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XX银行支持海湾经济合作实验区发展的报告
关XX银行支持XX市海湾经济合作实验区发展的报告
xx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xxx市长在2014年全市金融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行根据所辖经营区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持海湾经济合作实验区的发展。
一、发展规划
xx是有着“中国犹太人“美誉的xx商发祥地,一代代XX商人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诚信经营”的企业精神,从XX走向全国,走向世界。XX银行作为一家发源于XX,扎根于本土的新兴金融企业,秉承“XX文化”的理念,以“成就顾客梦想、创造股东价值、促进员工发展”为宗旨,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方针,积极发挥贴近基层社区的比较优势,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社会、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XXX市长的讲话精神,我行制订了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积极引导企业优化
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推动客户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其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小企业贷款达到“两个不低于”的要求,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贷款总额增速,继续提高中小企业与“三农”贷款比重,大力支持地方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积极发挥村镇银行贴近基层的优势,细分市场与客户群体,开发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地方产业集群特征,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不断充实小微企业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大宗商品、知识产权、保险权益、经营权等新型担保方式,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或押品不足的“瓶颈”。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四是增强渠道功能,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点渠道优势,进一步完善网点小微企业服务功能,拓展营销服务触角,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网点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网点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范围,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
五是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增强业务发展动力。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的标准,以资产组合管理等技术监控小微企业业务的整体风险和收益水平,提高信贷
审批质量和效率,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六是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信用状况好、还款意愿强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客户制订授信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七是坚持“有保有压”,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在信贷投放上,优先支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对违规违法经营、拖欠员工工资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对产品无市场、管理和技术落后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企业,对偏离主营业务、盲目扩张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对企业主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生产经营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对没有还款来源的企业不贷。
八是加强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动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主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关政策要求,把握信贷投向,使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或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近几年,XX市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涌现了大批新兴企业,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实力的上市公司。但纵观全市,大部分
仍为中、小、微型企业,对这部分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可选择金融品种稀少,无法获得专业性金融服务等问题。作为一家面向基层社区的区域性基层银行,我行将以深化金融改革为契机,发挥贴近企业的地域优势和服务网点优势,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努力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中小微型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XX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篇:重庆市2011年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
重庆市2011年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
2010年,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招商引资保持高增长,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为“十一五”顺利收官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2010年区域合作亮点纷呈
(一)招商引资情况
实际利用内资强劲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内资项目7878个,到位资金1408亿元,增长84.9%,同比提高33个点。预计全市全年实际利用内资总额能够达到200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内资超过5000亿元。
大项目大基地推动新型工业化步伐。一是一批颇具行业影响的项目相继开工投产。富士康笔记本电脑基地、忠县海螺水泥一期、东方希望綦万基地甲醇、长客轻轨车辆等项目投产;正新长寿1000万条轮胎生产基地、格力电器北部新区制冷基地、大全万州1000兆瓦硅碇片、北大方正北碚生物制药基地等项目开工;合川义乌小商品市场、广东名品直销中心等项目开业。二是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北汽集团西南生产基地入驻合川,浙江永康工业园花落江津,东方希望黔江PVC一体化项目,海装风电垫江风机轮毂及大型锻件生产等项目加快实施。三是市级百项重大招商项目签约实现新突破。前三季度成功签约41个、总投资1139亿元,完成全年成功签约40个的目标任务。香港九龙仓和北京金融街总投资110亿元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房地产开发、国桦投资公司总投资67亿元合川中国本部安全(应急)生产基地、山东昊龙和浙江越美总投资52亿元涪陵PTA下游纺织产业、广达、英业达笔记本电脑及配套生产基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总投资65亿元北碚机电仪器仪表生产基地等项目相继签约。
大活动掀起聚焦重庆热潮。2010十大经贸活动一浪高过一浪,重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其中市主要领导率团出访韩日,开展重大引资项目专题招商,与浦项、三星等多家世界500强达成合作意向;第九届高交会结硕果,签约高新技术项目495个,合同交易额347亿元,比上届翻一番,西部地区12省区市科技部门签署合作创新协议;第十三届渝洽会签约项目753个、总投资3120亿元;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全球华人保险大会、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五届年会、2010年世界出口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广泛关注,使重庆在全国及至世界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入围美国《外交政策》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福布斯》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亚洲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更有外媒盛赞重庆是“世界的未来之星”。大平台构建内陆开放广阔天地。一是两江新区成为西部大开发新引擎,继浦东、滨海新区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招商势头迅猛,鱼嘴千亿汽车城,小康汽车、正泰电器、韩泰橡胶轮胎、玉柴柴油机等百亿级项目相继敲定。看好两江新区及重庆广阔发展前景,娃哈哈集团、深圳建业集团、中信集团、青岛仁和集团等企业纷纷来渝考察。二是进入“双核”保税时代。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全国最大的西永综合保税区陆续封关运行,重庆成为继上海、天津、苏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同时拥有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城市。三是国际贸易大通道日渐多元。重庆—欧洲(比利时)货运航线开通,重庆—深圳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启运,纵贯欧亚大陆的重庆—新疆—欧洲国际铁路“五定”货运班列试运行。四是成功申办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各项招展和场地建设工作加紧有序展开。
(二)区域合作情况
领导交流互访频率高。市主要领导率团相继出访四川、江苏、上海、天津等省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商谈合作发展大计。河南、成都、贵阳、大连、天津、江西等省市党政
代表团纷纷来访,强化了多层次、多领域交流互动。
国务院3号文件任务稳步推。武陵山协作区发展规划加快编制,计划年底前推出征求意见稿。争取国家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已上报,年底前有望获批。
省市合作协议落地见效。渝陕、渝鄂、渝桂、渝粤等双边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落实,重庆至西安客运铁路专线有望在“十二五”调整纳入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钢与陕西企业组建公司在陕开发铁矿资源项目相关核准程序已完成;渝鄂联合在渝举办首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签约招商项目52个、总投资574亿元;渝桂推进陆路快速通关合作,凡我市在凭祥出口的货物享受优先查验、优先放行,通关时间缩短至24小时;渝粤经贸合作签约项目亚坤玻璃开工建设,广东湛江市商业银行重庆分行开业,北碚区中医院正式挂牌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重庆·山东周”合作效果好。总体取得五大成果:一是两省市政府及工业、科技、国资等部门签署“1 7”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起渝鲁合作导向性、规划性制度体系。二是签署企业合作项目141个、总投资598亿元。山东重工重庆潍柴扩大再生产项目、东营蒙德金马机车与信义集团巴南汽车装备产业园项目、山东佳怡物流西南物流基地、海尔集团高档冰箱生产线、金锣集团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其中黑豹低速汽车、高分子改性材料等项目开工,完成投资7000万元。三是合川、巴南、綦江、忠县等8区县分别与山东12市(县)签署了13份结对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友好战略合作伙伴,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基础。四是配套举办“渝鲁相互支援·经贸合作展”,广泛宣传吸引市场主体跟进。五是10月初两省市又确立东西扶贫协作关系,山东省14个地级市“一对一”帮扶我市14个贫困县,每年将在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重庆·沿海省市周”合作继续推进。一是“重庆·江苏周”筹备就绪。渝苏双方拟在江苏党政代表团访渝期间举办双方党政领导座谈会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渝苏经贸合作成果展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渝苏投资合作推介会和江苏省企业代表团赴区县投资考察等活动。目前两省市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已草拟完成,教育、科技、旅游、农业等部门初步达成专项协议;项目推介扎实有序,推出面向江苏招商项目295个、总投资3000亿元;相关区县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上门对接”,初步形成拟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768亿元。二是 “重庆·浙江周”筹备工作启动。按照市主要领导指示,市发展改革委先后多次赴浙江衔接前期工作,10月初浙江省相关领导部署此事,各项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对口支援合作成果丰。市政府相继在苏、浙举行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共签订25个合作项目、协议总投资432亿元,主要有万州红太阳二期、华欣控股涪陵生态纺织制造基地和浙江国旅万州大瀑布群国际休闲运动公园等。“2010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在万州成功举办,签约合作项目188个、协议总投资1236亿元,华能、保利等名企纷纷布局。
周边合作重互动。泛西南警务合作联席会首届大会在渝召开,渝川云贵青藏6省区市警方将在情报信息互享、重大行动互援、执法办案互助、治安管控互动、警务保障互补等方面强化合作。与巴中签署两市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在战略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商贸、金融、社会事业及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渝广联手打造川渝合作先行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12个市级部门与广安市四大班子及市级部门召开渝广合作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市政府印发《2010 年渝广(安)合作计划》,要求渝广合作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事项、具体部门,重庆—广安城际铁路规划纳入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重庆银行拟在广安设分行,渝广(安)经济合作战略规划形成初稿。达州加快融入重庆步伐,达州市政府与市发展改革委签署合作协议。渝西川东八区县协作会成功召开,各方签署了高速公路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生猪执法、招商引资等11个方面的合作协
议书。
二、2011年区域合作思路和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起始之年,也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有作为之年。综合来看,三大因素有利重庆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顺利开局: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更加强调区域互动发展,推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政,“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成为“十二五”规划强音;二是“五个重庆”建设重塑优质商务环境,汇聚要素整合资源的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强大;三是全市现代产业多元培育步伐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链条及金融、物流等
2.5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吸引企业群聚的强大磁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显著增强。作好新一年区域合作工作,必须紧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乘势而上,争取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5%以上。
(一)招商引资方面
一是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国家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指导和协调相关区县落实《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
二是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重点围绕两江新区建设,与沪苏浙粤鲁等发达地区行业协会、合作部门等联手,坚持“精确策划、定点引进”,推行“嫁接招商”、“点对点”上门招商、重点行业专业化招商。
(二)区域合作方面
一是拓展“重庆 沿海”战略合作平台。以产业互动、引进要素为核心,加强与沿海重点城市经贸联动。争取策划举办2次以上重庆·沿海周活动,积极吸引东部沿海投资主体来渝兴办重庆·沿海城市工业园、现代农业园、物流园等专业性园区和沿海名品重庆直销中心等。
二是深入打造“重庆 周边”战略合作平台。着眼优势叠加与资源互补,重点落实与川陕湘鄂黔桂滇疆等8个周边省级战略合作,加强与贵州等省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推进渝黔煤电化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尽早出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联合鄂湘黔三省紧扣协作与发展,以旅游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绿色与特色经济、公共服务等协作共建,成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合作开发、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内陆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按市政府要求,抓好第八届园博会包头、遂宁参展园区建设及接待等工作。三是务实推进“重庆 腹地”合作。推进与环渝毗邻区县互动互融,支持广安、资阳、达州、内江、遵义等地实施“融入重庆”战略。重点抓好渝广合作2011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拓展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平台,建设腹地地市“无水港”,集聚货源,构建服务周边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推进渝南黔北、川东渝西毗邻区县合作互动专题会,扎实推进交通、能源、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合作专题。
第三篇: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行2009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20000万元;2010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贷款30000万元,不良率为0;2011年文化产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0000万元,不良率为0。贷款支持的企业主要有文化公园、出版公司、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
二、我行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采取的举措
1、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行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我行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之一,加大文化产业营销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突出产业重点,分板块梯度推进
一是文化旅游板块。积极支持4A级(含)以上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景区道路、景点、索道等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维护领域,及还贷资金来源于景区门票及整体经营收入的项目;适度支持航天、海洋、热带雨林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提高文化旅游行业信贷业务占比;积极探索邮轮、游艇、帆船、帆板等旅游项目及西沙旅游景点开发的融资新模式,服务南海旅游资源开发,适应以热带海岛生态为基础,集度假、休闲、运动、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新业态发展。1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板块。坚持“生态金融、环境优先”原则,按照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要求,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园和创意产业园等园区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园区内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信贷客户,重点支持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发挥园区内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是广播影视板块。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将广电客户分为播出类客户、运营类客户、内容类客户三类。播出类客户包括各级广播电视台,以及各级城市电影院(线);运营类客户指获准经营县以上行政区域内唯一广电网络(含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内容类客户指独立制作各类影视节目的企业。我行重点投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电视台和广电运营类企业,支持省级网络整合、经济发达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及双向改造等优质项目。关注广电领域新兴业态发展,稳步进入中心城市电影院线及有稳定播出渠道的专业影视制作等领域,培育新兴优质客户群体。
3、合理配置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服务方案
对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我行提供多种融资产品组合服务,积极开展对其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企业并购资金需求,积极支持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走出去”战略。对具有稳定物流及现金流的企业,积极拓展贸易融资。对生产过程中需租赁设备的文化企业,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中小文化
企业,利用我行中小企业各类产品及服务方案给予金融支持。深入研究文化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4、探索适应文化企业特点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运作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及项目,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办理融资业务。关注文化产业产品完工险、损失险等各类保险产品推出情况,有效利用各类金融工具,合理分散我行融资风险。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5、建立文化产业融资市场研究及拓展的有效机制
我行与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及合作机制,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营销政府部门系统的优质企业。积极利用政府各类支持政策,对获得中央及地方财政贴息的企业及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在文化企业集聚的区域中心城市,组建专门工作团队,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研究与拓展。
三、我行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地市场消费小,需求量有限,省外拓展实力不足。与旅游密切的文化体育休闲项目,虽然目前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市场运营来看,尚未形成产值高增长阶段,一些经济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一些与旅游相配套的现代文化体育设施也有待完善和开发。按现有旅游文化体育设施和经营结构来讲,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快扭转这种局面更显得极为迫切。
2、技术密集、创意产项目投入不足。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受国际
金融危机形势的影响,投入我省动漫产业基地、生态软件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速度放缓,实施项目受到影响,服务于CG、动画、影视制作、数字艺术、手机动漫、电子游戏和工业设计等多媒体创意产业各领域企业的产业群尚未形成;二是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三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要求,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五是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手段和措施,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尚未设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动力不足。
3、旅游体育休闲、冬训基地在发展规模上资金不足。如体育冬训大型基地的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等一些基地现有的规模,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还未达到市场化、商业化开放的程度,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4、市场开放与国际化接轨存在距离,在现行国家文化市场政策法规框架内,特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娱乐型彩票等项目上,容易产生界定冲突,使投资发展面临高风险,尽管庞大的旅游资源蕴藏着极大的商机,但开放政策没有出台前,投资者都不愿意涉足。
5、企业自身因素制约导致融资困境
一是企业普遍规模小、抵押不足。文化产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大部分企业都无法提供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物。土地和厂房大多都是租用,固定资产更是不足,抵押能力较弱。二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原始积累较少,自主研究经费不足,同时社会信用较低,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私营企业明显比非私营企业资金面紧张。三是企业对融资方式的了解不够。很多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是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而对于发行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等融资方式,大多企业都表示不甚了解。四是企业自身资质还不高。当前,无论是上市融资,还是发债融资,都有一个较高的门槛,文化产业企业在产权、财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则制约了其直接融资。
第四篇: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报告
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及南水北调工程调查
报告
一、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为贯彻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老河口市水利事业发展,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老河口农合行组织基层一线员工,对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老河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雨。辖内建有薛集水厂、王甫洲水电站等水利设施,为老河口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为实现人水和谐,老河口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以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蓄住天上水、拦住地表水、引进外来水、用好废污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五路治水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水利工程,使水利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保障功能更加完善。具体讲,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水源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辖内王甫洲水利工程的建设完工,是老河口水利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水库正常蓄水位86.23m,相应库容1.495亿m3,校
核洪水位89.3m,总库容3.095亿m3。水库可为2万亩灌区提供自流引水条件。该工程后期对丹江口电站起反调节作用,它为推动汉江中下游的治理开发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条件。老河口市位居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为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发展适应性强、效率高的喷灌、滴灌节水技术;二是在立地条件较好、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以建设高标准节水园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老河口市水利事业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汉江水位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水资源减少,一定程度上影线老河口市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其次,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企业废水、城镇生活年废水以及少数未经处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库或农田,致使部分地表河流遭受污染,同时污染地下水资源,对农作物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危害。
最后,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凸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转型跨越发展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水利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投入来源基本靠政府,服务对象基本是农业和社会防洪,因而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
(三)、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条件、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我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1、进一步加大新水源工程建设力度,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
坚强保障。
2、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素质,提倡节约用水、安全用水。
二、支持南水北调工程情况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老河口市安置移民共有仙人渡镇以及李楼镇,安置移民总
数615人。为支持移民更好的融入当定社会,老河口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妥善安置移民。
据统计,移民中有100余人有贷款需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发展个体工商业,老河口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基本上满足移民资金需求,目前尚无移民在我行贷款。
因移民安置时间尚短,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未能及时发现,我们将持续关注,及时发现,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及移民安置问题作出合行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实验区发展概况
xx始建于1996年,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城市功能完善和改革的试验区。总人口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豫南、鄂北、皖西三省交界处,南距武汉220公里,北距郑州33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信正公路和312国道、西宁铁路、叶信高速纵横全境,国家通信干线京广光缆和西合光缆交汇于辖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通信发达。
建区以来,管理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实际,围绕区委提出的“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实施大开放带动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开发房地产市场为突破口,走“以地兴区、以地建区”之路,工贸结合,内外联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使城市经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城市建设亮点频现。一是平西路、龙江路“的开发建设。管理区抓住xx城市中心东移的难得机遇,把两路”及沿线的开发建设作为管理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专门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教授,按照“三高三大”原则(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对“两路”及沿线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使之成为管理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两路沿线共布局11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已建成7个项目,正在建的有5个项目,预备开建的有29个项目,拟建的有75个项目。项目建成后,“两路”周边将成为xx市乃至毗邻地区标准最高、效果最好的集行政办公、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区。二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区围绕城市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人性化和有序化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资金、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布局、拓空间、塑个性、树形象、创精品、展亮点,建设了一批城市重点工程项目,使城市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打造了泰安小区房产项目,刷新了xx人的生活品质,使城市形象更加生动优美;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倾力开发了世纪广场娱乐项目,彻底改变了xx没有大型休闲娱乐广场的历史,使城市功能更加优化齐全;还有阳光花园、龙山小区、世纪花园、馨澳花园等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工程项目的上马,美化了城区面貌,丰富了开发经验,使小区城市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成了“两路”文明墙体砌筑及人行道整形工程、阳光花园支路建设工程、“两路”亮化及供水工程,对“两路”两侧环境进行了整治和绿化,对中心大道北段、光明路北段进行了整改,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活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一、目前管理区共引进外资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00万元。
二、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选拔了一名业务骨干到外地招商锻炼,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达到了效益与宣传双丰收。
随着市、区经济步入了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期,管理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务实进取,就一定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