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

时间:2019-05-12 23: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

第一篇: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

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谈谈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 杨郢中学 汪国良

课堂也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数学”.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宗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

以七年级的《去括号。添括号》那节为例,在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课本安排了去括号和添括号这节内容。这个内容很适合让学生自学,但不是一味的放手,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先安排了一个预习环节,通过5分钟的课本阅读,独立完成课本71页和72页云图和观察的内容。这些问题主要是把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高,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阅读能力不够,对于书上精炼的语言一扫而过,而没有仔细琢磨,找出关键词。

接下来我设计了两道例题,4+(-a+b)=4-a+b 4-(-a+b)=4+a-b进行对比,然后,安排了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探究去括号的法则。这里就是对学生理解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最后,还要让学生对今天所掌握的的知识做回顾和总结。这是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讲的内容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点拨和点评。学生可以从书本上找到大部分基础的内容,也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进行突破,当然,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老师也可以帮助一下。总之,我觉得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循序渐进的。教师有应该意识的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往往比理论更让学生接受。

第二篇:教学中一个难忘的故事

教学中一个难忘的故事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能发生很多故事,在这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的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深入学生中让他们的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而每一期的班主任工作都让我有个总结。这其中的感慨也无穷无尽。有一个事情让我感触颇深。

那年我接任了四年级

(一)班的数学并兼任班主任,面对一张张可爱的脸孔我心中充满着信心。经过开学几天的相处孩子们大部分都很听话,我心中由衷的高兴。第二周的一天下课后我正在改作业,班上一个学生跑来急切的说:“老师钟震木打人了,还流血了。”我连忙起身来到了操场,看到一个其他班的学生满脸是血,原来钟震木不知什么原因两人扭打在一起,流鼻血了。我忙处理好一切。可是这时找不到钟震木了,上课了班上也没有。挂了家长的电话也没回家。我急的到处找最后在厕所找到了他,还不理我。我把他领到办公室谈心。前面还不回答问题,后来经过的开导,他突然哭了起来,很伤心的哭,我就觉得孩子有委屈,原来那个孩子说他偷了别人的东西,他对我说:“老师,不是我偷得,你相信我吗?”看到孩子那诚实的脸我知道是别人误会了他,我说:“孩子,老师相信你,但是 你不能打人,我们去向人道谢好吗?老师会还你一个清白的。”他点点头。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爸爸年老体弱多病,妈妈是个哑巴,家庭困难,他是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平时也有点不好的习惯。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他,班上有什么事情都怪他,就很自卑,常常打人,成绩不怎么好。我想起了,他在班上不多言,脸色总是没表情,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呀!

那件事情后,我发现了上课他听课了,我提问他举手了。我表扬他笑了,我选他当卫生委员他积极了。第一单元考试成绩提高了。我好高兴的,其实是一个好孩子,接着一学期来,他再也没犯错了,成绩一直在提高。同学们也愿意跟他在一起。我每次抓住他的闪光点就给予表扬,他进步了,他自信了,期末还评了个“进步星”。

我觉得鼓励像催化剂能给学生无穷了动力,关爱像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房。

第三篇:美术片断教学案例2

范例二(课堂实录)《有趣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画有趣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的基本特征。2技能目标: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同的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 教学难点: 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镜子、各种制作脸的材料或废弃物品。如各色卡纸、油光纸、毛线、纸杯、酒瓶、纸盒、橡皮(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有趣的脸”手工作品范作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1、安定情绪,检查教学具准备情况。

2、对学生进行安全及卫生等组织纪律性教育。

1师: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小朋友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合作、来共同体验美术的乐趣。我建议,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以及老师们的到来。

二、猜猜看看,激发兴趣。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让学生及家长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谁愿意上来摸摸看,猜猜它是什么?谁先猜对了,就能得到这份礼物哦。(没有猜对也可以得到一份奖励哦)(请家长参与)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师:大家都没有完全猜对哦,请看,这是什么呢?它像什么呢?(上面的图案是什么呢?)

对了,是人脸。有趣吗?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有趣的脸。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4师:张贴课题组成的脸的图案。

三、观察讨论,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5师:脸的设计制作要想做到有趣,首先要知道脸上五官长相,老师建议大家用小镜子照照自己的脸,看看它们都长什么样?。(让学生说说五官的大致形状?)(也可以亲子相互观察)

2、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学生想象。

6师:现在看着大家的脸,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张脸很有趣、更好玩呢?大家请看„„(课件:教师播放视频。)

可以对着镜子做做“鬼脸”,现在你的脸成什么样了?再看看你的同桌。好玩吗?(请一位上台作鬼脸”,同桌相互表演、观察)

3、同桌互演,上台表演

7师: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四、比较联想,激发创意。

1、观察自己的脸型,引导比较。

8师:啊真是太厉害了。他的脸真有趣。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脸都非常的可爱,都有自己的特点,那谁能告诉我你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呢?

9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好,大家请看„„

大家可以结合人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比如:„„(提示:可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学生范作,启发学生想象。)

2、课件出示范作(书上两件“正”、“倒”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设计制作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有趣的脸”的积极性。

A出示“正”作品,看一看,说说有趣在哪里。

B出示“倒”作品,感受设计之巧妙。让学生说说两个作品脸部不同部位的联系之处。

10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杯子,老师来变个魔术,看„„!我现在在这里加一条线,像什么呢?

如果给它倒过来呢,有趣吗?跟刚才有什么联系?

五、欣赏尝试,获得感悟。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有趣的脸表现方法,现在童话王国里要举行有趣的化妆舞会了,这个舞会对参加的人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把自己的脸打扮得与众不同,越有趣越好。

苹果妹妹很想参加这个舞会,可是她不会打扮,心里可急了。这时候,草莓姐姐看到了,于是她说,让我来帮你吧,我可以装饰你的眼睛,于是苹果妹妹的眼睛变成了草莓的形状,苹果妹妹很高兴,赶紧说:谢谢草莓姐姐,可是,我的鼻子和嘴巴还是没有变,怎么办呢?这时候胡萝卜哥哥和香蕉弟弟过来了,他们看到了苹果妹妹着急的样子很心疼,于是就说:我们来装饰你的鼻子和嘴巴吧!于是苹果妹妹的鼻子成了胡萝卜形,嘴巴变成了香蕉形,看上去特别好玩特别有趣,小朋友们看,有趣吗?

(一边讲故事,一边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卡纸做的苹果形状和草莓、胡萝卜、香蕉在黑板上把这个脸拼出来)

12师:这下,苹果妹妹终于可以参加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了,别提有多高兴啦!

2、欣赏果蔬、物品、几何形组成的图片

13师:苹果妹妹来到了化装舞会上,看到好多人都来参加了,每个人都把脸打扮的特别的有趣,小朋友们想看一看吗?

欣赏图片:蔬果、生活用品、小动物、几何形(先杂乱地看,最后归类)充分让学生说,什么地方有趣呢?

3、学生上台玩一玩。(黑板上贴上几个脸型的空白挂图,以及蔬菜贴纸让学生自由选择贴一贴)

14师:刚才这些脸有„„大家觉得这些脸有趣吗?老师这里也准备了许多材料,现在你们每组派一人上来联想一张有趣的脸?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好

六、合作探究,丰富体验。

1、引导欣赏生活中有趣的脸,感受脸的丰富的表现技法,打开创作思路,15师:其实生活中都处都可以找到有趣的脸,你们看„„。看了这些,现在你们有更多的方法来表现一张有趣的脸吗?

16师:童话王国里的国王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参加化妆舞会,要求小朋友们设计更有趣的脸。(学生作画、制作。)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1)按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制作方案设计。(2)课件展示部分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3)小组间或一家子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导。(4)各小组进一步对制作方案进行讨论修改。

17师:小朋友们赶紧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运用所带来的材料,(1)想一想,哪些材料适合做脸型、哪一些材料适合做五官。(2)、发挥想象,给自己变的脸取一个有趣而特别的名字。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脸最有趣,最有创意,颁发最佳创意奖。3.学生制作,教师播放课件。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同龄人作品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的“有趣的脸”,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18师:有关脸的作品很多,大家请看。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展开想象,设计制作有创意有个性的脸。

七、个性评价,促进提高(学生作品贴到黑板“舞池”区域中)看看哪张脸最有趣,有趣在哪里?

19师:下面,有趣的化妆舞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来进入舞会现场吧!我们来看看哪张脸最好玩!好玩在哪里呢?(圆舞曲音乐播放)(颂发最佳创意奖)

八、拓展

20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除了刚才你们所做的以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做有趣的脸呢?谁能来说一说呢?

九、结语:

今天我们参加了一次有趣的化妆舞会,每个小朋友也都学到了不少关于化装的知识,还画了、做了有趣的脸,那么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试着做一做其他有趣的脸,用来布置自己的小房间。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了。

十、板书设计:略

第四篇:关于《诗经》教学的中一个拓展讨论

关于《诗经》教学的中一个拓展讨论

唐苇:

我讲《诗经》,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谈到爱情观,谈到早恋问题,有一向很调皮的学生当堂就问,老师你有没有早恋过。我回答:“唉,你的提问,引起了我青春美好的回忆,时间真快啊,我今天能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诗经,讲爱情,应该感谢青春的时光给我的一切。”有几个学生起哄:“到底有没有,是什么滋味,给我们讲一讲啊。”我微笑着说:“也有过,很美好,但最美好的是回忆,一课堂是说不完的,等你们毕业时,我可以说一说。但我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现在成为一个教师,没有辜负我的青春时光,我相信大家也不会辜负自己的青春。”学生们看我动感情了,反而安静下来,然后我引导学生们讨论起诗经:什么样“淑女”,诗歌中表现出她什么品质,才得到“君子”的追求,“君子”又是怎样一个未婚的年轻小伙,他为什么喜欢这位淑女,他追求的方式是什么?“琴瑟友之”等行为描述表现了小伙子怎么样的志趣和情怀,等等问题。

岳春光:

在我看来,唐老师的学生之所以提到“教师早恋”是因为唐老师跑到了“爱情观”和“早恋”问题上去了这些本身不是语文问题,是唐老师先偏了。

唐苇:

我到不懂了:我由诗经两首爱情诗的内容谈及爱情观,由爱情观谈及很现实的中学生中常发生的不可回避的早恋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进而理解诗经中宣扬的美好的爱情,由作品拓展到生活,再由生活回到作品,这不是语文问题。况且,文以载道,而似乎讲文不必讲道。

岳春光:

文本的拓展应该有限度。而且要区分这个“道”是否是“文”所载的。爱情观和早恋问题不是诗经这两首诗所蕴含的。

唐苇:

是的,拓展是有限度的,我想,我这个拓展并没有超过限度。“拓展”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在文本中由点到点,二是由文本的点到文本外的点,甚至到一个有限度的面。据岳老师“爱情观和早恋问题不是诗经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此句来看,岳老师所认为的拓展只是指第一种方式。况且,我这是不是仅为“文意”的拓展,岳老师还没考虑到。有没有由文到“道”的拓展呢?

岳春光::

如果从语文的点出发,以语文的点(面)结束,那无疑是属于语文的拓展。然而唐老师的“文本外的点”已经不是语文的点了。

唐苇: 如果岳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只能在“语文”内,第一个问题,那这个“语文”又指的是什么?仅是语文学科?那如何理解学科的整合呢(当然我这个拓展不属于学科整合问题)?第二个问题,文以载道,这个“道”有“语文”内的“道”和“语文”外的道之分吗?岳老师认为这个“道”是什么?

岳春光::

语文指的是什么?这个内容在我的“语文杂谈”里有。

关键不在于“道”而在于“载”上,一个文本所能载的“道”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关雎”承载了早恋问题了吗?“超载”是可以的吗?超载是有危险的。“道”的含义诸子所谈各不相同,但决不只等于“道德教化”。在抽象的道中也许没有分别,但有文本的限制、语文课堂的限制。

唐苇:

关键“载”,不是“道”?这有趣,好比说,我们吃饭,关键是碗,不是饭。

我说了,我这个诗经教学,是引申拓展,难道我们讲的“道”,非要是“文”直接所表现的?不能由A引申到B。就我这个例子来说,由描写爱情的诗引申现代人的爱情观,再结合现实,引申到学生中的早恋问题,对其进行了正确的教育,这不行吗?我认为,“道”就是道理,思想。

岳老师曲解了,早恋是个现像,而我是通过这个现像与学生讲“道理”,宣传健康的思想,“早恋”本身不是“道”,“道”是教师讲出来的,引申出来的。所以,“关雎”承载了早恋问题了吗?这个问题问得莫名。

岳春光:

唐老师饭碗的比喻不恰当,在这里,文是碗,道是饭,载是盛,碗能盛饭,碗只有一个,饭可能是一口,也可能是一大锅,然而碗的容量是有限的,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碗盛一大锅饭呢?我相信生活中很少会有这样做。这样超出碗容量的盛法,就是“超载”了。

唐老师在这里的讲的引申拓展,还是不是“文”所载的“道”呢?“爱情观”是春秋时的爱情观,还是现在爱情观呢?很明显诗经里所谈的只是爱情的美好和切身的感受,那么“早恋”问题是诗经诗文中所蕴含的“道”么?肯定不是。所在这里所谈的就不是“文以载道”了,而是“脱文引道”了,这时候阐述的最终结果是教育问题而不是语文问题了。比如说,我今天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的“小乔初嫁了”是通过“小乔初嫁”衬托出周瑜年轻,虽然没谈到爱情,但谈到婚嫁,我可以引申到古人结婚年龄早,现在不允许是科学的,你们不能早恋,但这样做明显是和苏轼的词无关的!而且我仔细想了一下,如果照这样的引申拓展,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以联系到“早恋”问题。但联系下来就不是讲语文了。因为在我看来“文以载道”最后的具体的“道”还是要回到具体的“文”中去的,总不能“道”引出来后就把“文”丢到一边不管了。用张志公先生话讲应该是“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唐苇:

我的比喻,是延用你的意思在说理,我们在讨论“道”,你要说“载”重要,所以好比我们的吃饭,吃的是饭,这是说明的主体,你偏要说吃饭“碗”是关键。岳老师居然还要延伸下去,又说到锅,什么“碗盛一大锅饭”,如果这样下去,岳老师可能又要说上木碗铁碗大锅小锅什么的了,这就无意义了,是在扯皮了。比喻就是比喻,喻义是不能随意延伸的。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吧。

我的引申拓展,教学思想的前提就是“文以载道”,文章要“载道”,教读文章自然要传道。我的引申拓展是对文中“道”的引申拓展。至于春秋时的爱情观与现在的爱情观,这当然有所不同,但不同中有联系,它们都是人间的那种感情。我这里不是进行的对比教学,是个引申拓展,古今爱情观的不同,这不影响我的教学引申拓展。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不知岳老师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与岳老师争执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语文问题”与“教育问题”是什么关系,或者说有没有关系。岳老师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语文问题”“教育问题”分而说之,似乎两者根本无关系,似乎语文就是“听说读写”。我一直强调,教学的一切问题都涵盖在“教育问题”之中,“语文问题”也不例外,语文,不只是“听说读写”的工具,它自然承载着“教育”,所谓“授业”和“传道”。没有哪个语文老师只讲字句篇章结构,而不分析思想内容,不以文章的思想内容去“教育”的。岳老师还是把三维目标看一看,结合到语文学科,三维目标中,哪是语文问题,哪又是教育问题,分得这么清么?

我与岳老师争执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什么是“拓展”,我早已经说过拓展引申的两种方式,这里我再说拓展的两种特性,一是语文知识到语文知识,即岳老师所说。二是由知识(不一定是语文知识)到道理,这个道理也许不是文本本身承载的,但是文本的道理引发的,与文本的道理有密切关系的。我这个课例就是如此。

岳老师以前与其它网友在讨论“形式训练”里,我就知道,你们诸位一切观点都是基于“学科意义”,强调的是学科科学,这本身没有错误,但这只是一方面,中学文化基础教育之教育,除了有各科学意义,自然还有“传道”的教育功能必须强调。

岳春光:

就说说“吃饭”,“吃饭”和“文以载道”的相似点在哪里呢?唐老师与其说“吃饭”不如说直接说“传道”。但要不要“传道”和怎样“传道”跟“文以载道”又是两个问题了。我一直以为唐老师要弄清的是“文以载道”,没想到唐老师是一直想说的只是“传道”而已。我一直在围绕着“文以载道”来谈的,到底是谁在扯皮呢?

比喻尚且不可以“随意延伸”,那么受“文”限制的“道”就可以“随意引申”么? 《关雎》这首诗歌,以前的解释是说后妃之德,这也是“道”,但这是古人牵强附会的解释,现在已经不认可了。是不是有一天可以在这首诗下面注一下:这首诗歌可以用来纠正学生的早恋,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呢?很明显诗歌本身不具备这个意思,是使用者加上去的。当“文以载道”的时候,总得在相应的“文”中有这种道才行。生理老师可以从这首诗取材讲荷尔蒙的作用,生物老师可以从这首诗讲动植物分类,这是因为“文”涉及了这些方面的知识,那么这首诗里涉及了与早恋相关的知识了吗?引申要有文本作为依据。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但不是沾着爱情就可以引申到“早恋”上去是不是?

我说,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应该是是语文问题,唐老师的引申是教育问题,这本来并不矛盾。作为教师要讲教育,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控制文本的含义之中引申,用文本本身蕴涵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有所收获。其实我们谈的不是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的问题。我们谈的是,在《关雎》中有没有出现“早恋”这样的“道”、这个“道”是“文”本身“载”的、还是人为加上去的。所以我们要谈的问题其实很小。

三维目标也是根据具体的文本来体现的,总不能从“节约一度电”引申到“为全宇宙做出了贡献”,因为这个“器”太小了,盛不下它不该负担的东西。

不是区分不清的问题,如果前面加了语文是很容易区分的,只是愿不愿意区分的问题。唐老师可以看看我与王晓春老师的对话就会知道,我一直强调的内容之一就是“语文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但这个承担不是无限度地承担,无限度地承担就是夸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了,那样必然会走到反面去,即语文学科丧失了“自我”,而成为被“传道者”利用的工具。那么怎样才是有限度地承担呢?“文不离道,道不离文”是最佳选择。“文不及道,道过其文”均是不可取的,因为“过犹不及”。

唐苇:

岳老师始终抓我这个“早恋”问题,说我是要用这个诗歌教学来“培养”爱情观,来“纠正”早恋,似乎我这上课的目的就是如此。天晓得,我何时如此说的,要用一堂课的一个拓展环节来“培养”来“纠正”?关于什么是教学的引申拓展,文以载道与“传道”的关系,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关于我这课的拓展,其它老师也说了。

如果我再说什么,岳老师也会驳过来,我再反驳过去,这样就无止无休了。好吧,我就不再说了。我将把这个问题去请教其它的老师,如果有什么解答,我会转来。

岳春光:

唐老师,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拓展”和“如何拓展”,而是“早恋”这个拓展是不是属于“语文方面”的拓展呀。

唐苇:

知道了,“拓展”必须是“语文方面”的拓展。

比如,学科整合的问题也不能去考虑了。比如,我们上《羚羊飞渡》之类的文章,不能讲“保护动物”了,因为这不是“语文问题”,这是社会问题,甚至是“生物问题”。

岳春光:

一个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底线,那只有被其他学科“整”、“合”的分了。《羚羊飞渡》这样的文章选入课本,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唐苇:

其实,岳老师一开始是反对我这个“拓展”的,不然就争不起来了。岳老师为了说明我不能这样拓展,而以“不是语文问题”为由。

现在岳老师可能是退了一步,说争论的“不是该不该拓展和如何拓展”问题,而是这个拓展“是不是语文问题”,其实,这两方面问题都同时在争论,第一个问题似乎有了结果,第二个问题有重大分岐。“什么是语文问题”,以及《羚羊飞渡》这样的文章选入课本,是不是一种“讽刺”等问题,有时间再讨论。

我觉得,我们这样的讨论,结果并不重要,虽然我们都想自己的观点是结果。重要是的问题引出问题,谈得更多更广,这样玩论坛就有意义了,对我们教学也更有意义。

岳春光:

我并没有退。因为这个拓展“是不是语文问题”

是我们两个讨论的问题,而我的回答是:这个拓展“不是语文问题”。唐苇:

回到我提的问题,我想请问岳老师,我这节语文课,可不可以这样拓展?请岳老师简单回答。

岳春光:

我从来没有否认过唐老师的拓展呀,我只是说唐老师拓展到“早恋问题”上这不是语文的拓展,而是教育的拓展呀。

怎么会出现“可不可以这样拓展”这个问题呢? 唐苇:

语文要不要承载教育问题?或者说“语文问题”包括不包括“教育问题”? 岳春光:

不是要不要承载的问题,而是语文怎样承载教育问题? 唐苇:

那么说,我这样用“语文课”承载“教育问题”不行?请岳老师说出我这样的“拓展”错误在哪?

岳春光:

我有过“不行”这样的否定性的评价么?还是唐老师一直在误解我们讨论的问题呢? 唐苇:

我并没有脱离文本。

我之所以,提出上面的问题,是因为岳老师开始是反对我这个拓展的,理由是“不是语文问题”,所以争到现在。现在岳老师说“没有否定性评价”(当然没有确定的词语),所以我说“退了一步”,我并没有强加,请看岳老师前面的发言,是不是意在“否定”:

如果从语文的点出发,以语文的点(面)结束,那无疑是属于语文的拓展。然而唐老师的“文本外的点”已经不是语文的点了。

《关雎》这首诗歌,以前的解释是说后妃之德,这也是“道”,但这是古人牵强附会的解释,现在已经不认可了。是不是有一天可以在这首诗下面注一下:这首诗歌可以用来纠正学生的早恋,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呢?很明显诗歌本身不具备这个意思,是使用者加上去的。当“文以载道”的时候,总得在相应的“文”中有这种道才行。生理老师可以从这首诗取材讲荷尔蒙的作用,生物老师可以从这首诗讲动植物分类,这是因为“文”涉及了这些方面的知识,那么这首诗里涉及了与早恋相关的知识了吗?引申要有文本作为依据。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但不是沾着爱情就可以引申到“早恋”上去是不是?

用语文课当然可以进行教育,用任何课都可以进行教育。脱离了文本的意蕴而进行附加的教育,这是教育问题,而不是语文问题。

我以为,我这个拓展没有离开“语文”,因为语文承载着“教育问题”,此时,这个教育问题也就是语文问题之一了。

岳春光:

我并有说过语文课不能进行教育拓展呀。我是在说明,早恋这个拓展的点不是语文的点。也就是说这个早恋的点不是文本本身蕴涵的,那么就谈不上“文以载道”了。它是一个教育问题。

唐老师说说《关雎》怎样体现早恋的好么?怎样反映现代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观好么?

唐苇:

说到现在,我说《关雎》本身体现早恋了?不过,诗中表现的爱情的美好以及“琴瑟友之”追求爱情健康的方式与现代的爱情观到有相通之处。如果,《关雎》中本身就有“早恋”和“现代爱情观”,那就不是拓展了,那就是对文本的分析了。这点,难道还要我说吗?

拓展引申本身就包括“联想”,当然两者有个相“系”点,那就是“爱情”。

我再罗嗦一下:我是由爱情诗《关雎》谈到“爱情”,拓展到现代爱情,拓展到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早恋”,然后又回到《关雎》的讲解。

岳春光:

离开文本本身的意蕴,就不可能出现“文以载道”的情况了,因为在我理解中“文以载道”是“文不离道,道不离文”的,由爱情诗谈爱情的美好这是“文以载道”是语文应尽的教育任务,而现代的爱情观和“早恋”这是借“爱情”这个词而出现的已经离开“文”,离开之后就进入教育的范畴了,而不再是语文教师的专责了。任何老师、任何课都可以讲的,那是教育问题,而语文问题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讲的。唐老师的这种做法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插入了其他的教育问题,而不是一直进行语文专属的教育教学。所以我说唐老师插入的是“教育问题”。拓展的根在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不是语文问题。所以语文课堂上的拓展应该是语文方面的拓展而不是无限制地拓展。冯贻联:

个人也感觉,作为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中应该研究的是语文之道——“文”,即如何载“道”的问题。研究如何载“道”,当然不可能脱离文所载之道,但,这不过是学习如何载道的工具手段性凭借,本身不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唐老师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谈到爱情观,谈到早恋问题,的确引申过度,引申到语文的应有之义之外的属于另外不知什么学科的领地中去了。

如何载道不等于道。同理,如何拓展不等于自然拓展。前者属于语文学科语文课程,后者到底属于什么,就要看具体的情景了。

唐苇:

冯老师说“文以载道”这个“道”是“语文之道--文”。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溯源“文以载道”,“道”的解释很多,但没有一个是语文之道--“文”。

冯老师是不是认为,“文以载道”有文学“文以载道”与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之分啊。冯老师说“道”是“文”,“文以载道”实则是“文以载文”,那这两个“文”怎么区分?

冯贻联:

我的原话可是:个人也感觉,作为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中应该研究的是语文之道——“文”。唐老师不妨再读一遍,感觉不应该发生如此大误解吧,到了语文教学论域,“文”与“道”只不过借用比喻一下而已,其内涵当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文以载道中,“道”是目的,文即行文,包括文章内容及其背后潜藏的文章形式。对于创作活动而言,“道”当然是最重要的,否则,没有了中心的文字岂不是纯粹的垃圾。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原文的“道”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关键是,作者是如何体现其“道”的。学习“道”,那是教化,不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只有学会如何去发现“道”,才算基本读懂了文章,或者说初步学会了相应文章的阅读。

唐苇:

冯老师啊,“文以载道”绝非是比喻。

“文以载道”,一直以来,文是指文章,“道”是指道理,思想等。

冯老师可以查一查。如果说“文以载道中,“道”是目的,文即行文”,请冯老师找出根据来。冯老师前面说“道”是文,这里又说道是“目的”,这个“目的”指的是什么?文与这个“目的”有何关系?

冯老师说,语文教学中的“教化”不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冯老师是否定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其实,教育就是“教化”,知识的教化,化无知为有知;思想的教化,化无道德为有道德。

语文教学自然是教育内容之一。冯贻联:

唐老师怎么读的啊?我说文以载道本身是比喻了吗?我说的是我这里移过来通过比喻语文教学,其间要素当然发生了变化,你让我再从成语本身去找依据,有点乱套吧?

唐苇:

我说绝非比喻,当然也是指绝非是移过来“比喻语文教学”。

“文以载道”源起于文学领域,这不错,但教育领域也一直在用这种思想,且用的是它的本意,不存在比喻的问题。它提倡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以文宣传思想这一原则。冯老师说,“教化”不是“语文教学”,我不知道冯老师是如何理解这个“教化”的,是不是狭隘的认为是“正统思想的灌输”,是“奴化”。我前面说了,“教化”,就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过程,知识能力的教化,化无知无能为有知有能,思想的教化,化无道德为有道德。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黄鲁:

我看唐老师的这个拓展非常适度,既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兴趣,又注意到课堂的控制,传道授业两相宜。|早恋问题,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了,对早恋的态度和处置,语文教师怎能隔岸观火作壁上观?只要引申得当如唐老师这样,一次课堂教学胜过无数枯燥说教。

上面一个学生现身说法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要过多的忧虑,也不要迂腐的批判。唐苇:

《关雎》这首诗是爱情诗,自然离不开“爱情”这个主题,此诗在九年级教学,学生也正值青春期,“早恋”问题是现代中学生中一个敏感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早恋与学生们懵懂的“爱情”密切关联,所以我有了这拓展。

我们讲这首诗,必然要讲诗中的人物形象,讲人物形象,必然涉及到诗歌的思想--宣扬美好的爱情,什么又是美好的爱情呢?我认为,可以利用此诗向学生谈这个问题。赞美爱情,宣传美好,这就是此诗的文中之道,我只不过将这个“道”联系实际拓展开来,引申开去。

所以,我不理解岳老师“超出了语文课堂的限制”,甚至“不是语文了”这类的说法。似乎“传道授业”,语文教学就只是授业,而无须传道,传道就是“道德教化”。

第五篇:《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教案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歌去吗?我们先听一首歌《母鸭带小鸭》,会唱的跟着唱,拍手。(同学们边唱边做动作)师:现在,刘老师就像一只鸭妈妈,带着我们班56只小鸭子去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好吗? 生:好。师: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像老师一样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刘老师手上有许多小鱼,如果哪个小鸭子表现好,就奖他一条小鱼。

(反思:教学开始,通过歌曲和游戏,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教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师:(出示一只鸭子图案)仔细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身体扁扁的。

生:鸭子的脚连起来的。

师:鸭子的脚连起来有什么用? 生:帮鸭子游泳。

生: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师:鸭掌还有什么名字? 生:脚。生:腿。生:蹼。

师:扁扁的身体和蹼可以帮助我们游泳,你知道我们鸭子有什么本事了吗?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学结束评课时,有人说这个环节没必要,认为我把语文课上成了“科普知识课”。他认为,学生本身是知道这些的。语文课上没必要讲这些。我做过调查:一年级的小孩子。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知识。如果不让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对鸭妈妈的做法就会不理解——没人保护,万一淹死怎么办?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初学游泳时,需要有大人或专门的救生员来保护的。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对学生解决自己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容冲突时有帮助的。再有,我认为,语文本身是个综合学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本身,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

不过,我现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我想,倘若在课上不太合适,我们可以在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课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课件演示: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配着音乐和叫声。学生一听就乐了。)师:鸭子睁开了眼睛看见了什么? 生:看见小朋友。生:看见同学们。

生:看见教室里的老师。师:(拿出风景图,图上有一只鸭妈妈。)小鸭子还看见了什么风景? 生:看见小溪里的水。生:看见很漂亮的风景。生:看见草地。生:看见漂亮的花。(要求把话说完整,用“这里真美啊,有————————,有————————还有————————————”说话)(反思:抓住教学中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安排观察、审美和口语交际练习,重点训练表达。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师:小鸭看见漂亮的花、清清的小河、会想到什么? 生:想去游泳。

生:想去游泳,但有点害怕。

二、练习朗读,体会情感

师:小鸭子到底想到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子说的是哪句话? 生:小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相同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师:小鸭子看到美丽的风景,它的心情怎样?你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小鸭子的心情来。大家自己来读。(课件演示小鸭子出世,学生伴音乐自由读。)师:谁来读?把小鸭子非常想游泳的心情读出来。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他读得有点急切,你想不想读?(师指着举手的同学。)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唔,特别特别想去游泳。谁还来读? 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能不能读快一点,让鸭妈妈听了就带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读。生:(齐声)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妈妈怎么说?谁再来读读?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摇摇头说不深。还有没有人想读?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读得真好。这只鸭妈妈怎么这么狠心呀?让刚出世的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要是我,我可不让你去的呀。你喜欢哪只鸭妈妈?喜欢我这只鸭妈妈,还是书上的鸭妈妈?

生:我喜欢刘老师这只鸭妈妈。

师:噢,是吗?(很高兴的样子)我一定会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生:我喜欢书上的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皱着眉故作沉思状)我对你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我要去游泳阿。生:因为我喜欢游泳阿。

师:我真的很怕你们淹死,怎么办? 生:它的身体和它的脚掌会帮我们游泳。

师:原来是这样,鸭妈妈知道我们的天生的本事就是游泳,是不会被淹死的。把妈妈的话读得慢点。谁来读?

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你读得不仅有感情,而且有表情,你愿意读给听课的老师听吗? 生:(摇摇头。)

师:那么谁想读给听课的老师听呢?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读得好,我把一条小鱼奖给你,谁还想吃小鱼? 生: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再奖一条小鱼。)

(反思: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让学生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

不过,现在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这样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从而使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生活态度教育。)

三、角色表演,活化语文

师:我们班同学读书很好听,你们能不能一边读一边表演? 生:能。

师:自己先在下边练习练习。谁表演的好就戴上这个漂亮的头饰上来表演。(学生练习自由表演)师:(请两个学生来表演)第一次表演:

鸭宝宝:呷呷呷,妈妈妈妈,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妈妈: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鸭宝宝:(站着不动。)

鸭妈妈:还站着干什么?快去游吧。鸭宝宝:(学鸭子游来游去。)妈妈,我学会了游泳。(各奖一条小鱼。)

师:假设你自己就是这个小鸭子或者鸭妈妈,你的做法、想法和课文中完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会怎么做?大家想一想,然后,我再请同学来表演。(学生又开始自己做准备)第二次表演: 鸭妈妈:(饰演妈妈)今天天气很好,你看这条小溪里的水很清,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宝宝:(饰演小鸭子)我害怕哦妈妈。鸭妈妈:你一定行的。鸭宝宝:我不敢去嘛。

鸭妈妈对着下边的同学们说:下边的小鸭子们,你们谁来帮帮我的鸭宝宝? 下边的同学纷纷举手

生:你的脚掌会帮助你的。生:你的扁扁身体会帮助你的。生:你身上的羽毛会帮助你的。师(补充):是呀,鸭子身上的羽毛有油,也会帮它游泳的。鸭妈妈:你知道了吗?你快点去游泳。

鸭宝宝:鸭子身体是扁扁的,我可是肥肥的,怎么游阿?(学生哄堂大笑。)大家对他说: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试一下嘛!

鸭宝宝:那好吧,我去试试。希望我能活着回来见大家。

饰演小鸭子的同学做游泳状,游来游去,又拍着肚子对大家说:哎呀,原来游泳这么好玩,原来肥肥也可以游泳,真是谢谢大家。(大家热烈为他鼓掌,听课老师大笑,有些老师还以为是我们演练过的。)

师: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哦!(各奖一条小鱼。)

(反思: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的到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最后的反思:总的评价自己这个教学片断,自己觉得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体味的内在含蕴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下载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请你选取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请人帮忙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你请别人帮忙”时,要把内容说清楚,并且要有礼貌;“别人请你帮忙”时,要做到说话语气热情、亲切。 2.在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情......

    14《自己去吧》片断赏析-教学教案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歌去吗?我们先听一首歌《母鸭带小鸭》,会唱的跟着唱,拍手。(同学们边唱边做动作) 师:现在,刘老师就像一只鸭妈妈,带着我们班56只小鸭子......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察的热点,金然老师《电功率》一课,重点突,条理性强,以灯泡亮度为主线,层层递进,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范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习惯在课后自己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想想哪些片断让我骄傲;哪些环节出现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后遇到......

    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才能科学、正确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是一种而向全体、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闪动的红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训练点,使学生愉快投入学习 (一上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军帽,说军帽。学生能一般说出军帽的颜色、形状。师生评议后,引入训练......

    一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教学设计一年级[范文大全]

    一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教学设计一年级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