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时间:2019-05-12 00: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第一篇: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2014年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傅 莹 反 问 美 国 记 者:中 国 国 防 弱 就 和平了 吗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这个概念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军费不断地增长,这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和平,而且中国的邻国对于中国在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海和东海等区域的军事存在不断地扩大,感到十分地担心。您认为,中国的邻国和国际社会是否有理由为中国军费的不断增长而感到担忧?中国的军费增长是否是为了应对美国的重返亚太?

傅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这些年被证明是成功的,也是正确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坚定不移的。你说到中国的军费和国防力量增长了,那么中国就是不和平了。这样的声音确实在国际上听到过这样的疑问,但是中国人可能要问了,我们的国防力量增强了,我们就是不和平发展了?那么如果我们国家发展强大,我们繁荣昌盛,然后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我们就和平了?我认为看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看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是看它的政策方向。中国宪法对我们的国防力量有明确的界定,主要任务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生产,所以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国防力量是防御性的。

傅莹:你可以看到,中国这些年在政策上,从来不会拿一个邻国或者是拿一个国家当作我们的敌人。我们从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上认为,我们认为和平是需要实力来维持和维护的。所以,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防力量的保卫,我们的人民是难以安居乐业的,所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国防力量也会逐渐地实现现代化,这也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国防力量现代化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的。

第二篇: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傅莹答记

者问

原标题:傅莹答记者问中方的克制没有基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4日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日之间存在的分歧,原因比较清楚,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通过商谈去解决分歧和矛盾。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

傅莹说,钓鱼岛的基本事实非常清楚。去年日本政府采取“购岛”行为,它违背了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因为这个共识不存在了,中国的克制也没有基础了,所以中国的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是必然的。坚持和平防御性国防政策

就路透社记者提出的“2013年中国国防支出规模有多大?都将用于哪些方面?”的问题,傅莹说,关于军费的问题,我观察了一下,这个问题似乎是人大新闻发布会的必答题,每年这个问题都会出来。我看了一下,前面几任的发言人都回答过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国际的关注。好像中国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军费。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历史记忆是深刻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国防。中国国防力量的加强会有利于这个地区更加稳定,也会有利于世界和平。坚持法治反腐

就新华社提出的“全国人大在反腐败立法方面有什么打算?今后在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的举措?”的问题,傅莹说,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从政府部门、各个方方面面、主管部门都在加紧研究。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也是非常重视的。在健全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做了很多努力,要做到有法可依。比如说,制定和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务员法、反洗钱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等。

第三篇: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

吉林省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问:这次公选共拿出1262个职位,请问这些职位是如何确定的?

答:这次公选拿出的1262个职位,这些职位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省市县三级党委在分析测算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确定这些职位时,重点考虑“三个需要”:根据吉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需要,安排一些职位,选拔一批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根据领导班子换届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为换届储备一批干部。现在确定的这些职位中,既有正职职位、又有副职职位,既有部门领导职位,又有地方领导职位,既有高等院校的领导职位,也有企事业单位高管人员职位,还有部门中层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涵盖了厅、处、科各个职务层次。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职位资格条件上是如何要求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破?

— 1 — 答: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这次公选要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襟选拔干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吉林的伟大事业中来。所以在报考资格条件上,我们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坚持“三重三不唯”,即重年轻不唯年轻、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资历不唯资历。在年龄要求上,我们重年轻但不唯年轻,除了一部分职位因为结构需要重点选拔年轻干部外,多数岗位年龄要求放得比较宽。以50个省管职位为例,要求选拔40岁以下干部的职位安排了17个,其余都针对不同班子的情况,要求选拔45岁或50岁以下的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学历上,我们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职位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有的高校职位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体现向高知识层次干部倾斜,但多数职位不要求第一学历,强调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给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852个公选职位中,要求一般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05个,仅占总数的12%。在任职资格上,我们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适当打破资格条件限制,对报考副职职位的,要求任下一级正职1年或下一级副职4年以上。特别是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注重选拔事业

— 2 —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工作经历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报考;另一方面,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对直接服务群众的村和社区的优秀干部,打破身份限制,允许报考乡镇和街道的领导职位。

记者问:这次公选对选拔“三方面”干部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省委对选拔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历来十分重视。这次公选,核心是选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干部,同时,也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改善,专门拿出一部分职位面向“三方面”干部。在省、市州、县(市、区)管852个职位中,专门选拔女干部的81个,专门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的68个,专门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48个。

记者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选的大体时间安排? 答:这次公开选拔分5个阶段、14个步骤进行。总体时间安排是:从现在开始,计划到12月中旬结束。其中,7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报名和资格审查,7月底至9月上旬进行笔试、面试,9月中旬至10月末进行考察,11月上旬决

— 3 — 定任命,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岗前培训。5个阶段、14个步骤的具体时间安排,以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和公告为准。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没有指定复习资料或考试范围?

答: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笔试、面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如果应考,考试大纲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但公开选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不仅要考察领导干部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对报考岗位的适应程度。而且这次考试命题,首次采用按岗位命题的方式,如果应试者想取得好的成绩,仅仅靠短期突击复习可能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日常的积累和工作经验。

记者问:这次公选中,如何体现竞争择优的原则? 答:公开选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择优的机制。这次公

— 4 — 选,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强化竞争,把比较择优贯穿始终,实行全程差额,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提名、差额票决。面试人选按1∶5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按1∶3的比例确定,拟任人选按1∶2的比例进行差额票决。通过竞争,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上来。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在加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和打算?

答:这次公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能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是否到位。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强化监督:一是下发“八严禁”纪律规定。既对公选组织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每名参与人员严明了纪律。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比如,其中规定,对公开选拔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出现问题造成较大影响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限期调离岗位,并对有关问题严肃处理;对在公开选拔过程中欺骗组织、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人员,立即取消人选资格,并记录在案,今后不再提拔使用。二是成立专门纪律监督组。不仅从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抽调

— 5 — 骨干力量,而且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任公选监督员,配备专用举报电话,全程参与和监督公选工作。三是实现公选全过程监督。报名审查现场设立监督举报席,命题过程、试题押运派员监督,分数核定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面试现场全程录像,邀请公选监督员列席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并由上级派出检查组对下级公选的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巡视监督,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有效监督之下运行。四是加大举报受理查核力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开通12380举报网站,在举报网站上开辟公选举报直通车,形成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对举报的的问题“随接随办”,并加大问题查核力度,涉及省级公选的举报,组织力量直接查核;涉及市县公选的举报,采取转办、督办或直接查办等方式办理,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考试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答:考试环节是这次公开选拔创新、突破的着力点之一。与以往相比,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考试测评方法新。在这次公开选拔考试的总体设计上,打破了以往“笔试一张卷”、“面试结构化”的定式,— 6 — 实行“三关九试”。“三关”,即笔试、面试、测试三个阶段;“九试”,即每个阶段分三个环节进行。与以往相比,笔试增加了“领导能力测验”方法;面试增加了“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测试的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三个环节在我省公开选拔考试中都是首次采用。

二是按岗位命题。为了落实省委提出的“干什么考什么”和“人岗相适”的原则,这次笔试、面试命题公共科目分省市县三个层级命题;专业科目按照岗位命题,省市县三级的852个公开选拔岗位,分级同岗合并后,仅笔试环节就需要命制公共科目试卷6套、专业科目试卷200余套。

三是部分科目开卷考试。这次考试的命题方向是考素质、考能力、考潜力、考岗位适应度,不考简单记忆和纯理论性问题。为了减轻应试者的复习压力,对笔试环节的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以携带并当场查阅纸质资料。据我们掌握,公开选拔开卷考试在全国尚属首次。

记者问:可否介绍一下“三关九试”的具体内容? 答:考试内容和方式历来是应试者最关心的问题。我

— 7 — 在这里尽可能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笔试全省统一时间进行,时间为1天。上午考两个公共科目: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基本素质测验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占笔试成绩的20%;领导能力测验为公共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30%。考试时间各90分钟。下午考一个科目:专业素养测验,题型为专业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面试采用三种方式,即“半结构化面试”、“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重点测试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领导实践模拟”重点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占面试成绩的40%;“无领导小组讨论”重点测试组织驾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

测试主要在省管岗位中进行,采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成绩当场向本人公布,但不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组织考察的量化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发挥各市州、县(市、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测试阶段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法。

记者问:请问在提高这次公选的公开透明度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这次公选,我们确定了全程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做到凡是能公开的都进行公开,及时让广大干部群众周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信息公开。具体做到“六公开”,即总体设计和阶段安排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公开、笔试面试测试方式和成绩公开、组织考察办法和人选公开、人选信息和政绩在考察范围内公开、决定任命程序和结果公开。另一方面是加强新闻宣传。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辟宣传专栏、录制访谈节目、制作专题片、录播面试实况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公选情况。这次公选,我们计划召开4次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公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和总体成效等。同时,还设置了热线电话,随时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听取意见建议。总之,我们将通过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着力提高这次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怎样报

— 9 — 名?如何方便外地考生报名?

答:这次公选6月25日发布公选公告,7月5日正式开始报名,7月11日报名截止。应当说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发布的范围比较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以及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都发布了公告。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公开选拔,特别是让省外干部充分了解吉林的省情、职位的情况,有比较充足的考虑时间,使更多的优秀干部参与到公选中来。这次公选报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不受理现场报名,主要是考虑为报名人员节约时间、节省开支,特别是方便外省人员报名。

第四篇: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今日举行 傅莹任发言人

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今日举行 傅莹任发言人

2015-03-04 07:07:00中国新闻网分享 参与

资料图:傅莹。中新社发 金硕 摄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阚枫)今天,“两会时间”进入第二日,政协会议将进入小组会议阶段,人大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也将举行,62岁的发言人傅莹将再度面对中外记者。继吕新华的“任性”答问后,傅莹如何“以柔克刚”,继续接招犀利提问,值得期待。

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就此开启。

按照日程,今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全国政协委员们将在小组会议上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此前介绍,本次政协大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将出席开幕会议和闭幕会议及其他全体会议,还将到政协委员小组看望委员、参加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

每年“两会”,领导人参加团组讨论,与代表委员平等议政,都是两会舆论场中的焦点。循序惯例,今天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驻地看望出席政协会议的委员,并参加他们的联组讨论,这也将拉开今年两会领导人深入团组议政的序幕。

在人大会议方面,今天的一大看点,无疑是被媒体称为“鹤发童颜”的傅莹将再度面对中外记者。

按照此前公布的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今日11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大会发言人,傅莹将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标志性的笑容,微卷的银发、轻柔的语调„„自2013年以来,作为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首位女性发言人,傅莹在全国两会的每一个“优雅镜头”都能抢到媒体“头图”。

在中国政坛,傅莹是一位知名度较高的职业女性,在担任发言人之前,她从事外交工作多年,曾是中国少数几位女性副外长之一。担任人大发言人的两年来,面对咄咄逼人的犀利问题,傅莹“以柔克刚”的答问风格给媒体留下深刻印象。

两天前,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用“任性”一词接招媒体的刁钻提问,今天,擅长“以柔克刚”的傅莹将如何再度优雅接招?外界拭目以待。(完)

(原标题:4日观会指南:人大首场发布会 看傅莹如何“接招”)

第五篇: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

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为大家整理傅莹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词《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她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

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

尊敬的mr.steve edwards先生,各位同学和老师,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受邀来到芝加哥大学,并在此致辞。如著名建筑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言:我终究认为芝加哥将是世界上留存下来的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eventually i think chicago will be themost beautiful great city left in the world)。

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无数的音乐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你们中一些人如果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未来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祝福你们。

我猜想,这里的学生大都出生在90年代,在中国他们被称为90后。这个时代出生的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

对于我们这代人,当我得知世界上有个操作系统叫windows时,比尔·盖茨先生已经是世界首富了。而现在,太平洋彼岸中国时尚的年轻人与这里一样,对每次新版苹果产品的发布翘首以待。《速度与激情7》(fast & furious 7)在北京和芝加哥的电影院差不多同时上映。

我也许有些理想化,总在想,在海量信息全球同步的今天,年轻一代能否更加宽容、能否更好地相互理解,从而寻求新的途径来构建维系持久和平的全球秩序?

奥巴马总统于几年前的父亲节在这里发表过一个演讲。他说,作为家长,需要传递给后代最重要的价值是同理心,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认识世界。(the value of empathy---the ability tostand in somebody else shoes;to look at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eyes.)

今天我就想先谈谈中国在世界变迁中的经历。基辛格博士《论世界秩序》一书在中国引起了热烈讨论。书中叙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400多年的大国兴衰,强国之间一而再、再而三以战争方式争夺世界权力。

但是,基辛格博士也谈到,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不具普遍性,在世界其他地区曾有不同的体系,彼此孤立地并存。众所周知,那时还没有网络的存在。

就中国而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治理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时至今日仍有影响。因而我们对世界的观念也许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我可以沿着书中世界秩序演变的轨迹,举几个中国历史上的例子:

你们大概都曾经读到过,1648年欧洲达成威斯特伐利亚系列和约以结束30年战争,之后的数百年,初步建立起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秩序,确立了内政自治原则。随后便把殖民统治推向世界其他地方,包括美洲,而美国是1783年才摆脱了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而早在此之前,亚洲长期延续着自己独特方式,各国和睦相处。当时中国的清王朝仍处于鼎盛时期,到18世纪中国人口已超过欧洲国家总和。但是,这个延续近两千年的田园般宁静在19世纪中叶被欧洲帝国打破。

到了1919年,当欧洲签署凡尔赛和约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亚洲大部分地区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中国的领主完整也屡遭侵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被迫退位,政治精英构建共和体制和西式议会的种种努力纷纷失败,国家陷入内乱。年轻人开始从其他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于1921年由几十个人建立的,许多都是20多岁的年青人。他们不比你们年长多少。(看看年轻人是怎样改变着世界,真是神奇!)

1941年,当《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宣告美国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约2/3的国土被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战争中伤亡人员达到3500万人。今年九月,中国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英烈、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中国和美国当时并肩作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美国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1949年中国终于重获和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当时的国家满目疮痍,经济近于崩溃,人均寿命不足35岁,文盲率达到90%以上。

换句话说,二战后多年,当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权力、建立起所谓的恐怖平衡之际,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包括满足庞大人口的吃饭需求。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年少时经历的饥饿和困惑我记忆犹新。

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

因此,当中国人讲到国际体系时,通常指的是中国作为成员参与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构和机制。鉴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一直信守和遵循《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讲述这段历史想表达的是,在讨论历史和秩序时,需要注意到各国有着非常不同的经历,这对我们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在一些问题上的感受不尽相同。

我想讲的第二点是如何看中国的成长。显然,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之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并没有同步增长。一位常年观察中国的欧洲记者朋友如此概括说,西方媒体的中国报道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中国太大人口多、城市大,现在连奢侈品市场都很大。

二是中国太坏好像中国总是在做错事,看不顺眼。

三是中国太怪吃奇怪的食物,有奇怪的行为方式。

我经常接待来自美国国会的代表团,很多人第一次来中国。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天天碰见的普通中国人,比如在故宫博物院里摩肩擦踵的农民工游客、和那些梦想成为下一个马云的年轻创客等等。

实际上,是普通中国人代表了中国的真实面貌和国家的进步。是他们推动着中国走向富强和成功。

那么,成长起来的中国想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呢?未来的前景是否如某些学者预见的,必然是中美争夺世界权力?这是我想讲的第三点。

我常常阅读美国政治家撰写的回忆录,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深入和有效参与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也时常感叹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事务也如此热情和强势地介入。

掩卷思量,不禁要问,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秩序,是否就是美国治下的世界呢?是否就是仅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为核心理念、以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为支撑?而对于新兴大国来说,是否面对的只有臣服或挑战这两个选项?换做是美国人,你们又当作何选择?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大国,而且并非依靠炮舰开路成长起来的,我们是结合了自身的天然优势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起来的。欧洲引领工业化以来,资金、技术、市场、资源和人才主要集中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世界,而如今,所有这些要素都在全球化推动下开始向外扩散。

顺着这个浪潮,中国坚持改革,不断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实现了30年gdp年均9%的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有人甚至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后达到世界第一位。

但是,当一些国际学者讨论新的世界权力分配问题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很淡定,对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世界权力转移或者世界权力之争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对中国人而言,我经常看到的是在标准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在西方国家,当有人滥杀无辜时,他们被视为恐怖分子;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就被看作是民族或者是政治问题。当中国的邻国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挑衅的姿态时,美国不置一词;而当中国捍卫自身权益时,就常被说成是咄咄逼人或者胁迫别国。

如果对最基本的原则前提都没有共同的基础,我们何以在世界秩序演进这样的问题上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呢?就像广东人形容人与人无法沟通时讲的:是鸡同鸭讲。

中国目前的重心还在于解决大量棘手的国内难题,包括克服环境污染、反腐败、缓解经济下行、更好地保障民生等等。

同时,在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未来世界秩序上,中国学者也进行着务实的讨论。大家可能各持观点,但一个共识是:世界已经发生变化,许多旧的概念失去了意义。

首先,在当今世界,不同的秩序像过去那样,在各地区隔绝地共同存在、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秩序需要具有开放性,要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多元的观点。

其二,再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重新决定新的力量平衡,也没有可能了,因为世界各国关系已经如此紧密交织。

其三,我们所面对的大量新型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权国家和区域的边界。像埃博拉病毒、isis、像试图乘船从非洲前往欧洲的人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说是全球秩序,去应对新型挑战。

令人有所宽慰的是,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行许多有意义的实践,用创新和合作的办法应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例如g20和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也倡导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来增强亚洲和亚欧大陆之间的互联联通。这些实践是对现有国际体系和合作框架的补充,将促进现有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基辛格《论世界秩序》一书是以一种很有深意的设问方式结束的:我们将去向何方?显然,历史又来到了新的转折路口,关键是将向哪里转变。

这个问题也适用于中美两国,我们是否有决心和智慧走出大国冲突的历史窠臼?能否合作开创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秩序?为此,习近平主席向奥巴马总统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受到误解和偏见的干扰,实际上在许多领域都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有人甚至把两国比作不情愿的双胞胎。两国互信的水平也相当令人印象深刻了。否则,我们何以相互颁发十年有效期签证?由此可见,年青一代继承的两国关系积极因素大大多于负面因素。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不会一帆风顺。但双方都认识到,要加强合作、管控分歧,为亚洲和世界构建面向和平与发展的稳定战略框架。这既是两国关系的方向,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21世纪全球秩序的演进并不容易,也不是朝夕可得之事。

下载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3.4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五篇范例]

    2016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 傅莹芝加哥大学演讲稿全文为大家整理傅莹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词《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她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曾任中......

    傅莹公开讲话选[精选五篇]

    傅莹公开讲话选 傅莹公开讲话选 ——世界如何认识日益国际化的中国01 别担心中国 ——傅莹对话德国《明镜》周刊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2011年8月17日在京接受了德国《明镜》......

    2009年6月17日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5篇

    2009年6月17日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1、解放日报:有两个问题请教毛局长,俞正声书记上个月曾说,户籍的口子还要逐步放大,一定要使骨干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优秀蓝领工人,有机......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公众咨询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1、 为什么编制《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以下简称“深圳2030”)?其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城市来说也是如此。“深圳2030”主要是......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芝加哥大学演讲全文 中英文对照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芝加哥大学演讲全文 中英文对照 尊敬的Mr. Steve Edwards先生, 各位同学和老师,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受邀来到芝加哥大学,并在此致辞。如著名建筑......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不成立

    欧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自身实力还是很强的,欧洲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很良好,所以欧洲不是没有能力救自己,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并不成立。 【《财经》综合报道】 据新华网消息,中......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词 傅莹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词 大会发言人傅莹 (2013年3月4日)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各位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

    国新办就汶川地震发布的第二十四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部分

    杨庆堂: 第三,积极安抚群众,稳定人心。部队一到灾区,就打出“党和人民心连心,子弟兵与人民共患难”等横幅标语,叫响了“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等战斗口号,既鼓舞了士气,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