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3: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第一篇:“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发布日期:09年12月16日 阅读:2664 次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第186条规定,农村信用社员工审批发放冒名、越权、跨地贷款等,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属违法发放贷款罪。鉴于目前湘乡联社正在开展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笔者特搜集整理了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对工作有所助益。

违规、违章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发放贷款致使形成“不良”,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一种行为;而违法发放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犯金融法律、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可见,后者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违法放发放贷款犯罪主要从其侵害的客体、违规贷款数额和损失额度、主观行为表现等几方面进行认定。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情形。

对于违法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批发放冒名贷款。《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借款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做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等。经统计,此次联社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中,现已查出职工自借或冒名贷款413笔,金额598万元;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374笔,金额604.34万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其行为都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员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放冒名贷款(不管是否自用),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二)发放大额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和《贷款通则》第十条规定:除委托贷款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超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仅限于对农户进行授信评级,确信借款人资信良好后发放。目前部分信用社存在除小额农户贷款外,超越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上述行为均属典型的超越权限和规模发放贷款的违法行为。二是垒大户形成大额信用贷款。如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不进行贷款调查或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贷后检查,导致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三是无效担保形成大额信用贷款。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未进行严格审查,或未办理抵(质)押登记等,致使担保无效,也违反了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蒲某和罗某原是奉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正副主任。检察院指控,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民邱某等人提出用房屋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蒲某、罗某接到申请后,自己调查、自己审批,不按规定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就发放了850万元贷款。目前,这些贷款均已到期尚未归还。蒲、罗二人表示,没办抵押登记是有原因的:产权登记机构人员少,他们去办,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忙不过来。在这些贷款中,有的是没有办产权证,无法登记抵押;有的是营业部保管贷款人或保证人的产权证,可视为抵押。检察官丁晓威称,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

(六)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程序发放贷款,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只要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均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008年3月,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国安局“五长”联席会议规定,个人违法放贷100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目前该案还在审查之中。

(三)发放跨区域贷款。

《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我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以前(即2006年12月30日以前),各信用社为独立法人,发放贷款仅限于本乡镇区域内,如发放非本乡镇范围内的贷款,应当报湘乡人民银行备案,否则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

(四)调查不实、严重失职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款调查的规定: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我市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依法应对借款人是否符合有关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查而不审查;依法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安全性、合法性、盈利性进行调查、评估却不调查、评估等行为均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例如:深圳市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信贷员钟辉在犯罪嫌疑人郑杰以尚青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和承兑汇票的原因、购销合同及贷款的用途没有认真核实的情况下,撰写了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调查报告,导致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被骗贷款二千一百万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钟辉身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玩忽职守,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和开具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郑杰构成贷款诈骗罪,被告人钟辉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罪名成立,予以支持。最后,判决被告钟辉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人民币。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贷款。《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后检查的规定: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当前我们的客户经理往往忽略贷后管理,即使定期撰写了贷后检查报告,也是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如因客户经理贷后疏于管理或跟踪调查不实等行为,造成贷款重大损失的,其行为也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二、在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仍故意为之。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造成的后果即重大损失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仍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具体来说,不论行为人是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还是行为人滥用职权,发放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都可以构成本罪。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人员往往玩忽职守,该调查的不调查,该检查的不检查,凭主观闭门放贷、任意放贷。例如:信贷人员只是经朋友介绍而未经调查,凭哥们义气就将贷款发放给某一贷户,贷款到手后,贷户将贷款又挪做它用,信贷人员也没有履行贷后检查的职责,致使贷款形成风险。这种行为从主观来说就是一种故意。再如:最近发生的某地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法发放贷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滥用手中的职权,只需要经介绍人介绍就可以把二、三万元的贷款放给一个陌生人,而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跟踪检查,导致一百多万元的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使贷款风险集中,形成不良贷款。在这过程中,贷款究竟是谁用的,彼此心照不宣。周某明知或者应该知道一些贷款是介绍人用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后果,还是把贷款放出去,所以犯罪故意即可认定。

三、对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和损失的认定。

2006年6月29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

(六)将违法发放贷款罪和量刑标准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本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在行为人因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时,才能以犯罪论处。具体来说,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只要是违规发放贷款,且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构成本罪;

(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没有造成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不构成犯罪,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对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实际损失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对因违法发放贷款而造成的逾期贷款数额来确定,只要是逾期的贷款,并且这些贷款逾期是由于违法发放造成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后至移送起诉前仍没有归还就可认定为损失,而无论用款人是否承诺归还。在此期间,如果贷款被归还,则归还的部分只可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界定为损失。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

本罪是特殊主体,即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可以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上述金融机构中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活动中应有的规范,而且是对信贷管理制度的严重侵害,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各信用社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依法办贷的水准,做到合法、合规办贷。信贷从业人员,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遵规守纪,规范行为,保护自己。

(廖永玉 唐小顺)

第二篇:“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

违法发放贷款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修正)第186条规定,农村信用社员工审批发放冒名、越权、跨地贷款等,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属违法发放贷款罪。鉴于目前湘乡联社正在开展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笔者特搜集整理了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对工作有所助益。

违规、违章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发放贷款致使形成“不良”,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一种行为;而违法发放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犯金融法律、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可见,后者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违法放发放贷款犯罪主要从其侵害的客体、违规贷款数额和损失额度、主观行为表现等几方面进行认定。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情形。

对于违法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批发放冒名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应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借款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做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等。经统计,此次联社清理员工自借及审批发放冒名等违规贷款的专项行动中,现已查出职工自借或冒名贷款413笔,金额598万元;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374笔,金额604.34万元。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员工审批发放他人冒名贷款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其行为都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员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放冒名贷款(不管是否自用),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二)发放大额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和《贷款通则》第十条规定:除委托贷款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超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信用贷款仅限于对农户进行授信评级,确信借款人资信良好后发

放。目前部分信用社存在除小额农户贷款外,超越权限发放大额信用贷款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上述行为均属典型的超越权限和规模发放贷款的违法行为。二是垒大户形成大额信用贷款。如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不进行贷款调查或贷款调查流于形式,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贷后检查,导致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三是无效担保形成大额信用贷款。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未进行严格审查,或未办理抵(质)押登记等,致使担保无效,也违反了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蒲某和罗某原是奉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正副主任。检察院指控,从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市民邱某等人提出用房屋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蒲某、罗某接到申请后,自己调查、自己审批,不按规定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产权登记,就发放了850万元贷款。目前,这些贷款均已到期尚未归还。蒲、罗二人表示,没办抵押登记是有原因的:产权登记机构人员少,他们去办,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忙不过来。在这些贷款中,有的是没有办产权证,无法登记抵押;有的是营业部保管贷款人或保证人的产权证,可视为抵押。检察官丁晓威称,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

(六)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的程序发放贷款,不管是否造成损失,只要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均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008年3月,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

法局、市国安局“五长”联席会议规定,个人违法放贷100万元以上,应认定为“数额巨大”。目前该案还在审查之中。

(三)发放跨区域贷款。

《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我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以前(即2006年12月30日以前),各信用社为独立法人,发放贷款仅限于本乡镇区域内,如发放非本乡镇范围内的贷款,应当报湘乡人民银行备案,否则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

(四)调查不实、严重失职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款调查的规定: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我市农村信用社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前依法应对借款人是否符合有关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查而不审查;依法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安全性、合法性、盈利性进行调查、评估却不调查、评估等行为均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例如:深圳市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信贷员钟辉在犯罪嫌疑人郑杰以尚青公司的名义申请贷款和承兑汇票的原因、购销合同及贷款的用途没有认真核实的情况下,撰写了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调查报告,导致工商银行沙头角支行被骗贷款二千一百万元。深圳

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钟辉身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玩忽职守,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和开具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郑杰构成贷款诈骗罪,被告人钟辉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罪名成立,予以支持。最后,判决被告钟辉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人民币。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贷款。

《贷款通则》第二十七条关于贷后检查的规定: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当前我们的客户经理往往忽略贷后管理,即使定期撰写了贷后检查报告,也是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如因客户经理贷后疏于管理或跟踪调查不实等行为,造成贷款重大损失的,其行为也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二、在主观方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发放贷款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仍故意为之。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造成的后果即重大损失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到,仍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具体来说,不论行为人是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还是行为人滥用职权,发放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都可以构成本罪。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人

员往往玩忽职守,该调查的不调查,该检查的不检查,凭主观闭门放贷、任意放贷。例如:信贷人员只是经朋友介绍而未经调查,凭哥们义气就将贷款发放给某一贷户,贷款到手后,贷户将贷款又挪做它用,信贷人员也没有履行贷后检查的职责,致使贷款形成风险。这种行为从主观来说就是一种故意。再如:最近发生的某地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违法发放贷款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滥用手中的职权,只需要经介绍人介绍就可以把二、三万元的贷款放给一个陌生人,而没有进行任何的调查,贷款放出去以后也没有跟踪检查,导致一百多万元的贷款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垒大户”贷款,使贷款风险集中,形成不良贷款。在这过程中,贷款究竟是谁用的,彼此心照不宣。周某明知或者应该知道一些贷款是介绍人用的,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后果,还是把贷款放出去,所以犯罪故意即可认定。

三、对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和损失的认定。

2006年6月29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

(六)将违法发放贷款罪和量刑标准修改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本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在行为人因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

失时,才能以犯罪论处。具体来说,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只要是违规发放贷款,且数额巨大,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构成本罪;

(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额度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对于没有造成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不构成犯罪,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对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实际损失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对因违法发放贷款而造成的逾期贷款数额来确定,只要是逾期的贷款,并且这些贷款逾期是由于违法发放造成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后至移送起诉前仍没有归还就可认定为损失,而无论用款人是否承诺归还。在此期间,如果贷款被归还,则归还的部分只可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界定为损失。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

本罪是特殊主体,即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金融机构是指依法可以经营信贷业务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上述金融机构中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违法发放贷款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活动中应有的规范,而且是对信贷管理制度的严重侵害,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

失。因此,各信用社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依法办贷的水准,做到合法、合规办贷。信贷从业人员,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遵规守纪,规范行为,保护自己。

第三篇: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来源:匿名 发表时间: 2012年11月09日关键词: 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罪辩护词 阅

读次数:1836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受被告人姚新建的委托,担任他的辩护人,依法出庭,履行辩护职责。现根据法庭调查查证的事实,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在合议时予以考虑。

一、起诉书指控的部分事实有误

起诉书指控,由于姚新建违法发放贷款,致使孟津信用社贷款损失25万元,利息8万元。辩护人认为,该指控数额有误。在姚新建违法发放的这10笔贷款中,截止2009年11月20日,郭颖峰已本息全清的有4笔,涉及本金17万元(见《郭颖峰贷款诈骗十笔42万汇总一览表》第1、2、8、9笔),剩余6笔涉及本金25万元即为本案所指控。但郭颖峰在清偿了17万元本金和利息之后,在法院审理期间又退出了15万元的赃款(见孟津县人民法院【2010】孟刑初字第125号刑事判决书第5页第19行:“另查明,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郭颖峰已退出赃款15万元”),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该赃款是应归还给孟津信用社的,如此,本案的本金损失就不是25万,而是10万。

二、本案的贷款主体是单位,而不是个人

姚新建是信用社的信贷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涉案这10笔贷款的发放,不是他一个人行为,他所从事的工作,只是这10笔贷款中的一个环节,他的职责和权力就是负责“两见面四相符”的,尽管他因怠于履行职责现在成了被告人,但卷宗中的书证材料显示,这10笔贷款没有一笔是他背着领导擅自做主发放的,而是每笔贷款都按程序经过了信用社《贷款领导小组》成员的审查和《贷款管理小组》的签章,显然,这10笔贷款的发放,是信用社的集体行为,是单位放贷,而不是姚新建个人放贷。故 辩护人认为,如果本案构成犯罪,也是应当首先定性为单位犯罪,而后才能追究对10笔贷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姚新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银行或者其他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由于本罪属于结果犯,涉案金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那么,本罪中“数额巨大及重大损失“的标准是多少呢?根据2001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50 ~100万元以上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造成重大损

失”;造成300 ~ 500万元以上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对于单位实施违法发放贷款和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损失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可按个人实施上述犯罪的数额标准二至四倍掌握。虽然,2010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四十二条将2001年4月18日两家公布的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追诉标准从原来的五十万元修改为“个人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但根据刑法的从旧兼从轻的适用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 6月21日《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的通知 》第一条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标准二》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001年1月12日就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过明确的规定【即五十万元以上的损失】,所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处理本案是不适用《标准二》“二十万元立案追诉”规定的。而本案中,无论是按个人违法放贷,还是按单位违法放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远没有达到定罪的数额标准。显然,公诉机关指控姚新建的行为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不能成立。

审判长、审判员:

鉴于上述事实,根据《刑法》第三条关于罪刑法定的原则,及《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项关于“依据法律规定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之规定,请法院依法判决姚新建无罪。

上述 辩护意见,敬请法庭在合议时予以充分重视。

辩护人:河南洛浦律师事务所莫建勋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识及体会

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识及体会

兴化农村商业银行 纪检监察室 周勤昌

2015年9月19号至20日,本人参加了无锡新常态下中小商业银行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实务研修班。会上主要对《银行案件、员工不当行为法律风险、加强案件风险防控建议》三个部分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学习,本人对违法发放贷款罪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是指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

对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追诉标准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体要件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发放贷款是中国商业银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金融业务,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为了规范贷款行为,提高贷款质量,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加速信贷资金周转,中国制定颁布了《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对有关贷款问题作出了规定。如要求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发放贷款;贷款人应对借款人偿还能力等情 况进行严格审查,一般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并对担保的可靠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等等。如果贷款人在办理发放贷款业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不认真调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或资信情况,随意评估有失水准,或未经批准擅自发放贷款等,其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同时还会造成国家贷款的损失,影响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五、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观要件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尤其滥用职权,更是故意而为,但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而违法发放贷款罪仍属于过失犯罪。

六、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七、我行违法发放贷款的现状

目前我行不良贷款余额大致在21亿左右(包括逾期欠息瑕疵贷款)。其中,违规发放贷款估算应该在5亿元左右。表现为:

(一)未按规定对信贷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现超额授信等调查严重失实情形的。

(二)不坚持独立审查原则,按照他人授意进行审查的。

(三)发放超借款人偿债能力或垒大户(包括一户多贷、多户贷一户用等)贷款的。

(四)未经批准或违规审批发放跨服务区域贷款的。

(五)缺程序、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发放贷款的。

八、对违法发放贷款的清收处理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方案,力求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成立贷款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由公安、法院、纪委、检察院参加的一套班子。召开全体员工及家属动员大会,开展为期一年清收方案,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大力宣传清收不良贷款,打击违法发放贷款的目的、意义、做法、政策、法规和正反典型。一方面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提高欠贷户还债自觉性,特别是震慑那些“逃债户”、“老赖户”,使他们感到欠贷有压力、赖债不光彩,无颜见父老乡亲。使全社会形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还贷光荣,赖债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要逐笔进行界定。制定违规发放贷款认定标准,属违规发放贷款,交公安局根据违规发放贷款责任进行追究。对不良贷清收不讲情面,不做好人,对照不良贷款处臵制度,做到该赔偿的赔偿,该追责的追责。

(三)要突出清收重点。一是突出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清收重点。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村干部、党员和经商办企业等这些社会有影响人员,如果长期欠贷不还,就会影响整个清收工作。因为这些人欠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焦点,我们必须要钉死抓牢。对公职人员欠贷要逐个清理,一个不漏;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欠贷拖欠不还的,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市人大、政协,并共同采取措施解决;对村干部、党员欠贷不还的,由乡(镇)采取组织措施和经济及法纪手段逐个解决;对经商办企业等社会有影响人物欠贷不还的,按照属地原则,由当地政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上述这些重点人物欠贷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带动全局,反之就会影响全局。二是要重点突破违规发放贷款的清收。从本行员工内部入手,从违法违 规放贷攻破。要按照国家、银监部门有关文件,制订过硬措施,掀开盖子,打出“组合拳”,严厉追责,将违法违规贷款问题解决好,创造条件把贷款收回来。三是重点突破大额贷款的清收。大额贷款户主要是指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特别是100万元以上的大户。由于这些户的不良贷款金额大,利息多,大部分都想赖账不还,会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贷款户还要加一句,叫“穷户看富户,小户看大户”。因此,我们必须要盯住这些大户特别是有偿还能力的大户,从这些户入手,采取措施,各个击破。收回一大户,影响一大片,带动全面,效果倍增。

(四)要依法严厉清收。采取法律手段收贷,一定要不畏强暴,敢于碰硬。对“钉子户”、“赖债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和诈骗贷款等大案、要案和重点案件,一般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的,必须高举法律重砸猛锤。法院首先要集中力量执行一批已判决生效的案件,改变那些“赢了官司输了钱”、打了官司也没用”、“你打官司我不怕”的看法。其次,要快审快结诉讼案件,农商行要认真疏理,将有抵押物和可以进入诉讼程序的向法院起诉。一则维护债权,二则收回贷款。公安局要层层分解任务,相对集中,警力和时间、侦查打击一批诈骗贷款案件,从快从严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赖债户”。司法机关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打出轰动效应的清收不良贷款“组合拳”,震慑“钉子户”、“赖账户”和诈骗贷款对象,为清收信用社不良贷款和整顿金融秩序及优化金融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5年9月22日

第五篇:违法分包的法律分析

违法分包的法律分析

张某平时以做瓦工为生,2010年10月20日,其由小包工头黄某介绍,到与其合伙人朱某共同承包的“雨天小区项目”1栋和2栋建设工程工地做瓦工,双方约定每日工资为100元。2010年10月30日,张某像平常一样在工地上干活,忽然头顶上的一根竹竿掉落,将正在干活的张某砸倒。在同时的帮助下,张某被送到当地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右上肢骨折。医院为张某做了内固定。张某为此花费10余万元。后来张某得知,朱某和黄某均是从得力建筑公司承包的工程。

2011年6月,张某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201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为,由于用人单位不认可张某是公司的员工,因此作出《工伤中止认定书》并要求张某先进行劳动关系认定。2011年8月,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关系认定。2011年9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张某在工作中一直是受朱某和黄某领导,工资也是有他们发放,而得力建筑公司并没有对张某进行任何的管理,据此裁定张某与得力建筑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

2011年10月底,张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向法院起诉朱某、黄某和得力建筑公司,要求其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之中。

对于本案,社会上主要存在两种法律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劳动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该从双方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所具备的实质要件为探究,即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关系。本案中张某自认其是为朱某打工,工资的发放、具体的工作安排均由朱某负责,而朱某和黄某与得力建筑公司之间是分包关系。因此,应当认定张某与得力建筑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现在,笔者比较认同该种意见。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建筑施工、矿上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资质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朱某承包的“雨天小区项目”属于该条规定的建筑施工工程,得力建筑公司将该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自然人,而张某完成的工作质量仍受得力建筑公司的监管,故,张某与得力建筑公司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也正是由于该两种意见,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很多情节相似的案例,但判决或裁定结果却是千差万别。

本文所述案例,如果认定张某存在劳动关系的裁定或判决能生效,那么劳动者张某是可以主张相应的工伤待遇。但是,如果最终生效的裁定或判决认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此时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如果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张某与朱某之间是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关系?

张某与朱某均是个人,张某与朱某应当形成雇佣关系,而且也只能形成雇佣关系。因为朱某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用工主体条件,不可能在两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只能形成唯一的雇佣关系。

第二、赔偿的标准是什么?

既然劳动者张某与朱某形成的是雇佣关系,是否就可以直接理解为应当依照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呢?笔者认为不能这样理解。《劳动合同法》第94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于该条款中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赔偿责任的定性应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即给付工资报酬、给与工伤保险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的赔偿等。本案中,朱某应当和得力建筑公司承担连带赔偿张某的责任,责任的依据应当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各种赔偿。

第三、如何总体上把握《劳动合同法》第94条?

笔者认为,劳动者到用人单位的工地上班,一般都是想我们在帮公司打工,公司是跑不掉的,劳动者的工资损失风险较小,如果出了安全事故,企业也应当有保险的,可以为自己提供有利的保障。所以,劳动者建立合同的主要对象应当是用人单位。但是由于包工头即承包人的出现,割裂了本应为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这种割裂是承包人和发包人故意违反法律的规定,想去避免自己承担用工责任,减轻自己的风险。

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勒斯〃格雷曾说过,“法律不能让过失方因自己的过失而得到利益,也不能让善意方因自己的善意而丧失利益。”得力建筑公司和朱某的承包属于违法分包,其本身就是想逃避法律规定的企业用工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应当站在不能让违法的人获利基角度,判定得力建筑公司承担劳动法意义上的各种赔偿责任。这样的判定也符合法律对责任的分配。

我国出现两者截然不同的判例,其实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成文法。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成文法是“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我国的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成文法。成文法例时常有条文不清楚、立法环境与现实不一样、时移世易,所以由法官司法审理个案。而成文法立法也是为了改变普通法及衡平法所定立的准则,以便更适合环境。

但是,实际审判或裁定结果的差异,严重影响了我国司法形象,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此时,最高院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应站出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形成统一的判定依据,维护法律权威。

下载“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分析(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违法建设行为人罪化的分析

    违法建设行为入罪化的分析 违法建设行为不仅阻碍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影响城市景观,还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然而,我们立法工作似乎并未作出足够的应对准......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是指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

    酒驾罪分析

    解读危险驾驶罪:你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作者:钟雨岚时间:2016-08-08 浏览量 6评论 000 一、如何准确理解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入罪标准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的犯罪属......

    医疗事故罪的法律证明责任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医疗事故罪的法律证明责任 为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在学界充分探讨的基础上,2001年12月6......

    2007违法分析报告

    太和县国土资源局2007年国土资源 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分析报告市国土资源局监察科: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县继续加大国土资源违法案......

    法律维权:买断工龄 违法!

    法律维权:买断工龄 违法! 编者按 “买断工龄”,通俗地讲,就是企业让那些几乎干了一辈子的员工拿点“遣散费”走人。 前几天,某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的孙先生愤愤地告诉记者,该企业因......

    法律分析

    法律分析一、问题引入:法院调査取证制度沿革及争议证据是诉讼活动中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在客观真实无法还原的情况下,法院只能通过诉讼过程中对证据的把握实现案件事......

    非法集资罪的分析

    前言 本讲跟大家交流一下非法集资案件的认定和犯罪构成。 第一个内容,是民间融资和监管的问题。非法集资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土壤,就是民间融资。 第二个内容,简单介绍非法集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