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共5篇]

时间:2021-04-24 11: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

第一篇: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

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

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所散发出的对于人类社会所有有益效应的结合,生态价值评估体系主要包含了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两个层面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协调统一的关系。从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直接经济价值来看,基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所开展物质生产价值和生态旅游产生的价值是自然保护区经济视域直接价值。间接经济价值主要包含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自然研究、水土保持等多方面价值②,将社会治理成本和社会价值等融合到保护区自然生态价值层面。这种价值观表现是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直接生态价值作用到经济价值的间接表现。但是,从单纯的基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层面上来看,林业自然保护区的两种特有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冲突,如何把握两种属性冲突,转换价值理念,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协调统一发展是当前林业自然保护区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机制和生态价值理论冲突出发,将协调统一理念深入到价值协调统一中去,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协调统一的价值策略。

一、林业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现实冲突

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人类对社会生态环境需求与经济价值追求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和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林业价值的审视是不同的。原始社会尚不具备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的基础,只能单纯地依靠森林资源获得基本生存权利,包括林业资源在内的一切生态资源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发展、工业需求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林业经济价值属性开始凸显,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财产功能显著,林业的经济价值属性日益明显③。到了工业文明后期,长期追逐经济的环境下造成了地球环境恶化,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属性逐渐凸显,利用林业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天然场所。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讲,不管是原始社会还是工业2.0时代,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都是并存的,其属性的主导价值和地位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例如,在高质量社会发展阶段,林业的生态属性更高于经济价值,这是社会发展选择和阶段属性所决定的。目前,林业自然保护区中的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都是社会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经济属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是最直观的,而林业的生态属性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二者的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从保护林业生态价值层面上来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利益的发展,但是在追求经济价值的时候也将破坏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价值④。因此,林业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冲突的。二者的冲突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焦点,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保护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将在阻碍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从林业资源经济属性与新时期环境保护等诸多理念违背,将直接阻碍生态循环发展理念的顺利实施⑤。这两方面的价值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何消弭二者冲突,辩证统一地看待社会发展和林业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属性,寻找二者平衡点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才是发展的根本。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经济最大化是经济系统的最终目的,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关键就在于要获取大量森林资源,让系统协调顺利有序地发展。

二、林业自然保护区价值冲突的协调机制

只有林业自然保护区实体的存在,才能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的作用,生态功能是森林非常显著一个自然属性,一旦森林被破坏,就无法发挥生态效益的作用。在获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生态系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物质资源载体和不可或缺生态环境介质。经济立足于循环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各种措施,利用或是改进资源状况,最大化维持系统平衡性,是充分体现林业生态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从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范畴来分析,林业生态系统和经济效益是存在同一载体中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明确林业自然保护区价值冲突的协调机制尤为重要。

(一)政策协调目标:环境公益保障政策协调主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的方式,将环境政策保护目标和人为环境利用等方式统筹到资源利用行为约束中,实现环境公益属性效益最大化⑥。要想确保环境公益属性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针对环境的社会公益属性层面上来讲,政府的政策调控是保障其公益利益的基础。政府力量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治理手段落实的精准性,避免市场宏观调控失灵的现象发生。尤其针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公益环境属性的保护,政府政策性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全球环境保护面临严峻问题,将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成为各个国家共同的手段。各个国家通过设定专门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的方式,将政府行政权力最大化到环境保护中,通过政府强制力和行政手段使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有形的手”调控下和谐发展。

(二)经济激励目标:淡化二者冲突经济激励的重要性在于有能力根据市场信息制定合理的科学方法来分配利益,以便有效地平衡森林性质的两个特性。经济激励意味着对限制使用的行为者给予补偿。它主要表明,对于某些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森林使用行为,政府将为经济利益提供补贴。从森林储备中,政府将在一定程度上征税。事实上,固有的机制是经济人文心理学。通过将行为者的负面外在因素内部化,我们可以平衡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冲突。然而,现实情况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不排除森林保护区,因为森林保护区的税收政策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由于参与者的经济利益被削弱,因此很难确定经济补偿的数额⑦。这类优先考虑将影响到市场参与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例如经济补贴不足或缺乏对环境的保护,导致配额不足。行政规章的作用是确保在环境价值因政府“可见的手”而处于低水平时能够得到保障。经济激励措施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政府政策补偿利害关系方的经济利益,使市场更愿意接受对环境价值的保护。

(三)市场交易价值:产品保护治理市场的建立是指商业产品资源,以避免因对资源的全面控制而造成的盗窃、非法伐木和其他恶意行为。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森林保护区的毁坏。再将现有的保护区与森林保护区之间的界限划分开来,将现有的资源转化为市场上的商业产品,以满足经济利益的需要。众多经济学家抵制了这种环境治理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治理模式不能发挥政府宏观经济学家的作用,因为森林保护区的资源一旦被赋予经济特性,就可能被私人利益所驱动。由此,市场成为主要的产品供应机构,并在提供产品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根据经济环境的特点,我们应该利用市场资源的竞争行为来消除外部影响,释放最优秀产品,避免政府宏观控制失败。因此,通过创造可转让的森林产品和通过市场实现其经济利益,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对有关资源有效开发与控制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策略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国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在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结合当前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协调价值机制,进一步细化二者协同统一发展的策略尤为重要。

(一)坚持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开发林业资源。基于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循环关系,从微观(林业经济)领域探索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与经济效益融合发展,对于发挥林业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发展中应该在重视林业自然保护区资源数量的同时强调质量,从总体层面上提升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林业经济区域发展为中心选择林业资源总体数量,全面增强林业产业链生产能力。将林业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资金的方式促进林业生态发展,打造现代化林业产业。树立科学开发理念,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不能过于强调绝对的生态效益。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只有林业实现了生态效益,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相应的,只有最大化地发挥了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创造生态环境。

(二)适当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产品需求。持续优化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将林下经济、旅游林业等纳入林业经济发展结构中,拓展林业经济“三产业”属性。将大力振兴乡村战略和乡村旅游等战略指导结合起来,拓展传统林业经济外延,实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目的。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模式,让林业自然保护区经济结构模式得以优化,进一步助推林业产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第一,重点加强林业新产品开发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景观优势,真正意义上构建优质生态旅游区。第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推进短周期林业资源的建设,重点发展本区域优势林业产品,进一步解决产业结构或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情况。第三,还需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将传统原料加工方式,转变到高层次技术性的开发或是加工,从整体上提升林木产品的附加值。

(三)拓展保护区域外沿,发展多元林业经济。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拓展保护区外沿,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要根据林业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基于最大化发挥林业生态效益上,积极拓展多种经营。由于林区居民要求经济增长短期性和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的长期性存在着矛盾。因此,我们在发展林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林业看作基础产业来对待,同时还必须要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来规划森林资源多层次、多元化地开发利用,将以林业发展为基础和“综合发展”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其有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林产业科学合理管理,从而助推我国林业产业的现代化、科学化。此外,还需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全面监测森林生态系统,让各种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双重诉求之下,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冲突不断加深,如何使双重属性得以在协调的环境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迫切的问题之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下协调处理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保障。我们需要把握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机制,从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区生态环境。

第二篇: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

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

———邓小平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学习体会

王定俭

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邓小平在思考和解答这一课题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即在现实的认识和实践中,必须既遵循认识和实践的真理性原则,又遵循认识和实践的价值性原则;既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又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并实现二者具体的和历史的有机统一。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根红线,具有有多方面的理论纬度,对邓小平这种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视野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马克思明确提出社会发展有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两重尺度,并且主张这二重尺度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既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的外在尺度,又可以把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有机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中,以此创造出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世界。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既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追求人类解放和自由的价值理想,又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价值构想的“空想”性,使科学的认识和崇高的价值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创立了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遵循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而是要摧毁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方向,又是中国人民理性选择和艰苦奋斗的现实结果。建国后,毛泽东一方面急切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他又多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国建设面临的社会主义客观现实。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多重影响,以及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渐地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抑或说认识的真理尺度和实践的价值尺度在毛泽东的视野中逐渐发生了偏差,单纯地追求真理性尺度在毛泽东选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发展为唯一的尺度,而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逐渐地萎缩和淡化。同时,当时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在理想的和抽象的价值追求的表面,忽视了价值追求所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对此,邓小平曾分析指出:“‘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2]就是这一错误认识的极端表现。邓小平还深刻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3]这种实践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极大危害。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享受了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喜悦,饱偿了革命和建设挫折的痛苦。痛定思痛,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与挫折深刻原因。邓小平认为,认识和实践的历史从那里开始,逻辑也应该从那里开始。邓小平从总结历史经验和吸取历史教训的角度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现实性和价值性就凸现出来。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认为,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5]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出现违背社会主义价值性原则的方向错误。邓小平认为,我们所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4]

[6]邓小平认为,如果片面地发展生产力而不顾及社会主义方向,就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邓小平指出:“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7]邓小平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给予足够关照的同时,没有忽视现实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特别是强调要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认识中国人民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追求现实的社会主义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的科学论断,就是邓小平真理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不懈探索的结晶。邓小平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真理性的规定,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并且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于它能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对现实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性规定,因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9]正是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尺度和价值性尺度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最集中体现。

二、邓小平真理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有机统一的当代科学社

会主义观点的辩证关系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必须处理二者关系的方面说,马克思认为,大工业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10]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必然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理论敏锐地指出:“我们同世界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11]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12]邓小平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邓小平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真理性尺度思考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性尺度。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深刻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13]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始终要摆在第一位,这样才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认为,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对外开放,或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对外开放,都是背离我们对外开放目标的,因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14]邓小平认为,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统一都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竞争,必然要比较优越性和说服力的方面说,邓小平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产生的,现实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最终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后的近百年间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竞争,比较优越性和说服力的过程中,总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的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构成了当代世界历史竞争的格局。对此,邓小平既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世界资本主义的横向联系及竞争发展的现实出发,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作认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5]邓小平从社会历史发展最终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真理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来把握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科学地凸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说服力。邓小平认为,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而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要从现实起点出发,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邓小平认为,如果不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这只会导致共同贫穷,这就取消了人们活动的价值尺度。同时,邓小平又认为,“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6]邓小平认为,如果不讲共同致富,导致两极分化,这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尺度的取消。可见,邓小平这一国际视野的贫富观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现实社会主义理性的价值观,是二者有机联系的辩证统一。

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竞争,必然要借鉴利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方面说,邓小平敏锐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近百年间,既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干涉和政治上的孤立,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的“和平演变”策略。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的方面。邓小平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处于当代世界的同一体中,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发展中的大国其发展离不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作为一个东方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邓小平指出,“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西方政治家要清楚,如果不帮助发展中国家,西方面临的市场问题、经济问题,也难于解决。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恐怕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是在发达国家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17]可见,在这里,邓小平既从理性的尺度思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又从价值的尺度深刻剖析了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扩大的双向对外开放中,才会双赢互利。邓小平认为,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虽然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进入了社会主义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而很快进入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在它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理论,学习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理论,是我们避开曲折,少走弯路的一种明智策略,我们要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

术成果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8]因此,邓小平认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非得失,“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社会生活的客观真理性,是遵循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各方面实力的总合,其中经济实力是基础,它决定着其他方面。因此,坚持综合国力标准和坚持生产力标准都是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则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人民是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20]人民又是评价的主体,他把“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以否的依据。在邓小平看来,我们党的言论行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个出发点还不能保证言论行动的正确性。因此,检验一切言论行动正确与否,还要通过实践,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97页。

[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71,115,116,116,110,207-208,373,110-111,103,117,3,195,63,172,79,117,372,25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55页。

第三篇:谈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谈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林业作为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的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一、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是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一)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二)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三)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第四篇:林业生态工程(共)

实习

二、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大树大苗移栽(以油松为例)

油松大苗四节都可以移植,但以春季3~5月份、雨季7~8月份、秋季10~11月份为宜。在新梢旺张期不宜移植,主要是此时树体需要大量的养分水分供应,根系受损会导致树体失水、新梢灼伤、降低成活率。

一、苗木的选择

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所要求的树种规格、树高、冠幅、胸径、树形(需要注明观赏面和原有朝向)、长势等,到郊区或苗圃进行调查,选树并编号。注意选择接近新栽地环境的树木,一般选用乡土树种,特殊情况例外。此外,应选择生长在地形平坦,便于挖掘和包装运输地段的树木。

对移植树木的基本要求:

1.无严重的病虫害。

2.无严重的机械损伤。

3.要具有必须的观赏性。

4.植株健壮,生长量正常。

5.起重及运输机械能达移植树木的现场。

二、苗木的挖掘

1.选定移植树木后,应在树干南侧做出明显标记,标明树木的朝阳面,并测量树木的胸径。

2.移植的油松必须带土坨移植。

(1)土坨大小的确定

土坨的直径为油松直径的7~10倍,深度与土坨直径相同,土坨过大,容易散球且会增加运输困难;土坨过小,又会伤害过多的根系,影响成活。

(2)土坨的挖掘

挖掘前,先用草绳将树冠围拢,其松紧程度以不折断树枝又不影响操作为宜,然后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以树干为中心,比规定的土球大3~5cm划一圆,并顺着此圆圈往外挖沟,沟宽60~80cm,深度以到土坨所要求的高度为止。

(3)土坨的修整

修整土坨要用锋利的铁锨,遇到较粗的树根时,应用锯或剪将根切断,不要用铁锨硬扎,以防土坨松散。当土坨修整到l/2深度时,可逐步向里收底,直到缩小到土坨直径的l/3为止,然后将土坨表面修整平滑,下部修一小平底,土坨就算挖好了。

(4)土坨的包装

土坨修好后,应立即用草绳缠绕,将草绳绕过土球底部,顺序拉紧捆牢,草绳的间隔在8~l0cm,土质不好的,要密些。打好后,在土坨外面结成网状,最后再在土坨的腰部密捆l0道左右的草绳。土球打好后,将树推倒,用蒲包将底堵严,用草绳捆好,土球的包装就完成了。

三、苗木的运输

1.大树的吊运

吊运带冻土坨的树木时,为了防止钢索损坏包装的材料,最好用粗麻绳。因为钢丝绳容易勒坏土坨。先将双股绳的一头留出lm多长结扣固定,再将双股绳分开,捆在土坨的由上向下3/5的位置上绑紧,然后将大绳的两头扣在吊钩上,在绳与土坨接触处用木块垫起;轻轻起吊

后,再用脖绳套在树干下部,也扣在吊钩上,再开动起重机就可将树木吊起装车。

2.运输

树木装进汽车时,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土坨靠近司机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土坨下垫一块木衬垫,然后用木板将土坨夹住或用绳子将土坨缚紧于车厢两侧。通常一辆汽车只装一株树,运输较多时,先放大树,再装小树。在运输前,应先进行行车道路的调查,以免中途遇故障无法通过。行车过程中押运员应站在车厢尾一面检查运输途中土球绑扎是否松动、树冠是否扫地、左右是否影响其它车辆及行人。

四、苗木的栽植

1.挖栽植穴

在要栽植的目的地挖栽植穴,栽植穴的直径为土坨的1.2倍,栽植穴过大时,栽植不稳定。

2.移栽

(1)先踏实栽植穴底部的松土,再将大树轻轻地斜吊放置到栽植穴内,撤除缠扎树冠的绳子,并以人工配合机械,将树干立起扶正,初步支撑。

(2)树木立起后,要仔细审视树形和环境的关系,转动和调整树冠的方向,使树姿和周围环境相配合,并应尽量地符合原来的朝向。

(3)根据该地的土质确定是否将草绳撤去,土松散时,只需要将草绳剪开,不需要抽出;土质紧时,要将草绳抽出。

(4)分层填土分层筑实,把土坨全埋入地下。在树干周围的地面上,做好支架。

五、苗木的管护

1.支撑树干:刚栽上的大树特别容易歪倒,要设立支架,把树牢固地支撑起来,确保大树不会歪斜。

支撑高度:支撑点在树高的1/3~1/2处

支撑杆设置方向:一根支撑杆必须设立在主风向上位,其他两根均匀分布。

支撑杆倾斜角度:一般倾斜角度为45度。

支撑杆要设置牢固,不偏不斜、不吊桩。

2.浇水:

(1)浇水围堰修筑的标准要求

大树定植后,应在大于种植穴直径15~20cm处用细土筑成15~20cm的灌水围堰,围堰应该人工踏实,做到不跑水、不漏水。

(2)浇水时间

定根水应在定根之后24h小时内灌一遍透水,3~5d内灌二遍水,7~10d灌三遍水。待三水充分渗透后,用细土封堰保墒。以后视天气情况及油松对水分的要求,适时补水。

3.施肥: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栽初期,根系吸肥能力低,应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选择早晚或者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雨应重喷一次。

4.生长素处理:

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可在浇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长素,使根系提早生长健全。

5.在营养不足时,适当打吊瓶。

6.包裹树干:

为了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树皮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包裹。盛夏,为降低蒸腾量,也可在树冠周围搭荫棚或挂草帘。裹干时可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基往上密密地缠绕树干,一直

缠裹到主干顶部。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子裹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

7.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冬季树干要涂白或者石硫合粉,消灭树干虫卵及蛹。

六、移植的优缺点

1.移植的优点

(1)可以较快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

(2)提高绿化工程覆盖率

大树树体高,树冠阔,枝繁叶茂,能有效的提高绿地覆盖率。

(3)调节城市生态系统

大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移植的大树对短期内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

(4)增加农村经济效益

大树移栽可以给经济贫困的农村增加一些收入。

2.移植的缺点

(1)移植的大树不宜成活

原因如下:

大树年龄大。阶段发育老,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弱。挖掘和栽植过程中损伤的根恢复慢,新根发生能力差。

大树树形高大,枝叶的蒸腾面积大。为使其尽早发挥绿化效果和保持原有的优美姿态,又多不进行修剪,加上根系距离树冠较远,给水分的输送带来了一定得困难。

树木大,土坨重。起挖、搬运。栽植过程中造成树皮受损、土坨破裂。数值折断,从而危及大树的成活。

(2)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移植的大树大部分来自于森林,这必然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一棵大树一旦毁坏,会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而且大树一旦挖走,容易造成当地水土流失。

第五篇:茅台酒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一辩稿

茅台酒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是有几处我方并不认同,对方辩友说是品牌及背后的文化与历史积淀。在中国可以说没有一款酒能说像茅台酒一样见证了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到今天的伟大成就,我方也认为确实有文化价值,但是有文化价值就能说明其文化价值大于经济价值了么?况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提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我方认为,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决定的,经济价值是指能够创造利益,有回报,能发展的,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物质。文化价值是指在精神层面上引导大众,能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物质。我方对于此辩题的标准为:茅台酒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何者更具实际意义。我方将从以下两点陈述:

1。从直接价值来讲,一方面是茅台对国家税利的贡献。去年是38个亿,可以再建一个鸟巢。估计今年会有40多亿。这十年交的税收有几百个亿,在全国的白酒行业当中,茅台酒的纳税额是最高的。同时,茅台酒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另一方面,茅台酒的出口利润非常可观。今天的贵州茅台,在中国有1845家客户,在境外有57家代理商,营销网络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部非洲及中国重要口岸的免税市场。在香港机场的免税店,茅台酒往往一上架,即被一购而空。在刚过去的2011年,茅台酒在海外的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包括茅台股票股价是最高的,是沪深两市唯一的百元股,总市值是1500多亿,对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建设也作出了贡献。茅台公司60年前启动工业化改造时的数十吨年产量,到今天年销售额过270亿元人民币、年产茅台酒30000多吨,诚然,茅台酒能有这样的成就,背后是有历史文化导致的心理、习惯支撑,可是文化价值的直接价值是几乎不存在的。相比之下,文化对国家所带来直接利益是不是太微弱呢? 2.从间接价值来讲,茅台酒对地方政府缓解地方就业,增加地方收入的贡献很大。从1999年到现在,每年要招工1000多人。我们的员工从1998年的5000多人增加到现在12000多人。每年大学毕业生要招50—100多人,同时安置转业军人。同时我们扩建占用土地,招聘了很多农民工。其次,从贵州茅台的惊人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每年,贵州茅台都会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以及本地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至今,紧邻工厂的赤水河仍然是洁净迷人的“美酒河”。不管是抗震救灾,还是公益活动,茅台都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仅近年捐款就超过亿元,是文化给了茅台酒成长的动力,但是这种动力最后还是变成强有力的经济价值为社会带来切实可见的益处。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茅台酒的经济价值大于它的文化价值。

攻辩小结:请让我指出对方辩友所陈述的观点中的偏颇之处。

1,对方说忠孝节义都是茅台酒的品质文化,可是当你真正喝酒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到底是这酒好不好喝还是它所谓的精神品质呢?

2,茅台酒的文化价值难道不是依旧转化成经济价值最终实现么?

始终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与创新商业模式相结合;横向消费诉求与纵向品牌文化的挖掘相结合,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精神又分层级,消费层级决定了购买力的不同,而回到企业产品开发上必然会有高、中、低端产品的考量,我们要尊重企业的创新意识,因为民族品牌的振兴正需要这样一股创新的力量的来推动。

下载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区2021年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策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共5篇)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专业班级:林学1003班 姓 名:张 明 华 学 号:2010074010319 指导教师:徐学华 刘炳响 李玉灵 时 间......

    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实现的统一

    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实现的统一 关键词:自我价值 社会实现 统一 内容提要:在新世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所谓的社会 精英——大学生,怎样认识到自我价值的所在,以及如何将自我价......

    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统一(精选)

    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统一 我也是企业的一名员工,在此和大家所交流的内容,无非是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每位同仁少一分为自己着想,多一分为他人、为团队、为社会着想,多一分智......

    时事政治:中外高官对话林业与生态文明

    http://tj.offcn.com/ 时事政治:中外高官对话林业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分论坛——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于19日上午率先在贵阳举行,海内外多个国家的高层官......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研究(精选五篇)

    摘要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

    培养幼儿教师幽默感的价值与策略

    培养幼儿教师幽默感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幽默感,不仅有助于调整自身专业心态,充分应对专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对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

    生态立区 富民兴林 全力推进新疆林业跨越式发展

    生态立区 富民兴林 全力推进新疆林业跨越式发展2010-7-31 11:53:36 自治区林业厅党委书记 张小平厅长 尼加提•马合木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

    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策略论文

    摘要:森林资源对于国家的各项经济生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需要森林管理人员加大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森林营林建设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