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瑞玲九年级化学上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九上《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昌乐外国语学校 高瑞玲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的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随堂实验、阅读、启发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砝码)(31架)、锥形瓶(100mL30个)(250mL2个)、小试管(30支)、酒精灯(30只)、火柴。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电脑等。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电脑展示)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的反应式:(由学生作答)(1)铁在氧气中燃烧;(2)碳在空气燃烧;(3)将高锰酸钾加热;(4)氯酸钾受热分解。[引入新课] 上述这些化学反应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性质不同的新的生成物,从这些
反应式里,我们可以看到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又是什么物质,即体现出了这些反应中质的变化。那么,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关系。
[实验5-1](教师演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5ODU4ODg0.html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0-91[实验5-1]的内容,并思考本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研究在密闭的容器中,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操作方法](1)称量装有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的质量;(2)引发反应;(3)冷却后第二次称量。[实验现象](1)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2)天平同反应前一样保持平衡。[实验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虽然磷燃烧后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这个容器装置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中这种量的关系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呢?让我们再做实验来验证。
[实验5-2](改教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
方案一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C%FA%BA%CD%C1%F2%CB%E1%CD%AD%B7%B4%D3%A6%CA%B5%D1%E9%CA%D3%C6%B5&fr=ala0
方案二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方案三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从上面三个实验中选择一个,分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试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共享】
描述你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组内交流。[提问实验结果]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小结](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总是相等呢?(启发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加以分析)。
[电脑动画](用Authorware6.5制作)
通过P与O2反应生成P2O5的分子动画演示,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 课本P93第一段。[板书]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观察与思] 多媒体课件
实验一:http://video.yayun2010.sina.com.cn/v/b/66560720-2003734227.html
(1)称量小苏打和盐酸的质量;(2)混合反应后,称量。观察内容
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 [讨论] 为什么质量会变小? [小结] 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和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分析都说明,质量守恒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在表示化学反应时,就必须把这一关系表达出来。
[练习] 1.课本P95习题1 2.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A.氧气 氢气 碳 B.氢气 碳 C.氧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D.氢元素 碳元素
3.将4克MnO2加入一定量的KClO3中,此时MnO2的质量分数恰好为20%,加热一会儿后,MnO2的质量分数变为25%问此时生成O2多少克。
[本节总结](电脑展示)本节课要求掌握三方面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
(2)用分子、原子的理论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解释实验现象及有关计算)。[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并预习第二节内容。教师个人介绍
份:山东省 学校:昌乐外国语学校 姓名:高瑞玲 职称:一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clhhlpc@126.com 通讯地址:昌乐外国语学校 个人介绍:
高瑞玲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职称。15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先后被昌乐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潍坊市骨干教师。工作之余进行教育科研,在化学课教学、学习方法、素质教育、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撰写的11篇论文多次被评为省级一、二、三等奖。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4.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沪教版
沪教九上《4.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一.学习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
(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放几幅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用心爱心专心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
【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学生小结】必需同时具备。【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用心爱心专心
【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 【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
在不同的火灾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教师介绍】投影几种灭火器,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二课时燃烧的种类和爆炸
【情景引入】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提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播放动画】CO使人中毒的原理
【提问】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及之间的区别
用心爱心专心
【教师讲解】CO虽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提问】在实验室中的许多实验中会产生CO,你如何将它进行处理而使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演示实验】 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3.氯酸钾和磷粉的混合物的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三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教师介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介绍H2、CO、CH4三种气体的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气体,如何进行简便地鉴别? 【课堂小结】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4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Fe→FeSO4+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㈢总结、扩展
1、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㈣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ξ5.1 质量守恒定律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第四篇:高中政治新人教必修1 8.2《财政的巨大作用》教学设计
8.2 财政的巨大作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2、运用财政知识,联系当前国家财政政策,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神舟五号”材料,并议论材料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属于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
(二)进行新课 集中力量办大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未含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 亿元。三峡工程施工期17年,全部完建约需20年,第11年(2003年)开始发电受益,后期工程投资较易解决,因此,工程投资的关键是发电前11年的资金,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约650亿元。
材料二: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全线开工。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区、市)。东段运营一年来,已累计向下游四省一市21家用户供气超过7亿立方米。按照部署,工程将于2005年1月1日实现全线商业供气。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世纪工程,该项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通,逐步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工程总投资近5000亿元,不仅是我国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实施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808亿元。
请结合教材神舟五号、青藏铁路等材料,讨论它们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国家通过财政支出,调节资源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可见,国家财政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集中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高科技研究开发
这些行业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利润少。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国家财政力量来兴办,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供求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如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等,既使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改变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国家财政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要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部门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只能靠国家财力取得发展。
教师活动:请看教材76、77页材料,联系神州五号、承办2008年奥运会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二、保障人民生活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77-78页内容,并思考国家财政是从哪些方面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巩固国家政权,保证人民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协调社会矛盾等等。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如加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措施,建立新型的医疗合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等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提高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下岗职工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取消农业税,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财政的巨大作用,知道了国家财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讨论国家财政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作用。
第五篇:2015年高中数学 1.3.2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精选)
1.3.2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础,新课引入:
1、函数的单调性
2、函数的最大(小)值。
3、从对称的角度,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
(1)f(x)x21;(2)f(x)x;(3)f(x)x;(4)f(x)1x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象上面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即是偶函数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即是奇函数. 1.偶函数(even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odd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具有对称性,即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就不具有奇偶性.因此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存在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3)由于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对称性质,我们在研究函数时,只要知道一半定义域上的图象和性质,就可以得到另一半定义域上的图象和性质.
(4)偶函数:f(x)f(x)f(x)f(x)0, 奇函数:f(x)f(x)f(x)f(x)0;
(5)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6)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f(0)有定义,则f(0)=0。
(二)典型例题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1.如图,已知偶函数y=f(x)在y轴右边的一部分图象,根据偶函数的性质,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
变式训练1:(课本P36练习NO:2)
例2(课本P35例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x;(2)f(x)=x;(3)f(x)=x4
511;(4)f(x)=2 xx归纳: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确定f(-x)与f(x)的关系;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x)= f(x)或 f(-x)-f(x)= 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 f(-x)+f(x)= 0,则f(x)是奇函数.
变式训练2:(课本P36练习NO:1)
例3:已知f(x)是奇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f(x)在(-∞,0)上也是增函数 解:任取x1,x2(,0),使得x1x20,则x1x20
由于f(x)在(0,+∞)上是增函数
所以f(x1)f(x2)
又由于f(x)是奇函数
所以f(x1)f(x1)和f(x2)f(x2)
由上得f(x1)f(x2)即f(x1)f(x2)
所以,f(x)在(-∞,0)上也是增函数
结论: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四、作业布置 A组:
1、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2x22x(1)f(x);(2)f(x)x32x;(3)f(x)x2(xR);(4)f(x)=0(xR)
x1
2、(课本P39习题1.3 A组NO:6)
3、(tb0109806)若函数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0)=_______。(答:0)
4、(tb0109803)若函数y=f(x)(xR)为偶函数,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y=f(x)的图象上的是(C)。(A)(a,-f(a))(B)(-a,-f(-a))(C)(-a, f(a))(D)(-a,-f(a))B组:
1、(tb0109912)已知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且与x轴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方程f(x)=0的所有实根的和为(D)。
(A)4(B)2(C)1(D)0
2、(tb0307345)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B)。(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3、(课本P39习题1.3 B组NO:3)
C组:
1、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减函数,若f(1a)f(1a)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已知f(x)是偶函数,当x≥0时,f(x)=x(1+x);求当x <0时,函数f(x)的解析式 解:设x <0,则 -x >0 有f(-x)= -x [1+(-x)] 由f(x)是偶函数,则f(-x)=f(x)所以f(x)= -x [1+(-x)]= x(x-1)f(x) x(1x),x0
x(x1),x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