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策略研究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策略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教师口语技能重视不够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均不够重视,导致了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上的不科学、不合理。比如课时不足,课程名称随意改动,教材不具有实用性等问题。学校随意地削减课程,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很多毕业生在幼儿园面试时都不能用标准、得体的语言来进行自我介绍,这样的口语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
(二)课堂教学无自身特色,方法陈旧、低效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高师类学校缺乏专职任课的口语教师,很多口语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又多为兼职授课,教学任务繁重,导致课堂教学都比较沉闷,老师上课缺乏热情。另外,很多教师老师不了解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情况,课堂教学不具有针对性,不能紧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堂中的示例也完全与学前教育脱节。
(三)课外延伸与训练不够
日常口语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有学生主动在课余进行口语技能训练,而学校也很少通过口语类活动的组织来推动学生的课余训练。学生实习和见习是口语技能提高的关键时期,但从调查了解的结果来看,部分学校没有在见习、实习时对学生提出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口语技能运用情况。
(四)考核标准不统一,训练成果未得到巩固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所以多采用期末一次随意的口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很少用统一的试卷进行笔试,因为是口试,所以任教这门学科的不同老师就有了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这样的考核不会考虑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存在与专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课程方案,突出职业口语训练
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教师口语技能,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普通话是基础,应该在学生进校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建议三年制的学生在二年级开设,五年制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开设。普通话训练课程建议一周开设1一2节,开设一年时间。学生进入到二年级(三年制)或三年级(五年制)时,应该开始开设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课程建议每周开设2节,开足一年时间。
(二)注重实践性,构建高效幼儿教师口语课堂
坚持动态语言教学的原则,课堂上教师应该讲为辅,练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领悟、感受,进而掌握口语技能。利用课外开展丰富的口语实践活动的原则,组建相关的学生社团,通过比赛或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口语技能的兴趣与热情,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自觉的通过活动进行教师口语技能的课后练习,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教师口语技能训练的良性循环。
(三)充分利用活动、实践,激发学生学练兴趣
1.通过大量的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加深和巩固。在课堂教了朗诵的技巧后,可以设计举行朗诵比赛。在学习了讲故事的技巧后,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
2.通过见习揣摩教师口语技能。见习前学校要认真选好见习幼儿园,制定好见习计划,特别是对教师口语技能,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3.通过实习提高教师口语技能。实习要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要尽可能安排指导老师去听,及时指出口语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下次课改正。
(四)更新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是教学的杠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给学生的学习评定成绩,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指挥棒。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评价的时间要全程化,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其他的可以用口试的方式进行,有的可以是单个进行考试,有时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情境模拟的考试。比如,在进行一般口语交际技能教学时,可以在期初定出阶段考试的内容:态势语的设计与表演、听话能力考核、说话能力考核,通过这几项进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素质考核。另外,要形成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对其他同学平时的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
(五)提高教师口语课教师的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要想建立一支具有以上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口语教师队伍,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去努力,教育管理部门要对1993年颁布实施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尽快组织修订;学校要改变对该课程的偏见,开足开满课时,要选派最优秀的教师任教教师口语;作为教师个人要对任教这门课程有一种荣誉感,自觉的多学习,多钻研,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不足及时改进和补充相关知识和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稳步提升。
第二篇: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
[摘要]本文在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概念界定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教师技能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教师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教师技能的建议。
[关键词]高师 学前教育专业 教师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35-0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由于幼儿园所面对的都是懵懂无知的儿童,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怎么教远远要比教什么重要得多。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师技能,这样未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是指,就读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今后从事和胜任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1]。这些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书写、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四部分能力。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高师要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音乐、美术、舞蹈、写字、教师礼仪与口语训练、学前卫生等课程,还为学生提供走进幼儿园的见习、实习的机会。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培养下,学生可以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熏陶和训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我们常说就业难,难就业,这个“难”,多数情况不是指就业机会少,而是指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岗位之间有差距。如幼儿园愿意招收有班级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幼儿园老师,可是我们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上,忽视了教师技能的训练。因此,通过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的建议
(一)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很多类似英语四、六级这样的等级考试上面,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受教师技能训练。因此,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首先要改革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体现教育整体性原则的情况下,高师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理论教学与教师技能训练的学时。在设置专业理论课程时,一方面要拓宽专业理论课程的门类,不能总是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三门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将内容有重复的专业理论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学时浪费。比如,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和教育政策与法规两门课程,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开设。在设置教师技能训练课程时,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实践学时,比如三笔字训练、普通话演讲这样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的实践课程。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有着很强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都缺乏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团队对于培养应用型的准幼儿园教师,就难免出现手高眼低、教师教学技能差的情况。因此,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的准学前教师的先决条件。
高师院校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吸收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来,弥补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缺陷。如高师院校聘请幼儿园的园长或优秀教师,为学生讲授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样的教师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实际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认识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近几年,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不被学生所重视。其原因由于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与准备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的时间相冲突,所以学生们以一种应付的心理对待见习和实习。
因此,高师院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安排,可以把一次见习和实习变成多次见习和实习。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教育见习和实习对于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幼儿园教师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考研也好、写论文也罢,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工作而服务,所以,不要把教育见习、实习当做是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而应该把到教育机构见习和实习看做是自己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最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路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7).责任编辑:杨柳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为了给毕业后学前教师工作经历奠定基础,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这一技能包括了学前教育使用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方法就是让他们多参加音乐教学模拟活动、音乐必修课、音乐选修课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等。提高演奏和演唱能力为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要将学前所需的实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作为重中之重,才能为成为更好的学前教师奠定优秀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拥有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不仅仅能够提升学前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能够保证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学生音乐素养、生源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技能并不强。所以,要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将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技能的核心培养目标,探索相关的途径,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与学前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
要以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将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教育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引导学前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和演奏,认识音符等简单的音乐技能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3)让幼儿能够使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体会快乐。(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艺术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感受美、表现美,让他们的审美经验变得丰富,能够体验创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这是在《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改变了以前以音乐技艺为重的学前音乐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育则是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学前音乐教育就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进行表达、交流、创造,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能够以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为引导,进行音乐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1.非专业性
与专业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因为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明显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套用了专业音乐学院(系)的课程模式形成的,将钢琴演奏、演唱等技能看得过于重要。学前音乐教育实际与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严重脱节,学生们因此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相应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前音乐教育内容的了解。众所周知,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分析、编排作品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顺利组织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正因如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重视的,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行的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他们往往不需要掌握过多的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样看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
2.综合性
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对于音乐的学习中选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通”,但是不要求“精”,保证音乐教育的精益求精。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原有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要在音乐学习的“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适当的综合性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优秀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三、?W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培养目标。其中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音乐学科教学技能和知识。主要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组织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教具制作与操作能力等,这些从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论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形成的。二是要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具有能够良好的掌握演唱、弹唱、演奏、音乐基础理论(其中包括调、调性、节拍、和声、曲式、调式、节奏、旋律、织体)等技能和知识,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变为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等。这样看来,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则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演唱和弹奏基础技能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学前使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以钢琴或者声乐的某一种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进行综合训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正因如此,要注重音乐与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的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如果能够这样运用音乐教育,就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音乐要素,为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在钢琴、声乐、舞蹈,还是视唱、乐理等方面都应帮助学生们改变以往的思路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紧张感,要注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在这样的方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创作音乐,便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学生们在即兴创作的时候会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将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开展,利于个性化成果的产出。
在思想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加以肯定,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的首要事项,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相关课程的全面渗透、面向未来职业是高校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得到彻底贯彻,教学指导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们能够即兴创作,对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徐少涵.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启示[J].北方音乐,2015,(16).[2]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02).[3]代显梅.鉴赏者的资质:霍桑的接受美学思想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3,(04).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6JW1013;佳木斯大学基础研究类(社科类)项目,课题编号:2016JDMS62。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李龙功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学前儿童入园难,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措施陆续推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三章里,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所以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有发展前途,但关键是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成就一批高质量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则是摆在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们各地各校都在加大数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由于生源短缺,招生质量下降,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要根据社会用人的需求,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把实践性教学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使计划中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1:1,突出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真正做到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克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分离,以及专业课与实习课想脱节的现象。
1、我们要认真地分析目前的生源素质,因材施教。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初中学历,但是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多数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对学习理论知识没兴趣。所以我们应结合专业特点,尽量克服文化基础课学时过多,内容过全的弊端,要根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需要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把个别文化基础课内容穿插到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讲授,真正做到文化课的“学以致用”。
2、要压缩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专业基础课要按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要求进行设置,专业课要围绕本专业应知应会的要求开设。
3、克服专业课与实习课相脱节的现象。专业课教学要与见习、实习有机的结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做到“一讲一练”或“一讲多练”,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加强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1、我们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教学计划确立各门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专业教研室要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力度。同时文化基础课教研室以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与各专业教研室紧密协作,进行跨科室共同研究编制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对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改革,该删减的内容要大胆地删减,该增加的知识就必须加上,在师资力量和经费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编写补充教材。
2、从事见习、实习教学教师的手中必须要有教学大纲,学生手中有教材,这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可是我们目前还没做到这一点。编写实习教材要依据实习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突出操作性特点,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中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课题训练计划,每个课题要规定出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操作方法、步骤和训练时间等。
三、加强实训、实习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1、要加强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同时也可采取校园联合办学机制,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一个良好教学环境。
2、实训或实习实行模块教学。根据培养目标中制定的学生技能应知应会的部分,按其内容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模块,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次序地组织实施,逐块达标,对各层次模块分别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课题,根据各课题的内容特点,制定出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对各层次的模块合理分配学时,强化训练,逐一完成所有课题的任务,达到模块实训的教学目的,并实施严格的考核。
四、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文化课教师听专业课,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安排教师到幼儿园跟班学习,边干边学,做到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坚持现场备课制度,坚持以老带新的制度,定期举行教师优质课,教师技能课竞赛等教学竞赛活动,让年青教师到专业对口院校进行系统深造等。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学时的比例要大,理论课学时要尽量压缩,特别是针对目前的学生现状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才会被社会说认可,学生就业才会有保障,才能符合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
亢村中心校丰乐屯学校
崔 彩 丽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在大部分教师的思想中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执教时,不是把口语交际课堂变成提问的形式,就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交际不起来,或者课堂上热闹非凡却偏离了主题。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是改变这种种现象的根本。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我们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2008年9月至2009年元月,调查问卷,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制定实施细则,做到有的放矢;
二、2009年元月至2010年元月,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尝试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设计冲突,调动学生的互动欲望;增强互动,实现师生、生生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拓宽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2010年元月至2010年6月,总结此次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摸索一些教学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应用会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步入正轨,优化我们的课题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口语交际课,怎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有效,这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