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3:2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

第一篇: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中学

游建军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灵魂,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目前的教学只是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是指主体在强烈创新思想的驱使下,通过发散性思维和复合性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对自已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关点、新的理论、新的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思维,追求的是创新、独到、最佳和灵活,主要有经验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直觉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等多种表现形式[1]。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1、注重物理学史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潜心研究、积极进取、献身科学,甚至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的实例不胜枚举,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物理学史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瓦特由水沸腾冲动水壶盖的现象受到启发而发明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由教堂天花板上挂灯的摆动提出“摆的等时性”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有,创新就在身边,物理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适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绍物理学科的新动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强学生创新的使命感。使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强化创新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注重启发讨论,诱导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成果。创新思维需要启发,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直观启发方法,加强“示范”效应,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运用比较启发方法,抓住可比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情境启发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感性;运用类推启发方法,由已知对象达到对未知对象的联想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联系性等。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如阅读资料、出示挂图、演示实验、观察生产中的实例等,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营造问题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如讲毛细现象时,先演示试验,让水在内径较小的玻璃管内缓缓上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再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毛细现象,如何利用这种毛细现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等。通过循循善诱、多向思考,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创意,使思维方法得到锻练和提高。

3、注重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等。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心理教育,加强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2]。例如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牛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品德,并结合我国当代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3]。例如: 哥白尼排除了地球为中心的错觉代之以日心说、才建立起新的宇宙观;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的时空观代替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才使近代物理面目一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前人的经验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

4、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实践过程,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4]。中学生年轻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测量性、探究性、验证性、应用性小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强物理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验中求知、认知,培养其思维的条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理性和概括性,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用口和吸管向密封瓶中吹气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筷子和装有水的水杯做光的折射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熟悉,与生活联系紧密,操作简单,易于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辨析;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智力水平,选择最适宜、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不仅是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密度、激发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扬长避短,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特别是在教学中适当借助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思维。对一些难点、疑点,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非常生动、直观、形象、简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磁力线和摩擦力这样一些内容时,将它制作成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插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教学,从而揭示物理现象,掌握其规律,并运用于创新实践中,降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对难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的组织参观家乡工农业生产基地,了解和验证物理原理和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培养他们为祖国而创新的激情。

法国生物学家苏德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就是说,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但同时又要学生冲破已有知识的约束,大胆思考,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全过程,要有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最优教学手段,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69-01

发散思维实质上是创新和求异,创新是指找出事物则内在的联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克服因循守旧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是指从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考同一问题注重多途径、多方案;对求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去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提出异议,对陈规勇敢地突破。可见发散思维的这种思维方式与物理知识思维特征极为相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就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诱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定势是用固定的思路和常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消极思维定势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质疑,突破陈规,改变思维方向,另选突破口,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激发学生勇于创新。

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一题多解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是有益的,纵横发散,串联知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不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会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突破常规的新见解。

3.多层次变化命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道习题,进行多层次变化的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一道习题,掌握一类问题,从特殊问题,抓住一般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抓牢抓活概念,从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理解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方式,它反应了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感觉到感受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成为概念。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初中物理课本上所出现的概念,大多数都有很大的外延空间。如果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概念的外延空间,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压力就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对这个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压力是一种接触力。二是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从而对压力的概念加深了认识。

2.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规律是事物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常发生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向某种趋势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着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它和利用它。由于初中物理只是初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就初中物理课本上所出现的物理规律来说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挖掘、认识,既有利于学生对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教材在介绍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只是说“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而联系前面相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认识到以下三点:

(1)动能、质量、速度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2)速度有匀速和变速两种情况;

(3)当质量以体积的形式出现时,有空心和实心两种情况。

通过这样的发散思考,不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而且对于后面学习机械能的转化也是大有好处的。

3.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应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因此,在进行定律教学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定律内容我们进行分析:

(1)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一切物体。

(2)条件是不受外力作用。

(3)结果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我们这时候就要提醒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真正的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呢?通过思考学生肯定回答是:没有。接着提问:牛顿定律是不是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呢?于是我们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受机车牵引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放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合力为零。由此发现,物体如果受平衡力作用,即合力为零时,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于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到了延伸:牛顿第一定律也适合于受平衡力的物体。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的实验不仅能破出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说过:“对于物理的概念、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因此,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学习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及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的特点后,教材就提出了能否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和一块电压表来测定未知阻值电阻的阻值的问题。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又不难发现: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来也能测定未知阻值的电阻,而且还能想出许多种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案。进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改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因此,知识的应用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必不可少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入射,要使它的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平面镜应如何放置?由于该题中有左右两个水平方向,所以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只按一个方向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有两个:75°或15°。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善于研究学生提出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及时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比较中找出最佳方法。并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第三篇:浅谈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小学,习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很难有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抒真情,有童真童趣,有创意的习作。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不但能让学生走出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别具一格。从中展示社会变革、人类的进步、事物的新生,开拓人们的视野,点燃智慧的火花,这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依据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用大语文观的眼睛去观察、去想象、去品味课内语文教育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大多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有许多好的构段、构篇方式,是学写习作很好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课文的读写因素,从具体的读写训练点进行练笔,做到读写结合,一举两得。例如:《东方之珠》一文,第五自然段,教师可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总分结构,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这种训练,为布局谋篇打好基础。又如:课文《第八次》中布鲁斯带领军队七战七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偶尔发现了一只结网的蜘蛛也是在第八次才成功的,于是他深受启发,也要干第八次。这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如果,布鲁斯看到的蜘蛛在第八次结网中失败了,他会怎么做?学生通过想象,突出主题。还如:教《掌声》一课,当我讲到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说完我随即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她那感人的一段描述下来。这种补空白的训练既调动学生习作的热情,又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读写结合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材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仿写中,既能积累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文章句段的意思,还能欣赏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大家写得高兴,想得奇妙,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体味生活,拓展观察视野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叶圣陶老先生强调:“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溪流自然活泼不息,学生在习作中就不至于因无米下锅而断炊了。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无一不是积累习作素材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日益繁难的环境问题,有些现象和问题人们至今还不得其解。教学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当然对其可行性并不作具体要求。如看到母亲河水被不断污染,大家心情很不好受,都想为母亲河出点力。针对这一情况,我除要求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母亲河。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一些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大家积极想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专吃垃圾废物的机器鱼,让它吃进垃圾,吐出鱼食。”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堵污草,只要有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这种草就会在那里旺盛地生长,直到把排污口堵得严严实实,不让污水流入河里。”还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长手的树,把这种树种到河边,当有人向河里倾倒垃圾时,它就会伸出手来,把它牢牢拉住。”大家各抒己见,谈得非常热烈。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以《保护母亲河畅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连一些平日怕写作文、凑满字数了事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字,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创编童话,释放想象空间

《新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文教学也一样,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勤于思、善于想、敢于闯。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去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勇于竞争。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作。

如:我在教学生续写作文《狐狸和乌鸦》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展开想象,再各小组选派代表戴头饰上前表演。“演员们”都纷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抓住狐狸和乌鸦的不同神态、语言、动作,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道理。最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任凭学生自由翱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文方式之一。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有的同学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创设情境,引导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很明显,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地倾吐,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生动、真实、感人。如:我在教完《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表演“购物讲价”的活动,学生们有的做顾客,有的做营业员,相互讨价还价,表演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练习形式,学生们喜闻乐见,也顺从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适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从而达到了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写“创意”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诚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从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定能发现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马山县永州镇州圩中心小学

农霞

摘要:

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社会。而明日的社会将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就小学生而言,就是指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作文教学是学生将自己发现和认识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外化到书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力求从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假设思维、虚构幻想、范文求异、质疑求异、同题求异。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写作练习更富有创新性。鉴于观察具有参与性、兴趣性、激励性、娱乐性等特点。我常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写作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串联事物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么反映:“这种题目的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可他们硬说写不出内容。”我想其中原因之一是老师没有把观察的方法交给学生,学

生自然熟视无睹,写不出文章。比如:我在教三年级写作时是这样训练的,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拿出一个人的文具盒。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看清文具盒中的东西后,盖上盒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颜色、形状。再让写出自己所记的盒子里的每个物品,想想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用处。然后要求学生把铅笔盒中的事物进行整理、归类,并开展一定的想象,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如盒子中放着铅笔、钢笔、修正液、橡皮等学习用品,我就要求学生把这些物品通过想象,写一件在铅笔盒的物品中曾经发生的事情,每个人写一个小片断。然后进行合理的组合、删减,拼凑成一篇事例完整的文章。教给一种观察的方法,并进行不断的训练,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由此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变换角度

即使是同一事物,我也常常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如我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上观察,假如作者移动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是一样。当然,观察角度的不同,映在眼里的景物也不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不同。正像达.芬奇的老师让他画蛋一样,从不同角度看,没有一个地完全相同的。于是,我在让学生参观我们学校新建实验室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参观前我先布置了几个观察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重点观察。结果文章内容完全不一样。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没有雷同,思维积极活跃,创造力无比巨大。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的训练。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写作文时就会妙笔生花。在作文教学中,我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假设思维

在运用中,我常常假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我所假设的情境,凭借生活的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写作,如我设计这样一个片断:

美术课结束了,同学们纷纷来到自来水龙头边洗毛笔,这时小明在楼道的拐弯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手中的毛笔正好碰在了对方的白衬衣上,一个黑黑的墨汁印在雪白的衬衣上。我就对学生作了如下的假设:

a)假如小明和对方是同学。b)假如小明和对方不相识。c)假如对方是小明的师长。

d)假如小明和对方相识却有过矛盾。

请根据这四种假设情况,分别写出小明和对方当时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依据这四种不同的假设情境,写出不同立意、不同构思的好篇章。此类文章学生也乐于写。他们认为,这种练习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正如苏霍姆林基说的那样: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2、续写作文

在我们语文教材中,就语言文字而言,许多课文后面的练习都给我们续写故事。给人以言尽意未尽之感,让读者去想、去说、去写。此类文章是进行想象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如:我教三年级上册教材《小摄影师》一文。上完课后,我在学生的周记中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作业《当小男孩回来时》,星期一当我收上来批改时,发现了十多种结局。十多个不同的结局都烘托了一个主题,即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3、虚构幻想

幻想是创造的萌芽,没有幻想就是难以有创造。我们要开发学生右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虚构幻想能力的培养。

如《当我登上月球》,都是学生们幻想的好题材。当然幻想也要有明确的主题,不是胡编乱造。如学生李婷在写《当我登上月球》这篇作文时,他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写。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哎,我这个地球现在觉得越来越累了,你们老是砍我粗壮的‘胳膊’和‘腿脚’,弄得我常常伤口流血,可你们还要骂我兽性发作,叫我怎么办?淹没你们的良田,冲毁你们的房屋,冲去你们人类,我也痛心,可我又有什么办法,这都是你们造成的呀!”幻想作文的训练,激发了学生探索未来,保护地球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而思维性贯穿于上述诸性之中。思维训练到位,创造能力也会随之萌发。

1、范文求异

求异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的思维类型。在作文训练中我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借助范文进行求异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如我教写《赞美春天》的作文。教师每年都要求学生写,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不是绿油油的小草,就是粉红色的桃花,词语枯燥乏味。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觉得主要是求异思维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提供给学生一些名作家写春天的文章,作为范文,如朱自清的《春》、《我爱绿色》等,帮他们分析异同点,启发学生求异,经过比较、分析,学生感受很深,许多好文章也随之诞生。

2、质疑求异

在小学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未关的水龙头等,对这些见惯了的现象,学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文章内容浅显,三言两语了事。于是我 就加以引导,拿出一篇范文,让学生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大家小组讨论,分别提出问题。经过思考与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自行车为什么会被撞倒的?撞倒自行车的人到哪里去了?这辆自行车是什么牌?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扩充写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特别的充实。

3、同题求异

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是命题作文,这是为训练有序的逻辑思维而安排的,那么如何写出新意呢?有的题目三年级写过,四年级写过,到五、六年级还写,老师就应在立意,选材上进行指导,尤其是立意。三年级时,我们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急忙忙冲进教室,忽然“啪”的一声,有一位学生不小心将一块黑板给踢倒了,许多同学都跨了过去,只有李婷同学,她把黑板捡了起来。于是我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素材,在黑板上出了个题目“小黑板摔倒后”让学生写作。写前我提醒学生这个题目可从几个方面去写,允许同桌讨论一下。结果出现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写李婷做好事,自觉捡起小黑板爱护公物。这是从正面用表扬的眼光去写。有的说许多同学不捡,说明爱护公共财物不够。这是用批评的眼光去写。也有的用童话的语气写了黑板摔下后的叹息。从反面写了那些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同学。同题异作,思维开阔,不落他人俗套,学生的佳作也随之而诞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刘柱红

(遵义县虾子镇南坪中学563125)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培养培养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直觉思维 发散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提高数学素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往往会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规律或新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多种优良的思维品质,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根据情境,大胆猜想,或由因索果,或执果寻因,或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总之,这类问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较高,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

例1.解方程(x-1)(x + 2)= 70 该题的一般解法是把方程化为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除此之外应激发学生去思考有无更巧更妙的解法?诱导学生去发现x+2与x-1的关系:它们的差是3,且x+2>x-1,故可把70分解成差为3的两个因数,从而求解。

解:原方程化为(x-1)(x+2)=7×10 =-10×(-7)∵ x+2 >x–1 ∴ x+2 =10 或 x+2 =-7 ∴ x1 =8,x2 =-9。

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详细说来,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来估计:创造能力 = 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一题多串,一题多用,一题多解(证),一空多填,一图多画等训练,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1.如图,在△ABC中,∠ACB = 90°,CD⊥AB,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此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通过不断思考,互相启 发,多数学生能找出7~10个结论,然后

教师诱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归纳出至少 15种结论:

⑴.∠BCD=∠A,∠ACD=∠B,∠ADC=∠BDC=∠ACB.⑵.AC2+BC2=AB2,AD2+CD2=AC2,BD2+CD2=BC2.(勾股定理)⑶.AC2=AD·AB,BC2=BD·AB,CD2=AD·DB.⑷.AC·BC=AB·CD,⑸.△ABC∽△ACD∽△CBD.⑹.SinA = cosB, tgA = ctgB, sin2A + cos2A = 1, tgA·ctgA = 1.这类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此类题往往称为“开放型”试题。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三.创新多变,探索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敢于质疑,产生各种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 // b , c // d , ∠1 = 115。⑴ 求∠2与∠3的度数。

⑵ 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 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 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

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 , c//d 求证: ∠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 , ∠1=∠2 , 求证:c//d。变式2:已知c//d,∠1=∠2 , 求证:a//b。变式3:已知a//b, 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恰当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作为施教的载体。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问题外,最好能创造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把课本的题目在条件、结论在逻辑上互动,而是把课本题进行改造,成为情境题、开放题、应用题。并加以积累,不断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通过启导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湖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毛永聪主编。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6

下载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建军-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投稿[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

    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读书成了我的习惯,一次偶得,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析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析 教师的创造与学生的创造是密切关联的。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造才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时代发展——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创新思维俨然成为当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

    培养科学实验中的创新思维

    培养科学实验中的创新思维【摘要】实验的目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不能只是为......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建湖县高作小学 王银巧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已逐渐成为农村教学的热点问题。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在这方面作了一......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精选合集]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阿用中心校:查 影 “培养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刻苦的精神,而是创新能力,通俗地讲,也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意识和能力。扬弃传统的教......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 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