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时间:2019-05-12 23:1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第一篇: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就结合五年级上册教材,对教材中要求的小练笔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在教材中适当插入一些小练笔。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究,学生确实受益非浅,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关键词】 探究教材 切入 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因此,在教学中,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有5处: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依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第9课《鲸》中的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第15课《落花生》中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这些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随文安排了这些小练笔,想方设法去淡化习作作为一种任务,给学生搭建一座座桥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根据查找资料和分析,我把课文后的小练笔的类型大致概括为四类:

1、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如第17课)

2、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如第9课)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如第15、19课)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如第3课)课文后的这些小练笔都是十分好的习作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把它们都适时地安排进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中可适当安排的小练笔

(一)“阅读教学”,从读学写

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了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减缓了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围绕“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课文,其中有些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十分值得学习学习。如《新型玻璃》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分别介绍了一种玻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后,课后也有这样一个练习“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对前面几段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介绍玻璃的方法后,也试着安排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其实,通过这样一次的读写结合,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介绍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加强巩固。但是坚持这样的训练,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学生在介绍事物方面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进步。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同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而这也是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下笔之处。因此,教师要 2

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饱满。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的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课文的有些地方常会留有“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在想象中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习作融为一体的练笔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上为我们遗留的这些“空白”。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当感受到“我”跑到工厂看到母亲在昏暗、嘈杂的环境下还在疲惫地缝衣服,这时的“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对于母亲辛劳的深入了解,学生感触也很深,母亲为了照顾、抚养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也渐渐地变得瘦小、衰老了,自己这么辛苦的赚钱,而对于我买书的要求却十分赞同,一点也不吝啬,让学生们十分感动。这时,我适时地插入:写一写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为了照顾你,一天到晚都在辛勤的工作着,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也感受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中无限的怀念儿子,但又做出了“何须马革裹尸还”的 3

决定。特别是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请你想象一下,主席一个晚上是怎样熬过来的,请你来写一写。学生也十分感动,通过写也体会到了主席的心情。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中适时引入小练笔,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试着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了现在圆明园的情况。然后,假设情境,假如你现在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脑袋里会浮现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又如学习完《秋思》后,要求学生想象《愁思》中描绘的画面,把《愁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开动脑筋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这些文字虽显稚嫩,但却是学生对语言感悟与理解后的童心释放,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小练笔的巧妙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二)“日积月累”,以写促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安排“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其中的“日积月累”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总有资源浪费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经访谈调查分析后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语言使用惰性,认为能把意思说明白就行,何必“兴师动众”;有的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创新意识,认为与其冒险不如求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 4

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即用“日积月累”“词语盘点”,任选几个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日积月累”中的某个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等,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日积月累”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交流评议后,又可拓宽积累运用的视野。

(三)“口语交际”,以说助写

说和写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作能把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而且能促进说的能力的发展。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先说一说,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会跟着上升。说话课上,我显得比平时上课随便些,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让学生把要说的内容自由地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均可,目的在于再次熟悉准备的内容,边回忆边说,有忘的地方想想再说。然后同桌互说、互听、互评,指出优点,以坚定信心;不足之处,下次说时要注意说好。最后分小组说后选代表口头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就必须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或重要观点、例证。在口语交际之时,为了应对和表达,就得在倾听的基础上,速记别人的主要见解,或随时调整自己的发言内容。在口语交际之后,经历过的难忘的一幕一人一事一见解一感受都是鲜活的经验,此时,进行练笔就能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境界。巧借“口语交际”话题,能切实提高练笔的针对性。总之,我们应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综合学习”,做后练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两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真实情境。如,第五组教材安排的综全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在活动之前,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并结合下面的活动建议,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活动之时,学生按照活动计划,分工负责自己的任务,完成相应的 5

任务后,小组还要汇总;活动之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然后通过办手抄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练笔始终伴随着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展和延伸过程,更增强了练笔的实用性。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写巧起来,好起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一学期里,我利用教材,巧妙安排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随文小练笔,学生创造了无限的精彩,习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随文小练笔,还有更多的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挖掘和运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巧施练笔,相信学生定能练出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坤.《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陈虹.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C]。

第二篇: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练笔的分析和探究

江口小学:陈晓玲 【内容摘要】

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语文教学的随文练笔,本文就结合五年级上册教材,对教材中要求的小练笔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在教材中适当插入一些小练笔。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究,学生确实受益非浅,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关键词】 探究教材 切入 小练笔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学生必大有文章可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现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后明确要求写的小练笔有5处: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依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第9课《鲸》中的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第15课《落花生》中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这些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随文安排了这些小练笔,想方设法去淡化习作作为一种任务,给学生搭建一座座桥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根据查找资料和分析,我把课文后的小练笔的类型大致概括为四类:

1.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如第17课)2.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如第9课)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如第15、19课)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如第3课)课文后的这些小练笔都是十分好的习作资源,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我把它们都适时地安排进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中可适当安排的小练笔

(一)‚阅读教学‛,从读学写

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挖掘了课文中可供练笔的训练点,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减缓了教师作文教学的坡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照样仿写-----借他人之长,写自己的文章。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围绕‚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课文,其中有些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十分值得学习学习。如《新型玻璃》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分别介绍了一种玻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后,课后也有这样一个练习‚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在教学中,我先通过对前面几段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介绍玻璃的方法后,也试着安排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其实,通过这样一次的读写结合,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介绍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加强巩固。但是坚持这样的训练,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学生在介绍事物方面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进步。

2.灵动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同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而这也是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下笔之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饱满。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的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课文的有些地方常会留有‚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在想象中与文本、与作者积极对话,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习作融为一体的练笔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上为我们遗留的这些‚空白‛。

3.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当感受到‚我‛跑到工厂看到母亲在昏暗、嘈杂的环境下还在疲惫地缝衣服,这时的‚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对于母亲辛劳的深入了解,学生感触也很深,母亲为了照顾、抚养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自己也渐渐地变得瘦小、衰老了,自己这么辛苦的赚钱,而对于我买书的要求却十分赞同,一点也不吝啬,让学生们十分感动。这时,我适时地插入:写一写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为了照顾你,一天到晚都在辛勤的工作着,你心理有什么感受。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也感受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的悲痛,心中无限的怀念儿子,但又做出了‚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决定。特别是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请你想象一下,主席一个晚上是怎样熬过来的,请你来写一写。学生也十分感动,通过写也体会到了主席的心情。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中适时引入小练笔,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

4.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试着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了现在圆明园的情况。然后,假设情境,假如你现在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脑袋里会浮现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又如学习完《秋思》后,要求学生想象《愁思》中描绘的画面,把《愁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浓厚,一个个都开动脑筋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这些文字虽显稚嫩,但却是学生对语言感悟与理解后的童心释放,是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小练笔的巧妙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二)‚日积月累‛,以写促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安排‚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其中的‚日积月累‛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总有资源浪费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经访谈调查分析后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语言使用惰性,认为能把意思说明白就行,何必‚兴师动众‛;有的学生缺乏语言使用的创新意识,认为与其冒险不如求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于是,在每次‚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即用‚日积月累‛‚词语盘点‛,任选几个写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日积月累‛中的某个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为中心词或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成语、对联、歇后语等,使语段更具文采。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日积月累‛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交流评议后,又可拓宽积累运用的视野。

(三)‚口语交际‛,以说助写

说和写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作能把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而且能促进说的能力的发展。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先说一说,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会跟着上升。说话课上,我显得比平时上课随便些,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首先让学生把要说的内容自由地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均可,目的在于再次熟悉准备的内容,边回忆边说,有忘的地方想想再说。然后同桌互说、互听、互评,指出优点,以坚定信心;不足之处,下次说时要注意说好。最后分小组说后选代表口头叙述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就必须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或重要观点、例证。在口语交际之时,为了应对和表达,就得在倾听的基础上,速记别人的主要见解,或随时调整自己的发言内容。在口语交际之后,经历过的难忘的一幕一人一事一见解一感受都是鲜活的经验,此时,进行练笔就能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味的境界。巧借‚口语交际‛话题,能切实提高练笔的针对性。总之,我们应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综合学习‛,做后练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安排了两次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真实情境。如,第五组教材安排的综全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在活动之前,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并结合下面的活动建议,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活动之时,学生按照活动计划,分工负责自己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小组还要汇总;活动之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然后通过办手抄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练笔始终伴随着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展和延伸过程,更增强了练笔的实用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凭借着教材的丰富资源,我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活动里,时时处处操练文笔,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习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坤.《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陈虹.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C]。

获县级二等奖

第三篇:找准读写切入点把练笔引进课堂-教学教案

小学低年级可以练习写话。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赢余文,还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写、笔记、书信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红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定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此看出,读写中的关键还是写。所以,我将练笔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博览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动脑、动手的表达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学中,我进行了多种尝试。下面就谈谈将练笔引进课堂的具体方法:典型处模仿写。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比较接近学生生活,内容通俗易懂,构段层次清楚树训练学生的写作有一定启发、帮助。其中第十一册语言课本中的《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文章,其中两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形式,巧妙的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山水的特点,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激发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欲望。因此,我在这个典型处,让学生运用课文的构段方式来写一写自己浏览过的风景胜地或家乡美景。学生兴趣盎然,仿写片段获得了成功。概括处扩展写。

在我们的教材中,编者选了不少详略得当、重点突了的范文。范文的详写部分可以用来启发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而略写部分,却不失为让学生练笔的好材料。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讲三个小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十年后,终于体会到幸福是什么的。那么这三个小牧童分手之后,是臬经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出幸福是什么的呢?课文用精练的文字通过人物之口一笔带过,讲得很简略,我就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以《分手之后》为题,进行想象作文,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牧童,用第一人称来写。结果学生的作文既联系了课文的内容,又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验,大部分写得比较成功。拓宽处深入写。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古时候,长城不仅能抵御凶奴的侵犯,还能利用它打仗。那“现在的长城有用吗?”。在教完《长城》一文后,我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此问抛出后,同学们情绪高涨,各抒已见,班内热闹非凡。有的说现在的长城可以发展旅游,有的说可以用来拍电影、拍广告,有的说爬长城能锻炼身体,磨砺意志,还有的说将长城改造一下,能建成一个世届之最的建筑?此时,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那你们能以《现在的长城有用吗?》为题写文章吗?“一言激起千层浪,学生练笔的兴致极高,都迅速、深入的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结尾处想象写。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结尾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练笔的机会。如第十一册自读课本上的《我的心事》。揭示课题后我问学生:“你想弄明白那些问题?”同学们提出很多问题,可最关心的还是大林的心事有没有了却。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认识到小姐弟俩非常守信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而大林虽然失信,但知错就改,也是个好孩子。读到写大林流下眼泪的时候,同学们也为他难过。当同学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我抓住时机说:“大林失信以后还是想弥补的,可惜姐弟俩已经走了。当他看到姐弟俩给他捎来的玉米棒时,心里更加悔恨。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呢?”“想!”“今天,咱们来当回编剧,给故事加上一个圆满的结局,让大林了却这桩心事,好吗?”“好!”有的学生马上就拿出本子准备写。“别急,咱们先想一想大林可能会用什么办法补救。”有的说写一封信向姐弟俩道明事情的真相,请求他们原谅;有的说等他们下一次来了以后再补请;也有的说放假以后大林专程到乡下去一趟,条件许可的话请他们看场电影,因为同学们都愿意当“编剧”有信心编好这个结尾,所以想象丰富,合理,完成小练笔也就不是难事了。情境点激励写。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其中有些插图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趣。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对邱少云的外表仅作了简要叙述,内心活动根本无法涉及,我就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邱少云在烈火中身体的疼痛和内心的坚强,然后进行练笔。这样不仅深化了文章主题,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文道结合,何乐而不为呢“读写结合,抓住关键,把练笔引入课堂。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把习作当成了一件开心的事,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四篇: 找准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找准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叙永县实验小学 易淑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巧妙的运用这些切入口,操作好了,可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选择教学切入点首先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一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读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其次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那么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点来切入呢?怎样切入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几种常见、有效的切入策略:

一、从课文高潮切入。故事的高潮往往最打动人,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它切入教学,就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先播放“海鸥送老人”这个部分中的感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相关句子,孩子们一下就被那感人的画面、悲伤的音乐感染了。我顺势引导学生:为什么海鸥会有如此惊人的举动?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回顾老人对海鸥的爱,理解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感悟文章主旨,那入情入境的学习,我至今记忆犹新。

二、从细节切入。“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有些文章设计巧妙,利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串联全文。如果我们能当一回慧眼珠的深海拾贝人,那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学何不从细节探讨入手,打开课堂教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效率呢?《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有这样的细节:“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抓住两个“静静地”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两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启发学生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学习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李博士等人为挽救小钱的生命所付出的爱,顺理成章地体会到是“两岸同

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从写作背景切入。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或和历史密切相关的诗歌。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所以,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为出发点。如学习《七律 长征》时,除了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长征的知识,还为学生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录像,这样,学生读了诗歌后,就能比较容易地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教学《一面》时,我想到鲁迅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比较陌生,就动情地给学生介绍当时人民的生活、鲁迅怎样振救民族、怎样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理解起课文也就轻松自如了。再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时,由于讲述的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就通过多媒体手段重现当年的长征电影场面,使学生了解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体会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

四、从中心句(关键句)切入。最好的老师应当是那些删繁就简为孩子成长指明捷径的人。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抓住中心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赵州桥》一课,可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又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最后一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 2

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文章的中心句。上课时就可以抓住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学生初读课文后就直接提问: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治车夫、关心女佣四件事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事例讲完都回到这一个中心句。这样,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学生也能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感受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五、从课题切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的有效途径。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教师应把标题作一个板块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点带面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使文本的精华成为课堂的切入点。如《狼牙山五壮士》、《美丽的小兴安岭》、《新型玻璃》、《穷人》等课文,老师可以抓住“壮士”、“美丽”、“新型”“穷”这些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直接了当地键入教学。

六、从文章的插图切入。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乡下人家》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乡间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风景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此外,还可以从文章的疑点切入,从文章的线索切入等。

实践证明,找准切入口,由此领悟全篇,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往往意味着成功的教学效果,也是一条引导学生从粗读,略读进入研读、品读的很好途径。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本人应该去认真钻研文本,要在钻研文本上下功夫。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老师课前至少要三读文本,不要带着疑点进课堂。钻研文本,可不是一般地读,而是要深入进去读,要吃透教材,能够与作者对话。教师要做一个文本阅读的先行者,真正深入文本,以切入点为圆心,紧扣文本语 3

言,引导学生揣摩,仔细品味。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初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课文读熟,要读得准确、流畅,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达成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第五篇:找准小练笔与课文的契合点

《找准小练笔与课文的契合点,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开题报告

小店镇中心小学

任安玉 2014年3月

《找准小练笔与课文的契合点,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生作文“无病呻吟、无米之炊”的现象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叫难、学生惧怕的事,有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无表达欲望。一写起作文来,学生总感到脑子空空的,无话好写,或是有话不知怎么表达。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是流水帐一样,内容空洞,思想匮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的能力,用以拓展学生的习作资源。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得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好小练笔的训练,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这一股春风,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速效的优势迅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它给语文习作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们大家耳目一新。近几年来,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于是,各种赛课、公开课中,小练笔成了必要的点缀,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蓬勃发展、层出不穷,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训练;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强有力措施。

(二)目的及意义:如何找准小练笔与课文内容的契合点,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本人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也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方面: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验和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我国不少中小学在小练笔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九十年代初,小练笔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练笔的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高潮。

2、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3、汪潮先生对读写结合开展了系列研究,著有《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

(二)国外方面:

杜威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学应该以儿童及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学校教学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杜威大力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活动观,以他积极实践的“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极大的丰富了小练笔教学思想的内涵,推动了小练笔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小练笔相对于习作而言,自由度大,灵活方便,教师易于操作,又不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与对习作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既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又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关注学情,让文本和学生走向和谐。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使他们有活可写,有情可抒。

2、把握有效的练笔时机,努力让学生做到情动而辞发。

3、练笔方法的指导,教师的有效引领。

4、适时评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反馈。

(二)、研究方法

1、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观察记录等形式,了解本班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分析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小练笔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为本课题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3、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实际,设计练笔的主题、形式等,辅以有效的指导。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撰写有一定价值的案例、论文,既提高本人自身素质,也丰富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四、研究过程设计

本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学习、收集国内外有关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练笔研究的相关资料。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0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4、6------2014、9):学习理论,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小练笔研究开展的现状、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确定课题的突破方向;按照拟定的措施实施课题研究,完成阶段性小结。

2.第二阶段(2014、10-----2014、12)加强学习;继续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改进,探索出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相关课型,完成阶段性小结。

3.第三阶段(2014、1------2015、5)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和小练笔集锦,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三)、结题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下载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因文而宜_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准企业思想文化作切入点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找准企业思想文化作切入点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中社区管理中心 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年来,社区紧跟管理局......

    吴文凤《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教学小结 高登小学吴文凤在“链接文本,寻找练笔的切入点”的教学实验,我校以“仿写”作为小课题,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融入仿写训练,在课内外各类文......

    因文制宜,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因文制宜,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修订后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加有可操作性: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

    班班通作文教学因你而精彩

    “班班通”,作文教学精彩呈现 郭河二小 鄢华林 很多教师和学生有时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苦不堪言”,一方是难以确定指导的最佳方案,一方是提起笔来挤不出一点墨水。 现代远程教育......

    找准时机读写结合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小练笔

    找准时机 读写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小练笔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小编整理)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当前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践行焦裕禄精神,弘扬焦裕禄精神,内化于......

    世界因小而大,做人因勤而美 演讲稿

    世界因小而大,做人因勤而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是来自千阳县※※站的王雅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世界因小而大,做人因勤而美》。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年轻的农业技......

    生活因微笑而精彩作文(小编整理)

    生活因微笑而精彩作文(1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