相。我们同去的其他人,因为年轻不懂事,说也要坐那里照一张。主席说不行,只让我照。这是法方主席大的转变,很大很大的转变,完全改变了对我们的印象,这是访问法国医科院。第二天我们飞到了日内瓦,Annecy非常非常漂亮,可能有些同志去过。去了以后先是开中法高端论坛,前头有开幕式,我又不高兴了。接待我们的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叫梅里奥,是梅里奥基金会的董事长,可能有80岁左右,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曾祖父当年是巴斯德的助手,他祖父办了一个工厂,工厂今天还在,中国有两个重要人物与此有关,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小平。周恩来和邓小平就在那个工厂勤工俭学的。梅里奥作为大会主席上台主持会议,但他却带了一条110斤重的狗,他上去时狗也坐到台中央,旁边还有一只小黑狗,他说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大家一鼓掌,那个狗也在那儿叫几声。我想即便要幽默,在你们的国度叫幽默,对中国代表团也不能这样,要有尊重。接着请我讲话。我讲了一段话,讲的很不错。我说感谢大家,中国代表团这次来,受到特殊待遇,受到法国朋友和法国狗的欢迎。我说我们小平同志和恩来同志在法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他们回国后,给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我说我们这次回去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为两国建立起一座“金桥”,用于交流和协作……后头又请了两位法方教授致辞,包括他们的医科院院长。但幻灯机对我特别有利,我讲话时他们把我的简历及照片放出来,诸如重要头衔、发表了超过300篇外文论文等等。到了外国教授上台讲时,他们的电脑死机,所以我的照片和简历一直放在屏幕上,他们想动但动不了,最后我说我能解决,我拿了一本书把投影仪遮住,上面尽管一片黑暗但没有我的照片了,他们一阵笑声。
我的报告是第一个报告,历时1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因为不是我的专业,先期准备了半年时间,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准备,是全国的专家都在为我准备,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的内容,对我来说不是非常熟悉。大家准备的内容加起来太多,起码要讲3、4个小时,我看不行,好在我做过《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的报告,我在飞机上的十几个小时全都用于准备这个报告,幸亏头等舱条件好。我的题目叫“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na”,副标题是“一场横跨2000年的战斗”,从秦代开始,从立法开始,讲到3世纪我们发明“种痘术”,再讲到13世纪天花来了,中国人用此拯救了世界,一直讲到现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成果。讲完后他们服气了,台上台下的中外学者同表祝贺。
然后问问题,回答问题要非常睿智,法国人说英文有时让人不太明白,弄的我的同行也没听明白。我抓住了三个单词,一个是“卫星”,一个是“监控”,还有一个是“社会”,同事不明白,不知道什么意思。他问我们中国做这个事没有,我让卫生部的同志给他们讲一下,卫生部的官员说没做这种事。我说不对,有。我为什么知道有?因为我知道我校陈景元教授他们做了GPS对传染病的定位分析研究,当时他们形象地讲“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说你不必搞真正的病原体,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和自然的因素可以预测出来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比如疟疾,哪个地方更潮湿,哪个地方下雨多,把这些加在一起就可以预测出来疟疾的流行情况。卫生部的官员还不清楚,我们军队正在研究这方面内容。
通过交流,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就变了。但是,我告诉他,我要提前回国。当然提前回国是为了别的事,但他们以为我生气了。他们说,“你别走,我们要在闭幕式上把法国议长请来。21日晚上,议长从法国飞来祝贺本次会议并讲话。”最后他们通过努力,真请来了,大概就在今晚这个时候。我说不行,我要走,留下曹院长陪你们。所以我就回来了。我为什么要回来?其实不是生气了,人家对我们已经好了,不能那么小气,改了就好嘛!我是为了“精读名品”,还为了今天下午的“精细管理展”,更重要的是明天苗丹民教授组织的全国心理学会议,全国的心理专家几乎都来了,明天上午我要给他们做一个报告,在开幕式上要讲《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我们的心理学在军队还可以,但在全国还没摆上席位,很快就要成立心理学院了,要努力、要进取,更要领导支持。明天上午要做这个事,做完报告以后上午10点,我还要飞回北京,因为明天下午是国家教育部的会议,陈景元教授他们的国家创新群体要答辩,我是评委。如果我要不回来,原计划的所有事情,丢任何一个都丢不起。因为我们代表团这一连串的表现不错,最后跟他们谈协作时就非常容易了。这次访法除了开会,额外的收获有:第一,法国医科院将要为中国科学家设两个大奖,根据协商,由我们国家差额推荐给他们,最后他们来决定。这个奖不是一般的奖,是法国设的大奖,我跟他们讲,这个奖一定要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境内做出来的东西,希望四医大的同志们你们去拿上一个。咱们不是有那么多一等奖吗,那是国内的,应该去拿一些国际上的奖。第二,我们工程院和法国医科院互推院士,四医大的同志好好干,说不定你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选不上,但你选法国医科院院士选上了。第三,要设立一笔基金来资助中国高级学者出去做研究,一年至少2—3个。第四,新设一个共同研究项目,我说急性病已经有一个了,新发传染病现在做得很好,慢性病也应该要做一个。他说做什么?我说做消化道肿瘤,这不就和四医大联系起来了吗?消化道肿瘤现在已快得到我国科技部的支持,把它作为医药卫生领域中间的“两弹一星”项目,由四医大来领衔,组织全国精兵强将联合攻关。如果这次又得到了法国的支持,下次我到日本、美国…再争取他们支持一下不是很好吗?不就成了国际联合攻关了吗?我说你们要知道中国人过去有文献记载,说胃癌在2000多年前就是西安医生发现的。我还跟他们讲,我说贵国的拿破仑先生是得胃癌死的,拿破仑的爸爸和拿破仑的爷爷也是胃癌死的。还有一些项目要继续谈,但我说不行了,我得回去了。最后他们决定派Caen院士下月19日专程到北京、到中国工程院跟我谈,他是法国科学院和医科院的双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最后我同意了。
说了这么多话,明白了我今晚发言的意思了吧?四医大的全体同志们,要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要自身硬,如果我这个校长是个“窝囊废”,出去东看看、西瞧瞧,埃菲尔铁塔看了,什么都看了,但没为四医大争口气,你说对四医大是什么印象,对中国工程院是什么印象?反过来,我什么都没看,像个苦行僧,但在学术和人格上得到了尊重,这不什么都值了吗?我们很多人出国,是否都有这样的体会呢?所以,在座所有的同志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一定要自己有本事。无论是在国内和国外,只有你有本事,人家才会在乎你、看重你、尊重你。所以,我们作为老师,站在自己学生面前,学生对我们的尊重希望是知识、是本领,而不是年纪长一些,经历多一些,或者别的。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一定要跟名师,追前沿,求精品,我们的老师如果现在还不是名师的话,要赶快行动起来向名师奋斗;如果现在还没开拓创新的话,要尽快往前沿赶;如果还没有什么精品的话,我们也应该努力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它只承认名师、只承认前沿、也只承认精品。还是那句老话,我们今天只有读精品、品精品,明天才能创精品、献精品。
第四篇:听魏书生学术报告感悟
听魏书生学术报告感悟
陈占峰
暑假中,我有幸聆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听后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魏老师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教学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等方法的启发诱导,以及他对身体健康的不懈追求。无不让我惊叹于他的与众不同,持之以恒。下面我把我学到的魏老师的只言片语记录如下:
守住根本不动摇,不懈怠,不改变。守住常识,在不自由中寻自由。在没办法中寻办法。快快乐乐,尽职尽责。不能攀比,回归内心,天天幸福,天天快乐,敬业乐业,不能坠入怪圈,不牢骚,不指责,不埋怨,全身心爱自己的工作。不管把你扔到什么地方,都要从不自由处寻找心灵的自由。
当老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当校长,从最后一个学校抓起;当局长,从最后一所学校抓起。一分钟一分钟地抓实每堂课,抓住最小的时间单位,平时好好过日子,注意细节,手头。狠抓体育,灵魂指挥不了肉体。锻炼,扮多重角色,用公家的实践锻炼私人的身体。常识,常识,在常识。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成本。日久天长,形成习惯,干什么都是享受人生。
松、静、匀、乐。指身体放松,心灵安静,呼吸均匀,情绪乐观。适应环境,乐观进取,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规矩,规矩之上,人人平等。每天写日记,每天读课外书。前15分钟做难题,第二个15分钟背单词,第三个15分钟读书、作文。计划要定的低一些,容易做到。
为学生服务,永远不难为他。永远不放纵他。目标明确,时间紧迫,最高效,全身心去做一件事。凡是学生自己能会的不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不干。懒老师能培养出勤学生。永远不要居高临下,而是找准学生的起点。从来不用尖子生的成绩打击中等生,不用中等生的成绩对比差生。让优等生没时间骄傲,差等生没时间自卑。
保持个性化的价值观、人生观。把工作、学习当享受。守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长处,巩固长处,守住长处。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守住守住再守住,深入深入再深入,做细做细再做细。
第五篇: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2012年9月14日晚19:00,台湾知名作家侯文咏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网络时代的灵魂归宿”的学术讲座。
他用电影《傻瓜入狱记》中的一句台词“Don not shoot me , I don not agree”开头,说明我们有时候所做的事,并不是我们的内心所同意的,大众的逻辑并不一定是对的。然后,他讲到自己在医院做医生时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一次,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接触到了500多名癌症末期病人,随之,他对这些病人做了一个调查,当他们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中的一些人最在乎的是亲人的爱,另一些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对世界的意义,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情。面对死亡,我们平常所追寻的金钱、权力、地位等等,这些都是浮云。因此,在短暂的生命过程中,应该给梦想一个机会。如果我们没有成功,至少我们努力过,没有遗憾!
最后,侯文咏讲到自己在雅鲁藏布江边看着江水流过,想到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人生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是一场演出,总有闭幕的一天。人生是时间片段的连续。他举例说到小孩在迪斯尼乐园玩,是有时间限制的,他摔倒了,根本来不及哭,因为他想去玩更多其他好玩的游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是没有失败的,来不及等失败过去,应珍惜时间。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让将来留下遗憾!
听了作家侯文咏的讲座,使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时间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启发了我们的思考,获益颇多。
二、2012年10月8日晚19:00,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嘉映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何谓学术”的学术讲座。
陈教授首先给我们讲了学术活动的目的和手段,他认为学术活动是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一项活动,外在目的包括赚钱、养家糊口等,内在目的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等。他认为从事学术活动的人不仅应该喜欢结果,也应该在意过程。陈教授说目的在外部的活动的目的是单一的,而那些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的活动目的不是单一的。学术活动就是一种介于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间的活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目的与方式。学术会产生外相的效用(给外行者)与内相的效用(使学术活动本身增添了内容)。学术活动有两种效用,一种是外行难以评测的效用,另一种是外行可以评测的效用。因此,从事学术活动的人会得到两方面的酬报,一方面是养家糊口,另一方面是学术活动本身的丰富,在活动中获得了满足(兴趣得到满足和鼓励)。并且,学术活动会自发地保护那些对活动共同体有贡献的人。学术活动真正热爱者的人的生命意义也在于此——内在的成就感。
最后,陈教授总结道:学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行业,也不是增长技巧的行业,是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人所从事的活动,它带有创造性。真正想从事学术的人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要真正地进入学术传统,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通过学术活动,可以使自己的世界扩大,对世界增加新知。学术的最大外相效用是造就文化人。要想从事学术活动,关键是对它要有兴趣,兴趣是从事学术活动的最大动力。
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学术究竟是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职业规划的制定特别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2012年10月16日,美国纽约大学著名教授张旭东在西南大学文学院101为在校学生做了一场以《当代小说的历史构造——以余华<兄弟>与莫言<生死疲劳>为例》的精彩讲座。
张教授在讲座中,主要从《兄弟》与《酒国》两部小说中的对比阅读中,阐释了三个观点:
一、当代文学是文学传统的源头(主要是以当代人的眼光去阐释、去研究、去继承);二|只有在一个不确定价值的状态下,文学才是文学;
三、所有的文学都是当代文学。
在对于余华《兄弟》一文的研读中,我觉得尤为有意思,他认为文中的李光头代表着一种“下半身”的人物形象:性、坚毅、欲望以及决心;而宋钢则代表这“上半身”的人物形象:道德、善良、人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宋钢和李光头的特征,都有善恶的纠结和神佛的共体,而这才是最真实的人。
张教授在讲座上也传授了很好的阅读方法,在张教授看来,目前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会常常隐约地发现新的构造与旧的构造的对立,而形成一种对比关系,怎么读当代文学,为什么要读当代文学,成为眼下众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东西触动了你,带给了你疑问,给了你没有的生命体验?这是张教授认为在阅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我们读书要着眼于没有定论的东西,甚至是不被主流所承认的东西,要试图打破一般审美,而不要形成随波逐流的审美观,要看到书中最内在、真实的原创性,把自己与书本都归到一个从零开始的状态。
四、2012年11月8日晚7点,我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利君老师应邀在第8教学楼308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 “魔幻及其他:走进莫言”的学术讲座。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曾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她首先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莫言。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莫言由此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但,他听了很多民间故事,他“用耳朵阅读”。当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看了很多书,不断充电,向中外作家学习。莫言具有很多优势,比如丰富的生活、生命体验;非凡的想象力,非同寻常的感官、感受能力;丰富的创作实绩,他发表了11部长篇、100多部中短篇。莫言小说的品质很高,内涵上对根的思考、对历史的重塑、对乡村的悲悯、对现实的关怀;叙事视角、结构、体式、技法等方面的艺术创新。
随后,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下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她讲到有人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但是,拉丁美洲的那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而是拉丁美洲的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认为本身就是魔幻的,他们的描写是现实的,不需要幻想。魔幻现实主义就是拉美作家根据拉丁美洲土著人的思想意识,在描写中插入一些离奇的事情,借以反映拉美的社会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有:夸张、怪诞、象征,打破生和死的界限。莫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特征,比如奇特的人与事;打破生与死、人与鬼、人与兽的界限;民间的鬼神精怪故事。并且,莫言魔幻写作具有双重资源,一方面是中国志怪述异、谈狐说鬼的古代文学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
最后,曾教授还讲了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并且为我们介绍了高密东北乡这个独特形象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报告会气氛热烈,曾利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莫言这个作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五、2012年11月12日晚7点,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纪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诺贝尔与中国”的学术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余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来源。诺贝尔奖是由瑞典人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没有学历,但跟父亲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他没结婚、没子女。他还是一个流浪汉,在俄国、德国等很多地方待过。他自学成才,是一个大发明家,一生有400多项发明,其中获得发明专利的有299项,100多项发明与炸药有关。他还是一个企业家、军火商,专门从事炸药生产。1895年诺贝尔公布了自己的遗嘱,将全部的财富(920万美元的遗产)成立一个基金会,“诺贝尔基金会”,将当年的利息20万美元,奖励给为人类作出重大进步的团体和个人,设立了物理奖、化学奖、医学、生理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这五个奖项。后来,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接着,余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诺贝尔与中国的渊源。诺贝尔奖中国人获得者有三人,分别是高行健、刘晓波、莫言。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5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火药的思想来自中国,是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思想,用合成的方法制造了一种物质,使之为人类服务。诺贝尔由此受到启发,发现了硅藻土,可以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进程。余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曾经离诺贝尔奖很近的中国人,有沈从文、鲁迅、北岛、老舍、巴金、王蒙、林语堂等。
最后,余教授还为我们讲了一下诺贝尔为什么会设立文学奖。诺贝尔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是一个诗人,最爱读雪莱的诗,他会写诗、小说、剧本。他认为文学非常重要。报告会气氛热烈,余纪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诺贝尔奖,以及它与中国的渊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六、2012年11月30日晚7点,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本朝老师应邀在文学院101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莫言不孤独: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情结’”的学术讲座。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王教授开始了学术讲座。他首先讲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在莫言之前,还有多个中国作家被提名,有:鲁迅、林语堂、老舍、沈从文、巴金、王蒙、北村等。并且,讲到了中国文学的“诺贝尔情结”,中国文坛和评论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暧昧态度:“辗转反侧”,却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讲到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一种世界文学尺度,是迄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巨的奖项。这种地位的奠定及公认,与其一贯的评选程序、评选结果直接相关。不仅是专业学术认可,也是一种普世道德尊敬。
接着,王教授为我们讲了那些被提名的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这个涉及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问题,它的评奖标准是授予那些在文学领域里写出了富于理想主义的最杰出作品的作家,作品要有对现实的批判、反思和超越。并且,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奖,它还涉及到与文学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一系列问题。诺贝尔文学奖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欧洲文化中心主义,政治偏见,语言障碍等。除此之外,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还存在着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想主义的缺失,原则性的匮乏,作家人格的内在障碍所导致的艺术生命的短暂等问题。诺贝尔文学奖在发现天才的同时,也遮蔽和埋没了更多的天才。比如卡夫卡、乔伊斯、托尔斯泰、哈代、博尔赫斯、茨威格等。同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所理解的文学概念要比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概念要宽泛一些,比如英国的罗素、德国的欧肯、法国的柏格森凭借哲学著作,政治家丘吉尔以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随后,王教授为我们讲了莫言为什么能够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评语是用“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这证明评委们是读懂了莫言的。莫言的小说吸收了中国古老的民间叙事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的现代性,从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王教授还讲到莫言的文学创作的特点,比如“大地”、“母亲”、“人性”等生命力主题,与此相关的文明压抑机制及其批判;写出了现代社会的混杂与荒诞;感觉的敏锐和超常;文体的狂欢化叙事等。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使我们更深地了解了莫言,获益颇多。
七、2013年5月31日晚19:30 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 报告内容:流动性:走出文学史迷思
黄万华教授认为,“五四”至今的中华民族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种种不清楚的地方。一方面是某些资源被“过度开掘”,比如受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影响;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有价值的文学存在被遮蔽,比如文学史的分期,关注其起源、“进化”,依据流派,世代的演变强调文学的本质性的思考等。基于此,黄教授就认为,防止和医治这些弊病的一剂“良药”就是强调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观。
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华文文学格局,在二战背景下的中国抗战时期文学也形成了多中心开放格局。(分别以延安;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上海、北平和香港为代表)都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他们既内在相同相应,又力求自成一脉,各行其是。这种文学的多元格局正是世界华文文学格局的最初形成,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存在。黄教授指出,单一地就某一社会时空来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发展等恐怕看不清其中的复杂情况,甚至产生偏颇的认识而世界华文文学所强调的多重流动的文学史观显然有助于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型、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
通过黄教授的这场讲座,让我们学会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看待文学现象。
八、2014年10月11日晚7点30分 文学院学术报告厅101 余映潮老师
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解读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材解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交给学生什么东西?余映潮老师就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和教材的研读等方面,给我们展开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余映潮老师认为第一没有深刻精致的教材研读就一定没有好的课堂;第二研读教材是提取教学资源的最好办法,作为一个老师,首先就要将教材读厚,然后再把教材读薄。针对如何进行教材的有效研读,余映潮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可供参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整体反复 余映潮老师认为整体反复的研读教材是最基本的教材研读方法,所谓整体反复的研读教材即立体的多角度的研读课文。他提出从教学设计出发去研读课文更有收获,更有价值。余老师以《赫尔墨斯与雕像》一文为例说明了这类研读教材的办法。比如《赫尔墨斯与雕像》一文,可以涉及这样一些角度:1请为这则寓言再拟一个小标题,这个涉及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3划分这则寓言的层次并概括故事情节;4.用四字短语评价赫尔墨斯这个人;5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意的五个关键词;6赏析文中的三问三答;7.变读为写,想象续写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8赏析课文语言,特别对文章“笑”进行品析;9论析寓言中的语文知识。
二、章法赏析 所谓的章法赏析既是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出发进行分析。余映潮以《答谢中书》一文为例,关注文章的行文结构之美,以概写一笔,细写一笔,议论一笔三个层次来说明文章的结构之美。再比如《陋室铭》一文以引出事物,描写事物,托物叙事三个层次来展现文章的行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