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校园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校园建设规划
(2006——2010)
**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5月,由***县长任中心主任,中心校前身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0余亩。建校初,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校园教学、生活、活动、绿化等设施均按最高在校生300人规模布局和设计。建
校二十多年中,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心校因地制宜的在仅有的十几亩土地上已建设成一座小巧舒适,教学、生活、活动、休憩等建筑错落有序,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心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人才的培养,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5年被省扶贫办指定为全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县级教学点,2006年又被评为铜仁地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中心校现已形成“两校一点”的办学格局。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的需求,入校学生迅速扩大,在校生由原设计的不足300人扩大到2005年的900多人(含非学历教育常年在校生近100人)。另外,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10年,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要与当地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到2010年我校在校生人数应至少不低于3500人。综上,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继续发展的趋势,使我校的原设计规模已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大量农村新生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要求,按照省教育厅有关部署,结合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左边与**党校一墙之隔,右边紧挨**民族中学,前面是已规划的环城公路,后面是山。)和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校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决定依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校园建设进行五年发展的规划。
[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指导思想
确立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坚持充分发挥和利用既有资源,坚持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在经费上以自力更生、力争中央、省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地方配套与吸纳社会资金相结合的运作方式。
二、发展目标
2006年目标:实现老校区办学规模达到可容在校生1000人(其中非学历教育常年在校生100人)的校园条件。
2007年目标:新校区办学规模达到可容在校生1600人(其中非学历教育常年在校生200人)的校园条件。全校搬迁至新校区,老校区作为旅游系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广告装饰装璜专业的实训场地。
2008年目标:新校区办学规模达到可容在校生2500人(其中非学历教育常年在校生300人)的校园条件。
2009---2010年目标:新校区办学规模达到可容在校生3500人(其中非学历教育常年在校生400---500人)的校园条件。
三、具体规划
一期(2006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措施
2006年校园发展以本校校园改建、新建为主,同时积极开展探索新校区的选址、购地等前期筹备工作。
1、一期规划以本校现有资源为基础,按在校生800人规模,新建一栋教学楼,土地由政府划拨。规模为5层,含24间教室,教室面积为1440平方米。使教室面积由原来的1020平方米扩大到2460平方米。在生活区改建一栋学生宿舍楼。3层45间寝室,使寝室面积由原来的800个平方米增加到1800平方米。在现有的食堂增加一个窗口。在校园左侧县民族中学前原渔塘处新建一实训楼,4层1240平方米(含四个实训车间800平方米,一个多媒体阶梯演示室200平方米,一个陈列室120平方米,一个教研室60平方米,两个办公室60平方米)。
2、本期改、新建申请上级专项资金5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0万元。
3、建立新校筹建组。(1)学校根据“十一五”末学校办学规模已申请政府划地180亩新建新校区。(2)落实建设新校区的计划。(3)完成新校区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筑、绿化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期(2007---2010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措施
一)发展规划
1、重点建设新校区,新校区选址在距**县城2公里处的甘家坝,铜遵公路的右侧,由政府划拨土地,校园用地包含良田20亩,土块60亩,荒山100亩。学校根据所划地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规划校园建设。
2、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完成新校区五个功能区的科学划分(教学区、运动活动区、生活区、实训区、绿化园林区)、合理布局,完成新校区“三通一平”的基础建设,完成新校
区前期办学必备的教学、生活等有关建筑设施。
1〉、教学区:教学区设在新校园西北区靠前位置。新建3栋教学楼、1栋图书馆和1栋综合性办公楼,以确保3500名学生的教学需要。总占地面积35亩。
2〉、生活区:生活区设在校园西北区抵山界。新建两栋可容近3200人住宿的学生宿舍楼、一栋可供3500人就餐的食堂和一个可
同时容纳近100人洗浴的二层楼的洗浴中心。总占地面积20亩。
3〉、运动活动区:运动活动区设在校园西南教学区前靠铜遵公路。建2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台和一个足球场,并充分利用足球场地周围的空地,在较大空间的林荫地上增设单双杠等运动器械等,以确保3500人规模的学生有较充分的运动和活动空间。总占地面积45亩,4〉、实训区:实训区设在校园区的东南区,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尤其是学校塑造的三个品牌专业(旅游服务与经济、汽车运用与维护、机电技术及应用),重点新建一栋实训楼、一栋实验楼和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创收型校办工厂、酒店等。总占地面积25亩
5〉、绿化区:校园的绿化系统由绿园、绿带、绿道和绿点组成。
将校园东北区的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的后山布局设计为园林景观,园林中小径迂回交错,沿道路两侧设多条绿化休闲带,形成绿化系统的主体。总占地面积55亩。
校园内所有的道路旁种植具有**特色的行道树,形成绿化走廊,增强视觉效果。
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在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化,使校园内没有裸露的空地。营造树影斑驳、碧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步一景、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
校园地形及各功能区划分图附后。
二)、实施措施
2007年建设任务:
基本完善新校区容纳1600名在校生学习、生活、运动及学校办公等建筑设施。
1、修建第一栋5层含32间教室、4间功能室,10间办公室的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修建2层含2个大餐厅和10个窗口的大食堂,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修建第一栋5层含100间寝室的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修建一个二层楼的厕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平整出两个篮球场。以确保1600名在校生的学习、生活、运动的正常需要。
2、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系统实施新校区的路网、水管网、电网、信息网和部分绿化建设。
3、确保完成本年度建设目标的资金来源:申请中央、省级专项资金500万元,国债资金300万元,日元贷款17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资30万元。
2008年建设任务:
基本完善新校区容纳2500名在校生学习、生活、运动及学校办公等建筑设施。
1、修建第二教学楼,5层,含20间教室,2间功能室,5间办公室,总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修建第二学生宿舍楼,5层,100间寝室,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修建实训大楼,3层,含4个实训房,1个多媒体演示室,2个办公室,两个换衣间,两个洗脸间,一个教研室。
2、完成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实训区的绿化目标;平整足球场地。
3、本年度建设资金来源:申请上级专项资金4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
2009年建设任务:
基本完善新校区可容纳3500名在校生学习、生活、运动及学校办公等建筑设施。
1、修建综合办公楼,4层,含10办公室、1个接待室、1个大会议室和1个小会议室、1个活动室、一个陈列室、1个广播室、1个阶梯教室,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修建第三楼,5层,含20间教室,2间功能室,5间办公室,总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
2、完成校园后山绿园的布局、造型和绿化。
3、本年度建设资金来源:申请上级专项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
2010年建设任务:
确保全校在校生达到3500名的规模办学条件。确保全校达到创全省一流学校的校园条件。
1、创办绿色校办产业,新建厂房含4个生产车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新建汽车修理铺2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新建一家高档酒楼,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全面完成新校园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
2、全面开展和完成新校园的环保、绿化基本建设,使校园美化程度更进一步。
3、全面完成新校园内所有服务系统建设。
4、本年度建设资金来源:申请上级专项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
《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校园建设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校园建设规划。
第二篇:校园建设规划
九联小学校园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引言
九联完小位于肥西县三河镇九联村,西距合铜公路500米,东邻上三公路,是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学校建立于1996年。是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后,新建的小学(由原新周小学、佘祠小学、平塘小学三校合并而成)。我校旨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学习佳地,能满足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并为此而努力规划建设。
二、建设原则、遵循国家及市县有关法规和规范 , 合理布局 , 满足建设方的要求。、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 , 创造人性化的环境。规划以关心人的需求为主旨,包括心理、生理、现实和发展的需求, 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绿意盎然、生活方便, 具有文化内涵的、功能齐备的学习氛围。
3、立足现实、远瞻未来,强调空间与实体的整体性。坚持特色,形成现代化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校园。、与自然条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 , 创造有特色的整体布局关系 , 提高校园的生活环境品质。第二部分 功能布局及定位
一、功能定位
学校周边的环境 , 交通便利 , 校园风景如画。因此在本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于校园:
1、可实用性。因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只有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即可。
2、安全性作为农村校园 , 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安全性是其选择的首要标准之一。
二、功能布局
本校园功能以学习为主 , 所以教学场所是主要的建筑空间。生活、办公、娱乐是另一种空间。运动区位于学校西边,场地空旷,与教学区连在一起,大大方便了同学们大课间活动。另外为满足新增远程教育室的要求,学校将改造一个停用的教室,使合理更加布局。第三部分 绿化系统规划
建立大面积的绿地, 既营造环境又便于管理 , 使生活于其间的人倍感清新与舒适,形成环境优美、有收有放、错落有致、节奏明快的外部空间环境。绿地点、线、面结合 , 相互联系 , 形成系统。、校门口绿化,种植雪松树数棵。突出同学们像雪松一样顽强挺直、茁壮成长的氛围。、绿化系统由甬道绿化轴带、花池绿化、办公室和教室前绿化、立体绿化组成。甬道两旁是龙柏,龙柏下是冬青成行
3、校园内有大型花池六个,位于教室前面。
4、在校园操场周围遍植雪松净化环境。、校园内的绿化以自然为主, 绿化形式上有草地、灌木、乔木和垂直绿化, 形成多样化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第四部分 道路景观设计
一、校园内主干道配以其两侧的道路绿化, 形成一条流畅的道路景观系统。
二、步行道景观以绿带为主体。
三、排水系统 雨水通过合理的自然流式排除校外。
四、电力系统 由校内总闸引出。第五部分、2008——2010三年校园建设规划
根据我校校园实际情况及上拨经费的使用支配情况,制定我校2008——2011年三年校园建设规划:
一、2008——2009
1、重建校园道路,由原沙石路改建为水泥路面,全长185米,宽4.5米,厚0.4米。总造价55500元。
2、新栽道路绿化带,绿化校园用费3000元。
二、2009——2010
1、更换教学楼教室木制窗户24个。(现有木制窗户全部毁坏,不能使用)规格200cm*170cm,全部更换为塑钢窗户,总造价约为28800元。
2、后门门楼开裂炸缝,存在安全隐患,计划翻建,费用约为3000元。
三、2010——2011
1、更换学生课桌150套。
2、厕所存在安全隐患,难以使用,计划翻修。整体费用约18000元。
九联小学 2008年8月
第三篇: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简介: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命健康,绿色、有机蔬菜瓜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蔬菜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近年来,包括蔬菜在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我国政府已把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
要解决“菜篮子”问题,必须解决“菜园子”问题,菜篮子是终端,菜园子是源头。源头是否安全将决定终端是否安全,所以说,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生产安全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对蔬菜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延续多年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绿色、有机蔬菜的发展要求,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已成大势所趋,中共十八大及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国民富强,奏响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农业腾飞的主旋律。
为全面落实中共十八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农业对绿色、科技、生态、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正式成立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心以提高广大农民的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宗旨,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对家庭农场及合作社领办人进行农业标准化管理培训。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总部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天之莲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联合CCTV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
平台、全国聚农联盟、山东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寿光鑫悦乔老师农业设施发展中心等单位进行设施农业标准化培训。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目标:让农民靠科技致富,为中国现代农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实用技术及管理人才。
中心是由央视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平台聘任的首席设施农业专家乔丰文老师担任教育总监,乔丰文老师是中国农业领域“乔老师”农技培训品牌的创建人;“乔老师”商标于2010年经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正式注册。乔老师自2000年至今,从事设施农业教育工作已有14年时间,培训区域已遍及全国主要蔬菜产区,培训菜农近百万人次,建设乔老师农技服务站近千个,深受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欢迎。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对乔老师农技培训服务系统进行了专题报道。多年来,乔老师培训坚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中国绿色农业”为使命,以“培训一人、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为教学宗旨,为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一线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精英,为我国无公害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2013年,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央视中国互联网电视中国农民服务平台,设立乔老师大讲堂,进行各路名师线上讲课,把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介绍给大家,为农民支招、解惑答疑;中国农民服务平台是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协作支持下,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信息服务站,开创以电视、电脑、电话为终端的新媒体信
息时代。
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责任,是通过培训,让人民群众能够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食品,让农民朋友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技人员成就事业,再创辉煌。
2014年,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携手“天之莲华”农业,正式拉开了中国食品安全“品牌农业”的序幕,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乔老师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将进一步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食更安,为舌尖上的安全,为美丽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第四篇:2010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2010-2015年株洲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实现“保二争一”目标和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时期。为大力发展株洲职业教育,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株洲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制定《2011-2015年株洲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株洲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是“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以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纺织、冶炼为主的重要工业城市,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全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0家,跻身全国500强之列的企业5家,已形成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陶瓷等为支柱产业、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特大城市,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
株洲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和鲜明的产业特色,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注入了强劲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株洲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工业城市,一批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相继落户株洲。50年代,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湖南省第一所技工学校。此后,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湖南省化工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第一批行业特色明显、办学条件优越的国家级重点中专相继在株洲产业,成为株洲乃至全省和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约5万人。拥有省级示范性建设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6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技工学校10所,农村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5所。设在职业院校内的国家和省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10家,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
经过几十年发展,几次资源整合,株洲市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9年,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为2.9万人,中职招生达到1.6万多人,超过了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攀升。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行开放办学,近两年培训企业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30万多人次。服务经济社会成效
显著,为株洲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崛起作出了突出贡献。五十年代开始,为支持株洲城市建设,一批铁道、冶金、化工、机械等中专学校落户株洲,为株洲培养了大量技术产业工人。目前,在全市近40万产业大军中,有近20万人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稳定在95%以上。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建设需求
国家宏观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并制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目标。职业教育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株洲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决定投入50亿元,建设一座占地5700多亩的株洲职教科技园,全面整合城区职教资源。职教园将以建设“城市名片、两型典型、职教洼地、发展引擎”为目标,立足长株潭,辐射全省,面向全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成为长株潭乃至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职业学历教育中心、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株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准备了条件。株洲东临“长三角”,南近“珠三角”,北靠“武汉经济圈”,西接“西部大开发”,同时株洲又面临我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机遇,是我国中部重要老工业基地,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统计,仅株洲市来说,目前全市中级技工比例为%,高级以上技工仅占%,而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工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大。现在,株洲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年需增加就业岗位4万多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产、服务一线产业工人的素质、技能和数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株洲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变株洲市人才结构的现实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株洲的必由之路。
(三)基础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株洲职教资源70%集中在城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学校办学规模小,条件简陋,师资薄弱,发展前景堪忧。
二是空间狭小,制约了学校发展。株洲工业学校、株洲技术学院校园面积都不足100亩,在校学生分别达到5000多人、4000人。城区有4所院校急需择址新建或整体搬迁,有6所院校一校多址。这种分散建设方式和校园分布格局,加大了学校建设和管理的难度。
三是设施设备简陋落后。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设施不足,设备老化,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的步伐,加上招生专业不断扩大,实习实训设施建设严重落实。
四是投入不足,学校负债运转。据统计,全市职业院校负债已达3亿多元。沉重的偿本还息负担,使院校不敷出,运转困难。
二、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大主题,以建设株洲职教科技园为重点,优化城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兼顾,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高、中、培训的有机衔接和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良好沟通。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株洲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与普通教育良好沟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主干体系。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根据初中生源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应往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从2011到2013年每年扩招10%左右,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6.5万人。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每年引进、推广科技致富项目10个,培训农村经纪人200人,农村基层干部500人,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万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到2015年,全市所有农村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80%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持有“双证”,基本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现新增劳动力预备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每个乡、村都有一个能满足当地农民技术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
需要的设施配套的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技校,100%达到县级合格农技校标准。
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
——学校建设目标:全面建成株洲职教科技园,学历教育规模达到8万人,常年培训达到7-8万人;园区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建设水平达到园区绿化,建筑美化,景观亮化,交通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每个县(市)创建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创建一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各县(市)职业中专学校规模均达到2000人以上。重点建设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机构20个,在校学生均达500人以上。——专业建设目标:打造十个省级、二十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机械制造、电子工业、信息技术、商贸旅游、厨艺烹饪、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等对接当地产业的职业教育精品专业群。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城区以株洲职教科技园实习实训中心为依托,建设成为长株潭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心基地。农村地区重点建设炎陵县职专旅游专业实训基地,茶陵县职专纺织专业实训基地,攸县职专种植养殖专业实训基地,醴陵市职专陶瓷、烟花专业实训基地,株洲县职专服装专业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培养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60%以上。
(三)建设任务
根据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目标,应当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1.整体搬迁株洲工业学校、株洲中等职业学校等10所职业院校;入驻株洲职教科技园,校区建设计划投资约40亿元。其中自筹亿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亿元。
2.新建株洲职教科技园实习实训中心。该中心由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服装设计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0多个基地组成,计划投资约10亿元。自筹亿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亿元。
3.建设攸县职专种植养殖专业等农村地区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5个,计划投资亿元。自筹亿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万元。
4.配备各种实习实训设备万台(件),计划总投资亿元。自筹亿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
万元。
三、投资和进度安排
(一)投资安排
“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投资总体需求约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总资约亿元。中等职业教育校区建设投资亿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资亿元;设备购置费亿元。合计亿元。按照以地方为主,中央适度支持的原则,拟我市及各有关院校自筹资金亿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亿元。分投资计划见附件一(2010-2015年株洲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项目汇总表)。
(二)进度安排
详见附件二(2010年-2015年株洲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范分项目方案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完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实行职业教育季度汇报、半年评估、全年总结制度,确保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进行职业教育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的结果纳入有关责任人考核的内容。定期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督导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实施办法。人事部门要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株洲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制定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着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上有地位、在事业上有前途、在发展中有作为的良好环境。支持和激励用人单位积极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吸引更多学生报考职业院校,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改委要会同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制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支持建设一批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教育骨干基地,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投入,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条件。财政部门要落实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要支持职业院校拓宽融资渠道,认真落实财税优惠
政策,引导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农业部门要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素质工程”,建设农民科技书屋。规划、国土等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城市建设规划、确保职业学校建设用地,做好用地报批及征地拆迁工作。
(二)多方筹措,增加投入
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严格落实中央、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的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加强招商引资和融资工作,确保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工程按计划推进。全面落实国家中职学生救助和逐步免除学杂费政策。
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市本级设立2000万元,各县(市、区)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力职业学校,鼓励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和机制。
设立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
(三)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全面落实
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由主管职业教育领导为组长,纪检监察、教育、质检、建设等部门组成的组织领导机构,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管和定期检查。不断完善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确保工程质量。
第五篇:健康校园建设规划
健康校园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人、环境、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促进健康的校园环境,严格控制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健康支持环境,努力打造优质教育、创建市级名校,着力提升校园软环境和软实力,促进渝北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改善校园环境;
2、降低学生常见病发病率,控制和杜绝传染病流行;
3、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4、提升师生身心健康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把促进人的健康放在突出位置,要联系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师生健康创造支持性环境,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师生健康素质。
(二)服务社区,融入社会。坚持与社区紧密结合,使师生的健康行为、校园的健康环境、学校的健康文化与时代健康理念有机融合,让健康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师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不断探索,重点突破。坚持开展校园健康问题研究,通过借鉴已有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健康促进的保障
性措施,努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机制,为行动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学校为基本工作单元,切实解决存在的重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
(四)做到五个结合1.把开展建设健康校园活动与创建和谐学校、创建文明学校等活动结合起来。
2.把开展建设健康校园活动与推进学校预防传染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3.把开展建设健康校园活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4.宣传教育与检查落实相结合;
5.课程建设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四、目标达成度指标
1、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达标,心理咨询常规开展.2、学生计划免疫接种数达100%;
3、体质测试达标率95%;
4、学生体检率每学年达100%;
5、学生每日课外活动量不少于1小时;
6、学校开设青春期教育知识普及率100%;
7、学生健康教育认知合格率100%;
8、卫生、心理兼职教师和班主任相关健康教育认知培训率80%以上;
9、食堂卫生与流程管理达标率100%。
五、有序推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明晰职责,建立学校健康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网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培训相关内容。
3、加强体育卫生老师工作管理,做好体育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宣传及相关检查。
4、加强心理专兼职队伍建设,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健康人生观和人际交往艺术的教与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培训,开展师德风尚的评比。
(二)管理制度:
1、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工作,切实解决疏导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和个案追踪。
3、定期检查反馈通报制度,每周以各职能部管辖范围开展检查与相关工作抽查,同时利用班会和教师会进行通报。
4、校园内禁止吸烟;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张贴禁烟标志;校园小卖部禁止销售香烟,不做烟草广告;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
5、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突发预警制度:
(三)工作抓手:
1、开齐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课、青春期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督促组织学生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2、组织好健康教育广播与影视教育;
3、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的合格率达到95%;
4、深化艺术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出发点,学生自行组织的学生社团,培育学校艺术团。
5、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德育文体活动:如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远离毒品”扫黄禁毒活动、环保公益服务、预防疾病、青春期教育等宣传小报、知识竞赛、征文、社会考察环境污染整治、等等,了解、宣传、掌握身心健康的真正含义和相关认知;主动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每周坚持5小时以上的社团与身体锻炼。
6、食堂规范运作及卫生与安全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2002年第14号令)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食堂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与上岗培训。
7、学生学及相关管理:包括学生体检、眼病防治、广播操、接种、体质检测等;
8、传染病、常见病等学生防病疾控工作。
六、重点活动
(一)“动手清洁校园”行动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整治校园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利用义务劳动制度和群众性监督机制,引导师生主动关心学校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摒弃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提高师生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改善校园整体环境水平。
(二)“劝阻校园吸烟”行动
围绕“无烟世博”的主题,全面倡导校园控烟。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树立学生禁烟意识;开展喜闻乐见的控烟活动,培养教师控烟习惯。在校园标注禁烟标识,大力营造全面控烟的校园氛围。
(三)“坚持日行万步”行动
全面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入手,引导师生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一万步左右运动量的锻炼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扩大参与锻炼人群,普及科学健身理念。
(四)“掌握控油控盐”行动
广泛宣传,使师生了解“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摄入油控制在25克以内”等健康知识。积极发挥少先队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在家庭普及控油控盐知识。
(五)“学会应急自救”行动
大力普及应对各类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