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AA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自查情况的报告
关于AA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自查情况的报告
中国银监会: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自查和压力测试的通知》(银监办通〔2007〕299号)要求,AA银监局指导、督促AA省联社及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真开展工作。目前,相关工作已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性风险自查和压力测试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对此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自查和压力测试工作高度重视。及时要求各银监分局、省联社迅速组织辖内县(市)联社、农村银行开展风险自查。省联社要求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成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流动性自查和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对于流动性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认真分析并制定防控预案。
按照压力测试方案的要求,我局与省联社研究确定了A县、A区、B县、C县、D县和T县联社,以及U、U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合行)等8家机构进行压力测试。8家测试机构中,农村银行2家,农村信用联社6家。市区(城郊)机构2家,占被测机构总数的25%,与我省市区联社占联社总数的比例相当。按存贷款比例高低划分,高于75%的4家,在65%到75%之间的2家,低于65%的2家,分别占压力测试机构数的50%、25%和25%,符合银监会压力测试方案要求。各参与测试机构所在地银监分局均成立了专业小组,指派人员驻点进行实地指导。此外,我局派员到部分测试机构进行巡查指导,确保了测试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AA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状况
(一)存贷款比例情况。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占存款比例为74.30%。以县(市)为单位(下同),贷占存比例高于75%的有38家,占总数的45.78%;在 65%到75%之间的有38家,占总数的45.78%;低于65%的有7家,占总数的8.44%。
(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情况。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超额备付率为17.83%,比年初下降17.14个百分点。其中,低于5%的有2家,占机构总数2.41%。
(三)流动性比例情况。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51.34%,比年初下降18.26个百分点。其中,高于25%的有77家,占机构总数的92.77%;低于25%的有6家,占机构总数的7.23%。
(四)资金头寸情况。截至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头寸237亿元。其中,库存现金19亿元,超额准备金25亿元,存放同业款项193亿元(含存出保证金)。资金头寸较少的有D县、F县、G区、G县、E县、E县、N县、M区、J区、Y县、A县、W县联社。
(五)资不抵债情况。截至2007年11月末,全省资不抵债农村信用社16家(均为二级法人的乡镇信用社), 资不抵债金额8380万元。其中,G县10家, 资不抵债金额2442万元,M6家, 资不抵债金额5938万元。
三、流动性自查情况
(一)流动性管理状况。多数县(市)联社、农村银行制定了流动性管理规定和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有部分机构虽未单独制定,但在其他内控制度中对流动性管理进行了规定。多数县(市)联社、农村银行已明确了日常监测管理部门,对流动性比例、流动性期限缺口、存贷款比例等流动性指标实行按月、按季监控,随时掌握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部分县(市)联社、农村银行对存贷款比例较高的营业机构限制其贷款规模,除了符合“三农”标准的贷款外,其他贷款的投放相应减少。省联社已在系统内网上搭建资金调剂平台。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还积极组织、吸收存款,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
(三)问题突出的机构。自查发现,部分机构潜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如,Q联社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影响流动性;P县联社存贷款比例较高影响流动性;M联社长期投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比例过高影响流动性。
四、压力测试情况
(一)被测试机构基本情况。1.基本业务营运情况。
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07亿元,比年初增加27.48亿元,增长22.79%;各项贷款余额106.21亿元,比年初增加25.93亿元,增长32.30%;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4.07亿元,比年初减少1.06亿元,下降7.01%;不良率13.25%,比年初下降5.60个百分点;贷款五级分类2007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2.03亿元,比年初减少3.06亿元,下降12.20%;不良率20.74%,比年初下降10.51个百分点;各项业务收入8.02亿元,同比增收2.37亿元,增长41.95%;各项业务支出6.19亿元,同比增支1.53亿元,增长32.83%;实现账面利润1.82亿元,同比增盈0.87亿元,增长91.58%。2.流动性监测指标情况。
(1)流动性比例。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流动性比例63.48%。其中,Q农合行63.75%、W联社97.42%、R联社17.85%、T联社40.31%、Y农合行50.42%、U县联社40.41%、J联社87.30%、L联社72.95%。
(2)核心负债依存度。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核心负债依存度57.92%。其中,A合行49.43%、S市郊联社50.44%、D联社65.25%、F联社63.50%、H行66.86%、J联社72.51%、K联社65.73%、∪县联社60.86%。
(3)流动性缺口率。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流动性缺口率5.21%。其中,县联社3.59%。(4)人民币超额备付率。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人民币超额备付率5.22%。其中,A农合行8.40%、S市郊联社3.40%、D联社0.66%、F县联社7.00%、F农合行2.71%、G联社2.90%、Z社7.32%、F县联社1.62%。
(5)存贷款比例。截至2007年11月末,参与测试的8家机构存贷款比例71.74%。其中,Q农合行70.84%、W郊联社80.67%、E联社53.91%、R县联社78.89%、T农合行85.80%、T联社70.01%、T联社98.93%、Y联社53.56%。
(二)支付缺口情况及原因分析。
1.指标设置情况。本次压力测试中,按照流动性压力测试方案的要求,根据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状况实际,假设了存款逐月流失、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贷款进取性增加等情景(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联社间资金拆借调剂额度、借入中央银行款项及支农再贷款额度均较小。因此,未作为压力情景设置因素),在轻微、中度、严重不同压力情况下,对 2007年12月、2008年1月、2月、3月的支付情况进行了测试。2.测试结果。在轻微压力情景下,8家被测机构2007年12月及2008年1月、2月、3月的支付能力分别为-7.07、18.22、8.64、9.53亿元,支付缺口率分别为-0.26%、1.38%、0.67%、0.41%。在中度压力情景,2007年12月及2008年1月、2月、3月的支付能力分别为-10.07、15.33、5.67、6.25亿元,支付缺口率分别为-0.33%、0.96%、0.36%、0.24%。在严重压力情景下,2007年12月及2008年1月、2月、3月的支付能力分别为-13.99、11.70、1.88、2.45亿元,支付缺口率分别为-0.42%、0.62%、0.10%、0.08%。3.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压力测试相关指标统计表各项目数据的分析,部分机构的部分指标达不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规定要求:
(1)支付能力。2007年12月,在轻微压力情景下,G合行支付能力为-89732万元、H联社为-397万元,其余均为正数。中度压力情景下,J农合行支付能力-117882万元、J联社为-1270万元、R联社为-873万元,其余均为正数。严重压力情景下,H农合行支付能力为-148380万元、J县联社为-4161万元、J县联社为-1159万元、E联社为-1408万元。2008年1、2、3月,只有F合行在2月和3月严重压力情景下,支付能力为-26033万元和-27256万元。
(2)支付缺口率。2007年12月,轻微压力情景下,被测机构支付缺口率为-0.26%。其中,AA农合行-0.52%、BB联社-0.10%,中度测试支付缺口率-0.33%。其中,AA农合行-0.59%、CC联社-0.05%、BB联社-0.19%,严重测试支付缺口率-0.42%。其中,AA农合行-0.65%、CC联社-0.16%、BB县联社-0.02%、BB联社-0.28%;2008年2、3月严重测试支付缺口率只有AA农合行分别为-0.25%和-0.24%。
(3)流动性比例。据测试,AA农合行在严重压力情景下2007年12月、2008年1、2、3月均为20%,低于25%的监管标准。(4)核心负债依存度。据测试,AA农合行、J市郊联社和KK县联社在各种压力情景下,2007年12月及 2008年1月、2月、3月核心负债依存度均低于60%。其中,AA农合行在严重压力情景下核心负债依存度仅为20%。
(5)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据测试,HH县、KK县、CC联社超额准备金率在各种压力情景下,AA农合行在中度和严重压力情景下,BB联社在严重压力情景下,超额准备金率在2007年12月及2008年1、2、3月均低于3%。4.主要原因分析。
(1)贷款占存款比例过高。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占存款比例74.3%,接近75%的上限。其中,贷款占存款比例超过85%的有FF县(85.22%)、KK县(86.55%)、YY县(87.94%)、BB(98.93%)联社及NM农合行(85.5%)等5家机构。这是影响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的主要因素。(2)不良贷款占比高。2007年9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五级分类计算不良率27.92%。其中,有38家县(市)联社高于30%,占总数45.78%。如HH县联社不良率56.55%,KL联社贷款不良率67.74%,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年初提高5.5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此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67.39亿元,削弱了资金的流动性。
(4)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部分机构各项贷款与债券投资资金运用趋于“长期化”,而负债中存款的期限结构趋向“短期化”,资产负债期限搭配上存在缺陷,造成了流动性不畅。2007年11月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低成本存款比重40.61%。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171.08亿元,其中长期投资63.51亿元。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导致CC联社“次日”及 “2至30日”短期剩余期限内连续出现了66393.58万元的累计缺口,“61至90日”、“91至120日”剩余期限内出现101937.68万元累计到期期限缺口。AA农合行“次日”、“2至30日”短期剩余期限内连续出现406868万元的累计缺口。
五、对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总体评价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及此次自查及压力测试情况判断,目前,AA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良好。大部分县(市)联社、农村银行资金头寸较为充足,融资资金和渠道较为畅通,在可预知的短期内不会发生不利变化。但流动性各项指标也存在下降趋势,相关风险须继续密切关注。
六、省联社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三是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资产负债结构性调整力度。一是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引导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防线。二是优化贷款种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引导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的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同时要求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着力盘活存量,压缩不良贷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健全科学的放贷机制,确立贷款的保障和补偿机制。三是开展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
(三)强化系统内资金调控功能。一是搭建资金余缺调剂平台,协调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科学配对调剂。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资源,实现系统内资金优化配置,以增强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通过省联社清算平台调节系统内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调控功能。二是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根据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资金头寸情况,科学地进行资金调剂。
七、我局的监管措施
虽然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尚未彰显,但由于政策调控、市场波动预计会导致流动性趋紧,个别机构可能出现风险。为此,我们除督促省联社切实落实上述措施外,还要求各银监分局严格监管,指导和督促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落实人员责任。要求各银监分局督促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对已制定的,要补充完善,尽量细化。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问题,快速向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进行报告。督促有关机构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对于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流动性风险未被及时发现,或风险处置不得力的相关责任人员,严格进行问责。
二是密切关注高风险机构。要求各银监分局切实掌握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状况,对于流动性比例低于30%或出现较大降幅,以及超额备付率低于5%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要加强日常监测,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督促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要求省联社针对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实际,确定流动性高风险机构,密切关注其经营管理状况,并派人负责联系指导。三是严格资产负债比例监管。一是严格执行75%的存贷比上限,督促比例过高的机构采取措施进行压降。二是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规划和业绩考核激励机制,合理设置考核指标,避免信贷发放冲动,控制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三是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宏观经济、国家政策的研究,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流动性资产的质量。
二○○八年一月十六日
第二篇: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集锦1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控风险提示及开展内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合行总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我社积极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了以主任同志为组长,副主任、委派会计、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社的内控制度、信贷管理、三防一保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了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管理,信贷业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
1、全面动员,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岗位职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先从自身岗位自查,对照有关制度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映,不得隐瞒,知情不报,对其他岗位其他员工的业务行为和管理行为提出意见。由委派会计同志负责实施对分社、社部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基本操作规定执行情况较好,“一分四双”和交叉复核制度、“十六项”基本规定、业务操作流程符合制度要求,重要空白凭证帐实相符,销号登记簿与领用、使用情况相一致,分社在领入重要空白凭证时未按要求入库,而是直接留在柜面使用,已责令立即纠正。检查了会计凭证、帐簿、各类登记簿,会计凭证要素齐全,帐簿设置合理,错帐冲正规范,计息正确。有少数收贷凭证及借款凭证未签经办人名章,帐簿有硬性涂改现象。
2、对微机储蓄业务进行了检查,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会计业务无缺漏登记的情况,操作员临时离岗能退出操作系统。由于分社掌握微机操作技能的仅操作员和出纳员,存在操作员离岗时由出纳员代岗,而由信贷员代出纳岗的串岗现象。
3、对内部往来资金帐户进行了核对,查实了未达帐项。支票帐户存款能按月发出对帐单,但收回率较低,一是我社对睡眠户存款无法及时联系处理,二是许多农村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重视对帐工作,造成一部分对帐单滞留信用社,一部分对帐单发出后迟迟不能收回。我社已加强了对帐工作的管理,进两个月发出和收回率明显提高。通过业务过程随机核对了储蓄存款余额,分社和社部分别核对了20户,除未登折款项外,帐折均相符。对帐据、帐实、帐卡、帐帐、帐表进行了通打核对,检查日均做到了相符。
4、对印、押、证的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岗位设置合理,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各类印章的启用、使用和保管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中发现有个人名章长时间闲置桌面的情况,已当场要求改正,要求所有员工重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印章、凭证管理上的漏洞。信贷业务方面。我社已建立了贷款授权,贷款责任追究和贷款的审批制度。在联社对信用社授权的基础上,由信用社对信贷员进行了授权,对大额贷款由审批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审批,落实第一责任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与农户档案的限额一致,大额贷款建立了信贷档案。信贷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信用社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去年以来,尽管我社在信贷管理上加强了风险控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尤其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化解措施乏力、手段单一,对茶厂和茶厂各万元的贷款只能在提供抵押物的基础上办理续贷手续。农业的弱质性,信用社贷款的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的不一致,致使农户个人贷款违约率较高,信贷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刚刚产生的逾期贷款进行催收,而对刚性更强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种类多,客户数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人员处于茫然无着的状态。“三查”制度的流于形式,从事信贷人员的观望等待心理,往往使一笔有问题贷款得到关注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迫使信用社从高管到一般员工,为了求短期的发展,为了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把预期收益想象的较高,往往千方百计甚至不考虑实际可能去扩大业务,其结果必然使风险产生且加剧。
6、“三防一保”方面。信用社已与员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安全防卫设施,消防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信用社制订了防暴预案,要求职工熟悉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自查,我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防范意识,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和重订。力图通过对重点部位和岗位的有效监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社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自查,我们也剖析了内控制度长期流于形式的原因。
7、内控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形成一项系统的制约控制机制,凝聚了信合人强化制度的决心和心血。但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误入歧途,大量的类同的规章、制度、办法、责任制,挂在墙上、夹在文件夹里、存在电脑中,登记簿、工作日志一字排开,越设越多,一笔挂失业务要登记挂失登记簿、登记会计特殊事项登记簿、登记计算机工作日记志,一笔借款要登记受理登记簿、借款合同登记簿、内勤工作日志。上级检查乐于看登记簿看工作日志,却往往忽视实地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盘点。很多信用社也热衷于以规章制度的装订精巧,以登记簿的名目繁多展示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查库制度、“三防一保”检查纸上谈兵,事后监督制度勾勾画画,大事小事都要报告,鸡零狗碎也要形成书面材料,相同格式、相同内容的报告一年送上四次。执行上的流于形式根源于内控制度本身的`形式主义泛滥,源于形式山上的河水只能归于形式的窠臼。委派会计实行以来,在抓内控、抓防范、抓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委派会计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置身于必须的不容滞后的繁琐的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委派会计本身也还是一个风险源,却赋予其监督与管理的重任,只能是以剩下的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在形式的河流上随波逐流,而内心却流淌着真实的无奈。其实,内控制度建设只需紧紧围绕着“一分四双”,“六相符”,“十六项基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基本制度为经,以各项业务和重点部位为纬,织就一张缜密的内控之网,无重复、无遗漏,不断地加以完善,随时能发现触网之鱼。而委派会计不能是联社放养的一尾鱼,鲨鱼也不行,他应该是一位吃苦耐劳技艺高超的渔夫,鱼鹰也可以。内控制度建设山重路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怠,而什么时候内控制度真正落实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也就不需要了。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集锦2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周密安排部署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二、统计工作检查情况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
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集锦3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控风险提示及开展内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合行总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我社积极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了以主任同志为组长,副主任、委派会计、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社的内控制度、信贷管理、三防一保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了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管理,信贷业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
1、全面动员,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岗位职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先从自身岗位自查,对照有关制度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映,不得隐瞒,知情不报,对其他岗位其他员工的业务行为和管理行为提出意见。由委派会计同志负责实施对分社、社部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基本操作规定执行情况较好,“一分四双”和交叉复核制度、“十六项”基本规定、业务操作流程符合制度要求,重要空白凭证帐实相符,销号登记簿与领用、使用情况相一致,分社在领入重要空白凭证时未按要求入库,而是直接留在柜面使用,已责令立即纠正。检查了会计凭证、帐簿、各类登记簿,会计凭证要素齐全,帐簿设置合理,错帐冲正规范,计息正确。有少数收贷凭证及借款凭证未签经办人名章,帐簿有硬性涂改现象。
2、对微机储蓄业务进行了检查,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会计业务无缺漏登记的情况,操作员临时离岗能退出操作系统。由于分社掌握微机操作技能的仅操作员和出纳员,存在操作员离岗时由出纳员代岗,而由信贷员代出纳岗的串岗现象。
3、对内部往来资金帐户进行了核对,查实了未达帐项。支票帐户存款能按月发出对帐单,但收回率较低,一是我社对睡眠户存款无法及时联系处理,二是许多农村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重视对帐工作,造成一部分对帐单滞留信用社,一部分对帐单发出后迟迟不能收回。我社已加强了对帐工作的管理,进两个月发出和收回率明显提高。通过业务过程随机核对了储蓄存款余额,分社和社部分别核对了20户,除未登折款项外,帐折均相符。对帐据、帐实、帐卡、帐帐、帐表进行了通打核对,检查日均做到了相符。
4、对印、押、证的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岗位设置合理,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各类印章的启用、使用和保管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中发现有个人名章长时间闲置桌面的情况,已当场要求改正,要求所有员工重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印章、凭证管理上的漏洞。信贷业务方面。我社已建立了贷款授权,贷款责任追究和贷款的审批制度。在联社对信用社授权的基础上,由信用社对信贷员进行了授权,对大额贷款由审批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审批,落实第一责任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与农户档案的限额一致,大额贷款建立了信贷档案。信贷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信用社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去年以来,尽管我社在信贷管理上加强了风险控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尤其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化解措施乏力、手段单一,对茶厂和茶厂各万元的贷款只能在提供抵押物的基础上办理续贷手续。农业的弱质性,信用社贷款的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的不一致,致使农户个人贷款违约率较高,信贷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刚刚产生的逾期贷款进行催收,而对刚性更强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种类多,客户数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人员处于茫然无着的状态。“三查”制度的流于形式,从事信贷人员的观望等待心理,往往使一笔有问题贷款得到关注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迫使信用社从高管到一般员工,为了求短期的发展,为了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把预期收益想象的较高,往往千方百计甚至不考虑实际可能去扩大业务,其结果必然使风险产生且加剧。
6、“三防一保”方面。信用社已与员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安全防卫设施,消防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信用社制订了防暴预案,要求职工熟悉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自查,我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防范意识,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和重订。力图通过对重点部位和岗位的有效监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社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自查,我们也剖析了内控制度长期流于形式的原因。
7、内控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形成一项系统的制约控制机制,凝聚了信合人强化制度的决心和心血。但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误入歧途,大量的类同的规章、制度、办法、责任制,挂在墙上、夹在文件夹里、存在电脑中,登记簿、工作日志一字排开,越设越多,一笔挂失业务要登记挂失登记簿、登记会计特殊事项登记簿、登记计算机工作日记志,一笔借款要登记受理登记簿、借款合同登记簿、内勤工作日志。上级检查乐于看登记簿看工作日志,却往往忽视实地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盘点。很多信用社也热衷于以规章制度的装订精巧,以登记簿的名目繁多展示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查库制度、“三防一保”检查纸上谈兵,事后监督制度勾勾画画,大事小事都要报告,鸡零狗碎也要形成书面材料,相同格式、相同内容的报告一年送上四次。执行上的流于形式根源于内控制度本身的形式主义泛滥,源于形式山上的河水只能归于形式的窠臼。委派会计实行以来,在抓内控、抓防范、抓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委派会计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置身于必须的不容滞后的繁琐的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委派会计本身也还是一个风险源,却赋予其监督与管理的重任,只能是以剩下的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在形式的河流上随波逐流,而内心却流淌着真实的无奈。其实,内控制度建设只需紧紧围绕着“一分四双”,“六相符”,“十六项基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基本制度为经,以各项业务和重点部位为纬,织就一张缜密的内控之网,无重复、无遗漏,不断地加以完善,随时能发现触网之鱼。而委派会计不能是联社放养的一尾鱼,鲨鱼也不行,他应该是一位吃苦耐劳技艺高超的渔夫,鱼鹰也可以。内控制度建设山重路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怠,而什么时候内控制度真正落实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也就不需要了。
第三篇: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1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内控风险提示及开展内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合行总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社实际,我社积极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成立了以主任同志为组长,副主任、委派会计、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社的内控制度、信贷管理、三防一保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重点检查了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现金管理,信贷业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
1、全面动员,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岗位职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先从自身岗位自查,对照有关制度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映,不得隐瞒,知情不报,对其他岗位其他员工的业务行为和管理行为提出意见。由委派会计同志负责实施对分社、社部各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基本操作规定执行情况较好,“一分四双”和交叉复核制度、“十六项”基本规定、业务操作流程符合制度要求,重要空白凭证帐实相符,销号登记簿与领用、使用情况相一致,分社在领入重要空白凭证时未按要求入库,而是直接留在柜面使用,已责令立即纠正。检查了会计凭证、帐簿、各类登记簿,会计凭证要素齐全,帐簿设置合理,错帐冲正规范,计息正确。有少数收贷凭证及借款凭证未签经办人名章,帐簿有硬性涂改现象。
2、对微机储蓄业务进行了检查,能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特殊会计业务无缺漏登记的情况,操作员临时离岗能退出操作系统。由于分社掌握微机操作技能的仅操作员和出纳员,存在操作员离岗时由出纳员代岗,而由信贷员代出纳岗的串岗现象。
3、对内部往来资金帐户进行了核对,查实了未达帐项。支票帐户存款能按月发出对帐单,但收回率较低,一是我社对睡眠户存款无法及时联系处理,二是许多农村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重视对帐工作,造成一部分对帐单滞留信用社,一部分对帐单发出后迟迟不能收回。我社已加强了对帐工作的管理,进两个月发出和收回率明显提高。通过业务过程随机核对了储蓄存款余额,分社和社部分别核对了20户,除未登折款项外,帐折均相符。对帐据、帐实、帐卡、帐帐、帐表进行了通打核对,检查日均做到了相符。
4、对印、押、证的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岗位设置合理,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各类印章的启用、使用和保管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中发现有个人名章长时间闲置桌面的情况,已当场要求改正,要求所有员工重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印章、凭证管理上的漏洞。信贷业务方面。我社已建立了贷款授权,贷款责任追究和贷款的审批制度。在联社对信用社授权的基础上,由信用社对信贷员进行了授权,对大额贷款由审批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审批,落实第一责任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与农户档案的限额一致,大额贷款建立了信贷档案。信贷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信用社经营的重点和难点。去年以来,尽管我社在信贷管理上加强了风险控制,规范了贷款操作程序,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尤其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化解措施乏力、手段单一,对茶厂和茶厂各万元的贷款只能在提供抵押物的基础上办理续贷手续。农业的弱质性,信用社贷款的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的不一致,致使农户个人贷款违约率较高,信贷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对刚刚产生的逾期贷款进行催收,而对刚性更强的不良贷款的化解显得力不从心。
5、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种类多,客户数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人员处于茫然无着的状态。“三查”制度的流于形式,从事信贷人员的观望等待心理,往往使一笔有问题贷款得到关注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迫使信用社从高管到一般员工,为了求短期的发展,为了取得最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把预期收益想象的较高,往往千方百计甚至不考虑实际可能去扩大业务,其结果必然使风险产生且加剧。
6、“三防一保”方面。信用社已与员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安全防卫设施,消防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信用社制订了防暴预案,要求职工熟悉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冷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自查,我社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防范意识,对一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和重订。力图通过对重点部位和岗位的有效监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社健康稳定发展。通过自查,我们也剖析了内控制度长期流于形式的原因。
7、内控制度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形成一项系统的制约控制机制,凝聚了信合人强化制度的决心和心血。但这几年的发展似乎误入歧途,大量的类同的规章、制度、办法、责任制,挂在墙上、夹在文件夹里、存在电脑中,登记簿、工作日志一字排开,越设越多,一笔挂失业务要登记挂失登记簿、登记会计特殊事项登记簿、登记计算机工作日记志,一笔借款要登记受理登记簿、借款合同登记簿、内勤工作日志。上级检查乐于看登记簿看工作日志,却往往忽视实地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盘点。很多信用社也热衷于以规章制度的装订精巧,以登记簿的名目繁多展示内控制度建设的完善。查库制度、“三防一保”检查纸上谈兵,事后监督制度勾勾画画,大事小事都要报告,鸡零狗碎也要形成书面材料,相同格式、相同内容的报告一年送上四次。执行上的流于形式根源于内控制度本身的形式主义泛滥,源于形式山上的河水只能归于形式的窠臼。委派会计实行以来,在抓内控、抓防范、抓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多数委派会计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置身于必须的不容滞后的繁琐的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委派会计本身也还是一个风险源,却赋予其监督与管理的重任,只能是以剩下的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在形式的河流上随波逐流,而内心却流淌着真实的无奈。其实,内控制度建设只需紧紧围绕着“一分四双”,“六相符”,“十六项基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各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以基本制度为经,以各项业务和重点部位为纬,织就一张缜密的内控之网,无重复、无遗漏,不断地加以完善,随时能发现触网之鱼。而委派会计不能是联社放养的一尾鱼,鲨鱼也不行,他应该是一位吃苦耐劳技艺高超的渔夫,鱼鹰也可以。内控制度建设山重路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怠,而什么时候内控制度真正落实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也就不需要了。
金融机构风险自查报告2
根据总行农发银计22号《关于开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年统计检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xx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银发87号)的要求,为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提升金融统计水平,我行立即成立统计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统计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周密安排部署
为认真开展好此项自查工作,我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全国金融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办法内容。通过学习,统一了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对开展统计检查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落实检查人员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了自查效果。
二、统计工作检查情况
(一)落实整改
xx年金融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我行对照去年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查。围绕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未发现重复问题,杜绝一切统计工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了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落实人民银行统计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3、我行依法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和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统计制度,所报境内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情况统计表等各类报表均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报送。
4、各类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能做到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不存在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
(三)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制度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向上级行及辖区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
2、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设置统计管理员和操作员,互相监督、检查,确保非现场监管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及时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3、通过对历年非现场统计数据的自我检查,认为上报数据真实完整,未利用常规的业务操作虚增、虚减原始统计记录,未虚报、瞒报、伪造、篡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能够做到报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四)统计工作管理情况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配有省分行下发的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内外网隔离,使用合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专人负责使用。统计人员业务规范,操作熟练,各司其职,能按时、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健全并严格遵照执行。通过检查,我行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报表质量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检查发现,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不够规范;统计分析水平尚需提高,目前只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不能对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较好的发挥统计分析的实效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我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对统计制度、规定的学习,特别是对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质量。
二是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双备份,做到异地存放,保证备份数据完好无损。
三是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
四是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第四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不容忽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不容忽视
2011-12-30 16:38 来源:本网
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金机构”)自身业务不断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需要,各项业务对科技支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农金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体系逐步完善,业务种类和服务手段日趋丰富。但不容忽视的是,技术向业务的深度渗透在加速实现效益的同时,其潜在的信息科技风险也呈逐步扩大化趋势,银行业科技风险防范与管理形势日趋严峻。现阶段农金机构普遍存在重视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和风险防范等问题,如何正确面对以及应对信息科技风险成为保证农金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课题。
一、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农金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层对信息科技风险了解不够,缺乏对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导致农金机构科技存在信息管理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较高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
1.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健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岗,重要岗位A、B角制度难以落实,相对于业务部门,科技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农金机构虽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基本上仅履行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职能,并未涵盖信息科技风险。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科技部门(或负责科技管理的部门)负责,而科技部门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由其承担科技风险管理职能,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
2.科技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科技人员应付于日常基础性设备、网络维护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参加信息科技风险培训较少,缺少完整、系统的信息科技风险概念和相关知识,对自身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认识较深,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认识较为肤浅,部分人员甚至存在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就是保证核心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的错误观念,极易忽视自身各项系统的漏洞和隐患排查、消除。
3.登记簿和制度制定、执行不到位。多数农金机构虽制定了相关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和规定,但仍有制度制定不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陈旧不符合现阶段管理等诸多问题的存在;登记簿设立不齐全,记载项纪录不完整,缺少部分的项目资料文档,有的对机房运行日志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制度没有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加或升级而更新,不能起到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
4.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随着信息科技在经营、管理和创新等各个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推动了农金机构信息科技衍生品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扩张,但在管理中由于思想上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导致电子银行业务各项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人员配备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缩减和削弱,导致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有心无力,无法保证事后监督、检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建议
1.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农金机构要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自身的总体风险框架,有条件的机构应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不具备条件的可授权风险管理部门履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分设科技操作和科技风险管理岗位,进行合理的授权,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2.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内控制度。按照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和执行不严等问题,查缺补漏,调整优化,严格评估信息安全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和归类,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应配备熟悉科技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银监会和内部审计的要求,适时组织开展对辖内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的现场检查,定期对信息科技系统全面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审计和自我评价,全面、深入地反映信息系统的整体状况和主要风险,查找漏洞,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4.加强员工的培训,防范操作风险。加强对基层员工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基层主管和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业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既要防范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又要加强后台监督;健全培训机制,通过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和频度,社会招聘等方式,积极培养、引进一批优秀的信息科技专业人才,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5.加强银行卡、POS收单等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近几年,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形势较为严峻,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日益增加,犯罪手段亦在不断翻新。农金机构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加大消费者的风险提示,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和柜面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一要不断加大技术手段防范,提高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级,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现状和所处地域的金融环境,合理的制定POS、ATM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并加强对上述渠道的监控监测;二要严禁为推行发卡量、POS机具数量而放松审查,使不法商户编造虚假资料套取银联机具、POS机具异地安装等进行非法套现的行为有可乘之机;三要要充分借助特约商户的力量和社会举报力量,增强风险防范合力。6.做好业务服务连续性工作。加强核心生产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要特别重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从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制订、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加以演练,妥善处
置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农金机构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连续运作、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第五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风险是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处于起步阶段,和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规与合规风险的内涵
“合规”一词在中文词典中找不到有关解释或定义,单从字面上解释,“合”的字义为不违背;“规”的字义为法则,章程,标准,合规也就是合乎规范的含义。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文件引言对“合规风险”的表述为:“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的有关准则,以及实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1月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指引中对合规和合规风险的定义是:“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二、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包括农村合作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的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启动了合规建设,注重和加强了对合规风险的管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合规建设推进年等活动的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初步搭建,高级管理层的合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内控合规制度逐步完善,合规文化开始形成。但也不容忽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存在着合规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资源有限人才匮乏、合规部门独立性不强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有效性差的问题,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与监管要求、与业务发展需要、与管控风险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规文化缺失。由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处于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中,从高级管理层的高管人员到分支机构的一般操作柜员,对合规风险的理解还存在模糊,“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主动合规”、“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先进的合规理念还没有得到深入贯彻,没有自觉地把合规风险当做一项重要风险源去管控,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二)合规管理力量不强。一是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未按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成立专职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仍由风险管理、审计稽核或监察保卫等部门承担;二是从事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较少,管理力量单薄,表现在合规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分支机构层级设置的合规风险管理岗位多数为兼职;三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配备的合规管理人员大多是信贷、审计、监察等部门中的岗位轮换人员,未接受过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学习与培训,缺乏合规管理应具备的水平、资质、经验和能力。
(三)合规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不够。表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晰,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只是充当了业务部门、审计稽核部门等防范操作风险的一个“替补”(身份),所从事的工作只限于在制定制度、参加内部审计检查、信贷责任认定、反洗钱等方面。由于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层级的合规管理岗位人员多为兼职,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自身仍参与操作与经营,形成了经营者对自己经营合规性进行监督的局面,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大打折扣,难以发挥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作用。
(四)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较差。一是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的实质性功能尚不具备,独立于其他检查的合规风险检查机制尚未建立,独立检查尚未开展,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合规检查较少,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受到所属业务部门或机构负责人的干扰或影响,达不到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要求;二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落后,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识别、监测、计量、控制技术严重缺乏,远达不到监管要求;三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审计稽核、风险管理和监察等部门尚未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沟通合作、协同配合的机制。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建设,建立独立高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结合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成立专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合规管理的组织架构铺设到分支机构等业务经营的一线,设置合规管理的专门岗位,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独立于所在经营机构和经营的业务,彻底改变由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合规性进行自我监督的现状。同时,把稽核审计部门的职责扩展至合规风险管理的审计,由审计稽核部门对合规风险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手段。科技进步是推进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改进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在进一步完善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适时引进或开发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系统,可考虑借鉴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合规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运用科技手段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监测,及时发现合规风险线索,完善合规管理工作程序,提规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加快合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在现有员工中选拔懂得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合规风险管理岗位,鼓励现有在岗人员通过自学、培训等途径提升素质;二是招聘具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为合规风险管理培养后备力量;三是选拔派遣骨干力量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管理部门挂职或进修,学习他行先进的合规管理经验,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四是和监管部门实行互动和对接,参与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检查,分享监管现场检查重大案例信息,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管理人员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五是加大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与培训力度,拓宽培养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途径,造就一批活跃在法人行社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和智力上的保证。
(四)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健康向上的合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合规宣传力度,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让员工充分认识自己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神圣职责,让每位员工都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偱、违规操作的现象,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合规风险控制文化。
四、结论
当前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建设任重道远,只有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