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生物教学的困难、成因及策略分析
新课改生物教学的困难、成因及策略分析
成都树德中学 文军
摘要:在四川新课改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教师对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表现出了对新课改认同,但是如何将理念应用于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体现课改理念?老师们仍然存在现实的困惑。本文通过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遇到的困难及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困难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教学 困难 有效性 策略
一、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成因
1、课时紧,教学内容完成困难。因此出现教师赶进度,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学生训练时间少、知识难消化、基础不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教师不了解高考改革动向和考察内容,不清楚知识是否拓展及拓展的程度,导致教学重难点、深度、广度把握不够准,加上教师对旧教材使用的惯性,大量补充老教材的知识导致教学进度慢。另一方面,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系、逻辑性的不理解,在讲解学生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知识点时不知所措。
2、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不深入。有的教师还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学生在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适应,思维还很难发散,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缺乏对课标的解读。
3、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让部分教师不够适应。它表现在教师钻研教材和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刻。有的课堂形式也未明显改变,老师“穿新鞋走老路”,用“老方法”来教新教材,因此忽视了个体差异。
4、学生探究活动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停留在表层,遇到问题缺乏深究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有的课堂活动进行得热热闹闹,但缺乏知识目标的落实。对于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舍不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而急于给出答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急于纠正导致探究活动不充分。
5、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比较随意。目标叙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考虑自己怎样教的角度多,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考虑比较少。
二、解决上述困难的策略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这些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路标。它引导老师根据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分层教学,沿着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遵循生物学事实和规律发生、发展的顺序使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的提出和解释来理解生物科学知识。
2、重视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挑战之一。通过教材文本的阅读和挖掘培养学生阅读、从教材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归纳的能力,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如知识点填空、知识复述、习题讲评)检测阅读效果。
3、通过课前调查、访谈、集体备课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可以备课组做整体教材分析、制作课件、教学设计、模型等课程资源,教师再个性化处理,这利于集中集体智慧,明确教学内容、学习内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4、形成清晰的课堂基本结构,促进知识过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树立先学后教的思想。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学生如何学、先于怎样教,坚持以学定教[2]。教师课堂应关注整体,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同学发言的关注度,也要培养教师的观察和倾听能力,讲练结合,促进知识过手。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将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思想,帮助每一个同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索、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参与讨论,给予同学质疑课堂、评价、展示的时间和机会,促进课堂互动,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可以结合预习、归纳学习、体验学习、讨论、比较阅读等学习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很多的知识集中学生的智慧,通过一定的探究活动和补充是可以完成的。因此老师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6、探索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怎样的课才能称得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关键是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转变,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尊重知识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分析归纳、问题点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法,采用学生提问、分析、练习比赛等形式让教学环节具有竞争性、激励性。如老师在讲基因突变的概念时,可先写出一个DNA碱基序列,确定模板,分别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三种情况让学生分析、查密码子表,最后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而不是直接搬出概念再去找记忆定义的关键词。
7、加强课堂反馈。巡视课堂,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练习、检测充分了解学生出错的知识点、统计错误的说法、分析说法错误的原因、总结学生相关知识或能力的缺陷和漏洞,指导教师教学调整并进行变式训练。
8、通过“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青年教师优质课、中老年教师研究课、新课程改革学术沙龙、说课比赛等的上课和评课活动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度剖析课堂,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从而加深对新课改的理解和认同。
9、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把知识目标的实现置于情感目标的基础之上,那种“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师是缺乏情感的“无情教师”。科教学渗透德育可以表现在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知识、方法的孜孜追求、坚韧的精神品质。因此,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信心、学科情感,如记笔记、认真完成作业、主动更正答案,积极思考、与老师的积极配合、主动问问题、温习错题的习惯。课改调研时我听一位老师评讲一道题,她要同学解释时,有同学回答说C选项正确的原因是因为答案上有,显然表现出了对科学知识的不尊重。在课堂观察的时候我听到老师提问后,一位学生回答很精彩,全班同学都想为她鼓掌,可是马上在老师的下一个知识的讲解声中停止,白白丢掉了良好的教育契机。但另外一节课上老师给同学取科学家的名字,如达尔文、拉马克等来激励同学们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成为科学家。
[2]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遇到的困难可以从教材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中找到突破口,突出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2] 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13、9.[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9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病态,它是由教师身心疲乏而产生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厌倦、懈怠的心理反应。据统计,在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或职业倦怠发展趋势。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及时的改变,那么它将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病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疲劳。
2、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容易对周围的人发脾气。
3、不想干工作,对工作和领导有抵触情绪。
4、自我封闭,不与其他人交流、交往。
5、工作上总是爱抱怨,喜欢怨天尤人。
6、自我贬损,自己看不起自己。
7、没有上进心,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职业发展停滞。
8、容易把自身不良情绪宣泄到他人尤其是宣泄到学生身上,因而采取对学生进行打骂的体罚方式。来自加拿大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被体罚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是正常儿童的2倍,因而患忧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中,有21%的患上了焦虑症,70%的患上了抑郁症,13%的酗酒,17%的吸毒。这一结果令我们感到震惊,但更多的是大家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怪病”的担忧。
众所周知,每一种病都有其病因,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种“病”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想要根治这种“病”,我们得首先找到它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方能做到“药”到“病”除。我从教已经有有八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曾接触过成百上千的教师,在他们当中,就有一部分人存在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有过职业倦怠情绪,它严重伤害了我所教过的学生,也给我在教师职业上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现在,我结合其他教师及自己的一些经验,粗浅地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工作繁多 压力大。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教师除了要传道、受业、解惑之外,我们还要充当诸如:学生安全宣传员、监督员,学生卫生监督员,学生心理辅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学生的知心朋友等众多的角色,与此相适应的需要教师完成的软件和硬件资料也越来越多。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教师每年写的字是普通人平均水平的二十倍;每年说的话是普通人的十倍;吸入粉尘的量是普通人的五倍。此外,我们还面临来自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众多压力的驱使下,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它又会反作用于各方,从而形成教师职业恶性循环,最终,我们所教的学生和我们自身都会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牺牲品,这无疑是一个教师职业的悲剧,其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每个教师在即将踏上讲台的之前,我们都怀揣着一个完美的教育理想,但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总会遭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如上级对教师的考核不公正,教师的评优选先单凭关系,工作量的分配不合理,工作的调配存在领导意图,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不客观公正等。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对工作多认真,无论我们对工作付出再多,无论我们多么用心地去对学生、教学生,始终都得不到领导的肯定,评优选先得名额总落不到我们头上,于是我们最初的教育理想会随之破灭,时间一长,职业倦怠情绪自然而然会产生。
三、待遇差
工作条件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对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我们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还很落后,远远跟不上教育的发展需求,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各地区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可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不能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他们总爱拿自己的待遇、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老师的待遇、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相比较,他们总认为自己所享受的待遇就是最差的,而自己所在学校的条件就是最差的,自己所教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在这一系列想法的推动下,教师的心理会严重失衡,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情绪。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成因是多样的,复杂的,综合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其成因。既然找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病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医治”好这一天底下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职业病。
策略1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各学校实际,尽量为教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形成人性化管理模式。争取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减一下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
策略2 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改变其对教师进行单一的、量化的、非人性化的评价和考核模式,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在考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给每位教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让评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策略3 学校领导要想方设法,积极改善教师在学校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切实为每一位教师着想,多关心每一个教师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校园当着自己的家,从而把学生和同事当着自己的亲人,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工作,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策略4 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我们一身的职业追求。同时,我们还应该放平心态,消除功利心,不要和他人进行盲目的攀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巨大的社会价值,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我们最初的教育理想,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做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成因及策略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做客新华网谈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指出:“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同时,给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上了保险,为期20年。这个教训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地方,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汲取的。现在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我们一定严惩不贷。这是从维护民族大义出发,绝不能手软。”时至2011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一位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说了这样一段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毒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真实的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为什么在中央政府下大力气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时,还有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呢?中国能办好奥运会、世博会,能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保障外国友人的饮食安全,难道就不能保障中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吗?
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说:“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盘点一下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之后,2009年爆出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问题和蒙牛特仑苏OMP奶在产品中加入未经国家检测的OMP添加剂问题,2010年发生了“地沟油”、“一滴香”、“植物奶油”、“硫磺姜”、“假冒五常香米”等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牛肉膏”、“绝育黄瓜”、“爆炸西瓜”、“染色花椒”、“回炉面包”、“毒豆芽”等一系列问题百姓惊叹不已,防不胜防。
201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的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时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安全,各级各部门要严把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关,确保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的落后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的不同,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有利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味道、形状、粘稠程度,有利于延长食品的保存日期,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基于此,许多不法生产者在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利用添加剂来制作和销售问题食品,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而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10年6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
(二)无证经营、小作坊式的生产
我国食品行业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大企业集团外,大都存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强、生产条件差、规模较小等缺点。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无证生产的家庭式作坊。小作坊式的生产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缺点难以保障食品达到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也给国家工商、卫生部门监督、检查带来不便,使国家有关部门难以及时打击生产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三)法律的警示性不强,对法行为处罚较轻
在食品领域,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被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后,其结果往往是没收非法产品,对违法者者加以罚款且数额较小,对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不能使违法者形成畏惧心理。
(四)多个部门监管,但政府职能缺位、监管不力
在我国国家机构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不可谓不多。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部门来看,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商务、公安等13个部门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管。但这些部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分类管理的方式,其结果有可能造成互相扯皮或重复执法等情况出现。而且,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明显。
(五)食品生产者诚信意识缺失,职业道德不强,使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问题食品屡禁不绝。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源头是食品生产者。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的作用。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采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非法手段进行商品生产和销售,严重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市场诚信的原则。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完善法制,明确责任,联合执法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领域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前提和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法律体系。但以这些法律都普遍存在着处罚相对过轻的现象,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较小,使违法者无所顾忌。因此,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及时对已有法律进行修改,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不断优化和完善食品法律体系,使执法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科学执法。
其次,减少国家机构中各部门在食品领域内的执法主体,明确各部门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责任,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切实做到执法有力。
再次,变被动为主动。各监管部门主动积极检查所辖领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由坐在办公室等检验变成主动到食品生产厂房、车间检查检验。
(二)提高行业入门门槛
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的作坊式生产的现状,各工商部门要提高行业入门门槛,对确实有能力的加工企业审核批准后,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食品加工企业依法生产。
(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管理
回顾这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滥用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的管理,严格限制其原料和制成品的出售,并掌握其去向和使用情况,才能防止化工产品被滥用。
(四)加强食品生产者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社会诚信系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做客新华网与网民交流时谈到高房价问题说“开发商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样,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是食品生产者本身,食品生产商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加强对食品生产者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守法,才能生产出让人民放心的的安全食品。
建立社会诚信系统,将生产者的诚信与失信行为纳入诚信系统,迫使生产者遵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纪的良好风尚。
第四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调整策略
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培 训 讲 稿
培训时间:2013年10月28日
培训地点:特校远程教室 培训类别:心理健康教育
培训单位: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训教师:李 茜
学
时:2学时
培训主题:《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调整策略》
培训内容:
一、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也许在选择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其中的艰辛,神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知识文明的巨大背景下,教师同样是一个渺小者,难以担当无所不知的智者角色。“诲人不倦”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最高的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的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自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如果一个人选择当教师是为了能够教书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工作中却因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沮丧和不满,那么离职或倦怠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
2、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下的工作竞争压力大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从学生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组织的大考、小考不断,不少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
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这里的学校处境极其尴尬,有门路的教师争先调离,补充教师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难,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素质差,年龄偏大。周宁泗桥小学的一个领导对笔者说:在现行体制下,新的老师不愿来,好一点的老师争先调走,剩下的老师可谓“老弱病残”,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师因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才引领,没有活力,又看不到希望,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新课程对教师的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新课程的理念新,对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挑战性明显,加上现在教育界存在的浮躁现象,改革呼声不断,以江苏省为例,10年间高考方案5次更改,教师、学生、家长都感到难以应付。
3、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但可悲的是,毋容置疑,尽管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特别是非重点中学、小学的教师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很少有成就感。
山区与沿海地区的教师待遇悬殊巨大,给山区教师以强烈的刺激。笔者在周宁月工资2000左右,同样级别的老师在宁德则是2500元左右,在福州达3000元左右,而在厦门超过4000元;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头衔的名师在山区本是凤毛麟角,但在本地,其工资待遇方面没有任何体现,而这种级别的老师到厦门则是近千元的特殊津贴。。山区学校名师的心里尤其不平衡,他们不但经济待遇差,在山区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常常得不到体现,在一个多数都是专科文凭的学校,本科毕业生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不但找不到被重视的感觉,反而常有被挤压的感觉。如果我们不认真地研究和改进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那么想要维持一支稳定的、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就是纸上谈兵了。
4、教师自身原因
职业倦怠源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教师的自身因素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教师张某性格好强,但专业水准不高,把一次次的工作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不思进取,终因为失败阴影笼罩,成就感低,产生职业倦怠;
专业态度缺失。教师祝某,大学毕业后回到山区任教,由于不热爱教育工作,在事业之初缺少足够的精力投入,几年后工作业绩平平,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职业倦怠;
不得志,滋生情绪。一些学校领导任人唯亲,办事不公,打击了一批骨干教师的工作积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极性;一些老师注重名利,在无法如愿的情况下,又不能自我调整,游离了工作心思,产生情绪问题,导致职业倦怠。教师江某性格孤僻,虽标榜自己淡薄于名利,勇于仗义执言,但内心自我抱负水平高,因人到中年,看到一个又一个同辈或晚辈的事业发展比自己好,心里不平衡,将个人的怨气带到工作或课堂中,渐渐地工作效益也低了,导致职业倦怠;
缺乏进取心。在现行体制下,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走上教育岗位,一年见习期转正后为中学二级,过五年参评中学一级,再过五年就可评中学高级教师,而中高职称是中学教师的封顶级别,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十余年后就没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了,缺少进一步追求的动力。
缺少创新精神。教师,就像一个摆渡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如果简单重复,不会创新,必将导致单调感,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山区缺少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差,大多数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每天负责把2节课上完就万事大吉,课余靠打牌、麻将打发时光,什么教育理想、教科研于己无关。长此以往,工作热情减退,专业水平停滞不前,与沿海发达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准差距越来越大,比如今年省学科带头人评选结果:绝大多数名额评给了福州及闽南地区,山区县市所评得的名额少得可怜。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策略
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福安师范附小的陈瑞清老师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感受,说道:“上课是一种享受,每天在课堂度过的一段时光是最美的”,这种老师的生活质量与那些“走进课堂心里就烦”的老师相比,真是两种境界。不再将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教师过上职业幸福生活的前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在各种场合,我毫不掩饰对数学、对教育的由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衷热爱。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21年来,我先后任数学教研组长、年段长、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和工会主席,但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2、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就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苦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3、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提升耐压能力。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对教师来说,培训学习是一种福利;我珍惜八年来,学校让我参加的各种学习机会,每一次学习归来,我会做一个小结,发现每次都有收获。
5、寄情教学工作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钱看成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倒过来。努力寻找这样的感觉是一个教师应当追求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也不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当成谋求快乐的一个过程。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寄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
读书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走形式。纵观当下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实事求是地讲,教师们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少人倾向于读“保饭碗”之类的书,如优秀教案选,很少光顾追寻教育理想、提升专业内涵的经典论著和本学科的业务刊物,而这些书籍是滋养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
6、投身教科研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 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无疑,在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教、学、研结合,需要磨练,如: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在反思性教研中升华。
教学积累。搞教研是一件苦差事,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文献资料、读书笔记、教后思、教学随笔。作为每月一笔开支,自费购买书籍、订阅期刊应成为我们的习惯。
教学反思。叶澜老师说: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身边不少名师将“做读书笔记,记工作日志(教后记),写教学随笔”成为每日的工作习惯。
第五篇:抄袭作业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职数学作业异常情况分析
倪旭伟长兴职教中心313100
在职校中,学生抄袭数学作业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玩疾。更有甚者索性不交作业。
下面是笔者与几个同学的交流。
教师:“为什么不交作业?”
同学甲:“不会做”
教师:“那可以问同学问老师啊”
同学甲:“问了也不懂”
教师:“不问怎么知道懂不懂?”
同学甲沉默„„
教师问同学乙:“你的作业怎么总是抄袭别人呢?”
同学乙:“老师,我交作业已很给你面子了,其他科目我都不交的”
教师无语„„
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一番,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或不做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遗漏知识多,导致听课效率欠佳。这类同学由于在先前学习过程中,把应该学懂弄通的知识没有完成掌握,导致在新课学习时产生了障碍,久而久之,或者听不懂教师讲的课,或者激不起他们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相关知识,做作业时就产生了抄袭。当他完全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就做都懒得做了。
二是学习自制能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不少学生常常是先玩耍后做作业,经常是玩得忘了时间,想起做作业时已经玩得身心疲惫不堪,而作业又不能不做,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教师缺乏学科沟通,各科作业量每天不。教师没有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巩固,作业是必要的。但是,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是要不得的。如有时语文一个晚上布置一篇作文;教学分发了一张试卷;英语除了一些书面作业要交外,还要背诵单词,还有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等,这些作业加起来,学生来不及做,出没时间独立思考,但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办法,那就是抄袭。当然,这和学生做作业效率不高,做事缺少条理性和计划性也有了一定的关系。
三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吃苦、勤奋精神。有的同学在学习中存在有惰性思想,不肯动脑筋,见到作业,潜意识里就准备抄别人的;有的又有恐惧心理,对自己不自信,只要是老师没讲过的,自己没把握,总认为大家做的是对的,于是便抄袭了别人的作业;还有的是
上课不专心,不会的越积越多,但作业又非交不可,于是就大抄特抄。
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我禁不住对现行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反思一:在实施新课程及社会各界的呼吁“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有如此辛苦? 这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是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有“装”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会做作业,也就难怪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二:客观地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老师有必要对他们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互通信息,讲究时效,要求质不求量。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作业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这样也就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探讨,进而独立完成好作业。
反思四:我们平时有没有去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课程改革到如今,“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泛滥,我平时有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呢?细细想来,我在平时教学中有时只是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就了事了。因此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导致抄袭作业找答案成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谁都知道,学生抄袭作业是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轻则影响学生的一时学习,重则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前程。那么,如何遏制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理解、记忆的方法加以指导,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单元小结及章节总结,以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耐心帮扶学困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和知识脱节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课后辅导,帮助他们弄懂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辅导他们完成作业。
三是正面激发学习自信心。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像拉家常一样与学生交谈,找出抄袭的根源,向学生说明抄袭的不利之处,教育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作业。
四是作业难易要有梯级。每堂课的作业除了数量适中外,也要注意难易的幅度,既要有基础性,又要有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产生相应的解答兴趣。差一点的学生碰到题,也能提出质疑,由老师或同学给予启示。如此,既能防止抄袭,又能调动广大同学思考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要坚决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教师就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真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爱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