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23: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已进入第十二册,新背景下新型课堂教学已呈现了百花争艳生机勃勃良好氛围。然而透过这令人欣喜现象我们还是看到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尤其是聆听曲目听赏教学依然还是大多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弱项,教师顾忌、学生无趣。而有效听赏教学是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客观分析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相对滞后的成因、研究探索有效对策尤显迫切。

【关键词】:听赏教学滞后 成因 对策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自2003年秋季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区奏响普通音乐教育改革主旋律及06年学年“体育、艺术2+1”实验以来,小学音乐学科地位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逐渐得到认可。从各级各地区的音乐研讨会及优质课等活动中可直接看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正在大幅度提升,音乐课上的音乐味已越来越浓郁,本色课堂正在回归,尤其是表演歌曲的教学就更显得心应手开放创新。然而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聆听曲目教学较之以前虽也有很大改观,近年来也曾在各类研训中作为主题进行研讨,但其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大多地区还处于起始阶段,不少教师一谈听赏教学常觉茫然,大多学生一聆听曲目就兴趣索然„„这些现状已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不得不引起思考。

新课标及《教师用书》等资料也显示:有效的听赏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小学学生占近学生总数的半数,这些学生同样是艺术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农村学生喜欢音乐课但不喜欢听赏音乐这一怪现象?根据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农村教学及调研分析,认为形成这一现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内容构建。

1、衔接脱节。幼儿教材聆听曲目大多是一些简短、比较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的音乐作品,而一进入小学所聆听的曲目就一下子大幅度升级,如第一册第一课安排的就是来自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的《玩具兵进行曲》和美国作曲家普莱亚的《口哨与小狗》等,虽也是短小生动,但引导体验感受音乐形象时还是难度很大。

2、量多。相比浙教版老教材,聆听曲目和表演曲目的量急剧增加,从原来一学期的近十首一下子翻倍,中低段比例还基本相当,各在16首——20首之间;高段聆听曲目则明显偏多,如第十二册,共六课聆听曲目就达17首,是表演曲目的近3倍。

3、面广。由于新课程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聆听曲目中不仅增添了一些原来老教材中不曾出现的青海、云南纳西族等优秀民间音乐,还增选了大量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如第一册外国作品听赏就有十首,再如第十二册第二课虽是以“亚洲弦歌”为主题,安排了七首来自印度、越南、土耳其等不同国家地区的民间音乐。

这些音乐作品虽为从小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为学生从小听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从而了解我国各民族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归属搭建了很大的平台,但由于它的分布广平时接触可能性低,同样给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带 来了难度。

(二)城乡教育失衡。

1、师资薄弱。由于目前城乡教育音乐专业师资力量的不均衡,音乐教师编制紧,中心校勉强凑合。根据调研,目前还有几所乡镇中心小学几十个教学班只有一个专职教师,有的虽已配足,也并非全是音乐专科毕业,近半数是师范毕业后曾教语、数因相对其他老师会唱会跳会排练节目演变而来,对听赏教学仍觉难度较大。

而下属完全小学,几乎不设音乐专职教师,大多由年轻女教师兼职。由于近几年大专院校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这些年轻教师大多不会吹拉弹唱,自身乐理知识浅薄,再加他们认为上好语文或数学才是他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对他们而言一节音乐课能准确无误教唱一首歌已属非常难得,聆听曲目基本忽略而过,更谈不上要求他们如何引领学生感受听赏聆听曲目的美。

2、硬件简陋。虽说借着新课改的东风各级政府为学校添置了不少相配套的多媒体设备,然而对音乐教师来说这些还是奢求。曾作过调查,在几个县市区的乡镇学校中,配足音乐教室又钢琴及一些必备的打击乐器配齐的屈指可数,一般保底是一个音乐教室,只够一个教师使用,有钢琴也很少安装多媒体,光盘等音像资料大多难以在课堂上使用,办公室也是鲜有电脑。就是这样的音乐教室也大多是闲置后凑合用的,不少老师往往是抱着电子琴拎着录音机还有一些教具从这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完小更不用说,基本是一架旧风琴教室轮回抬,这样的教学环境常常让教师力不从心。

3、生源复杂。农村孩子尤其是完全小学近几年的生源流动性很大,出现了三种学生源:

一是本地生,大多集中在中心校一级,相对经济条件较好,但这些农村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及历史因素影响,很少有意识对孩子从小进行音乐熏陶。

二是留守儿童,有着较强的不稳定性,这在办学规模相对较大的完全小学占有一定比例,入学前勉强在不规范私人幼儿园接受过教育。

三是外来儿童,有着很强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基本集中在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完全小学。这些孩子大多来自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的四川、安徽等偏远山区,从小接触音乐的概率几乎为零,再因个性差异,在听赏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上更是参差不齐。

(三)研训引领不力。

1、学科引领不力。随着新课程的层层推进,各级及学科业务引领部门由于受师资等各方面的制约,对学科培训从刚开始的轰轰烈烈到渐渐的清清淡淡,细致实用的教材解读渐渐被程序化的观摩研讨所取代,期始备课会也基本局限于新出现的这一册教材,少见专题听赏课探讨交流,很难见到适合农村学校教学的常态课。就是在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等各类评比中,也很少见到教师选上听赏课。聆听曲目中出现的各国各民族一些生疏乐器、舞蹈等也鲜见直观简单介绍„„这些都无疑在无形中影响了农村小学听赏课的正常发展。

2、教辅资料引领滞后。自新教材开始实施后,音乐学科的教辅资料和其它学科相比可说是少之又少。除了一本教师用书和课程标准外,既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案,也没有更多的音像资料。国内的一些优秀民间音乐所涉及的一些音乐元素、民族风情等尚可以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解,但国外的民间音乐对农村教师来说,虽说是网络时代也非常难掌握。例如在新教材中不同年级都出现了各种曲名的波尔卡,老师们连最基本的舞步都不会摆弄肯定会影响学生体验的乐趣。

二、对策及经验参考:

(一)对策: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从教三十多年的北京一0一中学特级音乐教师章连启在《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一书中也谈到:“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听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在音乐听赏教学中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就实属必需。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赏教学„„”由此可见听赏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加快农村小学音乐听赏课进程之路也就很显迫切。基于多年来一线教学实践思考,认为主要策略有:

1、主管部门:教材编写组在选用聆听曲目时多考虑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实际、多推出相配套的听赏音像文字资料;各级教研室多开展切合农村小学听赏教学等相关主题的实效性研讨及培训,各级主管部门把对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关注真正落到实处,多聚集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添置必要的音乐教学器材,多举办必要有实效的听赏教学音乐培训,提高音乐教师课堂执教能力。

2、学校层面:更新农村学校领导新课程理念,认可音乐学科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终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完善对音乐专兼职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树立音乐教师的信心,多进行音乐学科课堂调研及相关校本研训,多方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改变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乐观主动科学落实每一课教学目标。

3、教师本身:由于新教材中的不少听赏曲平时接触较少,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首先都必须主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多练基本功,多聆听曲子多哼唱弹奏主题旋律,多搜集资料,做到心中有曲口出成曲。城乡间乡镇间多进行校际交流、指导结对、同伴互助等,多钻研学生“学”的趣味,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听赏教学能力。

4、教材活用。当我们目前不能改变教材、硬件等外部环境时,就得重新审视教材解读教材,可以采取加减法方式灵活使用教材。有些连自己都难理解的曲子不妨先放放,有些较贴近学生的作品不妨多增些,如第七册第六课《妈妈的歌》选用了三首聆听曲子,其中一首是风格不一的朝鲜歌剧《血海》插曲《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时,不妨把这首曲子作为学唱曲,再选择其它中外摇篮曲进行对比听赏。

(二)听赏教学经验参考: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关健是学生音乐兴趣的养成,而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的引导者则在教师。那如何提升音乐课堂听赏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呢?不少专家及一线骨干教师对此也颇有研究,但由于农村音乐教学有其特殊性,经过多年课堂上不断尝试实践,认为在听赏教学中如果适度巧借资源,不仅学生兴致盎然教师也轻松愉悦。

所谓“巧借资源”就是巧妙利用农村学生已有或正生成的的知识、经验、情感等资源,从他们耳闻目睹的小话题切入,找准学生主动聆听的兴奋点等等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感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兴趣,为自觉听赏理解音乐作品服务。稍作列举以供参考。

1、巧借题意。每一首曲目,它的题目立意都蕴含着曲作者的创作主题思想。有的很诗情画意独具匠心韵味深含,如三册民间乐曲《百鸟朝凤》、九册合唱曲《踏雪寻梅》等;有的则非常直观鲜明,如《羊肠小道》、《在钟表店里》、《彼得与狼》等。听赏时,不妨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质疑,然后围绕学生一开始的直接质疑为主线进行听赏,趁机引出音乐,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就会加强,就会激发学生很强的聆听音乐、了解音乐欲望。

2、巧借诗词。小学教材中的一些听赏曲目和经典诗词息息相关,如四册孟浩然的《春晓》、九册的《渔舟唱晚》,六册德国席勒作词贝多芬作曲的《欢乐颂》、十二册望安作词、瞿希贤作曲的《飞来的花瓣》等。如今小学阶段非常重视经典诗词的积累,因此在这些类似曲目听赏中,我们就不妨直接借助学生对诗词的了解借机导入,进行趣味搭桥,这样学生就会听之入情入境。一下子就拉近了心理距离,降低了音乐听赏的难度。

3、巧借文物。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音乐文物则从不同侧面保存了大量古代音乐艺术活动的信息,也证明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发展史以及我们祖先在音乐文化面貌上的领先地位。在听赏教学中,如果有时候借助这些音乐遗物和遗迹来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豪感。比如在听赏八册吹管乐器笛子演奏曲子《荫中鸟》时,在悠扬的乐声中不妨向学生展示目前知道最早的音乐文物图片——距今已有7700—8500年河南舞阳骨笛;另外还有譬如敦煌壁画中以及旅游景点中保存的壁画乐器及歌舞场面等、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上的大量乐律学铭文等,无不为听赏音乐时描上了神奇的色彩,更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如欣赏五册笙曲《草原巡逻兵》及六册柳琴独奏《春到沂河》都可借用。

4、巧借背景。音乐课堂教学时恰当背景故事导入不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创设情境学会联想和情感迁移。这种方法一类是运用在以认识音乐人物及了解其相关作品的听赏教学中比较有效,如听赏舒柏特的《摇篮曲》、刘天华的《光明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历史背景等等,这些创作历程中的酸甜苦辣,伴随着音乐的流淌,无不让学生为之动容。

另一类作品本身就是从影视故事中来,这样的曲子在每册教材中都占有一定比例。如低段听赏曲《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插曲;《雪莲献北京》是选自剪纸影片《金色的大雁》插曲;经典儿歌《小燕子》是影片《护士日记》中插曲;《窗花舞》选自芭蕾舞剧《白毛女》等等。故事本身就引人入胜,稍加引导,学生听赏时就会饶有兴趣主动参与。

5、巧借学科。如果仔细翻看教材编排的序列,不难发现,在听赏曲中有些是和其它学科相雷同,这也体现了教材编排时音乐课综合性的意图。作为一线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相应的了解,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聆听,从而更直接为音乐听赏课堂教学服务,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如在低段听赏中有一首《龟兔赛跑》与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同名,孟浩然的《春晓》、贝多芬的《月光曲》、十二册语文教材中的《藏戏》等;十册及十二册依次出现由英国霍尔斯特作曲的管弦乐《行星组曲》与科学学科等,举不胜举。

综上所述,虽然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才开始弹奏进行曲,还有着各种各样滞后发展的的因素,然不同地区一定还有许多优秀经验。只有不断探索实践追求,才可能尽快缩短城乡艺术教育的距离,切实提升农村学生音乐素养,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4、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王子初、王芸等《文物与音乐》,东方出版社,2000年。

第二篇: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2005-12-23 14:5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服务业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经济和提高竞争力将更加倚重于服务业。河北省是经济大省,但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全面振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滞后表现

近年来,河北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增加值从1978年的38.48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2763.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6年间增长了21.5倍,年均增长12.7%。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83.1亿元增加到8836.9亿元,增长了12.3倍,年均增长10.5%。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比1978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978年,全省服务业就业人员仅有194.95万人,2004年底达到911.12万人,就业比重由9.2%提高到25.9%,26年上升了16.7个百分点,比第二次产业快2.4个百分点。

但横向比较看,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

1978—2004年的26年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虽快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但先快后慢的发展态势使其领先优势逐步丧失,对整体经济增长由“上拉式”转为“平拉式”。“七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速比生产总值高4.6个百分点,“八五”时期高2.9个百分点,“九五”以来基本持平。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反而低于全省生产总值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税收增长贡献不大,服务业税收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足30%,而且服务业税收的80%多来自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等传统行业,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证券业、其他金融业、计算机软件及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为负增长。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是地方税收,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上稳定在30-35%的低水平区间,这有悖于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一般规律和客观要求。“九五”以来,服务业增长速度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十五”前四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比第二产业增加值低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3.5%下降到2004年的31.3%,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50.3%提高到53.2%。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低2.5个百分点。

(三)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不仅与60.7%的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远,也明显落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比31.9%的全国平均水平落后0.6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区中仅高于河南与黑龙江两省,居第29位,与最高的北京市相差28.7个百分点。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比天津市低12个百分点,比辽宁低9.8个百分点,比山东、山西、内蒙古分别低0.9个百分点;比东部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低6.7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仅高于河南、云南两省,居全国第29位,与最高的北京相差40.8个百分点。

(四)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当今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越来越体现新经济的特征,即知识创新的动力作用得到强化,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而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不足。2004年,河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7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两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6.2%和24.9%,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13位;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分别占8.4%和5.6%,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科技、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在内的其他行业仅占34.9%,分别居全国第19位、25位和19位。

此外,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总体上看,南厢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偏低,2004年为31.3%,比一线地区低3.7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为4.1、人均消费支出比为3.2,农村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环境方面,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差距更为明显。落后地区和薄弱环节拖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脚步。

二、制约因素

导致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问题,也有客观上的问题;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河北省自身发展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长期关注,逐步解决。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的制约

从产业结构看,河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消费结构升级(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标志)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即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工工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高增长产业群。河北省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48种,一次能源生产量高达5998万吨标煤;受资源禀赋的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筑建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带有明显的重化工特征,客观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导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增长的依赖性较强,结构调整侧重于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二)消费需求不足的制约

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服务业规模扩张。从生产角度看,由于缺乏好的投资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近年来河北金融机构存贷差迅速扩大,2004年达3098亿元,比2000年增加2250亿元。从生活消费需求看,河北省最终消费率只有4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2000—2004年,居民消费水平仅提高了48.4%。目前河北省居民主流消费还处于升级前的准备阶段,特别是面临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和居高不下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项目支出,消费意愿更加谨慎,食品、衣着、居住和一些强制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上升,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下降。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19.18元,其中前者比重为59.8%,后者为40.2%,分别比“九五”末上升、下降了3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1.5%。

(三)投入不足的制约

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投资的强力支撑,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促进服务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而河北省服务业长期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向现实需求的转化进程,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是:

第一,服务业投资比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中下游水平。河北省是固定资产投资大省,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全国居第5位,其中服务业投资额1627.5亿元,居第9位,但服务业投资比重仅为50.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居全国24位。

第二,服务业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投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末增长67.1%,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低8.9个百分点。“十五”前四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519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2%,2001—2004年比重分别为58.0%、55.5%、51.9%和50.1%。

第三,服务业投资结构不合理。2004年,“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占服务业投资额的36.3%和16.7%,其他10个行业仅占47.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4个行业投资额下降,批发零售贸易业等6个行业投资比重下降。

(四)城市化水平的制约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加速,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河北省人均GDP为1568美元,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但目前河北省城市化仅为35.8%,比全国平均水平(41.8%)落后6个百分点,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支撑和需求基础。

(五)开放水平的制约

河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时间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服务业累计直接利用外资不足20亿美元,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位居下游。2004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2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0.7%,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低18.2和55.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仅为12.4%。年末实有服务业三资企业492个,其中投产企业168个,分别占全省的13.1%

和9.2%。已有外商投资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房地产和商贸餐饮业领域。

(六)体制机制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型服务业发展相对充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而非市场型的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改革滞后,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不分的状态,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垄断性经营和限制性经营最多的领域,政府垄断资源与市场门槛过高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领域民营资本仍然无法进入,导致产业化程度较低。同时,市场化程度偏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面临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管理体制等问题制约较多,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服务业发展中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措施仍未完全消除,突出表现在服务业企业在用电、用水、用地、用气价格明显偏高,与中央提出的“把服务业放在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不相符。

(七)人才科技的制约

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河北省人才缺乏,科技活动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11.5万人,仅占全国的3.3%,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2.5亿元,占全国的2.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0.48%,比全国低0.96个百分点。

(八)收入水平的制约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7位和第10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6%,与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协调。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200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长了73.6%(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分别增长40.5%和27.9%,其中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攀升,2004年底达到6207.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56.9%。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统计因素。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经常性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统计口径不统一,致使现有数据难以反映服务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如从业人员统计,现有统计口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单位的正式职工,大量的临时就业、弹性就业、自由职业和民营单位就业漏统严重。

三、对策建议

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将是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需求稳步提升,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河北省的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积极落实《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扫清发展障碍,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振兴服务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省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结构、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转变思想,加快改革,提高“三化”水平

要正确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短腿”现象。要强化政府的规划与调控职能,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

断和行政干预,建立健全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鼓励竞争,改变部分行业凭借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的不合理现象,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确立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开发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外对外开放水平。

(二)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引导,加速潜在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发挥劳动力优势和京津市场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供给与输出,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发挥好基础设施优势,河北省交通通讯优势突出,货物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本地电话年末用户等主要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茂,要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和沿海城市港口的便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物流项目。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改变河北省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以满足社会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要。

——存量要调强*。从区域经济比较看,应继续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整合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化组织结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聚集水平,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批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会展、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向规模化经营迈进,提升区域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实力,依托曹妃甸开放开发,把河北建成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型物流枢纽。

——增量要调优。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项目规模,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增强基础性服务业保障能力,用新技术改造通信、信息咨询、金融等传统服务领域,为中介咨询、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四)加快城镇建设,增强聚力,拓宽发展空间

人口聚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口的聚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而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县镇和乡村梯度分布的特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决定》的总体部署,加快河北省城镇体系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提高城镇聚集能力,提高城市和特色县域经济实力,带动城镇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增强消费能力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服务业是直接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只有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不断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提高主流消费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服务需求逐步增长,供给有效扩大的良性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要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服务业必将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4年两个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6.2%和2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第2位和13位,区位商分别为1.49和1.08。

第三篇:浅谈山区小学教育质量滞后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质量滞后的成因及对策

卓通恒

对于一个出生于山沟并扎根于山区教育的人来说,对山区教育状况再熟悉不过了。广东虽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但我们这些交通、信息不发达的边远山区,经济、教育仍难以跟上改革的步伐。

一、当今山区教育的现状

现在大部分学校经济状况很差,甚至负债累累,办公办学费用大部分用于负债利息。极小部分用于必须的添置与维修。因此学校设施难以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要求。教师的才能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智力开发受到限制。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谓之专业老师只是小培训即上岗的其它专业老师。社会对学校的建设持旁观态度,“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号召已成为过去,当今的山区教育似乎是一只孤立无援的雁子。

二、造成此局势的成因

制约教育发展的原因很多,经济、人才、信息„„对山区教育的影响极大。

1、经济制约了山区教育发展 我们粤北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也因此与沿海城市有相当大的距离。“普九”时为了能够基本验收,负债进行学校改建,因此教育经费欠账太多。返拨教育经费尚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运作,更不用说再建设。每学年要承担的欠账利息使得学校的债台高筑,改善办学和生活条件又能从何说起呢?不要想“四室一场”,就连教室的光线也不能如意。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在许多农村学校里难以实行,活动空间只能是教室或在空间极小的校园。

经济不但制约了硬件建设,而且制约了软件建设。山区本是较封闭的,加上经济影响,参观、学习的经费欠缺,无法进行交流。管理方式、方法依然沿袭传统,管理过程中,内耗较大,效率不高。

2、师资制约了山区教育发展

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山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缺额较大,素质、能力亟待提高。

山区的中小学都是队伍不够稳定,俗话说:安教方能乐教。每年的调动令在职教师伤透了心,不知部份教师形容恰当与否:“我们就像寄居屋檐下的燕子。”像这样哪能专心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呢?另外,地区经济差异难以平衡于教师心理,因此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稍微能力较强,可以为山区教育献策献力的教师又经不住城市的经济诱惑,涌向了可以伸展才华的地方去了。不稳定的教师群体,导致了教育教学出现了许多前后不连贯的漏洞。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与所任工作不一致。在小学基本没有专业的学科教师,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课只能是兼任。这些任科教师只是参加几个月时间培训就上岗,谈不上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在中学由于教师短缺,还有不少中师毕业生中中学任教。例:体育、美术、音乐专业在山区较紧缺,他们专业素质还有待于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工作之需。

综观山区教师队伍,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等成为了山区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之一。

3、信息制约山区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进步需要信息交流,只有在信息交流中才能获得更新的信息。由于山区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多因素限制,信息获取量少。受到经济、交通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学习交流少;到教育发展好的城市参观、学习、交流更是难得,网络教学要想在农村学校发展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变得如同井底之蛙,只能在小小的工作空间里尽己所能,这样教育发展的步子就慢了。

山区教育滞后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因素外,还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教育在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地位;运用机制问题;对学校事务统管太死等等。要加速发展山区教育,必须看到差距,继续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使山区教育发展能稳步前进。

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展山区教育

要继续发展山区教育,必须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探讨对策。

首先,高扬邓小平理论旗帜,进一步加速山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增加教育投入,解决教育经费应开辟多渠道。除了党和政府的教育投入外,各县各乡分担教育经费,争取各行各业支持教育。现在当地就有许多企业或个人资助学校办学的实例。例如“广东省珠海可口可乐警雄希望小学”。

2、建设一支高水平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山区教育水平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因此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质水平,鼓励教师进行培训或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

并且应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缩小城乡的待遇差异,留住人才,增大专业人才的吸收力度,使得山区拥有一支能改变现状的教师队伍。让他们稳定下来,为山区教育奉献最大力量。

3、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缩小内部差距

“山区教育”是“扶贫”对象,力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贫”:

A、“硬件”“软件”建设上的扶贫。“硬件”建设包括校舍、设备、图书、师资培训等;“软件”建设包括管理常规信息资料、教育科研、师资素质等方面。

B、选送中小学校长或后备干部到教育先进或学校挂职锻炼。

C、实行“边困”地区教师轮岗制。D、建立“教育扶贫”志愿服务队。E、支持薄弱学校的改造。F、关心、扶助贫困学生。

想方设法通过这种种途径可以使山区教育早日走出困境。

4、创设有利条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自上而下应摒弃旧的教育、教学思想,从多方位准确地进行教育评价,注重教学过程,绝不能把教学成绩作为判断教师成功及能力的唯一标准。让教师能放下包袱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和理论思维水平。只有改革才会有创新和进步。

四、展望山区教育

改变山区教育和措施已开始启动了,例如:党和政府加大力度解决学校负债问题,加速薄弱学校的改造,通过种种方式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精兵简政提高教师待遇,教育运行机制进入良性循环,放权于学校的力度加大„„这一切有利山区教育建设举措,让山区人民感激不尽。广东教育发展的难点是山区教育问题。山区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解和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理论联系山区教育实质,扎扎实实地为山区教育努力工作。

第四篇: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农村文化涵盖面相当广,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源,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建设适应形式的农村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民本岳阳思想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显。当前,我县23个乡镇农村文化设施状况如何?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形式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我县农村文化进行了调查。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恢复县建制以来,我县农村文化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体农村文化工作者立足农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但必须承认,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建设确实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1、阵地丧失,设施荒废,硬件不姓“文”

⑴、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少。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挪作他用,全县23个乡镇,建有文化站21个。1990年以前乡镇共有影剧院21个,到2002年底乡镇还剩影剧院11个,到2004年底乡镇还剩影剧院3个,且大部分年久失修,有的还不归文化站管理或已挪作他用。如筻口镇和新墙镇电影院,前面的装饰一新,但后面的座席大厅和舞台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因漏雨墙壁满目疮痍,天花板垮了一半,有一半吊在半空,随时都有砸伤人的可能。⑵、农村文化站工作瘫痪,名存实亡。全县多数乡镇文化站一年到头,根本无法举办一次农村文化活动;有的乡镇一无文化专干,二无文化办公活动场所,“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的现象很普遍,有的还是“一无牌子、二无桌子”,如我县云山乡、饶村乡等乡镇根本就没配备文化专干,更没有牌子和桌子。部分乡镇虽已配备文化专干但基本未从事文化工作,而是被分流,外出打工自谋生路去了。这种状况在全县农村乡镇约占1/2左右。⑶、县文化局失去了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撤区并乡扩镇和机构改革之后,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对原文化专干县财政每年拨付2000~3400元不等,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补足。这一简政放权事实上大部分乡镇并没有真正接受,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专干拿了县财政给的2000~3400元,各奔东西去了。造成这种状况,乡镇无人管,县级文化部门也管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鉴于此,县文化局一无人事任免权、二无财务监管权,已经四五年了没有召开过农村文化专干会议,年初没有计划安排,年底没有总结考核。在笔者调查时有7个文化专干向我们恳求道:“不管是两边管、还是文化局垂直管,关键是要有人管,希望有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不能使乡镇文化站成为‘冒娘崽’,我们不愿失业,更不希望农村文化如此衰败下去”。⑷、农村文化产业凋零。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乡镇招商引资,开发的项目是农贸中心、超市等,和文化挂不上钩,有的乡镇为了盘活现有文化资产,准备将部分影剧院转让、租赁,改造成超市、服装城、国策楼、计划生育办公楼、专科医院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国有文化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有限,另一方面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不断的消失、挪作他用,造成恶性循环。早在80年代,城关、筻口、公田、渭洞、新墙、十步、甘田等乡镇的高标准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是群众名副其实的文化娱乐中心,区乡政府每年在文化建设上投入了较多资金。近些年来,由于多方原因,图书室的图书发霉了,电影队散伙了,文化设施逐年减少了,群文活动资金的投入也就没有了。城关镇文化站是80年代建立的高标准文化中心,如今所有文化设施被挪作他用,丧失殆尽,原文化站长余兴忠痛心疾首。

2、队伍涣散,职能错位,软件不姓“文”。

⑴、文化专干不专职。全县共有文化专干3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专干文化程度的仅2人,有初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仅3人,有文化专业特长和一定组织才能的也只有30%左右。如我县32名文化专干中(其中4名退休专业人员),7名是由电影放映员转任,6名是安置的复退军人,13名是招工顶职的“子弟兵”,2名是其他岗位转过来的,实际上,一年到头能开展一些文化活动的只有12人,有12人基本未从事文化工作。有的文化专干下岗分流无人管,任其放任自流,即使未被分流的专干也是身兼数职,公田镇文化站站长易心愿当了15年文化专干,干的是15年司法和计生工作。月田文化站长曾书上班10年,在外打工3年,干了7年办公室秘书。象他们这样的还算比较好的,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能参与乡镇的中心任务还是文化专干的荣幸,否则一年到头只有县财政拨的2000元工资。这样,多数文化专干根本就不想再考虑文化站的业务工作。文化专干作为农村群众文化的专职工作人员,应该有60%以上的时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而在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原定的33名文化专干,目前不到40%的人员在岗,在这40%的在岗人员中,基本上没有从事文化站本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乡镇政府其它的日常行政事务中,每年除组织全县指定,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外,很少开展文化业务工作,有的连基本的农村文物保护、农村文化市场引导与管理、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等工作职能都搁置

一旁,视为他活。⑵、文化站职能职责不明确。2/3以上的文化站对自己的职责、任务是什么,一年要干些什么工作不知道;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而是要文化站兼任其他工作,使得文化专干不可能再考虑文化站的本职工作;县级文化部门管不了,认为人财物事四权均下放,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任由农村文化自生自灭。湘办发[2001]29号文件对乡镇宣传文化站的主要任务作出了一些规定,在县一级就没有贯彻落实,或者说没有协调好。如乡镇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站是管理主体还是协助管理一直不明确,文化专干对此一直莫衷一是,有的文化专干由于无经费来源,私自在文化经营户门店执收执法,给县文化行政执法工作带来被动,造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错位。

3、经费短缺,创收无门,文化站无法运转。

⑴、人头经费严重不足。全县除筻口、新墙、公田解决较好外,其余都在2000~3400元之间,70%的乡镇未将不足部分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使乡镇文化专干生计难以维持,无心干工作。有13个文化专干每年领2000元工资后就回家去了。目前文化站还无法和市场经济接轨,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乡财政对文化站实行脱钩断奶,只能造成文化站瘫痪。⑵、业务活动经费严重短缺。我们调查中了解到90%以上的乡镇对文化站的办公经费、业务经费、活动经费都没有进财政预算,文化站的业务经费几乎等于零。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收入大副减少,文化站要开展活动,完全靠拉赞助,四处讨钱。⑶、文化站属于体制改革的“怪胎”。由于体制原因,文化站既不是乡镇政府的直属部门,又不是县文化局的派出机构,成为乡镇可有可无的单位,我县除筻口等极少数乡镇文化站自成一体外,大多数乡镇将文化站作为包袱。重视文化工作的乡镇,将行政工作能力强的文化专干安排兼任政府其他职责,享受乡镇其他干部同等待遇,不重视的乡镇将文化专干作为包袱甩开,除了文化局下拨的差额款给站外,是否有办公设施、文化阵地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一概不管,特别是宣传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后,这一机构就撤消了,其工作职能也就自然消除了,群众文化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群文活动日益匮乏。

二、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电影少、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坡;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村修庙宇、看阴阳宅风水盛行,神汉巫婆仍在活动,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现象突出,不少地方买码赌博、扳跎子、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吸毒等现象呈上升趋势,群众生活缺乏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

1、认识不清,心口不一致。

2000年以前,乡镇文化站归县文化局垂直管理,而撤区并乡扩镇后,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部分乡镇却没有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待,特别是1999年乡镇机构改革,文化站与乡财政脱钩,一些乡镇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一,对文化站撒手不管了;有的把经济和文化割裂开来,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要求文化站去创收交管理费;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文化工作抓不抓无所谓。在一些乡镇领导看来,需要投入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建设是可以先放一放或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

2、体制不顺,主管不到位。

首先是用人机制制约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现在的情况是,文化站需要的专业人才进不来,空出编以后一般都是被政策性安置退伍军人或领导关系户所替代。其次,文化站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一是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二是县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也很少管理,或者说力不从心,有的文化站专干换了好几个而县文化局根本不知道。文化专干位虚薪低待遇差,是“弱势群体”。部分专干年薪扣除“五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就没有什么钱了,有的还要倒贴钱工作,因此文化专干很寒心,不愿意再干文化工作。其次,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造血功能不能强化,源于思想认识滞后。在诸如如何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国家兴办与民间经营相结合道路的问题上,在如何大力发展电影专业户、演出专业户、图书专业户、文化娱乐专业户等问题上没有认真动脑筋、想办法,因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再次,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欠帐”太多。改革开放以来,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引言】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在走进我们成年人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深深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世界,认识了网络的神奇博大,结交了未曾谋面的朋友,感受到游戏的趣味和刺激。作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象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期望他们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分析

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初中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更有初中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

1、社会环境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及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是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网吧业主只为营利,不顾法律和道德,对于学生依旧开放网吧。同时,网络和网吧的繁荣也为初中生上网提供了沃土。

2、学校氛围

1、学校管理有疏漏

学校的教学及工作特点使学校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疏漏,非常容易出现对学生的管理漏洞,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教育教学条件受限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教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活动经费少的可怜。许多校园活动因缺乏经费而搁置,校园文化单调,学校缺乏很好的凝聚力。

3、在校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有些初中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利用这些时间做什么。网吧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放松、消遣、打发时间的好去处。部分初中生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初中生却无法管住自己,很快染上网瘾。

3、家庭空间

⑴、责任概念模糊

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的所有事情自然都交给了老师。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⑵、教育方法不当

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强行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身上,只要求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很少从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去引导他们,为何要这样做,为何不那样做;只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从来不教导他们怎样做人以及怎样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会使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控力。

⑶、缺乏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激起他们逆反心理的一再“要求”和“训诫”。

⑷、发现孩子上网成瘾就横加指责,甚至打骂,方法简单粗暴。

4、初中生自身

⑴、生理方面

初中生的年龄段一般在十二三十五六岁至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到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初中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强烈的独立感,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初中生有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特别是那些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的部分技校生。

⑵、心理方面

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初中生,学习成绩往往较差,习得性无助心理往往比较普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通关升级”就会寻求到满足或自尊,来达到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

二、解决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其实,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是网络本身,在它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原因。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弱。稍不管束,上网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特别是网络成瘾的学生,更是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为此,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予以关心、引导和教育,确保学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接触网络,使网络切切实实地为技校生的成长服务。因此在对此问题上没有单方面的责任。社会、家庭、学校应互相配合,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技校生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健康环境

1、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继续加大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要细心检查:保护青少年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

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学生“健康上网”。

2、建立青少年文明网站 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社会各大媒体应大力宣传,要积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进而增强技校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

(二)完善学校和谐的教育氛围

1、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分析学生上网的动机,无所事事、心灵空虚者居多,教师应在了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争取与学校一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内的文体活动、知识趣味赛、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健康的校园环境,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注意加强网络教育与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激起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教育。”教育学生,网络不是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网络是一位百问不厌的教师,是一座全天候的图书馆,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影剧院。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多种青少年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轻易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与家庭住址。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⑴、从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

①、引导初中生体验网络的工具性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资料查询观看网上优秀影片、搜集时事新闻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另外我们老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把网络当作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让学生使网络为学生的信息提供服务。逐步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改变学生上网兴趣所在。

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能够带给初中生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一个正常心理下使用网络。

⑵、从日常管理方面紧密配合①、校内上网

调查报告显示:有79%的初中生上网的地方是营利性的网吧,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无人看管和约束的情况下,有可能沉溺于聊天交友或网络游戏,消磨时光。而且小部分有网瘾的学生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深陷网络,无法自拔。因此,因此初中生上网最好在校园内,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微机房联网,对学生定期开放,从而保证初中生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上网,这是治疗和预防技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

②、引导初中生科学上网

学校微机房屏蔽一些不适合学生访问的网站。教师引导学生上网应选择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网站,不得浏览有害信息如暴力、黄色、迷信、反动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同学们正确使用网上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多推荐一些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站。譬如:建议初中生上网主要浏览科技类、教育类、学习类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

③、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的上网习惯得益于网络生活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在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微机房上网时,还需要学校安排值班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监控和合理安排,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网络游戏要有正确的态度。譬如:每日开放时间1小时,周末假日每天开放2小时。对于网瘾严重的学生,酌情延长时间。

⑶、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初中生,学校应该设专职教师对其进行治疗;对于其他初中生,学校也要未雨绸缪,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学生上网成瘾。

①、提高初中生自我控制力

教育过程中提倡无痕监控,教师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要采用暗示和激励方式,如让学生把名言警句或教师的要求牢记在心,每当出现想上网念头,强迫自己不要冲动,或采用学生之间的监督,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即使上网,尽可能把上网要做的事写在纸上,规定好时间,并一定按计划行事,由家长、老师、同学监督,必须按时中断上网。

②、加强与初中生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多一点儿精神上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教师要调整心态,改变教育方式,加强沟通,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过于迁就,给他们一定空间,进而帮助学生是会逐步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三)营造家庭温馨的宽松空间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观念模糊,家校合作意识淡薄。殊不知,没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就没有初中生好的教育成效。

对于孩子的网瘾问题,不能简单粗暴,打骂反对。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留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他们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家长在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之后,要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和美好的成长空间。同时,要避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或放任自流,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要让他们懂得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学会对欲望的克制,让他们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的满足越多,离现实生活中成功的目标就越远的虚拟假象。另外,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上网时间安排方面,家长的监督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肯定。在家长和朋友的鼓励中,孩子对目前的学习或业余爱好更加有爱好,网瘾就会逐渐消退。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网络上有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处在长身体、学技能的黄金时期的初中生,是最容易受网络负面影响的群体,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学校和家长乃至全社会三方面应该通力合作,密切关注初中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在使网络成为初中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教育管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染上网瘾的初中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3、朱荣欣、朱振欣.《 教师岗位培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4、胡永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5、梁存贤.《西北职教》.陕西教育报刊社.2006-4

下载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农村小学音乐听赏教学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

    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学生流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生流失”是困扰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村学生流失的根源主要是农村经济困难,部分家庭的学生交不起学费,中途辍......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于桥中学:陈金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教师的引导......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课题结题报告 铁厂中学数学课题组(执笔:黎宗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现实情况 初中数学学困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中学 罗运来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

    农村党员发展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推荐)

    农村党员发展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保证党员质量,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是其最基本的一项常规工作。农村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其作......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基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 [摘 要]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

    农村地区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 黄 兵 功 摘要:农村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我们的关注,但是经调查他们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个人自身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