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

时间:2019-05-12 07: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

第一篇: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

学分制、弹性学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教职成厅[2001]3号文件《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为使舒茶职高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改革传统的职业学校的学习制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舒茶职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显得日益重要。

一、我校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客观依据

1、实行弹性学制是我校自身发展的客现需要

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中初级技术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职业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专业的基础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正在变得越来越陈旧,有相当部分的知识,正在逐步地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有关专家认为,在现代职业活动中,需要加工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的周转也越来越快。近几年,职业学校从总体上来说陷入了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三难”境地,渐渐呈现萎缩、滑坡的趋势。究其原因,尽管有多方面的影响,但职业学校普遍实行传统学制也是使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在传统学制下,职业学校亦步亦趋、谨小慎微,显得呆板、单调、无生气。要想改变职业学校的现状,办出朝气蓬勃的新职教,必须改革传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出多样性的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也才能适应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将与WTO其他成员国之间跨越国界的教育服务和求学活动必将与日俱增。中国必然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开放职业教育市场,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竞争和合作。教育市场将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推向全世界,这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认为:使职业教育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教育形式,实施弹性学制,能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

2、实行弹性学制,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1999年6月15日至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就从大政方针上对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方向作了明确的政策性的规定。另外,200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因此,适应新世纪新形式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3、弹性学制,国外有成功经验 我们考察一下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就会发现,实行弹性学制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特点。实行双元制的德国,每一类职业学校都不是一种学制,同一专业的学制有二年、三年、三年半。新西兰的职业学校学制也是长短不一,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不等,教学安排有全日制、半日制、部分时间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是一样,他们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往往按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没有年龄和时间限制。灵活的学制为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促进了人才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共融。这些国家实行弹性学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职业学校中实行弹性学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我校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

1、实行弹性学制增强了办学的活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制的影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整齐划

一、步调一致的传统学制,学习期限的长短、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毫无疑问,传统学制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事实上,传统学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上有很大的缺陷:其一,臵学校主体地位于不顾;其二,无视职业高中学生差异性;其三,忽视专业的特殊性;其四,脱离现实的复杂性。这样,就使得学校办学被动,学校办得呆板,缺少活力,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实行弹性学制,职业学校的每个专业既可以办全日制,又可以办半日制,还可以办业余时间制;既可以是一年制、一年半制,又可以是二年制、二年半制、三年制,也可以是三年半至五年制。学生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又可以进行部分时间制学习(半日制、一周一次制、一年数周制),也可以进行分阶段学习,以学完规定课程达到相应水平为毕业标准。优生可以在短期内提前毕业;后进生可以延缓一段时间推迟毕业。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学习、打工分阶段进行。提前就业的学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直到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为止。灵活的学制吸引了众多的学生,稳定生源,减少流生,保持学校规模,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另外,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职业学校的自身发展。

2、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直接就业的人员,学生毕业后将走向市场,进入社会择业就业。市场把职业学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将会日益密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宽广的技术知识、基本技能和多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和政府部门也期望企业能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互相沟通,获得企业的支持。职业教育市场化成了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口就业率的高低成了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职业教育如果忽视现实社会人才需求的特点,必将走入窘迫的境地。弹性学制的实行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学制下校企之间相对封闭产生的问题,即在人才供给与需求质量标准方面存在的“剪刀差”、在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流通环节方面存在的“时间差”、在学校与企业的制度衔接方面存在的‘空间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培养层次不同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随时提供层次不等的人才;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宽松的学习、就业、培训的环境和机会。照此,既满足社会、企业、市场的需要,也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建立起校企之间宽松和谐、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

近年来,由于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卖方市场,渐渐地进入到买方市场的行列。为了维持办学局面,种种优惠政策纷纷出台,以吸引学生入学。各个职业学校都以多收、收满学生为前提。其直接结果导致,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悬殊惊人前所未有。在传统学制下,这些学生要平起平坐,共同学习,最终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吃不饱,感到乏味;后进生学习如骨在喉,吃不下,许多学生渐生厌学之念,由厌而弃,成为流生;而特殊情况的学生也有可能解决不了就业与学习、经济压力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而成为流生。弹性学制则可以兼顾到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学生家庭经济压力与学习、学习与就业矛盾的特殊性,可以给优等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给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后进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给提前就业学生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就业、学习两不误,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健康成长。

三、我校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初步构想

实行弹性学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如何实行弹性学制,我们舒茶职高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一些肤浅的认识,提出初步构想如下:

1、颁布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鉴于弹性学制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物,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架构以及具体的操作模式,国家教育部门应制订一个包括指导思想、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实施原则等内容的总的指导性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规范弹性学制的实践工作。各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各职业学校也要在国家弹性学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地方性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弹性学制的顺利运作。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有关弹性学制的管理制度,比如制定《关于实行弹性学制的暂行规定》或《关于实行弹性学制的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有关的教学文件,对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学制类型、学籍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舒茶职高将根据本学校、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弹性学制实施方案、相关制度,并层层上报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

2、修订教学计划,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我们冀州市职教中心将在国家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学制的变化修订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学习的需要,并且要按照“目标明确,学制灵活”、“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构建两种类型模块式课程体系:一种类型是完成某种专业学习的基本课程模块,它包括必修文化课(含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必修专业课、选修文化课、选修专业课共四种课程类型的模块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水平标准化课程体系,用以衡量学生的文化和专业水平,以保证毕业生质量。一种类型是便于分阶段学习的多样性的学制型课程模块。它按学制分为一年制、一年半制、二年制至五年制等不同类型。两种类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相对稳定又富于变化,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3、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实行弹性学制计划推行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制定学分,颁布学分制度,并与证书教育制度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无论是全日制、半日制学习,还是业余时间制、阶段时间制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各单科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代表各单科水平(能力)的单科证书,各单科学分累计达到相应的总学分的时候获得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的结合,符合弹性学制的要求,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职业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办学的灵活性,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4、针对弹性学制特点,严格过程管理;弹性学制的灵活性,必然带来职业学校办学的一系列变化: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况复杂化,学籍变动频繁,学生流动加快,必然增加教学过程管理的难度。我们要针对这些变化,摸索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成立弹性学制管理领导小组,并确定专职人员组织实施、管理。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课程体系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学籍管理、实习管理、考核管理、就业管理等内容。过程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本身和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衔接工作,防止疏漏、中断,避免造成管理的脱节。

5、加强考核与考核管理;考核与考核管理是弹性学制的关键环节。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单科证书要考核,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要考核,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要考核。我们要制定各级各类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各用人单位,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协调并联合成立不同层次的资格考试委员会,根据国家颁布的行业等级鉴定标准、行业发展趋向、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层层考核,杜绝疏漏,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生质量。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弹性学制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生事物已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将面临着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崭新局面。如何面对这既喜人又逼人的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明确而艰巨的任务。作为职教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为职教事业的日臻完善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学分制总结

高职是市唯一一所进行学分制试点的职业学校,为积极稳妥的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改革,一年来,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在10级服装班和汽修班进行了试点改革,收效明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试行学分制的主要做法

1、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意义。

在接到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任务后,我们首先对实行学分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经过充分的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实行学分制是职业学校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当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生源结构与素质变化的需要。只有实行学分制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多样性的人才支持,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充足,师资力量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实行学分制是可行的。

2、健全领导组织,扎实的开展工作。

为确保学分制试点改革的成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务处领导和部分教师为组员的学分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向全体师生宣讲了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认真制定了《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使试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3、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试行学分制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实行,必将涉及到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问题,我们坚持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教育部《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验的原则意见》和《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了《高职学分制实施细则》,对试行学分制做了全面安排。

⑴总体安排。我们是在10级服装和汽修两个班试行学分制,由于学生数较少,不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我们实行了学年学分制。第一个学期学生原则上不参加选课,按教学计划开设相关必修课,从第二学期开始,除按教学计划开设有关必修课外,增加相应的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需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我校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大类型。我们在设置课程时,以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适当增加专业课和实验实习课的课时,主要围绕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做文章,重点加强学生一专多能能力的培养。汽修专业增设了车工、钳工、焊工等实训课程,服装专业增设了《电脑图像处理》、《电脑动画制作》、《写生素描》、《形体训练》等相关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在拿学分的同时,又可培养自己多方面能力。同时我们还为两专业的学生设置了《创新与创业》、《求职技巧》、《心理健康》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创业、择业的指导,教育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

⑶科学合理的设置学分,严格规范的进行成绩考核和管理。我们的学分设置分为学业学分、实习学分、其他学分三部分,各项学分都有明确规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采用考试的方式,任意选修课采取考查的方式,考试、考查不及格者可补考,补考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我们定期将学生获得学分情况向学生公布,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课程。

⑷实行弹性学制,加强学籍管理。我们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就业或参加高考,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毕业证书;学生年满16周岁后,在校学习一定课程后,可申请工学交替,学校保留学籍,按规定修满学分后准予毕业;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修满学分的,可以重修或改修,学校保留其学籍,修满相应学分后,可毕业。汽修专业的总学分是162分,服装专业的总学分是189分,学生必须获得满学分后方可毕业。

⑸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我们每学期末将下学期的选修课程向学生公布,安排每科教师向学生说明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培养目标等情况,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放假前将选课结果报教务处,教务处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在下学期开设有关课程。

二、试行学分制的效果

通过实施学分制试点改革,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

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目的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原来的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实行统一授课方式,满足不了学生的不同要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试行学分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做到了“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或“因材选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全面发展,极大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满足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当地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前由于教学体制的限制,我校培养人才周期过长。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后,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校的人才质量也有了极大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极大提高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后,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就业的学生,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们加大理论知识教学力度,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这样使学生各得其所,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三、试行学分制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由于是首次试行学分制,我们边探索,边总结,对试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想方设法地进行克服。

1、师资短缺。由于试行学分制新增设了许多课程,这就需要一定的师资。我校在充分利用原有师资的基础上,采取了送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和聘请社会上动手能力强的“师傅型”人才到学校任教等方法,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克服了师资短缺的问题。

2、相应的配套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实行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工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许多配套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各专业的实验室、实习车间的设备,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各种管理软件需进一步充实。由于试行学分制涉及到学分的换算、学分的管理、选课的管理、学籍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进行手工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急需相应的管理软件,进行微机统一管理。我们正在着手编制相应的管理软件,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四、全面推行学分制的打算

我校计划在10级汽修专业、服装专业试行学分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计划在今年所有的新生班全面推行学分制,以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弹性力学总结

弹性力学关于应力变分法问题

一、起源及发展

1687年,Newton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第一个变分问题——定轴转动阻力最小的旋转曲面形状问题; 1696年,Bernoulli提出了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到18世纪,经过Euler,Lagrange等人的努力,逐渐形成变分法。古典变分法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泛函的极值和极值点,它为许多数学、物理、科技、工程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地数学工具。现代理论证明,微分方程(组)中的变分法是把微分方程(组)化归为其对应泛函的临界点(即化为变分问题),以证明其解的存在性及解的个数。讨论对应泛函临界点的存在性及其个数的基本方法是Morse理论与极小极大理论(Minimax Theory)。变分法有着深刻的物理背景,某种意义上,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均可以用某种形式的数理方程表示,一般数理方程又与一定的泛函相对应,所以一切物质运动规律都遵从“变分原理”。

由于弹性力学变分解法,实质上就是数学中的变分法应用于解弹性力学问题,虽然在讨论的近似解法中使用变分计算均甚简单(类似微分),但“变分”的概念却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我们队一系列力学变分原理中“虚”的概念的建立与理解。以下,就应力变分法进行讨论。

二、定义及应用

(1)、应力变分方程

设有任一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命ij为实际存在的应变分量,它们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也满足相容方程,其相应的位移还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现在,假想体力和应变边界条件上给定的面力不变而应力分量发生了微小的改变ij,即所谓虚应力或应力的变分,使应力分量成为ijij

假定他们只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既然两组应力分量都满足同样体力和面力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应力分量的变化必然满足无体力时的平衡微分方程。即

xxyzx0,xyz

(a)yyzxy0,yzxzzxyz0。zxy在位移给定的边界上,应力分量的变分必然伴随着面力分量的变分fx、fy、f。z

根据应力边界条件的要求,应力分量的变分在边界上必须满足

lxmxynzxmynlf,yzxyy

(b)

nzlm。fzxyzzxf,则应变余能的变分应为

VCvcdxdydz(vcxxvcyz)dxdydz。

vvcvx,cy,cz

xzyvcvvyz,czx,cxy

zxyzxy将上式代入,得

VC(xx再将几何方程代入,得

yzyz)dxdydz。

wv()yzyzuVC[xx]dxdydz。

根据分部积分和奥—高公式,对上式右边进行处理:

uxdxdydzluxdSu(x)dxdydz, xx最后可得

Vc[u(lxmxynzx)]dS[u(xxyzx)xyz]dxdydz。

再将(a)、(b)代入,即得

Vc=(ufyfwz)f。d

S

xv这就是所谓应力变分方程,有的文献把它叫做卡斯蒂利亚诺变分方程。最小余能原理:

Vc(ufxvfywfz)dS0。

上式也可以改写为:

[Vc(ufxvfywfz)dS]0。

(2)、应力变分法

由推到出的应力变分方程,使其满足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但其中包含若干待定系数,然后根据应力变分方程解决这些系数,应力分量一般可设为:

ijij0Amijmm

(c)

其中Am是互不依赖的m个系数,ij0 是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的设定函数,ijm是满足“没有体力和面力作用时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的设定函数。这样,不论系数A m如何取值,ij0总能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注意:应力的变分只是由系数Am的变分来实现。

如果在弹性体的每一部分边界上,不是面力被给定,便是位移等于零,则应力变分方程 得vc0,即: Vc0

(d)Am

应变余能Vc是Am的二次函数,因而方程(d)将是Am的一次方程。这样的方程共有m个,恰好可以用来求解系数,Am从而由表达式(c)求得应力分

量。

如果在某一部分边界上,位移是给定的,但并不等于零,则在这一部分边界上须直接应用变分方程(11-18),即

Vc(ufxvfywfz)dS。在这里,u、v、w是已知的,积分只包括该部分边界,面力的变分与应力的变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

fxlxmxynzx,fymynyzlxy,fznzlxzmyz。

带入方程的右边积分后,将得出如下的结果:

(ufxvfywfz)dSBmAm。m

其中Bm是常数,另一方面,我们有:

U*Vc=Am。mAm 因而得:

VcBm。(m1,2,)Am

这将仍然是Am的一次方程而且总共有m个,仍然可以用来求解系数Am,从而由表达式(c)求得应力。

(3)、应力函数方法

由于应力分量的数量有点多,确定起来较为困难,通常用应力函数方法。在平面应力问题中,如果体力分量为常数,则存在应力函数。将应力函数设为:

0Ammm,其中Am为互不依赖的m个系数。这样就只需使0给出的应力分量满足实

际的应力边界条件,并使m给出的应力分量满足无面力时的应力边界条件。

在平面应力问题中,有zyzzx0,而且x、y、xy不随坐标z而变。在z方向取一个单位厚度,则用应力分量表示的应变余能表达式为

Vc1[x2y22xy2(1)xy2]dxdy。

2E1+2[(1)(x2y2)2xy2xy]dxdy。

2E对于平面应变问题,Vc如果所考虑的弹性体是单连体,体力为常量,应力分量x、y、xy应当与可以取=0,于是平面应力情况下的表达式和平面应力情况下的表达无关,式都简化为

Vc1(x2y22xy2)dxdy。2E即得用应力函数表示应变余能的表达式

122222Vc[(2fxx)(2fyy)2()]dxdy。2Eyxxy在应力边界问题中,因为面力不能有变分,Vc0。应为应力分量以及应变余能的变分是通过系数Am的变分来实现的,所以上式归结为

Vc0 Am将将应力函数表达式代入,即得

2222[(2fxx)()(fyy)()yAmy2x2Amx2

222()]dxdy0,xyAmxy(m1,2,)

可以用来决定系数Am,从而确定应力函数,再由应力函数求得应力分量。

由于是近似解,应力分量不能精确满足相容条件,由应力分量求得的应变分量也不能精确满足变形协调条件,不能根据几何方程求得位移分量。

应力函数法的要点是要找到满足全部边界条件的应力函数,二这种函数一般任然难以找到,尤其在边界不规整的情况下。所以应力方法的应用在这一点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4)、典型例题:

例1:设有宽度为2a,高度为b的矩形薄板,左右两边和下边被固定约束,上边的位移被给定为u0应力分量。

解:取坐标系底部为x轴,对称轴为y轴,则该问题是一个轴对称问题——及约束情况,几何形状以及所受的外来因素都对称于某个坐标轴。本题中,对称轴显然是y轴。这样,位移u,v关于y轴对称。

首先考察位移u:

薄板左右两边:(u)xa0(说明u中含有(x2a2)项或(a2x2)项)

薄板下边:(u)y00(说明u中含有(y-0)项)

薄板上边:(u)yb0(说明u中含有(y-b)项或(b-y)项)

所以u所以表达成:uA1(a2x2)y(by)(这里m=1,即取一个系数A1)

由此可得u,v的表达式为:

x2v(12),不计体力。试求薄版的位移分量和

ax2xyyuA1(12)(1)aaaa  22xyxyyv(12)B1(12)(1)ababb(u)xz0可以满足位移边界条件:

(v)xa0(v)y00(v)ybx2(12)a

(u)y00(u)yb0由于u是x的奇函数,v是x的偶函数,对称条件满足。

xx3yy2此外,由(i)得:u1(3)(2)aabbx2yy2v1(12)(2)

abb即UEab(A1B12vA1B1)

2(1v2)由UUfu1ds,fv1ds

xyA1B1UUq1ab,q2ab A1B1Eab(2A12vB1)q1ab22(1v)Eab(2B12vA1)q2ab22(1v)q1vq2qvq1,B12EEq1vq2q2vq1 ux,vyEEA1例2:已知悬臂梁,抗弯刚度为EI,求最大挠度值。

解:设w(a2x2a3x3)满足固定端的边界条件。

LxFwx00,w'x00

2在不考虑剪切效应时,直杆弯曲的应变能为,1lM2(x)1d2wudxEIdx 202EI2dx下面用最小势能原理来确定参数,u1M(x)EIdx(2a26a3)dx002EI2vFwxLF(a2L2a3L3)ll2EIl23EtUV(2a6a)dxF(aLaL)23230222

由最小势能原理

Et0Et1l24(2a6a)dxFL0230a22EIEt1l312(2a6a)dxFL0230a22EI

三、总结与思考

所谓弹性力学的变分解法就是基于力学能量原理求解弹性力学的变分方法,这种方法从其本质而言,是要把原来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的微分方程组的问题变为泛函求极值的问题,而在求问题的近似解时,泛函的极值问题又可变成函数的极值问题,因而最终把问题归结为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变分法在理论物理中非常重要:在拉格朗日力学中,以及在最小作用原理在量子力学的应用中。变分法提供了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基础,它是求解边界值问题的强力工具。它们也在材料学中研究材料平衡中大量使用。而在纯数学中的例子有,黎曼在调和函数中使用狄力克雷原理。

应力变分法在力学领域内同样拥有很高的地位,这正说明了力学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通过应力变分法地学习,许多难题将更容易得到解答,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不会停止对力学的探究和学习,相信力学对我们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1】弹性力学 第四版 徐芝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弹性力学复习解题指导致 王俊民 同济大学

【3】弹性力学理论概要与典型题解 王光钦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弹性力学内容精要与典型题解 刘章军 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四篇:潜江技校学分与弹性学制方案

潜江市技工学校

学分制及弹性学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化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积极推行学分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开展学分制试行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验的原则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保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能顺利实行,特制定本学分制、弹性学制实施方案。

第二条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技工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法规,明确职校培养目标,突出技工教育特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行分层教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就业、升学的不同要求,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我校“深化课改、历炼职场、经营学校、铸造品牌” 的办学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打造职场能手为目标,一切为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不断提高我校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第三条 学分制定义:学分制是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要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分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与目标的一种量化,是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分值。

二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四条 学分制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各专业均应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五条 学生总学分由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技能学分、思想品德学分、奖励学分、顶岗实习学分构成。

第六条 我校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选修课和文化选修课两种课型。

(一)必修课

必修课是根据技工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就业岗位(群)要求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主干专业课和实践课。各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文化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含技能课程)。

(二)选修课 1.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体现职业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从事一定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社会需要,在一个专业内一般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一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一般由5—6门专业课(含技能课)组成。选修课应形成小模块,并以培养技能为主。2.文化选修课

文化选修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每学期文化选修课应开设4—6门以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自由选修。

(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必修课、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一般必修课占总学分60%,专业选修课占15%,文化选修课占10%;学生多修学分计入总学分。

第七条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将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按知识内在递进关系在各学期科学设置,并由各教研组长编制初稿,教务科统稿,经分管教学副校长初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三 学分计算

第八条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

(一)各门课程学分的计算,以该课程在实施性教学计 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

(二)建立适合学分制的考核制度,通过学期(学年)课程考核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量和成效,成绩及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成绩不及格,可以重修重考,重考及格后方可取得课程学分,重考不及格者还可选修学校认可的其它同类课程作为替代学分。

第九条 学分值确定

(一)一般课程(包括不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和实习课)学分计算,以16—18课时为1学分。

(二)校内集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每周(30课时)为1学分。

(三)入学教育、公益劳动、军训、毕业教育,每周(30课时)为1学分。

(四)学生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三年制专业不少于180学分,二年制专业不少于120学分。一年制专业不少于60学分。

(五)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是0.5学分。

第十条 学分取得

(一)必选课采用考试方式,考核采取百分制记分,考核总评成绩达60分以上,取得该课程学分。为鼓励学生取得好成绩,通过实行不同绩点给予不同学分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

(二)自选课采用考查方式,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记分(分别按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换算),考核总评成绩及格以上,取得该课程学分。

(三)学生自学某门课程,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并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考核,成绩及格可根据该课程学时计算学分。

(四)专业技能与岗位证书学分:凡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者,按证书级别加分(考证级别由教务处组织认定)。

1、专业技能证初级计1分,中级3分,高级5分。

2、上岗资格证按3分计算。

(五)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名次,按不同级别名次适当计分(同一内容比赛按最高级别计算)。

1、校级专业技能竞赛获1、2、3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

2、市级竞赛获1、2、3等奖,分别计3、2、1学分

3、省级竞赛获1、2、3等奖,分别计5、4、3学分。

4、国家级竞赛获1—3奖,分别计6、5、4学分。

(六)实习课考核成绩及格以上,取得实习课学分。

(七)德育学分,包括出勤考核、遵纪守法情况、入学教育、公益劳动、军训、毕业教育等,由班主任考核,在听取 带班老师、教官、有关部门评价后,按五级记分法确定成绩,计算绩分,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每学期考核一次,并将考核成绩册上交学校教务科。

(八)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由班主任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学生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实际出勤情况评定成绩,对考核合格的学生按每周(30课时)1学分计算。全学期顶岗实习满勤者按30学分计算。

第十一条 奖励学分

为了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校争光,学校设置奖励学分。

1、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分别奖励4、3、2、1学分。

2、校级组织的各种集训队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全过程活动,奖励0.5学分,但每学期每人累计最高不超过2分。

3、学生获得各种奖励类学分均要由学生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书或证明,并由教务科审定后计入学生成绩档案。四 学分登记办法

第十二条 学分的确定、登记和公布由教务科负责。第十三条 学分登记程序。

(一)课程设置中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不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的学分计算,由任课教师每学期结束后向教务科提供“学生成绩册”,分班级、学号及姓名分别报送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 绩、学期总评成绩、获得学分,由教务科将每个学生学分登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二)集中进行实习、独立开设的课程等,由任课教师向教务科提供成绩,按每周(30课时)1学分计算。

(三)毕业实习,由班主任根据学校教学实习安排和学生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实际出勤情况评定成绩,对考核合格的学生按每周(30课时)1学分计算。

(四)学生通过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层次的课程考核合格,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考核合格依据,经教务科审核,主管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可承认其相应课程的学分。

(五)学生在校内、校外获得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可按其级别计分。校内考核先报教务科同意,并由组织考核的专业教研组向教务科提供合格名单和证书复印件;校外考核合格由学生本人提供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由教务科认定等级后按规定计算计学分。

(六)学生参加校外各类竞赛获奖等次,由负责组织参赛的专业教研组向教务科报送参赛学生姓名、项目等,提供获奖学生名单及获奖证书复印件,由教务科按规定计算学分。

(七)学生必修课、选修课考核不及格可补考,补考合格由教务科登记其相应课程学分。学生因病不能按时参加 考试的,有学生本人提前申请、家长签字同意、班主任、教务科审核同意可以缓考。缓考成绩合格者计算相应学分。

(八)学生取得各门课程的学分由教务科每学期公布学生所得课程学分、技能证书学分、奖励学分、学期学分合计、累计学分等情况;每学期由班主任填写“学生成绩报告书”,向学生家长报告学分等情况。

五 课程的选修、免修与免试

第十四条 课程选修

(一)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公布的选修课为学生选修课程范围。

(二)教务科在每学期放假前4周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各专业课程开设计划及相应学分,并提供相关信息,如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及任课教师资料等供学生选择报名。

(三)学生选课可在班主任、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选课后先在班主任处登记,统一报教务处,教务处在下一学期开学时公布选课结果。第十五条 课程自修与免修

(一)学生自修某门课程,需经本人申请,并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考核,成绩良好以上,经学校批准,可以免修,承认该课程学分。

(二)下列情况之一可以免修:

1、学生通过社会认可的大专及以上层次课程考核合 格,可申请免修相应课程,经学校审批后承认其相应课程学分

2、学生可根据人才需求和个人实际情况,经学校批准,在校内转专业学习,不同专业相同课程可免修,承认其学分。

(三)课程重修与辅修

1、主干课程考核不合格必须重修,必修课科目必须80%合格,没有达到必须重修。

2、选修课不合格可以重修,也可选修其它选修课程。

第十六条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切实加强管理,不得随意改动。六 学分制学籍管理

第十七条 入学与注册

(一)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

(二)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按规定日期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第十八条 毕业与结业

(一)具有学籍,思想品德合格,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校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并发毕业证书。

(二)实行学分制以专业课程设置的学制为基础,基本 学制为三年,按教学计划要求修满180学分,主干课程必须合格,必修课科目必须80%合格。三年仍未达到毕业学分者,发给写实性学业证明。持该证的学生,可在两年内参加学校考试和培训,达到毕业学分者,可换发毕业证书。

(三)实行弹性学制,各专业的基本学制为三年,修满学分的时间为毕业时间。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十九条 学校教务科应建立学分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专人操作管理,保证学分的真实性安全性。七 附则

第二十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分实施细则》、《实行学分制课堂管理办法》由教务科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经校长办公会通过后公布实行。本方案解释权为校长办公室。

2015年8月20日

第五篇: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问题探析

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问题探析

[摘要]结合国内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的起因及部分重点高校学制改革的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学制改革对研究生培养、就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部分高校学制回改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围绕目前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学制 质量

随着近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加,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年限等内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的形势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1998年《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生学习年限在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前提下由培养单位自行确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在2002年之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都是2.5年或3年。2002年制定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要逐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对研究生培养年限的统一规定,实行弹性学制。自此之后,国内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高校就逐步迈出了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步伐。

关于学制改革的许多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但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本文围绕目前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现状,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带来的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剖析了部分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制回改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现状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硕士研究生,学制长短起着关键作用。在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过程中,重点大学成为改革的主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1994年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两年制硕士生培养模式,学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等改革,探索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硕士生两年制培养模式。从2002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纷纷围绕探索研究生新培养模式,将硕士研究生全部或部分院系三年制培养模式改为两年制或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改革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已是大势所趋,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尴尬。从实际实施学制改革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实行的弹性学制其实是硬生生地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规定为两年,以实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标,但这样做有悖于学制改革提出的弹性学制的初衷,对于两年制硕士生,学生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培养质量明显下降。针对这种尴尬境地,近两年部分高校又悄悄作出了“逆向调整”,将部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改回三年。

中山大学从2006年开始将理学院、地球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部分院系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从原来的两年制重新改回三年制;中国人民大学在2008年的招生中,部分专业学制也从两年更改为三年;北京大学在过去几年,有两三门基础性学科的学制已由两年改为三年;北京理工大学自2009年起,将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从两年改为两年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03年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从2007年起又重新改回为三年;中国传媒大学从2008年开始,将影视艺术学院的6个专业的学制从原来的两年重新变更为三年。

二、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相关情况的调查统计

为系统、细致地了解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在校硕士生对学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学制改革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制改革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发表论文、综合素质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随机调查了某“985”高校部分学院的师生,共回收调查问卷573份,其中硕士生导师问卷80份,在校硕士研究生问卷493份,调查结果如下:

在参与课题研究方面,认为两年制研究生“差不多”的占50%,认为“参加不太积极”或“很不积极”的占29%,认为“更加积极”或“较积极”的占21%。在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方面,认为两年制研究生获奖“较少”或“少很多”的占57%,认为两年制研究生获奖“较多”或“多很多”的占2%。在科研能力方面,认为两年制学生科研能力“较弱”或“弱很多”的占51%,认为“较强”的仅占4.4%。在毕业论文的质量方面,认为两年制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比两年半学制研究生“质量差”的占59.7%,认为“质量高”的占0.7%。在外语能力方面,认为两年半学制的研究生“能够准确理解外文专业文献并流畅使用外语表达学术观点”的占23%,而两年制研究生此项比例占13%。认为两年半学制的研究生“需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难以使用外语表达学术观点”的占2%,而两年制研究生此项比例占12%。在计算机水平方面,认为两年半学制研究生“能较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的占61%,而两年制研究生此项比例占33%。在就业方面,有78%的研究生认为学制的缩短对其就业“有影响”。

学制年限的缩短也使高校被迫降低了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仍以该校为例,学制改革后部分学院取消了以往对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数明显下降。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在573份调查问卷中,赞成将学制由两年调整回两年半的比例达到71%。

三、对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制回改现象的分析

自2002年部分高校开始进行学制改革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部分高校又将学制改回了原来的三年或两年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研究生教育系统人士和用人单位认为学制改革后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两年制学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影响。第一,学制改革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按照目前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流程,第一学年学生需进行课程学习,但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占有较重的比例,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门数和学时都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除了上课和应付考试之外,学生还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在第二学年,学生至少还需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开题前的文献阅读和调研,再加上目前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开始的越来越早,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学生真正能够全身心投入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非常短。在这种形势下,部分高校降低了对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或直接取消,学生参加科研、实习的机会也基本没有,学校和导师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近年来部分高校又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两年改回到两年半或三年。

第二,学制改革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学制改革后,就业市场就出现了“大硕士”和“小硕士”的概念,很多用人单位认为,缺少了一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两年制硕士生的培养质量肯定比不上三年制的学生,很难达到用人单位对硕士生应有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两年制硕士生比三年制硕士生在参与机会和动手时间上要欠缺很多,而这个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此外,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很多高校缺少与培养环节配套的改革方案,而只是将培养年限简单地缩短,更让用人单位怀疑是不是高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不惜降低毕业门槛来改革研究生学制。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就不难理解用人单位对两年制硕士生进行回避甚至部分程度上的“歧视”,而青睐三年制硕士生的原因了。

四、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建议

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相关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总体上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学分制为基础,实行可长可短的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避免一刀切的学位授予方式,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目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一般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学术研究型一般侧重基础性和理论性研究,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一般培养的是高级应用人才,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对市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对于以培养将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管理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性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学科,比如工商管理、工程硕士、法律、公共管理等,可实行以两年制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而以培养需进一步深造,最终要成为高级科研人员的学术型人才的学科,则应实行以三年制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在推进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单位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的修订。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大,硕士研究生培养逐步走出了精英教育的模式,如何更加科学地修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启动学制改革的前提,学制改革实质上是培养目标的调整。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结合学科特点及社会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目标拟定学制的弹性范围,实现分类培养,个性发展。

第二,课程设置的优化。目前,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占很大的比重,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任务一般都需一年时间才能完成。但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反映教师的授课内容过于陈旧,缺少前沿性、有效性的内容。此外,为了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培养单位开设了过多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用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无暇顾及专业课和与研究方向相关的选修课。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学制改革,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精简必修课,对授课质量加强监管,同时要多开设一些高质量的、与当前学科最新发展方向紧密联系的或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背景的选修课,以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

第三,评价体系的差异化。针对培养目标的不同,硕士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应该是统一的,应根据其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建立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学习环节,学术研究型的学生可要求必须获得较多的课程学分,而对于应用型或人文社科门类的学生,可降低课程学分要求,但必须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或社会实习等。对于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也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习年限的实际情况灵活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级别。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可允许不同类型的研究生采取不同的论文形式,如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开发的产品等,只要学生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均可毕业。

第四,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由原来的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如在入学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新生可在对相关学科更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重新选择专业;在课程学习环节,如学生需要去其他高校听取有关课程,在获得成绩后,可予以学分认定;在论文撰写环节,不需受文献阅读、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等环节的限制,直接进入课题。

总之,按照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多样化发展的规律,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是必然趋势,但在改革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盲目照搬,不一刀切,科学论证,逐步推进,建立科学完善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体系。(作者:高伟涛 李建)

下载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弹性离校总结17.11

    “弹性离校”工作总结 小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11月1日 小城子学校“弹性离校”工作总结 为促进我校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康平县中......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五篇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2006.11.10 导 言本课题《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是经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5......

    关于中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建议1(大全)

    关于中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建议案 案 由: 审查意见: 内 容: 调查的部分能力突出的中国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根据调查,部分学生通过初高中的学习习惯培养,有较强的......

    关于我校综合学分制改革意向的调查报告

    【摘 要】我校自2006年开始试行学分制,但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学分制的初步方案。为了了解广大师生对综......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论文

    中国加人WTO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

    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范文模版]

    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王永飞,严运楼,黄中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全学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发......

    #### 改革总结(精选合集)

    四轮改革实践 十载跨越发展 —— 四平市中心医院周期改革成果卓著 四平中心医院始建于197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崛起,走过了34年光辉历程。 目前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

    我校实行学分制的总结与思考

    我校实行学分制的总结与思考 合校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学分制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程,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