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2 06: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声乐技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校的声乐教学水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今,民族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一个基地,应该积极探究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声乐专业技能要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人才。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

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

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高潮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

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

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戏曲、民族等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唱法融合而成的音乐艺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本文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民族声乐发展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发展

声乐艺术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朝着稳定健康的轨迹发展。民族声乐一般指的是一个地域内在共同语言基础、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积淀上所形成的族群音乐,比如汉族音乐、蒙族音乐、藏族音乐等,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所以不同的民族声乐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民族声乐教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视,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推动民族声乐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发挥高校的艺术教育阵地作用。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有很多音乐界人士以及群众都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质疑,认为高校民族声乐应该是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唱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丢失了民族声乐的“民族化”和“个性化”,逐渐趋于“标准化”的现象,显得单一和单调,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共性多了,个性少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前依旧没有形成完善的、符合中华民族声乐发展的教学体系,也缺乏配套的教材,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教师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大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这种想象力,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扼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讲解较多,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从而使得学生成长为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另外,有的学生的个人基础能力较差,对专业的声乐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二)素材较少。素材是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不同类别的民族声乐作品。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不够丰富,一般是根据大纲教材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接受的音乐素材也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民族声乐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

二、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原因

中华民族声乐的发展,是结合文化、历史等多种元素的,而且必须要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上去看待问题,去审视问题,理清思路,探讨全新的发展路径,才能促进民族声乐进一步传承、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民族声乐也必须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并且实现中西方融合,促进文化繁荣。我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其原因如下。

(一)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条件。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民歌、戏曲等多种传统声乐形式。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而且也是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对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中西结合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中西方声乐艺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演唱技巧上,在技术上相互融合的同时又保持我国民族声乐的优点,比如演唱过程中的灵活、轻快、明亮的特色应该要保留下来。同时由于西方美声唱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演唱方法,例如在发声的时候运用技巧可以使得发声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在对美声唱法的技巧进行应用的时候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拓展。

三、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途径

高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根据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也应该要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这不仅符合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规律,也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转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完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高校必须要从单一的声乐文化视野中脱离出来,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探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中国传统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演唱技巧,善于对西方的科学的演唱技巧进行借鉴和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精髓,所以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中心,融合世界声乐艺术文化的精华,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继承传统声乐文化元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更是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在开展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元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方法。一方面要重视原生态,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耀眼明珠,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原生态民歌中往往包含着十分浓厚的民俗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发掘,以原生态民歌为基础,对这些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开创民族声乐教学新局面。为了传承文化,让原生态民歌得到保护,必须要拓宽眼界,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选聘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从更加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长期的文化熏陶和艺术熏陶,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基础,带着情感去演唱,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让观众与演唱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声乐作品的作曲家、作词家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必须要带着情感。但是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演唱时缺乏情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把握不好这个关键的度,从而使得学生的演唱水平不高。对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融入情感,在进行演唱之前,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歌曲的曲调分析,比如曲式结构、节拍、速度、伴奏等,对歌词的内容进行理解,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容、歌词的音调等。了解好歌曲的背景之后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比如作品的情绪变化、音乐形象的角色体现、音乐形象的表达等。在这些基础上,演唱者再借助自己的演唱经验,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比如在作品咬字吐字的时候对气息进行控制,对语音音色进行把握,对发音速度进行变化等,从而将一首音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拿到一首作品,不急着去学习谱子,首先要对歌曲的背景进行了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演唱风格、发声特点等要素,然后再进行综合演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专业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传统演唱艺术精髓进行继承和发扬的过程,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剧烈冲击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一方面要保护传统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又要逐渐打破传统声乐艺术的限制,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高校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元素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应用西方声乐艺术的元素,将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时代潮流配合起来,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晓霞.关于大学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6,(19).[2]颜雄心.当代多元化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J].读书文摘:中,2016,(11).[3]董芳.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探讨[J].教育,2015,(09).[4]蔡多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音乐探索,2011,(02).

第三篇: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研究论文

【摘要】民族声乐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主要门类,是体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民族声乐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必须引起充分地注意与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与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民族声乐教学对声乐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教学现状;发展方向;要求

少数民族聚集地是民族声乐的发源之地,也是民族声乐教学的肇始之地。慢慢的民族声乐在专业的院校里得以发展,以培养民族声乐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人文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针的指导下,高校从传承艺术文化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民族声乐的教育和训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一、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民族声乐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民族声乐基础,能够领会民族声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具备民族声乐的演唱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也应有较深地了解,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讲解民族声乐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院校仍然坚持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过于简单,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民族声乐的特点。这样以来,显然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民族声乐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民族声乐课程的时候,应当逐步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入化,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民族声乐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新时期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教学深入化。民族声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普及上,在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地分析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以及缺点,带学生练习最基本的发声练习曲,从最简单的开始,慢慢进入到有难度的发声练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正确的发声,然后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演唱的歌曲中。民族声乐历史悠久,其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只有掌握了民族声乐的文化渊源,才能更好地领会与感受这门艺术。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民族声乐这门艺术,并且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让学生在掌握民族文化的同时掌握演奏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表演更具艺术化。

第二,教学实践化。民族声乐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声乐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少数民族聚集地,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在拜访民间艺术家、参观艺术博物馆或观看当地民族文化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扎根民族所在地,更加深入地领会民族声乐中蕴含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对民族声乐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第三,教学趣味化。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惰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教学趣味化是声乐教学的一种创新与突破,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沟通中更加了解民族声乐所隐含的文化因素,教师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次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可以实行小组课的形式,每一周要上两节课,这样教师和所有的学生在一起能有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且学生相互之间都能有很好的锻炼,无论对自己的演唱和对别人的优秀见解都能得到吸收。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会让学生吸收民族声乐更多的知识,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民族声乐多样化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教师不求上进,不能担当相应的教学责任,或者糊弄了事,就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也不能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作为民族声乐教师,应当全面了解民族声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再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加深对声乐知识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教导学生。另外,教师在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加以传承与发扬。作为民族声乐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声乐的重任,更加自觉地学习民族文化与声乐技巧,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将民族文化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做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参考文献:

[1]孟佳.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J].音乐时空,2015(09).[2]董灵.浅论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J].中国音乐,2007(04).作者:刘洋洋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改进探讨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进的作用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高校的学生一般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基于学生生活的地域、成长经历有着极大的区别,声部、嗓音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配置不同风格、不同音域的作品。良好的声乐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同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在没有改进之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只是呆板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少的,师生关系是比较紧张的。声乐教学在改进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蔼可亲的,教师用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语言,给学生耐心地指导。此时的音乐教师就如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探索音乐的奥秘。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向音乐教师敞开心扉,遇到不懂的问题向音乐教师请教。可以看出,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平等的。

(三)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唱技巧,而声乐教学在进行改革后,学生的分析、欣赏、表演、创作能力是音乐教师高度关注的。例如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声乐的时会给学生模拟一些舞台演出的环境,这样学生可以在逼真的舞台环境中投入到表演中。学生通过一次一次的舞台表演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及舞台表演方面的不足,慢慢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音乐教师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表演技能积累大量表演经验。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进对策

(一)在教学中注重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声乐教学不应该只是指导学生简单地分析音乐作品,做好声乐教学的核心工作是指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作品时,应该使学生对曲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遭遇等有系统地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学生对曲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遭遇有了系统地理解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曲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学生做好了这些工作可以对作品的内涵有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才能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才能用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唯美。

(二)使用互动远程课堂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除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外,还有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互动远程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有表演经验和艺术影响力的歌唱表演者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声乐指导。学生通过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声乐理论知识,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能。研究发现,在声乐教学中使用远程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三)开展和声乐有关的实践活动

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所以它的教学应该是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音乐教师可以定期结合声乐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消化学习的声乐理论知识,提高舞台表演技能。高校可以组织一个声乐表演大赛,在表演大赛中的前三名学生可以获得奖励;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参加一些社会上的艺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选出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参加选秀节目,让学生能够在电视台展现自己的音乐技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高校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会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四)优化声乐测评指标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还需要对测评指标进行改革。传统的测评指标是比较单一的,是难以客观地对学生学习声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音乐教师可以在测评指标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音乐审美能力、舞台表演技能等内容。这样一来测评才是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如果教师在测评中学生的某一方面的指标没有达标,可以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帮助学生弥补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例如,学生在接受了测评后,发现自己的舞台表演技能是比较差的,这时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全面地分析在舞台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在舞台表演方面的不足后,可以通过学习他人表演技能、勤奋练习的方式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技能。

三、结语

高校声乐的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平坦可言,在改革中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声乐教学改革中深入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使高校声乐这朵艺术之花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王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及评判机制问题的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2]郭博理.“院团结合”的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2).[3]高剑霞.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声乐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1(23).

第五篇:如何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论文

摘要:作为音乐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始终沿用传统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人员必须积极地对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意识到多样化教学对于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首先介绍声乐教学的特点,然后研究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途径,以便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声乐教育目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民族声乐;声乐教学;多样化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种类众多,且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在音乐艺术方面也表现得极为明显。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获得了巨大进步,也在一步一步地奔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但是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之中,不利于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迅速发展。实际上,对于民族教学而言,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必须是多样化的,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需求。当然,我们在研究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过程中,必须清楚民族声乐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多样化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一、声乐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科学性

任何艺术的习得都需要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和规律。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它不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满足这个重要特点,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声乐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声乐知识。从表面上看,声乐艺术就是通过口头演口,不需要什么严格的书面考核,但是口头演唱水平也有高低,需要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反馈,自我认识,重新对声乐作品进行诠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声乐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断增强其声乐演唱技巧。

2.重复性

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声乐艺术教学需要注重声乐训练的重复性,甚至天天都要让学生训练相同的声乐内容。由于声乐训练注意技巧,只有反复训练,才能从其中掌握精确的声乐技巧,并以此养成良好的声乐训练习惯。一般来说,声乐教师往往要从浅入深地进行内容传授,由易到难地让学生掌握,反复强调音域、音色、音量等的扩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

3.针对性

世界上没有相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出现一大片相同的树叶,人类也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学一定要注意矛盾中的特殊性。对于不同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着较大差异,甚至在学习能力和歌唱条件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每一位学习的声乐演唱水平。比如:声乐教师可以学生的歌唱呼吸判断其发音的正确与否,同时也能发现其语言是否标准、音量是否充足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为其制定最佳的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途径

1.完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

现阶段,民族声乐教学走向多样化也是大势所趋,完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则是第一步,这一点至关重要。具体地讲,教师可以将不同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引入教学活动之中,让声乐教学内容变得丰更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苗族、壮族、彝族等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就非常独特,给学生产生一种新颖的感觉,比如:苗族的对歌情节,常常表达男女爱情的内容,曲调甜美动人,往往能给人带来非常舒适、安逸的享受,可以吸引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声乐。在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进而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

2.注重民族音乐方言教学

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应当注重民族音乐方言的教学,尽量保留民族声乐的原始性,让不同民族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源过流长。也就是说,方言的表达是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才有利于民族艺术原生态的保持,合理地运用当地方言表达当地民歌的韵味,比如:讲授《走西口》这首民歌时,声乐教师需要结合声像资料用山西省方言进行演唱,以便更好地体现声乐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当然,我国少数民族的方言十分复杂、种类繁多,学起来并非易事,发音更是难以把握,这一切都要求声乐教师抓住重点,针对不同的歌曲进行不同的声乐语言传授。

3.建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也是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声乐教师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我国,教学体系本身就不同于西方国家,要想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传承下去,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立足于本土,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当地学生做领头羊,带动其他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真正释放浓郁的民族特色,以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领悟到原生态声乐当中的歌唱技巧。

三、结语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要想发扬光大、永放光芒,必须进行革新,而实现其教学的多样化是培养现代化声乐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经典文化,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低估计的,学生一定要全面认识其特点,并在此基本上充分发挥个人的声乐细胞,不但要保持民歌生态性,而且要发展民族声乐的多样性。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研究了实现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的途径,一是完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二是注重民族音乐方言教学,三是建立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国的声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贞.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现代声乐教学的指导意义[J].民族音乐,2012,(6).[2]张舒然.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从传统到多样化的演变[J].参花,2013,(20):24-25.[3]周娜.浅析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2,(8).

下载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教育论文声乐教学改革论文: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与实践论文

    高校声乐教学是高等教育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据极大的分量。声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都非常强劲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浅议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创新论文

    【摘要】新时代发展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音乐作为艺术性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内容不断丰富,高校对于音乐课......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并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积极结......

    高校声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事业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局限,导致教学质量长期无法得到质的突破。为了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教育界提倡大力推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本文探讨......

    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

    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改革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高校声乐改革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本文对高校声乐......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已经开始提高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与目标,近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开始得到一定的重视,近年来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是作为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