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实验小学南校区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满足需求,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兴趣特长辅导类课程为开发重点,做到“广泛性”、“实效性”、“基础性”。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与我校“以爱为源、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因此,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学一手好的选修课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
一、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一)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区域性或本校独特的资源,如果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面将是非常狭窄,根本无法完成新课程选修课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还应包括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个性特长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为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编写教材,这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
校本课程不是一个供师生阅读的案头“读本”,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并最后仍然要通过课堂实践来具体实施的教案。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课堂实录为主要形式,校本课程教材以课时为单元,以学年为阶段进行分类编写。
(三)打破常规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我们打破了由一位教师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
(四)规范操作程序
新课程选修课以一学年为单位,在第一学期要制订方案等准备工作,第二学期末要有考核总结,学校并统一进行检查。
二、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活动类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况下,活动类课程宜多样化实施。
2、新课程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必修课,即以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
(二)、要弄清楚小学阶段的选修课的设定范围。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基础化、其认知特点简单化等的制约,所以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应该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兴趣活动为重点。
1、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如下种类:
(1)、兴趣特长辅导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的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棋艺社、花样剪纸、绘画、抖空竹、五子棋、跆拳道等。(2)、学科辅导类。各学科课外辅导 提优、补差
(3)、课外延伸类。专题讲座,使学生学有所长。《注意力训练》 《快速记忆》 《英语语演讲》
(4)益智学科类。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培养兴趣。《科技小制作》 《趣味数学》 《书法》。
2、具体说明:
(1)、学科辅导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在性质上仍属目前的应试教学。(2)、课外延伸类优于学科辅导类。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有所长;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发展,做到教有所长。同时由于与学生的学业联系紧密,可以在中考中直接得益。
(3)、我校目前以兴趣特长辅导选修课为校本开发的重点,因为这类选修课实施的对象范围广,要求的人力、物力、文本资源等比较现实,方便操作开展。
3、具体操作要求:
(1)每周五下午一节60分钟长课,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2)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且忌空洞无物或艰深难懂;要做到深入浅出。(3)精心收集有关的素材,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有些项目尽量制作多媒体课件。(4)编写教案(有些课程要有附图)。
课程建设已形成学校特色,尤其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和惊喜,也来了一些反思和困惑。我们认真调查了已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学生真正喜欢,哪些课程学生会终身受益。多少课时、如何实施、如何管理评价才能带给师生全新的体验,使师生真正爱上这些课程。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前行,把课程建设这项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情况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工作方案,确立了依托初中历史中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政治课中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课程内容开展初中课堂民族团结教育。高中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围绕《思想政治》中的《处理民族团结的关系: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高一还专门配备了《民族常识》专用课本,纳入历史和政治课教学。各学科老师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意识培养,努力挖掘并发挥学科民族团结教育功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中学不同年级的政治与历史课中均有民族团结的专题内容,基本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教材体系,其课程安排按课时要求设置,是比较合理的。《民族常识》专用课本可作为学生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必要补充,按照学生自读与教师选讲的原则进行。我校结合与五顷塬接壤且有一定数量的回族学生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并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开发了《xx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现正处于试行的阶段。学校尚没有开展过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优质课评比,历史、政治优质课评选时有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例参与,没有设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课题。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其它形式、途径与方法
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以“温暖社会、关注老人”为主题的赴五顷塬回族敬老院的慰问演出活动,并开展以卫生清洁和关爱回族老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会,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定期带领学生参观习仲勋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政策机制保障情况
学校尚没有专门聘请民族团结教育顾问,也没有参加过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培训,目前还没有民族团结教育课专业的教师。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一直都纳入相应的考试范围,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都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督导评估工作,对我校主要是看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有民族团结的主题,回族学生教育权利是否有保障,民族习惯是否得到尊重等;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办公经费,回民学生的清真灶建设经费来自于统战部的专项经费。民族团结校外宣传主要通过标语宣传和文艺演出宣传,效果较好,特别是文艺演出,受到社会好评。
四、建议采用高质量的的系列专题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是每一个公民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以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团结教育重在引起公民重视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扩大在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因此,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录制民族团结教育专题片,既能普及民族团结基本知识,又能让学生喜爱更能触及学生思想深处,而且容量大印象深、效果好。其实无论民族团结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于历史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开展,更利于构建全社会的民族意识。这就如同每一个人的乡土观念一样,无需记住家乡的一物一景的具体位置与形状大小,但却能达到乡土观念根植于心。况且高水平的系列专题片其教育意义不但影响深远,更能产生综合性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发挥自身优势 优化校本课程 推动内涵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实验小学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积极着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根据本校自身实际情况,从侧重满足学生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的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认真实施,潜心研究,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学校核心精神理念“爱”,编写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校本教材,并将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确定时间,开足上好,探索模式,总结经验,推广普及,真正起到了弥补国家课程“不能体现地方特点”、“只有共性、缺乏个性” 等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校本课程建设水平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组织
校本课程的开发,牵扯到很多政策上的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宗旨。陈校长亲自出马,亲自挂帅,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跟踪指导组和开发实施组,健全了组织机构,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1)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和制度,对校本课程进行宏观调控。(2)跟踪指导小组。是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着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业务指导、操作过程和调控管理,承担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3)成立开发实施小组。学校成立了以20多名教师为主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负责撰写课程案例,执行校本课程计划,实施校本教学。
2.成立“校本课程”教研组
校本课程设置以后,许多的教学问题需要研究,而其研究的内容又有特殊性,学校必须设置相应的教研组。由于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门类多,涉及范围广,因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学科教研组。根据课程类别,共设置了“七个”校本学科教研组。校本学科组隶属于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平时由级部学科组长组织活动,每学期校长还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重要的研究活动。
3.成立“校本课程”课题组
作为全新的课程,要研究的,不单纯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校本课纳入课堂研究的范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课题组,各门校本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是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组围绕“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开展研究,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校本课课堂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
4.建立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注重对教师管理,制定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用以推动教师专业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校本课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拟定了《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书》,编排了《校本课程授课表》,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正常教学秩序。
二、立足实际,搞好结合,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
1.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更牢固的基础。几年来,学校围绕“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成果十分丰富。我们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这既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又能使教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更快适应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从而实现课题研究的辐射功能。现在,有多项课题在原来课题研究所积累的经验指导下,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把校本课程建设与校内文化资源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更深的底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将已有的学校文化等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多年来,学校已积累了深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并总结、提炼了学校的核心育人理念——“爱”,以“爱”为教育的永恒主题,通过教育“让爱传承”,体现“爱与责任”,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关注师生幸福指数,秉承“让每位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位学生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爱”为主题的校徽、校旗、校歌,倡导以爱育人,做到“爱满校园”,让爱传承,大爱无边。进而整合积淀了体现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学校“五字”方针:“爱、美、家、缘、和”。在实践中深化了“经营学校”的战略,使得“习惯、礼仪、和谐、服务”的治学育人理念和“快乐、高效、特色、服务”的知识传承理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沿着“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坚持“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学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精品校园”的建设,围绕“让爱传承”这一主题,努力打造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做到“贯古通今,荟萃精华”,让学生“透过校园看历史,锦绣校园天地宽”,营造隐形育人课堂。各处景点奇花异草,姹紫嫣红;雕塑石刻,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成为师生休闲娱乐的极佳场地和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最好课堂。
为将这丰富的学校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认真总结归纳,精心提炼,确定了以中国传统美德的“爱”为核心内容,以“让爱传承”为主旨,以“爱与责任—关爱生命的教育”为主题,编写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学校校本教材系列丛书,各系列又分若干册本,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下一代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其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3.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传统特色相结合,使校本课程建设更丰富多彩。把学校的传统优势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长远规划。“艺术教育”应该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优势特色。学校“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特长发展”。一直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了“蓓蕾艺术团”、“七彩红美术社”、“雏鹰文学社”、“童稚书法社”和“金星运动队”五大艺术团体,开设了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写作等二十多个特长班,做到了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特长,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乒乓球运动是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进一步强化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做到拔尖培养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分层选拔,重点培养,建立梯队,把乒乓球作为校球,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巩固艺术教育的成果,学校年年举办文化节,即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做到了活动开展有效、有序、有成就,真正让文化节成为学生特长发展的舞台。把这些艺术教育资源转化为校本建设资源,使校本课程建设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活动课程已成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教材。这些活动与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达到了既发展个性又综合发展的目的。活动教材也已成为我们今后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
三、加强管理,跟踪指导,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工作,及时进行常规性管理和提供技术性的指导,对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指导实施小组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评价,促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和发展,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校本课程的确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009-3-12 8:48:25 来源:本站
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及《朝阳区小学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精神,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开发的口琴校本课程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快校本课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音、体学科成立了以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1987年将口琴引入音乐课,经过研究与探索,“口琴器乐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音乐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艺术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
同时,领导小组结合体育教师的特长新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小手球”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科研、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
我校音乐教师张维口琴特长突出,曾经参加过大型演出,出过口琴专辑。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扩大到所有音乐老师都学会口琴,将口琴作为校本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体育组在组长孙雪冬老师带领下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学校又引进了专修手球的张旭老师。教师的专长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但使教师的特长得以发展,同时使我校的两项校本课程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增强了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特长,最终使学生收益。
(二)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
(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口琴专家、体育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要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
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
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区内外做教学汇报与展示。
(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教学生活。
我们把口琴、小手球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与国家课程一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有领导专门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领导经常跟踪听课、评课,并采用师生问卷、家长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方面对校本课
程内容及教法、活动形式、效果等反应。通过了解情况,领导和教师共同研讨、商议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当代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上课、辅导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要求其求实创新,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注意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同样注重人文管理。经常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交流沟通,让人文思想与理念融入课程资源之中,使校园更具艺术与人文气息。
四、提升校本课程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我们把口琴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利用我们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课堂教学活动
口琴教学得到保障。我们拥有自己的口琴教师,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独立承担口琴校本课程,其余四位音乐教师根据教材把口琴的学习实践运用到音乐课的歌曲学习之中。如今全校学生人人一把口琴,做到人人会吹口琴,同学们更是对着小巧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每节音乐课都兴致盎然地要求教师教他们用口琴吹奏歌曲。高年级的学生课上能够用口琴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手球的课程也是如此,一人主教校本,其余教师课堂中进行基础渗透。
(二)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对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3:00——5: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把口琴兴趣小组
规模扩大到口琴乐团,并独立承担乐团的训练和演出工作。小手球队正处于筹备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小手球队会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又一道风景。
(三)社会实践活动
多年来,学校重视组织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到市、区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到社区进行汇演,在家长开放日中,进行口琴、小手球的展示。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四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与专家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展示空间。今天我们的音乐特色教育已经得以延伸,在口琴乐团之后我们又相继成立了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学生们爱上了口琴,爱上了乐器课,喜欢上小手球课,爱上了口琴艺术和小手球运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促进了学校音乐教学特色品牌的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拥有一支过得硬的音乐体育学科教师队伍,两个学科中,老师平均年龄26岁,其中1名为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3名学区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在近两年的朝阳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5名教师获奖,每个人的个人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颇丰。2008年,我校音乐教研组被评为了朝阳区“青年文明号”,朝阳区的“优秀教研组”、“五一劳动奖状”、体育教学区级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北京市小学仅有的一所半音阶口琴器乐进课堂的优秀教学单位,北京市唯一一所以口琴为特色走向国际赛事的学校,由于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成为了上级审批的免检单位;在北京市艺术节比赛、朝阳区艺术节比赛中频频获奖,金帆艺术节专场演出两场;2006年被朝阳教委再次认定为“朝花艺术团—口琴分团”称号。
“小口琴吹出大世界”、“小手球强健我体魄”是我们的发展验证,而让“艺术和体育校本化”将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根开花。
第五篇:商务礼仪重点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商务礼仪》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市场营销教研室负责该课程的各位老师在学院和系部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对《商务礼仪》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始探索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该课程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课程建设的成果
(一)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教研室老师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际特点,积极推进商务礼仪教学改革。针对职业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提出并实践了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市场营销教研室组织教师整理前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项目组成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初步完成了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情境创设、课程整体设计、合格课程评价标准、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
(二)教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研室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开展科研活动。我系严把新教师引进关、培训关,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开展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教研室配合学院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商务礼仪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活动和日常行为为主的大课堂。课外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适应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课外实践活动如:商务礼仪知识竞赛、校园礼仪大赛、演讲、辩论赛等竞赛活动、礼仪讲座等等。形成了一个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学习环境。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商务礼仪的授课仍然安排在传统教室,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还受到很大的制约。这种现状,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此条件下,教师无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音、视频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全面落实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通过不同渠道,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角色的转换。
(二)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为具有我校特色的商务礼仪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互动、课外学习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根据《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教学+课堂模拟+课外实践+教师辅导。在此模式下,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音、视频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增加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校园礼仪素质养成。课外实践是商务礼仪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加强课外实践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配合和加强教学实践改革活动。继续支持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形式,使教学从单一的班级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大课堂的学习,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的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广大同学的能力。
总之,《商务礼仪》课程建设中,各位老师进行了努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绩,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相信在学院,系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商务礼仪》课程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效,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把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做好。
市场营销教研室
2011年6
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