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岸建设
?增强口岸辐射作用 上海海关发挥区位优势
中广网上海11月2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孙群)上海海关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口岸辐射作用。目前,异地企业通过上海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占口岸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
??? “365天,天天能通关”。早在2001年,上海海关就与检验检疫、港务、船代、空运代理、货代、仓储等单位建立了联系配合机制,实施对企业“一站式”服务的“大通关”系统工程。2003年10月1日起,上海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从此,上海成了“无休港”,为全国各地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全天候通关服务。
??? 2004年10月,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上海电子口岸的合作备忘录,上海电子口岸平台正式运行。目前,上海电子口岸上线运行项目达56个,其中海关类项目约占50%,用户数量已达4.5万家,遍集全国各省市,其中异地企业近3万家,西部12省市用户826家,科技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
??? 2004年11月,上海海关制定并实施了《上海海关支持转关运输6项措施》,从去年开始,上海海关积极协助成都关区实施“多点报关、泸州验放、上海出口”转关作业新模式试点。同时,重点支持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实施便捷转关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转关运输效率。今年前9个月,上海海关办理进口转关运输货物34.14万批,货值584亿美元,涉税183.2亿元,其中,办理西部企业进口转关货物价值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7%,涉及税款28.6亿元,同比增长28.8%。2005年11月,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海关与地处长三角的南京、杭州、宁波3个直属海关启动了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今年9月起,上海海关发挥长江沿线牵头海关的作用,与长江沿线重庆、成都等9个兄弟海关共同制定并签署了《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和《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操作细则》,把改革范围扩大至跨越东、中、西部的10个关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八省一市。
??? 上海海关还主动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加快建设东西物流大通道。该关实施了长江沿岸至洋山江海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有效解决长江水道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的水运线路断点问题。积极开展长江水道内外贸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试点,先后有7家船公司的144艘船舶开展试点业务,3家船公司的96艘船舶开展国轮捎带转关货物运输业务试点,有效拓展了长江水道外贸货物的运输量。同时,上海海关以区域通关改革、技术协作、文化共建等为载体,建立健全关际间协作配合机制。作为拉萨关区的对口支援海关,上海海关自1996年起连续选派4批共7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支援拉萨海关建设,并为拉萨、兰州、呼和浩特等西部海关派员来该关考察学习、挂职锻炼提供良好条件。
??? 上海海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口岸的辐射功能,支持西部,服务全国,近期上海海关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口岸通行能力,增强口岸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功能。以配合洋山保税港区分期开发和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的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和完善洋山保税港区“水水转运”海关监管作业模式,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落实。二是采取“梯次推进、点片辐射、区域一体”策略,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通关改革。探索以武汉、重庆等主要转运港口为枢纽,辐射中南和西部地区,将到达上海口岸的内陆进出口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的阶梯状、逐层次分流,解决物流运输瓶颈,缓解口岸通关压力。建立“长江流域合作区”,在合作区内信息共享、执法统一的前提下,优化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业务分工和资源配置,承东启西,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一个经济合作区域整体。三是启动中国电子口岸全国数据备份中心建设,改造核心网络系统,强化口岸电子通关的功能。推进与各口岸管理单位、港务部门和企业间的电子联网,加快实施“电子提货单”、“远程打印电子签章场站收据”等联网项目,扩大信息共享的对象和范围。四是全面落实海关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支持“西气东输”、西藏地区通讯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西部重大支柱产业和重点投资项目提供便捷通关措施,促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
浙江制造青睐“家门口”进出 省内港口辐射内陆作用明显增强
“大通关平台”、“水路直通关”、“新区直通车”„„随着杭州海关不断推出多种便捷通关模式,一张连接省内各沿海港口与内陆物流中心的“快速通关网络”日渐成熟,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外贸企业选择了“家门口”通关。据杭州海关统计,1-7月,“浙江制造”经浙江省内口岸进出口达到95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2%。
嘉兴乍浦港:年进出口货运量增速超20%
8月22日,浙江八木服装有限公司向绍兴海关属地申报出口2万只护肩垫,同日这批价值6.1万美元的服装辅件在嘉兴乍浦港快速装船出口。对公司报关员陈奇英来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护肩垫的出口之旅并非始于熟悉的洋山港,而是离公司较近的嘉兴港。“最开始是听海关‘企业流动服务站’的关员介绍了乍浦港的情况,与公司的对外发展线路比较吻合,就尝试从乍浦出口。现在走了几次下来,发现这条线路不光能省下不少运费和仓储费,而且在绍兴就可以办报关手续,很方便。”
陈奇英的报关工作之所以变得轻松,源于杭州海关开发的区域大通关平台中推出的一项重要的通关便利举措——“属地申报、乍浦验放”。应用这一模式,省内外贸企业尤其是浙北地区企业可以就近在所在地海关报关、验放、施封,而货物则在嘉兴乍浦港验封、上船,真正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属地出口货物当天报关、当天放行。据测算,应用“属地申报、乍浦验放”通关模式,一个标准集装箱从绍兴运到嘉兴港的公路运费,与原先直接运到上海洋山港区的费用相比,可减少1200元左右。
成本低、通关便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嘉兴乃至浙北外贸企业选择乍浦港作为出口的“始发港”。原先习惯“走上海”的湖州企业——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属地申报、乍浦验放”的忠实拥趸。陈彦副董事长说:“到7月底,我公司通过区域大通关模式出口已有300余标箱,这种模式加快单证流转,提高公司的通关效率,综合算下来节省成本近20万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湖州、绍兴、富阳、余杭等浙北外贸企业通过“属地申报、乍浦验放”模式累计进口集装箱1356个,同比增长76%;出口集装箱 9045个,同比增长120%。
原先在上海、宁波两大港间难以找准定位、一度发展缓慢的乍浦港因此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进出口货运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速在发展。今年1-7月乍浦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6.6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进口货值20.7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货值5.9亿美元,同比增长97%。
舟山金塘港:7月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环节增长117.7%
“水路直通关”是杭州海关针对舟山金塘港特点“量身定制”的通关模式,也是杭州海关激活港口活力,构筑口岸与内陆通关新通道的又一有力举措。与“属地申报、乍浦验放”相同的是,应用“水路进口直通关”的外贸企业也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报关,所不同的是,货物在“家门口”附近的港口启运后,需要通过水路内支线运抵沿金塘港出海。
近日,应用“水路直通关”模式,浙江华建尼龙有限公司从俄罗斯进口的满满20个集装箱的货物,在舟山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从国际集装箱船“远东宏伟”号卸下后,顺利装上内支线船舶“联合23”号运往温州港。“华建尼龙”负责人余当说:“有了水路直通关,我们的集装箱就可以直接从舟山运到温州了,省钱省时省力。”
“水路直通关”模式下,浙江温州、台州以及内陆地区的集装箱都可以通过“水路直通关”实现“报关本地化,进出舟山化”。温台地区的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可以在当地海关申报,办理单证审核、税费征收、查验放行等手续,货物通过水路驳船运抵舟山金塘大浦口集装箱港区,由舟山海关监装货物上船,运至国外;而在进口时,企业可以将承装货物的集装箱先从国外运至舟山港,再通过水路驳船运回本地,然后在本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水路直通关”模式的开通让舟山金塘大浦口码头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也助推了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的开辟。据金塘港航分局统计,今年7月份,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月度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79标准箱,环比大幅增长117.7%,其中国际航线箱量达到8443标准箱,占月度总箱量的50.02%。1-7月,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75583.5个标准集装箱。为适应进出口货物的急速增长,金塘港今年还新开通了3条国际航线,使航线数量达到5条,分别是:中海川崎赫伯罗特西非线、远东俄罗斯线、太平洋东南亚线、马士基西非两条线。
宗国英:三个方面工作发挥滨海新区辐射带动功能—新闻中心—人民...???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1日电: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做客天津政务网。在谈到滨海新区提升服务功能时,宗国英介绍说,滨海新区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辐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按照中央要求,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求滨海新区要在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好服务辐射作用,是中央是天津市赋予滨海新区的重大使命。围绕这项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产业对接。滨海新区分别与河北、山东等地的8个城市签署经济协议,天津市人民政府还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围绕产业配套、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引导新区相关配套产业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另外,为市内六区规划开发滨海工业园,把新区的政策效应向区县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市区的发展空间。
二是功能延伸。我们进一步提升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政策区的辐射功能,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强化跨区域口岸直通与合作,为北方地区和东北亚区域大宗货物进出提供一流服务。目前,新区面向内陆城市设立了16个“无水港”,将天津港口岸服务功能延伸到内陆腹地,减少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此外,我们正积极努力,通过有关渠道建议我国与中西亚国家联合签署通过天津港出海协议,进一步发挥对周边国家的服务作用。
三是科技和人才服务。滨海新区以建设自主创新高地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抓紧在建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建设向新区汇集。按照《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合作廊坊协议》,新区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在环渤海区域合理配置、自由流动,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篇:关于**口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
关于**口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口岸,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由国家法定机关实施监管,允许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的港口、机场、场站和通道等区域。按出入境的交通运输方式分为:水运口岸、陆运口岸、空运口岸。
简单地说,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经贸往来、人员往来的桥梁和形象展示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现代的口岸概念已不是狭义上的客货进出的通道,而是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于一体,具有客货进出、仓储、电子商务、保税加工、购物、博览展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口岸经济区域。口岸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由口岸综合管理、口岸查验、口岸货源、口岸运输和口岸综合服务五个分工独立、密切配合的子系统组成。加快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有利于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拉动区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行转型升级;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有利于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港兴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保持稳中快进的重大战略,对于实现“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课题组对**口岸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我市口岸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我市口岸为水运口岸,主要依靠长江沿江港口形成,隶属于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口岸。
(一)口岸现状
1.口岸开放过程。我市是较早实现对外开放的城市,1992年11月,依托高港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开放范围为原口岸镇杨湾至南官河河口约4.5公里。1993年,海关和商检(国检)分别在我市设置办事机构,辖泰州、靖江等周边县市。1994年,我市成立口岸工作委员会,全市对外开放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1997年高港设区,高港港口岸更名为泰州港口岸。我市海关、商检人员、职能大多调整至泰州组建相应机构,同时在我市设非独立的办事处。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满足企业外贸进出口的迫切需要,2001年10月,我市依托泰州港口岸报请省政府、省军区同意,实现东夹江至洋思港约5公里岸线对外开放。2002年,泰州海事局在我市设置办事处,2005年,泰州边检站在我市设置执勤点。2010年,随着沿江一体化开发进程的加快,我市再次报请省政府、省军区同意,实现24.2公里长江岸线及相关水域的全面开放。目前,我市海事、海关、国检和边检等口岸查验机构基本齐全,海关、国检驻**办事处为副处级建制,海事驻**办事处为正科级建制,边检机构为执勤点(监护中队已批,未进驻)。我市相应设立口岸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口岸综合协调工作。
2.长江岸线利用和码头对外开放。我市长江岸线北起东夹江,南至靖泰界河,自然岸线长24.2km(不包括天星洲洲体18km和东夹江闸外1.2km岸线),其中,深水岸线12.4km(经济开发区段7km,虹桥工业园区段5.4km,不包括天星洲外侧6.5km),已开发利用岸线约9.4km(经济开发区段5km,虹桥工业园区段4.4km),尚有约3km深水岸线被非涉港企业占用,经整合后可开发利用(经济开发区段2km,虹桥工业园区段1km),约12km非深水岸线,除预留天星洲夹江航道入口处1.5km外,均被水产养殖休闲业占用。目前,我市长江沿线建成投运码头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10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对外开放码头泊位9个,在建、在批泊位16个。
**市长江岸线及开放码头泊位示意图
3.口岸进出口业务量。2014年上半年,**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1365万吨,其中外贸进出口量236万吨,同比增长12.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实现海关税收13.89亿元,列泰州市第一,同比增长27.43%。预计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800万吨,外贸进出口500万吨,外贸总值28亿美元,关税28亿元。外贸进出口量和关税稳占泰州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
(二)口岸对我市沿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1.有力地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发展。2000年,我市部分水域实现对外开放,口岸外贸进出口量仅1.3万吨,外贸总值0.06亿美元,实现关税0.05亿元。2012年,我市长江水域实现全面开放,沿江地区外贸进出口业务发展迅猛,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其中沿江地区2.18亿美元,占80%;完成口岸外贸进出口量426万吨、外贸总值26.3亿美元,实现关税23.6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27倍、437倍、472倍。
2.有力地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和港口开发建设。随着“沿江一体化开发”和“以港兴市”战略的实施,口岸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沿江经济、港口建设发展迅猛,对重大项目的支撑和吸附作用日益显现。我市沿江地区已经形成精细化工、油脂加工、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呈现出“规模企业集聚、优势产品集中、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沿江地区在建、在批1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1亿美元或7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340亿元。在建、在批码头项目16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天星洲综合整治和两个内港池开发等重大港口工程正在有序展开。2013年,沿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9亿元,比2000年净增332.5亿元,年均递增22.2%。
3.有力地推动了沿江地区配套功能完善。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是参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对口岸功能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市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海关监管场所(含临时)17处、进口保税仓库1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9个,并根据查验监管的要求,积极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设立电子视频监控室8个,初步建成口岸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提高通关监管效率。口岸建设完善了沿江地区基础配套设施,拓展了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丰富了沿江产业格局,增强了沿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我市口岸建设存在的不足
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的口岸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港”独立口岸和“**港”品牌尚未形成。我市目前隶属于泰州港口岸,没有设置独立的口岸查验机构,泰州四家查验单位尽管在我市设置了分支办事机构,但其级别不等,被授予的事权也参差不齐:港口一般贸易的报关审批均在泰州海关,海关**办事处只负责外贸船舶的现场查验和货物放行等业务。港口外贸货物的检验检疫和放行,以及船舶的检疫仍由泰州国检局港口办事处承担。为适应**港口的业务发展需要,省国检局已经批准在国检**办事处内设港口业务科,但目前港口检验检疫设施缺乏,新增检验检疫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配套设施尚有待完善。**海事处更无权承接港口外贸船舶审批和现场查验业务。边检**执勤点属泰州边检站内设机构,只负责现场值勤和巡查,船舶及人员查验、登轮证办理等审批手续同样在泰州站办理。2013年经公安部批准泰州边检站由三类站升格为二类站,增加一个边防中队,但至今未能进驻。由于没有独立的“**港”口岸,“**港”口岸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相比于周边县市设置有独立的查验机构,能就地办理通关手续的状况,我市的通关效率明显不高,口岸企业的运行成本较高,竞争优势明显不如周边县市。
2.长江岸线使用效率不高。我市长江岸线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通用码头、化工码头交叉布置,深水浅用、多占少用、乱占乱用等现象比较突出,部分沿江岸线和后方腹地被非涉港企业挤占,口岸开发所必须的岸线和公共仓储用地匮乏。同时,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港口管理体系和开发平台,岸线准入要求较低,岸线利用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一定程度制约了岸线资源利用及其对后方陆域发展辐射带动。
3.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一是口岸对外开放码头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我省颇具规模的口岸10余个,拥有对外开放的万吨级码头泊位230余座,我市仅有9座,规模较小。与之相关联的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建设随意性大。二是外贸特殊监管区域差距较大。进口保税仓库仅有1个,出口监管仓库更是空白,保税物流中心停留在规划之中。三是查验机构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口岸查验机构业务用房、查验设施和查验执法基地建设还处于较低层次。
4.口岸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市口岸虽有查验监控系统,但还存在覆盖不全面、画面不清等问题。数据传输、网上申报都未实现。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依托互联网实现海关、海事、国检、边检、外贸、税务、银行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联网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尚未启动,目前还处于调研阶段。
5.口岸中介服务业发展严重缺位。我市口岸对第二产业支撑明显,对第三产业拉动不够,与口岸相关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与从事口岸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贸易代理、报关报检代理、船舶代理、航运经纪、航运保险中介、航运信息咨询、外轮供应、外轮维修、海员接待等一系列的口岸中介服务业,全部依赖于泰州和外市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二、口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内外口岸发展的新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口岸已进入黄金发展的时期。传统的口岸从理论到实践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是科技革命和市场需求的结果。当前口岸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一是口岸功能多样化,由单一的国际通道向多功能转变,集运输、仓储、保税、商贸、娱乐、区域经济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所在地经济的新增长点;二是口岸监管模式便利化,由多环节报关报检转变为区域通关一体化,并将逐步走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现有口岸执法改变为一口对外,一次受理和一次操作的国际普遍执法模式);三是口岸运输方式多样化,由单一的陆港、海港或空港,转变成为海陆空兼备、多式联运的完整系统;四是口岸运营市场化,口岸作为维护国家主权的第一线堡垒作用依然存在,但政府在口岸运营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在市场化运营中的作用将逐步淡化,口岸在竞争中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五是口岸与依托城市同步国际化,口岸的生存取决于有效需求腹地的支撑和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需要依托国际城市。同样,城市及腹地的发展也离不开口岸,两者呈双方向促进、一体化发展趋势。口岸是国际城市发展必备的条件,而口岸的立体辐射优势又通过依靠现代化交通工具连接各核心城市,促进了地区的联合发展。
(二)国家宏观政策的新机遇
鉴于口岸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辐射作用越发凸显,国家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口岸发展新举措:一是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试点经验,完善单一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共用数据标准化,力争2015年底在沿海口岸率先建成“单一窗口”,2017年覆盖至全国。二是加快推动口岸查验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是依托电子口岸实现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地方之间信息互换。对于执法信息数据,除涉及国防外交秘密、公共安全、公民隐私等信息外,推动全面共享共用;“监管互认”是以“进出境货物一次通关”为目标,加快推动区域通关作业一体化,尽快实现同一部门不同区域内的监管结果互认和不同部门间监管结果的互信互认;“执法互助”是扩大联合执法、合作查验范围,强化口岸各部门在防控暴恐、应对突发、打击走私和逃避检验检疫、反偷渡以及查处进出口假冒伪劣商品等方面的合作。三是全面推进海关、国检“三个一”合作方案(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四是建设“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建设长江经济带是要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推动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三)周边地区口岸发展情况
课题组专题赴太仓、张家港、江阴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这些县市的口岸工作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规划定位高。太仓港口岸的发展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苏州港口岸竞争力的核心口岸,服务于苏州市、江苏省及长江沿线地区。张家港口岸以建设为公共运输和临港工业服务的公用型码头为主,全面提升港口口岸规划布局、功能层次和管理运作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实现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融合提升,加快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转变。江阴港口岸以建设监管规范、通关便捷、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新型口岸为目标,积极打造上海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长三角地区集装箱支线港,江苏沿江地区江海河中转港、水陆换装枢纽港。二是载体平台高。三地都是独立口岸,设有独立的正处(团)级口岸查验机构,长江航道、长江引航和长江公安机构齐全。三地都设有高层次特殊监管区域。太仓港的综合保税区,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国际物流、进出口贸易和以港航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四大基地。张家港的保税港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形成保税区、保税物流园、扬子江化工园和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形成物流、化工、机电、粮油和纺织五大支柱产业。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也于2008年12月获批,正在大力开展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申报综合保税区。三地都建成高层次的电子口岸平台,通关便利化程度较高。三是口岸发展快。2013年,太仓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1.3亿吨、外贸进出口量465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27万标箱,已成为沿江集装箱运输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港,全国木材进口第一大港。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2.6亿吨、外贸进出口运量509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国县域口岸之首,外贸运量继续领跑长江沿线各港口。江阴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外贸进出口量163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
2013年周边口岸吞吐量情况
地区
吞吐量
(万吨)
外贸进出口量(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太仓港口岸
13000
4653
327
张家港口岸
26000
5091
170
江阴港口岸
13500
1630
120
靖江港口岸
9103
800
—
如皋港口岸
4500
512
—
周边县市的口岸建设明显优于**,对我市口岸建设形成了新挑战。
(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以港兴市”、“沿江一体化开发”决策部署要求,围绕3个“1000亿”和1个“2000亿”发展目标,必须抢抓新一轮沿江发展机遇,加快提升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发挥“渡江战役”桥头堡作用,扩大口岸对外开放,促进港口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沿江发展,着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为实现“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加快建设**口岸的对策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港兴市”和“沿江一体化开发”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打响“**港”品牌为目标,以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疏港便捷、运转高效、环境优美的港口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口岸发展环境,强化口岸综合协调,降低口岸通关成本,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增强口岸整体效能,以服务我市及周边地区为基础,加强与上海港及**港口的合作,使之成为长江下游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发展目标:到2030年,建成码头泊位100座以上,其中对外开放超过45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其中外贸进出口量4000万吨;在建成一批进口保税库、出口监管库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成功申报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放大**港口岸对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使口岸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把**港口岸建设成生态优美、监管规范、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新型口岸。
(二)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我市口岸长远发展规划。迅速摆脱被动应付、零打碎敲的小格局,着重实施理念超前、目标明确的独立对外开放口岸建设大手笔。依据总体目标,结合《**市沿江一体化开发总体规划》、《**港区总体规划》和《天星洲及临港产业发展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发展规划,从口岸开放规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资金保障、部门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总体设计,制定我市口岸建设“十三五”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为口岸建设指明方向。
2.积极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拓展和高效利用长江岸线。针对我市岸线资源不足和低效利用并存的问题,坚持岸线资源拓展延伸和高效整合并举,加快实施东夹江整体开发一期工程、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岸线整合、天星洲综合整治开发工程、七圩作业区岸线资源整合、如泰运河内港池等项目。强化对新建占用岸线项目的准入管理,严把项目进门关,发挥好长江岸线黄金效益。二是着力加快码头开放进程。根据企业经营需求,争取建成一座,适时开放一座,确保港口外贸进出口通道的顺畅和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有利于推进我市沿江一体化、发展沿江开放型经济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共享、便利通行、有利监管”原则,分步实施口岸查验机构办公设施和水上综合执法基地。加大与口岸关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铁、水路齐头并进,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有效连接现有高等级公路网,新长铁路向沿江延伸,在如泰运河城区段取消通航功能情况下,除建设东夹江古马干河航道外,同时考虑将临近天星洲的天星港纳入航道规划,以进一步增强口岸辐射能力,推动黄桥老区建设。四是加快口岸信息化进程,建设“智慧口岸”。
要加大非侵入式检查设备、移动查验执法终端等装备的投入,推动监控指挥、全程可视化物流监控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省级电子口岸为平台,建设我市电子口岸,为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提高通关效率创造条件。
3.大力提升口岸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口岸政策的系统研究。对“单一窗口”建设、口岸查验部门之间“三个互”和关检合作“三个一”等口岸新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政策界限,熟练自如地运用政策,为加强口岸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探好路,掌好舵。二是拓宽口岸开放发展平台。积极推进“**港”一类独立对外开放口岸申报工作。争取设置独立的海事、海关、国检和边检等口岸查验机构,打响“**港”品牌。在独立查验机构设置之前,围绕“提效率、减环节、降成本”的目标,提请上级查验机构按照中央改革步骤和简政放权的基本原则,授予所属**办事处通关权限,提高通关效率。尽快设置长江航道、长江引航和长江公安机构。积极申报保税仓库、出口监管库等监管场所,创建保税物流中心等监管区域,在条件成熟时,申报综合保税区。三是做好口岸人才队伍建设。口岸建设涉及到诸多专业领域,通过招录、外聘、培训深造等多种途径,加快建设一支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现代监管手段的外向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大力发展口岸中介服务业。突出口岸物流核心功能,延伸口岸服务区域。依托开发区南片区岸线整合等重点项目和沿江化工产业特色,加大对荷兰皇家孚宝等国际知名港口物流企业的招引力度,搭建化工品市场交易平台和油脂市场交易平台;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口岸中介服务企业,逐步培育本地口岸中介服务业。坚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和行政手段调控作用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有利于口岸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努力提升**口岸中介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口岸综合竞争力。
4.逐步加大对口岸建设的财政支撑力度。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发展口岸经济同样需要投入。一项研究表明,港口口岸建设投资与招商引资回报的比例高达1:6.5。对于投资较少的内陆地区来说,这一比例更高。依据国务院国发[1985]113号和国发[1993]44号文件精神,参照沿江县市的普遍做法,对于查验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口岸相关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对于查验机构人员办公经费、因查验机构人员编制不足聘用的协管员经费、口岸协调经费、水上搜救经费等应当逐步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着港口口岸规模的不断扩大作出相应调整,进一步规范口岸经费开支。
5.建设文明口岸提升对外形象。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约1400艘次外籍船舶和17000人次外籍船员进入我市,协同口岸各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口岸共建活动尤其迫切。以“优化通关环境、优化口岸服务、强化协作配合、提升口岸形象”为总目标,以“自建为基础、共建为重点、自建带共建、共建促自建”为原则,以“协作、效率、服务、阳光、法制、安全、廉政、文化建设”
为内容,通过强化共建机制,加强口岸联动协作,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使口岸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环境明显改善、通关时间明显缩短、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整个口岸呈现“发展快速、环境优越、服务高效、执法规范、形象阳光、氛围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三篇:勐腊县口岸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勐腊县口岸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一、口岸发展基本情况
勐腊县是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东经101°06′—101°50′,北纬21°08′—22°25′。西北部与景洪市连接,北部与江城县毗邻,东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面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其中:中挝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国土面积7084平方公里。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勐腊为对外开放地区,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东南亚”经济发展战略重要通道桥梁和窗口,是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沿。辖区建有磨憨国家级一类口岸和关累港,以及勐满、曼庄两条重要陆路通道。有3条柏油路直通老挝北部三省省会。从关累码头顺江而下,可直抵老、缅、泰、柬、越等东南亚五国。
截止目前,全县口岸通道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43亿元。2010年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7.9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其中进口1.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7%;出口6.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1%;(2)完成边民互市2232万美元,同比增长0.8%;(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 1 1968万美元,同比增长0.2%。(4)口岸流量情况: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75.40万吨,同比增长37.6%;其中进口货运量46.74万吨,同比增长55.5%;出口货运量28.65万吨,同比增长15.9%;出入境人员9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其中入境人员49.77万人次;出境人员49.65万人次;出入境车船29.64万辆(艘)次,同比增长37.1%;其中入境车船13.82万辆(艘)次;出境车船15.82万辆(艘)次。2011年1月全县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5609.69万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完成5275.49万美元,同比下降31.7%;其中进口1008.09万美元,同比下降15.8%;出口4267.4万美元,同比下降34.6%;(2)完成边民互市244万美元,同比增长0.2%;(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90.2万美元,同比持平。
二、勐腊县口岸及主要通道建设情况
(一)关累码头建设基本情况
关累码头位于澜沧江与上湄公河结合部,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南与老挝陆路相连,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是目前我国与缅、老、泰进行经贸交流的重要水路通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现已完成《关累码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码头开发分“三区”规划建设。一区以物流、商贸、教育卫生、宾馆酒店、生活服务、娱乐设施 2 为主;二区以船舶修造、集装箱码头、旅游服务、仓储为主;三区充分利用沿江滩涂、怪石、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以观光、休闲、娱乐等沿江旅游景点建设为主。目前,查验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已建成,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已达3.1亿元。2010年关累码头完成进出口货值17525.71万美元,其中进口3481.37万美元,出口14044.35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34225吨,其中进口43216吨,出口91009吨;出入境船舶5278艘次,其中入境2675艘次,出境2603艘次;人员出入境30502人次,其中入境15043人次,出境15459人次。
(二)勐满通道建设基本情况
勐满镇位于勐腊县西南部,东与尚勇镇相连,西、北与勐捧镇毗邻,南与老挝接壤。全镇土地面积403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曼邦公路由北向南穿镇而过直通老挝南塔省。镇政府所在地景龙,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距老挝南塔省勐新县24公里,距老挝湄公河班相果口岸94公里,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自然口岸。居住着傣、哈尼、汉、瑶、克木等13种民族。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勐满边境口岸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下,目前投入400万元建成“一关两检”办公用房;投资50万元完成了勐满查验货场的场地平整、排水沟、围墙等项目,现已投入使用;投入50万元完成勐满通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勐满通道规划建设范围约为3.06平方公里。规划分为 三个功能区,即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加工和仓储区范围约1平公里,以替代种植项下返销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服务为主;行政办公和查验功能区范围约1平方公里,以政府行政办公、联检部门办公和货物、人员、车辆出入境查验为主;社会生活和贸易区范围约1.06平方公里,以贸易、吃、住、行、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等为主)。截止目前,勐满通道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商务、运政等相关口岸管理职能部门进驻开展工作,已能正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活动。2010年勐满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1371.55万美元,其中进口1232.73万美元,出口138.81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1436.43吨,其中进口159394.69吨,出口2041.7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87708辆次,其中入境43560辆次,出境44148辆次;人员出入境194108人次,其中入境96992人次,出境97116人次。
(三)曼庄通道基本情况 曼庄隶属尚勇镇,位于勐腊县东南部,地处北纬21º10′—21º26′,东经101º27′—101º41′之间,东与老挝接壤,南与磨憨边境贸易区相连,西邻勐满镇,北接勐腊镇,曼庄是尚勇镇的一个村民委员会,辖曼庄、曼赛等1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村委会。曼庄是我县通往老挝丰沙里省的重要通道。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曼庄通道的投入,开通了勐腊至丰沙里的国际客运旅游专线,昆曼大通道专为曼庄口岸开设了专门通道口。投资80万元完成 边检、检验检疫和运政等部门营房,是我县与老挝丰沙里省开展商贸活动的唯一通道。2008年建设改造曼庄至老挝南克星17公里的四级沥青路面,现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交通现状,为曼庄口岸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曼庄通道完成进出口货值711.09万美元,其中进口691.82万美元;出口19.27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082.18吨,其中进口7687.14吨,出口208.04吨;出入境交通工具15443辆次,其中入境8183辆次,出境7260辆次;人员出入境49989人次,其中入境26767人次,出境23222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由于与相邻各国间没有建立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货物道路运输通而不畅,急需解决与老挝和泰国签订货物和旅游道路运输框架协议,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在经济技术合作和边境贸易等方面的发展。
(二)近几年来,在中老两国政府的扶持下,我县与老挝北部省份在境外替代种植发展产业上、投资办厂、劳务输出、贸易发展、教育合作、农业技术推广、电力建设、林、矿产品开发、旅游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为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更好地促进勐腊县与老北省份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替代种植工作,建议上级部门加强与老北省份的县之间的沟通和建立会晤机制,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三)目前开展替代种植人员出入境备案申报工作,审批时限长,手续烦琐,不利于开展替代种植业;特别是针对常住人口或是企业法人持有的通行证有限时限过短(3个月或半年),建议对于开展境外投资项目的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办理特殊有效证件的通行证。
(四)我县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等边境通道尚未批准边民互市点(场),以及受互市商品目录限制,故对地方促进作用不明显。希望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关累码头、勐满和曼庄通道三个边民互市点。并增加开展边民互市商品的品种,如新增替代农副产品、稻谷、玉米、香蕉、西瓜、花生、黄豆、芝麻、蓖麻以及农资器具等商品品种。
(五)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将给勐腊对外开放带来重大机遇,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通道查验设施建设未完善,急需加大口岸和通道通关基础设施建设,现需继续加大关累码头、勐满、曼庄、新民通道的公路、查验设施、仓储、物流、金融等设施建设。我县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共需要3亿元,建议上级部门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着重抓好勐满通道、曼庄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争取通道建设项目尽快实施。
(二)多方多渠道争取口岸(通道)项目建设资金,进 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口岸(通道)服务功能,为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开通绿色旅游通道,加强与周边各国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跨境旅游,提升边境口岸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与老挝北部各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
勐腊县经济和商务局
二0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四篇:电子口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2007-3-19)
随着我省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呈快速发展态势,建立大物流、大通关相统一的山西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已成为扩大山西对外开放、适应山西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山西电子口岸的建设也是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跟上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发展步伐的基本要求。
根据领导的批示,为借鉴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快山西推广和应用电子口岸的进程,提高企业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推进我省口岸“大通关”改革进程,我办根据国家、省政府及省财政厅的有关要求,于2007年1月对我省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安排,组织由山西电子口岸建设联络协调组、技术项目组和专家组成员组成的调研组于2007年1月到2007年2月展开了考察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国电子口岸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06〕36号),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口岸基本内容、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11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了电子口岸委的组成,电子口岸委、成员单位、电子口岸办的主要职责,电子口岸委的议事制度和全国电子口岸建设信息沟通制度。根据电子口岸委会议精神,经电子口岸委各成员单位讨论研究,电子口岸办正式印发了《2007年国家电子口岸委工作要点》。--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地方层面,全国已经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地方政府共有42个,其中省、区、市政府27个,副省级以下口岸城市政府15个。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设立了38个地方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已有11个地方政府组织成立运营实体,负责本地平台的搭建和运行维护。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共投入6亿多资金建设地方电子口岸。
目前已开通的地方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已达31个。山东、上海、广州、宁波、深圳、天津、满洲里、广西等8个地区率先投资建成了地方电子口岸实体平台一期工程,浙江、福建、粤东、新疆等地已在虚拟平台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实体平台工作。
二、各地实际情况和调研主要内容:
(一)我省各有关厅局电子口岸的建设信息化情况
1月22日、23日、24日,我省电子口岸建设调研组分别在太原海关、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我省电子口岸建设进行专项调研。各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组织有关人员积极配合,调研工作顺利完成。
1、调研组在太原海关就山西电子口岸建设进行海关业务专项调研时,海关审单、加工贸易、查验、技术等部门和太原海关数据分中心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分别介绍了本部门的具体业务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流程、特点和功能,并对大通关业务流程中涉及与其它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流程交互处理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调研组认真听取了海关主要业务部门的情况介绍,对每一个部门的业务及相关电子信息系统流程进行了现场查看,了解系统的软件、硬件、网络环境和技术架构等,并详细收集了相关业务资料,为我省电子口岸总体架构设计提供了基本思路。
2、我省进出口企业太原国贸和富士康集团负责通关的同志出席了调研组在山西省商务厅进行的专项调研会议。会议中商务厅贸管、外资、机电、财务统计、信息化中心等涉及我省进出口大通关的主要业务和信息部门负责人分别详细介绍了各自部门涉及大通关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并对各自部门的网上办公系统的使用方法、使用权限、信息公开、信息流程等作了重点介绍。省商务厅部分管理审批职能是大通关环节的起点,涉及大量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电子录入。结合在太原海关调研所了解的相关情况,调研组在会上同商务厅各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认真探讨了基础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数据录入的可能性,同时就电子口岸通关过程中部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信息更新以及网上通关审批进行了探讨,3、调研组在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专项调研时,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法综、检务、机电、科技和机场局等涉及我省进出口大通关的主要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负责人分别详细介绍了本部门的主要业务性质和业务流程,着重介绍了办公系统软件、系统信息共享等情况,同时对电子口岸建设中
关于查验部门部分设施共享、部分信息共享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大通关的重要职能部门和重要环节,同太原海关、商务厅共同构成大通关的主要链条。通过这次会议,调研组对山西进出口货物通关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电子口岸功能设计有了总体把握。
吴仪在高度评价我国电子口岸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电子口岸作
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典范,一定要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建设原则。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大的进展,把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种认证登录和“一站式”办事等功能,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使口岸执法管理更加严密、高效,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对下一步电子口岸建设,吴仪提出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继续发扬“大协作”精神,打通大通关业务电子流程。我省要坚持政府牵头领导,与海关,商务厅,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积极交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速我省大通关进程。
(二)对国家层面相关机构进行专项调研。
1月29日,山西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调研组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和东方口岸进行调研。杨嵘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山西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前期所取得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实际上1998年国家外汇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法分子根本没有进口货物,而是通过制造假的报关单到银行骗购外汇。海关总署和外汇管理局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要加快银行、外汇管理局和海关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加强对报关单和外汇进出口核销工作的管理,联合开发了进口付汇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1999年1月1日,该系统在全国推广使用,立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贸易顺差和顺收趋于平衡、“三假”走私案件减少,海关税收大幅增长。
在调研中,杨嵘副主任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国家电子口岸建设的最初背景,总体设计、运行项目等,并对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功能定位、项目开发、运营模式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为调研组介绍了其他一些省市电子口岸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上海电子口岸建设起步早,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大,目前已上线运行46个主要应用项目,涉及上海电子口岸共建的16个成员单位和11家商业银行,具备了较完备的口岸通关物流服务功能。广州电子口岸实现了口岸单位100上网和口岸电子执法、本地大通关、咨询服务、效能分析等4大类93项服务功能;山东电子口岸无纸通关业务量和网上付税额居全国各地区之首;深圳电子口岸入网企业已达2.7万家,占全国入网企业的13%以上,“公路口岸电子自动核放系统”、“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一批有本地特色的项目成效明显。除上述5个地方电子口岸外,天津电子口岸的前期规划、成立实体、开发项目等工作进展顺利,无纸通关、网上付税、电子交单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重庆电子口岸成功建立了虚拟平台,在长江多式联运及江海互联互通系统建设、外轮理货应用处理系统建设等项目上取得了突破,体现了独有的西部特色。
东方口岸的同志表示,将提供一些与其他省市成功合作的资料和经验供山西参考,提出我省的电子口岸建设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总体方案,要合理定位,准确与古业务量,并且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和东方口岸的调研使调研组明确了山西电子口岸在全国电子口岸的整体网络架构中的层级和功能定位,对我省电子口岸总体规划和设计具有指导作用。鉴于电子口岸工程建设在全国各省市已经全面启动,30个省市地方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合作备忘录,23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已上线运行,我省目前已经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为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履行《山西省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关于建设山西电子口岸的合作备忘录》,保护成员单位建设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使系统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建议山西省电子口岸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尽快得到批复,确保山西省电子口岸工程的顺利实施。
建设成电子口岸后,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信息资源共享。以前,企业想要和政府部门联网,必须分别联网,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联网的效果不明显。通过中国电子口岸,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连接,就可以透过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国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机关申办各种进出口手续,各政府部门也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从而真正实现了政府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透过数据中心,企业还可以获得运输、仓储、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中介服务,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企业利用电信公网实现对公共数据中心的接入访问,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拨打本地电话就可以与Internet联网,并透过数据中心办理业务。
入网成本低。登录中国电子口岸网站,企业只须配备一些简单设备,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系统安装软件,比EDI方式成本低。
简单易用。中国电子口岸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普遍应用的IE等浏览器为工具,建立起和用户交互式的友好界面。系统提供一系列丰富的在线帮助和业务规范、操作指南查询,使用户轻松实现网上办公。
电子口岸采用联网综合管理的模式,增加管理综合效能,增强管理部门执法透明度,也方便了企业,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
不仅如此,电子口岸建设成功后,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首先,有利于增强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企业只要与电信公网“一点接入”,就可以透过公共数据中心在网上直接向海关、国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银行等政府管理机关申办各种进出口手续,从而真正实现了政府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
其次,管理部门实行“电子 联网核查”的新型管理模式,使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完整和严密。
再者,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通过中国电子口岸网上办理业务,企业既节省时间,又减少奔波劳累之苦,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方便企业进出。
中国电子口岸是中国电子化政府的雏形,是贸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实现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的电子口岸系统,在地方运作不需要费用,我省主要是根据报关单量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交流、搭建。山西省电子口岸建设将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山西省电子口岸系统平台的建设,二是支撑山西省电子口岸系统平台运行的网络、安全及运维等系统环境的建设。
(三)广州、深圳两地电子口岸建设调研情况
2月5日—2月7日,山西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调研组赴广州、深圳就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进行调研,分别听取了当地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基本情况介绍,为我省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提供成熟经验。
广州和深圳属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其建设程度和发展速度都在国家名列前茅,我们有必要学习先进理念和模式。在调研期间,广州电子口岸领导部门提出,政府在电子口岸建设过程中只是搭台和协调,不可能直接操作,具体运作则需要实体平台。目前,电子口岸运行模式有两种,广州和深圳采用的是地方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网络运行维护。地方政府负责初期建设,日常运行则按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收取网络维护费(决不以赢利为目的,决不能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广州成立了“广州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成立了“南方电子口岸公司”,负责本地电子口岸日常运营,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这一模式适用于口岸业务量大的沿海、边境口岸所建的实体平台。所谓实体平台,是指采用专线网络把各部门的“信息孤岛”串起来,成为所有口岸相关部门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地方电子口岸平台。货主企业只要在系统中输入一次数据,电子口岸的平台上就自动生成各种通关环节所需的单证。
(四)重庆电子口岸建设调研情况
重庆同样作为内陆省份,其外向型经济程度与我省相仿,电子口岸则是目前较早开通运行的虚拟电子口岸,当地的电子口岸建设经验对我省电子口岸建设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月7日—2月10日山西电子口岸建设工作调研组赴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
调研期间,调研组听取了当地电子口岸建设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就电子口岸建设中必然要涉及的组织机构设置、人事财政保障、统一平台搭建、部门互联互通、管理维护运营等情况,调研组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了解,为我省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提供成熟经验。重庆电子口岸是重庆地区唯一的口岸物流信息处理平台,连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的口岸管理部门、口岸生产部门、口岸辅助部门和其它政府部门,加快口岸物流信息的流通速度,实现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中介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通关环节中的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外管、银行、港口、机场等国际物流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
由于重庆与广州、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地理因素、经济环境不同,其进出口总量、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企业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地电子口岸运营模式各有特点,项目开发各有侧重。重庆采用的是地方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委托或指定部门运行管理。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这一模式适用于口岸业务量小的内陆口岸所建的虚拟平台。重庆政府对当地电子口岸建设及运营维护给予了经费支持和人员保障。
根据我省也属于欠发达省份,经济相对落后,进出口贸易目前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海关业务量不大,入网企业也较少的现实情况,从节约资金的角度考虑,我省电子口岸网络及系统支撑环境建设将分两期进行实施。
第一期建设将以建设虚拟平台为主,也就是由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或国内其它IDC负责提供山西省电子口岸网络及系统支撑环境的核心部分(包括机房、网络、数据中心、安全及运维等),我省不进行机房、网络、数据中心、安全及运维设备及相关系统软件的投资和建设,仅仅进行山西省口岸办内部局域网及相关终端系统设备的投资和建设。
第二期建设将在虚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山西省电子口岸实体平台的建设,建立独立的山西省电子口岸网络及系统支撑环境的核心部分(包括机房、网络、数据中心、安全及运维等),并将虚拟平台迁移到实体平台之上。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地方电子口岸信息平台搭建工作推进困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地方层面的工作困难重重,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通关”,达成全国物流信息的联网,只能依靠国家及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和牵动。要加快口岸建设步伐,切实抓好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地方性电子口岸建设建设,促进异地远程报关、无纸通关等功能的实现,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口岸整体效能和综合竞争能力,为外经贸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2、工作经费难以保障。电子口岸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较大,其建设在全国范围来讲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相关单位带来不小的压力。从各地方电子口岸实际操作角度来讲,不论是建设还是日常的维护运营,资金费用的保障工作难度较大。
3、电子口岸不能只重建设,不重利用。电子口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口岸物流全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他的功能定位不能仅限于通关服务或单传的物流信息网,可以与大型口岸建立连接,服务全省的物流。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和提高电子口岸在企业中的知名度和利用率。特别是作为内陆地区,电子口岸的项目推广工作也必须得到重视,保障电子口岸相关项目推广费用的到位和落实。同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后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对我省电子口岸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省地方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起步较晚,我们通过认真调研,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从建设思路和工作措施上扬长避短,结合山西口岸实际,尽早通过口岸电子平台的建设,优化和整合口岸资源,逐步使口岸的信息化应用从分散走向规模、从复杂走向标准、从传统走向智能,以全面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
1、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必须要依靠地方政府,建立“地方政府牵头、与中国电子口岸合作、驻晋查验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联合共建”的合作建设机制,才能确保地方电子口岸持续、健康发展。
2、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合理建设方案。建议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查验单位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资源,将大通关相关的服务项目、执法项目和执法要求进行必要整合,从总体设想、业务流程、技术支撑、投资策略等诸方面对山西电子口岸进行规划论证,注重方案规划的可行性和前瞻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我省电子口岸进程。
3、我省作为口岸业务量小的内陆地区,应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借助中国电子口岸建立本地电子口岸虚拟平台。借助现有的因特网,实现各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货主企业可在地方电子口岸一个界面上进行操作,完成通关环节所需的各种单证。实体平台的应用效果要好于虚拟平台,但网络改造整合的投资大,维护成本高。通过对目前已上线省、市电子口岸建设情况的了解,借鉴其成功经验,建议成立山西省电子口岸信息有限公司,由电子口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电子口岸公司在规划建设、项目开发和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由省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标准化体系和安全规范的制定方面提供帮助指导。
4、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实体平台。地方电子口岸平台是以中国电子口岸为依托,主要以地方政府牵头建立的集口岸通关、物流、商务为一体,严密监管与方便快捷相结合的大通关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旨在整合原来分散在各个口岸单位、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以统一信息平台形象为外贸企业、相关物流单位和口岸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和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在一个平台上运作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程。建议在实体平台的建设和具体项目的推广应用中,要紧密结合口岸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点带面,逐项推广。根据平台的操作特点,积极探索改革现有作业方式,调整优化通关、检验的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简化企业操作。
省商务厅各部门对电子口岸相关功能建设以及项目推广应用给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电子口岸功能设计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并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口岸,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方便和服务企业通关。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为我们指出,地方电子口岸的建设运营需要参考地方物流特色,围绕文最关心的项目进行,山西的煤炭焦炭产量和交易量在我国名列前茅,在我省经济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以龙头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电子口岸这一平台,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同时建议我省与东方口岸合作,成立实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加工贸易等方面),争取围绕我们自己通关物流的实体平台进行操作,避免与国家数据中心的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保证建设,落实资金。地方电子口岸是一个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公益性、服务性的信息平台,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议由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运行,以确保平台边建设、边开发、边运行、边见效、边完善。
6、在电子口岸建设过程中,其难点不在建设,而在协调,应避免由于平台搭建先于共享资源和信息,造成进出口作业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形成“以强养弱,各自为阵”的局面。另外一个难点则是利益划分,目前全国的三种模式有上海(大整合)模式、宁波(请国外大公司进行设计规划)模式,以及广州(现有情况下调整)模式。这不单单是把电子口岸当作一个部门来管理,而是应该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物流平台来操作。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各部门多年来已经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信息系统,有独立的信息传输方式和保密要求,因此地方层面大通关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难度大。
五、我省电子口岸建设的前景:
电子口岸建设有利于增强管理部门的管理综合效能。电子口岸就相当于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电子口岸像一条把各部门的“信息孤岛”串起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了所有口岸相关部门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电子政务平台,有利于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第三,使管理部门在进出口环节的管理更加完整和严密。从根本上杜绝利用假单证走私、骗税、骗汇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第四,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系统的整合,有利于逐步形成全国电子政务的统一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最终实现全国范围的“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总之,电子口岸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可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
电子口岸的建设对于规范行政管理,改善各地投资环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口岸大通关建设“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指导精神,加快山西电子口岸建设,对重点物流企业和项目实施重点联系制度,及时跟踪,分类指导,协调解决经营和建设中的实际困难。
我们将按照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和严密、高效、科学、安全的整体要求,力求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为“大通关”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地方电子口岸与中国电子口岸共同形成服务、通关、物流、加工贸易等项目的统一平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通关效率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的指导精神,争取用3年的时间,建立山西口岸数据交换平台、口岸安全认证平台、口岸门户网站、大通关服务系统、口岸电子政务系统、口岸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及口岸电子商务系统等七个核心业务系统或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与集成,构建一套相互关联、紧密结合、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有效监督的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力图充分利用先进和成熟的信息技术,把山西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信息服务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统一协同信息平台,使口岸执法管理更加严密、高效,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使物流信息更加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我省外贸物流国际化、现代化,逐步增强我省的国际竞争能力。
省政府口岸办公室
第五篇:2015年口岸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2015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口岸街道法治办(2015年12月23日)
今年以来,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政法委的关心和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对政法工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深化法治建设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抓手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以“法治创建”为载体,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法治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制定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用制度的力量推动法治建设水平不断前进。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街道迅速传达学习区委王书记、区委政法委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订下发了法治口岸建设工作要点、法治创建任务分解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并根据人员变动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补充街道法治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联席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明确了法治办专职副主任,,并要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两名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重点保障法治创建工作的必要经费,并特别加强了对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长廊、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投入,切实保证做到活动有场所、宣传有载体。
三是机制保障到位。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法治创建工作纳入到街道重点工作和“四个文明”建设百分赛考核之中,实行绩效考核,并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签订率达100%。街道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将法治创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成员单位,并组织督查和通报,真正形成了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季度有整改,年中年末有考评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法治创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民主自治能力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基层法治服务阵地建设,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实践。
一是结合“六五”普法规划和2015年街道普法计划,大力开展“送法进村(社区)”、“送法进家庭”等“法律六进”活动,大大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二是大力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下发《加强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村(社区)财务制度;指导村(社区)不断深化“三大直评”,健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工作日制度,实现“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和参政渠道,充分保障群众参与社区管理与自治的权利。
三是努力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提高基层自治组织自治能力。今年,我们在已经成功创成8家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成率达38%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面,重点培植城东社区,再争创一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日前已向有关部门申报。
三、运用法治思维,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说事评理”民主评议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说事评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创新评议方式,规范评议流程,为推行“说事评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各村(社区)成立“说事评理团”,选拔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中心户长等人士担任“评理员”,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说事评理团”成立以来共化解大小矛盾纠纷39起,其中涉及人员意外死亡等重大纠纷13起,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全力做好全国“两会”、省委巡视组驻泰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妥善解决突出信访问题,截止目前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8件,同比下降15%;处理人民来信7件,同比下降13%;将4月份定为重点信访事项、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月,集中开展信访遗留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大涉法涉诉案件处理力度,对上级交办的4件重点涉法案件,已结案息访3件,还有一件正在协调处理中。建立健全重点信访案件包保制度,严格落实重点信访人员稳控措施,确保信访人员吸附在当地,实现了“无进京上访登记,无去省集访,无去市重复访”的信访工作目标。
三是落实街道政法委向党工委报告制度。街道政法委接到影响社会稳定事项报告后,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研判分析,如判定为影响社会稳定程度较大,立即向党工委报告该事项。
四、强化法治保障,严格落实依法行政
一是组织人大代表对街道“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有效了促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是实行了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该工作由党政办牵头,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配合,确保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100%。
三是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针对前期各村(社区)因费用支出等方面的顾虑,而怠于聘用法律顾问一事。分管领导栾书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聘用法律顾问事宜,同时亲自到部分村(社区)当面督促,在规定时间内,街道与23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临港经济园(口岸街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临港经济园(口岸街道)关于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对凡在临港(街道)范围内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制度,以法律为依据、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严格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街”。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临港经济园区港城养生、天华索具两个重大项目及口岸街道敬老院撤并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五、加强法律宣传,不断营造法治氛围
一是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一年不少于2次的党委中心组学法、一年不少于4次的综合性学法报告等活动按要求认真落实到位,同时将党委中心组成员学法活动的情况认真记载在册,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学法效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并拟写个人心得体会,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学法,特别对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老年人等群体进行了普法惠民活动。4月8日配合区司法局开展了“12348”法润千万家法律服务活动,发放了500多份的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人次,普法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月中旬,口岸司法所联合各村(社区)向群众发放有关《宪法》的宣传资料约15000份,确保辖区内每户家庭一份。9月30日在好润多超市广场开展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活动,接受法律咨询3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份。11月2日下午,司法所周敏所长走进口岸中心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精彩激烈的答题竞赛,让学生在校园里接受了法制教育,激发和提高同学们的守法用法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专题报道《口岸街道法治宣讲员“送法进校园”》刊登在《江苏法制网》司法专版。11月13日下午,我街道举办首期“法治大讲堂”,邀请了区司法局公律科丁觉民科长为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定职以上人员等150多
人作了题为“推进依法行政,共建法治口岸”的专题讲座。为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12月初,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街道以“学习宪法,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生活习惯”为目标,在辖区范围内持续开展 “宪法进万家” 主题宣传活动。专题报道《泰州高港口岸街道“宪法进万家”活动持续升温》被司法部网站采用。
三是大力推进法治实事项目,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宣传。丰富法治宣传形式,组织排演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节目,深入各村(社区)巡回演出,今年以来,我街道法治文艺演出队共巡回演出18场次。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法治文化广场1个。健全“群众评议团”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广“车卫士”安全系统,目前已完成近1000辆安装任务。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再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对法治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创新、务实上狠下功夫,把法治创建和依法行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展好权力阳光工程,把街道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区、建设美好高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