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

时间:2019-05-12 05: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

第一篇: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

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第九中学

高笑旭

一、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语文教材选文的优良传统

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传统的语文教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是一个蕴含丰富而有待发掘的宝藏。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1)选文强调思想教育意义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历来强调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所谓“文道统一”“文以载道”,就是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统一起来。《论语·述而》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孔子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的。1996年供试验用的高中语文大纲指出:“选文是教学的范例,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强调选文的文学性和人文性

新教材虽保留了大量历代传诵的名家名篇作为课文,但更新了现行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以第一册为例,阅读部分的文章总共24篇,其中有12篇就是新收进的中外散文和古文。新教材选文的数量明显增加,由原来高中三年200篇增加到600篇,其中主要是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同时人文性特点也越来越突出,2003版教材新入选的许多课文都昭示着人类崇尚理性的精神内涵,以第一册为例,《〈呐喊〉自序》较完整地呈现了鲁迅的文艺观、社会观和革命观,放在所有入选7篇文章的第一篇,有利于学生解读后面的文章,这本身也是一种更为理性的表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人类对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的宣言,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是人类对关爱生命维持和平的呼吁。

(3)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有人认为,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经打好了,高中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即以“人文”教育为主了。这种估计恐怕有失偏颇,至少不符合广大农村学校的实际。事实上,不少学生中学毕业后,听说读写的能力仍达不到应有的程度。在现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贯穿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始终。(4)重视古典文学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可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古代诗文作品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高中选修课中,古典文学教育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也占有相当的比重。2004年,全国共有15套语文高考试卷。其中,古诗文试题主要有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和名句名篇默写三种题型,北京卷出现了给文言语段断句的题型。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阅读的内容在上海卷中占40分,在北京卷中占33分,包括全国卷在内的13套试卷中,古诗文的内容占30分

2、新教材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新教材在编排上形成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最明显的就是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高二),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阶段(高三)学习文化内涵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高中三个年级。这样就从客观上把握了青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3、教材文章的可利用率提高

整套教材的选文从文章体裁上说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尤其是应用文体增加了演说词、悼词等实际应用的文体,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从文学题材上说,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无所不包,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教学”发展为“自学”。相比 较而言,这些选文脱离原来一些课文陈旧的影子,给语文学习带来新鲜活力。

4、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2)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3)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几套高中语文课本己经陆续进入实验阶段,在使用新教材时,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这是一个继教材编写后最重要的问题。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内容题材广泛,虽然符合一定的认知规律,但有的选文在内容的理解上难度明显加大。如第二册的《我若为王》(聂绀弩)、《庄周买水》(刘征)以及《说“木叶”》(林庚)等文学作品包含的意味十分深刻。但读懂这些作品对刚刚迈进高中校园、理性认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们恐怕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利用课本资源来合理的使用新教材。

1、概念界定

文本:“文本”一词,来自英文text,它的词根texere表示编织的文本,如“纺织品”(textile)。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这种文本我们称之为文学文本。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本即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的选文。

2、动因

课本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化的“文本”,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学习内容。由于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与学生直接发生关系的是教师,而任何课程教材所蕴涵的内容都需要每位教师进行处理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去实施,学生通过课堂结合教材与老师产生共鸣。因此,教材本身虽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最有效的挖掘并利用好身边的最基本的资源——课文,应该是教与学都应关注的问题。能否利用好身边课本资源,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教会学生真正掌握并利用好课本知识,这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

如何推进语文课改,让整个语文课堂活起来,实现让学生“学好语文、乐学语文”的快乐语文教学,我想除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探究自主、合作、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建立恰当的语文考试评价制度等之外,语文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智慧潜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广阔的语文文本资源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有效途径。

3、语文教学现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不能把课本资源当作唯一资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因此也产生了另一种倾向,那就是羞于谈利用课本资源,认为会与应试教育挂钩。我个人认为,课本资源有它自身的优势,其他知识的补充与探索是课本知识内涵的延展与升华,而不应该喧宾夺主,舍本求末,毕竟它是经过多方论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并经过实践印证行之有效的主体资源之一。因此,深挖课本资 源是更好拓展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基础,能否有效利用中学政治课本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4、问题的核心是“有效利用”

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新教材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改编的。新课程改革的观念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所谓“面向生活”,不仅仅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加入与时俱进的东西,虽然这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靠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来沟通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的特殊性的实际生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同时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其潜能,发挥语文学科切实的育人功能。

5、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改革目标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它针对语文课单纯传授知识的片面性,提出要摆对知识和能力的位置和彼此的关系,把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的目的;它针对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的错位现象,提倡要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它启发我们认识高中语文既不是单纯的文学鉴赏,也不是生硬的语言规律灌输,而要在辨别、体悟、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三点,应当全面贯穿在新教材的实际教学中。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本课题从学生对课本的了解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究。

1、现行高中语文课本选文的特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课本文本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等特点,所选文章与就教材相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其与时代的密切联系,增加了语文学习的时效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从选文的分类看,学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中学到哪些具体常用的知识

从高一道高三的新教材中,选文的文体包括许多实用知识,即学生认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序言、演说辞、悼辞等。这些知识是在以前的学习中未见的,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学生会对这些指示一目了然,作为丰厚的知识储备。说明文单元选文经典,而且包罗万象,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科普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生物情态,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3、从选文内容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哪些作用

例如:学习诗歌不仅先要诵读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掌握诗歌的特点并尝试写作;学习散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展开想象,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从选文的思想性看,学生可获得哪些精神养料,有助于培养他们现阶段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许多篇目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会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教给学生什么是真正的美,告诉学生品格的高尚才会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教育学生做人需要宽容。等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养分,帮助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1、理论文献法:广泛查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专著,寻求理论指导。

2、教学观察法: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教学现象,从中发现教学的着眼点。

3、教学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例的研究,进行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归纳成功做法,发现一些基本规律。

4、个案研究法:对个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从而获取有关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或验证理论假设,以调整研究。

五、阶段分工、成果形式及负责人:

1、2006.6-9 高中新教材选文的实用性 论文 刘淼、何丽 2006.9-2007.9 从教材文本出发,注重课本的实用性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 研究课、案例、教学设计反思

学生学习成果,如作文等。魏萍、高笑旭 何丽

程双 3 2007.10-2008.6 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品质的养成 个案分析 陈述、王沐

4、.2008.7-9 结题 研究报告 高笑旭

陈述

六、主要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教育》 《北京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语文建设》 相关网络资源

七、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高笑旭

中教高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36岁 刘淼

中教一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31岁 魏萍

中教二级

齐齐哈尔师范大学本科

27岁 陈述

中教二级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27岁 王沐

中教二级

吉林大学文学硕士

28岁 何丽

中教一级

山西大学

28岁 程双

中教二级

吉林师范学院

26岁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本课题外部环境良好。

①本课题立足于新教材、新理念,在当前大力推进课改的实践时期,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越来越多得学生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2、本课题内部条件也有充分的保证。

① 从学历能力角度看,参加实验的教师学历层次高,教育教学和科研都有相当的基础,既懂理论,又不脱离实践,而且都有课题研究的经验。

从年龄上看,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有旺盛的精力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对新鲜事物反应快,并敢于尝试、勇于实践这将是完成本课题的有力保障。而且高笑旭老师具有14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教授过新老两套教材体系,而且使用了人教版的两个版本的新教材,对教材熟悉,有很好的把握度。程双老师和何丽老师都有较丰富的高三经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且勤于思考,对语文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刘淼老师有5年的初中工作经验,对教材的衔接非常熟悉,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现状;魏萍老师有三年的教学实践,在把握新教材的同时,努力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在文本资源有效利用问题上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他两位老师虽刚参加工作,但有全新的理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学校对我们也给予有利的支持,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给予充分的保障。

第二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

课题名称: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所属学科: 高中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A、课题界定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为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为同行重视。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以来,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力求在发扬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上作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本课题就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如何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教学策略。

B、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灵活性非常强的课程,徐州市教研室也提出教师应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培养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只有学生有一定阅读能力去学习语文,才有可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完成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高一学生语文阅读能里的培养就是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对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发掘思考问题的深度、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A、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高一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自觉阅读,学会自我学习。

3.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提高。

B、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背景和原因。

3.行动研究法:针对阅读能力薄弱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读书

(1)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研究信息与成果。

(3)《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高中语文名作重读》;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尚文;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2、读书计划

2008年9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08年10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三章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和原则

2008年11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四章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008年12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五章语文阅读教学;

2009年01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五章语文阅读模式

2009年02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七章说理性散文赏析:《灯下漫笔》

2009年03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八章科学小品阅读:《葵与向日葵》

2009年04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十章语文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

2009年05月阅读网络资源;

四、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完成笔记和感悟情况安排

2008年9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08年10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三章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和原则

2008年11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四章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008年12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五章语文阅读教学;

2009年01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五章语文阅读模式

2009年02月 《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七章说理性散文赏析:《灯下漫笔》

2009年03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八章科学小品阅读:《葵与向日葵》

2009年04月《阅读教学的批评化追求》

第十章语文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

2009年05月阅读网络资源;

每月的下旬在读完该章节后写出读书笔记一篇

第三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小编推荐]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电教研究部,江苏南京 210013)[摘 要]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122(2006)03-0105-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

(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

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1986年12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课文要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课文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题材和体裁应该丰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0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历年大纲对语文教材选材的要求来看,不同时代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有不同的特征。

(二)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

1.内容和形式上的可取之处

从以上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看,课文的选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侧重思想性、时代性、丰富性、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

(1)思想性。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优势,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优良的品德。如《祝福》教学生痛恨封建礼教,同情劳动妇女;《荷花淀》教学生看到残酷战争背后的美丽的水乡,淳朴爱国的乡亲;《劝学》用古老的语言教导学生勤奋„„这些都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发展,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改进。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包身工》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琐忆》歌颂了鲁迅先生崇高的革命战斗精神;《依依惜别的深情》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整个教材处处都教育学生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丰富性。这主要体现在选文的体裁和题材上。选文的体裁随着语文改革的进行不断丰富多样,现代诗词、文艺随笔等体裁也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题材方面也是如此,不仅有革命题材,文艺、科技等题材也被选入课本供学生学习。

(4)可接受性。各阶段的选材标准都强调“合适教学”“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这些其实都说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具有可接受性。比如《红楼梦》共一百八十回,而教材仅仅选了其中的一小段:《林黛玉进贾府》;古代文言文、文言诗词不计其数,而编者仅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作为教材„„都是一些学生易学、易懂的篇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明事理、通人情。

各个时期语文教材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所选课文不但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的范文、样本,同时还可以用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通过对这些选文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前面提到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就通过详细的叙述,精辟的议论,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之,好的选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得到进步。中学语文课文的选编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之处

从各个时期的教材来看,编写者都力图从各个角度达到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许多当时被视为先进的思想已日趋落后,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理论却还没有被引入课本;另一方面,许多编者并不是来自教学第一线,并且许多编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理解与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外部世界,这就使得教材的选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无法进行对话和沟通。学生学习时只能照着一些条条杠杠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产生了“课文都是编书人编的”这种想法,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许多不便因素,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不满。

尽管选文标准是明确的,但由于编者的理解各异、喜恶不同,再加上时间的不断推移,导致教材所选作品有明显的缺陷,编排方式有很大的不足,能力体系也不尽完善。

(1)选文内容比较陈旧

有研究者作过统计,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六册语文163篇课文中,古代文学作品64篇,外国文学作品10篇(其中9篇是19世纪以前的作品),其余现代文,其中20年代的8篇,30年代的9篇,40年代的9篇,50年代的12篇,60年代的15篇,70年代的9篇,80年代的13篇,90年代的2篇。这些课文中不乏各个时代的经典名作,其思想、内容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但缺少反映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公德意识、竞争和合作意识、21世纪品质等思想为题材的文章。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选文大多取材于旧中国农村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学生只能一味地学习以前,对身边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无从学习,这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呢?

(2)编排方式较为呆板

时代在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送速度倍增,而新课标实行前的教材仍旧沿袭多年的编排方式,即书本教材加练习册的形式,而视听教材和参考阅读文选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一是选文不能太多,否则书本会越来越厚,但是选文一少,教师就会讲得越来越白,比如一定要将一篇美文划分段落,一定要找出某个词语背后的含义等等一些甚至作家本人也搞不太清的东西,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瓦解得支离破碎;二是练习和答案必须精炼,否则显得轻重不分,而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围绕标准答案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过去,由于结果和标准的统一的思想严重束缚着我们。我们在统一标准的尺度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有很高的考试分数,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使用着一把尺子,考核了学生原始性记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只注重了学生的天性,忽略了他们的人性,注重了先天因素,忽略了后天因素。

正是认识到了这若干个问题,教师、学生、家长都渴望新一轮的语文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应运而生了,它为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提出了合理、科学的建议。

二、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分析

(一)对选材标准的分析

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

指导思想方面,新课标要求教材的编写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难能可贵的是,新课标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要求教材编写要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内容选编方面,新课标要求“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1],并且还要求内容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教材编写的形式方面也同样强调改革,要求“形式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重视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2](P9),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要求更为具体、全面,给编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色。

(二)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

1.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为了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实行后编订了新的语文教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编者“力求体现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P3),落实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继承我国语文教材书编写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和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在信息化社会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并浸透到教科书的编写之中”[3](P3),主要体现在:

(1)思想上,新教材处处都体现了一个“新”字。新选入了许多反映现代社会的文学作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来说,除第一篇《拿来主义》是传统篇目外,其余三篇《我若为王》、《庄周买水》以及《剃光头发微》均为新选篇目,都反映了现代社会问题,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思想更开放、更大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

(2)内容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单元开始之前都设有序言,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对该单元有一个整体了解。在大部分的课文后面还有对该篇文章的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简单介绍,在帮助学习的同时丰富学生文学常识。(3)形式上,过去教材的编写是以单元+知识短文的形式。主要按文体编排,缺少专题设计,缺少变化,显得十分呆板。新教材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按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排而又互相联系,相互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的优点

(1)范文的选择。全套必修课教科书共有“80课,涉及98篇作品,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如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聂绀弩的《我若为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等等,占总数的64.8%。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4](P4),新选古代作品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

(2)练习的安排。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其次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3)写作能力训练。设有“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不仅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告诉学生写作方法,而且教给学生“写什么”,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长期积累,打好写作基础,避免了过去的纯技术性写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

三、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带来了新的活力。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具有人文情怀,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方面,教师要有广、深、新的知识面,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以及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使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教师如何做好桥梁的作用,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意义所在。学生只有形成了这种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才可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李群,张红.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3]顾之川.人教版教材简介[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4]魏本亚.走进高中新课改(语文老师必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四篇: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的阅读课形同虚设。然而语文阅读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整体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理应积极尝试高中阅读课的新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46-02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阅读史。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文笔者作以下简要探析。

1.激发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可先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讲美,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当成获取高分的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试想,一个总是以自己为权威的语文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知灌,不懂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培养?适当地把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已是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事。笔者曾经尝试由学生代表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备课、上课,或不定期召开鉴赏品评会,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教师要对有独到见解的想法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予宽容呵护,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激情被进一步激发,使他们的阅读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自己和教参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精读、泛读、细读、速读、默读、朗读、研读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特点,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

在此,教师可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遇小说,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如遇价值不高的文章,泛读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一目十行”的技巧。只要是值得探究的文章,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好好研读,当然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文章不外乎由字、词、句组成,研读课文不可以撇开它们,要坚守“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由文本语言出发,从修辞、构造、表达方式、句式特点、句子成分关系等出发探究文章的内涵及文化意蕴。

3.课内外阅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老师和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

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4.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知识就是学来运用的,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把“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融为一体,学生才能掌握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其次,要鼓励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识为生活服务,生活为知识提供实践。语文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教材与辅导教材相结合,少讲精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能做到这四点,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会大大提高,视野也会得到扩展。

总之,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教会学生阅读,这也就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溶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人性的光泽,使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进步。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最新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最新目录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下载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名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计划

    “构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计划 2009——2010学年,高中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本学年教研工作重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定本学年研究课题“构建新课标下高......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校:中牟四高姓名:张海霞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中牟四高张海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段时间笔者围绕着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河源市和平县阳明中学陈风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无论从宗旨、目标、方案,还是从观念、模式、方法上看,都发生了深广的变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运用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运用 河北武强文博中学 马勇钦 053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教材的相继使用,如何运用新的语文教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备课资源(十八岁和其他)

    蓝天家教网 http:// 伴您快乐成长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 晨诵夜吟 ①东 风 第 一 枝 · 春 雪 史达祖 ②③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

    构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五篇材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小课题研究计划 赵华康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

    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认识新课标时,必须保持理性的态度,尽管进行多次改革,但也必须正视它,同时切忌盲目崇拜跟风,以新课标的一切为标准。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新课标下用好仿写教材资源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一、首先谈谈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1.多年来,我对作文教学都感到特别头疼,作文教学少方法,缺乏合适的专门教材,基础差,效果差,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