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研讨会(写写帮推荐)
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研讨会
听课感悟
3月17日—18日,我在兰州交通大学礼堂参加了“全国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研讨会”,观摩了蒋军晶、汪秀梅、武琼、张龙四位语文名师展示的经典课堂教学,并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说课以及崔峦、赵景瑞两位教育专家的课堂点评和讲座。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高效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策略、精湛的学养、扎实的专业素质为我们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树立了典范,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受最深的吟诵
3月17日下午,广州市番禹区教育局教研室汪秀梅老师的古诗教学《秋思》,让我知道了吟诵的存在。吟诵不同于朗诵,朗诵是外来文化,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和日本传入,通过歌剧和朗诵诗而发展定型。朗读虽然备受重视,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当朗读遭遇古诗文时,那些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技巧立刻变得苍白无力,很难将古诗文特有的意境、内涵和韵律美传达出来。吟诵是本土汉文化,已有三千年历史。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来读的。吟诵的规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诗词格律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吟诵是中国宝贵的文
化遗产,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学做中华文化坚定的传承者,让学生了解吟诵,学习吟诵。
二、教法学法新感悟
1、名师们的课彻底颠覆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四位名师都十分重视课前预习,可以看出,课前预习在他们的教学中已然常态化了,对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很少纠缠。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字词、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教师循循善诱、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2、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名师们给我们展示的都是“家常课”,课前他们与学生没有接触,通过检查预习,掌握学情,课堂上随时关注学情,老师没有一味的落实教案中设计的内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以学定教”,真正将课堂从“教”中心真正转到了“学”中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它将学生从被动式的接收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而且,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因为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价值,而是导的十分精当,让人回味无穷。
三、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我们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吃的不透,把握不准,导致课堂教学常常 “耍花枪,摆花架子”,教学效率低下。而名师们的教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精心设计的,特别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紧紧抓住语文教学读和写这两大核心。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张龙老师的展示课《老人与海鸥》体现的特别充分,他处处为学生提供写的机会。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中穿插着写句、写片段训练,学习过程中做课堂笔记等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不同的课文,教学侧重点和方法不同。名师们的阅读教学与我们平时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课课“分段,总结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体会思想感情——总结写作特点”的阅读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他们的教学给我的启示是:语文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思路,也不眉目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特别是对重点问题,深入浅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联系实际加以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清、学得透。
4、教学方法精湛。名师们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采取灵活务实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四、精心备课、吃透教材
名师们对教材吃得非常透,在设计制定教学环节时,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准确的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尽管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但通过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源头上杜绝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
五、对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的体现
本次的经典课堂展示,不仅体现了200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更为我们今后推行2011版课程标准做出了示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统一,特别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很好的落实了人文目标。
2、展示课较好的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4、读写结合融为一体。
5、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资源敏感性,特别是较好的利用了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资源。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感受颇深、收获颇丰。看到了我们在课改实验和语文教学中的明显不足,看清了自己的学养、业务能力上的差距,增强了自己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文化、业务知识,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工作作风,大胆创新,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工作。
第二篇: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有感 东街小学
郭晓燕
2010年10月1日至10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徐斌,黄爱华,华应龙,刘德武等几位老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本人收获较大,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听了徐斌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刘德武老师的《垂直与平行》的两节课后,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凭感觉教学,要依据新课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去教学,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教学方向,徐老师以切身的感受具体谈到了如何学课标和如何用课标。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依据课标我们该去做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徐老师围绕六个字“求真、务实、创新”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其实每位老师对这六个字的意义都能理解透彻,但真正将这六个字付诸于行动就不是那么容易,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只是将课标理念写进论文里,体现在一些公开课上,没有把课标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他们的课堂实实在在,没有花哨的形式,也不需要煽情的语言,更没有在课件上下过多的功夫。他们每个人的课件都是简洁,明了,没有悦耳的音乐,也没有漂亮的背景,更是没有我们通常所看好的动画之类,他们把这些都称之为非数学性因素。在他们的报告中,他们明确的表达,在数学课堂中这些非数学性因素不是干脆不要,而是不能太多,太多就会影响我们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他们的课件都是统一的背景,变化不大,甚至干脆没有变化,只是将里面的内容做了改变。但是他们里面的内容充实,每个内容都与本课的重点息息相关,内容设计面面俱到,每一道练习题都考虑的很全面,能够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概括的很全面。通过听他们的课和结合课例所做的报告,有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的课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我们平时的误区在哪里,我们似乎是把非数学性的因素看的太重要,而冲淡了数学中重要的东西。
在本次培训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把课本翻开,练习本翻开,把笔夹在中间,以便在上课时拿过来就能用。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我尤为感到学校习惯的培养在他们的教学中是贯彻始终的,是时时刻刻需要帮孩子们树立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大部分时候是把这些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忽略了。我们忙着上课,忙着改作业,忙着抓成绩,把每一分钟看的很重要,我们确实是尽心尽力的在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不是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成绩感到怀疑。还有,他们几位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尽管他们交流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报告中叶提到了,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学会和学生交流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且把这门艺术运用的好,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门必修课。他们的语言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幽默,笑声爽朗,在他们的谈话中,孩子们的话多了,也敢说了,敢问了,课堂不是那么沉闷了,他们的调动使孩子们鲜活了起来。这一点我做的事非常不够的,尽管我也知道和学生交流,但是方式和方法是非常欠缺,而且我们的知识储备和思想修养都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限制了我们的行为能力没有好的效果。
另外我还有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课堂内容量不是特别大,针对某个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尽情的去发现,去探讨,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和体会,哪怕学生总结不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会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包括画图,列表,猜测,倒推等等,并不只是我们长久以来固定的思维模式,必须列对了算式才算是对的,才算是学生学会了。他们的理论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是很死板的。在这个理论的阐述中,徐斌老师特别举了我们五年级的“鸡兔同笼问题”,证明了某些时候算式只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终身学习,终身受益”深入人心。这次培训结束了,留给我许多宝贵的知识,我要以这次培训会为起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吸收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进而优秀的数学教师。
第三篇: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感悟名师萃取精华 赏析名课助推成长
2018年5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会议地点在烟台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7位老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深感受益匪浅,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也让我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现将此次活动体会汇报如下:
在26日和27日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13节课,充分领略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是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强震球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意义》,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是《关照生命成长》。第二节课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曹培英老师,他的讲座题目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第三节课是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蔡宏圣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核心素养培育数学史的价值与意义》。27日第一节课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数”说淘宝》,课后讲座的题目是《谁限制了我们的教学想象力》。第二节课是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老师,他讲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下午第一节课是北京宣武区原教研员刘德武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关于练习的建议》。最后一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的何月丰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比的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学生疑点的教学》。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强震球老师第一个上场,他是那样的笑容灿烂,质朴谦和,他的授课题目是《分数的意义》,一个小问题,看到1可以想到什么,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根木棍、一根旗杆、一部电影、一个班级。。。当我们把一个球看做1,那么4个球就代表4;当我们把两个球看做1,四个球代表的是2,当我们把8个球看做1时,4个球代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都能说出0。5,。强老师继续发问同样都是4个球,为什么表示却不一样呢?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想到是因为比较标准1不同。强老师让同学们回忆都学过了哪些比较的标准,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找到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把1厘米看作标准,这条线段有多长;把1平方厘米看作比较标准,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比较标准即单位“1”的结论。利用不同的,让同学们自主探索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学不会,就如同要在水中学习游泳一样。因此,本节课强老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了恰当的氛围,创设了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弄清一个问题之后,又一个更高层次的困惑接踵而至,学生自然也就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进行思维深出的革命,不断在迷茫中求索,再求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发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操作、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
曹培英教授的讲座《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从理解走向深度学习》,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理解,而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就是理解,可观察的学习结果是理解水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走向深度教学才能实现深度学习,而深度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无定法,但有常法,目前教师普遍面对的瓶颈就是教师自身理解深度存在局限性,观赏心态和表演型教学共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学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13要把学生当儿童,做到理解宽容;要把学生当老师,做到教学相长;要把学生当同学,做到共同学习,努力进步;要把学生当朋友,做到民主平等。
第三位老师,蔡宏圣老师的课《认识“新”数》,课程开始前,同学就发出了疑问:我们已经学会一到一万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新数呢,新数又是什么呢?蔡老师没有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而是让同学们带着好奇跟随他一起走进“新”数的世界。蔡老师在课程开头以猎户和渔夫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会当只有一条鱼时应该怎样换肉的疑惑,此时就需要“新”数来帮忙了。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新数的三要素: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缺一不可,而我们给这个新数命名为分数。整节课利用分肉、分图形、分图形,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明白分数究竟从何而来,缺一不可的又是哪些要点。
第四位老师,张齐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
张齐华老师闪亮登场,课堂上的他还是那么自信阳光,从容淡定,他妙语连珠,才思敏捷,听他的课兴奋,激动,喜欢,崇拜……这是他的舞台,是他展现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是他实现梦想,追求理想的舞台,“数学王子”实至名归。
他执教的是《“数”说淘宝》,选取适切的素材引导学生做出选择,做出判断,做出推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圆其说。从而说明“大数据时代,小数据分析”。“撬开一条缝,让光透进来”是他的课后分享。张老师问:数学教育的光在哪里?他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我们的教材就要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为何要上这节课?张老师说,这不是一节让人娱乐的课,而是让人有理想,有野心的课,世界一定发生变化,课程应该如何跟进?假以时日,未来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第五位老师是许卫兵老师,他的授课题目是《用字母表示数》,让每一个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是为了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变得更简单,开头以数蛤蟆的儿童歌曲导入,提出怎样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千千万万的蛤蟆呢?学生一下脑洞大开,思维发散。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原来可以用字母和字母式子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数……
72岁高龄的刘德武老师又来给我们上课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刘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精心设计了“看数说角”,“连线成形”,“反弹返回”,“罗马表盘”等几个板块,把表盘上能涉及到的,能拓展到的数学知识,都一一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呈现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充实着自己。也让我们惊异:原来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钟表盘上也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台下的我们对刘老师是佩服,是敬重,更是对这节课的喜欢与思考。这真是一节有趣的、精彩的、学生积极性高的数学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之才会追求之,追求之才会努力之,努力之才会到达之。何月丰老师讲的是《比的认识》。何老师在讲课前不久才得知因为教材的不同,学生们已经学过了比,临时调整下,这节课也由新授课变为了温故而知新。他采取5个学生熟悉的素材与情境,对课本上“比”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让学生在温故中得到对比更深层次的渗透理解,经过何老师带领学生这样深入浅出的理解,“比”的意义就更完整了,更丰满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使命,更是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的自我诊断、逐步提升的要求。感悟名师,在感悟中萃取大家精华,赏析名课,在赏析中助推自身成长。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展示及研讨会学习心得
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尚岩中心小学:张洪圣
2014年5月10日—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一小举行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邀请了5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品课并作了报告。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下面我把观摩课中我自己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目前,随着新的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这次学习培训,很多知名老师都能以自己教学实践,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作了简要精辟的阐述,吴老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明白了不同的题材要上出不同的特点。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更应做一名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三、“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参加这样的培训机会是难得的,今后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展示及研讨会学习心得
参加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心得
青溪镇中心小学:刘启昌
2012年4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凯里举行“黔东南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展示研讨会”。这次会议邀请了贲友林、赵震、刘劲苓3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品课并作了报告。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下面我把观摩课中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和我自己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一起来做游戏,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老师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名师执教的教的苏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中,他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和黑板),给我们展示了一堂真实的课,没有多媒体也使整堂课同样精采。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常态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赵震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先通过唱儿歌《数青蛙》,发现规律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新知识,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特级教师,聆听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些展示课当中这些特级教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