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能力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西安区东城小学课题组 执笔:刘云 2011、10 写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当前人们写字能力正处于下降趋势。很多人不重视汉字的书写。认为社会进入21世纪,电脑成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一切都可以用电脑打印完成,甚至可以进行无纸化办公。汉字认识就行,写得再好也没用。这一误区必须扭转。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一些学生必备的基础,如:写字。从我们对本市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看,竟然有近1/3的教师也认为:电脑可以代替写字,写好字在未来社会就不是很重要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好汉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是一种应该肩负的责任。“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应该越来越受重视。汉字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那种笔画、笔顺的连接,都在传递着是中国文化那无以伦比的丰厚的底蕴;那种在笔端流露出的无穷的魅力,是机器无法达到的。
汉字书写对人的心理、思维、个人修养都是起着促进发展的作用。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习字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书写的汉字给人以亲切之感,它传达着一种情感。书写还能体现个性,从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个人修养,这是电脑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中国人还是应该具有较强的写字能力,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概念的界定
1.写字:本研究所指的“写字”,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般书写,主要是指生字教学中的指导书写以及学生学科作业中的书写。低年级主要是用铅笔,在田字格中书写。高年级是在方格本上的钢笔字书写。与一般概念上的书法(包括硬笔书法),有一定的区别。
2.写字能力:写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本研究所指的写字能力,是小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把汉字写正确,写工整,容易让人辨认,并且写字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认为,作为中国人,不仅能够认识汉字,能够用电脑输入汉字,我们还应该把我们民族的汉字写美观,写漂亮。
3.小学生的写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字教学有明确要求:“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中学会学习。”因此,小学生的写字能力首先是写字的习惯,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包括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
(2)良好的写字心态:除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外,还应注意写字卫生。写字时要保持手、纸、本的干净、整洁,同时在写字时还要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
(3)正确的笔顺和合理的间架结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按汉字的书写规范、正确的笔顺写字,避免写错别字。同时能够在田字格中合理安排汉字的间架结构。最终脱离田字格能使写出的汉字既正确,又美观。
另外,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对学生写字有这样的要求“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小学生最终形成的写字能力,应该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字迹工整,规范,能让别人辨认,并有一定的速度。(4)关于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会学习。”
因此,写字教学中,应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习字的愿望。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习字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写字的审美情趣,并逐渐形成能力,为日后写好汉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并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本课题的研突破与创新
1.本课题以创新汉字书写技术为突破口,在写字教学实践中运用“三度四适法”,整合现代技术手段,完善科学、实用、简便、速效的汉字书写技术体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写字水平。
2.研究过程本身不仅是探索在新理念指导下、在小学阶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写字能力的方法,同时开展教师写字基本功创新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写字水平、写字示范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系统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能力。3.本课题研究不局限与语文教师或者实验员,而要全员参与,逐步建立完善配套的写字教学评价机制,改进写字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试行写字等级制度,把师生写字水平作为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形成全方位、全视角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能力的氛围,良好的写字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从小学起,在课堂中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发展学生写字审美心理,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促进写字能力的形成。同时,利用新教材,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写字课上的生动、活泼、有效、具体:
(1)一二年级重点探索指导学生写好铅笔字的经验,以及学生写字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阶段目标是:学生能够认真写字。
(2)三四年级重点探索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的经验,以及中段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方法。阶段目标是:学生能够喜欢写字。
(3)五六年级重点总结学生爱写字、写好字的方法与经验,探究写字与学生审美心理形成之间的关系。阶段目标是: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使小学生能在宽松活泼、催人向上的良好评价大环境中,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具体:
(1)探索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写字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总结出一套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经验方法。
(3)探索小学写字教育活动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研指导:
组 长:刘云
副组长:李敬惠 范静波
成 员:刘锐、邢丽、刘立国、李豪杰 2.建立创建科研组 校本课教材创编组长:刘云 成员:刘立国 李豪杰
3.聘请本市书法名家定期来学校指导讲学,提高教师写字素质。4.强化校本特色培训,开展写字指导研究学术沙龙、教研论坛、教学问题会诊等互动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
5.建立学习型科研小组,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人人争当“指导学生写字方法”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6.分岗位制定方案。全体参与,围绕创建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指导学生写字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在形成岗位特色、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整体特色。
7.以人为本,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理念下的服务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评价体系。具体探索出写字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学生写字能力评价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等为辅。
(二)研究对象、范围: 全体师生。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1.培训实验人员,明确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2011.11——2011、12)
2.明确实验分工,作好的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建立教师、学生档案。(2012、3——2012.8)
成果:教师写字教案案 学生写字 下一步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初期(2012年9月——2013年9月)
1.实验教师依据课题组实验阶段计划,在本班或者本年段实施,利用个人挡案,进行跟踪调查。
2.观察记录对学生写字能力形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加强关于“写字教学”的理论学习。
3.做教学展示,加强研讨,初步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
4.找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探究课堂外强化学生写字能力形成的策略方法,建立写字文化环境。
5.汇总研究方案,并进行研讨评析,做好阶段总结。
成果:写字教学课例及分析 学生写字个案分析材料 写字教学评价 学习心得体会 辅导讲座 教学反思 教学随笔等
第三阶段:继续完善实验内容(2013年9月——结束)1.随时调整实验方案,完善实验计划,使之更切实际。2.开展教学展示交流,加强研讨,修改完善写字课堂教学模式。3.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探究培养提高学生写字能力的方法经验。4.进行实验检测,总结实验进展情况。
成果:典型课例集锦 写字能力培养与提高策略方法论文集 写字教学评价细则 学生写字能力评价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1.继续完善实验方案。2.总结实验的成果。3.撰写实验报告。4.写出实验的工作总结。5.申请结题
成果: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学生书法展、作业展 课堂教学展示光盘 写字教学论文集。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
写字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世界上其它文字相比,汉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无比的优势,加强写字教学的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规范地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是小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我们对学生必须从小学起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写字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培训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
一、确定研究目标及任务
1、纠正执笔姿势。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特别是执笔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学生写字质量、写字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小学生握笔姿势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既是小学生汉字学习的起步,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从机械的写字中解脱出来,变为愿意写字并能写好字。
3、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与考试成绩。改善学生在学习或考试时出现不规范字、错字、别字等,影响了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4、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写字教育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创设情境、优化过程、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力求将其应用于写字教学,发挥其优势为写字教学服务。
二、强化课题研究师资力量
1、我们努力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规范写字教学和评价研究活动,提高我校师生写字教学质量,以课题组长亲自抓,副组长重点抓,全体课题组成员具体抓写字教学,紧紧围绕“硬笔字宜首重结构再及点画”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2、加强教师的写字业务能力培养。自我校开展写字教学课题以来,写字教学已成为我校特色之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各项写字教育活动,本着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的创新理念,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多次写字展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与科研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交流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书写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学校的书法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三、合理安排写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初入学,即使是学习一种简单的执笔姿势,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要长期坚持下来。所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如:识字
(一)《一去二三里》出现了笔画横的书写,紧接着出现了“一”、“二”、“三”这三个生字,而在第二课中紧接着出现了笔画竖、撇和捺的书写,继而出现了“十”、“木”、“禾”这三个生字,难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禾”字,无论是间架结构还是笔画,书写难度对于一个刚刚学习书写汉字几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本课只讲笔画竖和“十”的书写,并且把第三课中出现的相关生字提到本节课学习。这样不仅从数量完成了学会书写三个生字的教学任务,还进行了笔画归类的识字方法,降低了书写难度,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汉字,增强里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各年级写字教学结合本班实际,安排在学生身心放松的时间段来进行,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厌烦心理的产生,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写字中去。
四、规范写字基础从低段入手
学生写字姿势与初入学时的习惯息息相关,长期的习惯一经养成,很难纠正。因此,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从低段入手,抓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杜绝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强化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即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2、严格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三要抓“小”,即从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读书写字时必须坚持用“三个一”的标准提醒和督促学生;四要抓“严”。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也不能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督促。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我校教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五、在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硬”轻“软”现象突出 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生不仅要练习铅笔字、钢笔字,还要练习毛笔字。但一些学校或一些班级的写字教学重“硬”轻“软”现象突出,毛笔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有责任了解并继承,教师也有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职责,而且,实践证明,软硬结合,可互相促进。所以,写字教学也应改变这种重“硬”轻“软”的现象,要从观念上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加强训练,教学生“学会写”,为今后毛笔字的书写打下一定的基础。、重“点”轻“面”后果堪忧
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然而,写字教学中只注意抓特长生,淡化面的提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班级,仅靠写字尖子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或奖来撑门面,张声势,写字困难生和写字水平一般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很难得到指导,致使他们的写字水平不能提高,有甚者,干脆我行我素,对老师交给的写字任务敷衍了事,养成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憧憬美好未来:
当然,对照开题时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今后我们计划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深化研究:
1、加强常规管理
学校领导加强写字课堂常规的督查:课前,看教师的备课情况,师生的准备情况;课中,随时随堂听课;课后,查学生的作业书写情况及作业的批改反馈情况。确保了把写字时间用好,用足,用出最高效果。
2、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使全体师生从心底里“要写字”、“好练字”。评选书法小能手,以积极推动我校写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写字课题的深化研究,努力出好成果。
3、加强评价研究
在平时作业和竞赛活动中,让教师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写好字是宏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爱国的实际行动。在写字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反复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增强把字写好的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相信,有专家和领导的悉心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书法艺术将在我校开出艳丽的花朵。
第三篇:提高写字能力课题实验
提高学生写字质量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冲击,教学的压力影响,经常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系统书写,所以写字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学生中字迹潦草,错字别字连篇众多,而写一手好字的则凤毛麟角。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是摆在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提高写字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写字教学也要“三个维度”并举,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要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指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整洁、美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乐学求美的良好素质。
2、理论依据:
《语文标准》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语文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加强教育指导,重视多样评价,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三、实验目标及研究内容
1、实验目标:
(1)研究目标: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与特色(评价方法、教学模式)。
(2)培养目标:通过写字教育的研究,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全面
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2、研究内容
(1)、如何改进评价,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2)、如何改进评价,建立写字教学评价体系。
四、实施措施和研究方法
(1)利用教材,加强辅导,确保写字训练时间,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序训练。在写字指导中,教师的示范具有规范性、直观性、可模仿性,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从而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小学生写字,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技能的形成,就要有量的积累。所以,每周要有一节写字课。在这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以课本或写字册为范本,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全体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写字训练。
(2)表彰激励,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机会
学生写好字,功夫在课外。学生在校的写字训练时间总是有限的,要鼓励学生课外自觉练字,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尽量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极至。为此,要求学生以古今书法家为榜样,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班级可以举行写字比赛、书法作品展览等等,表彰奖励优秀者。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经过艰辛劳动结出的果实,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磨炼学生写字的毅力,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3)把小学生写字等级评定标准渗透到各学科的作业、考查、考试之中,做到让学生时时都能认真写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练字时能够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卷面整洁,而在作业时又显得非常随意;或者是语文作业认认真真,其他作业马马虎虎。为了能使学生人人端端正正地书写,次次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各学科教师统一要求,齐抓共管,努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学生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头正、肩平、背直、足安,保持“三个一”。每次作业时,教师巡回指导。批改作业时,教师根据写字检测的标准给学生作业评分,从而使学生自觉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4)提高教师的写字能力
小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又是他们模仿的重要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写的字也是学生模仿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教师如能写得一手好字,学生的字往往也能写得较好。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字写正确,更要把点画写得到位、精当。只有这样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指导,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才能确保写字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书写基本功,很难想像他能教学生学会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同样,评改也是教师用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写好字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努力提高写字水平的激励手段。如何正
确评价学生的写字水平,也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的段位冲刺。
(5)把握学生心理,遵循写字规律
写字教学要以技法为主要内容,训练为主要手段,同时必须把握学生心理特点,遵循写字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写字教学难度大,训练时间长,而且相对来说显得单调、枯燥,学生容易厌倦,所以,必须根据学生心理,首先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只有学生对写字有了兴趣,产生了内驱力,才会使机械练习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刻意追求,从而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使写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写字教学还应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律,循序渐进才行。因此,写字教学应先以笔画为起点,由独体字到合体字;从观察例字、模仿练习到独立书写;从慢到快;从写正确到写端正、整洁、美观,逐步提高。
五、研究策略和保证措施
1、各科教师的示范板书和作业批阅均要求字迹工整、清楚、端正,一丝不苟,做学生的表率。
2、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写字训练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管是主课还是副课,所有动笔过程中,均要做到:笔画正确、字体端正、大小适中,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举行家长问卷调查,可以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成绩。
4、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重奖,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
5、定期举行一次学生硬笔书法之星评比,学生书法之星名单上光荣榜,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我们相信,在各班老师和全体一年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年级的书法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书法艺术这棵古老奇树,将在我们年级开出艳丽的花朵。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福州家教大本营-福州家教网-福州家教http://
专业一对一大学生初高中家教辅导
浅谈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像力、创造力等。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衣食无忧,产生高级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追求,而由于当前人们对审美认识的提高,所以就必须要求下一代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常说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长大才能有好的作为,从小培养审美习惯也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柏拉图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养成爱美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感受他们的好影响,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有审美的想法还必须有审美培养所必须的场合、环境,艺术教育就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艺术审美环境,家长应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从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是心理成熟和审美理解力增强的表现,而这种转变又不是自动进行的,教育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类在培养小学生审美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细节上培养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小时侯对事物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比如学习音乐、美术等,并不是要孩
福州家教大本营-福州家教网-福州家教http://
专业一对一大学生初高中家教辅导
子成为音乐家、画家,但是让孩子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孩子的精神生活,给孩子送去欢乐。家庭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第一次后天环境,也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2、学校。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要把小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只有具备善于发现的双眼和善于感受的心灵,才能体验到艺术的美,“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培养学生拥有艺术审美的心境,也是激发学生审美的关键。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审美活动加以足够的引导,及时充分地与学生交流一些美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能以一种欣赏美的心境来面对生活。
中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对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2年8月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教育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为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拓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小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如今不少学生不愿意阅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造成知识面窄,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生受益。因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对小学各年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兴趣上要求小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习惯上要求小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能力上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展对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三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四是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需要,根据学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验,弄清学生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找出对策,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分析学生阅读开展情况,指出普遍存在问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总结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可操作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为教学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服务。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能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
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2、途经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再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G、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和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创造条件,解决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可能,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为学生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
4、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品质。
5、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3、实验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4、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5、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6、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二)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选好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吸取自学习惯指导策略,提高研究水准。
(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1、举行开题,学习并修改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
①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②召开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论证会,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③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各参研人员汇报),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
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八、课题研究成员
组
长:汪春华(教务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付
军(教务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汪凤云
王晓丹
赵丽
李坤
蔡丽清
郝群
魏华 沈一晨
乔宇恬
田娜
姚世俊
王玉 曲丹
卢忠赢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中期汇报、课题总结)。
2、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
3、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学生阅读成果。(包括读书笔记、优秀习作、小报等)
5、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体课件等。
6、《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成果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的负责人和主研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1、课题负责人研究生毕业,代表县教科研专家参与过多次县级课题结题,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近两年来,我校顺利完成了一个市级课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中心小学为研究主体单位,教师的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研究经费也有保障。
(二)、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条件
(1)、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少于150万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县级市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在有关会议介绍和相关杂志上登载。这些,为我校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外部条件
(1)、我校课题的确立,得到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有利支持。(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迫切希望学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依次,学校的驾御科研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3、内部条件
(1)、课题组成员众多,热情高涨。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富有创
新精神的中年教师,有充满活力和新观念的青年教师,大家为课题的开展都热情高涨。
(2)、学校班子团结、上下协调、环境和谐。
(3)、学校硬件设备齐全,教育资源充足,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求。并能根据研究需要,自筹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十一、课题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支持并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