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试论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龙岩市适中中学——吴新强
思想政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开设和改革。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及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实现书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过分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虽然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一次比一次更重视人的资源的开发,但以谁为教育本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又一次进行的课程改革,旨在实现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为此,我们必须:
第一,确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把学生看作人还是看作物。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在口头认为学生是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把学生当做物摆布的现象,彻底改变把学生当着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的“存储器”的一切做法,把学生当着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
第二,确立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只专注知识和技能,甚或只专注考试分数,只重视人的工具价值。较少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事实上,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中的。我们必须明白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更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确立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知识的宝库、活的教科书、知识的化身。没有教师的教,学生难以学到知识。课堂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代替了学,会教才会学,教会就是学会,学会就是教会。形成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分数中心,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分数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支配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品格丧失,最终导致越教越不爱学,越教越不会学。甚至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各种难以根绝的矛盾、后果。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教师应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主体、主角。上课对学生而言,主体得到突现,个性得到展示,创造性得到发挥;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我们应在诸方面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由书本位到以学生这一人本位的转变。
二、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材特别是国家专门机构审查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凭其而教,学生依其而学。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奉为圭臬,极具重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政治学科就更为突出,政治教师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马列主义的义务宣传员,既充满自豪感,又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宣传纪律,不得越教科书雷池半步,并且只能按要求进行“灌输”。刻板的规定,导致政治教学明显的“教死书,死教书”、“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倾向,弊端尤其突出。如此情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市场。必须坚决予以扭转,其最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首先,“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使然。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这一规定同时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不可以再走纯知识化的老路,不可以继续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附属品。现行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实现其固有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可变性;教学过程的机动性、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思想政治教材仅仅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而非唯一凭借,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增添鲜活内容。做到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用教材教”是新的教材观使然。从新的课程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亦呈下降趋势。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政治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教材原本不是圣经,应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建设。广大教师虽说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发挥积极作用。再者,“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固有特点使然。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最直接地培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美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其实现过程必然是动态性的。而思想政治教材则相对固定不变。如若刻板地使用一册相对不变的教材,那是万万不能适应动态性的灵魂工程建设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用出个性化,用出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改革时刻,如若再简单地生搬硬套,机械地“玩条条”,那怎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怎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那又将是多么的不切时宜、落后和可笑。
三、实现纯知识化课堂教学到课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必须以素质化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取代单一的机械的纯知识化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充当“存储器”,而是学会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克服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分数的束缚,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第二,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作出的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的亮点,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言: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性行为与境遇性行为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域,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予以修炼,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第三,改革现行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课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行和成效。其“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坚决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纯知识性考试,坚决改变单一追求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老师大胆改革,开动脑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除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批判继承其合理、有益的内核;加强课题研究,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式;主动进行相关、边缘知识的学习,努力克服知识过于单一化的倾向,力求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老师转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愿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率先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框,适应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勇于与时俱进,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努力培养“四有”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开展了探究与分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从主体性理念入手,有效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初中政治实效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广州市教研室张云平说,“站在新课改新十年开始的十字路口前行时,无论是实施减轻学业负担、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还是追求有效高效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实践,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都应该回到课改的标志性成果和根本性要求上。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教法创新与学法的创新并举,提高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学生,不断地给他们增强自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积极上进,改变自己以往教学中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不要把自己的个人意见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在教《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通过欣赏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导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要求阅读材料,初中生小辉的经历和感受,引出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及与师生交往应注意的两大问题。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活动一纠正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往的误区,鼓励引导学生与老师多加沟通。然后师生互动,学生采访老师,通过互动,让学生对老师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引出老师工作的特点和作用,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在教《礼仪展风采》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播放动画,通过国旗班战士护旗、升旗所展示出的举止,感悟战士们通过礼仪展示的风采,从而揭示礼仪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礼仪产生兴趣,以趣激学。然后请学校礼仪队的成员谈谈自己成为礼仪队成员的感受,从自身谈起,展示自身形象,从而感悟个人能否讲礼仪直接关系到集体的形象。使学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开展生本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在教《我们的人身权利》时,我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然后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加强了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生为本,以情感人,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探索,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教法创新与学法的创新并举,提高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结合《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有效教学
广州市教研室张云平认为,这套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是基于课程标准、与本学科课程新理念一致、从初中至高中各学段完整的中学政治新课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着眼于学生中学德育课程的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在测评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内容上给出了较为完善的评价目标体系、评价程序和多元评价方式及其示例分析。所以,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就要结合《评价标准》进一步吃透课标与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张老师认为,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各阶段各模块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和主干重点内容,主动学习,高效学习,自主测评,自我评价。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教法有情景引入法、合作探究法、典型事例分析法、实践探索法、演绎归纳法等;学法有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情景体验法等。例如,我采用了典型事例分析法在《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用于过渡的活动,并将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安全撤离消防演习作为教学案例,使原本枯燥的说教一下子变得鲜话起来,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将教学话动置于学生现实的生话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话个体参与教学话动的强烈愿望,使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意、道德观得到真正的发展,把政治课教学融入生话,把生话引入课堂,构建生话化的课堂模式。又如,我采用了探究学习法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我采用调查实践,安排调查本校住宿生在校消费情况及反思的活动,活动提示:(1)自由组合,小组分工,协作完成。(2)途径和方法:A.根据现状,提出问题;B.找出原因,分析问题;C.制定措施,解决问题;D.形成方案,正确建议。而且后来还组织学生将其写成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感受感悟;在相互补充、启发、评价中使思维更深入;让学生学会日常理财、合理消费,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探究导学”是新理念下的学习方法,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学习,在科学问题里面,不是一味地寻求理论式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深究,通过自己的脑子和动手能力寻求答案。
因此,我们政治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索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所教内容,设置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到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教学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云平.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0.[3]李丽敏.浅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推行新课程标准[J].成才之路,2010,(08).[4]陈伟.关于新课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J].青海教育,2010,(21).[5]郭思乐.生本教育简介[J].人民教育,2008,(21).
第三篇: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摘 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德育教育对中职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艰辛付出和坚定守望的长期工程。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
关键词:德育教育;重要性;实效性;和谐。
有人说,德育是一项脚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工作。脚踩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扎根实践;仰望星空是因为教育必须执著于人类的理想和理想的人类。德育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的是操作与实践很难统一。中职德育更是如此,目前,中等职教的生源大概有三类,一类是对专业有所了解,立志专业成才的;一类是在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不好,不愿上普高的;一类是愿意尽快就业,工作挣钱的。面对这样复杂的生源,要把不具备职业特征的学生通过职业学校的途径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思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绝不是单纯通过文化课和技能课就能够完成的。培养职业人的首要工作是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意识。因此,必须探索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规律。
必须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有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离开职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职业教育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空乘专业、服务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化妆,要穿高跟鞋,而汽修专业、水暖专业的学生,职业要求就不一样。所以中职德育还要强调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强调特色是质量的标志,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以及行为规范特色。
必须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研究职教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承认不承认它的特殊性。不承认特殊性,德育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德育老师应该有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引导中职生从自卑、自弃向自信、自强转化。
首先,德育老师在实施成功教育时,要善于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重新确定职业和人生目标。了解与尊重学生是成功教育的要旨。被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善于理解学生的老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成功教育的推进。例如对他们提供心理援助,消除成功障碍。鉴于学生入学时不同的心态,我们借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讨论、预设与个案初步形成的过程,施以潜力测试、问卷调研、心理援助、个别辅导、专题讲座、校园热线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教育和宣传。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包括个性倾向、气质类型、思维特点、兴趣、特长、价值观等等,以便扬长避短,找寻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方向,从而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职业生涯目标。
其次,德育老师在实施成功教育时,要多运用赏识的方法。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产生一种安全感。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就是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赏识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需要自信,赏识能帮助中职生找到感觉、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感。“生命因赏识而美丽”,教育尤其需要赏识,赏识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会激励学生从自己优势的方面去重点突破。“成功教育”注意调动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己,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成功就是做好真实的自己,只有真实的认识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生涯的主人。
第三,德育课老师上课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讲台上单一灌输,学生在下面机械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要走下讲台,多一些师生学生互动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1.采用模拟教学法,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如何掌握求职技巧这个章节中,就可以模仿求职面试场景,让学生自己当面试者,自己当考官,真实再现求职场景和求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教学的要旨和学会求职的能力。
2.结合专业分层教学法,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首先要教导学生要根据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因而,在进行成功理念的渗透时可以结合专业来开展德育教学,按专业的侧重点来选择德育教学的侧重点。
例如对航空专业就必须侧重德育中形象礼仪的规范和训练。对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就必须加强理财和经济方面的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模块教学加深中职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加强自己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中的优势。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体验“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理念。
第四,实行家访,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并且设立心理咨询室,引导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呵护特困生的成功。
成功教育的理念就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方式,中职生本身文化底子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有也较差,为了能够把心理上有自卑感和行为上比较散漫的差生引导到正轨上来,就必须家长参与。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做为学校要把每个孩子的底细摸清,就要密切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并把孩子在学校取得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以此来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中职生很多时候他们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和不够自信,针对这样的心理困惑,我们德育老师就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困惑并且及时给予解决。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改善他们的心态,促成成功心理的形成。
(二)营造成功意识的校园环境,让中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成功理念。
虽然德育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外部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和熏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渠道。我们学校为了对学生成功信念的渗透,在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标语的选择上还是颇费心思的。优化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功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和放大教育资源,努力营造催生成功的育人环境。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从教室、学生寝室到实训中心的环境布置,从校园橱窗到校内标语的设计,我们都力求围绕成功教育主题、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学校比较醒目的地方都会有激励性的标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成功人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通过这些带有标志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地想成功迈进。
我们十分重视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我们围绕成功教育的主题对校园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补充。
我们确定的成功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功。我们的育人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功。学校管理价值观是:帮助师生成功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教学宗旨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而教。努力营造崇尚成功的校园价值观。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的熏陶和激励对学生的内心的激励和转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供实践平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课余尽量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成功体验。专家认为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这里所说的活动内涵要丰富得多,学校尽量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根据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能获得可以尽量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和可能。所以我们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能力,开展不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气排球比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感到自己的能力被肯定和赏识的自豪感。
2.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利用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这不仅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专业意识,还能让学生体验职业成功带来的认同感。例如;开展插花比赛,雕刻水仙花比赛,会计作帐比武,计算机打字设计程序比赛,食品专业在中秋节做月饼。通过多种专业技能比赛,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认同职业的成就感,尽量能够做到人职匹配,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的成功体验。
3.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利用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其他才能的舞台,我们学校的社团成立的时间很长,学长带学弟学妹的方式传承的,比如有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演讲协会,手工艺协会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协会,在协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学校开展文化节活动,开展书法比赛,舞蹈比赛,演讲比赛等方式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化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开发多方面的潜能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四)创造岗位实践和成功就业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职业成功的成就感。在贯彻成功教育理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中职生创造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强调产教链接,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依托社会资源的教育平台,组织到企业参观和调查、企业家报告会等活动,将社会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之中。组织毕业生人才交流会,增强中职生的就业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可以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自己被需要的成就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职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职业体验,发展了特长,锻炼了能力,更激活了学生的成功心理,增加了他们生活的成功幸福指数,他们带着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喜悦,充满信心地去创造包括学业、做人在内的其他方面更多的成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做为培养新型职业素质的一线技术人员的中职学校更应该把成功教育做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重要任务。通过成功教育可以重塑中职生自信、自尊、自强的新形象,不断扭转社会、家长包括学生自己对中职生的偏见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匡正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误读;通过实施成功教育促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踏入社会走向适合自己的岗位,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实施成功教育来实现教育的成功,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无论什么人,无论接受什么类型的教育,都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自己。这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对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参考文献:
[1] 张新洲。刘京海与成功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杜爱玲,蒋乃平。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陈剑锋。职业学校”成功教育理念“的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4(24):58-69.
第四篇:浅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精选)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和法宝,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必须认真面对和积极探索的紧迫课题。
一、因势利导,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首要前提
(一)注意因人而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身份。这些不同角色、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群体,其思想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性,也是存在差异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人而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那种先入为主、千人一面、照本宣科、无的放矢的工作方法,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二)强调就事论事。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人,而其内容则是事,思想问题总是因事而发。不同的事发生,会有不同的原因,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行为的动因。事由搞清楚了,还要区分问题的不同性质与影响,比如是思想认识问题还是具体的实际问题,是原则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纪律问题还是修养问题,影响大还是影响小,后果严重还是轻微等等,要调查研究,区别对待。
(三)把握时空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的思想活动同一定的时空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思想活动的规律会有所不同,甚至会发生巨大波动和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天时地利,及时采取措施,或者趁热打铁,或者防微杜渐相机而为。总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制宜,切不可千人一面,简单划一,把复杂的问题教条化,否则难以收到实效。
二、以情动人,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人情味,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把群众冷暖挂心头,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把握实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导致的思想问题时,要深入研究,用心熟悉、了解基本情况,留心观察细微变化,探索内在规律,真正号准群众思想脉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进行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说服教育,做好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流露“真情”。情系群众,心想基层,诚心诚意地给别人以温暖和关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真情”体现。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于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依据政策制度,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要诚心诚意的对待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只有坚持真心实意,以心换心,教育者的观点、道理也才容易被人接受,进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三)注入“深情”。在一些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给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还要从感情上及时给予接近、体贴和帮助,将心比心地想着对方。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单向说教和灌输;更不能采取盛气凌人的生硬态度,简单粗暴的方式,训斥压服的口气;甚至讽刺、挖苦、揭短的精神打击的方法。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实效,而且还会把事情搞糟。
(四)倾注“热情”。对真理的认同总是同人的情感体验相依相随的,情深则距离感就小,对理就容易接纳,反之缺乏兴趣和热情,就不易产生认同感,再好的道理也难以接受。在解决内外关系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倾注“热情”,要主动介人,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身份和讨论的方式与工作对象探讨问题、交流思想。通过自己的热情与行动去感化人和激励人,真正让对方感到舒心、顺气。为疏通思想,化解矛盾,营造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创造条件,进而根据对方的真实思想反映,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讲求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强调创新。
(一)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保证。首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孤身作战”,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依靠“互联网+”等多方面力量的“协同作战”,建立“大政工”格局。其次,要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把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技?g素质和工作业绩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责任指标同时部署、同步考核、同比重奖惩。三是坚持对思想政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静态或动态的跟踪检查和考核。在检查考核上,要将考核方式由传统的只考核活动数量和形式,向全面、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转变;在考核过程中既要严格公正,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使“硬指标”实现“软着陆”,确保思想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二)内容创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扣时代脉搏,就是要围绕新形势下人们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工作。建设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其作用。
(三)方法创新。在坚持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思想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开展网上宣传,使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形象化;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同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能够有效地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科室创建等“活动”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融于载体之中,最大限度地把人的积极性发动起来,增强感染力。
(四)队伍创新。俗话说:“打铁先得自己硬。”政工人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具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对政治动向、社会思想和舆论倾向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要掌握经济、历史、法律、文学、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等一些新兴学科的知识,用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长才干,才能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永远站在时代前进的潮头,不断开辟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综上所述,只有把握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创新方法,真正做到利益让给群众,事事想着群众,处处关心群众,才能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这样,“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时时受教育”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才能根本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到增强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第五篇: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效力和效用。另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间接性、潜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由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有着不可取代的效力和效用,它始终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它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因此笔者认为,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是要科学地评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克服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种是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另一种偏向是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因此,“无能为力”、“无所作为”。随之带来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削弱,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了人们健康的肌体,造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几度泛滥,社会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危害了社会安定团结,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以上两种偏向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错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实效。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
证。是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的。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这四要素,必须在新形势下强化这四要素。
(一)、提高主体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如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也反复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程度就高,反之就低,甚至出现负效应。因此,在新形势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1.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思想上的忠于职守和创新求实。
3.人格上的坚韧不拔和谦虚豁达。
4.能力素质与工作艺术的提高。
(二)重视客体的主体性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客体,这是一个特殊的客体,他们的特殊性在于他本身是一个有意识、有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着客观世界的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是主体,只是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受教育者是一个客体。正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活生生的、有思维、有感情的人,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引起重视的一
个问题。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尊重人、研究人、认识人。重视客体的主体性,就是要科学分析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思想特点,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使客体充分发挥在改造世界中的积极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1.了解、尊重客体需要,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2.激励动机,促进客体需要的升华,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
实效的关键。
(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和方法的新路子
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用以影响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只有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需要的新路子,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取得实效。新路子就在于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2.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3.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4.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四)、优化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矛盾运动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展开的。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等等。这个广义的社会大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外部条件。如果把思想
政治工作比作“表演”,那么社会大环境就是“表演”的舞台。不同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发生着不同的影响。要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笔者认为,首先要适应和净化社会大环境,其次要改善和优化教育小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这四大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我们必须重视这四个环节,强化这四个环节,才能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姓名:陈静宇
单位:下仓镇草场中小
职务: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下仓镇草场中小(3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