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4:5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

第一篇: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

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对刚刚结束的这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集中进行了三次理论学习和一次座谈,通过再次学习和座谈,使课改实验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

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

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三、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要想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广大教师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种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势。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应的成型的教学模式。为了尽快地转变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学区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同时,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四、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其中蔡宏星老师的化学课,确实是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十一月上旬,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

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2、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

3、由于对新课程实验的评价机制没有出台,课改实验教师心存顾忌,没能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在本阶段,我校教研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出现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教师参与支持 新课题研究的热情高涨。一年来,我们共召开了三次集中学习会,布置了四份关于课题研究的学习任务,课题级的老师们都能出色完成。形成了多份教研材料,共开展了五次多媒体教学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努力提高老师业务素质的比学热潮。

二、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 80%以上的老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这些都是这项教研活动催生的结果。围绕这项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改进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鉴于以上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把这项教研工作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成功。

课题研究阶段性活动开展 我们从实施课题方案之日起,就严格

地执行了研究计划,召开了两次课题研究动员会,重点让所有教师明确课题内容、重点以及研究的意义。

通过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带领所有老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材料,课题组教师集体参加教研室主办的新课程研讨会,并在回校后每人为全体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教研组组织了两次评课活动。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让大家掌握上网检索信息、下载资料、制作课件等技能,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学校给各科教研组下达了子课题任务,各组制订出了本学科研究目标及措施。课题组成员利用假期,接受了一次提高培训,吸纳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了个人素质。结合校本教研工作,我们对全体人员进行了题为“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培训,让大家在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撰写教研论文等方面得到提高。

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同步,我们进行了老师业务技能展示活动,重点是让课题组成员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淙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对课题组两个阶段工作的一次检阅。

集中进行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素材展示,让大家共享素材,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有规模,效果也特别突出。

着手总结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排查,表扬了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并提出了下阶段的目标任务,鼓励教师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

第二篇: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几年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取得一定进展,现总结如下: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学期开学初,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研究边学习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有关的资料,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验活动,仅仅掌握理论还不行,还要通过课堂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实验,进行考察检验,并且不断地总结更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

2.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每学期末,课题组都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自己的实验心得。因为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智慧随之增长。

3.更新教学的理念。更新教学的理念,并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沉闷、片面、僵化、呆板、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状,充分恢复师生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活力,走出一条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新路。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立足课堂,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宗旨上做文章。

4.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多一点探究多一点发现多一点创新,“传道,授业,解惑”“寻道,问业,生惑”螺旋发展的求索,教学不再是知识的克隆。注重个性的培养。课堂上不要让“绝对真理”“系统知识”“标准答案”“规范思想”限制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在课堂上真心地让每一个求知者“思我我思”“学我爱学,做我爱做”。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科研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呼唤扎实高效的教育科研。在漫漫长路中,我会更加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人才而孜孜不倦。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

指导老师:XXX 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 XXX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 娅:

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 鹏、王 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 楠、朱 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第一部分:日常生活:

从我所走访的乡村的老人们的口中得知,当年种地时还都靠得是牲畜拉得锄头耕地及人力劳动播种收麦,不仅费力,效率也十分的低下。而现在农民们种地都靠得是各种各样的专门的机器可,省时又省力,使得农民很多的时间节省下来,投身于其他的劳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们的穿着也不再是从前的单调的粗布衣服,即使在农村,人们也都穿出了艳丽的衣服,彰显着自己的个性,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人们的出行也是更加的法方便,火车、汽车不断的提速,更是有更加便捷舒适的地铁,并且随着地铁路线的四通八达,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都不再是一件难事,私家车更是从从前的珍品到现在的大众产品,路上的私家名车也是到处可见,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座座便捷的立交桥都让我们的出行畅通无阻,村子里坑坑洼洼的小路也变成了平整的石灰路,甚至山里的那些梦想着要州出大山的恶人们也可以通过公路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于食品来说,也许我们这一辈不有太大的感触,可是,我们的父辈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的变化,妈妈说从前白面是很少见的,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那是很珍贵的,姨奶奶到头连个油腥都看不到,更不用说吃肉拉,想吃点水果根本就没有。而现在鸡鸭鱼肉样样全,白面吃腻了还可以换换粗粮,国内的水果刀出都可以买到,就是外国的水果也是随处可见。好多的村里人也都不是去城里买了楼房就是在自家盖起了二层小楼。

第二部分:科技方面:

我知道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文盲是很普遍的,而在我们父母那一辈,高中的学历就算挺高的了,到了我们这一辈呀,大学生遍地都是,就是研究生、博士生也都为数不少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是越来越重视学习,越来越知道知识的重要,从刚出生的娃娃到年迈的老人也都加入到了学习的行列,这不仅依赖于党和国家正确政策的指导,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提高。不用说那些高精端的行业,独与知识的需求,就是那些在田里种地的农民也同样需要新的知识,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收益。而这些年我国更是在很多的领域的高科技知识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用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神州五号的发射,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

第三部分:通信方面:

在从前老人们与给外地的亲人联系都是用信件邮寄,速度也慢得可怜,有些信息等到倒了目的地已经将过时了。再着急一点就是拍个电报。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系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用说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话,就是移动电话也可以平均到每个家庭都绘有一部,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广泛。在着三十年中电脑也得到了普及与应用,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的即时的信息,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现在的老人也都不再是只是坐在一起打牌聊天,他们也有个多的娱乐活动了,就是在网上和远在他乡的子女面见个面,在网上查查自己感兴趣的事,看看自己喜欢图片,安度晚年。发现问题:

学生对诸多变化调查的并不全面。

改进:

带领学生到各地去观查研究,采访调查,让其切身具体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的变化。结论:

30年来改革开放发生巨大的变化,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农业发展了、教育发展了,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借助这大好时机,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繁荣昌盛。收获:

通过这项调查研究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了认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未来的必胜信心。

第四篇:2010-2011年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墨红镇中学(2010-2011年)课题研究

工作计划

——“利用敏特记忆引擎促进英语学习研究”

墨红镇中学课题研究中心

一、指导思想

墨红中学于2007年10月申报课题后,学校迅速组建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制度研究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同时筹措经费,增配设备设施。在县教育局和学校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进行课改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活动;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组风建设为主线开展“利用敏特记忆引擎促进英语学习研究”活动。2010年11月底撰写结题报告,提交结题所有材料,迎接课题检查验收。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小组教师理论素质。

2、本学年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的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各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课题组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课题组要把好教学质量关,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

3、严格规范英语教学常规,加强集体备课。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参与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日常教学要按“即定计划”上课。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英语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质量调研。

4、加强培优补差辅导工作的力度,讲究该项工作的实效性。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困学生的辅导帮助。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控制差生率并对培优辅差作好相应记录以检测效果。

5、认真学习“备、授、听、说、评课”制度,开展互助提升学习小组活动。16、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围绕新课程的学习、课题研究,互评互听等形式,加强我校英语组的互学之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每双周备课组活动要结合本组小课题进行研究,每个备课组组织一次有影响、有特色的教研活动,邀请学校领导参加。

7、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鼓励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加敏特英语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和 “重学精教”的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教研体会,撰写教研心得。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几种方法交错综合应用。

(一)观察法

课题组成员凭借感觉器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对学生的的学习态度、行为进行观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技巧进行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灵活应用,对观察到的人和事,有的抽样观察,有的实行追踪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作好现场笔记,有些内容做观察卡。针对获取的信息和收集到的直接材料,从中发现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带有细节性的问题,做适度调整。观察法,促进了课题研究健康发展,起到了调节器的功能。

(二)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便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课题组成员,英语任课教师,信息中心教师,对课题研究而言,谁都不是“局外人“,三者之间,注重建立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改变了学校“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僵局,为学校科研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鲜活的范例。

(三)对比研究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事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先进与落后,褒与贬是通过对比、类比和鉴别而区分出来的。本课题较多的应用了对比研究法,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对比分析。

四、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墨红中学于2007年10月申报课题后,学校迅速组建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制度研究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同时筹措经费,增配设备设施。2008年4月8

日,学校申请报的《应用敏特智能英语,促进英语学习研究》被立为云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第一批课题。2009年11月又申报《利用敏特记忆引擎促进英语学习研究》课题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子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2009年9月,学校在原课题组7人的基础上充实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中心办公室,设中心主任1人,副主任2人,课题成员增至为11人。

1、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各阶段的数据分析,材料收集、整理、信息反馈,总结等细化到个人,各司其职。

2、定人、定机、定时(上课时间)、合理科学安排各班敏特英语学习时间。

3、培训教师。请省敏特中心专家,老师讲解敏特英语整个学习流程,学生帐号的使用、监控及管理。课堂组织与实施,教学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估总结。

4、培训学生。上机操作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1、做到四到位。信息技术中心教师、英语任课教师、班主任、课题组成员跟班负责人到位。各有侧重,信息技术中心教师排除机房一切故障;英语教师在后台观察学生学习内容、进度、难易等情况;班主任重点着眼于本班学生学风、纪律、秩序等方面;课题组跟班成员关注方方面面,获取一切能获取的信息。

2、一月一次英语教师相互交流,两月一次同级学生座谈交流。

3、每班学生一月办一期英语专栏,一学期开展一次英语竞赛。

4、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比较。学风好的班级与学风差的班级进行比较,正确学习的与不正确学习的进行比较,学时足的与学时不足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看学习效率,看成绩上升幅度。

5、2009年11月,对课题研究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肯定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任务,提出后续工作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强化课题组成员,英语任课教师,信息技术中心教师责任意识,反馈各种信息,产生合力,促使课题研究向纵深健康发展。

第三阶段:2010年上半年,收集、整理各种数据,总结经验,撰写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填写结题申报材料,完成结题前一系列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2010年11月底撰写结题报告,提交结题所有材料,迎接课题检查验收。

五、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课程研究目的提出: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形成教师媒体及学习者三者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做“同步练习”时,为了追求高分,做第一遍“同步练习”时,乱作一通,有的甚至不做,直接提交试卷,答案出来后,就背答案填上去,最后“同步练习”的分数都在98—100分之间。这样,根本没有真实体现出学生真实英语成绩。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在学生身上出现这种不良现象,是学生的学风问题,学风不良是要教师教风,教法的影响。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什么是“对”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学。没有认真对待,“对”的教学并不能决定就是一种好的教学,但“好”的教学肯定是对的教学。“对”的教学注重正确知识的灌输,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态;“好”的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教学。

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策略一,抓教师的严谨治学。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潜力的开发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我们的做法是,课题组深入英语教师课堂,开展说课、听课、评课,进行反思、总结,与英语教研组教师畅谈、交流,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统一思想,求得共识,促英语教学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变知识管理为发展管理,与此同时,给英语教师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策略二,抓学生的学风培养工作。在全校各年级(班)中,找典型,树榜样,开展专题讲座,倡导学生坚持真理,敢于探索,反对虚伪和骄傲,反对马马虎虎,弄虚作假行为。策略三,课题组教师、英语教师利用敏特监控系统功能,时时监控,步步紧跟,对敏特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对优生提出任务,明确要求,做到一课一得,真正兑现学生英语学习实效性。

六、大胆探索敏特课堂结构,勇于实践。

本课题研究达到目的之一是:利用“敏特记忆引擎”有效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效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质量向40分钟要。一位管理学家说得好:“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问题有种种忠告:“要了解一小时的价值,去问问等待见面的情侣”,“要了解一分钟的价值,去问问错过火车的人”“要了解一秒钟的价值,去问问得奥运银牌的人”。

40分钟的敏特课堂,学什么,怎么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我们作了几种尝试。1.2007—2008学,课堂结构是:学习单词(20分钟)→拼写练习(15分钟)→同步练习(1—2遍,大概5分钟),这种课堂结构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的教学方法。学练结合,其不足是,5分钟的同步练习

完成不理想,因部分同学拼写练习完成接近下课前5分钟,有“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想出教室休息。把5分钟同步练习任务往后拖延。2.2008—2009学,我们将同步练习调到课堂中间,即:单词学习(20分钟)→同步练习(5分钟)→拼写练习(15分钟)。经一年的实践,同步练习完成效果好,存在问题是:单词掌握进度不够理想,拼写练习每节用时15分钟,无纸化,在键盘上操作,期末考试用笔用纸,此项训练检测不够理想,多数建议多分配一点时间学单词。3.2009—2010学,课堂结构调整为:同步练习(5分钟)→学习单词(30分钟)→同步练习(5分钟),阅读理解(5分钟,优生使用)或做单词恢复。此种课堂结构体现带着问题学(练)→(学)→(练)学以致用,总体效果好,兼顾两头(差生与优生)。

敏特课堂结构模式的尝试,我们的体验是:基层(农村)教师往往有怕失败的心理,所以不大愿意去尝试什么,以为只要不去尝试,就不会有失败。

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坚决破除求全责备的心理、保守心态。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七、2010年上学期敏特英语课题研究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九月份: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及备课组、教研组计划。

2、全体英语教师教研工作研讨会。

3、互助提升学习小组成立,制定并上交互助提升计划和第一次活动记录。

4、全体英语教师第一次教研工作研讨会。

十月份:

1、敏特英语课题实施检查及培训活动。

2、九年级英语复习研讨课评优活动。

3、第一次常规教学检查。

4、全体英语教师第二次教研工作研讨会。

5、期中考试。

十一月份:

1、各年级敏特实验班口语参赛选手培训。

2、各英语互助提升小组活动。

3、第二次常规教学检查。

4、全体英语教师第三次教研工作研讨会。

5、准备国家级电教课题结题。

十二月份:

1、教研组、课题组、网站工作检查。

2、科研论文、读书心得、读书积极分子评选。

3、教研教学总结。

4、全体英语教师期末工作总研讨会。

墨红镇中学课题研究中心

2010年9月6日

第五篇:从解决问题出发做实课题研究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张光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发人深省:“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学,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感知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一、教学问题与研究课题

教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问题;二是教学问题(文中统称为“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遇到的困难、疑惑等的统称,不是教学实践中的师生问话、对话、提问。问题解决就是排除困难,解除疑惑。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理念的先进与否、方法的优劣等的不同就会派生出不同的研究状态和层次。

(一)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

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一次性解决。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大体可以应对教学生活中发生的系列问题,而且教学研究将内化为他自己的行为习惯,不再是外来的任务和要求。

教师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教学问题,这就显示为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个人经验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人将这种日常性教学称为经验性教学。在日常性教学中,教师虽然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教师而言,并不构成难题,教师能够比较轻松的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而不会使问题课题化。但是,有两种情况将对教师的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 1.教师原以为可以按照个人经验一次性解决某个问题,但是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个教学问题之后,结果发现原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就暗示该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2.无论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师总会遇到仅仅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暗示教师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者需要凭借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那么教师的日常性教学就有了研究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这个教学问题就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课题意识指导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课题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教学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教学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只属于“日常性教学的活动”,算不上研究。

有效的教学研究“课题”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踪”和“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按设计方案去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二、大课题与小课题

(一)大课题:各级规划的课题、上级下达的课题、学校办学的总思路总设想等等。

大课题是用来设计规划的,要实施研究必须对大课题进行剖析,化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大课题研究的特点:宏观性、周期长、范围广、见效迟。大课题可能会有大成果、大效益、大影响,但前提是要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否则会前功尽弃。

作为学校,要学会把大课题做小、做实,把小课题做大、做强。大题要小做,小题要大做。学校规划的是大课题,教师从事的是小课题。正如打造航母,只有总设计师才知道航母的整体形象,其他的只按要求完成某部件研究。小课题做好了,不一定只是小影响,小课题同样会出大效益、大成果。

(二)小课题:小课题是相对于各级规划课题而言的。小课题就是小的研究课题、小的研究项目,是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有研究价值的,需要探索解决的真实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地气的田野研究。这里的关键词是:研究自己,自己研究,为自己研究(“自己”为泛指)。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小„‘近„‘实„‘活”。

“小”主要是指:①选题内容和范围小,从小现象、小问题人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②研究难度小、周期比较短、参与同一课题研究的人员少。③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

“近”主要是指:①研究内容贴近教学,结合实际,是一种“贴身式”研究。②教师既是研究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实”主要是指: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师研究解决的是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②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不是给别人研究的,不是别人让研究的,不是研究给别人看的,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

“活”主要是指:选题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人员组合自由,时间长短皆可,成果形式多样。

小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小课题研究的原则:“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的研究题目小,选题范围小,但是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管理还是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规范,最终为完成大课题研究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前期:准确选题。

有两件事要做:一是问题的筛选,二是课题的分析。

筛选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从学校承担的各级规划课题中去筛选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从学校学年、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和整个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中去筛选。这里面的关键是,学校要引导老师反思学校的工作、反思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反思、统计、排序、提炼。从中找出普遍的、严重的、最不该出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这样形成的课题表面上看多而滥,但实质上,它有学校统一规划的总目标、总要求,形散神聚。就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要张,纲统领指挥着目,这叫问题课题化。课题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讲有两种:

课题分析的第一种方法是“剥竹笋”:变大为小,变粗为细,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逐层解剖,让课题所蕴含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属性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将大课题变成一个个的小问题,逐一研究,逐一解决,这叫课题问题化,只有这样才能将课题做实。那么,怎样“剥竹笋”呢?通常有两种: 1.在层级上分解,绘制网络管理图:一个一级课题(总课题)亦称A级课题,四个二级课题,亦釉级课题,十个三级课题(子课题),亦称C级课题。由此往下派生,各个教研组,每个教师可以选定若干个四级课题(子子课题也即小课题),亦称D级课题(略)。上一级课题要对下一级有规限、指导效用,下一级要对上一级有支撑、印证功能。否则,就会造成A级过大、B级过空、c级过虚,那还谈什么研究的实效呢。课题管理者可以就此绘制课题管理网络图,一目了然。

2.在内容上细化,形成“一组N拖”式。

课题分析的第二种方法:“包饺子”。化小为大,把小课题放在大环境中去设计。从局部着手,从整体着眼。由近及远,看小想大。研究的课题正如饺子里的馅,甚至可能是馅里的某一成份,它要与其它成份相互配合,还要借助包皮才能生效。将大课题化小的思路是:从整体到部分,从总体着眼,从局部着手;把小课题做大的思路是: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着手,从总体着眼。这样,顺逆结合,彼此渗透,相得益彰。

(二)中期:周全设计、扎实运作,要做好四件事:

1.方案制定。方案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先总,后分,再分。首先是总课题拿出方案,为一级方案,规限、指导下一级课题;接着是子课题在总课题的规限下制定方案,为二级方案,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的小课题研究计划的拿出。上下一体,彼此呼应,形成一套方案集。这就是初始性成果。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案,等于课题研究成功了一半。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既要遵循其基本规范,也要突出重点因素,体现学校基层教师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①提出问题: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实际意义?②研究内容:界定题目中的关键词,描述将要研究的内容、重点、范围、对象等。③实施办法:一是起止时间的规划,最好安排到周次,明确结束的时间;二是要明确每段时间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分别采取什么方法等。④成果及形式:一是过程性成果,课例、案例反思、故事等;二是最终成果,最好形成《×××研究报告》0⑤研究方案的修订与调整:研究方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随时补充调整。只有进入实践的层面,我们才会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更直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案与研究一定是有差距的,所以修订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而且这个环节也应该是伴随研究过程的始终。

2.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行动研究。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最适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什么是理论?就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2)叙事研究。“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3)调查研究。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研究”法之所以还没有引起更多教师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教师把调查研究想象得不可接近。其实,调查研究是最适合于教师做的一种研究。比如学生的品行、态度、行为、习惯方面往往因为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呈现出多元发展状态,譬如小学生的玩网络游戏现象、中学生的成人化交往现象(生日宴请)等。作为班主任,你对你这个学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状况了解多少?又比如任课教师,你是否想了解一下你的某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于你班的学生?对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否有效?对于这些,也的确应该加以把握。不妨做个小型的专题调查:问卷式的调查,或者谈话式的调查。通过汇总,用一定形式的数字(百分率,或者程度等级,或者分值)呈现学生的需求,呈现某一现象或行为的严重性,之后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反思,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最后,把整个调查、反思、整改、效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份非常贴近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非常有生命力的调查研究报告。用数字说话,让自己的研究严谨一些,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就是教育科研的“科学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使工作具有了科研含量,并不是感性的“想当然”。(4)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这就是对学生个人的个案研究。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就是一个对于个别团体的研究。(5)思考分析。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促进思考。因为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所以研究也好,探索也好,都是伴随或依赖思考的。可以说,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科研。

3.材料的积累与整理。原始(过程性)材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应该说这是我们科研管理的薄弱环节。整个材料的汇总整理包括:“前期准备、过程性工作、后期跟进”等原始的、详实的文本、图片、影像等所有的资料。资料整理积累要注意坚持及时、细致、真实、全面的原则。

4.研究效果的适时监控。这是课题研究的根本性工作,不论是计划、措施,还是方法、管理都是为了效果服务的,所以效果的跟踪监控是最主要的。大效果是由若干小效果组成的,最终效果是过程性效果的积累。在研究过程中要畅通信息反馈的渠道,及时总结取得好效果的经验,随时纠正导致不良效果出现的原因,以保证研究课题在具有实效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三)后期:成果的物化。要做实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研究成果的科学分类。

1.成果内容。就成果的内在成分看,研究成果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1)显性成果。从教师层面讲,是指在“教”的领域,教师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旌,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等等。从学生层面讲,是指在“学”的领域,能够看得见的学习行为改善、态度的优化、学习成绩的提高,班级面貌的改观等等。

(2)隐性成果。是指教师、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兴趣、动机、精神面貌的变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等等。其实,这才是最终的、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隐性成果可以调查数据的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

2.成果形式。就成果形式讲,课题研究成果可以用课例、经验、教学反思、故事、调查数据来呈现。最终的成果呈现形式,是完整地、有条理地将上述在研究期间形成的阶段成果进行汇总,以“×××课题研究报告”来呈现。课例、经验、反思、故事等阶段成果形式与最终成果形式如同“珍珠”与“项链”。

第二件事是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自下而上的,先小问题,再子课题,后总课题,它与方案的制定刚好相反。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研究报告建立在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血肉丰满,而不会假大空。总报告后来居上,分报告逐一更上,不断充实、印证、支撑着总报告,这样就形成了研究报告集,这就是终结性成果中的一种,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两个部分。对于课题研究报告,不必搞得繁琐、复杂,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内容即可。

第三件事是结题和推广。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是将方案、研究报告、档案材料、研究成果等对照起来,看看彼此是不是一一对应,且互为因果关系。并要做好结题的相关准备,申请鉴定验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成果,进行下一轮研究。

下载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08年秋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来(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课题研究“感恩从小事做起”

    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王管完小王永刚一、活动主题名称: 感恩从小事做起 二、设计意图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从课题研究到常态课的回归 课题研究,对于我们来说,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听了这次的课题结题会,有展示课,有专家点评,有课题交流,有专家讲座。大概了解了课题研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

    XX年小课题研究座谈会讲话稿

    XX年小课题研究座谈会讲话稿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市教科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这一目标,以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地开展了各项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小......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体方案及成员任务分解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体方案及成员任务分解 2013年11月28日 成员:张子伟谭梅英沈发强鲍冬梅赵永全韩兴平谢远兵 一、2013、9——10 选题论证(已完成) 二、2013、11 开题、制......

    从“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看课题研究(五篇材料)

    从“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看课题研究方永进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兰塘小学324404 联系电话: ***(手机)电子邮箱:137552755@qq.com 摘要笔者作为浙江教育资源网“农村青......

    以任务促学 以视频促助教 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

    《以任务促学 以视频助教 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作者:马恩辉单位:滁州市南谯区大柳初级中学2008.6一、问题的提出2006初年农远工程在我区实施,我区各农村初中都因......

    XX年秋季开学典礼发言稿:成功 从这里起步

    XX年秋季开学典礼发言稿:成功 从这里起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金菊盛开,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收获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年,开始了求知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

    听《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讲座心得体会

    听《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讲座心得体会 听《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讲座心得体会2015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