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挂职要遵循
挂职要遵循“十要十不要”
一要准备充分,不要仓促上阵。挂职意味着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工作要求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准备,才能平稳快速进入角色,开好局、起好步。行前准备很关键,关系到能否成功点好“三把火”。首先,可以从网络上提前熟悉一下县情,包括地理、区位、人口、面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风俗习惯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同当地领导和同志一见面就可以有共同的话题,会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其次,要熟悉挂职地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特别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和规划方向,并结合当地情况做足功课,了解部里相关方面的政策、项目、规划,以便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第三,要在生活上做些准备,包括衣物、药物、日常用品等等,以免到了地方人地两生,手忙脚乱,给基层同志添麻烦,还可能给别人留下娇生惯养、水土不服的印象。
二要合理定位,不要好高骛远。部里派干部下去挂职的目的是什么,地方对接收挂职干部有哪些想法,想清楚弄明白这些问题有助于准确定位,避免眼高手低、贻笑大方。在机关编制有限、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党组下决心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主要是希望年轻干部了解基层、熟悉农村、增进感情、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地方接收挂职干部,也在不同程度上存有希望挂职干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地方争取资金、居中联络、传递信息、扩大影响的需求。所以,挂职干部第一目标要定位在听、看、学、悟上,其次才是为地方发展尽其所能地做贡献。不要一到地方就想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样小事不愿做、大事干不了,不但辜负了部党组的良苦用心,最后还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导致挂职期间一事无成。
三要摆正位置,不要喧宾夺主。挂职干部的“挂职”两字,意味你处于从属地位,不可能也不应该唱主角。“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这是挂职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到位:心理上到位,不是部委干部而是党委政府领导,不是考察指导而是学习锻炼。语言上到位,说符合身份的话,尽量说土话行话。行为上到位,按照工作分工,做好自己应干的活。挂职干部一般都是协助管理一方面工作,无论是高挂、平挂还是低挂,都要充分尊重分管领导,开会、考察、接待都把分管领导作为主角,自己自觉当好配角。在工作配合中密切彼此关系,学习工作方法。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挂职干部是帮助工作而不是指导工作,自己可以也应该有想法,但要注意换位思考,找准地方需求,避免好心办坏事。基层工作更加复杂具体,各种矛盾和诉求交织在一起,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平衡,有时好想法未必会取得好效果。
四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基层工作,更多的是面对具体的人干具体的事,所有工作都要保证能够落地,而不能喊喊口号、提提要求似的浮在空中。脚踏实地,需要既吃透上情,又要了解民意。要把上级的精神、要求吃透弄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不是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每件事都要责任到人,规定具体完成时限,重要工作县委督查室每月甚至每周都督导汇总进展情况,中心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都会亲自调度。县领导习惯于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厂矿了解第一手资料,多数情况不是来自于听汇报,而是要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经常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就一项具体工作来说,基层领导讲目的意义时很少,主要是提办法谈措施压责任。这些工作方法都是基层实践证明有效而且通用的做法,挂职干部必须尽快学会用好,少坐办公室、少讲大道理、少说空话,多下基层、多想办法、多干实事。
五要真学实干,不要虚于应付。“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是维护稳定的前沿,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学以致用的大学校,是磨砺成才的大熔炉,是最培养锻炼人的地方。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到基层了,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何况这种历练是同事、家人为你格外分担换来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干部,同部委机关干部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真心学习、用心体会。例如:要学习他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基层干部基本上都在“5+
2、白+黑”地忘我工作,工作干劲确实值得称道。要学习他们全面统筹、综合平衡的工作艺术。由于利益主体多元,资源条件限制,在基层永远没有令所有人满意的最优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平衡取舍。领导艺术就体现在先后、进退和取舍的判断选择上。要学习他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地方干部韧劲很足,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认准的事往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学习他们思路开阔、敢干会干的工作能力。地方干部普遍学历不高,但能力很强、视野开阔、经历丰富,做事情可以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思路更广,胆子更大,步子更快,常常取得令人意外的惊喜。
六要“拿来主义”,不要“全盘西化”。地方工作有地方工作的特点,部委工作有部委工作的要求,两者有相通相近之处,有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要活学活用而不能生搬硬套。挂职一段时间后,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一定会发现基层工作同部委机关工作之间存在的行政文化差异。在部里工作,最应该遵循的是程序合理,只有在程序合理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才是令人信服的结果。部委负责制定全国性政策,涉及面较广,考虑因素较多,必须周密稳妥才能避免行政失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在基层工作,有时更要讲求效率。挂职干部可以去体会感悟地方的一些做法,但不能照搬照抄,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取舍。
七要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干部到地方挂职,时间基本上都是1-2年,除去适应和总结的时间,掐头去尾也就十七八个月左右。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学有所成、挂有所获,必须学会弹钢琴,工作安排有所侧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几个方面属于规定动作,必须着力做好:一是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扑下身子半年时间基本可以完成。二是熟悉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这是挂职期间最应该珍惜的学习机会。这方面学问很深、涉及很广,从挂职开始到结束必须每时每刻学习,还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同时在分管和协管工作中实际运用和锻炼,这些所得将会受用一生。三是结合自身专业和优势,为地方实实在在办几件事。可以帮助理清思路,也可以帮助引进资金项目,无论何种方式,一定要有所作为。其他一些诸如协调、接待、结对子等属于自选动作,尽力去做即可。
八要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干部到地方挂职,规定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但不等于同部里和原单位脱离关系,要一心二用,做到汇报不断、交流不断、联系不断、合作不断、支持不断。一是把挂职期间的学习工作情况及时向原单位报告,保证单位全面了解挂职干部的状况。二是注意把了解到的与原单位业务相关的基层情况、问题、建议、需求反映给有关处室,成为原单位了解基层情况的固定渠道。三是通过时常保持与原处室同志的联系来了解部里、原单位和处里的重点工作进展及有关信息。四是可以将挂职地的村庄和龙头企业推荐给原单位作为联系点或者推动实施司县共建。五是用好自己的双重身份,代表挂职地反映当地希望、要求,争取得到部里的资金、项目和感情支持。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挂职了,党的关系都转走了,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样既不利于挂职期间的工作,也会给挂职结束后接手原工作造成困难。
九要遵章守纪,不要违规违法。到基层挂职,原单位的约束和要求相应会放松,挂职地也会比较宽容,这就需要挂职干部自觉自律,既要遵守党纪国法、挂职纪律,还要尊重当地习俗和惯例。挂职干部不能把自己当客人,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要遵守当地党委政府的规章制度,比如地方基本上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因为平时难以保证参会人数,常委会和县长常务会通常都安排在周六周日,挂职干部不能因为牺牲了休息时间而心生怨言,甚至无故缺席。对于一些中央和地方都明文规定的纪律要求,更要严格执行。
十要感情常在,不要人走线断。挂职是一生中难得的经历、宝贵的财富;挂职地是挂职干部的第二故乡;挂职中接触结交的同事、朋友是难得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万分珍惜。挂职结束后,可以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村子作为固定联系点,以便随时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为今后工作服务。一两年的挂职时间虽短,但足够交几个知心朋友了,注意保持同挂职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通讯畅通,做到人走心不走,工作结束感情延续。对挂职期间帮助引进或争取的项目要保持一定的关注度,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功效的发挥。地方同志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同志很重感情,挂职干部要以心交心,这样既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有益处,也对部里继续在当地安排挂职干部有帮助。(山东挂职干部孔亮供稿)
挂职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一是与家庭的关系。这是能够顺利完成挂职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挂职的大多数是中青年干部,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和家庭大多刚起步或正处于爬坡阶段,压力很大、困难较多。处理好挂职与家庭的关系,可以保证有一个稳定和谐且强力支持的大后方,可以专注于工作而不用分暇旁顾。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做到忠孝两全需要技巧和艺术,同时也意味着成熟和智慧。一要在思想上有感恩之念。干部挂职,爱人就要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父母也要帮助分担家中事务,我们要从内心感激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牺牲。二要乐于和善于表达感激之情,既要做也要说,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感谢之意。三要懂得尊重,在舍小家顾大家前,要取得家里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在节假日把家里人接到挂职地区,让他们了解你的工作环境,理解你的工作艰辛。五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拜托贴心朋友在特殊时期帮助照顾一下家里。
二是与原单位的关系。原单位是娘家,也是依靠之所、力量之源。要定期把挂职期间的学习工作情况、收获体会向原单位报告。要随时把基层的一些农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先进经验、有益探索反映给原单位的有关处室,力争成为原单位的一个固定观察点。要发挥好挂职地与原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争取选择出合适的村庄推荐为原单位的联系点。要用好挂职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的有利条件,推动实施司县共建或开展党团教育活动。要寻找机会反映挂职地的希望、要求,以期得到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
三是与协助领导的关系。这是挂职干部最需要用心处理的关系,是做好挂职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摆正心态、分清主次、求同存异、结交朋友。首先,就是要把心态放低放平,你不是中央部委派来指导工作的,而是来学习锻炼的,是学生、是配角。其次,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主角和配角的差别,做到他讲话我主持,他走前我走后,他提要求我提希望,他做总结我谈建议。第三,要做好补台工作,分管领导分身无术时要勇于挑起担子,做好工作。第四,工作中有不同意见时,要学会忍让、尊重和服从,避免起争执。第五,工作取得成绩时,要懂得礼貌和谦让。第六,要真心向分管领导学习,基层领导崭露头角非常不容易,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要学习他的工作方法。第七,工作之余要多沟通交流,培养感情,增进友谊。
四是与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关系。实际工作中,党政“一把手”把工作直接交办给挂职干部的情况较少,但不等于这种上下级关系可以忽视。要处理好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自觉自愿接受“一把手”领导,时刻谦虚谨慎,安排的工作立马就办、尽快回复,有关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同时注意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回京休假要当面请假。要保持与主要领导沟通渠道的畅通,勤请示多汇报,让他体会到你的努力,了解到你的工作进展,进而支持你的工作。
五是与协管单位的关系。挂职干部大多协助分管工作,要主动走出去深入协管的委办局,了解情况、结交朋友、沟通感情。要充分理解协管单位领导平衡处理挂职干部与分管领导关系的心情,不强求、不争权、不斗气,保持平和心态。要发挥来自部委的优势,积极帮助出主意、提建议,全力支持协管单位争取资金项目,多办实事。要甘于补台,在分管领导时间冲突时积极出面,帮助协管单位完成好对口接待、参观考察、会议汇报等任务。
六是与地方农口部门的关系。在县里挂职,同省市农口部门联系非常多。一方面,他们是你分管或协管部门的上级单位,需要求得支持;另一方面,你又是部里干部,可以为他们牵线搭桥,争取政策扶持。这种关系相对单纯,就是互相支持相互帮衬的关系。作为县里党委政府的领导,要谦虚谨慎,注意带领分管单位处理好与上级部门的关系,完成好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多请示勤汇报,邀请上级部门常来考察指导、召开会议、列为试点。对于上级农口部门对你的请求,要竭尽所能地提出建议、帮助牵线、居中协调。特别注意的是,为挂职地方争取资金项目时,要只调增量、不动存量,避免影响省市农口部门的权威,损害其他地区的利益。
七是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关系。作为县里领导,除了分管部门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乡镇领导、对口帮扶的家庭、定点联系的村、学校和留守儿童以及一些老党员。乡村领导是你工作的依靠对象,其他人都属于服务群体范畴。把握的原则是一要谦虚,二要真诚,三要务实。
八是与挂友的关系。挂友之间是个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形成合力。平时应该多沟通多交流,互相启发,分享挂职经历、做法和感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交往中增进感情。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学习会,经常走动相互参观考察,增长见识。要做好信息的互通分享,通报各自了解的部里、各司局重要工作以及项目规划、投资重点等情况。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结合各自挂职地区的特色,互相支持共同为挂职地区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篇:企业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企业需要制定什么规范、达到何种水平,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制定出的管理规范又应当在实践中经过试点或试验,证明它确实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厂的实际情况,确实能取得良好效果,才能组织实施。
2、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规范是要全体员工来执行的,必须反映群众的集体意志。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有领导的总结群众的时间经验,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循执行。
3、坚持系统、全面、统一的原则
系统指各项管理规范要配套,达到整体优化。全面指凡涉及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作到有章可循。统一指各项管理规范应当相互协调,服从统一的领导意志的共同的目标。
4、坚持职务、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
职务是前提,责任是核心,权限是条件,利益是动力,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一致。
5、坚持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
管理规范应当规定得详尽明确,有关项目不能有遗漏和含糊之处,指标、要求尽可能的定量化,并且,行文要作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三篇:成本控制要遵循哪些原则
成本控制要遵循哪些原则
成本控制简单说就是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成本控制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因此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是指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维修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成本形成过程不同,因此控制标准、控制方法等应该有所不同。
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不同职务与岗位权利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因此总经理、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
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项目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控制的方法应有区别。
3.领导推动和全员参加原则。任何成本控制方法,其实质都是设法影响执行作业或有权干预作业的人,使他们能自我控制。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第四篇: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
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
铁佛初中 梁鹏安
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纷纷拿出“十八般武艺”、使出“绝招妙法”,一派热闹景象。然而收效如何呢?现在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不满就说明了问题。如此看来,仅凭一腔热血、一股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然而教育规律到底是什么,又有多少人在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怎样才能形成全社会都懂得教育规律并各司其职,着实遵照教育规律行事的局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教育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同是教育,效果却可以有天壤之别。平心而论,目前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研究及其实践的成效不算多。近几年来,逐步升温的普高热,不惜一切代价将子女往“名校”挤的异常心态近乎普及,我们不能一味责备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在搞拔苗助长,而应该作自我反思。迄今为止,我们对学生生理成长、心态发展、认知接受等特征的认识,对处在各个年龄段的学牛有什么共性、个性特点,不同家庭背景中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潜质等问题,真的明白多少?不明白这些,又怎能谈得上按规律办事呢,而这些也不过是整个教育规律的“冰山一角”。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要发生作用。教育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
诚然,教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的。尊重教育规律,就要既尊重又不拘泥客观的、固有的历史,更注重变化和新的发展。人们通过探究而使自己的认识接近规律,从而使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教育现象捉弄我们,是因为我们对教育规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敬而远之”或“人而化之”或“堂而皇之”的态度。急功近利的浮躁,蜻蜒点水的满足,使教育工作远离了教育规律。
今天重提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是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和心态并不一定利于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氛围的形成,而教育则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潮流,顶得住诱惑,识得了经纬。而且要造成上至领导下至—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人人都来关注教育规律的研究与实践的局面。
最后简要谈一下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首先,评价教育均衡的“尺子”一定要实事求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教育均衡应放到我国现阶段历史条件下来衡量和发展,而不应盲目与发达国家目前的状况相比,以避免人为拔高,造成不好的后果;其次,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应是“造峰扬谷”,共同发展,要让强的更强,弱的渐强,真正造就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校的同时,其他学校都能迎头赶上,共同持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均衡,增强我国的教育实力和水平;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形成一套促发展的机制和评价体系,以推动校长、教师工作,促进学校发展。
因此,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防止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教育均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篇:求职信要遵循什么礼仪
导语:求职信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通过一定的沟通,在相互认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的交往,是求职信的基本功能。那么求职信应遵循着什么礼仪技巧?
称呼要准确
求职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职信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上海煤气总公司负责人”、“国发公司经理”、“北京配件厂长”。求职信的目的在于求职,带有“私”事公办的意味,因而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可过分亲见,以免给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谀、唐突之嫌。当然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问候要真诚
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
祝颂要热诚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信皮(封文)的主要内容除要清楚、准确地写明收信人地址及邮政编码、收信人姓名、发信人地址及姓名以外,还要恰当地选用对收信人的的礼貌语词。首先要注意收信人的称呼。封皮是写给邮递员看的,因此应根据收信人的职衔、年龄等,写上“经理(或总经理)”、“厂长”、“人事资源部长”、”人事经理”或“先生”、“同志”、“女士”等。其次,要讲究“启封辞”、“缄封辞”选择。“启封辞”是请收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和态度。一般对高龄者长用“安启”、“福启”,对其余长辈用“钧启”“赐启”;对平辈,可依照受信人的身份、性别,分别用“力启”(对军人)、“文启”(对教师)、“芳启”(对女士);“缄”字的用法也有讲究。给长辈的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明信片、贺年卡等因无封套,因而无所谓“启”和“缄”。求职者须注意,切忌用挂号或快件寄来职资料,以免劳神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