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中年级组决赛试题详解
2007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读者评选活动中年级组决赛试题解析
1.计算:379×0.038+159×0.00621+3.79×0.121=________。一级提示:直接计算肯定有困难,所以必然有巧妙的办法。
二级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巧算的意识和积不变性质的应用。题目分析:答案为1.59。
379×0.038+159×0.130621+3.79×0.121 =3.79×0.088+159×0.00621+3.79×0.121 =3.79×(0.038+0.121)+0.159×6.21 =3.79×0.159+0.159×6.21 =0.159×(3.79+6.21)=0.159×10 =1.59
2.用7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在所有可能的拼法中。大长方形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厘米。
一级提示:共有哪几种不同的拼法?
二级提示:怎样拼才能使大长方形周长最短? 题目分析:答案为38。
要使所摆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应使7个小长方形有尽可能多的边重合。只有如下的3种摆法:
图1的周长为(3×7+4)×2=50厘米;
图2的周长为(4×7+3)×2=62厘米;
图3的周长为(3×4+4+3)×2=38厘米。
显然,在所有的拼法中,大长方形周长的最小值是38厘米。
3.有22个装乒乓球的盒子。如果不管怎么装都至少有4个盒子里的乒乓球数相同(不装算0个),那么装球最多的盒子中装________个乒乓球。
一级提示:这道题目使用了什么原理? 二级提示:怎样使得装球最多的盒子 题目分析:答案为6。
这是一道抽屉原理问题。应从最不利的情况入手。根据“不管怎么装都至少有4个盒子里的乒乓球数相同”,考虑特殊情况:盒子里的乒乓球数尽量不相同,并尽量使球数相同盒子的数目都达到3个。
设每个盒子最多装x个乒乓球,则每个盒子中放的球数有O,l,2,„,x共x+1种,要使至少有4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数相同,则22=3(x+1)+1,解得x=6。
4.取一张狭长的纸条,扭转半圈并把两端接在一起。形成如图所示的“缪比乌斯带”(缪比乌斯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请问:如果沿着这条带子的正中央剪开带子,纸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答________。(提示填:两个分开的细纸环;两个细纸环,一个套住另一个;一个更大的细纸环或一条更长的纸条)
一级提示:可以从纸环的一个地方出发,走一圈,看看能够走到哪里。
二级提示: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剪一张纸,实际操作操作看。
题目分析:答案为一个更大的细纸环。
这是一道著名问题。动手操作容易得出答案。得到的将是一个更大的细纸环。
数学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曾提出,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条,首尾相粘,做成一个纸圈,然后只允许用一种颜色,在纸圈上的一面涂抹,最后把整个纸圈全部抹成一种颜色,不留下任何空白。你想想,应该怎样粘这个纸圈?
如果是纸条的首尾相粘做成的纸圈有两个面,势必要涂完一个面再重新涂另一个面,不符合涂抹的要求,能不能做成只有一个面、一条封闭曲线做边界的纸圈儿呢?
对于这样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数百年间,曾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都没有成功。
后来,德国数学家缪比乌斯对此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长时间专心思索、试验,也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被这个问题弄得头昏脑涨了,便到野外去散步。新鲜的空气,清凉的风,使他顿时感到轻松舒适,但他头脑里仍然只有那个尚未找到的圈儿。
一片片肥大的玉米叶子,在他眼里变成了“绿色的纸条儿”,他不由自主地蹲下去,摆弄着、观察着。
叶子弯取着耸拉下来,有许多扭成半圆形的,他随便撕下一片,顺着叶子自然扭的方向对接成一个圆圈儿,他惊喜地发现,这“绿色的圆圈儿”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圈圈!缪比乌斯回到办公室,裁出纸条,把纸的一端扭转180,再将两端粘在一起,这样就做成了只有一个面的纸圈儿。
圆圈做成后,缪比乌斯捉了一只小甲虫,放在上面让它爬。结果,小甲虫不翻越任何边界就爬遍了圆圈儿的所有部分。缪比乌斯圈激动地说:“公正的小甲虫,你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个圈儿只有一个面。”
上面说的游戏,只有把白纸条粘成“缪比乌斯圈”,才能按要求完成。
做几个简单的实验,就会发现“缪比乌斯圈”有许多让我们惊奇有趣的结果。
如果在裁好的一张纸条正中间画一条线,粘成“缪比乌斯圈”,再沿线剪开,把这个圈一分为二,照理应得到两个圈儿,奇怪的是,剪开后竟是一个大圈儿。
如果在纸条上划两条线,把纸条三等分,再粘成“缪比乌斯圈”,用剪刀沿画线剪开,剪刀绕两个圈竟然又回到原出发点,猜一猜,剪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一个大圈?还是三个圈儿?都不是。它究竟是什么呢?你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就知道了。
数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拓扑学”,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时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的,“缪比乌斯圈”变成了拓扑学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
5.A、B、C、D、E五人坐在一起聊天。小明想知道这五个人的年龄和。可五人都没有直接回答。E说:“A、B、C、D四个人的年龄和为101岁。”D说:“B、C、E三个人的年龄和为105岁。“C说:“A、B、D、E四个人的年龄和为115岁。”B说:“A、D、E三个人的年龄为和80岁。“A说:“A、C、D三个人的年龄和为66岁。”请问:五人的年龄和是________岁。
一级提示:这类问题比较基本的方法是列方程。
二级提示:分别求出五个人的年龄,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不过题目问的是五人的年龄和,是否有更简单的办法?
题目分析:答案为143。
这是一道应用题,考察的是同学们整体观察的能力。
将5人说的话列成下表:
A B C D E 年龄和 1 1 1 1 101 1 1 105 1 1 1 1 115 1 1 80 1 1 1 66 从整体看问题:A共用4次,B共用3次,C共用3次,D共用4次,E共用3次。所以,将B、C、E再补上一次,A、B、C、D、E就各用4次。所以五人的年龄和是(101+105×2+115+80+66)÷4=143。
6.期末达标中,如果甲的语文成绩或数学成绩至少有一科比乙的成绩高,则称甲不亚于乙。在一个有35人的班中。如果某同学不亚于其余34名同学,就称他(她)为优秀学生。那么,这35人中的优秀学生最多可能有________名。
一级提示:极端性原理的题目应当考虑极端情况。
二级提示:怎样分配才能使优秀学生最多?
题目分析:答案为35。
要使优秀学生最多,可将每名学生的长处与其他同学的短处相比较。
取35人为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他们中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都互不相等,并且语文成绩最高者数学成绩最低,语文成绩次高者数学成绩次低,„,这样一来,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语文优于其它34人)自然是优秀学生,语文成绩第二的学生(优于其他33人)数学是倒数第二(优于1人),他也是优秀学生。同理可说明35人可都是优秀学生。
7.27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的各面上分别写着1到27,用这27个小正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大正方体。请根据如图所显示的数据以及下面所给出的条件:
①数9、13和16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数22在9和6之间;
③17紧挨着5和13,但与9不相邻;
④14紧挨着24和27;
⑤数20在14的上面。
推断,从六个方向都看不见的小正方体面上所写的数是________。
一级提示:哪些小正方体位置特殊,应该作为突破口? 二级提示:既然题目这样出,说明答案是唯一的。题目分析:答案为5。
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上之下逐层展开去分析。
首先数9、13和16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C、G代表13和9;
再由数22在9和6之间;可知G、H代表22和9;所以G代表9,C代表13,H代表22。由14紧挨着24和27,可知E代表14。再由数20在14的上面,可知A代表20。
最后由17紧挨着5和13,但与9不相邻,可知D代表17,E代表14,F代表23,B代表5。所以从六个方向都看不见的小正方体面上所写的数是5。
8.在下面的算式中,a,b,c分别代表0—9中的三个不同的数字,那么,数字b是________。abccbaacbba
一级提示:哪些数字是可以首先确定的?
二级提示:列出乘法算式,也许有些事情可以一目了然。题目分析:答案为0。
这是一道数字谜问题。考察同学们的推理能力。首先列成竖式:
从cbaa,及乘积为acbba来看,c=1,所以cbac1ba11ba。
从竖式的十位上看,1ba×b的个位数字是0。
(1)当b≠0时,从十位看,1ba×b的个位数字必是0,只能是a=5,b是偶数或b=5。a为偶数。
①若a=5,b是偶数。从1b5×5=5口口及乘积51bb5看,b<2,因为b0且b是偶数,所以a=5时是无解的。
②若b=5,a为偶数。从算式的千位看,由于15a×5>700,由于不能进位,所以7加几也不能等于l。所以是无解的。
(2)当b=0时,从百位看,1ba×a的个位数字必是9,十位数字必是O,那么a=3。此时abc=301。
9.小明用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如图1,从上面看如图2,那么这个几何体至少用了________块木块。
一级提示:每个位置应该有几层?
二级提示:哪些位置是没有必要放木块的?
题目分析:答案为23。
这道题很多同学认为答案是26块。这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图2中每一格都要至少放一块。其实,有些格不放,看起来也是这样的。
如图,带阴影的3块不放时,小正方体块数最少,为23块。
10.如图,有A、B、C、D四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个大正方形纸盒中。它们之间互相叠合。已知露在外面的部分中,A的面积为144平方厘米,B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D的面积是84平方厘米。那么C露出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一级提示:各部分的长度和面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级提示:如果直接观察困难,可以划分为若干部分。
题目分析:答案为46.25。
这是一道计算面积的几何问题。
首先向左移动正方形B,使它有两边与大正方形的边重合,如下图1所示。
此时正方形B与正方形D露出部分的面积相等,均为(96+84)÷2=90平方厘米。
由于正方形A与正方形B等长,正方形C与正方形D等长,所以图1中正方形D露出的面积为90÷(144÷90)=56.25平方厘米。再计算图2中正方形B中E这部分。H部分的面积是90—84=6平方厘米,E、F两部分的面积和是90,故G、H两部分的面积和是144—90=54平方厘米。
E部分的面积是90÷[54÷6]=10平方厘米。
故c露出部分的面积为56.25-1O=46.25平方厘米。
第二篇:09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三年级组初赛试卷及详解答案
2009“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三年级初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填空题Ⅰ(每题10分,共60分)
1计算:12661264=_____________.2计算:302928272625321_____________.3有一堆红球与白球,球的总数在51~59之间.已知红球个数是白球个数的4倍,那么,红球有_____________个.4老师买了同样数量的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如果老师发给数学小组每个同学1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结果圆珠笔还剩42支,那么,铅笔和钢笔共剩了_____________支.如果△+△=a,△△=b,△×△=c,△÷△=d,a+b+c+d=100,那么,△=___________.6如右图,8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依次放到桌面上,形成右面图形.如果按照自下而上的排放次序将这些正方形依次编号为1~8,那么,标有字母F的正方形编号应该是___________.二、填空题Ⅱ(每题15分,共90分)
750名同学围成一圈做游戏:从某一个同学开始顺时针从1开始依次连续报数,报含有数字7的数(如7,17,71等)或7的倍数的同学击1次掌.如此进行下去,当报到100时,所有同学共击掌___________次.8 小谢要把32张奖状贴到办公室的墙上.他用胶涂好一张奖状需要2分钟,涂好后至少需要等待2分钟才可以开始往墙上粘贴,但是若等待时间超过6分钟,胶就会完全干掉而失去作用.如果小谢粘贴一张奖状还需要1分钟时间.那么,小谢粘贴完全部奖状最少需要_____________分钟.将军和他的12名士兵举行圆桌会议,这12名士兵分别编号1,2,3,……,12.如果开会时,有一名士兵没有参加,参加会议的一名士兵说:“我向右看时,我与将军之间的其他士兵编号之和是
44.”另一名士兵说:“我向左看时,我与将军之间的其他士兵编号之和是32.”已知这两名士兵之间坐着另外4名士兵,那么,没参加会议的士兵编号是_____________.将数字1~6中填入右面的6×6方格,使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标有粗线的23的“宫”中只能出现一次.如果虚线框出的区域左上角标注的数值为该区域内所有数字之和,并且该区域内所有数字互不相同,那么,六位数ABCDEF是
_____________.11 一些奇异的动物在草坪上聚会.有独脚兽(1个头、1只脚)、双头龙(2个头、4只脚)、三脚猫(1个头、3只脚)和四脚蛇(1个头、4只脚).如果草坪上的动物共有58个头、160只脚,且四脚蛇的数量恰好是双头龙数量的2倍.那么,有_____________只独脚兽参加聚会.12将1~12这12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到右图的方框中,每个数只出现1次,如果每个等式都成立,那么乘积ABCD=_____________.答案详解:
一、填空题Ⅰ(每题10分,共60分)
1计算:12661264=_____________.答案:1260.
解答:原式12664126101260.
2计算:302928272625321_____________.答案:175.
解答:原式302928272625321
3128257
431410217
有一堆红球与白球,球的总数在51~59之间.已知红球个数是白球个数的4倍,那么,红球有_____________个.答案:44.
解答:红球个数是白球个数的4倍,所以球的总数是白球的5倍.因此球的总数是5的倍数.
51~59之间.5的倍数只有55,因此总共有球55个.于是白球有11个,红球有44个.
4老师买了同样数量的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如果老师发给数学小组每个同学1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结果圆珠笔还剩42支,那么,铅笔和钢笔共剩了_____________支.答案:84.
解答:如果每个同学发2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2支钢笔,也是每个同学发6支笔,与每个同学1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时发得总支数是相同的.因此剩下的笔也应该是相同的.而每个同学发2支圆珠笔时,还剩42支,那么发2支铅笔和2支钢笔时,铅笔和钢笔也应该各剩42支.于是铅笔和钢笔共剩了84支.因此每个同学发1支铅笔和3支钢笔时,铅笔和钢笔剩下的也是84支.
5如果△+△=a,△△=b,△×△=c,△÷△=d,a+b+c+d=100,那么,△=___________.答案:9.
解答:△△=0,△÷△=1,所以a +d99,即2△△△99.
不难所以△可以除尽99.试算一下发现,△是9的时候,刚好满足条件.
6如右图,8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依次放到桌面上,形成右面图形.如果按照自下而上的排放次序将这些正方形依次编号为1~8,那么,标有字母F的正方形编号应该是___________.答案:5.
解答:显然D是8号.由图中可以看出,C在F的上面,A在C的上面.
又E在B的上面,H在E的上面,G在H的上面,F在G的上面.
于是从下往上依次是B、E、H、G、F、C、A、D.标有字母F的正方形编号应该是5.
二、填空题Ⅱ(每题15分,共90分)
750名同学围成一圈做游戏:从某一个同学开始顺时针从1开始依次连续报数,报含有数字7的数(如7,17,71等)或7的倍数的同学击1次掌.如此进行下去,当报到100时,所有同学共击掌___________次.答案:30.
1007142,解答:100以内,含有数字7的数有7,17,……67,70,71,……79,87,97共19个.
所以100以内7的倍数有14个.
其中既是7的倍数、又含有7的数有7、70、77共3个.
所以满足条件的数总共有1914330个.因此共击掌30次.
8小谢要把32张奖状贴到办公室的墙上.他用胶涂好一张奖状需要2分钟,涂好后至少需要等待2分钟才可以开始往墙上粘贴,但是若等待时间超过6分钟,胶就会完全干掉而失去作用.如果小谢粘贴一张奖状还需要1分钟时间.那么,小谢粘贴完全部奖状最少需要_____________分钟.答案:96.
解答:最省时间的办法就是小谢利用等待的时间干活,不能休息.
于是可以这样安排:先涂好一张奖状;用2分钟;
再涂第2张奖状,用2分钟,然后把上一张涂好的奖状贴到墙上,用1分钟;
再涂第3张奖状,用2分钟,然后把上一张涂好的奖状贴到墙上,用1分钟;
……
再涂第30张奖状,用2分钟,然后把上一张涂好的奖状贴到墙上,用1分钟;
再涂第31、32张奖状,用4分钟,然后依次把第30、31、32张奖状贴到墙上.
这样每张奖状用3分钟,且没有等待,于是用的时间最少.
共用32396分钟.
9将军和他的12名士兵举行圆桌会议,这12名士兵分别编号1,2,3,……,12.如果开会时,有一名士兵没有参加,参加会议的一名士兵说:“我向右看时,我与将军之间的其他士兵编号之和是
44.”另一名士兵说:“我向左看时,我与将军之间的其他士兵编号之和是32.”已知这两名士兵之间坐着另外4名士兵,那么,没参加会议的士兵编号是_____________.答案:12.
解答:1~12的总和是78,有一名士兵没有参加,所以剩下11人的编号总和是66~77之间. 两名说话的士兵之间坐着4个人,如果向右看的士兵在向左看的士兵的右边,那么443276是1165个人编号的总和,不可能.因此向右看的士兵在向左看的士兵的左边,也就是76等于11415个人的编号总和.而11人的编号总和最少是66,中间4人的编号总和最少是10,恰好是76.于是这11人的编号总和是66,没参加会议人的编号是12号.将数字1~6中填入右面的6×6方格,使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标有粗线的23的“宫”中只能出现一次.如果虚线框出的区域左上角标注的数值为该区域内所有数字之和,并且该区域内所有数字互不相同,那么,六位数ABCDEF是_____________.答案:642315.
解答:1~6的数字之和是21,所以每个23方格里的数字是21.
观察右下的23方格,它的左右两列数字之和是9和7,所以中间的数字之和是5,所以第4行第5列的数是4.于是第五列5、6个数是235.第四列第5、6个数是4、5,第六列第5、6个数是1、6.
再看左上的23方格,它的第三列和是11,所以只能是5、6,前两列是1、2、3、4.
又第一列前三个数之和为12,第二列前四个数之和为13,所以第一列第三个数、第二列第三、四个数之和为12131015,只能是4、5、6.
左下的23方格中,第三列不能填5、6,所以5、6必须填在前四个格.但又不能同时填在和为11的3个数中.因此第五行第一列是5,第四行第一列是1.于是第三列第3、4个数填2、3,5、6个数填1、4.
所以第四列第5个数是
4、第6个数是5;第三列第5个数是
1、第6个数是4;第六列第5个数是6,第6个数是1.
第一列前5个数之和是12618,所以第6个数是3,第二列5个数是
2、第6个数是6.第一列第3个数是6,第二列第3个是4,第四个是5.
第六列第1、2、5、6个数之和是14,所以第3、4个数和为7.于是第五列第2、3个数和为7.所以第五列第1个数是21795.第四列第1个数是3.第三列第1个数是6,第2个数是5.
其它的如下图所示.
11一些奇异的动物在草坪上聚会.有独脚兽(1个头、1只脚)、双头龙(2个头、4只脚)、三脚猫(1个头、3只脚)和四脚蛇(1个头、4只脚).如果草坪上的动物共有58个头、160只脚,且四脚蛇的数量恰好是双头龙数量的2倍.那么,有_____________只独脚兽参加聚会.答案:7.
解答:两只四脚蛇和一只双头龙看成一只大怪兽,有4头12脚,恰好相当于4只三脚猫.所以题目可以看成一堆独角兽和三脚猫,它们共有58个头、160只脚.由鸡兔同笼可得7只独角兽,51只三脚猫.
12将1~12这12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到右图的方框中,每个数只出现1次,如果每个等式都成立,那么乘积ABCD=_____________.答案:1400.
解答:由第三列可以看出,第二个除法算出的数最少是2,所以第一个除法算式的结果至少是8,所以它的除数为1.这样第二个除法中C至少是4.
如果C是4,那么除数是2,第三列第1个数为8.第三行中间数至少是3,第三行第一个数只能是
12.第一行括号里只可能是7、9;
6、10;
5、11.试算得11 1210 3 6 8 1 4
所以ABCD=710451400.
第三篇:2014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考察范围
2014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考察范围
解题能力展示于12月21日开考,日前官网公布了2014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考察范围,家妍整理如下,参加数学解题能力展示的孩子们可以按照范围来复习了。
一、小学中年级组
1、数。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等差数列求和,整数概念,数的整除特征,带余除法,平均数,整数的奇偶性质,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求运算),数位,十进制表示法
2、几何。基本图形,图形的拼组(分、合、移、补),图形的变换,折叠与展开,角的概念和度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和周长计算,轴对称现象、画对称轴
3、应用题。植树问题,年龄问题,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行程问题
4、几何计数(数图形)。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抽屉原理,找规律,归纳,统计,数字谜
5、生活数学。钟表,时间,人民币,位置与方向,长度,质量的单位
二、小学高年级组
1、数。整数、分数、小数概念和性质,四则运算,速算,数列(等比、等差),取整运算,新运算,数字谜,数阵图
2、数论。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奇偶,整除带余除法,抽屉原理
3、应用问题。植树、和差、倍数、盈亏、鸡兔同笼、平均、归
一、还原、年龄、行程、钟表、工程、溶液等问题,简易方程。
4、平面几何。简单平面图形(点、直线、线段、圆、圆弧、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对称,勾股定理,图形的度量。
5、立体几何。简单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视图。
6、扩展。最大、最小问题,分类和计数(排列组合),容斥原理。
第四篇:2011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五年组试题分析详解
2011年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五年组试题分析详解
2010-12-19 14:14:24 来源:智康教育 文章作者:申强 进入论坛
1、与其寻找巧算方法,不如老老实实加。原式=2+12+30+56+90=190。2、19被7除余5,所以是星期五。
3、两边的三角形都是底为3,高为4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斜边为5,所以周长为3+9+5+5=22。
4、设调走后的女生是1份,则男生是2份,调走前的女生是4份,24人是3份,每份8人,调走前男女共6份,48人。
5、等差数列的中间项,也就是第八项,为16.5÷15=1.1,所以第一项为0.4,a=4。
6、第一步有三种走法,第二步有两种走法,(这些都是对称的),之后就唯一确定了。所以共有3×2=6种走法。
7、被乘数的2倍等于9□0,而被乘数和乘数十位的乘积等于□1□,所以乘数十位等于1或2。如果等于1,则9□0÷2=□1□不可能成立。如果等于2,则910÷2=455,而455×9=4095,所以结果为455+229=684。
8、全部分成和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大小相同的图形,大正方形分成18个,小正方形分成16个,所以答案为12×12÷16×18=162。9、1+2+3+4+5+6=21,需要增加4。最大可以有9,而且不能有7。如果有9,则F=9,剩余16只能是1+2+3+4+6,经尝试结果为34216。如果有8,则F=8,不在角上,不合题意。
10、互相说对方戴蓝帽子则一定是一红一蓝。每两个人都有过一次一红一蓝,设一开始有x个红帽子,y个蓝帽子,则x个人至少改变x-1次,y个人至少改变y-1次,总共至少改变x-1+y-1=2009次。
11、如果右边并上一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则其周长为A+E+C+(D+E-B)=128厘米,所以面积最大为32×32=1024平方厘米,原题答案为1024÷2=512。
12、第一行的5只能在第5格,进而推出另外两个5的位置。左上块的4只能在第2行第4格,所以第六行的4只能在B,进而推出另外两个4的位置。第三列上两格是3和6,所以下两格是1和2,D是3。然后便可势如破竹,答案为2413。
13、前10分钟,甲车比乙车多行5/12千米;后25分钟,甲车比乙车多行5/24千米;所以中间的5分钟,乙车比甲车多行5/8千米,也就是说乙车比甲车快7.5千米/时。因此,甲车减速了7.5+2.5=10千米/时。
14、观察题目可得,最大的幸运数是954132。易知幸运数里面不能含有0,如果有七位,容易观察到无法取到。
15、原题可以改变描述方式为:有一些口袋里面装一些小球,每两个口袋里面装的内容不完全相同,除了一个空口袋以外,都至少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中的一种。若一个口袋里面有一个红、绿、黄中的一种颜色的小球,则还有三个口袋的内容分别是该口袋去掉该球,以及将该球换成另外两种颜色的球。这样,一开始所有口袋都只能有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球,否则连续去掉红绿黄的球就推出矛盾了。设球最多的口袋有x个球,则把所有不足x个球的口袋放入蓝球补足x个,则显然x个球的所有四种颜色组合都必须出现,用插板法得到C(x+3,3)在300和400之间,所以x=10,答案为364。
第五篇:浅谈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教”、“学”、“思”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解题能力 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优劣,集中表现在解题能力上。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素有重视“双基”的优良传统,许多教师都在解题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大多难以摆脱“题海战术”的巢臼,学生以数学为首当其冲的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这种大量解题训练的效果到底如何?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状况又是怎样?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怎样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这一系列问题虽然早就引起许多教师的注意,也取得一些零散经验,但却远远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而今,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所以,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进而使之演化为人的持续发展能力,就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意义深远。
任教以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解题教学,往往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方法,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因而在数学学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缺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每一次的数学测试而言,学生对于一些按部就班、有固定解题模式和记忆性操作程序的算法型试题就会考得普遍不错。而对于没有固定模式,无须死记硬背,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所有的解答方法,运算量一般较小,思维容量却大的思辨型试题却败下阵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解题技能”和“解题智能”发展不均衡?这恐怕要涉及“教”、“学”、“思”三方面的原因。
一、就“教”而言
解题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这需要解题教学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设置最近发展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例题的典范作用。因为现在学生的解题仍较依赖例题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从而实现解题的类化。记得在教第四册的《梯形》这部分内容的一节复习课中,我只讲了一道例题: E 如图,梯形ABCD中,AB∥CD,以AD、A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
C F 延长DC交EB于F,求证:EF=FB。
A B 通过分析、讨论,进行一题多解,总共概括了8种解法,这8种证明方法将梯形问题中重要辅助线添法、中位线的知识等都囊括其中。
可见,一道好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我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并注意与实际联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像函数部分有这么一道题:
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2,且经过点(3,0),则a+b+c的值()A、等于0 B、等于1 C、等于-1 D、不能确定 此题若从数上考虑,可得 =2,9a+3b+c=0,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c后,代入求解。但若 y 利用函数图象,非常容易发现(3,0)关于对称
x轴x=2的对称点为(1,0),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得a+b+c=0。1 3 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说的一句话:多动脑筋,用较少的钱做更多的事,不正是这个思想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在分析、讲题的过程中,我也不忘暴露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的?”,这些问题是学生最感困难的。所以我就尽可能地将自身或者前人是如何看待问题、又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维进程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从中领悟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步骤,而且在适当时机,我也会展示自己思维受阻、失败的探索过程,分析其原因,从反面衬托正确思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给学生以启示。
二、就“学”而言
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两条主渠道:一是听课学习、二是解题实践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确有一部分同学重“结论”胜于“过程”,重“程序”胜于“意义”,对老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生长过程”、“结论发生过程”袖手旁观,丝毫没有投身其间、勇于探索的热情,眼巴巴地等待“结论”的出现、“程序”的发生,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数学思维的程序化,丧失钻研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锐气,最后只有对见过的题型可以“照猫画虎”,对不熟悉的题型则一筹莫展,消极地等待“外援”。
在解题时,学生多数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缺乏解题前的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后的检验回顾,这种急功近利式的解题方式,造成了数学作业量虽大但效益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迫于教师必收作业的压力,盲目抄袭、对答案,老师改后也不改错,形成数学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学生解题和老师批阅均为无效劳动)。
为了抵制学生重“结论”的学习倾向,彻底走出数学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的误区?酝酿再三,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两条教学策略:
一是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在作业方面,我能减则减,以学生通过精当的练习,实现教师所期望的发展为度,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还采取了分层作业,服从学生“解题技能”和“解题智能”的均衡发展的需要,实现数学题“算法型”和“思辨型”的合理搭配。
二是建立“我能行”数学档案袋,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每道题都由学生讲解、分析,这就少了很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因而,课后我让学生精选自己认为的好题进行分析,重点写出分析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时用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及最大收获等。通过这一策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提升解题能力的点睛之笔。
三、就“思”而言
解数学题决不能解一题丢一题,这样做无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要认真进行解题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但许多同学在完成作业方面,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学习数学,也就只能登堂未能入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经常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鼓励学生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想想以前有没有做过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或相似的题目。如果将题目的特殊条件一般化,能否推得更为普遍的结论,这样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就拿以下一题来说,已知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石柱,AB=5c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cm。⑴请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⑵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cm,请你计算DE的长。
D 这道题主要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
说明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在分析这一题时,我先做好题前反思,预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
B C E 误,先让学生来判断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误区一:默认△ABC∽△DEF;误区二:默认∠A=∠D;误区三:由AB∥DE推△ABC∽△DEF。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评述,让学生在解题中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然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此题所用到的知识点,以及所用到的数学方法。再进行延伸,是否做过同类型的题,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测量树高等问题,进而引申到如何测量树高,可有哪些方法?学生想到的比较多,利用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或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解决。由此学生所得到的就不止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
长期下来,我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善于引伸、善于推广的数学解题能力,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也都一直名列前茅。
除课堂上我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反思外,课堂外我曾经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放到档案袋内。我也曾让学生书写数学周记:把课堂上老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通过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其正把这一工作做好。此外,米卢先生在中国倡导并实施的“快乐足球”,我想,如果能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使培养能力与快乐学数学有机结合起来,必将使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师越教越松,家长越来越满意,社会越来越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