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学行为规范制度
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学行为规范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有关法规,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计划开课。学校要督促教师认真进行计划与总结,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认真执行教学常规,力求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培养英才;既要保证全面发展,又要注重特长培养。教师应把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双基”、发展“智能”,而且要促进学生思想、兴趣、意志、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发挥教学的全面育人作用。
第三条
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即教学工作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和课外活动、认真进行计划和总结。“六认真”既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恪尽职守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二章 计划和总结
第四条
认真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一切活动的基石。教师的的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的第一周完成。
1、教师的教学计划包括个人(或备课组)教学计划、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补差辅优计划和班级自主的学法指导计划。
2、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计划主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研组计划、年级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师本身的个性特长,在学习大纲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制订。
3、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目的(目标)、要求、主要工作任务、措施、活动安排、教学进度,以及提高质量的措施等。
4、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原则上每学期制订一次。由教务处会同年级部以及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审定。
5、高三年级各学科要根据复习进度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出年度计划、学期计划、短期(一轮、二轮和总复习)计划。
第五条
认真总结。总结是对曾经经历过的教学行为的辩析和思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1、总结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总结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局部(专题)的;总结可以是经验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教训的;可以是对自己“教”的反思与评价,也可以是向他人“学”的归纳和升华。
2、我们提倡专题性和反思型的总结。其切入点主要包括:学年个人规划达成度的总结、个人期中与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短期(如月、周)教学工作评价、教学心得体会(教后记)、教学论文、听课学习心得、竞赛辅导小结等等。
3、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做好各种教学工作总结,并上交相关处室集中分类存档。
第三章 教学工作各环节规范要求
第六条
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新老教师都不能上无准备的课。要求提前一周做好备课工作。
1、认真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辅资料),理解每一部分教材在全书及全单元(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教学目的、任务、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实验等准备。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课堂提问、训练和作业处理及思想教育等方面要全面考虑。
3、按照教学程序设计考虑板书、准备教具,上课前要熟悉教学安排,做好教学语言的准备,尽可能多的使用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自己先做一遍,并作出标准答案。理、化、生应作的实验,备课时老师要尽可能亲自操作一次,保证上课时实验的成功。
5、在“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的基础上,写出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备课笔记),具体做到:分课时、有课题、有目的要求、有重点、难点、有教学程序、有提问训练,有作业练习布置、有教学方法,教后有教学情况记载。6、3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教案要写得详细:对教材教法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以写简练些;五年及其以下教龄的新教师和未在本校教过毕业班的教师要备详案。
7、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每周安排适当时间组织1-2次备课组集体备课(重点放在分析、教法研究上),形成统一的学案;允许教师个人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8、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要单独备课;理、化、生教师要备实验课,体艺教师按相关规定备课。
9、听课也是一种备课,青年教师要执行好听课前先备课的程式,听完课要实事求是的进行交流,同时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运用他人成功的方面。
10、高三年级教师在新授课时,全面按照上述要求备课。在一、二轮复习时,依然必须写备课笔记(各备课组要统一格式),可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安排的需要,将教学(讲评)的内容:包括专题线索、练习考查的内容目标、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讲评的目的、重要知识点、解决的方式方法等扼要地写在备课笔记上。
第七条
认真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认真上课是严谨教学的关键。
1、按课程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处,未经教务处同意,教师不得擅自停课、调课、代课。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前进入课堂,做好准备,做到等学生上课。教师上课时中途不允许脱离课堂、脱离学生,不允许叫学生出课堂为教师取教学用品。要按时下课。
3、举止文明、穿着得体、仪表端庄。教师酒后不得进入课堂,课堂里不得抽烟,不得随便坐着上课,不得在上课时间接打手机。
4、课堂教学要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创设愉快教育情景,保持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
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精、活、实”为准则,坚持贯彻落实“起点低、底面宽、要求严、训练实”的十二字方针。
6、讲授正确、科学,思路清晰。能明确、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教师语言清晰明白,逻辑性强;板书规范,简明扼要。
7、精心组织、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提问、练习、观察等方式,及时取得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课堂练习一般安排10—15分钟,练习题要精心选择或设计,教师巡视中注意发现典型错误,当堂评讲)。
8、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具,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9、坚持启发式,注重学法,重视自学指导和思维训练。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10、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以“师道尊严”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11、教师上课前应清点人数,问清缺席学生原因,对原因不明的缺席者应及时与家长联系或告知班主任。
12、上完课及时反思,及时写好“教后记”,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计划。
第八条
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1、作业包括书面作业、朗读背诵、复习、预习、实际操作等形式。作业布置要目的明确,精心选择,符合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原则,要符合大纲要求和教科书规定要求。
2、教师要通过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设计作业练习。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设计安排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附加题等多层次题型。
3、题目难度分布要合理,能按照“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切忌简单、机械、重复、单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布置一定量的实验、实践、操作、创作、设计、体验等锻炼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新型作业。
4、作业的总量要控制,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不同学生应区别(对优等生和差生在作业布置与批改上有区别);严禁以作业惩罚学生。毕业班要减少、控制机械重复的作业,特别是复习时不允许搞“地毯式”轰炸的作业练习。
5、作业批改的相关要求: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准确校正。决不能只布置不批改或者只批改不讲评。要做到一练一批、全面反馈、及时讲评和纠正,要以面批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和谈话帮助。要认真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中把握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及思维轨迹,并能从中认真地审视和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不断改正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6、各学科组要按学科特点统一作业批改符号和格式。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正确的划“ √”,错误的打“?”,禁用“x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更正或以红线加问号标出,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必要时加眉批或总评予以说明指正。数学学科批改不能只看答案,要看解题过程;语文批改不能只写“阅”(日记,周记视情况而定)其它科目的批改不能只以卷面书写整洁情况定分数,要看答题正确程度,兼顾书写;作文评卷应有眉批、旁批、总评、指出错字、病句,评语应有优、缺点两方面,以提醒与鼓励为主。
7、加强作业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书写清楚,符合规格)。
第九条
认真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在上好课的前提下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类指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用答疑、补课、补充讲解、阅读指导等各种辅导方式,进行辅优补差,并做好辅导记录。
2、在进行知识性辅导的同时,重视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3、课外辅导要认真及时,发现学生有创见要及时支持、培养;发现学生知识有缺漏,要及时补课。
4、辅导学生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简单重复灌输。内容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时间要合理利用,不要打“疲劳战”,力求“低耗高效”。
5、要研究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上好自习辅导课(包括早、中、晚自习辅导)保证自习质量。
7、认真做好竞赛辅导工作,辅导要有计划、有安排。
8、重视家访,会同家长分析差生原因,商讨辅导计划,取得家长支持和配合。
第十条
认真组织考核和课外活动。考核是检查教与学的情况,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外活动是促进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1、考核可以分成三类:平时形成性测试、单元过关测试、终结性评价,这三者是有机结合起来的。考核的形式包括: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等平时诊断性考核项目和期末考试、会考、统一质量检测等终结评定性考核项目。
2、要重视运用平时考查项目来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单元结束,要认真做好归纳总结,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单元练习、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做好分析工作。
3、严格考试制度,严格遵守《监考守则》,认真做好监考工作。监考的要求等同于平时的上课;为取得学生的真实成绩,要纠正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
4、认真做好考试的出卷工作,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出卷应注意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启发性,注意广度、梯度、深度。卷面“双基”题量占70%,中档题占20%,综合题占10%,要注意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做好考试情况分析及试题评讲工作。阅卷、评分要坚持标准,不凭印象,不搞主观臆断。认真填好阅卷分析表和质量分析表,并及时做好分析总结工作;一般应写书面质量分析:包括考试评价、质量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等方面。
6、做好平时提问、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期末成绩记载,严格按照学期成绩=平时20%+期中30%+期末50%的计算方法计入成绩统计表。
7、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成绩考查与评定的方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相关学科可进行学习素质测评:如语文学科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听、说、读、写素质测评,英语学科要重视口语训练和测评,理科各学科也要进行一次口试、笔试、操作等素质测评。
8、认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科教师均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本人爱好、特长,举办学科讲座,建立学科园地,出好橱窗(或黑板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认真制定目标和计划,积极开展活动。
第二篇: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最近,区政协联合区教育局对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企业和学校,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区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概况
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创办于1981年,既是汉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省级重点“512工程”合格学校,也是武汉市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又是武汉市“1+8”城市圈合作学校。1999年9月,原汉南中学并入中心,由此学校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电大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被汉南区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分别确定为“汉南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汉南区就业培训基地”。
2010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原汉南一中校址,占地152亩,建有综合教学楼、科技楼、体艺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12人,专业聘用教师6人;在校学生千余人,其中,全日制中专生387人,普通高中生469人;电大学员126人,成人培训学员200余人。
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路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十一五”期间,职教中心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毕业生达到三千多人,培训五千多人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群众的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在“蹒跚行进、奋力爬坡”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多年存在的“三难”现象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招生难、职业学校办学难、专业师资引进难。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三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六个不适应”。
(一)认识不适应形势。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与观念。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就业压力以及片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从政府层面看,只看重社会经济发展,未完全认清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完全认识到技能人才不足与社会用工需求矛盾的本质,没有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的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不愿在这方面费力气;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政府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就业质量不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二)规模不适应需求。与我区特别是与开发区融合后与用工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区技能人才需求量(新增)3.2万人,年均1万人左右。而2013年全区高、中等职业院校(含国资大学)年培养能力仅有4千余人,职教中心高中和职校在校生不足千人,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应当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更大。职普比例只有41%左右,明显低于我市平均水平4.5:5.5。
(三)条件不适应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区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不高,现有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没有完全兑现。与我市新城区相比有一定差距。由于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从学校办学设施看,职校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缺少基本的实习场所和设备。从实习实训条件看,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全市职校中唯一没有实训教学大楼的学校。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最低应为3000元,而目前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不足二千元。从师资力量看,我区职教中心的编制是三十多年前核定的,专业教师的引进为零,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专业水平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专业与文化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二者的比例竟然达到1∶15。学校不得不高薪聘请校外技能型专家任教,难以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平均占专任教师的30%,我区只有5%的水平。
(四)专业不适应市场。2011年,湖北省在全省中职、技工学校实行技能高考政策以来,学校主要侧重于技能升学,开设的专业与升学专业挂钩与我区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学校不是瞄准市场设置专业,而是依据现有师资与学生家长升学愿望确定专业,这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我区提出“工业倍增计划”,据劳动部门预测,到“十二五”末,与开发区完全融合后,我区工业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4.2万人,纯增量应达到1.2万人,年均应培养6000多人。而我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年招生仅有200人,成人培训500人次,引进高校毕业生4000人,还有极大的缺口。另据调查,我区中职毕业生回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毕业生总数的2%。现在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但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从五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供求关系看,一般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余有缺、供求之间适当不平衡是正常的。但我区的情况是,这种供求双方基本上处于无引导、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反映了我区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明显不衔接。据测算,“十二五”末,随着欧洲风情小镇的建设,我区服务业中的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社区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以及饮食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共需要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3万余人。从目前状况看,我区根本无力培养。实践证明,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与当地经济挂钩,职业教育不可能发展壮大;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和产业需求,职业教育肯定做不大,走不快、也走不远。
(五)政策不适应就业。我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尚不能成为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区各类经济组织中,普遍没有真正建立起技能人才从培养、使用到管理的规定和制度,技术岗位只有30%左右的人持证上岗,远没有达到全员持证上岗的要求。由于缺乏鼓励在本地就业的政策,目前我区一方面缺少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职校毕业生大量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区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的技能人才,却走出去就业;而我区的一些企业又要拿出必要的成本,从外地引进技能人才。这“一出一进”背后,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人才成本的双重投入,确实值得深思。
(六)体制不适应统筹。我区职教中心是“一套班子多块牌子”。职教中心内既有职业教育又有普通高中教育,生源对象、教育目标有极大差异,不能形成统一,领导管理不能集中精力,内部形成多头管理,体制导致缺乏统筹协调、难免有部门利益、各自立场和自我保护倾向。显然,普通高中并入职教不利于我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与经济开发区融合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剥离,我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对策建议。“十二.五"教育刚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立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综合分析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新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区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建构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格局。按照这一思路,在整体工作布局上,应做到“三增”、“三创”、“三强化”。
(一)“三增”:就是增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增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既是全域城镇化试点区,又是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高度融合的新区,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把发展由依靠资源优势为主,转变到依靠人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为主上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可以肯定地说,我区成为人力资源强区之时,就是我区经济腾飞之日。因此,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打破“就教育论教育”、“为抓职教而抓职教”的封闭狭隘的思维方式,纠正各种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破除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观念,强化抓职教就是“打基础、谋长远、创优势”的意识,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做到工作上优先研究、发展上优先安排、政策上优先落实。其次,要广开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认真落实政策,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拨款。区级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国家级县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借鉴我市新城区职业教育建设的经验,凡新建或改建职业中心,区政府可一次性提供启动资金;扩建职业中心,提供启动资金;创建成国家级县级职教中心学校,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改革财政投入制度,建立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新机制,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入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水平。拓宽职教经费筹措渠道,区财政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及扶贫资金中,应安排一定比例(10-20%)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应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作为成人学校建设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2.5%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第三,动员各种力量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国家提出“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对我区来说任务艰巨,扩大职业教育培养能力是当务之急。要挖掘办学潜力,改变传统的正规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式,将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生源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让最应成为职业教育对象的中考高考落榜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等群体,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达到“让最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三创”:就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创新用工就业制度。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方面,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政府下属各局、行业、企业、所办的各类培训,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层次的资源整合,切实改变目前多块培训、分散管理、资源浪费的状况。要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企业强化职业培训,明文规定“办企必联校,建企先选校”,即凡在职职工规模达到500人以上的企业,均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委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承担企业培训任务;凡不足500人规模的新建企业应事先选择与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积极推进多形式合作办学,支持成立以骨干院校为龙头、若干学校和效益好的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实施“名牌带动”,积极创建“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名牌基地”,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发展之路。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重点是强化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紧紧围绕我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先定专业、后聘教师”。
我们通过调查认为,今后五年我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当重点建设培育7类实用技术专业,即: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电子电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建筑建材、特种种养殖等。围绕这7类专业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做到长短结合,以“长”促稳、以“短”促活,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创新用工就业制度方面,重点是推行职工持证上岗。要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职工进入企业之前的必经之路,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鼓励企业在本地职业学校中进行招工,引导本地职业院校毕业生尽可能在当地就业,推进“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赢。认真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纠正并依法给予处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经人事、教育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
(三)“三强化”:就是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差已成为困扰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没出路。建议今后区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重点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即学校先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建设基地,然后由区财政奖励其价值的2/3,直到该校实训基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为止。要探索实习实训的新路子,在学校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并使之制度化。“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线上、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大田里”,因此,要想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管打实用”,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村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同时,设立“区职业教育年会”,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使之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会的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团队;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十二五”末,全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武汉市的平均水平。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约管理制度,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启动师资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区财政应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职教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人社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法推进我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建立职业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职业教育列入政府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网络人才信息公布制度,搭建全区统一的人才供需“平台”,促进各企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的信息共享。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倡树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2014年3月15日
第三篇: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简介: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命健康,绿色、有机蔬菜瓜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蔬菜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近年来,包括蔬菜在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我国政府已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
要解决“菜篮子”问题,必须解决“菜园子”问题,菜篮子是终端,菜园子是源头。源头是否安全将决定终端是否安全,所以说,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生产安全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对蔬菜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延续多年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绿色、有机蔬菜的发展要求,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共十八大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国民富强,奏响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农业腾飞的主旋律。
为全面落实中共十八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农业对绿色、科技、生态、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正式成立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心以提高广大农民的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宗旨,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对家庭农场及合作社领办人进行农业标准化管理培训。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总部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天之莲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联合CCTV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
平台、全国聚农联盟、山东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寿光鑫悦乔老师农业设施发展中心等单位进行设施农业标准化培训。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目标:让农民靠科技致富,为中国现代农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实用技术及管理人才。
中心是由央视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平台聘任的首席设施农业专家乔丰文老师担任教育总监,乔丰文老师是中国农业领域“乔老师”农技培训品牌的创建人;“乔老师”商标于2010年经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正式注册。乔老师自2000年至今,从事设施农业教育工作已有14年时间,培训区域已遍及全国主要蔬菜产区,培训菜农近百万人次,建设乔老师农技服务站近千个,深受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欢迎。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对乔老师农技培训服务系统进行了专题报道。多年来,乔老师培训坚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中国绿色农业”为使命,以“培训一人、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为教学宗旨,为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一线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精英,为我国无公害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2013年,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央视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平台,设立乔老师大讲堂,进行各路名师线上讲课,把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介绍给大家,为农民支招、解惑答疑;中国农民服务平台是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协作支持下,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信息服务站,开创以电视、电脑、电话为终端的新媒体信
息时代。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责任,是通过培训,让人民群众能够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食品,让农民朋友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技人员成就事业,再创辉煌。
2014年,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携手“天之莲华”农业,正式拉开了中国食品安全“品牌农业”的序幕,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将进一步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食更安,为舌尖上的安全,为美丽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第四篇:培训中心消防安全制度
培训中心消防安全制度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全体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培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现特制定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1、加强全体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2、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3、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照明完好。
4、学员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5、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实验员负责保管,在室内必须有灭火器等。在利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向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6、实验室,电教室,机房等场所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下班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7、消防栓,防火器材等消防设施,要人人爱护。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和损坏,违者要严肃处理。
8、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电工必须经常对校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9、对因无视防火安全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从重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上海漕河泾软件园职业培训中心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第五篇:党员培训中心制度
党员培训中心制度
为加强社区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进一步推进党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制定本规定。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1、主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传达贯彻上级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计算机操作,“中心”规章制度及行政审批业务知识等。
2、重点突出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政策,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当前,要大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自觉做好审批服务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学习制度及要求
1、中心党组、党总支、各支部每年年初要制订出本学习计划及短期应急培训计划,对党员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方法步骤和目的要求作出明确安排。
2、中心党总支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或学习教育活动。
3、“七一”前后举行一次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竞赛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会等活动。
4、实行学习考勤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通过座谈会、心得经验交流会、考试、主题知识竞赛或演讲等形式,不断深化学习效果。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
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认真研究和安排落实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带头讨论发言,主动做好学习辅导工作,真正做到学习时间、内容、效果、人员“四落实”。
四、考评与奖惩
1、坚持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采用季度、进行述学、评学、考学的办法,通过查“二本一薄”,检验教育学习成果,重点考核学习态度、理论素养、学习效果,以及学以致用等情况。
2、考评结果由第一责任人签字后归档备查。对学习积极,成绩突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干的党员干部,在评先中优先评定;对学习制度坚持不力,学习意识淡化,素质提升不高的党员干部,在评先中取消评先资格,并视情节和态度轻重情况,采取第一责任人及所属支部帮教,诫勉谈话,限期改正。若无视学习制度,按党纪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