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素质培养
关于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的现状及
能力培养的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社会、教师到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启蒙教育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到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笔者针对本科学前教专业学生儿歌弹唱现状及能力培养的研究而作文献综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歌弹唱;能力培养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现状及原因研究 在2001年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文章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代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弹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一)儿歌弹唱能力的现状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如在张天乐的《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和倪添文的《浅谈学前教育自弹自唱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等研究中重点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技能的现状,“学前教育专业集教育教法、艺术、体育、心理、生理等课程于一体,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教育专业。其中艺术类课程包括键盘、声乐、舞蹈、美术等技能课。能够自弹自唱,是本专业键盘和声乐课最终要达到的综合教学目的。目前,由于是非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的键盘技能为钢琴业余三级以下水平,演唱能力为初、中级程度。学生在弹唱课上,常出现只顾奏,无法顾及演唱,无法顾及弹唱乐感、表情的情况。在幼儿音乐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幼儿教师还是最喜欢选用录音机范唱,在弹奏歌曲时,只能用比较简单的伴奏形式,而在弹唱的过程中,常出现弹与唱配合不好,弹唱表情、乐感无法表达等现象”。
综合查阅的相关论文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弹唱孤立。弹唱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第二,不弹不唱。第三,错误弹唱。对于歌曲的附点、休止等节奏视而不见,出现大量的错音伴奏,弹唱不流畅,经常停顿,破坏旋律的美感;第四,简单弹唱。在教唱过程中右手始终是单手旋律弹唱,左手的伴奏也始终只用一个和弦且是单一的伴奏型。
从总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达不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要求,这是以后高校有待改进的地方和笔者有待研究的地方。
(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儿歌弹唱力普遍不高的原因
1、学生生源存在的问题
在王新乐的《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等相关论文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现状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由于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对象则是面向全体高考学生的,录取时,只在基础文化素质上有高要求,对其音乐特长没有特别门槛。大多学生进校时都不会用正确发声方法唱歌,从没碰触过钢琴。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演创造能力会相对薄弱许多。所以,进入本科院校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儿歌弹奏方面还是要从头学起”。所以生源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和王辛的《学前教育专业自弹自唱个性化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等相关论文中对教师的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师范性、较高的学术性,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学术水平,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但是缺乏“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从相关研究中归纳出:高校教师结构的单一,教师只熟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如果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内涵把握不够的势必给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一些影响,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不足。
3、教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张海波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王琳、黄晓敏在《学前音乐教育在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苏立在《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步社民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等研究中已经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化己经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在游怡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等研究中意识到到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但是学校还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学科编排和课堂设计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课时安排较少,而且全部为大班上课,学生个别辅导少,导致整体进步较慢,同时在教学中教材疏离幼儿歌曲。二是由于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学科为中心,偏重单一技巧,导致音乐课程的设置所占比例少。由于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质,不能像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有大量时间进行音乐专业技能训练。这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素质不能满足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三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效仿主义”明显,模仿音乐专业院校或是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声乐、钢琴、舞蹈、乐理、欣赏等学科分科细化,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模式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身上,不自觉地就陷入追求音乐技能高低的误区。没有考虑学生平均音乐水平,出现难以弥补的水平“断层”,导致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只是将音乐学某领域根据自身兴趣所向进行学习,没有较强音乐综合能力,更别说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其他学科相渗透融合;没有实现学前音乐课程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跨学科融合,实用性不强,缺乏应用性,背离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归纳出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不足,具体还有其他的原因有待笔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二、学前教育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对策的综述
(一)总述
根据何志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等相关研究,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认知、兴趣、自信心、意志等方面。提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首先,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特点。其次,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高校应以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为原则,提高音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科学构建学科体系,注重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素质,从而稳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最终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新型幼儿教师的客观需求。
(二)分述 在综合赵沧海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洪如彬的《谈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姚娜的《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等的相关研究都对学前教育学生如何提高儿歌演唱能力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打好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止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止确的呼吸方法。要求声音自然圆润、连贯流畅、声区统一,叶字清晰,能较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意境。培养学生具备基木的声乐艺术的理解能力、范唱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并能运用这些所掌握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木技能技巧去指导幼儿正确、规范和科学的发声与歌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
二、教师要突出教学示范性、专业性,加强歌曲弹唱的教学与练习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技能只是初级水平。自弹自唱技能中“唱”为重点,但是“弹”却为难点,因此弹唱技能的学习安排在键盘课的教学计划中后期进行。教师在教授自弹自唱技能时应注意教学示范性。当学生的键盘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只是讲解乐曲的弹奏重点和难点,往往忽略了范奏。而在讲授自弹自唱时,最重要的首先是教师自弹自唱的示范。键盘教学进行到中后期时,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学习简单乐曲的曲谱、节奏,但是也形成了独奏模式。教师良好的自弹自唱示范,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在示范时教师要体现出儿童歌曲弹唱时的唱法、表情,弹琴时眼睛与学生的交流等,引领学生进入幼儿歌唱教学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再从专业角度教授弹唱技巧,效果会更好。另外,学前教育专业键盘课的最终目标是伴奏与弹唱,因此在保证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应该与音乐专业的键盘课有所区别,大力度加强歌曲弹唱的练习。
三、重视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技能地掌握和运用
幼儿歌曲配上和弦伴奏后,音响效果由单声部变为多声部,听觉效果则由平而感变为立体感。于是,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为幼儿歌曲选配和弦的方法:(1)为幼儿歌曲伴奏选配和弦前一定要分析和明确歌曲旋律的调式调性、结构、节奏、节拍等;(2)要根据歌曲旋律音选配和弦;(3)处理好弦音与和弦外音;(1)安排和弦的连接;(5)处理好和声功能地进行:(6)处理好歌曲的终止式等。
四、强化对幼儿歌曲自弹自唱的综合实践
幼儿歌曲自弹自唱是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项技能,在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自弹自唱必须具备基木的钢琴弹奏技术、歌曲伴奏的和声编配技能和声乐演唱技巧,这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前提条件。示范曲、配弹曲和自配曲都要附有歌词,在弹奏过程中必须始终与歌唱相结合,既一边弹一边唱。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实现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与钢琴弹奏的综合性训练。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的培养有待笔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实际分析。
参考文献
[1]徐丹妮.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中职业教育,2011(2).[2]胡鹏,余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J].音乐时 空.2013.[3]邹杰群,翁云晓.高职幼教专业音乐能力素养培养—谈歌曲即兴 弹唱技能方法训练[J].田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洁动—歌唱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马拉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2,(04).[6]蒋艳琦.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旧[D].长春:东北 [7]张天乐.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J].现代幼教,2007(04).[8]倪添文.浅谈学前教育自弹自唱教学中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范[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年.[9]王新乐《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10]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文化教育.[11]王辛.学前教育专业自弹自唱个性化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4(05).[12]张海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J].学科教育,2011,6.[13]王琳、黄晓敏.学前音乐教育在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教育战线.[14]苏立.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2008,10.[15]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16] 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17]张玲.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18]赵沧海.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化教育.[19]洪如彬.谈幼教专业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J].教学探讨,2011(07).[20]姚娜.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J].新课程,2011.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范文模版)
浅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
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中职学生是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蕴涵着无穷创新因素,对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发挥着独到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并着力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中学音乐主导着教学,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音乐认知,陶冶情感,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责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来设计课堂教学,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努力探索是音乐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的途径与方法,成为中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音乐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能听
能听,这里是指学生的音乐鉴别和欣赏能力。要求中职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通过欣赏音乐,鉴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还能辨别著各地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一)要注重“以生为本”。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必然的。如何重视“以生为本”呢?首先,教师上课之前的前置作业的设疑。设疑内容根据讲课的内容,把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列出思考题。接着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听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随时进行课堂点评。其后,学生小结。老师最后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明确此节课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师生对教与学形成为:前置作业―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学生答疑―教师点评―课堂总结。
(二)要注重课外的多听。“拳不离手、曲不离耳。”为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有目的、有内容地引导学生课外多听。多听与课程有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在多听音乐的同时得到启迪,开阔视野。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就熟悉了音乐曲目,而且还会小声清唱。
(三)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学习和课外的多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因为我们欣赏的音乐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只有总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才能唱出不同的音乐,讲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等。
二、能唱
能唱,这里指中职学生的演唱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唱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代表音乐或歌曲。演唱要求能准确表达当地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视谱能力。视谱能力不但指中职学生看到五线谱、简谱要准确按节拍唱出旋律,同时还要看乐谱马上唱歌词。学生这种视谱能力皮不是一日之功,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进行训练,而且在课外也应让学生进行训练。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视谱能力。
(二)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音准能力不但是指中职学生要唱准谱例中个别变化音,而最主要是对全曲音乐音准的驾驭能力。除个别学生天生音准好之外,大部分学生音准不好,是由于他们在小学、初中是因音乐教学不完善或其他原因所致。因此我们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要强化训练学生视唱练耳,提高学生的音准驾驭能力。
(三)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中职学生看乐谱马上能唱歌词的能力,若是高年级学生还要求自弹自唱。这种实践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课余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琴法的即兴能力,且课堂要简单的和声连接的练习也自弹自唱,但山歌、小调的风格性强,学生要准确演唱有一定的难度,除听音响资料、老师的演唱外,最重要还是要求学生边听、边唱进行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三、能写
能写,这里指中职学生歌曲写作和文字写作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体现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很多学生会弹会唱得很地道,但要学生进行学习总结、撰写学习感想,就如“老牛拖车”。因此,当前中职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不但要求能听、能唱等基本素质,还要会思考、会总结,有大胆创新改革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一)要注重培训学生的歌曲写作能力。中职学生歌曲写作能力不是指专业作曲能力,而是学生通过初级的歌曲写作的学习与实践的能力,目的是能让学生更清楚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音乐特征。如:讲述到山歌是。知道其调式多为微调式;讲述新疆民歌是,多会出现切分节奏同时旋律中经常出现清角和变宫,或出现#
4、#5等音。学生可根据山歌常见调式进行简单的歌曲写作。其实,音乐的进步与发展,都是经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进行相互交融并不断的继承和变异而形成符合时代的民歌。
(二)要注重学生文字的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理论和演唱实践活动,产生一些认识和想法,再用文字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同时,这些想法和认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以前传统音乐教育根本没有在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文字能力。现代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机制越来越趋于有创造性的人才,学生不但要能弹、唱、跳,还要能写,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
四、能讲
能将,这是指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使学生明确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师提高思维敏捷性最好的形式,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懂得“听、唱、写、讲”,是信息社会接受与传递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必备的能力。
(一)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正误,而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比较连贯、有条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话。课上还可就山歌的不同地域中表现的音乐特点,进行即兴评述,或听歌曲后进行讲述自己的体会。
(二)要注重激发学生“讲”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要注重实效,目的性要明确,要使每位同学实际能力都能提高。老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有兴趣地“讲”。
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成为了现代素质教育赋予中职音乐老师的使命。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坚持进行对学生“四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就会不断提高,音乐课就此毁摆脱了仅仅是”唱唱歌、弹弹琴“而已的感觉。
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问:我的孩子的年龄为三岁半,我的孩子比较爱音乐,一有音乐她就扭动身体伴舞,有时仿佛被陶醉了。我和孩子父亲都不懂.专家回答:您好!音乐是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音乐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等。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活动。如起床时,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吃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在游戏时,可以让孩子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做动作(律动),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这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选择和谐的乐曲作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给孩子播放乐曲时,首先可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如儿童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此外,可选用古典音乐作品,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和《月光奏鸣曲》、施特劳斯的《兰色的多瑙河》、舒曼的《童年情景》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件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或进行一些舞蹈、唱歌方面的指导,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在这之前首先要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如果不顾及孩子本人的兴趣,强制她去学,就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
第四篇: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质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质
在大力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亲身参与实践中体验成功的镛趣。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 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玩与学的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乐于表现。对小学生来说,技能往往在“玩”中产生。“玩得开心”并“玩出新花样”是学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如果脱离学生实际 生活的“玩”,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技能发展就是空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多一点“玩”就多一点兴趣,其发展就多一份质量保证。因此,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在教学歌曲《跳柴歌》时,我先让学生了解竹子。并知道它的作用,再一起“玩”竹子,用筷子做节奏游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再听着《跳柴歌》的背景音乐玩竹竿,跳起竹竿舞„„学生们在这种“玩”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开心愉快地上完这节课。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注重创作的成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儿童创造力发展首先是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唱歌曲《动物说话》时,我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根据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字数与原歌曲尽量相近,我举例“小鸡说话叽叽叽”,有的学生将歌词改为“小猫说话喵喵喵”等。其次,让学生自制乐器、自编节奏。我要求学生用饮料瓶、沙子、竹板等制作打击乐器,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自制“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音乐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教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公正、科学、创新的评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三、营造意境,运用激励性的“课前语
情境教学是要求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借助情 境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融合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使他们既掌握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又发展了在音乐表现上的能力。教师将音乐教学模式情境化,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很大的快乐,而且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真谛。音乐教学的情境化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美的属性,并且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这也正是我们音乐教学一直不断追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审美活动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起点,因此,在审美感知中我们必须带有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章程的状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从“德导”到“育导”。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此,每次上课预备铃声响后。我总是让学生齐声背诵一句“激励语”。例如,“我的歌声真动听”“今天我真棒”“音乐是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树立了信心及对音乐课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话语:“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的歌声”使学生获得了双向的激励,形成了融洽、和谐、民主的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感到能上好音乐课。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也必须具有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教师要具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具有指导学生交际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不同的学生在交际方式上的差异,然后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可以利用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出自己灵活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充分地利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中体现出自身的风格和特征,以此展示出自己良好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此外,在“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中,在课 堂上出现“乱堂”的现象时,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教学目 标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 “收得拢”,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坚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重视音乐教学方法,重视音乐创造思维,我们就能让学生充分体验 成功的乐趣,扎扎实实地养成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
第五篇: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素质的培养._Microsoft_Word_文档
高中音乐特长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在视唱练耳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音准和节奏两方面的准确把握能力,而音程概念的建立,是解决音准的最佳手段,所以在音准训练中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的进行训练:
一、音阶练习
采用各大小调音阶练习,进行调式感觉的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稳定的调式感觉。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调式调性,唱好了音阶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调式调性结构的概念,对旋律视唱的能力以及乐感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音阶练习是视唱练耳的入门基础。
二、音程的模唱与构唱
每一次视唱练习时,在进行了音阶练习以后要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从纯一度,纯八度开始练习,然后分别进行纯四,纯五,增四减五,其中包含有升
4、降7,再进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练习,最后进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练习,也可以按照音程度数从一度开始最终到八度的顺序来进行练习。在模唱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构唱,构唱即是在只有标准音的情况下,找到所给的音程的根音或冠音的准确位置并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程,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在琴上进行校正。
三、和弦构唱及和弦连接练习
和弦的听辩是以单旋律的视唱为基础,难以想象连音阶都唱不准的人,怎么可能听辩得出和弦。统考考察内容基本上只涉及大、小三和弦、减七和弦及大小七和弦,在练习之中除进行同音级的几种和弦对照听辩等训练以外,分解和弦的听辩、听唱、构唱训练也都是少不了的,要随时注意提醒学生听辩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明白每个音可以是哪几个和弦的音(大、小
三、属七的原位及转位,这就是乐理中相关的内容),这样在和弦“补缺填空”题中才不至以于毫无头绪地乱填从而提高得分率。按照和弦的结构依次把约一个半八度内的每一个音作为和弦根音,先在每一个基本音级(白键)上分别构唱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以及其它的常用和弦,然后在变化音级(黑键)上进行这种练习,也要采取把每一个和弦依次在所有一组八度音上构唱一遍的方式进行练习。
和弦连接练习可几个人合作,每人一个声部进行练习,可做基本的:I--IV--V--I的大小调的和弦连接训练,用“固定调”分别在各个调上练习。这种练习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音高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程、和弦听辩、构唱能力以及对调式感的加强也是极其有用的,对音乐感觉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四、节奏练习
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教学初期往往学生唱音符的与手打的拍子、节奏总是合不到一起,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混乱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围绕着基本节奏型的归纳、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化简以及类似节奏型的比较等方面,由慢到快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节奏的基础练习和组合练习,以形成良好的节奏概念,掌握正确的节奏把握能力。
1、基本节奏型的归纳:首先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
2、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对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分析(分解、化简),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的节奏型,也有利于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基本节奏组合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训练。
3、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注意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视唱练习时,注意先练习由基本音符或比较单一节奏型组成的视唱练习,再练习包含附点、三连音、切分音、各种记号比较丰富、速度较快的曲谱。视唱时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抓住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节奏感,在练习当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乐句之间换气时不能影响到节奏的准确进行。在练习当中,除了音准、节奏以外,速度、力度、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等音乐表现要素也要进行分析、讲解,力求准确、全面地做到乐曲所要求的各个方面,把相关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全面的练习、学习。对于较难的视唱曲,主要是由于它的音程跨度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可以采用填充法,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在唱准的基础上再去掉补充音即可,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五、二声部的视唱练习
二声部视唱练习不但能校正和平衡声部相互间的音响关系,理解和体会协和,有助于和声听觉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单声部视唱的音调的准确性,并能更好地增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六、综合训练
在视唱练习中,首先要向学生乐曲节拍自身的节奏规律,不同节拍的强弱特点要在练习当中表现到位。2/4拍是“强、弱――强、弱”,3/4拍是“强、弱、弱――强、弱、弱”,4/4拍是“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等等,教学训练当中让学生严格按照这种规律进行演唱处理。练习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影响节拍强弱的节奏问题,如“附点”对它前面的音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和对后面的音的弱化作用,“切分音”对前后两个音的弱化和对中间这个音的强化作用。
在每一个乐句当中也有着旋律线发展的方向问题,在演奏、演唱的时候,一次换气到下一次换气中,旋律线向上发展,则音乐情绪是变强的方向发展,向下发展则是变弱,应根据曲谱向上、向下的不同变化则做相应处理。大多数情况都不会超出这个处理框架,这就基本符合我们的审美的感受。此外,不论是乐曲开始,还是每一段的开头,或速度变化时,变调时等等,乐曲作者都常常会标有相应演奏、演唱提示,要注意许多强弱符号,渐强、渐弱变化符号等,一般不能和作者原意背道而驰。如果本来旋律线是向上,标记却让你渐弱,这就是作者担心你会按照你自己的惯常方式去理解处理,而专门标出来的表达他特殊需要的特殊地方。
视唱识谱的教学也要结合到键盘及声乐的教学当中来进行,比如,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日常“练声”解决发声方面的问题外,还有“练歌”及“练唱”两方面。在这几年的招生考试中,大多数参加统考的学 生就只会唱一两首歌,而且其中还不一定合适,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多学几首歌,最起码应该有五、六首歌,因为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不可能有根本的真正的“质”的提高。可能的话就选择适合的示范性的歌唱录音带,选择布置一星期一首,结合对照歌谱,一星期内把这首歌从谱到词都学会唱,这样,既学会了歌也学唱了谱,达到了练视唱的目的,以听录音来做学歌的“拐杖”,进一步通过“歌”来学“谱”这样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方式,来达到学谱、识谱、练视唱的目的。视唱练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选择合适的、学生似熟未熟的歌曲来练习视唱,最好是选择各类经典歌曲,美声的、民族的、通俗的以及少儿歌曲、群众歌曲各种都可以,这样也将会使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容易产生“成就感”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动力,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练习而尽快提高其视唱能力。但也应穿插结合学生不熟悉的视唱曲来练习,才能真正的会唱而非假“视唱”。
七、素质训练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视唱与乐理及声乐、器乐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多唱、多练习,以乐理指导视唱的练习,通过视唱加深对乐理的理解、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2、练习视唱时也必须象学生练琴一样有所侧重,对于容易唱准的地方可一带而过,易唱错的地方应单独提出来放慢速度反复练唱,待基本掌握后再按原速练唱。切忌从头到尾无明确要求地一遍又一遍练唱,这样容易把唱错的地方唱“熟”了,反而增加改正的难度,同时要注意“精唱”与“泛唱”相结合。
3、在视唱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视唱方法,做到 “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首先要看一看曲谱的调号、拍号、出现的各种记号,想一想这首乐曲是什么调,应该用什么速度,对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对比该如何处理,力求把曲谱准确地、有表情地唱出来,在视唱的时候耳朵要注意听音准、节奏、速度等是否正确,同时边唱边打拍子,要特别注意拍点的准确性,借助手划拍的动作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节拍的强弱。
总之,视唱练耳是学好任何音乐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通过以上综合、全面的科学训练,就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视唱的技能、技巧,掌握一定必备的、全面的音乐素质,为他们进一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而扎实的基础。
声乐训练
从声乐训练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使每次发出的声音都能蕴藏情感,而不只是单纯的音阶、音程和母音的练习,要做到让每次发声练习都和“心”相通、“魂”相系。这里强调的是演唱者触及音乐就应激起表现音乐的意识,这种表现意识的训练必须贯穿整个声乐训练过程。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演唱者在唱法上几乎无可挑剔,但他的声音老是毫大内容,和思想感情脱节,“声”不由衷。显而易见,其声乐训练是不成功的。
无乐则不成声乐,声由于乐才存在。纵观声乐艺术发展史不难看出:声乐技术,由于艺术体现的 需要才得到发展。乐是心、是魂,有时为了乐甚至应该牺牲声,无数声乐大师的实践都证明了这点。苏联著名歌唱家义里亚宾在演唱《跳蚤之歌》时采用多色彩的笑,从声乐发声方法看似乎可以抨击一番,但从音乐形象的塑造角度来说却又十分地准确。意大利著名声乐艺术家古诺·贝基(GimBechi)来华讲学时,在教学中屡屡要求他的学生要从音乐内容人手来处理声乐技巧,当学生在演唱“在这幽暗的坟墓里(in questa lomba escura)”(贝多芬曲,卡巴尼词)学生用了极有磁性的金属音色演唱,贝基立即打断学生说:“„„你懂不懂这首歌的内容.唱这首歌,嗓音不一定要好听,音色暗些„„刚才唱的声音太美,但不象在坟墓中„„”,大师们的教诲与实践有力地论证了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乐的关系。
由此可见,声乐表演者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指的首先是运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和相应的声乐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展示人类多色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