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中教师
运中教师·运中魂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在今天这个物欲泛滥的年代,不计回报、不求名利的人群在哪里?请大家和我共同走进运中吧!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历经风雨,岁月如歌。以潘思嶂、金文辉为代表的老一辈老师,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脚踏着河东大地,背负着河东父老的重托,不计名利,不求索取,如牛负轭,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千锤百炼。他们修师德,铸师魂,有智慧,有情感,扬个性,尚人格,无需言传口授,自己就是楷模,无需耳提面命,自己就是榜样,不教之教,教人求善,不学之学,学做真人。他们是春蚕,吐出的是生命的丝;他们是红烛,燃烧的是灵魂的光。
这是一座厚实凝重的学苑,继往开来,巨擘春秋。以高向红、景仁明为代表的中老年教师,人人怀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他们的课堂如鱼得水,天上人间,信手拈来;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有得心应手之妙,无慌乱无措之窘。他们“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直把凡情丢却去,仿佛能上九重天。
这是一个花繁果硕的家园,与时俱进,敬业乐群。以袁晓晶、田峰为代表的青年教师,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教改科研,争先恐后。他们的课堂不再简学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融于一炉,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是在用生命歌唱,是在与学生共同成长!他们的心与学生一起跳动,他们的血与学生一起流淌。学生心悦诚服地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们“大胆地往前走”。
老师们,朋友们,你清楚了吗?你明白了吗?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功利,而运中的氛围却不浮躁?为什么虚拟的世界那么精彩,而运中的精神却不淡漠?任他校名师你方唱罢我登堂的疯狂办班敛财,任外校在职教师在自家书屋里一拨一拨又一拨的有偿家教,而运中的教师却能安如磐石,安贫乐道,两袖清风,忠于职守?答案就在这里,因为有运中几代人用生命铸就的不朽校魂!当然,运中教师并非生活在世外桃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校魂的感召,还必须有“亮剑”的勇气。学校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直至解聘。不是就有某高级教师因此而退回教育局另谋高就了吗?
2011年新春伊始,80岁高龄的潘思嶂老师给张汉语校长写来长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给出建议。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运城中学的殷殷期盼和眷眷深情,信的最后说:“我的青春,我的一生全部献给了运中,运中也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无悔无愧的人生,运中就是我的家,运中的老师,就是我的父老乡亲”。
老师们,朋友们,这就是光荣的运中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啊,运中的教师,运中的魂。
(原宇民)
第二篇:运中教学工作会议
虎威惊盛世,兔翰谋新篇
——我校召开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
2011年2月18日,筹备已久的运城中学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大报告厅如期举行。这次会议,旨在认真总结上学期教学成果,统筹安排新学期教学工作,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开篇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中部全体任课教师和教学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由教务处戈学峰主任主持。
会议首先由教研处李彩娟主任通报去年期末教育教学资料展评评选结果。这次展评,高一、二、三三个年级组共有81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共获奖金15600元;学校号召广大教师,要向先进典型看齐,共铸运中教育伟业。
随后,李主任对新学期教研工作进行安排,尤其对课堂教学改革、文科振兴计划、教师进修培训、学科竞赛、教研活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布署;戈主任总结了去年全年教务工作,通报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要求广大教职员工在新学期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履行坐班制度,精心备课,用心教学,细心辅导,把职业干成事业,在教师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会议还就2010年高考经验进行了交流。
最后,胡随社书记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他希望各年级、各教研组、全体教师在会后要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完成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提升自身魅力,把2011年当作一个给力年,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为提高我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奋斗!
本次会议历时3个半小时,整个会议期间,全体教职工认真听会,秩序井然,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这次教学工作会议,高效、务实,是我校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李亚峰)
第三篇:统计工作自检自查报告运中
XXX有限公司
统计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关于彻底清查投资房地产数据库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相关精神,我司及时成立了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为目标,针对我司的统计现实,现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自检自查:
一、统计工作是否规范、合理、合法。我司的统计工作严格依照《统计法》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司的客观实际,在统计调查中,以《统计法》作为实施统计行为的基本规范准则,以我司具体实际作为基本依据严格规范统计行为,做到规范、合理、合法。
二、统计执行情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统计制度和条例,认真组织、落实统计任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认真开展统计工作。无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者变更统计制度的行为发生。
三、统计数据质量情况。统计数据精准、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我司的实际情况。
四、统计资料公布情况。我司的统计资料实行专人专管和及时归档,杜绝统计资料的无故流失。按照上级部门指示和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在公布时间和公布地点、公布方式,也坚持法律为准绳、以觉悟为认识、以负责为基本。严格执行统计资料公布制度。
五、目前的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统计法》熟练掌握程度不充分。随着国家对于统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于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还存在一定学习不充分的问题。
(二)统计方式不灵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向前的,但是我司一直以来的统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节约统计成本,高效办公。
第四篇:2018年最新暑期培训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普通话
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普通话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数量的日益增多,普通话已经成为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对推普工作十分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运用普通话,特别是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新课标在阐述“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口语交际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听与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这些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普通话的使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普及普通话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普通话教学:
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普通话的氛围。
“任何语言应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因此要使学生们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必须得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普通话的熏陶,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普通话。
营造学习普通话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宣传教育入手。让学生明白学习普通话的意义所在,告诉学生,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不但可以与人顺利交流,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避免语言不通带来的误解、麻烦,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笔者就常常在课余与学生 聊天,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告诉他们普通话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工作的益处。通过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以便落实到行动之中。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老师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做到准确、明白、生动、形象,高低强弱音量适当。小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教师说普通话,如果做到了这些,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普通话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当代一些教育家也提出要以兴趣性原则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活动,灵活地教学,把普通话教学与语文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经常性的,富有挑战性的口语交际机会和情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教师可采取以下形式:
1、利用优秀的范读带动学生朗读。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先闻其声,感其情,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教师先播放录音材料——朗读者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读出了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在播放的过程当中,许多学生已跃跃欲试,等到教师让学生朗读时,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模仿着录音当中的语调、语气朗读起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一些比较优秀清晰的录音材料,如果没有,可以由教师来读,同样能起到调动学生用普通话朗读的热情的作用。
2、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针对中学生上进心强,好胜的特点,可采用竞赛的形式。比如绕口令比赛,诗歌朗读朗诵比赛等等。课前发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例如在上每节语文课之前拿出二至五分钟让一名或几名同学到讲台前朗读一篇美文或一首古诗,或讲一个故事,或者模仿记者向全班同学播一条新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说话训练。
三、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指导学生朗读。
语文教师除了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师可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声旁类推规律、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规律等巧学巧记,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生在讲普通话时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朗读中的停顿。除了做好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根据语句的内容或说话人的意图、感情做适当停顿。
2、读出文中需重读的词语。先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如:《狐假虎威》一课为了现了狐狸的奸 诈、狡猾的特点的词语“扯着嗓子喊”、“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等词用稍高稍强一点的音调读出。这样,就可以在朗读时做到字音有强有弱、停顿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读得抑扬顿挫。
四、巩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培养了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后,要养成他们长期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努力和跟踪指导。在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方言区,学生一般是上课讲普通话,下课后就讲方言,对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鼓励他们坚持讲普通话,引导学生养成同学间互相切磋提高的习惯。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讲普通话,如在课余多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开设“普通话角”,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布置一份家庭作业:回家后用普通话讲课文中的故事或者是朗读课文给父母邻居朋友听。坚持一两学期后,一般都会有成效,有学生曾这样告诉我:“现在我们已经习惯讲普通话了,不讲还觉得不适应呢。”
“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快速、流畅、简练、传情。”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达到这个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逐渐提高要求,由开始的“朗读”发展到“说话”,让学生在集体场合大胆发言。教师应多提供说话的机会:抓住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或是节假日等机会,让学生大胆实践,进行说话训练。以此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要。语文教学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师担负着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责任,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师寄托 着深切的期望。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入手,宣传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第五篇:高一化学教学中比喻运用之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中比喻运用之总结
何德云
(彭水县民族中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老师双主体互动的有机和谐的充满乐趣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是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为终极目的。这也是判断老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学习是否卓有成效的唯一标准。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怎么样就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必须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研究变化着的各种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着这种精神,在教学中尽我所能,充分发挥,务期达到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感染力最优化。我使用了诸如设疑激趣、故事吸引、寓言启发、实验演示、现场模拟、学生实验、挂图展示、调查访问等等,不一而足。
在化学教学中的概念、理论教学中,有一些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需要老师采用实验、挂图、模型等来启发和引导,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帮助来建立抽象的概念。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事物来作比喻,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我想把我在高一化学中应用比喻教学的一些例子作一简单的总结,不值方家一笑,聊以抛砖引玉。
一.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比喻:
1.学习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它要符合学习规律,记忆规律,生理规律等。具有普遍性,但因人而异,具有特殊性。学习效果就象饭菜,学习方法就象厨师的烹调方法,不同的方法会做出不同的饭菜,就能做出不同的美味佳肴来。同样,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会有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喻一)。学习好比是登山,学习方法好比是登山的路径,不同的路径攀登难易程度和快慢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方法效果就象登山的不同路径一样,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喻二)。
2.以点代面的学习方法。攻其一点,溃其一面。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很多物质在某些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故可抽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或几种加以研究,即可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功效。此法就象伐一棵树,只需要在树根部的某一点上开始,然后一点点地砍去就行。
二.学习需要记忆的有关比喻:
1.大脑好比是仓库,那么知识和智慧就如同仓库中的物品。2.记忆是什么?如果大脑是仓库(载体),知识和智慧是仓库中的物品,那么记忆就是把货物分门别类地搬进仓库中陈列的过程。显然,没有这个过程,仓库中便没有物品,仓库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记忆的价值:有了记忆,大脑这仓库就有了货物。运用知识,就好比是从仓库中搬运相应的货物到需要它的地方发挥作用。
4.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智慧就是常说的聪明。有了知识还不一定就聪明,即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一定就有智慧。关系复杂,一言难尽。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就如同沙漠中掘井取水。知识的积累就是掘井,智慧就是井中掘出的汩汩泉水。只有井足够深,才有可能见到泉水。5.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理解与记忆不相排斥,而相协作,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忆得更好,理解是记忆的保证。如果把理解比作大地,那么记忆就是在大地上走出来的路。理解得越深刻就像是大地上的道路,走得多了就越宽越长。没有理解就象大地上没有了路,一片茫然。
三.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比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时存在氧化和还原,即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双方分别为氧化剂、还原剂。这就象市场上做生意同时存在买和卖一样,即有货币与物品的同时转移,转移的双方分别为买主和卖主,双方同时存在,互相依赖缺一不可。
四.关于臭氧层的比喻:
在距地面约15Km~50Km的大气层中含有少量的臭氧,虽然少,但却集中了自然界90% 以上的臭氧,故把这一层大气叫臭氧层,它能吸收掉主要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层就象地球的一个大罩子,罩子遮挡了蚊蝇(紫外线),罩内的人就能避免蚊蝇的叮咬.五.关于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的比喻.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其反应可以只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情况就好象许多学生在操场上活动一样,某几个学生打起架来(发生反应).老师只对打架及有关联的学生进行调查处理(实际参加反应的)一样。
六.关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比喻.化学上的共存就是共同存在,互相不发生任何反应的意思.共存的微粒就好像几个能和睦相处的人在一起,不会打闹得一踏糊涂,天昏地暗(不发生反应)。反之打成一团,弄得头破血流,就是不共存的情况(要发生反应)。
七.关于电解质电离的比喻:
电解质是由于物质处在水中,它们的粒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会离解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进入水中形成溶液。这些离子在水中被水分子包围形成水合离子而存在。这就象一个旅游团(电解质)到某村落旅游,游客(离子)被当地好客的东道主(水)把他一个个热情地请到各家各户去作客,招待得十分周到(水合离子)。
八.关于物质的量的比喻:
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等按比例定量进行的。但是它们很小,其质量无法称量。而实际上又是以可以称量的物质进行反应的。因此需要把无法称量的微观粒子与可以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量比作桥,把无法称量的微观粒子与可以称量的宏观物质比作河的两岸,那么,物质的量就象桥一样把无法称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了起来。
九.关于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喻: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和放热两种形式。如果反应 物质的能量高于生成物质的能量,就表现为放热。就象高处的水流到低处一样,重力势能就要减小。减小的能量就以其它形式的能释放出来。如果反应物质能量低于生成物质能量,就表现为吸热,就象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一样,需要消耗能量。
十.关于物质体积的决定因素的比喻:
各种物质的体积皆由三个因素决定:(1)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数目。(2)微粒间的距离(3)微离本身大小。这就象一群密蜂在空间占据的具体范围一样,当密蜂收缩在一起成团时,其体积决定于蜜蜂的多少和单个蜜蜂的大小(当物质聚集状态是固态或液态时,其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多少和微粒大小)。当蜜蜂分散纷飞在空中时,其占据空间范围的大小决定蜜蜂的多少和它们间的间隔距离大小,因为其间隔已经大于蜜蜂本身的大小,故本身大小可略了(当物质聚状态是气态时,其体积主要与微粒数和间隔距离有关了)。
十一.关于压强对气体体积影响的比喻:
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当增大压强时,气体分之间间隔就减小,因而体积就减小,这就象一团海绵,中有许多空隙,当我们对其施压,则空隙变小,海绵体积也因而变小一样。
十二.关于混合物的平均组成的比喻:
含有同一元素X的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和物,如果A中含X为a%、B中含X为b%则混合物中X的含量一定介于a%和b%之间。这就象两个班某科考试的平均及格率一样,肯定介于两个单班的及格率之间一样。
十三.关于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的比喻:
两种浓度不同的同种溶液混合,其体积小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和。因为它们的分子互相挤占空隙而使密度增大。这就象1升芝麻与1升大豆相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一样,一些芝麻占据了大豆间的空隙而使总体积减小。
十四.关于萃取的比喻:
利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把溶质从溶解度小的一种溶剂中提取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来。这就象我们用磁铁把易被吸引的Fe粉从不易吸引Fe粉的物质中吸出来一样。
十五.关于电子云的比喻: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表象地称它为电子云。它并不是真正的云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想象,可用蜜蜂采花为比喻。如果把原子核比作一朵花,那么核外高速运动着的电子就是采花的蜜蜂,蜜蜂在花朵附近的区域出现的机会比离花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要多;如果蜜蜂以很快的速度在花的周围飞行,你就会眼花缭乱,误以为有许许多多的蜜蜂,实际上只有一个或那么几个,如果再快些,我们就会感觉到花的被一团雾一样的东西给包裹住了,这就是电子云的形象。这种情况就电扇,本来有三片扇叶,但是一但它快速转动起来后,你就看不清是三片扇叶了,只看见一片去雾状的似明非明的圆盘。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任何信息(知识)获得必须经过主体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转化才能实现。首先要意识到信号的存在,对信息进行感受及登录。其次要对传输信息的媒全进行分辨、确认,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转化。主体依据信息本身的特性和联系,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等认知活动,将新知识(信息)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富有意义的新思想是通过把它归类到一个已经存在着的认知结构(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知知识网)中去才被学会的。”因此比喻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知识、认知最帖近,最易被理解,它的应用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寻找新概念、新规则间的语义联系,自觉的与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对比,归类,实现同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新的拓展。
附:
作者简介:何德云,男,41岁,苗族,大专学历,西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彭水县民族中学化学中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十九年,现从事高中二年级化学教学。