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导读类型的研究
摘 要:语用学和语文导读有什么样的内涵意义,二者之间属于什么样的辩证关系,二者有机融合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语用学视野下语文导读包含哪些可能的类型,这是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用学;导读类型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35-03
语用学观点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崭新理念,体现现代语文教学方向,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教学导读是新课改带来的重要教学意识,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语用学视野下进行语文阅读导读类型研究,这是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对落实新课改精神,建立现代教学科学观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语用学与语文导读的内涵
(一)语用学
所谓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分支学科,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语言实践应用实现语言功能。语言运用自然要涉及到语境,也就是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运用,由于时间、场景、地点、空间等情况变化无常,语言运用自然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采取应对策略。正如俗话所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也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是语用思想的自然体现。语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交际能力。
(二)语文导读
语文导读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具体特征而进行的教学指导行为。导读是相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讲读”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导读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根据文本内容特点进行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体验中掌握文本内涵。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方法,将“导”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语文教学由“讲读”到“导读”,这是语文教学里程碑式的革新。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阅读讲解,学生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能对文本有自己的阅读自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而导读则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由课堂主宰者变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深度革命,带给学生的是主动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
二、语用学与小学语文导读的关系
语用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语文导读是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学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传统语言学忽视语言运用的合适性内质特点,现代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境的问题,侧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这与语用学形成高度契合,都关注语言在特殊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效果,注重语言规律的探索。
小学语文导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并在阅读积累中,拓展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真正实现语言运用的融会贯通。提升语用意识视野下的语文导读训练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科学认知体系,这对历练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语用学与语文导读的有机结合,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语用学强调语境特征,所谓语境,是指人们语言交际所处的环境背景。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运用也会存在细微差异,人们常常会借助语言意义的丰富性,展示语用的多元性。同一句话,出自不同人之口,就会有不同意义表达;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句话,也会有不同理解和感知。这些差异的出现与语言特定语境有关。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语用学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语文导读的广泛应用中,一定能够提升语用学应用维度,对语文教学形成重要促进和正面影响。
三、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导读类型的研究
语用学与语文导读之间呈现多维联系,这也给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众多改革契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解读文本时存在语用的问题,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时涉及语用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也有语用问题。教师要注意对各种导读方式进行比对总结,梳理语用视野下语文导读类型,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更好服务。
(一)语用教读式
1.类型解读。所谓语用教读式,是指教师以教材文本为载体教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教师不能为学生进行全文讲解,而是对学生看不懂的地方进行点拨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路和启发,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要转变身份,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身份有准确定位,不是家长式的专断,也不是保姆式的包办,而是导演、教练、向导,要发挥导航的作用。
新课改强调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师生互动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在课文教学互动时,要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法、质疑法、总结法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动,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教师选择教读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文本和学生实际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读策略。
2.实例操作。在学习《长城》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早已将课文熟读成诵了。然后让学生初读感知,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比较集中,如“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这些几千斤的条石,是怎么弄上山的呢?”“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师进行答疑解惑,集中讲解和个别引导相结合。特别点出“气魄雄伟”、“奇迹”词语的运用特征。让学生采用置换的方式,体验这些词语应用的准确性。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对文本进行讨论探究,很快就完成了课堂阅读任务。
3.应用总结。教师对学生文本学习没有采取逐段逐句的讲解,目的就是要解放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意思,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创意性、实用性,并从文本语言运用中获得更多启示。特别是让学生主动质疑,这就是对文本语言的深入比对研究。“置换词语”是常见学习方法,学生如果找不到更合适词语进行置换,说明作者词语选择功底深厚。让学生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学习语言,这对学生语言积累有帮助,对写作表达有促进作用。
(二)语用自读式
1.类型解读。语用自读式学习文本,是指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自读,就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自主阅读和新课改精神形成高度契合。自读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学习,随心所欲地乱操作,而是在教师有效调控下的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具体设计学习自读措施,制定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可以采用定向问答、辨析题解、复述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自主学习。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维度,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形成语言应用能力,教师需要有前瞻预判能力,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为学生顺利实现自主学习做好前期铺垫。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体现明晰的学习路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提出质疑――小组讨论――教师介入――达成共识――实践体验――形成能力”,这是语用自读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实现语用体验,这才是文本学习的根本归宿和基本出发点。
2.实例操作。《猫》是老舍写的小散文,作者对小猫的描写非常细致,抓住了猫的本性特征,从性格分析开始,到心情变化,最后写到猫的勇敢顽皮。教师让学生自读文本,由于作者对猫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学生都有阅读的兴趣。教师只给出一个阅读任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甚至有学生想通过背诵的方式准备复述。教师给出引导:先理顺作者描写的先后顺序,用一个词标记一个环节,形成完整文本情节结构,分情节对小猫进行陈述,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不能用原文来复述。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先找到情节标志,列出复述提纲,同桌之间先进行预演。课堂展示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复述,而且语言运用比较有成效。
3.应用总结。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学生词汇比较贫乏,表达能力远没有想象那样强,很多学生对复述课文存在畏难情绪,经常用背诵代替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教师让学生列出课文结构,形成复述提纲。学生找到了复述的可行思路,实际操作才会成功。很显然,教师在学生语用自读式学习中发挥了辅助引导的作用,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具体的操作提示,极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三)语用复读式
1.类型解读。语用复读就是一种复习性阅读训练的操作形式。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需要设计多种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发掘新知。主要操作形式有:消化知识作业、记诵为主作业、应用操作训练、评价特征作业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安排。
2.实例操作。学习《搭石》时,教师设计了一组课堂训练:①展开想象,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应当的事”写一句话。②自主练读,用重点词语想象画面。③写话交流,每人写自己对搭石的感悟启迪之类的话,小组内交流。
3.应用总结。语文教学要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定向开发,需要设计更为科学实用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体验中获得新认知,对语言应用有更深刻领悟。要注意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指数,在对话中形成认知共识,这样的语文导读行为,自然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尚追求。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实践,对语言运用进行多维度探索。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感知效果。
研究语用学理论与语文导读之间的关联度,可以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促使课堂教学能够紧紧抓住语言运用规律,让学生在有效阅读实践中获得更多语文感知,特别是语言应用能力会获得质的提升。
第二篇:语用视野下的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语用视野下的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教师应发挥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一、立足文本,挖掘语用基点
1.特色言语
儿童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具有抒情性和意蕴美,承载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是培养儿童语用能力有效载体。儿童跟随优美的儿童诗感受语言、丰富语汇,能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儿童诗无疑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年级儿童诗《柳树醒了》富有特色的言语就是?W生语用的范本: “春雷给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树梢啊,绿了/春燕给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儿呀,飞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用贴近低年段儿童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真实画面,并且“说、洗、梳、藏、走”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可以增强儿童对语词表达的确切性的认识与体会,语气助词“呀、哟、啊”,动词“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可以带领儿童感知儿童诗独有的律动感与音韵美。立足这样的儿童诗,挖掘有效的语用知识点,久而久之便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落实语用的目标。
2.纵横想象
低年段学生处于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因而立足儿童诗,更贴近他们的心思,找到有效的语用训练点,能激发他们丰富美妙的想象力。《明天要远足》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的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除了“多种颜色”的大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他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那具体还有哪些情景呢?在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新奇的表现力后,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落实语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宽广,想象会更加丰富。
二、反复吟咏,促进语用积累
反复吟诵,是儿童诗教学的基本策略,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儿童诗的语言是儿童化、生活化的,简单不乏多彩的词汇与鲜明活跃的语调不单适合吟诵,更适于儿童的练习及掌握。通过反复吟咏儿童诗,可以激发儿童的表达的兴趣,让儿童在诵读中复现画面,体悟感情,并且模仿学习如何释放情感,表达观点,以此促进语用的积累。比如《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要求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飞来飞去”等词语,并且带着想象,加上动作,注入了快乐的情感。此时诵读的学生就已经把自己变成小鸟了,在律动中边读边做动作,不仅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为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激活语用体验
低年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适合在具象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儿童诗教学中,要真切地激发儿童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体验,创设情境进而使儿童在语用的过程中学会自然地表述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儿童诗时,创设小树在寒风中冻得发抖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风把它的枝干揪着,摇来摇去,可怜的它被冻得瑟瑟发抖,缩着身子,无处可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体验下“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通过入情入境,调动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内心深处的体验,从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与无助,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才能体验儿童诗蕴含的深刻情感,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情感在文字中安家,“情动而辞发”。所以说,儿童诗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植入有效的情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想象,而且还能巧妙地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架设桥梁,从而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实践,培养语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以生为本,以写促读
滋泥泉子学校
聂婷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应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追寻文本材料的语用策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喜欢的阅读口味,找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且教师还要准确找到和语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多进行头脑风暴等活动,还要不断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现在农村小学生语用教学的方法。
我校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朗读、精讲、创设情境三方面探讨了文本的语用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语用策略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重视阅读中的朗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做题为根基,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学习朗读文本的积极性,更是忽略了学习方法和享受文本带来的文本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花时间去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不着痕迹的培养其阅读习惯与情趣。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对字、次词的掌握,对句子结构的认知,对文章章法的理解。并且通过朗读和朗读教学有利于强化情感体验、培养情感,促使感官全面活动从而更好地增强记忆,适宜感悟和体验文本内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讲多读,多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无休止的讲解、讲解再讲解,就好像妈妈在始终唠叨一样让人反感,一般都起到不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讲解阅读时要求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句和段落,我只做配角相机进行点拨,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多次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只接受孩子们理解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在朗读的过程中阅读题的答案已经跃然纸上,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累积了好词佳句,为今后的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农村孩子自主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让孩子们敢于说,有东西可说。
三、创设情境,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及其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内容,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大量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阅读教学是写作的推手,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文本相匹配的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也激发了学生动笔写作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的写作,将自己所写的文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分享,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在写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二次修改。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是一堂好课的最佳表演着。以生为本的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了导演,使课堂精彩纷呈。
第四篇:小学语文语用梳理
小升初语文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掌握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练一练
(1)读读写写,认真复习下面的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声母: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û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û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3、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
一、不的变调为特殊。
以表说明: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yí在去声前yì在非去声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不bú在去声前bù在非去声前
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阴平声。如: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
练一练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看一看()
一下子()
一只()
一会儿()
不会()
不能()
说不说()
不能()软绵绵()沉甸甸()
毛茸茸()
湿漉漉()
4、拼写规则(1)韵母除了和声母相拼不能省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2)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kù‟ài(酷爱)--kuài(快)xī‟ün(西安)--xīün(先)练一练(1)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拼音,注意隔音符号。
5、轻声和儿化
(1)轻声: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切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叫轻声。轻声并不是独立的声调,而是从四种声调变化而来的。轻声音节不标调,要念得又轻又短。
为:(妈妈)müma(我们)wǒmen(你的)nǐde(2)儿化:在普通话里,韵母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之外,儿还可以从目前一个字音里的韵母结合起来,并使这个韵母转变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带儿化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这些儿化音切,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门儿--ménr 馅儿--xiànr
6、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作为叹词的啊,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为啊,你来啦!但是作为语气词的啊,用在句末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列表如下: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 啊的音变 u wa n na ng nga a o i û ya
二、汉字
小学阶段要求学会二千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学会三种查字方法,并能熟练地查字典;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十一十 先后捺人丿人 从上到下主亠 从左到右川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田 先中间后两边山 从外到里向
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 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 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 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 汉字音、形、义的辨别
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能写错别字。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一是思相上要高度重视,不随便增加或减少笔画,要认真辨别汉字的音、形、义,勤查字典,多学多问。
三、词语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一)、积累词语: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
(二)、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3)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一、辨析词义辨析词义的方法:
(1)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词造句要做到:
(1)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2)把意思表达完整。
三、词语的归类或排列,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四、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1)比喻。
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
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3)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5)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语文语用梳理
一、汉语拼音
1、给下列词语的拼音标上调号。
bing qing yu jie si kong jian guan lei ting wan jun mang ran ruo shi 冰
清
玉 洁 司 空
见
惯
雷
霆
万
钧
茫
然 若
失
2、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倔强()
山冈()强劲()
仍然()模样()
说服(血液()
游说(挨打()
门框(匕首()
穴位(逮捕()
殷红(创伤()
挣脱(惩罚()
殷切(讣告()
氛围(思忖()
笨拙(符合()
标识(3、把读轻的字圈出来
骆驼
椅子
咱们
那么 石头
衣服
木头
锤子
二、汉字
1、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文:
徘: 脊:
凹: 舟:
凸: 火:
鸟: 秀:
厉:-
2、把下列字按结构分类:
裹 渺 恢 魄 册 阙 霖 趁 鸢 痴 虐 落 矗 句嚣 晶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品字结构:
3、加偏旁写字组词
例:鬼(魂)梦魂(魄)气魄(愧)愧树
尞()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甫()_______()_______()_______))))))))))国 圆缎
三、词语
1、写近义词并挑出4个进行辨析。
开拓()气魄()和蔼()
沉浸()暴躁()
害羞()忙碌()
惬意()
闪烁()嗜好()
2、写出反义词并挑选两对分别造句。
干燥()高尚()广袤()害羞(健壮()敬爱()浪漫()利索(四、句子 1.改写句子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陋(灵巧())))2.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
3.修改下列病句,并指出问题所在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有一回 小朋友在树林里找到一只很小的松鼠把它带回家 松鼠还没睁开眼睛 不会吃也不会走 小朋友们把它跟猫放在一块儿 猫在小松鼠身上这儿闻闻 那儿舔舔 它就把它当作小猫来抚养 和松鼠睡在一块儿 松鼠觉得冷了 大猫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它
《论语》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古文练习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 儿痴如此 痴:()
③恬若不见 恬:()
④父怒挞之 挞:()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注音或写汉字
气chuǎn()如牛
jū()了一躬
西装革履()
衣袖()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慷慨——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他人?请简要概括。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风的故事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躁。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焕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嚎。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拥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本文讲述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4分)
(1)春风:
(2)夏风:
(3)秋风:
(4)冬风:
5、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4分)
(1)对待春风:
(2)对待夏风:
(3)对待秋风:
(4)对待冬风:
6、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bèi)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原。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锋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āi):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shi),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注音或写汉字
厌恶()
疲bèi()
悲āi()
钥shi()
2、造句
心不在焉——
胡思乱想——
3、找出第五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4、找出一个反问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5、用“————画出描写乡村风光的片段,谈谈逃遁到乡村的“我”,是否洗去了身心的创伤与疲惫。
6、“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 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你认为“我”这样想对吗?请说明理由。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第⑧段中,大表哥所说的话的含义吗?
8、小作文:阅读了上面的这篇文章,有什么关于你和妈妈的回忆,或者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内心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五篇:2015语文创新课堂学习体会:感悟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
2015语文创新课堂学习体会:感悟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
公文
语文创新课堂学习体会:感悟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 2015年12月27日至28日,我在XX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观摩了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规格高、质量好、名师多、规模大,让我对一些原来听说过但认识模糊的教学理念变得清晰具体。在活动中,我目睹了阅读教学中正确的语用过程,感受到了积极语用的巨大魅力,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语用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以王XX老师的《桃花心木》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心灵沟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王XX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解读文本之深细让人折服。他通过一个“不确定”去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不确定”体现在哪儿,让学生了解种树人浇水与老天下雨的相同之处,从而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那些“不确定”,并引出陆XX、XX、唐XX三人生活中的“不确定”,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面对不幸,面对挫折,面对苦难时所应有的态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次比一次动情的朗读去内化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为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更让人惊讶的是王崧舟老师竟然能引导一群小学生用他们独特的慧眼,去接触林清玄散文中的现代佛教文化气息,演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精彩,为我们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二、以读为本,发现问题,直指运用。这一节课,王XX老师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触摸语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关注言语的表达形式。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时,先以“作者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作者对种树人做法的三次奇怪反应,并让学生自己发现这样写一点都不罗嗦,而且引起了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兴趣。在王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习得了“层层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实现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三、深厚功底,传播知识,走进学生。另外,从观摩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感悟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做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正如王XX老师老师所说的,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听了王XX老师的《桃花心木》,我明白了语用教学不能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不能脱离语境进行语用设计,语用设计一定要和内容理解结合,要和情感陶冶结合,要和学法指导结合。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