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五篇]

时间:2019-05-12 05:1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第一篇: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摘要: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人民相联系,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旺发达,可见教师任务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在本文列举了现代农村高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改变现状向我校教师和学校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自我意向;态度;指导;关爱;尊重

一、学生现状

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人民相联系,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旺发达。我来农村中学任教有一段时间了,对目前的在校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基本状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我们学校,其实不只是我们学校,几乎是我所了解到的所有农村高中学校的“主题”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点:

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知道自己学习倒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同学就是为了拿个毕业证,期望着将来找一个好点的工作,比较现实,当然是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就是这个人之常情,让很多同学只等着天上掉馅饼,平时根本不努力,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平时不学习,只想着如何吃、如何穿、如何玩,等到期中期末考试了,就等着老师划划考试范围,透露些题目,六十分万岁,从不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文化素质。

2.不知怎么去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在被迫的情况下当然不会静心去学习,也谈不上什么会不会学习。对于为数不多的一些同学,学习态度还挺好,决心也挺大,但就是不知怎么去学,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较低。

3.“自我意象”有缺陷。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而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简而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某种人的标准去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子的人。比如: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失败型的人时,那么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于机遇也完全对你有益,你还是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来证实自己的失败。就拿我上课时所接触到的同学来说吧,每当讲到一个他们认为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就叫道:“老师这个你别讲了,我们的接受力是很差的。”他们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很笨的人,其实通过与他们接触,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很聪明,依他们的智力理解这些问题是根本不成问题的,可他们由于自我意向的不当,就根本不去静心思考。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人的自我意象是至关重要的,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某件事的结果,甚至于人一生的命运。

4.日常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较差。在学校里经常见到学生随手扔垃圾、讲话粗 鲁、随便骂人、给同学老师起外号、进办公室不喊报告、班级工作互相推诿、打饭时拥挤不排队等现象。不会宽容和礼貌待人,同学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之间难免矛盾重重,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何谈步入社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当然,对于处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不甘受各种行为规范、纪律的约束也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太过自由放纵,将来后果不堪设想。

5.自我约束力差。在学习上表现为,同学也想学习,但坐在位子上一小会就坐不住了,不自觉地注意力就分散了;在生活上表现为,大部分同学也意识得到父母挣钱不容易,也想省着点花钱。但面对这么多吃的穿的玩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钱包了,往往是“借东家还西家”,能想到但是做不到。

6.太过自我为中心。凡事只会考虑到自己,不会站到别人的立场考虑来问题。作为班主任,遇到最多的就是两同学闹矛盾,其中一个同学跑来告状,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诉说别人做得如何如何不好,怎么怎么不对,自己受了大委屈,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却只字不提。等你指出他本人哪里也做得不好时,他不完全赞同,心里装得最多的还是别人的愤恨。平时对班集体也不太乐于奉献,有什么任务交给一部分人时,总是借口说自己有事没时间,为什么不让某某做却让我做等等。当同学或老师有错时,他们会大加指点、批评,可自己有错时就不提了,或者是根本意识不到。

7.少数学生迷恋网络,甚至歌厅舞厅等场合。有些同学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上网,男生主要是打游戏,女生QQ聊天、约网友等,完全沉迷于一种虚幻的精神世界中。网络当然有它好的一方面,但也潜伏着危机,关键看你如何去利用,可现年龄阶段的这些学生自制力和判断力还是不高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事。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形成原因分析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学生,他们之所以会这样,也是有一定的根源的。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1、现行教育机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教育内容的缺陷:现在的教育内容固然很系统化,但在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用化的今天,其内容已显得那么的空乏:知识教育过于专业化、文字化;能力教育单一化;社会、人性、心理方面的教育更是空白。

②考试机制的缺陷:只进行单一的笔试方式的考核所得出的简单数据,掩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误导教师、家长及社会其它成员对差生产生错误判断,使他们轻易就产生失望情绪,导致歧视的产生。

③升学制度的缺陷:目前尚存的逐级收缩的升学制度是有悖于教育的宗旨的,使教育退化成了一种淘汰人选的手段,仅以分数作为选择条件的学校,必定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直接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而等级划分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方式,是一种消极的管理手段,从而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这种淘汰制给学生、家长、教师带来的压力大过动力。这些负作用有的直接作用于学生本身,有的作用于教师、家长,又最终转嫁到学生身上。

④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参照升学制度建立的教师考核制度,几乎都以学生的成绩来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引导并迫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分数上。能力培养、心 态培养被许多教师弃之脑后,人为地造成“低能”现象、“书呆子”现象,使差生真的“差”。而当学校对老师进行排名列序的奖优罚劣时,受歧视的教师便把这些转嫁到差生身上了。受到学校批评而不去批评学生的教师极少,毕竟这样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不多。

2、家长、教师、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这类学生的错误认识受自身能力的限制,许多家长、其它社会成员只看到了升学--考重点--找好工作的“黄金之路”,认为走不上这条路的学生便是差生,便没有前途,便因此对子女产生失望情绪。倘若差生是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或学生时,弱者便给自己带来诸如生活负担、面子无光、名誉受损、工资减收等损失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痛苦,绝大部分人在本能的驱使下,将把失望、羞愧、痛苦转嫁给弱者。有些人对差生的能力、潜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纪律因素的差生,其能力、潜质与成绩好的学生并无差别。有些人把学生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本身,认为在外部条件相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理所当然是学生天资或者自我教育决定的。其实并非如此。科学家对人的脑量及智能研究表明: 除了极少数人有超常智能或大脑缺陷,绝大多数维持在较为接近的水平线,特别是中小学生更是这样。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是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质,而这种本质潜能必然现实化。也就是说,即使很差的学生他们也有好的“微量元素”,是可以被转化的。可是,在现阶段,又有多少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去注意被划为“差生”的好的“微量元素”?更别谈去转化了!即使是智力因素的差生,将来在社会上也应该会有一席之地,而不应该被大家否定得一无是处。对任课教师而言,差生往往耗去老师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当老师的能力有限而徒劳无功或本来就不愿多花精力去转化时,差生就成为教师被学校考核时的包袱,这时要想差生不受歧视就很难了。

生活在一个被周围人所否定所歧视的环境中,何谈自信?没了自信,一个人何谈什么创造与发展?

三、参考性建议

来我校的大都是以前在初中时因学习成绩差而缺少老师同学的关爱,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些歧视与否定、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的学生。而受此影响,原本属于他们的天赋和能力也就被无形地磨损了,本应平行健康发展的心理、道德等方面也相应受损。所以他们现在的表现让我们很多人认为没素质、没教养,甚至是“朽木”,让人头痛。可是,他们真的是“朽木不可雕”吗?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希望,都是祖国的未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放弃希望。他们毕竟还是青少年,还是学生,可塑性还是很大的,既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就应当尽全力来帮助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找回多年来失去的自己,变得有理想、有斗志、有才气,让他们也能成为大家羡慕、赞赏的对象。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得到,我想我们是功不可没的,不为荣耀,就为责任!

对于现行的教育机制,仅靠我们小部分人的力量几乎是无法改变,顶多只是提提建议,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他们过去与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对策。对此,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教师方面:

①唤起自信之心,树立远大理想。唤起学生的自信之心,树立远大理想,进行“我能行”教育,这是最急迫要解决地一点。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学生曾是班上的“另类”,他们饱受冷潮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这要求教育者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灵魂的搏斗”,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新点燃。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客观评价现实。

激励学生自尊感和自信心,我们应当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堂堂正正做人,克服其低人一等、行为偏差、自暴自弃等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态势,让他们在被别人接受、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接受自己,在细微的进步中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生批评的话听得多了,一句表扬很可能唤起他长眠于心中的热情。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发他们进步的心理动力。

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强化、扩大其“闪光”的行为。如对他说,“我觉得你在进步”、“你很聪明”、“你在某某方面还真了不起”“你有这方面的才华”„„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积极性,最终挤掉其不良行为。并使他们意识到进步是主观认识的改变和发奋努力的结果,而非偶然发生或外部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另外,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般都有一定的特长,鼓励他们多表现,并继续发展,适时给予表扬与赞赏,这样也会对恢复学生自信心有所帮助。

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弱势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我们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把他们当朋友看待,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③进行学法指导。

很多同学现阶段是不知怎么去学,学习效率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多给学生谈谈学习方法,如何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好的,要适时复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特别是要勇于向老师提问。

其实,学法指导不光是指学习书本知识的指导,书本以外的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去学习鼓励学生去学习,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争取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④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一个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望,让学生佩服服你,必需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一是作人的基本素质,二是较高的专业素质。平时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要特别注意。因为学生的模仿力特别强,老师若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学生就有可能很快地学会。另外,学生也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师不好的习惯,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从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良师的必要条件。

对于以上这几点,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做得还是挺好的,但也有一小部分老师平时说话、做事有时不太注意影响,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有一些老师好像是对一些学生“放弃”了,感觉无能为力等等。对这些学生要做到如上几点,确实是有难度,正因为有难度,所以我们更要挑战困难,挑战困难不是更有意义吗?

2、学校方面

①多开展活动并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这是我们所公认的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在初中阶段受实际上的应试教育的“迫害”,学生的能力、特长得不到相应地发挥,在这里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同时,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让他们尽快地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更快地树立丢失的自信心。

同时,不要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太过严格、苛刻,以免再一次上演他们刚刚经历过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伤害已经不少了。②增开多种选修课。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当然主要靠学生个人,但仅靠他们自己,这种效果还不太好。有可能只是三分热度,导致半途而废,我建议学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增开多种选修课,对学生加以引导,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也意味着对老师将会有更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要学习的一生,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自己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正所谓“教学相长”。

③多开展道德、法律教育课或活动。从学生现在的表现来看,他们的道德水准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法律意识确实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但若学校也能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如常邀请专门人士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关于道德、法律的作文竞赛或论文竞赛等等,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

④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心理学表明,人有了心理负担,只有想办法释放出来才可以减轻或者解脱。为此,学校要设有心理健康辅导站,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档案室,编印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如《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的心理分析》、《学会学习》、《我的学习动机》、《如何面对挫折》、《异性 交往的准则》等等。学校还要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定期由专职的教师负责咨询服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⑤多与公司联系,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有些同学进入公司后感觉学非所用,可能他们的认识有点片面,其实人学习的各种知识,有的是直接、快速地影响到你的行为与思想,有的是间接、长远、无形之中影响的,反正学的知识是多多益善。但一个人总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实际工作的需要下,若能掌握一些更能直接适用于工作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就更好了。学校要多与公司联系,并适时调整课程设置,这样对学生的切身利益会大有裨益。

⑥.有条件的话,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师生自由发表言论。

在现实中,即使师生、同学关系已经很好了,同学有些心里话、有想不通的问题等,可能还是不敢或不愿向熟悉的老师、同学诉说来寻求帮助。若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师生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发表言论,这样人和人之间说话就会无拘无束,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成为学生创造研究的“健康舞台”。另外,网络平台和现实辅导相结合,想必效果会更好。[参考文献] [1]王石兰 王钰城主编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的实践与理论百家出版社 [2]周跃良主编中国活动教育与发展 电子工业出版社 [3]陈震班主任新思维

第二篇:农村幼儿园现状分析与建议

农村幼儿园现状分析与建议

自2001年,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农村幼儿园也被卷入了这样的一个热潮之中。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也在广泛吸取经验,寻求和探索自身发展之路。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农村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审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还依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体制不顺,它不属于公办幼儿园也不属于名办幼儿园,而是村办幼儿园,村办幼儿园经费的来源依托村委支持,由于体制不清,关系不明,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扶持,所以发展依村委的重视程度不同而造成了园所间的不均衡性。

其次教师工资待遇低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欠缺。

再次家庭教育因素。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不予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家长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步伐。但不同的幼儿园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正视现状,寻求幼儿园发展之路,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执照客观因素,必须立足本园实际,针对园所现状,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发展。

我于今年九月刚调入义井幼儿园,义井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地区,近几年随着农村新建高标准幼儿园的兴起和私立幼儿园的不断增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等原因,家长选择的空间增大,而义井幼儿园的园所设施滞后,收费又低又没有公办园财政拨款的优势,又没有私立幼儿园的机制灵活,加之村委的投入力度不够,致使幼儿园的处境十分尴尬。近几年生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上学期145人下学期155人3006年上学期84人下学期121人20007年上学期74人下学期88人2008年上学期104人)因此,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园所环境的改善,而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当前我园共设大、中、小年龄班共5-6个,教职工共9名,每班配备一个教师,后勤、食堂、会计、保健等岗均需兼职,也没有专门的保育员。教师的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村委每月付教师工资每人330-340元),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从9月份我到义井幼儿园工作先后有2名教师辞职,招聘教师成了我很棘手的问题,通过网上报名、登报招聘的方式吸引了几位年轻、学历、专业对口教师,但由于工资待遇太低,很难保证不流失。

再次,生源素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义井地区的外来人口居多,本地及条件相对好的外地人口基本选择环境相对优越的幼儿园,而入本园的幼儿多数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予关注,为了孩子顺利入小学,将孩子直接送人中班或小班,孩子的行为习惯及素质相对较差,从而成为影响保教质量提升的一个因素。

第四,家长的观念。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我园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幼儿园要发展,管理师关键,只有立足园所实际,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构建一套适宜自己发展的办园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园所发展的步伐,针对我园的现状及园所实际,我们将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用自己良好的服务赢得社会及家长的信赖、支持。

针对多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够重视及认识偏差的现状,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宣传橱窗、调查问卷、设立家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动,组织、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价值,引导家长逐步的转变教育观念。其次,从家长关注的问题入手、细节问题入手、提高幼儿园保教服务质量,让家长满意、放心。如:入园中午就餐问题,为了给家长提供便利,我们开设了午餐服务。为了方便家长工作我们适当调整离园的时间(推迟20分钟)。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不放松每个细节,从“规范”两字入手。真正把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作为教育的内容。如:幼儿的礼貌教育、卫生习惯的养成、生活方面的护理等,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入园的变

化。再次,从教师入手,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教师的态度、言行、工作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因此,我们注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在园营造出一种健康、规范、有序的园所环境。赢得了家长的信赖与支持。

2、加强课程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当前,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理解还存在误区,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以“读、写、算”为主。而往往忽略了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纲要》新《课程指南》精神,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同时通过活动也帮助教师要进一步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理解《纲要》的目标、内容和教育价值。其次,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形成自身特色。针对农村幼儿园的现状,我们坚持从“农”字入手,充分挖掘周边农村资源,提出四项开发策略:一是利用农村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农作物为资源;二是利用农村家庭生活的废旧物品为资源;三是利用大自然资源;四是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将确立具体课题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3、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需要出发,灵活培训:根据园所实际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制定培训内容。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最基本、最实用的内容传授给教师。坚持学用结合,根据教师最困惑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培训工作。如:新教师入园最棘手的就是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我们采用帮、带、亲自示范的方法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制定近期的发展目标及规划,让教师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其次,围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开展研究,培训,突出培训的时效性。

其次,发挥教师本身的资源优势,在园内开展自培。如:青年教师在英语方面有独特的有事,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园开展英语教学,我们提供平台在园内开展自培活动,逐步引导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再次,针对教师整体薄弱的方面进行培训。如:通过教学我发现我园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薄弱。针对问题我一方面亲自深入教学做示范,另一方面聘请专业教师进行音乐知识的培养。只有针对园所实际,把最需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供给教师,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三篇: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很薄弱,发展不平衡;文化队伍建设步伐虽然也得到了加

快发展,但多数乡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还不够全面,普及率不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有待于加快步伐,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艺术人才大量缺乏;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还很有限,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

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不够专业化、规范化。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 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看电视、打牌、上圩、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在各县、乡镇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牵涉到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资金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正确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应更加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开展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乡村两级还应努力争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及外资投入或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 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还农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需要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将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有的是从其它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 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

(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全民文化大氛围的形成

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的功能,对于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以娱乐健身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健身舞活动正在全县各地红火展开,效果很好。今后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予以丰富、范围上予以扩大、内涵上予以提升。要进一步发展祠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载体,开展歌咏、朗诵、读书等活动,举办邻里节、老人节、票友会、社区文化节、乡村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引导乡与乡之间、村与村开展友好健康的文艺比赛或文化联谊活动,进一步推广激情广场大家跳活动,引导广场活动往歌唱、戏曲类扩展。挖掘恢复民俗特色和乡村传统艺术,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争创地方文化品牌。发挥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和民间艺人、文化名人的作用,指导、培训群众提高文艺鉴赏力和活动参与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建设文体公园和室外体育场所,让文化活动形成集中效应。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因此,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文化事业繁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财力人才经济的有效保障以及全民的共同参与,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对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

对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

摘要: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为保障劳动者在就业期间劳动保护和退休后正常生活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稽核是国家和劳动保证部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赋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但由于社会保险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险 稽核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前言: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既是维护基金安全、保持社会保险事业规范、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保险诚信机制建设、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理念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操作阻力和环境阻力。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稽核的思路和想法。

1现阶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险稽核的执法环境缺乏社会的支持

由于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环境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原因,以及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特别是全国各地区执行社会保险有关业务的标准的不规范、不统一,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之国家有关的税法和其他法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对违法用工单位的震慑力明显显弱。这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同有直接关系。如国家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明确详细地规定了一些违法行为按构成犯罪而追究刑事责任。而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违法方面的处罚规定上明显较弱且缺乏连续操作的实用性。因此这也是多年来一些用工单位把“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屡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今天,诸多劳动者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淡薄,缺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有的农村劳动者为了不愿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应该由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部分甚至和用工单位签定私下协议自愿放弃用工单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的权益。助长了用工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

1.2概念混淆,以少申报

有的单位以“实发工资”与“ 实领工资”相混淆,变相降低缴费工资基数。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以单位实发工资总额构成的,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构成,而有些企业单位是以扣除个人负担的养老保险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部分后的实领工资作为单位的缴费基数,很显然,是把工资总额实际构成等同于职工领到手的实领工资缩小了工资总额构成内涵。

1.3领导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社保机构重资金到账,轻基数稽核;重养老金拨付,轻生存调查。社保稽核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普遍空缺,从而使不规范行为的滋生成为可能。

1.4稽核人员少

按稽核办法,实施稽核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稽核人员共同进行,由于目前社会保险部门常常普遍存在人员少的问题,而且身兼数职,很难抽出两人办理稽核工作。

2对改变稽核工作难题的几点建议

2.1、充分认清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目前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拓展,企业瞒报、漏报和基层社保机构漏核社会养老保险费基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险费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权益。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健全对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势在必行。必须通过对参保单位实地稽核,掌握参保单位瞒报、漏报、漏核缴费的基本情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健全措施,严密规章,全面查堵社会保险费“跑、冒、滴、漏”的现象,通过边稽核边整改,做到应收尽收。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征缴、轻稽核”的做法,建立起以稽核促征缴、以稽核保征缴的新机制。长期以来,社保机构的工作重点往往集中在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上,社保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和精力就是下企业催缴养老保险费, 重资金到账轻费基稽核,重养老金拨付轻生存状况调查,从而使征缴中不规范的行为滋生蔓延,这些“重收轻核”不良后果的显现,促使我们思考必须进一步改进社保工

作。

2.2、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识

稽核工作也是一种执法活动,2003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是社会保险稽核的“基本法”,是统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践证明,这些法规文件为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稽核人员在稽核检查中,要从大局出发,站在维护国家和参保人切身利益的高度,把每一次稽查都做为宣传、落实《办法》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翻翻帐本、报表就了事。通过扎扎实实的稽核工作,来树立依法征缴保险费的权威性,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打造良好的社会保险工作形象。企业瞒报、漏报社会养老保险费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参保意识和行为密切相关。为了切实增强企业法人代表对依法参保的思想认识,必须稽核与教育并重,促使企业法人代表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改变过去不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能少缴则少缴,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较好的遏制企业瞒报、漏报缴费费基现象的发生。

2.3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

为了适应社保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尽快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廉洁高效的社会保险稽核队伍。所谓素质高,就是要求稽核人员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不但要坚持原则,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社保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方法。所谓专业化,就是要求稽核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资格。不但要具有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会计规则和有关会计、审计的其他法规。对这支队伍要重点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考核,以不断增强廉洁公正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学习、自我超越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保事业健康发展。3重视社会保险稽核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基金是是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根本保障,社会保险基金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的首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保险作为劳动制度改革的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并为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高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保险立法工作的滞后。相关法规操作细则的不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险征缴现状还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影响征收的瞒报、漏报和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还存在不止。如何行之有效的规范社会保险的缴费行为,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法治公平的良好环境。是我们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所以,社会保险的稽核工作就是这其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加强稽核审查不仅有利于保险制度的落实和保险金的正常发放,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长治久安,如果这项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就会造成社会上许多人的不满和动荡,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社会保险的稽核工作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落实的重点内容。

结语:社会保险是国家对于劳动者保护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维护为整个社会劳动者权益的工作,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在实施中的一些漏洞和缺陷,也导致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保险的稽核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加强对问题的重视和分析,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当前整个保险行业面对的共同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冲,对社会保险稽核问题的几点建议,扬州晚报,2011

[2]郭奕宏,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重要性,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五篇:农村土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目录

目录....................................................................................................1 摘要....................................................................................................2 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2 2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2 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3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3 3.2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3 3.3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3 3.4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3 3.5用地行为违法多..................................................................................................4 4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4 5复垦整理废弃旧宅基地的几点建议.................................................4

5.1废弃旧宅基地复垦整理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村规划建设........................4 5.2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4 5.3尝试土地置换,促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5 5.4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5 5.5加强废弃宅基地复垦的研究工作.........................................................................5 6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6

6.1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6 6.2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7 6.3几项具体措施。..................................................................................................7 参考文献.............................................................................................9 农村宅基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改善广大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一方面是大量良田被占,耕地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大量旧宅基地被废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了解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状况和开展农村荒旧宅基地的复垦工作,对于我国这个人地关系紧张的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重庆当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需紧张的情势下,农村宅基地复垦意义重大。

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

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的在国家或集体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宅基地包括建筑物的基地以及附属于建筑物的空白基地,一般是指自然辅助用房、庭院和历年来不用于耕种的生活用地以及生活用房中的生产场地。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应及于地下。

2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

截止2001年底,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达16亿hm²。而同期废弃的荒旧宅基地面积约10%,即160万hm²,约占同期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另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资料分析枯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平均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地152 m²计算,今后每年约有183.6万hm²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如果对这些荒旧宅基地资源进行复垦,将大量增加我国的后备农地资源。

据估计,目前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面积的70%(即117万hm²)可以复垦为耕地。按年亩产粮食500kg计算。每年可新增粮食87.5亿kg。余下30%可以复垦为其他农用地或整理为非农业建设用地。若复垦增加的50万hm²耐农用地用于发展水产、果园和畜禽养殖等, 亩产值按1500元计算, 可新增产值102.5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有着很大的潜力。而目前这些潜在的资源大部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始终是基层土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措施,宅基地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秩序明显好转,地方法规制度建设成效较为显著。但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在用地及管理上,仍存在分布零散,点多面广,户均占地面积大,宅基地管理粗放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据国土资源部显示,截至2004 年10月31日,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当年新增村庄建设用地38.20万亩,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中国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不降反增,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85 m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3.2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及农用地转用制度的严格执行,各地宅基地管理法规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及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需求总量大大减少。同时,因为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快了“空心村”改造,使得新增宅基地比例也相应地下降。

3.3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郊结合部宅基地流转空前活跃,但流转活跃程度及流转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近郊较远郊更为活跃,离城市中心距离越近流转越活跃;工业区、农场周边的宅基地流转较为活跃;同时近郊主要是以宅基地和农宅的短期租赁形式进行流转,远郊且风光秀丽区域主要是长期租赁及宅基地和农宅买卖形式进行流动。

3.4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

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 村内结构疏松, 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环境质量低劣。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合理控制和正确引 导, 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3.5用地行为违法多

选址的盲目性、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不批亦占用,土地审批不合法、一户多宅、一户占用多处房屋,这严重地违反《土地管理法》第62 条和第81 条的规定, 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

自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法》以来,土地复垦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重心放在工矿业废弃地的复垦上。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1年底,我国已复垦的除工矿用地外的其他各类土地一共才只有60万hm²。而其中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探究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的结果。

1、宅基地的无偿使用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2、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禁止流转,限制了荒旧宅基地的再利用。

3、农民自发作为复垦主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4、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执行缺乏力度。

5、土地法规宣传不够,,珍惜土地观念尚未真正形成。

5复垦整理废弃旧宅基地的几点建议

5.1废弃旧宅基地复垦整理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村规划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做好新村规划建设是决定农村旧宅基地治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农村旧宅基地治理工作的目的所在。新村建设要统筹考虑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及教育、卫生、娱乐等相关功能,与“村村通”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同步,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实现村庄用地集约、功能完善、有利生产、便利生活,起到示范作用,拉动村民住宅尽快向新村集聚。5.2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

在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实际操作中必须引入村民参与机制,以弥补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从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及时公示项目规划建设 方案,在项目立项、前期踏勘、总体规划、旧宅基地收回、实施后新增耕地的分配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等重大问题,应积极吸纳村民的建议。形成方案后,应及时公示。有关事项的讨论结果和执行情况要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开,使农民群众在农村旧宅基地整治中获得充分的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以理顺村民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推动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从根本上杜绝空心村现象的再产生。

5.3尝试土地置换,促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

可先行复垦与新村规划连接的部分,根据新村建设的需要由复垦单位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做到“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优先安置搬迁户,由于未发生土地用途改变,国土部门可无偿办理宅基地手续,然后对腾出的其他土地进行复垦,使其成为耕地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这样既解决了搬迁户重建用地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新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费用问题,又有利耕地保护和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5.4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

随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和新一轮村镇规划的修编,大批村镇将实施旧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庄面临村居合并。因此,在旧村改造之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搞好调查研究,做好旧村改造规划,切实把本村本镇独有的诸如古宅、古楼、古庙、古碑、古窑等古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甚至一面具有独特风格承担着历史文化延续和记忆的破旧古墙也要保护好,做到以不动为主,以不拆为先,能保留的就保留,能不拆的就不拆,防止因盲目拆建造成永久性的遗憾,确保具有本地特色和体现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建筑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线。5.5加强废弃宅基地复垦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农村旧宅基地整治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方面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理论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宏观背景下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内涵的研究,并从相关学科中寻求对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完善、系统的理论依据;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和空间布局的研究比较缺乏;要注重探讨适合于不同研究尺度、不同经济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力求使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更好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 5 践工作方面,要加强农村旧宅基地整治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农民的意愿,在建设新村的同时,确保原有的建筑文化不丢失;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域、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现有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空间形态,探索积极有效的农村旧宅基地整治模式;要加强对农村旧宅基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多元融资机制以及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推进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6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6.1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我市农用地10381万亩,占84%; 建设用地890万亩,占7%; 未利用地1070万亩,占9%。在建设用地中,农村建设用地762万亩,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537万亩。人均宅基地面积达148平方米,按照户均3.36人计算,户均占地497平方米。目前,我市农村大约有15%的宅基地闲置,合计81万亩。从总体上看,农村闲置宅基地呈现占地面积大、分布散、数量多、情况复杂的特点,主要有外出打工、留旧建新、举家搬迁、一户多宅、生态移民、历史遗留、移民返迁7种闲置类型。

2008年,我市开始农村宅基地复垦试点,累计复垦农村宅基地面积3531亩,仅占闲置宅基地的0.44%,规模偏小,进展较缓。究其原因:

1.资金缺口问题

宅基地复垦主要资金来自土地整理,补助标准一般为每亩1万元至2万元,剩余的投入基本上依靠各地通过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等方式自筹。对于区县政府来说,复垦成本高,经费筹集难。

2.利益分配问题

对于区县来说,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拿到土地交易所的交易价格每亩8万元左右,而宅基地复垦直接成本就高达五六万元。加之区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存在大量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将复垦新增耕地指标以备未来之需,已成为基层政府的普遍考虑,因而乡镇政府对宅基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农民来说,不少人也心存疑虑。

3.认识观念问题

受传统观念、风土习俗、家族势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拆旧房在一些村比 较困难。

4.规划设计问题

宅基地复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没有将宅基地复垦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进行规划与管理,注重短期效益。

5.协调难度问题

主要靠土地部门孤军奋战,水利、财政、交通、规划等部门缺席,复垦难度大,难以保证复垦的质量和效率。6.2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

第一,明确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财产利益,在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特别是在合法前提下获取其应得的宅基地部分增值收益。

第二,完善农村宅基地复垦的补偿机制。第三,合理分配农村宅基地复垦的利益。

第四,科学编制农村宅基地复垦规划,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第五,对新增宅基地进行严格控制。鼓励探索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第六,完善闲置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6.3几项具体措施。

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跨省交易试点。受国家法律法规限制,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尚不能跨省交易,如果能够争取国家支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既可以满足沿海地区建设用地需求,也能实现复垦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复垦进度。

2.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推动“农民新居” 建设统筹起来,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逐步改变生活方式。

3.完善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相关法规。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强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立法调研,从法规上确保复垦各方的利益,保证复垦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4.加强宅基地复垦调查统计工作。开展农村宅

基地闲置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地块权属、面积、位置、分布、用途、7 户主等现状,确保数据信息的详细、准确、可靠,为科学分析决策和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5.建立责任约束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补助奖励力度,按工作实绩对宅基地复垦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立宅基地复垦与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等机制; 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超额完成复垦任务,对新增耕地面积作出贡献的乡、村两级表彰奖励; 拿出部分经费,对直接参与工程实施的村干部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罗林涛.关于旧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9(5):173-175.[2]汪庆.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J].科技创业,2005(17):14-15.[3]孙莉苹,龙茜.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J].农业经济理论研究,2009(9):06-08.[4]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财贸处.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J].新重庆,2009(11):20-22.

下载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高中现状的分析与建议[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议唐庄初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关键在德育,而德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纲要......

    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2002-11-16 11:54:52)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在教材方面的成果。虽然新教材在语言知识方面降低了难度与要......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小王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 47 % ,这意......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 47 % ,这意味......

    农村两委关系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村工作实践证明,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简称“两委”)关系虽小,但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战斗力能否有力发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困扰当前农村、制约......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现状与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危害......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作者:牛虎兆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