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预备教师的角度谈教师道德
从预备教师的角度谈教师道德
——基于“打伞事件”的思考
摘要:现如今,师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打伞事件”一样的“失德”事件,引起人们对教师道德问题的广泛争论。诸如此类的事件除了表现出我国现阶段在职教师的师德水平需要极大的提升,也表现出了我国当前在各级各类教师职前培养中对教师道德的教育是存在短板的。今天我的论文将以“打伞事件”为线索,从预备教师即职前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师道德的重要性,探究造成教师失德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字:教师道德;教师素养;
教师的道德确切的说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本文里特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不仅体现在教师在日常中体现出的道德品质,也体现出对道德规范的遵守。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取向中,被放在了一个“崇高”的位置上,如今在人们的思想中仍旧根深蒂固。如果将师生的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那么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尽管我国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关注每一个孩子”等力求让学生与教师能够建立平等关系的实践,但现在的校园内,仍旧有着“为教师服务”的“积极学生”和“事不关己”的“普通学生”的划分。事实上,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临时的、特殊的教养关系,本应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这其中最基本的交往准则是“尊重”。
一、“打伞事件”的反思
作为一名学生,事件中的人物也许再熟悉不过了。“打伞事件”为我们呈现了两个典型的形象,一个是没有拒绝学生主动为自己服务的“最霸气女”教师,另外一位是“阳光”、“懂事”、“求上进”的主动为老师撑伞的学生。烈日炎炎下,教师“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学生的“奉献”,享受着汗水下的阴凉的一幕,被发布到了网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公众对这件事的总体趋势是持反对意见的,相关的评论基本是从师生间权利、地位等不平等来立论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从学生自愿、教师本无意为之、学生是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等角度出发,站在了为女教师“鸣冤”的立场。
作为一个研究生,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一个未来将步入教学岗位的预备教师,我对待此事的观点是坚定的,我认为这名女教师确实有失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老师应算得上是“弱势群体”,待遇较低,但是对学生付出确很多。但是我想说教书是一种职业,这份职业要求我们要尽职尽责,对学生的关心与付出也是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学生应尊重教师的职业。但是若一味的鼓吹学生应该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现出对教师感恩,那么这种想法就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不仅会使教师的心态发生“扭曲”,把教育想象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业,更加会让学生丧失自己的权利,在学校里滋生“等级观念”。
从预备教师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时,我既是学生又是预备教师的两个角色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关注到,不管是哪个学龄阶段,班干部(即热心服务于老师的学生)都会获得比普通同学更多的教师关注。这些关注让其在学习、生活中获取到了更多的资源,相较于普通同学更为受益。同时,学生不论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的对教师的“关怀”,也像“潜规则”一样,教师会照单全收。一个真正具有师德的老师应该对学生是一视同仁的,在拒绝学生的“额外”感激之外,还应该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如今关于教师道德的问题远不止“打伞事件”一例,社会上还出现了“虐童事件”、“受贿事件”、“范跑跑事件”等等。下面我将从教师道德重要性、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来论述。
二、教师道德的重要性
从古到今,教师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直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句“为人师表”让教师承受更多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审视,让教师这份职业辛苦并光荣着。近些年,随着社会脚步的加快,教师缺乏道德即教师的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重。道德失范指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缺失或失去作用,现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尚未形成或未被接受,使社会成员缺乏明确的道德准则作为约束,部分群体或者社会成员社会活动中不遵守道德准则违反社会规范。1在我们呼唤教师道德时,我们应意识到教师的道德是很重要的,这些失德的事件对教师自身及教师群体、学生等都影响很大。
首先,教师道德对教师自身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家在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8条规定。2虽然这八条规定约束着教师的言行,但是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人就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一个有教师道德的教师是能够自律的,是能够分清对与错、是与非的,是能够抵制不良风气的。如果一位教师犯了错,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不仅他自己以后和还会任意为之,而且对其他教师也会产生负面的辐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会使教师的心态发生“扭曲”,把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想象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业,更会将心力投入在其他地方,而对教学教法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孩子们的权利意识的薄弱,作为成人的教师,不能利用他们对教师权威的崇敬,享受学生带来的便捷。平日中的倒水、擦黑板等小事中,师生的交往是可以进行的,但就“打伞事件”而言,教师应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教师道德对学生亦具有很大的影响。校园中,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对师生关系的维护本应是放置于次要位置的。就“打伞事件”而言,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根据教师的职业责任与社会的伦理要求,教师本来就应该照顾学生的。但是这件事中,二者的职责完全互换,角色完全颠倒。教师在班级中是有实际权力的,面对“热心”的同学,教师在为其安排座位、评选三好学生等荣誉、全班表扬中会对其有所侧重。这些从教师那得到 “利益”的学生,往往会成为班级的佼佼者,在学习和班级地位上享受赞扬。反观普通的“不积极”的学生,如果学习不在前列的话,往往会成为班级的“透明人”,甚至成为为班级的“废物”,承受同学们的排挤和羞辱。所以学生眼中的教师,是具有权威,拥有权力的。教师的道德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坚守底线,保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避免因为个人好恶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对学生判断不公允。
三、造成教师失德的原因
12崔婧.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J]中北大学,2011,3.12.杜时忠.教师道德从何而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2,5.79.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新课改的进行,这导致了教师这一职业承担着太多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些许职业倦怠。这些倦怠会打击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对职业道德的坚守,有可能导致发生一些违背师德的行为。教师的成长首先要经历两个重要的时期,那就是职前培养期和职后经验期。这两个时期对教师道德感的形成和发展、道德的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职前期造成教师失德的原因
职前教师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从我国的教师的职前教育来看,为了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道德,师范院校一般都开设有政治必修课或教师道德修养之类的课程。我国各级各类培养教师的院校之所以开设诸如此类的课程,是相信这些课程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有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是反观高校实际课程的设置中,学生对此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这类关于教师道德课程变成了可上可不上的“选修”。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对职前教师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教师的职前教育没有和考试、综合素质测评挂钩,难以引起预备教师们对师德的重视。
职前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在没有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之前,作为一名学生,也将会面临师生相处问题。如何把握自己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掌握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是缺少认知的。职前的这种认知缺乏不仅会让自己成为教师的“服务员”,而且势必会将这种“理所当然”带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将学生与自己的“过分互动”也看成是一种“理所当然”。
入职前没有道德考核要求便上岗。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但是也有一些教师是非教育专业、师范院校出身,没有系统的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础学科有深入了解,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更加不能正确的了解自己。现如今有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本科学历都是没办法保证的。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教师从教后的道德表现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入职前,院校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进行一定的考核,而是在学生完成学制后就允许其毕业,这对今后的教师道德问题都买下了隐患。
(二)职后期造成教师失德的原因
现有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法律监管不完善。当教师在校园中进行道德实践时,现有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未能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而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指引的专业道德体系又尚未真正形成。教师的职业伦理操守问题不是简单地靠教师自身素质来约束、规范自己的,即使有个体靠自身做到职业标准也只是作用到个人,而无法普及到群体,因此完善教师职业操守、完善奖罚制度、完善法律法规是重中之重。
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平衡。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肩负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重任,在学校和社会,扮演着知识传授者、道德教育者、心理辅导者和学生管理者等角色。在家庭中,还要承担着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等重任。个人利益对教师德滑坡现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教师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总是觉得现有的工作强度大、过度辛苦、成就感低,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许多教师把教书育人仅仅当做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天按照固定模式工作,麻木不仁,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缺乏创造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好按部就班。学校领导对师德教育建设不重视。师德修养是教师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如今,很多学校的领导都不能全面正确的意识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并不明确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具体措施也不实际,大多只是在会议上和文件上提一提,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看见本学校的一些老师的行为存在不道德的情况,并没有在意当成一回事,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制止,等于放纵这些不道德行为蔓延3
社会不良风气对教师道德的影响。不少教师跟随社会不良风气的“潮流”,向金钱靠拢、向名利靠拢,把利益作为衡量自己一切工作的准则,放弃了自己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诸如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也造成了社会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也成为了教师职业理想动摇,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要原因。面对社会中金钱、物质、荣誉、利益、权利等一些不平等现象的影响,教师的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冲击,与此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威相较于过去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和社会间的冲突,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自身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社会舆论,如果没有良好的途径去调节心理负荷,可能会导致一些违背师德的现象发生。
四、改善教师失德的策略
(一)职前培训是关键
真正的高尚的教育者,会自行的遵守职业规则,觉不会逾矩,也不会利用学生。这样的教师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与教育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职前期,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来概括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对职前期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并形成自身规范,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职前期教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本校的教师整体素质。
(二)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一个成熟的教师是应该谨遵职业道德要求的,除了法规和政策对职业的宏观道德要求之外,更要将这些要求应用在实践中,落实在身边的每一个小事中。在班级中,如果有孩子主动为班级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帮助同学、帮助教师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为班级服务的行为。但如果涉及老师的个人事务,教师就应该有明确的意识,应该拒绝学生为自己的不正当要求服务。
(三)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管 推进教师道德实践,必须要依靠法律,否则单靠单纯地提出意见与指责并不能从根本上改进整个教师职业伦理、操守的现状。国家的各级各类政府教育部门与相关机构应联合学校,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督制度,不但能够增强教师个人的自律性,而且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风气、教学质量、教学品牌的创建与发展,对学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各方要“正视”教师职业
学生、家长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各方,要正视教师这一职业。如今社会各方对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学校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和规范。即使教师在私人空间中的一些言行也可能被放大化或以高于常人的标准受到限制,难免会给教师造成过度的压力,所以很有必要给教师“道德松绑”。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 3吴芳科.浅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55.存在着,而非教育孩子的“工具”。社会各方不应一味关注学生的需要,而鲜少关注教师群体的需要。
“打伞事件”中的发生的一切可能仅仅是一件教育生活中的小事儿,但是对在场的其他学生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对社会大众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对未来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建设成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对衡量师德尺度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 “打伞事件”带给我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崔婧.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J]中北大学,2011,3.12.【2】杜时忠.教师道德从何而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2,5.79.【3】吴芳科.浅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55.
第二篇:从教师角度谈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1
从教师角度谈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张继红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 743400)
【论文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负担过重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并一直致力改革的问题,但从实际收效看,成果并不显著,不少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是越减越重。不少教师仍然未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仍旧偏向于“多讲,多练,多背,多记”,仍旧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思维走,课下紧跟教师作业走”教学模式。这充分暴露了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长期性。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我长期致力于研究如何为学生减负。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与各位同仁共勉,希望能对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教育教学的核心在课堂,因而减负的重点也就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减负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由一系列的环节组成,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精心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必然要求和手段,精心备课,要做到:
(一)要认真研读教参、教材,把握重难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仔细阅读教参、教材。阅读教材必须做到:A.通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B.通读教参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重难点之后,精心设计自己的每一个环节,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做好服务。
(二)备课要充分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何脱离学生的备课都是做无用功。教师要主动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贮备情况以及学习的兴趣等,充分了解学生,争取做到因材施技。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三)备课必须备教法
不同的内容教授的方式不同,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为什么同样地内容让同样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师,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呢?因而教法在提高教学效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要与同事加强沟通,积极学习身边先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四)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有利于紧扣教学需要,集思广益,集体解疑,促使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有利于促进教学,达到相长。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教学备课环节。
二、精字当头,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精字当头,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教学手段使用的标准,是一切教学工作的指导。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宗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简课堂内容,做到简洁而有效。
(二)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积极性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变苦学为快乐学习,采用传统手段,图表结合,现代高科技等各种教学资源,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使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学到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寓教于乐,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将课本内容很好的讲授给学生,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必须注意知识表述的专业术语性,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比如:约数和倍数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如果数n能被数b整除,那么n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n的约数”。不能说成是“如果数n能被数b整除,那么n倍数,b就叫做约数”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三)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弹性思维,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要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谈自己的认识,说自己的想法,写自己的感受,敢于表现自己。教师要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在组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的学习、交流中,教师要给于及时引导,点拨,深化,拓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加深理解,并能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理解水平的问题,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兼于此种目的,此种学习的需要与学生学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方式方法,教学时适时适度地引导,该“站出来”时能“站出来”,该“退”也能“退”下去。例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北师大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双手》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所探讨、交流的问题仅停留在张迎善的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说“张迎善的手变成那样会疼吗?”等等这些浅层面内容的理解上.没有深入,没有可以延展的空间。介于此种情况,于是我顺势引导:“当我们读到这双手时,眼前呈现出这双手时,你能联想到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顿时,班里沸腾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想象与理解的空间范围也扩大了,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手”的含义理解的更透彻了。在组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正确的学习领域。
(四)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由于学生个体条件的差异,他们在理解能力以及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知识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程度,因而教育教学工作,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制定统一的学习的进度和目标,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讲解内容或讲解方式,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其次,提问要贯穿在师生互动的每一节课中。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以适应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再次,在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中要对分组进行充分的考虑。各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能相互帮助,互相取长补短。
(五)必须注重课堂训练
课堂练习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练习者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之中;课堂练习也是一个互动过程,是师生沟通的有效手段,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渠道,有助于教师短时间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
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师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练习设计要有导向性,适当的联系是必要的,必须注意练习的质。
2.练习设计要有启发性,敏捷的思维是交际应变能力的根本条件,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尤其是弹性思维的启发。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思考,大胆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合理纠正。
3.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差距比较大,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布置练习中要注重分层次要求,对学习优秀的,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对学习困难的,要降低难度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
4.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设计练习题必须注重趣味性,做到练习题型多样,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三、精简作业和课后练习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保证
布置作业和课后练习是必要的,过多或者过少或者不布置作业都是走向极端,作业和课后练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技能是训练的结果,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必须给予适当的训练,同时训练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如何布置作业和课后练习,我认为必须精简当头,因时而变。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新知识接受的程度,学生课余时间等因素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我以为作业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即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已学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熟练的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对练习的目标心中有数,课后作业,应当由易到难,科学合理,有代表性,典型性,紧跟课本性,作业的关键不是让学生做对就完成任务,应当适时的安排反复性作业,保证学生知识的牢固性和技能的熟练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现代科技的使用,帮助学生减少时间,达到减负的目的。如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和兴趣各不相同。新课程也特别强调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应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自己选做。
(三)布置活动类作业,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趣味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1)题型的趣味性。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剪一个双喜字”,在动手过程中又增强了学生欣赏图形美的能力,渗透了审美教育。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避免对数学作业的厌烦情绪。(2)实践性作业,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有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作业:绘制一幅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线平面图,然后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口头和文字语言叙述。
作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多点心思设计作业,不片面的追求量,也不单纯的依靠各种教辅资料提供的考题,自己精心设计,真正是学生从繁滥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学生
四、改革考试方法,改变成绩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一)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监督和考核作用,但过去只注重对语数外的考核,忽视了德体方面的考核。为克服这种片面性,在思想品德素质考查中,既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考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表现,对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二)改革考评形式。过去我们一直采用闭卷这种单一的手段来获取成绩已评价,我觉得我们小学教育可以引进大学的学分制来对学生评比。考试成绩在学分中只占据一定的比例。从单纯的成绩评鉴真正到对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评价。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减负”活动的主导者。作为教师,就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原则,牢固树立”轻负担,重质量”这一思想,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知识能力,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精心备课,探讨教法学法,积极授课,巧设习题,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减负”的春天就会来临。
第三篇:教师教育结业论文——从师德角度谈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修养以及道德水平显然是积极关键的。教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所谓“浇菜浇根,教人教心”,教师这一职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更加重要的责任是要从思想,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为了提高自己作为一名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师德修养,我通过在网络上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对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对四个问题的回答,将我学习后的感受进行阐述。
第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在我看来,这句话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含8个范畴,其中在职业良心领域中,我认为一名教师就是应该把自己的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我们都应当真心以待,就像孙维刚先生一样,为学生付出了自己37年的爱心。第二个意义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这也是师德修养中的一部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教师若是不能去爱自己的学生,那就不会用心去教育他们,学生对于他而言并非是自己事业中的一部分,而只是获益的途径。应该说当孩子上学之后,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可以与家长相提并论,学生也会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潜意识中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因此教师要拥有家长一样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并给与他们自己的肯定,这样学生才能巩固自己的信心。不仅如此,一位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关心以及肯定更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第三部分的意义则是老师能否爱学生,能否爱其他人的孩子,对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爱,他们自然也会用自己的真心去关爱别人,这样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第二、1997年和2008年我国两次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社会以及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围绕着当下政府号召的一些新政策,比如说“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等等。新修订的版本较之前的核心内容有了一些改变,更加关注“爱”与“责任”在师德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一共有六条内容,“爱国守法”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每一位国民的要求;“爱岗敬业”则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要求,因为一位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能尽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关爱学生”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称之为师德中的“灵魂”,教师真心爱学生,学生才能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教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才是教师的目标;“教书育人”自古以来都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责任的简要概括;而“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则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自己要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要不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三、师德自古以来都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我们作为一名准教师不仅要能够传承古往今来的优秀传统,更要为师德注入鲜明的时代性。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烙印上深刻的时代印迹。例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是当今社会赋予师德的时代内涵。因此,我们更要倡导师德修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站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与
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要时刻把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标准,更要与时俱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和学生更好的互动,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四、一名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队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事实上,一名教师,应该像《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教材中对师德修养阐述的八个字 “志、爱、真、严、勤、俭、谐、法”一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以每一名公民的最低标准要求自己,也就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多的是要关注自己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不同之处,所谓教师,是绝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是每日朝夕相处的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处于这样的位置,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三观”,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真正能够为人师表,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要能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以自己勤俭节约,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真诚待人,立志成才,终身学习等等优秀的品质为学生树立起值得学习的榜样。对待学生要严格,但对待自己更要严格,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再去要求学生,但更要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教导,尽管严厉但更是关爱。
我们作为一名准教师,更要从现在开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充当好引导的角色。第二要加强与其他教师或是准教师的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汲取他人之长。第三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要在自己身为学生的期间多多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打好扎实的功底。第四,就是要经常自省,同时要做到“慎独”。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让好的道德修养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内心之中,融入自己,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极具感染力的引导学生。
以上就是我基于对网络教材的阅读,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及感受。我想,正如,本课程开设的目标所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名以后想要站上那三尺讲台的人,务必要为了自己未来能不辜负那一声“老师”而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
第四篇:从道德的角度谈法官自由裁量权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及现状和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道德在我国的现状,同时也分析了为什么在我国会缺失。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相关国家如何规定的。第四部分就分析了怎么去借鉴国外的先进的做法。第五部分是我本文的重点,如何从道德去规制。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道德 法官道德
作者简介:胡体全,华中师范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75-02
一、自由裁量权的含义现状及价值
(一)自由裁量全的含义
法官自由裁量权”一词来源于西方法律文化。“自由裁量之渊源当追溯到英国衡平法时期,衡平法的出现第一次从词源意义上明确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法官自由裁量权亦指司法自由裁量,是指法官或法庭上自由斟酌的行为,意味着法官或法庭对法律规定或原则的界限予以厘定。《牛津法律大辞典》这样定义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酌情做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合理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依据通说是在诉讼过程中,因法律对有关事项无明确规定或规定了处理的原则,幅度范围,审理案件的法院依据法律的基本原则,根据自己的司法理念,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根据平等原则就有关事项进行合理权衡,裁量,并做出决定的审判权力。
(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现状
修订后的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现行刑法,与修订前1979年刑法典及当时配套施行的单行刑事立法相比,在对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权方面作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尽管刑法在刑罚权的行使上已经作了多方面的限制,但在法条上仍给法官留下了较大的量刑空间,主要体现在:
1.在罪与非罪的临界状态,决定案件性质的自由裁量权。刑法对某些构成犯罪情节、后果规定极为原则笼统,留给了法官对此类临界行为之性质自由裁量的决定权。
2.决定从轻、减轻、从重、免除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刑法总则对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等只作了极为原则的规定,而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应适用的刑罚种类又较多,刑罚辐度也较大.3.决定对犯罪人所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选择裁量权。
我国的法律规定了法官是享有自由裁量权的。虽然规定了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但是法官没有正确适用这项权力。这与我们的规定的目标相左。从而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怎么样去面对这种现象。让我深思的是通过提高道德这个角都去讨论法官自由裁量权。
(三)谈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及价值
前面我已经讨论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和现状,现在谈谈它的必要性。
第一,我觉得法官自由裁量权可以实现个别正义的手段。立法者制定的法律规则追求的是一般正义,它不涉及特定的人和事,但法官适用法律的目的是要把法律条文转化为法律实践,在裁量时要考虑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要保证每一个案件都要得到公正的处理,使每一个当事人都能获得正义。只有个案公正的实现才能使一般正义落到实处。法官应该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仔细斟酌每个犯罪人的主观罪过心态、行为的性质手段、危害后果、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以及犯罪后悔罪态度等诸多因素,经全面衡量才能作出符合该案的相对精确的裁量因为在一些个别案件按照法律不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才能实现个别正义。如广东著名的雷霆案。
第二,它可以克服法典的不周延性,填补法律的漏洞。“立法者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或者由于立法者的疏忽等主观原因),通过文字表述的法律条文也是有限的,这决定了法律本身总会存在漏洞。
第三,它可以克服法典的滞后性。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然而法律在制定出来的时候留落后了,这样就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
第四、消除法规范之间的茅盾,澄清歧义。由于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免不了会出现茅盾这就需要法官去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的法律.二、法官道德在我国的现状
(一)法官道德在我国的现状
在依法治国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法官道德建设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们还是制定了许多有关法官道德的规范例如《法官法》,《检察官法》等等。同事也落实了放惩戒制度,也树立了有些优秀法官的典型,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法官的典型,规范了法官的行为。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事要找到我们的不足,我们现在还有司法腐?分子,司法不公的问题。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我们应该进行分析,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法官的德在现状的分析
第一,我们一直受人治的影响,法治意识淡薄,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往往因人因事临时处置法官违法或违反道德规范,大量得不到追究或者从轻发落,法律规定刚性不足,执行不力,对违反司法的制裁不到位。
第二,法官约束的机制不到位。由于我们法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很粗陋,留下了一定的幅度和弹性空间,司法机关和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过大。
第三,法院的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现在法院的法官大多没有学过法律,有的是部队里调过来的,他们更本不懂法律。让他们做法官怎么能确处理案件。
第四,少数法官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法官面对贿赂不能够抵制而是深陷其中从而产生司法腐败现象。
三、国外法官职业道德的相关规范
(一)美国的法官职业道德,根据《美国法官行为准则》
美国法官的职业道德或美国的法官行为准则包括一下内容;(1)法官应恪守司法机构的正直与独立。(2)法官应该公正。勤勉地履行其司法职责。(3)回避。(4)对法官业外活动的约束。
(二)德国法官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遵循《联邦德国基本法》和法律来行驶基本职权,尽我所之,依据所信来进行裁判,一视同仁,仅服务与整理与公正的事业。(2)独立性的保持。在本职工作内外,法官的行事应确保有关政治活动不会危及其独立性。(3)审议的保密。法官应对审议过程和投票的情况。即使在其任期结束也不例外。(4)名义法官的独立性和特殊义务,名义法官应与职业法官具有同等程度的独立性。(5)对法官业外活动的约束。
四、国外的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对于国外的做法我们应该借鉴在加以创造。对于进入法院系统的人员来说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考试的办法进行。最好是大学学法律的人。因为只有进行法学熏陶的人员进入才能够担得起这个重任。同时我们也应该严格限制通过司考的比例。只有这些通过的人才能进入法院和检察院。同时我们是否要求有没有多少从事律师的经历,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有。我们现在的现实是很多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是法官。
严格格按照我说的进入法院系统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正确判案,正确的运用给予他自由裁量权的权力。那么它的界限到哪,我们怎么规定。法律规定可以,但是法律法规不可能规定的很全面,在说任何法律法规都需要人去执行。都需要人去解释,运用。这里我主要从内部去限制他的界限。第一法官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心。只有端正了态度他才能够正确办案子。第二法官在判案子的时候要讲良心。良心这个词语说起来好真的是做起来还真难,现今社会那个腐败分子在落马之前说我们要认认真真办事情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第三、法官在审判案子的时候身临其境,假装自己就是被告自己怎么办。因为只有考虑自己的利益时候他们会更加积极。更好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从道德的角度去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
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界限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完善实体立法、规范程序、加强监督等方面来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达到法官审判的公正。在此,我们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通过对法官的各人道德,社会道德,法官道德进行分析。
(一)个人道德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人们对于法律也不像从前那样陌生。法院的案件一年比一年多。这对于法院的法官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的。我觉得法官的个人道德越高那么他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就越公正。在法治社会我觉得法官应该有如下个人道德,首先法官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有一个正义的心。一个法官只有拥有正义的高尚情操他才能够正确的判案子。其次法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不要攀比吃喝,当然享受是任何人都喜欢的。我觉得人活在世上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享受知识我们人生价值的索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讲奉献。我们要明白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树立高尚的个人道德。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官才会正确的判案。才会正确的运用法律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道德
法律的本质作用在于定争止纷、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考虑社会公德和公共道德,符合社会大众的道德心理,否则会出现社会公共道德的沦失。法官只有以社会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使用法律,才能够正确的使用法律赋予他们的自由裁量权。
我们现今的社会道德是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法官只有正确的理解八荣八耻的含义,才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正确的使用法律和运用法律。
(三)法官道德
大家都知道公务员必须遵循公务员的规则,学生遵守学生守则。那么法官作为特殊职业的人也必须遵守法官道德,我国《法官法》第3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法》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惜守职业道德;(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这些义务都与法官职业道德有关。为此,要确保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公平正义,首先就要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行为设置相应的道德规范,通过道德的制度化,制定相应的法官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法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这就对法官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更高道德要求。法官在审判活动过程中,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基本的下位要求,更应该站在道德的高度、责任的强度、社会的深度认真对待手中的自由裁量权,不得利用法律的漏洞为了个人利益不正当的行使自由裁量权。一系列的法律道德规范和准则,形成了道德制度化体系,划定了法官自裁量权的道德界限。
第五篇:谈教师的道德
谈教师的道德
花加拉嘎学校孙彦春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 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走进学校,都会随时听到学生向老师打招呼的声音:“老师早!”“老师好!”,而老师回应学生打招呼的情况很难与学生“对等”。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自由的”,教师应热爱并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实践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发自肺腑地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主张“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平时学生见到教师,或彬彬有礼,热情问候;或面无表情,漠然视之;或与同伴谈笑风生,对教师却视而不见;或不得已叫一声“老师好”,飞速走过;或干脆绕道走,唯恐避之不及等等现象,不一而足,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与学生的性格、习惯有关,但更与学生当时的心情和对教师的看法有关。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高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不过是如此而已!
我从开始教学工作,教过很多届学生,虽然人上一千,形形色色,但作为学生而言,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生能在学校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努力都能获得自己所需要基本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接触和调查,我发现他们对许多教师的教学作风和能力不甚满意,甚至对高职称教师或名师亦不例外。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 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后我要说: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我们闻涛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