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的规律》

时间:2019-05-12 23: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搭配的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搭配的规律》》。

第一篇:《搭配的规律》

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于《搭配的规律》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高淳县固城小学 侯仁平

[案例背景]: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中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因为笔者最近参加县级赛课执教了这一内容,在这次活动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一是真正体验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把握了学习的本质,因此选择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拓展课堂学习的时空,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开场白,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点

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接着联系所在学校的特色,借题发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原因之一,老师可以认识这么多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原因之二,在这个讲台上,曾经站过老师最崇拜的两个偶像——一位是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张齐华老师,另一位是我们县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赵三多老师,其中赵三多是我曾经的同学、现在的同事,但他们现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偶像。因为他们都具有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精神,而这不就是我们今天共聚一堂的理由吗?今天不管赛课的结果如何,我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努力了!”。

学生静静地听,若有所思。

师:光顾着自我表白,现在要上课了,老师也准备一下,先把外衣脱了,找一找家的感觉。

学生笑。

师:再把手机关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同学们也准备好了吧? 生:好了。

师:好,开始上课。„„

[反思]: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任务,但知识传播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无法深入人心的,也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验、有效地发展。这样一个抒情的开场白,能带给学生的绝不是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它可以为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因为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老师也在学,老师也有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片段二: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闸

在学生经历直观操作,理解“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搭配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操作,用符号或图形等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地思考。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实物图片的操作,并找到了有序搭配的方法。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1: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生2: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生3: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师了解、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介绍。突然,有学生惊奇于自己的发现,举手发言。

生4:老师,我发现了比图形、字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师略停顿,故作惊讶:啊?说说看!

生4:我发现,只要用一个算式就能将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表示出来,也就是2×3=6。

学生中有少数好像看懂的,作点头状;还有大部分好像不太明白,茫茫然。师顺水推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用算式表示确实更简单了,只不过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还是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你的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生5:我发现了,算式里的2可以表示两件上衣,3可以表示3条裤子,因为1件上衣有3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3,二三得六。

师:说得真棒!想一想,你还能受到刚才同学的启发,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6:3×2=6。生7:2+2+2=6。生8:3+3=6。生9:3×1=3,3×1=3,3×2=6。

师相机板书,师:都能看懂吗?能说说这些算式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师:其实这些算式都可以用2×3=6或3×2=6来表示。现在如果有3件上衣和3条裤子,想一想应该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生:3×3=9。师:理由呢?

生10:因为2件上衣已经有2个3,3件上衣再加1个3,也就是3个3,三三得九。

师:那如果是4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4×3=12。

师:5件上衣和3条裤子呢? 生:5×3=15。

师:好像越来越有感觉了。想自己编几道吗?同桌互相出几道看看,你编我答。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师:像这样的题目能编完吗? 生:不能。

师:那有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

生11:只要把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就等于所有搭配的方法。

师:是这样吗?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600种。

师:现在你们是用实物搭配,或者图形表示,还是„„ 生:用算式计算。

师:看样子找到了规律,一切问题都很简单了。

[反思]:“神奇教师”孙维刚说:“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使他们形成联想,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让那繁花似锦的知识在孩子的八方联系中浑然一体,乃至‘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使孩子们的思维总是处在浮想联翩、思如潮涌的状态之中。”多么美好的境界!毋庸置疑,数学教育是关于思维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上述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是由于内在的需要,而学习规律的价值就在于让思维更敏捷,让生活更简单。

片段三:设身处地,数学也有人情味

练习设计第2题,小明出游路线的搭配。(对教材略有改动,将题目每一段中的一条曲线改成一条线段)师:同学们,这道题比上一题复杂一些,建议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通过读题弄清题目意思。

学生齐读题目。

师:小明从家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生:8条。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2×4=8。

师:你能在图中指出是哪8条路线吗? 生指一指,教师课件演示。

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为什么? 生2:走直的路线。师:用数学的语言怎么说? 生2:线段的长度比曲线短。师:这句话完整吗? 生3:应加上“两点之间”。

师:补充得很好!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还是需要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反思]:一道练习题有多大价值?如果只是一味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只会厌倦、疲劳,学习热情逐渐低靡。“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走?”这一问题一下子将学生拉入情境中,眼中的数学问题不就是生活实际问题吗?数学原来这样近、这样亲。这时的搭配练习已经超越了题目本身,因为它已承载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案例分析]:

让我们从终点回到起点,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吗?怎样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转变、练习设计的精当上,我们是否思考:学生是怎样想的?他们更在意什么?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

一、以人为本,彰显教学真义。

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学生,还应该有教师。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而正是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才能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在本课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书本知识,更将自身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刻苦求学、不断进取、自我完善。

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无序到有序、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简单的表示方式,直至上升到数学规律。通过教师的设问——“如果有200件上衣和300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迫使”学生将规律显性化,用以往的实物图片、图形符号已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了,规律的应用是迫于内在的需要,数学原来很有用!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设计在关注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有情感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凸显数学的亲和力,数学也有人情味!

二、点燃思维,渗透思想方法。

无论是课改前后,笔者一直坚信数学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学生进入课堂,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一把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教师给学生的钥匙是什么?在本课中,这钥匙是指一个能触发人思维的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操作,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次互动,是在学生经历、体验后的惊喜发现!因为有了这些,才刺激、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花。

“现在你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将刚才的搭配过程表示出来吗?”简单就是问题的核心,在追求简单表示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地抽象,寻找搭配现象的规律。

学生互相编题、答题,是由归纳到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的感性经验逐渐丰富,而规律也随之显现出来。

练习中,安排了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小明有一些衬衣和裤子,现在已知他有15种衬衣和裤子搭配的方法,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件衬衣和几条裤子?由果索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思维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再回起点,见山依旧是山,见水依旧是水,但教师和学生已有了生命的体验、成长的喜悦!

第二篇: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课题: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0页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1.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和乘法的关联,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操作、画图、连线等具体活动中,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组合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3.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体会用符号来表达搭配规律的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思维能力,获得模型思想的启迪和数学学习方法的启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本身逻辑之美的感受,强化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和“乘法”的关联。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衣服图片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美羊羊的衣橱,衣橱里有1件上衣和3件下衣。

师: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吗?那对美羊羊一定很熟悉吧,美羊羊不仅漂亮,而且多才多艺。这不,美羊羊最近要参加一个才艺大赛,正在准备服装。你能不能给她出个主意,让她在才艺大赛中更漂亮!

学生说出三种组合后,老师给以解释。

师:我们一般把裙子和裤子都叫做下衣。像这样挑选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组合在一起的穿法称服装的搭配,也叫组合。这里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搭配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用最简单的搭配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习的视角移到简单的“一个几”,为后面复杂的深入探究作了铺垫,也对数学中的“搭配”进行了直接说明。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出示:增加一件上衣)

1、2件上衣和3件下衣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你是怎样搭配的?(实物操作、画图、文字罗列、连线还是计算?)

3、比较各种搭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探究提示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1、先让学生汇报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6种

2、展示汇报具体的搭配方法。

提炼方法名称并板书:文字陈述法、文字连线法、图形连线法、符号连线法等

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他们的方法可以吗?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3、比较优化:比较各种搭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比较后做出选择

4、小结:同学们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搭配的方法,除了用文字表示,我们还可以用更简洁的图形、字母、数字这些符号来表示,会更加简洁明了。像我们同学用的连线法就能很简洁地表示出搭配的种类。

5、猜想验证。如果有5件上衣6件下衣,会有几种搭配方法?(1)引导学生对搭配方法进行猜想,你认为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小组内交流一下,验证一下到底有几种搭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从最初的“一个几”过渡到“几个几”,初步感受搭配规律与乘法的关系。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搭配的种类和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搭配种类(板书)推想:如果有a件上衣、b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总结字母公式:搭配规律就是研究“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a×b=搭配种类

师:通过刚才摆一摆、连一连,同学们使用了文字陈述、文字连线、图形连线、符号连线等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在数学上就是一种排列与组合。在组合的过程中,我们还运用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那就是有序思考。(板书:有序思考)通过有序地排列和组合,我们研究出了搭配的方法,并利用我们的智慧,用了非常简洁的符号和计算方法来表示搭配的规律,这就是我们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简洁美!(板书:简洁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回顾与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向学生渗透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具体内容。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穿衣问题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搭配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吃饭、行路、演出等等,都能碰到类似的搭配问题。

1、交通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独立练习。(2)汇报解题情况。

(3)小结:在生活中,面对这么多走法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较短而且比较安全的路线。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再回归生活,“交通问题”就是简单的模仿训练。

2、就餐问题。(课件出示图片)

美羊羊早餐时喝一种饮料,吃一种点心。她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1)学生独立思考。

(2)班内汇报交流:跟刚才的服装搭配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结:饮料就相当于上衣,点心就相当于下衣,搭配的种类=3×3。(4)如果再加入餐后水果,苹果、香蕉任选其一,又该怎么解决呢?

小组交流后反馈:3×3×2=18种或9×2=18种。

(5)引导学生比较后概括:每增加一种新的搭配品种,就会多出一个乘数。【设计意图】“就餐问题”没有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练习,而是通过数量变化的方式对搭配的规律进行巩固和延伸,抓住搭配问题和乘法的关联,向连乘发散思维。

3、体育比赛。

师:学校运动队最近也遇到了搭配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学校要选一男一女两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混合双打,只知道一共有12种不同的挑选方法,你知道参选的有几名男生和女生吗?

(1)课件出示: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加比赛,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你知道有多少男同学和多少名女同学参选吗?

(2)学生小组交流后班内汇报,思考:为什么想到积是12的乘法口诀就行?

【设计意图】开放的反向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感悟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4、课后总结: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数学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进行有序地思考,这样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惊喜!

【设计意图】将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充分展现,再一次帮助学生实现整体建构。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上衣的件数×下衣的件数=搭配种类

a × b =搭配种类

排列 组合

有序思考

简洁性

第三篇: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4.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衣服的学具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课前游戏 “石头,剪子,布”游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

(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无锡有许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小红和爸爸妈妈也想来无锡玩。

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小红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

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口述,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思想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己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过程。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过程。

小结:同学们都找到了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比较方法。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呢?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的好处。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4.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1)谁能具体地说说看,这一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呢?

学生交流。

小结:这组同学是先拿上衣有序搭配的。

(2)除了先拿上衣有序地搭配,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发现也可以先拿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请两位学生合作完成先拿裙子的有序搭配。

5.小结。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拿上衣有序搭配,也可以先拿裙子有序搭配。

三、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小红的爸爸为了这次旅游,准备了3条领带和3件衬衫。

1.讨论表示方法。

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的搭配方法,并且记录在表格当中,现在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提示连线的方法。

2.在作业纸上表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

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简要评析。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比较方法。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的方法更简洁明了。

4.小结。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它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拿领带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拿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四、通过变化,体会搭配规律

1.如果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搭配的总数是多少呢?

交流。(板书:3×2=6。)

2.如果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搭配的总数又是多少呢?

交流。(板书:4×3=12。)

3.通过刚才的变化,你有没有发现,搭配的总数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完成课题:搭配的规律。)

五、尝试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

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出发,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1)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学生交流。

(2)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呢?

学生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

2.奖品问题。

锡惠公园里有许多的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三种木偶,二种帽子,三条围巾,你一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学生交流不同的算法。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红拿到了喜爱的奖品。

小红一家人继续在锡惠公园快乐地游玩。

3.游戏问题。

课前,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没有我们研究的搭配的规律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怎样才能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汇报:请一组来玩。

交流玩法:一位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石头、石头,另一位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子、布。就这样连续地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9种不同的搭配。

六、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了搭配的规律。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

小结:只要我们时常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就会有更多新发现。

第四篇:《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搭配的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

1.今天,小丽要到少年宫参加文艺表演。为此,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2件上衣和3条裙子。(出示图片)她可以怎么穿呢?大家给她提点建议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操作。

2.小结:同学们提的建议都不错。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3.那2件上衣和3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让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究,学习搭配方法。1.合作探究。

谈话:到底有几种呢?我们动手来摆一摆。(1)出示活动要求:拿出信封中的上衣和裙子图片,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人进行搭配,一人将搭配结果记录到表格中。边操作边思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你们是怎样搭配的?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搭配方法。

(3)交流汇报。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你们是怎样搭配的?指名学生上台,一人说一人操作演示。

(4)评价:你觉得他们这样搭配怎么样? 2.体会有序搭配。

像这样先选上衣,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裙子进行搭配,就是有序搭配。(板书:有序)这样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 不遗漏)

3.不同的有序搭配。

师:除了先选上衣进行有序搭配外,还可以怎样有序搭配? 指名两人上台进行搭配演示。4.回顾小结。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选上衣,与裙子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选裙子,与上衣进行有序搭配,这样条理比较清晰,可以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抽象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1.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还能用什么方法把上衣和裙子搭配的方法都表示出来呢?(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尝试。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吧!

3.展示交流。4.比较评价。同学们真行,想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5.小结。

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进行连线搭配更简洁些。6.归纳。(课件演示)

瞧!电脑小博士也想到了画图连线的方法。他用长方形表示上衣,梯形表示裙子,搭配时,把一件上衣与裙子依次连一连,得到3种不同的搭配,另一件上衣呢?又是3种不同的搭配,(问:有几个3种?)这样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或者用裙子与上衣依次连线。这条裙子有几种搭配?这条呢?还有一条呢?这样就有几个2呢?也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所以,当上衣是2件,裙子有3条时,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板书:上衣件数 裙子条数 搭配方法数 2 3 6

四、引导探索,发现搭配规律。

1.如果上衣的件数不变,裙子减少一条。(板书:2 2)你能快速地找一找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独自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指名说说想法。(板书:4)

2.如果裙子的条数不变,上衣增加一件呢?(板书:3 3)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9)3.想一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规律?上衣的件数和裙子的条数与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4.小结。

上衣的件数乘裙子的条数就等于总的搭配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5.追问:如果有5件上衣,6条裙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6.总结归纳。看来,像这样两类事物的搭配,求搭配总数除了用学具摆一摆,画图连一连外,还可以在脑中推想用乘法来计算呢!

五、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路线问题。

穿着漂亮的衣服,小丽准备从学校去少年宫了。(出示线路图)从学校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追问:这么多的走法,你觉得小丽会走哪一条呢?为什么? 小结:当搭配结果很多时,应当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2.奖品问题。

小丽在舞蹈比赛中获奖了。(出示奖品)

她想从中选出一个娃娃和一条围巾送给好朋友小芳。你知道她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3.相框问题。

小丽在此次舞蹈比赛中还拍了一些照片,去照相馆冲印时,店员阿姨告诉她有3种相框可以选一赠送,小丽决定从5张满意的照片中选出一张配上其中的一个相框,那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六、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棒,帮小丽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觉得开心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也有不少收获吧。谁愿意起来谈一谈呢? 带着收获我们再来挑战两道题好吗?

1、早餐问题。“一日有三餐”。其中早餐是置关重要的,不仅要吃饱,更要讲究营养搭配。这里有一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1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营养早餐可供选择呢?你喜欢哪一种呢?

2、服装搭配。出示图片。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能联系今天的知识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并相互解决。

师:其实生活中搭配现象还有很多,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五篇:找规律搭配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标要求: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分析:

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寻找规律的意识得到加强,探索规律时所用方法也日趋成熟、理智,数学活动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发展了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学前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如,简单数列中数的排列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等。这些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学生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提供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双重支撑。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找规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按照“选配或排列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这样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用图形表示实物,用字母表示人物,这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符号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通过有序搭配,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究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独立思考、自主发现。

3、对学生的学习要适时地进行恰当、有效的评价和引导,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

4、本节课以“有效引导下自主探索”为教学策略。

使用教材的构想:通过游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初步感受游戏中事物搭配的规律,然后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用线连一连,从而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出搭配的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从感知到领悟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老师教大家都快一年了吧!大家觉我怎么样?我们相处得怎么样?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咱们来握握手吧,好吗?

谁先来和我握手?(一边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满69次手,在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复!不要漏掉!)怎样才能确保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板书:按顺序,有条理)你觉得我们按什么样的顺序握比较好?除了让我找同学握手,还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师按顺序找学生握,也可以学生按顺序找老师握。)

2、在数学上,我们把握手这一类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板书:搭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搭配的规律。(板书:搭配的规律)

二、自主探索,找寻规律: 谈话:同学们吃过汉堡吗?想过这里也有数学问题吗?今天就让我们找找这里面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1、出示图片:看看有哪些汉堡?(鸡腿汉堡、牛肉汉堡)如果在这两种中间选择一样,有几种选择的方法? 看看有哪些饮料?(橙汁、牛奶、咖啡)

如果在这三样饮料中间选择一样,有几种选择的方法?

2、出示图片:如果想选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组成套餐,又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呢?(先请学生估计一下)

3、是不是6种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卡片亲自动手搭配一下,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在搭配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怎样才能没有重复和遗漏呢?(板书:有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

4、学生汇报。(充分汇报,交流)

相机:他的方法与前一位同学有什么不同?

5、你觉得他介绍的怎样?好在哪里? 小结:搭配的时候要有序的进行。

小结:同学们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先选择汉堡,每个汉堡可以搭配3款饮料,就是两个3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先选择饮料,每款饮料可以搭配2个汉堡,就是三个2,也是6种搭配方法。

6、如果不用卡片摆,你能用自己符号表示出你的搭配方法吗?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教师肯定正确的方法。(用字母,图形,数字代替)

7、小结:你们想的方法都不错。书上采用的就是其中一种方法:画图。提问:两个圆形表示什么?三个梯形呢?你能用这样的图形符号通过连线表示出你的搭配方法吗?

汇报搭配方法。

8、同学介绍了两种连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以后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先选定一种物体和另外一个物体进行有序的搭配。

9、假如,汉堡的种类变成3种,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饮料的种类变成2种呢?

10、搭配的方法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有同学列算式,请他说说算式的含义)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尝试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线路问题。

(1)这是我们上次春游的路线图(演示),仔细观察,再想一想,从学校经过大南门到体育馆共有多少条路线?(PPT)

(2)学生交流:(8条)你能来有序地指一指是哪八条路线吗?(学生指路线)这么多的路线可以走,选哪一条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3)小结:有时,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变化,体会总结搭配规律。

(1)师:为了表扬和鼓励“数学小能手”,老师去买了一些奖品。(演示奖品)如果从奖品中任选1枝笔和1张书签,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PPT)

(2)师:如果有10种搭配方法,你认为笔和书签可以各买多少?(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这些变化,你发现搭配的方法数与什么有关?(与笔和书签的数量有关)那笔和书签的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笔的数量与书签数量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

(3)揭示课题:一种事物的数量与另一种事物的数量相乘所得的积就是两种事物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形到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通过变式对比练习,强化学生对搭配规律的理解。从中找到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运用

1.思考一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有关搭配的问题?

2.生活中搭配的现象可真多,饮食的搭配可以让我们吃的更好、更有营养;服饰的搭配可以让我们显得更美、更有精神。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服饰的搭配,做一次小小服装设计师。(演示书本51页第2题)

设计意图:服饰的搭配是生活中常见问题,通过对上装与裙子、上装与裤子的搭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再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讲述:古时候,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都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们约定要进行一次赛马比赛。于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比赛的第一场: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结果田忌输了。第二场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比,结果田忌又输了。第三场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比,田忌还是输了。田忌非常伤心。这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提问:小朋友你们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小组讨论为田忌选择最有利的搭配方法如下图: 齐王田忌

第一场上————下(输)第二场中————上(赢)第三场下————中(赢)(结果田忌以2比1取胜)

延伸:师:

1、为什么同样的马,同样的赛场,结果会截然不同呢?

2、你能找到取胜的规律吗?我们今天也学习了搭配的规律,如果任选齐威王的一匹马和田忌的马搭配比赛,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哪9种?(学生交流——口述回答——演示)

(学生感悟、体验到搭配中有科学,合理,巧妙地搭配。)

六、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想问题要有序思考、乘积即搭配方法)师:希望大家能把我们学的有关于搭配的知识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

配一配 搭 方法

连一连 配

算一算 的 按顺序

规 注意

律 有条理 教学反思:

下载《搭配的规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搭配的规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物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事物搭配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教学设计专题

    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0页 第五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抽象、......

    《搭配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找搭配规律,认识简单搭配现象中的搭配规律,找出所有的搭配数。首先设计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搭配方式,明确每次选一条上衣和一条裤子......

    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 自己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下册)P51-5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

    四年级《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2、通过有序搭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全......

    搭配的规律教案(共5篇)

    搭配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

    浅论规律

    浅论规律 —易经的奥秘观后感宇宙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探寻自然规律奠定了古代哲学的基础。 中华从古自今,圣人辈出,而自伏羲氏始无一不是顺应......

    词语搭配大全

    词 语 搭 配 1 . 构思(精巧) 包装(精美) 语言(精练)表演(精彩) (结构)严谨 技术(精通)用词(精当)节目(精彩)工艺(精湛)造诣(精深) 文句(精炼)设备(精良) 礼物 (精美) 部队(精锐) 精神(涣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