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

时间:2019-05-12 06:3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

第一篇: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

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一、背景分析

目前,农村劳动力职前职后培训的低迷状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四:其一是培训项目不适应社会发展;其二是培训投入跟不上社会发展;其三是培训与就业严重脱钩;其四是培训成本与社会效果倒挂。尤其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技术底子薄,自主就业意识差,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用人工作中的不完善,导致了目前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后劲不足。

近年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农民问题,尤其是离土农民的转移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0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写入了中央的1号文件。各地方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我们上海市政府站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有这些举措,为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移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带了一个新的春天。

二、实施策略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青村镇政府、青村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根据我们青村成人学校的现有条件和青村地域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加强了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调查和预测,坚持按需培训和储备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培训、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坚持引导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坚持培训与转移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坚持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系统制定了我镇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围绕着“一个依托,二个加强,三个把握,整体推动”的工作方针,本着把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实事工程“做实、做细、做透”的工作目标,有点到面的展开了我镇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三年行动计划”。

(一)依托党委政府,不断增强转移培训领导小组运作能力

每年,我们 “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定期举行工作碰头会,对年度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村教育干部进行具体布置。我们采用先座谈,再调研的方法,每年三次和各村教育干部研讨,最后确定培训方案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以镇保村为重点,辐射其他各村”的培训战略,先后确立了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等为重点项目,兼顾其他技能储备培训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由于组织网络健全,组织管理有力,我镇每年的培训计划都能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家,让广大农民百姓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对本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时间节点的全面了解,较好地提高了农民百姓参加培训的欲望和热情。

(二)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实效

为了让实事工程真正惠及老百姓,确保培训的实效。我们“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的成员在培训过程中经常与村委分管教育的领导取得联系,交流培训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并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单列一条写入了青村镇村教育工作百分考核标准,使得培训任务很顺利地分解到了各村的教育工作中。转移培训工作与对村的年终教育工作考核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调动村委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授课教师的管理,做到“课前检查授课教案,课后听取百姓意见”,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三是配强、配足班主任老师,做好对上课教师和听课百姓的服务和考勤工作。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班主任分别有一名成校教师和一名村领导担任,用我们的真情和细微周到的服务感动百姓,因而较好的吸引百姓,保证了每次受训百姓的出勤率,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

(三)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扩大培训事业量 为了将实事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我们在认真完成“合格证”培训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政府资源大网络”的“人脉”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开门办学、委托培训的力度,广泛拓展交流的渠道,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区兄弟学校、镇各职能部门、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联合培训、合作研究、师资互聘、资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年来我们先后与“金成培训中心、区农广校、区职工培训学校、环宇培训学校”等联合办班,培训人数达到了776人,这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我们青村镇的转移培训事业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也使青村的更多百姓得到了实事工程的实惠。

(四)把握政府发展规划,合理开设培训项目

成人教育切实有效地服务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成人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为此,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开设培训项目之前,除了认真调研镇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年龄、性别、知识等现状外,还积极走访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并认真研究了青村镇村发展规划,了解到了青村的发展走势是“古镇、水城、生态”;同时还了解到了七大发展走向,即“人口发展规模、镇区发展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规模、绿化建设规模、‘三集中’建设工程、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锦绣黄桃、花卉、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劳动力的实际状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从先前开设的二十四个培训项目,精简到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农林类为主的十三个培训项目。并以“镇保村”为突破口,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蔬菜”为重点培训项目,保证了教育培训资源的相对集中,为提高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把握政府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内需,努力开展菜单式培训。

根据我们青村镇的发展近远期规划,尤其是政府创建上海市文明城镇和三个集中宅基地置换工作,以及社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会同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调研了社区保洁员和社区治安管理员的需求量,以三十四个自然村为重点,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创建国家一级卫生城镇所需大量保洁员,为保青村镇社区稳定三十四个自然村所需大量村级治安管理员。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开设了“农村保洁员和农村综合治理管理员”两个培训,由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全程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保洁员和综合治理管理员536名的上岗证培训任务,并全部上岗。收到了定单式岗前培训的最佳效果。其次,我们以镇保村为突破口,开办了“绿化工合格证”培训班,培训人数324名,上岗人数203名,上岗率占到了62.7%,效果喜人。

(六)把握储备培训方向,确保转移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立足眼前是根本,着眼发展是目标。在今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培训方针,不断调整培训方向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采用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的方法开设了“车床、钳工、电工、电焊、物流、叉车、家政”等17个培训项目,为老百姓的技能储备学习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成校应有的贡献。

(七)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整体推动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实事工程不能游离于区域社会的中心工作,不然,再实的实事工程也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三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始终紧扣镇的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围绕打造“魅力青村、实力青村、潜力青村”,构建文明青村、和谐青村的战略目标,我们在进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中,增设了具有我们青村特色的公共课程培训内容。我们先后开设了“先进性教育、法律法规、土地动迁、职业礼仪、文明创建”等公共课程,丰富了实事工程的内涵,延伸了实事工程的生命力,为推进区域经济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有的贡献。也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一条可贵的经验。

三、效果分析 通过周密计划,各方协作,上下努力,三年来我们开设了“护绿保洁、治安巡视、老年护理、绿化工、计算机、保洁员、综合治理”等八个项目的培训,共完成培训人数2631人,完成了指标任务的134.9%。其中学校独立培训1526人,合作培训1095人。通过推荐---自荐---创业等方式实现就业的1911人,培训上岗率达到72.6%,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就业效果。

这些效果的取得进一步印证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既冲突又统一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转移的强力愿望和需求。这为转移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

2、目前农村乡镇企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专业对口的相应培训。这为培训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3、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普遍较低,且年龄偏大,自我学习和自主择业的能力较弱,需要政府和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给成人学校开设相应的培训专业进行培训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4、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共同关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为成人学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工作思考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为我们成人学校融入社会,贴近百姓,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同时也为成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首先,成人学校的发展内涵究竟有哪些?如何充实?需要每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成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还很不完善,成人学校的管理体系还很不规范,导致了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人学校的自主培训功能无法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全面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其次,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应承担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引导力度还有待加强。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培训与就业挂钩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情,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效。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也确实需要各级各类政府关心与支持。

第三,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主阵地的成人学校,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标准化设施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培训项目的相对单一和培训质量的相对低下,导致了培训就业率得不稳定。

所有这些课题,有待于我们政府、学校、社会在今后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第二篇:满洲里市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定稿)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为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情况

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是呼伦贝尔市专业建设核心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为160000m,建筑面积27000m。学校共有教职员工91人,在校生近千人,现共开设8个专业,其中,俄语专业为特色专业,计算机专业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该校重点打造的骨干专业。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以俄语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已发展成为集中职、函授、电大、专科等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2009年该校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2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有着良好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基础能力建设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专业建设需进一步改进;部分专业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等。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以规范管理、课程改革、平台外延为重点,为大职教奠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人口就业、创业服务。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和吸引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模式,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力争将满洲里市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具体目标:

——2011年目标

1、克服我市因学制改革带来2011届毕业生数量不足的困难,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保持现有办学规模。

2、调整职教中心办学结构,建立面向全区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

3、根据我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需求,增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等专业并做好相应的社会培训工作。

4、制定并启动师资培训三年规划,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

5、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完善校园网站建设,装备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6、启动校企合作计划,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拟车间”等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教平台外延。

7、建设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2012年目标

1、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力争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人。

2、利用中等职业学校俄语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并带动社会培训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实践实训教学,开设创业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65%,毕业生就业率达90%。

3、按照师资培训规划,继续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

4、继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班班通,建设教学资源中心并初步建立校园电子图书馆。

5、形成教学、培训与就业规划指导长效机制。

6、建设体育馆并继续开展绿化、美化校园工作。

——2013年目标

1、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达到1500人。

2、将新维俄语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级俄语实训基地并完善其它实训厂房建设。

3、完成对教师的全员培训,学历达标率达9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

4、形成相对稳定的推荐就业渠道,形成相对稳定的外派留学基地。学生“双证书”持有率达到8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5、社会培训力争达到2000人次。

6、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校园的环境建设工作。建设校园演播室、视频会议室等。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统筹教育资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二职业教育,为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调整我市的教育结构,适当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将高中阶段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

模。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上级拨付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全市职业教育协调领导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加强师资培训,打造结构合理的中职教师队伍

通过考录、培训、引进等形式,加强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多渠道进行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灵活的进人机制,允许职业学校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财政、人事、编制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为职业学校招聘人才提供应有政策、资金支持和服务。继续推行短线教师货币化配置政策。

(四)灵活办学方式,加强专业设置体系改革创新,做好毕业、升学和就业指导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区域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开发满洲里及俄罗斯就业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拓宽渠道。同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西式面点、物流等专业。坚持产教结合,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生产线的引入,开设创业课和就业指导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发挥培训功能,加大职业学校培训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企事业用工制度。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国家劳动就业培训的资金扶持政策;各区、街道办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任务,合力推进全市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篇:浅谈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劳动力调查旨在及时反映就业、失业状况,为监测经济运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改善就业服务,促进城乡民生建设提供依据。自2013起,遵义县作为新增样本劳动力调查由原来的半调查转为月度调查。从2010年人口普查之前仅针对户籍人口进行调查,到现在按照分层,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对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可见劳动力调查制度方法正日趋成熟和完善。

一、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实践

遵义县共有27个镇(乡),辖设266个村、居(社区),抽中样本3个村、居(社区),对此,我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注重前期排查,确定样本区块住户清单。召集四个样本村的调查员根据基础资料对于村内的建筑物拆迁、楼房加盖楼层、建筑物新增等变化情况进行实地核实,绘制更新的建筑物图,认真做好信息的梳理核对、更新维护工作,并且编制好建筑物清单与住户清单。

(二)强化宣传动员,形成良好的调查氛围。社区(村)调查员通过在宣传橱窗张贴公告、发放《致调查员的一封信》、公示调查员证件等宣传方式切实提高住户对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

(三)落实调查经费,保证调查员补贴按时兑现。针对调查员提出的入户难,区级准备了一份调查礼品(牙膏两支)发挥好“敲门砖”的作用,增加住户对调查的配合程度。另外,区级对于调查员的补贴以半年发放一次的形式保证足额兑现。

(四)加强调查队伍管理,提高业务水平。本次抽取的四个样本村的调查员曾参与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住户调查等,积累了一部分的经验,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并且创新出现新老调查员组合搭配,通过老调查员的熟面孔争取住户的理解信任,新调查员的细心盘问稳妥做好入户调查工作。区统计局采用理论—实践—再提高的培训模式,先开展由市局业务组指导,区级宣讲,镇村讨论的四级参与模式的关于调查表填写、入户技巧的培训会议,再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在会审会议上,与会同志相互交流经验,做到存疑必问,有问即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建立报表会审机制,确保数据质量。利用上交报表的契机,区统计局在每月15号组织召开会审会议,对于报表中的指标疑难点进行再培训,再讲解,使调查员对于指标了然于心。除了区级审查验收报表外,还让调查员交互审查,对于共通的错误加以指出,避免下次调查时出现类似的问题。

(六)加强督查力度,对重点人口重点盘问。为保证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质量,区统计局根据上交的表格电话抽查,实地约时间复查等方式盘问调查员是否入户调查,并且根据调查表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实,对于调查员的工作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存疑的重点人口,比如年纪轻既没有工作也不想参加工作的人口等进行重点核实,并且依据要求做好失业人口的电子台账。

二、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村级统计力量薄弱,任务繁重

目前,劳动力调查除少部分地区依托统计中介参与调查外,大部分还是依托村级统计力量进行实施。要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村级有足够的统计力量。绝大多数村由村文书兼职统计,他们当中既要完成自身的行政事务,又要从事家庭经营,往往分身乏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有一定统计素质的村干部能提供相对实际的数据,反之,工作马虎,作风漂浮,应付报表的就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二)调查时点、指标设计存在缺陷

1.有关失业率指标设定存在一定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和失业是反映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对就业和失业统计没有具体的指标解释,界定失业的概念模糊。据报表而言,一个失业者必须具备这样的三个条件:一是没有工作,二是能够到岗,三是积极寻找工作。针对第一个条件,调查表中的F11问题指出,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1小时以上?这样的定义看来但凡在取样的一个星期内如果有工作超过短短一小时,那就会被认定处于就业状态,但是仅仅工作一小时很难说明为就业贡献了多少。比如一个人平常待业在家,在一周内附近有货车需要装卸,他帮忙搬运一次获取了相应的劳动报酬,这就相当于算他已经就业未免有些牵强。

2.社会保险分类不明确。调查表中的F23指标中您所参加的养老保险的选项中第一项与第二项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不免有些重合之处,比较难以界定清楚。

(三)部分调查户配合程度低,入户寻访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员流动日趋活跃,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住户个人隐私保护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部分居民对于调查常采取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参与和配合意愿逐步下降。劳动力调查涉及的问题又是相对比较隐私的,像婚姻状况,目前所从事的行职业,是否参加过各种保险。一些人还担心自己家庭资料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调查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调查结果

调查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调查工作。如果调查员语言生硬、沟通能力差,缺乏调查和询问技巧,一进门就得不到被调查户的认可,错失与调查对象第一时间的有效沟通,就会增加调查的难度,再加上个别调查员业务熟练程度较差,使得被调查户对其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比如在盘问F19如有适合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开始工作?这里合适的工作指的是被调查人想要的就业机会,并不考虑具体是什么工作。有的时候碰到被调查人的情绪不好,会说“我想要的工作你还能安排呀?”,“会有这样的工作吗”等,这时候就需要调查员耐心解释这个问题是根据客观条件来回答,多争取被调查人的理解。

(五)行职业码编码难

行业和职业是反映人口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也是编码工作的难点所在。在F21选项“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这一问题中,很多调查员会将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写成被调查员的职业,导致编码员编码困难。另外,在F22指标“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中,有些调查员将职业描述地含糊其辞,比如笼统地写种地或养殖,导致专项编码员在编码时存在困难,因此调查员在填写时细致到种植的品种,如种西瓜、种草莓、种树、养鸡、养鱼、养蟹等。

三、提高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

当前,劳动力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做好劳动力调查工作,及时反映劳动力资源状况,揭示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迫切需要,对于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是早谋划,重宣传,不打无准备之战。随着目前社会上各类调查的增多,被调查户的配合程度逐渐下降。除在社区公告栏张贴由国家统计局发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大城市劳动力调查的公告》;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重申如实、按时提供调查数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放给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前向住户发送入户调查信息,认真整理核实住户信息,通过人普资料,物业公司等渠道提前掌握住户资料,入户前提前向住户发送固定格式的告知短信,规范入户调查程序,提高入户成功率。

二是夯实基础性工作,建立高效能调查员队伍。调查员选聘是做好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因素,调查人员的相对固定,使调查员在调查时间内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和了解掌握调查小区周围的情况,为调查登记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员应该由有一定统计基础知识,曾经参加过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责任心的人员聘任。可以采用村级调查员与统计中介人员共同承担的模式,依托村(社区)干部的熟面孔与业务能力强的中介人员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调查户生病、住院或家庭发生变故时及时给予相应的关心和慰问,增进情感沟通,取得调调查户对劳动力调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建立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各项制度。

1.调查员定期培训制度。第一个层面是培训镇(街道)统计人员,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镇(街道)统计机构人员最终要达到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能承担起二审的重要角色。第二个层面是村居(社区)调查员,要求熟练掌握入户问题技巧,从源头有效地控制数据质量。

2.建立劳动力调查报表会审制度。主要利用每个月15号上交报表的契机,召集乡镇、村居进行报表会审。将报表逻辑性、合理性和完整性作为会审的重点内容,再结合本次报表与上季度同期报表进行核对,将有问题的地方圈出及时核实。同时,各调查员、编码员、审核员还可以借此机会探讨疑难点,梳理相应的问题解答。

3.建立失业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台账制度。由各社区调查员准确记录辖区内各类失业人口与非经济活动人口未工作的原因。对当月调查失业人口与三个月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对新、老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状况、失业原因每月进行详细记录,促使调查员详细询问,做好数据分析研究。

4.建立电话回访制度。坚持每个月在调查的时候区级抽取10%的调查户进行电话核查,主要核实调查员是否上门、是否逐人逐项询问填表,并对重点指标如就业状态、失业原因、失业时间等进行核查。

四是强化劳动力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劳动力调查工作的灵魂。要按照《劳动力调查制度》的要求,建立入户回访制度,对于5%的住户进行入户回访,重点对有年龄在50岁以下男性和45岁以下女性的失业人员、以及未工作原因填写料理家务、未找工作原因填写照顾家庭的人员进行核查,了解确切原因,做出详细说明。

第四篇: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马松郝清平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社会发展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双向互动、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如何才能保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它既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必须以全面、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转变办学理念为先导,创新办学模式为动力,加强品牌建设为核心,拓宽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类的发展要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现在的发展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自我的发展要考虑他人的发展,这种和谐的价值观凸现了人的素质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服务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使学生很快适应企业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的方方面面得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树立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结构,从教学内容到培养模式等方面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步。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面向职业需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时,坚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制定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上,以“课程综合化,技能项目化,训练层次化,考核社会化”为总体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优化教学内容上,根据“厚 基础、宽口径”要求和以能力为本位、岗位为依据、素质为核心的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编写了20多种校本教材。同时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增设学生必修的《综 合素质课》,并通过把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渗透到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提升学生的职业适 应能力,真正培养适应市场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目前大多数毕业生不仅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受用 人单位欢迎,做到了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二、坚持科学定位,努力锻造品牌专业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不少职业学校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办学定位不准,简单根据市场需求,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频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一味迎合部分企业对技能要求不高的现状,一方面导致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学校品牌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他创办职业学校,其专业设置、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招生规模等的确定,都先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并定期邀请实业家、教育界专家,随时征询社会需求和各界对学生、学校的要求,以期不断改进办学思路。所以,职业学校应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明确学校的准确定位,不错位、不越位。要开展广泛 的调研论证,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需要,把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 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灵活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立足行业,面向地方,跟 踪市场,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用专业品牌和专业内涵赢得 市场,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转变教育观念,合理定位专业,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劳动力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动向,科学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连续多年相对较低的专业及时调整,减少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乃至撤销专业,并适度超前规划和开发专、特、优专业及培训项目。充分挖掘自身办学潜力,高标准严要求创建示范专业,努力锻造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速学校现化化教学设备如数控技术、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专业设施和校园网、多媒体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硬件设施能够完全满足培养目标和办学规模的需要,设备的先进性达到或基本达到生产一线水平,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四大类10多个优势专业,建成了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三个省级示范专业,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针对我市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战略,适时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企业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动态跟踪社会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拓专业面向,打造新的品牌,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三、创新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兴盛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质量不高。有些学校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养,课程设置未能摆脱普通教育模式,以学科本位设置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课时比例偏重,实习训练流于形式,甚至花几十万元购置的设备成为摆设,实习课程只是教师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参观,连起码的实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既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谈不上实践技能的提高,培养的人才有学历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职业和技术训练学院的发展;在教学之后必须继之以工作现场的实践训练。因此,“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主张必须成为职业学校坚持的办学原则。职业学校应本着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育人模式,切实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完善的实验实习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本领,为学生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在技能培养方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题化训练+工厂化教学+校企联合办学”的育人模式,对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题化分解,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多个训练课题中去。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借鉴网络游戏“闯关得分”的经验,采取分课题训练、考核,按课题累积学分的办法,当学生的学分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即为合格。在认知环节上,尝试“先训后学”、“学训渗透”。新生一入学即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题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然后再由老师来解决认知,通过训练来引进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场所的安排上,坚持“教学工厂”原理,将课题布置在车间和工作现场,学生边学边练,练中有学,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与此同时,我们根据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需要,贴近企业教学,结合生产进行实训,要求专业课教学内容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更新,以反映本学科课程前沿技术和生产一线工艺技术。实施了“133”(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外 语/普通话、计算机、家政”等3个基本生存技能合格证书,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3种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才能获得1张毕业文凭)育人质量工程体系,对学生实行多证书制度,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四、实施固本工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学校、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为主、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但从整体上看,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适应对现代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和职业教 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学校重视硬件建设,忽 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使用,忽视教师的培养。致使一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知识 结构单一,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双师型”师资缺乏,在现代技术的掌握 上,远远不能适应先进工厂企业的需要,难以胜任高技能一体化教学的重任。众所周知,教 师素质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前提,不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是无源 之水,无魂之体,就不可能有创新、有发展。职业教育要向更高层次推进,不仅要靠先进的 专业设施和完善的实训基地作保证,更需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能 力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在抓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着眼于学校专业建设的实际,通过“送、下、带、聘”等多种途径,重点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近几年来,学校先后选送了6名专业教师去德国、新加坡,20名专业教师去东南大学等高校进行考察学习或专业对口深造;下派了27名教师到市内外著名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到一年时间的实践锻炼;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实行以强带弱,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先后从本市大中型企业聘请了30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从事技能教学工作,且已成为我校相对稳定的专业兼职教师,目前,学校拥有“双师型”教师84人,占专业教师的60%以上;研究生(含在读)12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教学能手9人。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水平、专业化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五、增强服务功能,营造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双赢局面

面向社会,拓宽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要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构建学校、企业、市场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办学机制。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变单纯订单教育向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掘进,充分利用企业物质资源 和智力资源,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 场的紧密结合,实现供需关系的良性互动。其次应密切关注和多方搜集来自企业和社会各方 面的用人信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机构,掌 握和运用好市场信息资源,通过与企业职业介绍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信 息的沟通和对接。再次要完善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市场,开拓职业培训渠道,从培养目标上 兼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从办学层次上兼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从办学机制上兼 顾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从培训形式上兼顾脱产与在职,一次性与分阶段培训、全日制与业 余等多选择性,特别是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面向城市打工族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转岗和创业培训,面向出国人员的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职业教育必将拓展出一个强势需求的大市场,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的局面。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放开思路,放胆经营,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九十年代初,学校根据专业办学实际和地方经济需求,兴办了南华机械厂,坚持让专业教师负责企业管理,参与产品的开发研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锻炼。并先后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南京金城集团、昆山仁宝有限公司、悦达集团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按照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人才,使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直接开进了厂家。同时,我们面向地方经济,坚持为我市经济建设培养机械、电子、数控、服务

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地方大中型企业的主力军,较好地实现了学校育人与企业生产两旺的双赢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又针对企业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主动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开展再就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坚持按照“立足当地,面向全国”的就业原则,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了立体式人才输出网络。盯住“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大中城市和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不同层次的毕业生供给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平台。还通过供需见面会、人才洽谈会、联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已形成了良性态势,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由于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于农村和农民、服务于学生,学校发展呈现了旺盛、持续、良性循环的喜人景象。

多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但更要实现全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规格、质量、结构、效益的辩证统一。遵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职业教育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违背这一规律,职业教育必将步入困境。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马松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郝清平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送.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年9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主要目标(3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4(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4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4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4 3.推进优势学校建设(5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5 5.提高经费保障水平(6(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7 1.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7

2.推进分类考试招生(7 3.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9 1.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9 2.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10 3.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10 4.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11(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12 1.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12 2.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12 3.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13(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14 1.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14 2.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14 3.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15 4.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15(六“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17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17 2.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17

3.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8(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19 1.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9 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20 3.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八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21 1.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现代治理结构(21 2.推动院校管理关键领域改革(22 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22(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建设计划(23 1.健全高职督导评估制度(23 2.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诊断改进制度(24 3.完善质量报告制度(24(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划(25 1.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25 2.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能力(26 3.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26(十一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进计划(27 1.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27

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28 3.加强终身学习服务(28(十二德育工作质量提升计划(29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29 2.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30

三、保障措施(31(一加强组织领导(31(二强化管理督查(32(三营造良好环境(32 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细化一览表(3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

——坚持服务产业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与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相结合。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

——坚持示范引领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相结合。支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特色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与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研发;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持续释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100万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成果。发展一批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基本形成;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能力显著增强。

——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职普沟通更加便捷,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更加健全;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更加明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专业为载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与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支持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优势互补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

更加成型;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对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持续扩大、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

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加强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水平。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制定工作,提升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研究制订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类型本科

高校建设标准,健全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完善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体系,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等,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打造骨干专业,改善实训条件、凝练专业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推

进服务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3.推进优势学校建设

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支持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水平领先的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布局与发展。引导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主要任务;中西部地区以提高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探索建立优势互补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支持东中西部学校联合招生,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或职教集团,通过托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支援革命老区、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5.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落实生均拨款制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督促激励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支撑中央目标引导。生均拨款制度应当覆盖本地区所有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参照院校所在地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建立完善所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支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办法。2017年,各地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学校学费收入必须优先保证基本教学经费支出。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教育部、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骨干专业奖励计划 l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l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l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建设 l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l东中部地区职业院校(职教集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

l继续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试点省份人民政府

l落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人民政府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1.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系统构建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快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应用科研能力,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创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积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合理引导一批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加大力度培养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鼓励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突出职业需求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快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

2.推进分类考试招生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全面实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制定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考试招生办法,改革面向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招生

考试内容,增加技能考核权重,拓宽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继续学习通道。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招收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3.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完善分段培养方式,协调各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管理,明确中职、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接续关系,统筹设计,分段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规范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办学,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中明确适办专业,系统设计培养方案,强化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主导作用。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本科职业教育毕业生比例。探索以学分互认和学力补充为基础的职普互通机制。完善“双证书”制度,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修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l研制《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教育部

l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省级人民政府

l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本 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l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

l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行业、高等职业院校

(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功能,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传承创新民族工艺文化。

1.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聚焦区域产业建设、行业提升、企业发展,优化院校结构和专业布局,着力培养当地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提升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团队、技术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高水平实训基地,探索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选择自主创业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与企业合作转化的,可按照法律规定在企业作价入股。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活动。

2.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人力

资源保障水平,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增强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的新兴专业。重点加强面向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卫生、人口健康和高技术

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亟需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支持举办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相关专业,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与军队合作,为现役士兵开展培训,为技术兵种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3.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扶持涉农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创新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推进农科教统筹、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涉农企业合作共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覆盖全国、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各地应在项目、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向涉农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倾斜,动员相关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参与专业建设,特别加大对水利、林业和粮食等行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4.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职业教育体系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各民族文艺人才。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民族地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校企共建特色学院 l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团队建设,技术

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建设,组建重点产业技 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l以企业为主建设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技能 大师工作室

l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人民政府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军队合作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院校

l支持建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l新设若干省部共建的国家涉农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

l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

优化产教融合政策环境,创新产教融合实现形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1.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与行业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常态机制,联合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围绕专业建设,与大型企业和跨

国公司合作开发起点高、影响大、方向性的国家级教产合作项目。引导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应用科研能力,提高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持续提高新增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在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时,同步规划与之配套的职业人才培养工作。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高等职业院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以资产融合、人员互聘、平台共建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基于学分互认的集团内部教学管理模式,建设符合集团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支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吸收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鼓

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3.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

支持地方和行业政策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逐步取消现代学徒制考生户籍跨省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分类考试录取的办法从企业员工中招收学生,使学生同时具有员工身份;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学生责任保险、工伤保险。完善技术兵种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联合招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支持政策,鼓励技术兵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建设一批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 法》

l制订《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 化办学的意见》和“示范性职业教 育集团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 教育部

l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 意见

教育部、相关行业部委及行业组织

l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财政部,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 l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和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l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教育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

l推进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支持行业影响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组建全国性行业职业教育 集团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学校 l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相关行业(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

推动各级政府落实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与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同等法律地位,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1.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

创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各地应重新梳理民办学校准入条件和程序,健全退出机制。社会声誉好、教学质量高、就业有保障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稳步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规模。以政府规划、社会贡献和办学质量为依据,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激励和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

2.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支持企业发挥资源、技术优势举办高等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规律管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交由高等职业院校承担,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

训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各级政府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制定支持政策、确定实施范围、购买社会服务时,将企业举办的公办性质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对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产生的支出,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支持行业根据发展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切实履行举办方责任。鼓励行业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划与指导;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主开展工作,在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

4.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允许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革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高职院校;探索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职工持股。鼓励民间资本与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合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

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成立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联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教育部

l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等,省级人民政府

l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民办高等职业院 校的渠道和方式

l协调解决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享受相关政 策待遇的问题 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行为的规范

与管理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l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面向行业 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l推动大中型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 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职业教育专门机构(或人员

l将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行业指导

l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教育部、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根据需要制定和发布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高等职业院校

(六“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为重点,完善建设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等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

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单独评审。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和执行反映自身发展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比照本科高等学校,核定公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破除企业高技能人才向高等职业院校流动的政策障碍,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鼓励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办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年金制度。

2.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

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三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探索政府向企业购买教师实践服务的办法,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

3.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可以拿出不低于核定编制内人员经费的20%用于兼职教师聘用;完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把企业中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建立学生实习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补贴制度;鼓励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聘请优秀民族技艺传承人、民间文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 聘办法》 教育部

l实行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评审 l核定公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

l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办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年金 制度

省级人民政府

l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制订校级“双师型”教师标准 l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

l探索政府向企业购买教师实践服务的办法,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 l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 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

l五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教育部、财政部、省级人民政府

(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新成果,遵循知识积累和技能养成规律,开发适应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完善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所有专业。研制资源建设应用指南和评价体系,实现资源多系统兼容、多平台共享,确保资源的无障碍交换。制订资源使用与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优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的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创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支持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应用,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相应的仿真教学软件,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建设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的平台,实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现场教学情境的远程即时传送,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农村和边远地区更多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3.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构建全覆盖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更高效率、更大范围共享。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统一技术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面向师

生、面向社会的管理服务云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国家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育部、发展改革委l研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指南和评价

体系

l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

l省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l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l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的平台建设 l校园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l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 l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育部

l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级人民政府

(八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

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完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1.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现代治理结构

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全面启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工作。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开展校长公开选拔聘任试点。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设立有办学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发挥咨询、协商、议事与监督作用。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发挥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设立校级

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推动院校管理关键领域改革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根据教师岗位性质和要求,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落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聘和引进教师的自主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原则上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筹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开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和相关标准建设的理论研究;各地应加大投入,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和劳动就业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机构,发挥学校人才、信息、资源聚集优势,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核准 工作

l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

l筹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 l各地应加大投入,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工作,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l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 机构

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l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境外培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财政部

(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建设计划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保证工作,完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院校自觉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1.健全高职督导评估制度

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和奖惩制度。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将履行管办职责、推进重大改

革、健全办学标准等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与人大、政协工作协调,通过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方式,推动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2.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诊断改进制度

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开展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断和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保证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质量,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优势高等职业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国家牵头制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院校特点,确定诊改重点、明确任务进度,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

依托对用人单位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试点。专业诊改工作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倒逼职业院校相应专业的改革与建设。专业诊改方案由相关行业制订、经教育部认可后实施。职业院校自愿参加。

3.完善质量报告制度

继续实施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发布质量报告,支持第三方撰写、发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报告。注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使用,逐步提高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报告撰写质量和发布情况监督与管理。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

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和奖惩制度

l督导《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情况

l加强对履行管办职责、推进重大改革、健全办学标准等方面的督导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与人大、政协工作协调,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分类指导,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工作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l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诊改工作试点教育部、相关行业

l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教育部、有关第三方机构

(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划

制定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多元发展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知名国际组织、著名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

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申办聘请外国专家(文教类许可;支持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鼓励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2.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能力

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化人才。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优势,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当地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

3.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周边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援助。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软实力。鼓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积极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探索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

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我国教育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l制订《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的办学与教学合作

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境外访问学习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在校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l校企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

l扩大与“一带一水”沿线国家和我周边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

l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援助教育部、外交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l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l探索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十一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进计划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服务,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环境,推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学习成果互认。推动专科高

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积累制度;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设立学分银行,试行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加强学习成果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开展学习成果转换服务。

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场地设施、师资、教学实训设备及网络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面向社区所有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民主法制、文明礼仪、保健养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与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开发适合居民学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设施建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为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社区教育服务计划提供平台,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3.加强终身学习服务

积极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多样化职业继续教育,为所有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多种机会。积极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教育,为普通教育在校生提

供职业发展辅导,为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就业质量服务。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培训,积极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培训。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l制订《关于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l向社区开放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l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

l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 意见》

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十二德育工作质量提升计划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

结合起来。规范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扶持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2.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发挥学校历史沿革、专业发展历程、杰出人物事迹的文化育人作用。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第二课堂,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

l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 准(暂行》

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 业院校

l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 合

高等职业院校

三、保障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各地必须高度重视,保证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部负责协调国务院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省级政府是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宏观管

理作用,主动协调配合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保证任务落实。各地要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根据本行动计划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好落实方案;按照国家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统筹各类教育培训经费,保证落实方案 的顺利实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体制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出台政策、配套条件,有效解决瓶颈问题。

(二强化管理督查

各地要逐级按照职能分工量化落实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将落实方案执行情况列入省政府督查室的立项督查范围,将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督查对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与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完善工作要求。行业部门要引导和督促相关行业企业制定和执行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各界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我部将把各地任务落实情况纳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相关督查工作;督查结果将作为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布局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三营造良好环境

鼓励各地根据需要出台职业教育条例、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地方法规,努力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政策、高等职业院校先进经验和技术技能人才成果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细化一览表

序号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 部门(单位 时间进度

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 出台《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

2015年底前完成 2017年,发布300个专业教学标准和30 个专业的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行业职业教 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

2017年底前完成 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 司

2015年底前完成 实施骨干专业奖励计划,支持建设6000

个左右骨干专业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各地实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建设 1200个实训基地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创新基地” 项目,遴选建设300个高等职业院校服 务企业创新示范基地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启动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提 升项目,遴选建设600个高等职业院校 牵头的技术研发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人民政府

2016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以优质专业建设为载体,重点支持100 所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探索建支持东中部地区500所(次学 校(职教集团对口支援西部职业院校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财 务司、财政部和 相关省级人民政 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继续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

试点省份人民政

府 持续推进 督查各地建立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 款政策,到2017年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生 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财政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国务院 教育督导委员会 办公室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12 2015年,出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到2017年,专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20万人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发 展规划司、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2015年,出台《关于推动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引 导100所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类型 高等学校,鼓励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 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本 科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00万人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高等教育司、发展改革委、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部(学位管理 与研究生教育 司、有关高等学 校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推进分类考试招生,落实《教育部关于 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 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科高校招收职 业院校毕业生的考试招生办法;2015年 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 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 道;逐步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 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 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教育部(高校学生 司、发展规划司、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相关行 业、高等职业院校 持续推进 出台《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18 鼓励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到2017年,重 点建设50个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究开 发团队,100个技术工艺与产品开发中 心,150个以企业为主的高水平校外实 训基地,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 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省级人民政府、高 等职业院校

2017年底前完成 部门(单位 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 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选择 自主创业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给予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 策扶持

教育部(高校学生 司、财务司、财 政部牵头,国家税 务总局、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部等 单位参与 持续推进 加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 健康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 建设;到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产 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数占总数的80% 省级人民政府2017年底前完成 到2017年,根据军队建设需要扩大专科 高等职业院校与军队合作开展定向培养 直招士官规模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高校学 生司、有关高等 职业院校 2017年底前完成 到2017年,建立100个农业职业教育集 团;新设若干省部共建的国家涉农职业 教育改革试验区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发展改革委、科学 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 局、国家粮食局和 有关省级人民政 府

2017年底前完成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 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 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到2017年, 建设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 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文化部、国家民族 事务委员会、省级 人民政府 2017年底前完成

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 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政策法规 司、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 2015年底前出台 到2017年,与5个以上的行业联合召开 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联合下发行业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行业部委及 行业组织 2017年底前出台 到2017年,国家级教产合作项目新增协 议总金额超过1.5亿元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财政部,相关部

委、行业协会、企 业 持续推进 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和“示范性职业教 育集团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2017年, 高等职业院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达 到90%以上,初步建成150个骨干职业 教育集团;建成一批校企一体化创新联 盟;遴选10个省份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 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省级人 民政府,有关行 业、企业、高等职 业院校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到2017年,形成20个连锁型职业教育 集团

省级人民政府、高 等职业院校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支持行业影响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牵头 组建全国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有关行业职业教 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高等职业学校 持续推进

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国 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逐步取消现 代学徒制考生户籍跨省限制;到2017 年,全国20%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实行 现代学徒制,年培养(培训学生(学 徒超过10万人,合作企业超过1000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高 校学生司、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 32 重新梳理民办学校准入条件和程序,健 全退出机制

省级人民政府2015年底前完成

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 策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财政部、发 展改革委、人力资 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 2015年底前完成

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 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 作等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到 2017年,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 达300万人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国土 资源部、中国人民 银行、省级人民政 府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以政府规划、社会贡献和办学质量为依 据,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支 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 2016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加强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行为的规 范与管理,逐步实行在核定办学规模内 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 的制度;2017年底前,在招生规范的民 办高等职业院校试点核定办学规模内学 校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省级人民政 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协调解决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享受相关 政策待遇的问题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2015年,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 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的意见》

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国家税 务总局、财政部、教育部(财务司、职业教育与成人 教育司、省级人 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到2017年,大中型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 育办学的比例持续提高;超过一半规模 以上企业设立职业教育专门机构(或人 员

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省级人 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到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均将开展职业

下载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07(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

    附件行动计划学习实践目标与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相关任务安排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

    现代职业教育与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一、种植业仍是农村劳动力从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种植业不论在经营方式、种植方法及品种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

    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的城乡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的城乡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

    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 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俊杰 定州市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河北省培育的高标准中等城市和保定市打造的次中心城市。20......

    关于用工荒与职业教育的定位思考大全

    关于“用工荒”与职业教育功能定位新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市场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而职业教育却不能及时地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结构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祖国建设的需要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2005后起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迅发展阶段,但根底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